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实务论文

2022-05-13

第一篇:金融管理实务论文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从金融机构管理岗位下移到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岗位,构建基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特定能力、拓展能力等四种模块课程体系,从空间、内容、种类、方式等方面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目标定位;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培养金融企业行长(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培养基层金融企业的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群)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应该探讨清楚的问题。笔者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运用高等教育理论,拟就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

以职业人为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育是一种职业人的教育。它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但更是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它不仅要培养人的专业能力,也要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情感、体质等。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要坚决摒弃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等同于职业人培养要求的偏见,应明确培养金融职业人的目标,将对人的培养与对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保证高职教育回归教育本位。

岗位的基层性金融业既需要高层次管理岗位,也需要一线的技能型操作岗位。我国金融高职教育承担着为金融行业培养职业人才的任务,但由于学历层次及学制的制约,在培养目标中为学生设计的就业岗位应该从金融机构的机关管理岗位下移到基层一线岗位。

能力的通用性金融行业中的不同岗位群之间有某些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即通用的知识和技能,金融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经常会有换岗或转岗的可能。即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具有可变性与不变性。这就要求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围绕一线岗位群所需要的通用能力与发展能力展开。

确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原则及知识、能力要求

(一)确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标准要与职业岗位的要求一致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特定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所培养的人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职业工作的要求永远是人才培养标准的确定依据。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应根据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要在培养目标规定的一线职业岗位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职业岗位要做的工作及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条件,据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内涵。

人才培养要以“会做”为标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培养工作人员,基层金融机构一线的工作属于操作型的工作,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最终要以“会做”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做”与“不会做”是衡量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强弱的直接标准。因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主要以“会做”为标准,而不是以“掌握”、“具有”等等为标准。

(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金融企业一线岗位就业,其中证券、保险、农村信用社等基层金融机构的柜员、营销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岗位所占比重较大。用人单位在招聘该专业毕业生时最重视的是思想品德素质、沟通合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电话、网络调查等方式,对金融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任务、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基本能力要求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机构的客户经理、柜员、理财员、会计、文员等基层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群)。

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一定的货币、信用、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理财、会计、统计、财经法规、企业生产与经营、产品营销、外汇外贸、担保、写作等基本知识。

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较强的金融产品营销能力、柜台业务操作能力、金融理财业务操作能力、会计及核算能力、金融企业客户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金融专业软件使用能力等。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就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及课程模块设计

(一)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技能原则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对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进行量化,具体找出特定岗位群的通用技能点。再进一步考虑形成这些技能的知识是什么,提供这些知识的课程是什么,这样才能最终确定应该设置什么课程。

理论课程设置的原则——必需原则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金融一线职业岗位群通用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内化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感悟。因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忽视理论的作用,理论学习是必需的,对专业技能形成必需的理论课的设置理所应当。

课程结构设计的原则——模块化原则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可以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模块,也可以按照职业能力的构成设计模块,还可以按照职业工作岗位设计模块,同一模块的课程可安排在一起,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做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实际一致。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块形式,都必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模块设计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培养基本的人文素质,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包括“两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普通话训练、文学作品赏析、就业指导、信息收集与处理技巧、摄影摄像技巧、公共艺术、驾驶技术、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培养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金融行业通用的金融管理与服务能力。包括企业生产与经营、货币金融基础、会计基础与实务、经济法规、金融礼仪训练、财经应用写作训练、经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合作金融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职业特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培养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职业岗位(群)特定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可选择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行业的一线岗位即客户经理、综合柜员、理财员等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客户服务与管理、金融产品营销技巧、财务分析、收银与点钞技巧、金融专用软件使用训练、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税收筹划技巧、沟通技巧、理财实务操作等课程。

拓展能力课程模块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支持后续发展。包括网络金融实务、电算会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从业人员(银行、证券、保险、会计、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证训练等。

学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综合资源,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的形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基本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的优质课程,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针对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特定能力,开发一系列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通用的金融管理与服务能力及个性化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建设与核心技能训练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学习资源、实训项目、培训项目、习题库、行业产业标准等内容,为拓展学生能力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课程与能力模块如图1所示!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原则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一)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要以校内实训为主一方面,出于安全的考虑,基层金融机构营业期间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另一方面,金融行业不是劳动密集企业,特别是一线岗位。一岗一人,职责明确。鉴于此,金融行业不允许也不可能接收大量学生顶岗实习,这使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实践教学在空间上主要以校内实训为主,

