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数学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2022-09-11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面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就学习数学而言, 一个人学习数学的优劣和数学才能的大小, 往往不是取决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科学水平及能否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 也就是说,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才是教学的精髓。下列就此谈一些个人经验, 仅作引玉之砖。

1 指导阅读能力

学会读书, 是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起点。学会学习现已成为学生认知的焦点。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筛选都离不开发现问题和自学阅读教材。教师是知识信息传递者与教学过程调控者, 要遵循阅读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司其性、明其义、晓其理”, 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善于比较、反复、设问等, 养成在阅读中思考, 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 给学生拟定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疑问浏览教材, 联系实际思考, 尝试解决。学生的自学阅读一般按泛读、精读、归纳、解决问题这一模式展开, 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 (难) 点, 归纳整理寻找规律, 比较区别, 由孤立到联系, 由相对静止到运动变化。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串成线、连成面、构成体, 编成知识纵横网络, 有助于教材重点内容得到落实。例如在向量教学中, 向量基本概念是学习本章的基础, 也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教师事先让学生预习找出教材中的所有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逐步构造如图1的向量基本概念关系图。

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既夯实了基础,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培养观察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的抽象的符号科学, 学习内容除基础知识外, 更多的是方法和思想。要使学生学会获取方法和思想, 那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学会读题、读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 力争做到看准、看细, 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 同时还要带着问题去观察, 抓重点、抓本质。特别是在进行教材中例题的教学时, 不要一切“包办”从头讲到尾, 应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解题步骤间的每一差异, 并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的目的。首先, 引导学生逐步看懂每个步骤环节, 再从整体上掌握解题方法。在解题训练时也应多指导学生对试题中的条件和所求结论进行观察, 通过找出条件与结论的差异或各处的特点, 从而找到解题方法。例如: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写出答案:后, 所有学生都能够看懂, 而且会惊叹该解法的巧妙。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做, 却是大部分都不会, 原因就在于学生对需要证明的不等式观察不够细, 没有找出不等式两边的差异和联系。因此在给出具体的解法前应先指导学生观察该不等式的两边在所含字母、数字及运算符上的区别, 然后引导学生以右边的为目的对左边进行变形, 那么该解法的得出就顺理成章。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观察, 并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3 训练思维能力

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 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种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中学数学中大部分知识由于概念抽象、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应用形式多变使得本来有限的、内在联系紧密的基础知识在学生眼中却呈现出“散、乱、杂、多”的特点, 使不少学生难于准确掌握, 运用过程中往往反复出错, 成为“不治之症”。教师必须抓住关键, 纵引横联, 掌握它的特点规律, 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 因为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 思考是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应做到:一是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鼓励学生勇于发问, 敢于求异;二是要培养学生掩卷而思, 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习惯。只有经过学生独立的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才最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思考。

4 善于归纳总结

认知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要使新的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中, 必须对新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使之成为有序结构, 并使原认知结构改组升级。由此可见, 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对知识理解的升华。也正如前面所讲, 数学知识之间都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 而学生学习又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最终目的往往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 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线, 再组织成面, 以便于从整体掌握和运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小结, 使所学知识公式化、规律化、结构化, 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如同在《直线和圆的方程》一章的教学中就应指导学生联系初中平面几何知识、一次函数的知识对直线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圆锥曲线》一章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对三种圆锥曲线的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5 及时整理记忆

记忆是学生存储信息的主要方式, 是学生巩固、升华知识的重要步骤。培根说:“一节知识不过是记忆, 而创造不过是运用记忆。”中学数学虽说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对其它学科平要少一些, 但学生往往有学数学应多做题甚至只需做题的思想, 故对基础知识不能够进行深刻的理解记忆。这样就会陷入“一看就会, 一用就忘, 一做就错, 一考就败”的怪圈, 从而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对所学知识及时记忆, 并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尤其重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法中应向学生介绍记忆方法, 通常有:要点法、列表法、规律法、口诀法等。例如:对一些相似的识记材料, 就要通过对比分析, 求同存异, 列表记忆;对与某些重要知识相关的常见条件怎样用、常见结论怎样求等也就列表记忆;对30°, 45°, 60°的正弦、余弦、正切可编成口诀“一二三, 三二一, 三九二十七 (即) ”来记忆。

总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 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 最终使学生达到“会学”,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实践, 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最终使学生达到“会学”,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法指导,联想习惯,学习能力

上一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下一篇:广东模具工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