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2022-09-11

美育是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正是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存在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 而是培养和谐的人。通过音乐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审美感受、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判断, 使大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取得完美的和谐平衡。

现今, 许多大专院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 重视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 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 但忽视了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有些院校即使设立了合唱队、器乐社团, 目的也仅是为了参加比赛, 获得荣誉, 功利性明显;音乐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的课堂上没有一席之地。因此, 笔者呼吁, 重视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事业。

1 明确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中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目的, 应侧重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培养学生将艺术修养与学科学习相互促进的能力。

1.1 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音乐艺术以美的音色、节奏、和声、旋律构成美的形象, 所以能振奋人的精神, 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它发之于心, 因此也能动之于心。《乐记·乐本篇 (一) 》中“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音乐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鸣、美化心灵, 使人身心愉悦。

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产生积极影响。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它有一种能延续生命的动力。当不愉快情绪在体内产生对身体有害物质时, 动人的音乐能起调节作用。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中的苦恼、人际关系中的失衡、爱情中的失恋等, 他们常常处于困扰之中, 不能及时排解, 形成各种心理障碍, 这些都能通过音乐来缓解和释放。情绪是能量的聚集和释放, 是对某种心理体验的动态反应, 只有通过适当方式宣泄以后, 情绪才能够转入平静状态, 这也是健康的需要。欣赏适当的音乐可以让情绪得到释放, 为大学生寻找并提供适当的释放途径, 帮助了解和发展自我, 理解他人;将心理状况调节到合适的状态。

1.2 音乐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学习相辅相成, 能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潜能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追求, 使艺术形象思维影响并促进其它专业学科逻辑思维的形式与发展。虽然很多学科的思维是逻辑性的、抽象化的, 与艺术思维这一形象思维有本质区别, 但实际上, 人的思维方式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艺术思维能从逻辑思维形象化的角度起到拓展思维空间的作用, 艺术思维还可以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 人们可以使用形象思维去启发、补充逻辑思维, 这有助于学生在其它专业学科上学习和提高。

以欣赏音乐艺术和欣赏文学艺术为例, 在音乐欣赏这种审美活动中, 通过音响激起情感体验, 从而展开想象和联想。这一心理活动既遵循了一切文学艺术欣赏过程的普遍规律, 也有着音乐审美的特殊内涵。文学欣赏是以语言和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和客观事物为依据, 产生想象、联想的具体对象和依托, 是在作品内容确立的“实体”范围内进行再造想象。而音乐欣赏的对象既看不见, 摸不着, 又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 存在着表现内容不确定的美学特征。因此, 音乐欣赏中的想象、联想更为自由、更为广阔, 不仅有再造想象因素, 而且还具有创造想象的成分。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联想。所以, 康德把音乐划归“自由美”, 黑格尔也认为音乐的“中心内容是主体性”。因此, 从以情启智的角度, 音乐审美活动不仅能增强人探索真理的热情, 激发创造性思维, 而且还能启迪人的智慧, 拓展人的思想空间, 指导人们对科学规律的探索。

教师应该采用多样的音乐艺术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各种音乐艺术活动中开发智慧,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提高艺术思维能力;在其它学科学习和研究中, 使不同学科的思维能力相互启迪、相互作用, 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2 采用多样的音乐教育方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

在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中, 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和音乐技能的培养是两个重要的部分;笔者认为, 在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艺术教育中, 应以普及音乐知识为主, 技能培养为辅, 进一步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 完善教学方法, 同时注重发挥艺术特长生的骨干作用。以开展多样的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为重点, 拓宽学生所接触的艺术领域,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

2.1 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欣赏的重视程度, 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音乐欣赏课的主旨是审美教育, 欣赏格调高雅、内容积极的作品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音乐从审美类型上可分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 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 与命运斗争的作品, 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澎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 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 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 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和改变, 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从具体作品角度而言: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 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欣赏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欣赏经典的西方音乐作品, 有助于学生感悟人生, 赞美生活, 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革命歌曲的欣赏和讲解, 可以使学生更有血有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而不是只停留在说教性质的课堂上。例如作品《黄河大合唱》:曲作者冼星海 (1905~1945) 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开路先锋, 著名人民音乐家;词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作品以黄河为背景, 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 全曲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和雄伟浑厚的气魄, 表现出胜利最后必定属于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用图文声并貌的形式欣赏此类作品, 加上音乐教师恰当激情解说, 不仅能让学生重温艰苦岁月, 更能唤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豪情和为中华之奋起而读书的真挚情感。

因此, 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 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欣赏、对比, 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2.2 适度开展音乐技巧训练课程, 并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演出活动

笔者所指的音乐技巧课程并非是艺术专业学生声乐、器乐等技巧课程, 而是指通俗化、大众化、简单化的音乐技巧学习。比如口琴吹奏、竖笛吹奏, 打击乐器的演奏, 合唱和指挥的基础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习起点较低, 教师完全可以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表达方式, 介绍一些与学习乐器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乐曲演奏的基本方法与赏析、音乐素质的培养方法以及一些在学习的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途径。尤其是合唱课程, 合唱教育能用较少的经济投资, 使最多的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方式是一种经济、简便、最为普及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形式。英国音乐评论家珀西·扬说:“在某种意义上况, 没有人不懂合唱, 因为合唱凝聚起来的是一个团体的思想、情感和愿望”。合唱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 凡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长期置身于这种音乐活动形式的学生就能获得这种潜移默化的高能量的教育。

同时无论是独奏、合奏、独唱、合唱,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并且要积极参与表演, 因为, 音乐表演是培养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个人表演可以展现个性和创造性, 培养展示自身才华的能力;群体表演则能培养学生彼此尊重, 互相协作、共同创造整体美的团队精神, 互相竞争和相互激励的良好意识, 具有全面的驾驭和组织能力, 这是学生今后做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

2.3 重视音乐特长生的发展, 并发挥其骨干作用

艺术特长生是大学生中一支特殊的队伍, 他们具有一定水平的音乐表演技能。他们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繁荣学校的艺术教育, 进而带动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由于艺术特长生具有带动和提高广大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作用, 因此应该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 挖掘他们的优势和潜力,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加强学生间的艺术沟通, 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感染其它同学, 提高普通学生艺术修养。

3 综述

哲学上认为“美就是和谐”, 音乐之美就表现为和谐之美。人们在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 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完美、更高尚, 人们可以自觉地按照高尚的审美理想去审度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和行为, 同时根据美的标准和尺度去判断自然、社会、人的丑美, 而整个社会审美心理的普遍形成, 从而形成一个社会和人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音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 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能使人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好的音乐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并升华为高尚的情操品德与理想。

4 结语

高等学校必须重视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扩大音乐艺术选修课的范围, 增加音乐艺术课的课时, 重视音乐艺术师资队伍的培养, 鼓励音乐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逐步将音乐艺术课程开设成为每位大学生都必修的“选修课”, 通过课内与课外,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发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紧密结合的方式, 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摘要:针对现阶段多数大专院校忽视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探究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建议采用并开展多样的音乐艺术教学方式和音乐艺术活动使音乐艺术教育真正起到其在学生多方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心理健康,审美活动,思维启发

参考文献

[1]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

[3] 徐威, 郑玉香.试谈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学研究, 2005, 28 (3) .

上一篇:勤工助学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下一篇:关于液接电势的粗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