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专业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金融管理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武汉软件工程职院金融管理专业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多年实践研究,不断构建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努力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篇:金融管理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摘 要:

结合市场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中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课程体系的不同层次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课程体系优化

F2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及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金融学素养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变化,金融学相关课程在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 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 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 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 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 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 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 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Fina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外,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 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 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总之,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学科交叉性质,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金融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实现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殷俊明,马丽君.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1,(13).

[2]张娜依.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

[3]马春爱.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6).

[4]安存红.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8).

作者:刘娟

第二篇: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武汉软件工程职院金融管理专业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多年实践研究,不断构建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努力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金融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实验和仿真实训、实习、毕业设计。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性、情境性和开放性。

1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该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2适应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求

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如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其实际业务的内容具体反映在银行的业务过程和证券市场的交易过程中。我们职业院校只有让高职学生进行具体的模拟操作或实际操作,才能改变他们对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证券交易的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

1.3满足企业对员工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用人单位非常关注入职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对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院校应将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用人单位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的就业。

22003年——2008年实践教学建设初步

这一时期,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处在探索前行的时期。我校金融管理专业主要借鉴了省外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经验,采取2种途径实现实践教学。

第一种途径:校内实验,即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必修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开设了银行综合业务实训、银行信贷实训、金融基本技能操作、证券投资实训,依托院系电脑机房(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模拟业务操作的实训环境,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仿真模拟熟悉金融业务的交易流程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基本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为进一步的校外实践打下基础。

第二种途径:校外实践。学校先后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例如金元证券公司武汉营业部、中国平安养老保险湖北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洪山支行等企业。学生到这些企业参与实习,能够增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认识,锻炼学生在实际岗位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一阶段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校内实验内容单一、偏重于手工训练、效果欠佳;(2)校外实践基地数量有限,合作企业对学生教学的指导少,变相使用实习生的情况较为严重;(3)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一,影响实践教学效果;(4)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导致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是很理想,难以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做法

金融专业教学团队的老师通过总结2003年—2008年实践教学建设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普遍意识到加快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创新性,一致认为必须要通过向外部借力、内部挖潜的方式,来提升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水平。

经过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交流与研讨,拟定建设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全方位学习全国经管类高职示范院校教学、实训、就业等先进经验;走访金融企业,进行金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职业能力要求;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建设,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湖北省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建设的契机,积极筹集资金,提升校内仿真实训室(基地)建设水平;加强与武汉金融企业联系,切实有效的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3.1取经国家示范校,确定好标杆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为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由教育部启动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安排2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开设金融类专业的国家示范院校有十二所。我们重点向特色鲜明、毕业生专业就业率高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取经、学习。

通过组织我校专业教师到这2所学校调研学习,参加课程培训,认知了2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确定了我们的学习标杆。从2009-2015年,我校教师团队积极参与了这2所学校主持的各项科研、教学改革項目,向对方学校相关教师沟通交流。通过学习和实践明确了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后一步的建设改革建立基础。

3.2走访金融企业,明确职业技能要求

近些年,为了明确专业的职业面向,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动向和职业技能要求,专业教师团队先后到武汉的部分金融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主要有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市营业部、光大银行武汉黄鹤楼支行、中国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招商证券武汉航空路营业部、金元证券武汉洪山路营业部等企业。我们重点调查研究金融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包括:岗位职责与岗位分工、岗位操作规范与操作流程等。另外,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咨询了往届到金融机构就业的优秀毕业生。通过以上方式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获得第一手资料。

针对武汉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的专家调查分析得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比依然较高。工作岗位对比中,整体金融企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比较突出。但是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并预测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产品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基层员工缺口将会不断扩大。

在调研过程中,也着重调查统计了相对应岗位需求的具体情况。银行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银行大堂经理、综合柜员、理财顾问。证券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产品销售经理,个人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投资经纪人。保险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客服人员,保险代理人。可以看出:客户经理(营销)、理财顾问、保险代理人的需求量最大。

随着武汉加快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步伐,武汉金融行业需要大量的前台和后台服务人员,同时在构建中部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必将带动武汉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非银行性新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快速发展。这些企业需要大量应用型金融人才,特别是金融营销人员和金融后台服务人员。目前以武汉金融港为代表的武汉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已聚集数万后台服务人员,而且人才的需求仍将急剧增长。金融营销人才、金融后台服务人才、金融外包人才这些看似“低端”的金融人才队伍,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金融高端人才。而这样的一些岗位,是高职金融专业人才较好的去向,也只有高职专业的毕业生,才能支撑起这样的金融岗位。我学院地处武汉东湖高新区,毗邻武汉金融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院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属于高职大专水平, 培养的契合度较高。

