大学生网络学科知识消费良性模式探究

2023-02-05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 学术背景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学术界就开始关注网络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 在千禧年伊始迎来了高峰, 其研究多关注于网络文化的消费。目前, 学术界的多数研究都是从大众角度展开的对网络知识消费行为的研究。此外, 也有从学生角度展开的对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及对策的研究。关于知识消费的研究, 上世纪末, 唐玉生即预测到知识消费的主体将成为社会消费的主体, 知识消费将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行为。2017年孙宁鹤以果壳网为例, 引述了知识分享的动机, 并分析了付费知识经济下存在的泛娱乐化倾向特征。关于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及对策的研究, 陆婷婷 (2013) 等则在揭露当前大学生知识消费存在问题的同时, 给出了部分引导大学生知识消费良性发展的对策。

(二) 时代背景

在高速发展的后信息化时代, 网络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普及和应用。网络自身具有的共享性, 配合物质生产资料的不断丰富, 人类认知盈余的不断增长, 认知能力的逐步提高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本降低, 为知识的交流带来了数量、质量、效率和方式上的飞跃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7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 人均周上网时长27.0小时。网民群体的扩大, 在网时间的增长, 带来了互联网知识需求市场的扩增。近10年来, 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日益扩大:网络知识问答社区兴起、智能手机相关APP开发, 促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据阿里2017年二季度应用行业报告显示, 以“90后”为主的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一个结论呼之欲出:网络知识消费 (OKC) 时代必然且已然到来。

(三) 研究目的

目前学术界从大学生的角度对网络知识消费行为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大学生正处于知识消费的黄金需求期, 在网络知识消费群体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传统网络知识资源存在局限性, 新兴网络知识消费模式尚在探索阶段, 还不够完善。研究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选择不同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 以及不同的消费模式对大学生生活产生的影响就显得越发重要。另外, 学术界从新兴的网络知识消费有偿模式和传统无偿消费模式进行的比较研究也较少, 随着新兴知识消费模式越来越深入大学生生活, 针对其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必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网络知识无偿消费

网络知识无偿消费, 即传统网络知识消费, 是指基于网络平台, 知识已共享的前提下, 知识消费者受利益驱动学习和积累, 从而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如, 在维基百科、网易公开课及各类搜索引擎等平台上, 知识消费者无需付费即可获得并享受知识。当今网络知识基数大, 种类多, 资源丰富, 以传统网络知识, 即无偿知识为主流。传统网络知识以其资源无偿性, 平台多样性得以在网络媒介中广泛、快速传播, 但其同时存在知识碎片化、知识虚假、知识专业性不足、知识体系不完整等明显问题。

(二) 网络知识有偿消费

网络知识有偿消费是指在网络知识无偿消费的基本概念上, 知识可共享而非已共享的前提下, 将知识客体商品化, 知识消费者有偿消费知识, 知识生产者从中获益的过程。近年推出的分答、知乎live、值乎及各类付费网课等, 就属于知识客体商品化的典型例子。近年新兴的网络有偿知识, 其真实性、专业性、体系完整性均有所提高, 同时由于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大众对其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但由于其自身的虚拟性、监管的滞后性、行业内水平的不齐、部分大众对资源有偿接受度不高等, 网络知识消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备受争议。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 其选择将极大地影响未来社会网络知识的消费模式。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武汉高校为主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510人。我们对其中的50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经过调查, 选取了四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了后期跟进和深入访谈。参与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信息如下:1.男女比例:男44.47%, 女55.53%;2.分布学校:一本院校占比93.08%;3.年级分布:大一16.01%, 大二21.54%, 大三56.92%, 大四3.36%;5.专业分布:理工科45.85%, 文科47.04%。综合以上信息, 本次受访者男女比例均衡, 专业分布均衡, 有效问卷数量较多。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我们广泛搜集和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和新闻, 了解传统知识消费的研究现状以及新兴媒体平台上的知识消费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 探究了中国网络知识消费模式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和方向。 (2) 问卷调查:我们向武汉地区本科生随机发放问卷, 以武汉为调查中心地区,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向南北地区辐射, 保证调查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方法:在网络通讯工具上发布调查信息, 以武汉地区大学生为主, 并辐射全国, 同学们通过点击网络问卷链接, 在网上完成问卷, 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506例。 (3) 访谈:本研究访谈对象是四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对网络知识付费的看法?会不会进行网络有偿知识消费的尝试?更喜欢为哪些知识付费?经常使用的知识付费软件和平台……。

(三) 数据分析

此后, 根据“问卷星”与SPPS19.0提供的技术支持, 我们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多重分析、排除干扰、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调查成果。重点分析了解网络知识消费的大学生比例、网络知识消费不同个体及不同群体的差异对大学生网络知识消费模式选择的影响、采用不同网络知识消费模式的大学生对不同网络知识消费模式的满意度差异这三点。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采用不同网络知识消费模式的大学生

根据调查, 目前大部分的受访者都将“网络”作为除了实际课堂之外首选的知识学习平台。对于新兴的网络知识有偿消费模式, 绝大部分受访者都有过了解, 其中了解不同形式有偿消费模式的人数占比:图文77.87%, 音频67.98%, 视频92.29%, 互动形式50.99%。也就是说有至少92.29%的受访者对于新兴的消费模式有过了解。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 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有过采用网络知识有偿消费模式的经验, 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进行网络知识消费时, 仅采用无常之事消费的模式。

