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工程学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为提高细胞工程教学质量和效果,针对综合性重点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对细胞工程课程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相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特别设计,以期解決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且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第一篇:工程学课程论文范文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摘 要]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立德树人、育人的作用。把专业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爱国思想的人才培养目标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完善课程思政元素,充实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把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思想理论、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报效祖国,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崇高目标。培养学生在安全人机方面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素养,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从事专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道德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

[关 键 词]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在工程心理学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的新兴科学,是研究人、机、环如何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达到人机匹配最佳,使人舒适、安全和有效地工作及生活。

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修订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

教师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明确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达到思政内涵和要求,针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将历史教训落后挨打,共产党的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考核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1]、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2]。安全人机工程学可培养学习者的安全人机系统设计、安全防护装置分析、人机环境影响分析等相关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了解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准则,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重点、难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科体系在安全工程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及人—机—环系统理念;明确建立合理而又可行的人机系统具有的优越性,有效地实现人机的功能分配,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最大效能,达到人安全、舒适和健康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安全人机工程学科提供系统安全性设计、人体静动态参数以及相关安全的方法、理论、准则和要求,使设计生产出的产品符合人们使用,消耗能量最少,获取最大的成果,同时生产劳动或其他活动最佳。

(三)课程思政元素

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与社会稳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诚实守信。

(四)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及考虑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课件。要明确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懂、学会专业知识及基本理论上能够灵活应用,更要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政策教育后更进一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将感悟内化为自身奋斗的动力源泉[3-4]。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细节化,避免假大空,把爱国思政元素具体化为脚踏实地、刻苦勤奋等优良品质,提高安全人机工程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专业技能。教师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探究未知的积极性,鼓励其勇于创新,将“科技强国”理念的种子在专业课程思政理念教学中埋于学生心底[5]。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做好思政元素教学

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与思政元素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要提高各专业课程教师讲授思政内涵的知识与能力,加大教师课程思政元素培训力度,保证其政治方向正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良好的道德品行、优良的专业课程授课能力。教师经过观摩名师的思政课堂、交流学习等途径,先模仿、消化,再创新。教师多方位进行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元素课堂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改革项目,持续改进实现方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技术优势。

课程思政要随着时代變化而进行更新。内容更新,保持思政热度。教师应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热情,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及社会热点,及时学习党的路线政策,保证课程思政常讲常新、常抓常新。教师应摒弃独自一人闷头苦干的陋习,积极开展交流及分享活动,这些需要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优秀教师与后进教师一对一帮扶,更好地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学设计时,尽可能跟上时代潮流、贴近学生,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提高教育效果,增强课程思政的魅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针对不同思政元素的特点,将其与专业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应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借助不同的学习模式,在趣味性更强的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共同进步。

自主探究,教师设计题目让学生参与专业科学与思政理念的探究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理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可提出专业知识点、知识面及思政知识点、知识面,激发学生独立自主寻找两两之间的有机结合关系,发现相关规律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亲身实践,教师可以联合社会的力量去周边的公司参观学习,让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经过融入政治哲学方法论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容易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课程思政在人体的人机学参数的应用

各国人体身高与原来相比有增高的势头,在最近20多年中世界各国人体的平均身高基本上每10年增高1cm,而我国人体的平均身高比其他国家增高幅度更大。我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现在的人体身高与我国1988版国标人体测量数据相比,现在青少年的人体测量数据已有明显升高,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政策及党为人民服務的政策为全国人民带来了福利及新发展。

(二)课程思政在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及生物力学的应用

教师结合工贸企业专业特点及产品设计实例,通过图片及视频教学使学生对企业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产品开发、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并应用安全人机方面的知识,遵守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范,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爱国情怀,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技能和本领。分析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员、各级政府官员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以人民利益当先的服务宗旨,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

(三)课程思政在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的应用

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人机界面的安全设计;作业环境的设计;安全防护装置人机学设计;人机系统安全与可靠性。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显示器、控制器与作业环境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可靠性定义;理解显示器与控制器配置原则,安全色及安全标志的意义;了解人机系统安全设计的内容及原则,显示器与控制器的相关内容;具有人机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以典型安全生产事故及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作为融入点。教师经过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事故责任分析、明确人—机—环的相互影响,掌握安全设计与评价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标准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生在从事岗位工作、实验、测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掌握发现、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养成分析、归纳事物的发展规律等良好习惯。培育学生的人—机—环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以及综合素养的养成,确定人在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及安全意识。

四、结语

熟练掌握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内容的同时,结合当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及在现实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了解我国在安全人机工程方面培养学生对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法律体系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安全行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立志成为一名“懂管理、知管理、用管理”的青年,为安全生产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绵薄贡献,初步实现了课程思政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诚实守信。

参考文献:

[1]迟长春.“电气安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应用[J].经济师,2020(11):191-192.

[2]杨旭海,朱丽春,朱晨阳.“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1,7(1):46-47.

[3]马磊,张爱华,郭莉.《化工安全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广州化工,2020,48(9):195-196.

[4]姜元勇,曹建立.《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2):164-166.

[5]赵玲,江小华.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2):65-66.