3.3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金融企业的走访与调研,我们积极改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保证了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并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之中。改进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的行业专家、一线从业人员提出具体的反馈指导意见,充分论证,形成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予以实施。专任教师和企业业务骨干、资深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具体教学方案,合作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年再将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提交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讨论,进行调整和修订。我们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行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改革,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在整个课程课时比重已经超过了50%。

3.4筹措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借助2008年省级教学评估和2012—2015年全国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契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智盛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仿真软件、典阅保险核心业务实训软件、国泰安证券模拟投资软件和先进的实验室设备,配备点钞机、捆钞机、票据打印机等专业设备,购置了仿真金融业务印章和业务凭证,练功券,对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操作。在校内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我们密切与各金融机构实务部门的实践教学联系,先后设计开发《业务实训手册》,以保障校内学生规模实训的有效开展。

学校现有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均在以上仿真实训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并特别注意证券投资课程的上课时间与证券市场交易的时间一致,保证仿真交易的真实性。同时,有效整合学院实训条件,实现资源共享。在学校技术部门的幫助下,仿真实训平台在校园网中实现了共享,可以在校内联网的任意一台电脑中进行仿真实训操作,突破了实训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配合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搭建,很好的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开展学习,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还可以便捷的下载课程资源或多次重复学习。

3.5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金融专业教研室教师利用学校的资金业务往来、教职工的人脉关系和校友的牵线,积极与武汉市各类金融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建设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航空路营业部、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洪山营业部、中国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湖北省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双向合作校外实习基地。

我们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一年级上学期、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等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开展金融专业课程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安排学生到固定的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实践培训,并聘请企业一线人员和部分高管到校举行专题讲座。全面提高学生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依托地处武汉东湖高新区和金融港的地理优势,金融教研室老师积极与知名金融企业保持联络并拓展校企合作关系,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大三学生集体推荐到农业银行洪山支行、光大银行武汉黄鹤楼支行、招商证券武汉航空路营业部、捷信(中国)金融服务公司武汉分公司、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电销中心、武汉银雁金融服务公司等企业进行项岗实习。

2013年8月,我校金融专业针对2011级学生的综合实训“金融企业仿真实训”和课程实训“金融产品营销实训”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我们与深圳捷信金融服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协议,将2011级同学全部安排进捷信金融武汉分公司半工半读,学校和企业协调时间,半天上课半天上学,学生既完成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又直接在企业中完成了“金融企业仿真实训”和“金融产品营销实训”两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提前锁定了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同时还有工资。捷信金融、生命人寿等公司先后已经设立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优秀实习生奖学金,很多顶岗实习生最终成功留在实习单位实现就业,实现了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魏龙,张国东,张蕾.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析[J].职业时空,2010,(1).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

[3]李晓健.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4]王向荣,军山,苏国强.金融学“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9).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1113.

[6]陈甦,黄瑞.高职商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为例[J].当代经济,2015,(10).

[7]郑兴.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外综合实训实施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作者:郑兴

第三篇:技能抽查背景下金融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摘 要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工作是促进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而开展的一项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在此背景下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的金融管理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课程教学等方面对专业展开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金融管理 技能抽查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ExplorationontheConstructionofFinancialManagementSpecialty

undertheBackgroundofSkillsSelectiveExamination

——TakeHunanNetworkEngineeringVocationalCollegeasanexample

ZHAOMing

(HunanNetworkEngineeringVocationalCollege,Changsha,Hunan410004)

1技能抽查背景下金融管理专业建设意义

1.1从技能抽查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

当前,湖南省教育厅对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专业技能抽查工作,随着时间推移已成为湖南省高职教育的一种常态化教学质量检测制度;从2015年至今已是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的金融管理专业实现“以抽查促改进、以抽查促建设、以抽查促质量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学院加强金融管理专业建设、专业课程教学及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一个重要保障。

1.2从金融管理专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湖南省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通过专业技能抽查工作,不仅检验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为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金融管理专业将金融类行业、企业的基本岗位工作实践技能需求融入相应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合理的将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有效对接湖南区域金融服务产业和行业发展。

2技能抽查背景下金融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欠合理

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标准开发理念下,不仅充分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要求,还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更注重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但是由于目前学院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让校企合作停留在面上,也还未完全搭建好校企合作对接平台,而且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建设也未跟上,已导致学院的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职业分析、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专业顶岗实习以及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不合理。

2.2“双导师”教学团队还未建成

以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招聘金融管理专业教师时特别注重学历,已形成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金融类行业和相关企业岗位工作实操经验缺乏;当前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所以合作企业推荐的“企业师傅”人数少,金融管理专业也缺乏“企业师傅”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导致金融管理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实践教学与金融类行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从这个角度分析高职院校急需建设好“双导师”教学团队。