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要以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为主金融行业一线岗位承担向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服务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点钞、计算机录入等单纯技能,一类是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业务问题的处理能力。操作技能与业务处理能力相比,后者的形成较前者难度更大,也更重要。因此,在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需要对后者给予更多的考虑,坚持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以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为主,

实践教学在种类上要以“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人的能力形成是从单项能力的形成开始的,经逐步累积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形成,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实践教学上要遵循这~规律,坚持以“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即根据课程体系本身“单元——科目课程——课程体系”的结构形式,在不同的结构单元上设计相应的单元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活动,对应培养和形成单项能力、工位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种实训应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步步深化、逐步提高。

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要以情境教学为主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形成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能迅速融入日后的工作并做出业绩。要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让学生及早地熟悉职业工作,了解职业工作的规则、程序、规格要求等。在学生不能利用在校期间进入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地模拟职业工作任务,按照真实的职场工作程序、操作制度、质量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坚持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以情境教学为主。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应占总课时的40%以上。实践教学的实施有赖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目标应由理论印证型向技能形成型转化,将实验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建立单元能力训练、课程综合能力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每一门课程在每一个单元后,应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单元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单项能力训练;每一门课程后,应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特点,采用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课程综合能力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完成后,应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毕业之前采用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构建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步步深化、逐步提高的“三层次”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在方式上可以是课堂实训、社会调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作品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以从第一学期第一堂课开始,包括寒暑假,至第六学期前结束,具体如图3所示:

作者:曾赛红

第二篇: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彭建华(1981-),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摘要:本文结合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状况,剖析现阶段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结合学院实践,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职业技能标准导向课程体系、锻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和强化形成性考核五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四方联动;课程体系;形成性考核

一、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报告》和《文件》阐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以长沙市为例,2014年全市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1.78亿元,比2013年增长13.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266.10亿元,比2013年增长11.0 %;全年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65.77亿元,比2013年增长19.3%;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达120家。

(二)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智联招聘发布的《就业信心指数2014年四季度分析报告》显示,金融行业政策松绑、民营银行入市开门的政策利好、针对P2P领域监管力度和法规的完善,使得金融服务业用人需求出现“井喷”,增幅达到48%。

迅猛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对金融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纷纷开设分支行或营业部,亟需大量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课题组通过三种途径对长沙市金融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一是,登陆各商业银行官方网站查询校园招聘计划,了解其对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需求情况。二是,实地走访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发放调查问卷。三是,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不同入职年限员工各自岗位的发展路径,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意见。

通过调查,我们形成了两点认识。一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主要分布在柜员、经纪人和客户经理岗位,且需求量呈增长趋势;二是,金融机构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整体素质及能力基本认可,但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需要提升。

二、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认知偏差,重视与支持不够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八大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态度非常明确。

然而,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认知却存在偏差。一是,职业教育现实地位较低。人们的一般认为,考入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才是成才标准。职业学院成为没能进入本科院校学生的无奈选择,成了后进生的“避难所”。甚至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进入职业学院。二是,重普教轻职教。职业学院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低于普通高校;除单独招生外,职业院校的录取批次位列最后,生源质量存在先天性差距。三是,对职业学院毕业生存在歧视和偏见。职业学院毕业生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受到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

(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其意义在于服务引领区域经济,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是,现阶段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追求“高大上”,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且“赶鸭子上架”,难以实现。去除教学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只剩两年,可就这两年,学生需要全面学习银行、保险、证券等方向知识。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三个方向都没扎实掌握好,缺乏岗位胜任力。二是,强调技能应用,高素质没有得到重视。偏重学生知识和技术技能,忽视了高素质要求,未形成“德才兼备”。随着“90后”进入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尤为突出,文明礼貌、沟通表达和文字组织没能得到足够训练,导致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欠缺。

(三)师资力量稍显薄弱

伴随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师资规模、学历层次、“双师”素质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提升空间。一是,专任教师规模有待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和职称晋升,一部分教师从专任教师队伍分离出来,担任院系行政工作,导致专任教师规模下降。二是,专业带头人行业气质不够浓烈、行业地位有待提升。三是,“双师”素质教师匮乏。新近教师渠道单一,高校研究生居多,真正来自金融行业企业者甚少;部分教师利用教学之余时间考取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但没有真正符合“双师”素质要求;碍于管理条条框框,金融业务骨干担任外聘教师的课酬过低,不能激励他们安心教授技术技能。