(二) 影响大学生网络知识消费模式的可能因素

1. 年级对于大学生网络知识消费模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是否实际进行过网络有偿知识消费的交叉分析得出如下数据:图1中黄色的比例是“曾经尝试过网络有偿知识消费的学生人数占比”, 蓝色是“从未尝试过网络有偿知识消费的学生人数占比”, 横轴为不同年级的学生, “其他”为五年制大五或部分研究生、专科生等。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 从大一到大四的被调查者, 黄色区域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 增幅分别是9.64%、6.69%、15.35%, 大三到大四的增幅最大。图2中不同颜色代表了进行过网络有偿知识消费的大学生近一年不同的消费范围:“0”, “1-200”, “200-500”, “500-1000”, “1000以上”, 横轴代表不同的年级。由图可知, 近一年之中,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有偿知识消费模式倾向性越明显, 并呈现年级与倾向性的显著正相关关系。

2. 有偿网络知识消费经验对于大学生网络知识消费模式的影响

图3中左边为曾经有过网络知识有偿消费的大学生对于“是否愿意再次进行网络知识有偿消费”的态度, 右图为从未有过网络知识有偿消费的大学生对于“是否愿意再次进行网络知识有偿消费”的态度。可以很直观地看出, 有过付费经验的同学愿意再次尝试的人数比为93.1%, 没有付费经验的同学愿意再次尝试的人数比为69.54%, 有过付费经验的学生比没有的同学高出了23.56%。这说明, 有无网络知识有偿消费的经验对于其网络知识消费的模式选择有影响。

(三) 不同网络知识消费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1. 不同网络知识消费模式对于大学生知识消费内容的影响

对于兴趣知识消费和实用知识消费的倾向, 图4黄色部分为对实用类知识感兴趣的占比, 蓝色部分为兴趣类知识感兴趣的占比, 横轴为该部分同学最近一年在网络知识上的消费 (单位:元) 。消费水平和兴趣实用偏向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961, 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 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已有过有偿消费经历的同学中, 选择实用知识和兴趣知识的比例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 消费偏向于兴趣, 消费范围在200以内的情况尤为显著;200~1000范围内兴趣大于实用, 但该趋势差异逐渐减小;消费在1000以上的比例趋于相同。

2. 不同网络知识消费模式对大学生知识消费态度的影响

图5为有过网络知识有偿消费经验学生对于最近一次网络知识消费的看法, 其中约40%的学生对次非常满意, 约6%的学生对此非常不满意, 而约有一半的学生对此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在没有网络有偿知识消费经验的学生中, 约有一半的学生对网络有偿知识消费持怀疑的态度, 三分之一的学生对网络有偿知识消费模式持消极态度。由此可以看出, 不同网络知识消费模式下大学生消费模式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五、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深入访谈, 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是大学生对网络知识消费模式的选择受到不同年级、有无网络有偿知识消费经验的影响。随着年级增加和对网络有偿知识消费体验的增多, 其选择网络有偿知识消费模式的倾向性更明显。二是大学生对于网络知识消费的内容和态度受其网络知识消费模式影响, 对于只采用网络知识无偿消费的学生和经常采用网络知识有偿消费的学生来说, 其对于实用和兴趣类的知识需求是基本相同的, 而对于初步采用网络有偿知识消费的大学生, 其知识消费的意愿显现出明显的兴趣倾向性, 有无网络知识有偿消费与其是否愿意再次进行网络知识有偿消费的意愿呈正相关。三是有过有偿知识消费经验的大学生整体上对于网络知识消费评价更加积极。随着研究过程的深入, 我们也意识到“网络知识有偿消费”模式的兴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因此我们给大学生以下建议:第一, 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尝试不同类型的知识消费模式;第二, 在进行网络知识消费前, 明确自己进行知识消费的目的。第三, 尽量避免盲目的知识有偿消费, 网络知识有偿消费产品通常无法退换, 应当理智选择。

摘要:在网络知识有偿消费模式越来越流行的今天, 正处在网络知识消费黄金时期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选择网络知识消费的模式。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笔者对大学生网络知识消费现状有了一定了解, 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对大学生网络知识消费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学科,知识消费,模式探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18.

[2] 李贞.信息消费新方向, 知识有偿来共享[J].中国报业, 2017 (5) :63.

[3] 佚名.“现象级”产品的知识消费升级[N].南京日报, 2017-11-26.

[4] 吴缵超.知识变现?风口越吹越大[N].青年报, 2017-08-11.

[5] 陆浩东.用户知识信息消费问题研究[A].广西图书馆学会, 2014.

[6] 杨子.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2012.

[7] 陆婷婷.消费思潮对大学生知识消费的影响[J].学园, 2013 (2) :31.

[8] 汪小燕.中职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9] 沙淑欣等.关于知识消费的思考[J].图书情报学刊, 2013, 26 (3) :12-15.

上一篇:试论高校理科学报青年编辑应有的职业观下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