2.3金融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欠合理

湖南省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技能抽查内容包括:金融服务礼仪基本技能、财经基本技能、金融产品营销技能、金融业务处理技能4个模块;调查发现,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从2014年开始,在修订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以社会需求为目的、结合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规律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虽然已包括基础共享课、专业必修课、拓展互选课(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方面,但是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在具体设置上欠合理。例如,没有把与金融管理专业技能抽查内容相关的“基本财经技能1”、“基本财经技能2”、“金融服务礼仪”、“金融产品营销技能1”、“金融产品营销技能2”、“金融业务处理技能1”、“金融业务处理技能2”等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而且在学院金融管理专业135学分中实践课仅35学分只占总学分的25.93%,单纯从金融管理专业所开设课程分析,当前专业课程开设是典型重视理论课程,而忽视实践课程,课程建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合理现象。

2.4教学方式和方法及考核欠合理

伴随我国高职教育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也一直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如,通过建设金融管理专业网络精品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让学生能随时自由学习,但仍存在着老师讲,同学们听,偶有点互动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在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由于实训条件有限,导致情景教学和岗位实际操作练习也仅是走走过程;金融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期末考核也是以平时考核及职业素养与操作规范和作品的质量为主进行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考核。学院平时考核包括考勤、课堂纪律及教师安排的临时工作完成情况等占30%,职业素养和操作规范及作品的质量考核占70%,记分办法是每次作品加权平均分乘以0.7;这与金融管理专业技能抽查内容具体考核要求有些区别,已直接导致金融管理专业教学不能完全保证专业技能抽查考核质量。

3技能抽查背景下金融管理专业建设途径

3.1顶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抽查标准对接职业标准,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合理制定专业技能标准,学院依据专业技能标准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学院针对金融产业发展规律,深入分析金融管理专业面向的具体岗位工作群特点,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院层面科学设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即“2+0.5+0.5”培养模式: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主要在校内完成所有课程(含活动项目)任务,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进行专业实习,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与创业实践;金融管理专业在学院指导下,以此为依据合理设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2科学有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湖南省高职院校通过专业技能抽查助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科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现代高职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金融管理专业以金融相关职业分析作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起点,依据金融类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素能要求,从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工作过程方面着手,会同金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及课程开发专家,全面分析金融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能力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上整合转化为具有学习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金融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系统设计金融管理专业基础课和能力拓展课,形成以知识为支撑的系统化理论教学体系、以实践为手段的系统化专业技能体系(包括基础实践、综合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4个层次),并最终形成基于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3.3合理将抽查内容融入课程中

湖南省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技能抽查内容包括:金融服务礼仪基本技能、财经基本技能、金融产品营销技能、金融业务处理技能4个模块;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为了把金融管理专业技能抽查工作落实好,金融管理专业将技能抽查内容和标准融入到相关专业素能课程,如:将财经基本技能所包括的点钞技能和字符输入技能内容分别融入“基本财经技能1”和“基本财经技能2”课程;将金融服务礼仪基本技能所包括的仪态、仪容、语言礼仪、待客礼仪内容融入“金融服务礼仪”课程;将金融产品营销技能所包括的市场调研方案编制、调查问卷设计、调研报告撰写、个人金融产品销售方案编制、金融网点金融产品促销活动策划方案编制内容分别融入“金融产品营销技能1”和“金融产品营销技能2”课程;将金融业务处理技能所包括的银行业务处理技能、证券业务处理技能、保险业务处理技能内容分别融入“金融业务处理技能1”和“金融业务处理技能2”课程。

3.4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职业素养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要素,它是湖南省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技能抽查中一个重要考核点,其评价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它是金融服务营销人员所必备的技能,而且职业素养在專业技能抽查金融产品营销技能模块中占到20%的考核分;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金融管理专业在平时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中都十分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锤炼,而且也将与之合作的金融相关企业推荐的“企业师傅”承担课程实践教学工作任务,以此为契机有效引进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并将金融相关企业氛围融入“教、学、做”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合理营造金融相关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全面促进学院金融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因此,在金融管理专业建设中注重职业素养,更能体现出金融服务产业的柜面服务、客户服务、营销服务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岗位素质和能力要求。

4总结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的金融管理专业利用技能抽查,不仅促进“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还合理将技能抽查内容和标准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有序引入到专业课程体系,而且也合理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去;便于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专业具体课程设置,利于加强对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监控监管,助推金融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全面发展,为学院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对学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畅.技能抽查背景下法律事务专业建设探索——以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7(21):18-20.

[2] 朱执桥,章建林.技能抽查背景下《机械零件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东蚕业,2018.52(10):79+81.

[3] 曾赛红,颜家水,石莉萍等.金融管理[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12.

[4] 赵明.浅析湖南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技能抽查如何在教学中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87.

[5] 范志娟,刘文平.浅析专业技能抽查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17.

作者:赵明

上一篇:经济管理硕士论文下一篇:经济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