(四)课程内容缺乏岗位针对性

金融全球化、混业经营和互联网金融纵深发展,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行课程体系不足也慢慢显现。一是,课程体系职业性不明显。近年来,很多高职学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但影响甚微,课程体系仍然缺乏职业岗位(群)针对性。二是,课程内容交叉滞后。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不够,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合,滞后于岗位能力要求。三是,“课证融通”欠缺。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密切,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对接职业资格教育。“双证书”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学院为了方便学生毕业,用比较容易获取的其他证书替代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四是,项目化教材开发、使用较少。由于“路径依赖”和教学难度增大,部分教师放弃开发和使用项目化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未能有效对接。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方法单一、手段落后问题。一是,传统的“灌输式”方法普遍存在。教师将学生当成“存储器”,从上课到下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将记忆当做唯一学习途径。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发散性思维不足。没能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情境。二是,部分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或责任心较轻,没有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而是在网络上下载共享他人课件;即便自己动手,也多是教材内容的重复,没有和教材相互补充,吸引力不够,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失去兴趣。

(六)校企合作不够密切

毋庸置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生、企业和高职院校三者共赢。近年来,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合作层次不深、质量不高等问题。一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欠缺,不能为金融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行业企业合作意愿不太强烈。二是政策法规不完善、激励措施不给力,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过高,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其参与积极性。三是校内实训条件有限,模拟环境不够真实,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岗位所需技术技能,岗位适应性不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金融行业企业的认识。

(七)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存在偏颇

部分学院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的考核尺度仍然是所学知识的多少,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较少。表现为重终结性考核、轻形成性考核,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少数教师上课不考勤、课后不布置思考讨论作业、考试时满纸填空和名词解释等识记型题目;校内实训时不能深入指导、严格要求,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进而上网聊天或游戏;校外顶岗实习不能跟踪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致使部分学生在网络上抄袭作品应付了事;即便进行形成性考核,也因标准模糊、内容片面、过程随意,结论缺乏客观和公平。

三、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沙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立足长沙、服务“三湘”,不断探索和革新人才培养范式。其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得到了金融行业企业认可。

(一)“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提高高职教育美誉度

2009年,由学院牵头,按照平等互利原则,与省内外有关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元素,改善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分设的财会金融行业校企合作专门委员会致力促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通过“订单式培养”和“菜单式培训”,“学、证、训、赛”四位一体,满足了金融服务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针对职业岗位(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学院和企业的“双带头人”带领专任教师,深入金融行业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找准职业岗位(群),并解构其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岗位适应性。经过调研,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熟练业务操作和营销服务技能,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基层业务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构建职业技能标准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产品”,是实现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要载体。要遵循“高质量对口就业导向、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课证融通”原则,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由三个模块构建而成: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方向课。其中,职业素质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职业指导》等12门课程;职业基础课包括《专业认知》、《金融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等9门课程;职业方向课(三个方向,学生任选其一)包括银行方向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风险管理》等6门课程(对应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方向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等5门课程(对应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方向的《保险原理与实务》、《保险经纪知识》等6门课程(对应保险代理人资格证)。

(四)锻造名副其实的“双师”队伍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课程体系能否顺畅运行的关键。坚持“内培+外引”,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一是,完善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给予合理的薪酬,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金融服务业一线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二是,积极参与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送优秀教师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先进院校学习培训、赴知名金融机构挂职锻炼,期间按照同级在岗人员标准发给课时津贴;同时加强考核,坚决杜绝教师赴企业挂职“一日游”(填表、盖章,应付学院检查)。三是,鼓励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经济师(金融方向)任职资格考试和申报,鼓励参加金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考核。

(五)注重形成性考核,提升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

各教学环节建立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以此为基础,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定期不定期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评价活动。在上述评价活动中,注重融入企业标准,从分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与可靠性。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突出能力本位,淡化终结性考核。将形成性考核纳入整体考核体系,重点考察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实践操作技术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课程特点,采取提问、训练、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技能竞赛等多样形式的形成性考核。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主持人:彭建华。

参考文献:

[1]长沙市统计局.2014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ntj.gov.cn/tjgb/szgb/201503/t20150323_115553.htm.

[2]吴后宽,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实证分析—基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 2011,(29),pp.10-13.

[3]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 pp.103-105+111.

[4]宋冬萍,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30),pp.56-59.

