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咸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当代壁画带来新的契机

2022-09-11

西咸一体化,作为十三朝古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周秦汉唐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衍生出集旅游、教育、美化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在城市公共艺术逐渐被关注之后,壁画的兴起被人们所熟知,它既有把历史具象化的功能,又增加了环境的艺术性,所以能够在西咸遗址文化产业发展中担当起一个重要的角色。

西安咸阳的市民们和到西咸游玩的旅客必定对大小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西市和钟鼓楼不会陌生,然而最热闹的旅游季节到小雁塔的人也是三三两两与大雁塔遥相对望但区别甚大。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所以又称“荐福寺塔”。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实则清幽的环境,配上并不高大的小雁塔比起熙熙攘攘的大雁塔也另有一番风味,唯独小雁塔缺乏一幅醒目的壁画装饰尤为可惜。反观大雁塔区域大型壁画三个,玄奘大雕塑一尊与反映关中风情的雕塑数十个,很好地烘托出大雁塔区域的艺术气息。西安当代壁画的发展需要政府和有关机构的支持,作为壁画工作者找“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如果在建设遗址文化产业之时如果能把壁画规划进去,同时由各方共同监督保质保量完成,那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小雁塔安置一个中型的壁画既不会破坏原本小雁塔怡人的环境,也能直观地告诉参观者关于小雁塔的历史故事,壁画的具象表达远比文字叙述来得更加深刻。再者,到小雁塔散步的西安市民居多,一幅优秀的壁画也可增强小雁塔区域的艺术性,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正如由西安美术学院集体制作的大雁塔北广场的《盛唐风情》浮雕壁画、围绕慈恩寺的《大唐盛世图》巨幅长卷和大雁塔地宫的《丝路风情》手绘壁画,这些宏伟的当代壁画作品将随着古代遗产一直流传下去。

咸阳作为秦都亦是如此,也有一些很重要但被人们忽略的遗迹文化产业可持续开发,也可注入大型壁画作品等新鲜血液使之焕发生气。咸阳清渭楼就是其中一处例子。清渭楼是古都咸阳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标志性建筑,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楼”。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并留下了“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感叹。历史上的清渭楼曾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然而在2014年底竣工对外开放后宣传和后续工作并不多,游客也是逐渐减少,只留下庞大的珍贵艺术品和这座历史名楼独守渭水之畔。清渭楼的情况与小雁塔相似,有部分市民晚上散步途径此地,也有部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在楼外广场拍张照片留念即离开,即使是美术爱好者和职业画家到楼内参观的也不多。西咸政府部门应和民间资本携手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把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清渭楼作为西咸遗址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传播出去。远在法国里昂有一个成功的范例。里昂在法国是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拥有大量中世纪的建筑和教堂的同时现代科技、商业、交通和人文亦发展迅速。但是因环境相对阴暗潮湿和经常性的大雾,游客比起巴黎是天渊之别,里昂市民也因气候原因心情烦闷。在政府支持和艺术评委会的监督下,艺术家们将灰暗的水泥墙通过传统的手绘壁画形式变得生趣盎然,一扫从前的阴霾。这些大型壁画收到了人们的极度欢迎,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笔者认为应趁着西咸新区的东风继续建设清渭楼区域,创造大型壁画使宣传持续发酵,效仿里昂的城市壁画扩大清渭楼区域,划分出数个创作当代壁画的地方来。优秀的壁画必将改变咸阳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会将清渭楼的前世今生以绘画或者浮雕的形式流传下去。

还有位于西咸新区范围内的阿房宫遗址公园已经提上建设日程,据报道“沣东新城将以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12.59平方公里的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这一板块今后将不仅是展现华夏之根的考古遗址公园,也是秦统一文化的展示地和秦文化景观现代城市区,将在公园范围以外,人文旅游板块以内,构筑以秦文化为主的现代城市风貌区,并形成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居住等产业。”因为还没有有关人士提到当中细节,不知壁画设计情况。但是这一类的西咸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确实为西安当代壁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壁画这个古老的画种在中国一带一路的新政策之下承载着历史赋予它的文化使命,它在推进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社区文化艺术建设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西安和咸阳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核心,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还保存着大量优秀的唐代墓室壁画,我相信这片土地的艺术家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必定能够创造出绝世瞩目的当代壁画作品,以维护国家和城市的艺术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 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郑乃铭,《艺术家看公共艺术》,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 (法)埃蒂娜·贝尔娜,《现代艺术》,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

[4] 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5年.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下一篇: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