作者:彭建华

第三篇: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摘 要:目前,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比较大。当然,金融市场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条件,现代企业必须把内部财务管理和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金融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企业要想在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有效管理。

关键词:金融市场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理论 实务

在新形势下,金融市场是现代企业资金流体的关键渠道,实际上就是企业之间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资金交易,保证现代企业融资、票据办理等业务的顺利运行。金融市场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现代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市场因素,保证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变化,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导致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必须适当作出调整。现代企业财务的主要模式就是资金运行,但是传统的资金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传统的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前提就是资金不断增长,资金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会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模式包括:一是资金流动,二是采买,三是投资,四是控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保证资金利用的合理性,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如今,现代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必须建立在金融市场的基础上,时刻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动,对金融市场的变动进行研究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和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

2 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2.1 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筹资过程的影响

金融市场既然是现代企业资金流通中不可或缺的渠道,各个企业就需要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下开展现代企业融资和证券交易。金融市场实际也是资金交易市场,交易的对象就是有价值的商品或者产品。金融市场交易中的构成元素有:一是交易对象,二是交易方式,三是交易渠道。金融市场也是各个企业资金交易的中介,把现代企业的资金交易活动全部纳入到金融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就是保证企业资金的纵向流通,资金能够正真流向有需求的企业,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现代企业交易的特点是便捷交易,缩短了资金交易的周期。在新形势下,现代企业需要结合金融市场的变动情况来制定财务管理方案,调整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和结构,把企业的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如果现代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现代企业的运营风险就会提高,企业就会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现代企业要在金融市场变动的前提下合理的调整内部负债与权益,降低负债率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

2.2 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投资过程的影响

相比于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而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属性,这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进步之处。在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可以利用内部基金等来展开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现代企业的资金投入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资金投入更加自由。金融市场对于现代企业资金投入起到引导的作用,在现代企业开展资金投入的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投入,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利息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汇率资金。企业内部对资金投入的影响因素有:一是新兴技术,二是资金投入比例等等。对此,要想降低现代企业资金投入风险,就必须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资金投入多元化也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资金投入多元化也可以丰富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多元化财务管理模式是把企业的某个分支作为管理的重点和主体,并对外展开投资活动。多元化投资方式比较适合资金额比较大的企业,多元化投资必须建立在用户的实际需求上,而且要结合用户的需求展开生产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在金融市场环境下,分配权是现代企业的关键属性,也是现代企业所特有的属性,企业可以把现有的资金转换成股权的形式,拥有企业股权就可以成为现代企业的拥有者,而且股权是可以转让的,如果企业的现有资金无法维持企业的运营,企业就可以转让股权,获取更多的资金,维持企业的运营,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3 我国金融市场现状

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现代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现代企业所发行的证券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市场投资难的问题,也增加了现代企业的投资途径,减轻了国内银行的压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企业发展。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自主创业模块,丰富了金融市场发展形势,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社会竞争力,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金融市场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但是,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大,金融市场必须加大调整力度,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產品,二是金融手段等等。创业板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创业板扩大了市场经济发展规模,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丰富了现代企业的业务形式,解决了现代企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拥有金融市场特有的属性。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约束力度比较小,金融市场发展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金融市场的调节能力被削减,导致很多企业开始以高利贷的形式来开展对外投资活动,导致企业的运营风险加大,不利于企业后期的发展。

4 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对策

4.1 健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比较复杂,现代企业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保障。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是盲目的,必须结合金融市场现状建立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金融市场为现代企业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资金交易渠道,企业只有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才能发挥出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除此之外,现代企业必须把运营和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并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做到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解决。现代企业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认识到控制市场风险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和变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

4.2 丰富财务管理形式

在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内部实际情况丰富财务管理形式和手段,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在原有财务管理模式上进行调整,扩大财务管理的范围。企业财务管理还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风险投资,二是保守估计,财务管理部门要为现代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投资方案。但是,现代企业投资本身就具有两面性,现代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投资一定是存在风险性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企业投资的风险性也在提高,汇率等一直在波动必定会加大企业投资风险。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必须对采用先进的风险技术来控制投资风险,保证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行。

在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认识到开展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为人员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其次,企业必须丰富财务人员培训形式,优化培训内容,丰富财务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提高财务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财务人员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现代企业必须加大会计控制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开展,找出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现代企业还需要在财务人员内部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财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现代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金融市场环境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必须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和方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保证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和优势。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之前,财务人员必须分析金融市场现状,并进行总结分析,降低外部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把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必须认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增强风险意识,保证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名旭.企业财务柔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 时成.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 薛緋.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4] 徐松.证券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5] 付浩奎.我国企业财务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6] 陈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作者:刘薇

上一篇:保险专科毕业论文下一篇:旅游产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