编辑 栗国花

作者:陈祖云 周紫怡

第二篇: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为提高细胞工程教学质量和效果,针对综合性重点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对细胞工程课程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相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特别设计,以期解決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且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 细胞工程;教学改革;生物技术;问卷调查

Key words Cel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e; Biotechnology; Questionnaire survey

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具有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并举的特点[1]。细胞工程是以生物细胞或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学的原理、试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的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既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该课程,可为今后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研究与研发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2]。

为提高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能真正学好该课程,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3],笔者以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为基础,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初步的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对细胞工程课程教学现有真实情况的评价,并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深入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细胞工程课程的现状

1.1 教材及教学内容 目前,细胞工程课程可供选用的教材很多,有安利国主编的《细胞工程》,杨淑慎主编的《细胞工程》,殷红主编的《细胞工程》,朱至清主编的《植物细胞工程》,谢从华主编的《植物细胞工程》,徐永华主编的《动物细胞工程》等[2]。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选用适合的教材,例如华中农业大学侧重于植物细胞工程人才的培养,选用谢从华、柳俊主编的《植物细胞工程》,福建师范大学侧重于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拓宽学生的考研和就业范围,选用了安利国主编的《细胞工程》,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侧重于动物细胞工程,选择了科学出版社杨淑慎主编的《细胞工程》教材[2-3]。西南大学从综合性重点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结合该校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师和设备等实际情况,选用谢从华、柳俊主编的《植物细胞工程》(2011年,第2版),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增加了动物细胞工程的部分内容,以期满足学生考研和就业的需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材是获得丰富全面知识的首要前提。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现有教材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内容不太全面(图1)。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知识都需要学习(图2),同时还应该补充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使知识更全面,说明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教材越完善、教学内容越全面,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更有利。

1.2 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课件 细胞工程课程是一门内容抽象、信息量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科学,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3]。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教师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加工,将图片、文字、视频结合起来,形成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着重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作进一步讲解[3]。例如关于离体培养的动植物细胞变异类型的讲解,因为学生在上课之前尚未进入实验室,对动植物细胞培养的知识了解较少,如果只是简单的文字性描述,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在课件中展示实际科研中培养的细胞的图片,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实际生活中动植物的宏观变异图片会给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综合院校重点大学的本科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的要求更高,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仅多媒体教学是不够的,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增加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调查式教学等(图3)。对于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还需要完善改进,应该加入更多的图片和视频;现有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专业需求;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讲故事、分析自然现象等教学互动,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利于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针对课程学习中的难点或疑点进行相关的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使学生理解更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科学研究发展的前沿和动态知识(图4)。调查表明现有细胞工程课程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学模式需要更新颖、更灵活多变,教学内容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先进的技术,才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跃,获得学生的认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专业的需求。

1.3 实验内容及技能 实验教学是细胞工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整个课程的成败[4]。实验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器官、组织及其细胞离体培养的原理与技术等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具备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科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细胞工程的实验设置(表1)模拟了研究型方式,结合科研项目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表1可知,实验类型多设置为设计型和综合型,可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

图5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内容较全面或全面,仅38.5%的学生认为实验内容一般。说明实验内容还是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的。同时,调查实验技能难度结果显示(图6):74.68%的学生认为实验技能难度一般,需要调整难易程度的结构,做到难易相承,比例合适。并且有77.78%的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实验技能对以后的实习、工作及科学研究很少有帮助或没有帮助。另外,很多学生希望增加实验学时,做更多的实验,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建议设置更多的探究型实验,强调实验课和理论课应相互相衬,合理安排,利于理论联系实践。说明学生非常重视实验课程,对实验内容非常感兴趣,对实验技能的掌握非常渴求,对实验技能难度的设置和教学方式要求更高、更完善。适当的提高实验技能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便于学生了解实验技能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科學研究的帮助,进一步培养其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

1.4 课程考核和成绩 考核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考核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查,一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5]。为了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进而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技术,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3],考核方式中实验技能的考核比例增加至50%,同时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包括考勤、平时提问、课后作业等,期末考试试卷增加了灵活多样的题型,如判断题、看图填空题、连线题等,不但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课程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图7可知,少数学生认为课程考核制度不科学合理,大多数学生认为考核制度可以接受的,认为科学合理的学生有39.24%。说明考核制度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应该灵活多变,才更科学合理。图8表明,大多数学生考试合格,但有极个别学生不合格,高分段的学生没有,说明试卷有一定难度,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仍停留在表面的记忆上,知识难点和疑点掌握、理解不够深入。调查表明,仅173%的学生在课程学习后会作较多的课后阅读和反思,大多数学生都很少或没有进行过相应的课后阅读和反思,甚至有23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进行课后阅读和反思,进一步说明学生对细胞工程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存在问题,导致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不够,成绩无法提高。

1.5 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细胞工程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是生物技术专业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的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学习该课程对于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工作非常重要。学习的动力在于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进步则在于学习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问卷调查显示:70.37%的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一般,19.75%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较高,仅9.88%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高。直接说明细胞工程的教学存在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进步。

2 细胞工程课程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案的特别设计

总结细胞工程课程的现状调查,可看出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认为教材不全面、教学内容欠缺、教学模式的单一造成课堂教学生动性不够、实验教学内容不全面、实验技能提高不够、学生对考核制度存在质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一般等。导致学生虽然考核过关,但并没有在实际技能和知识上获益。所以针对现存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案的特别设计,以期能够解决现存问题,改革专业课程教学。

2.1 细胞工程课程理论教学的特别设计

2.1.1 理论教学提供辅助教材。针对学生对教材认识不太全面、完善的问题,理论教学时可采用主要教材让学生精读,认真学习,同时提供一些辅助教材,让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参考的方式,或扩充主要教材中没有的知识,课堂教学时主动提出并提醒学生课后进行相应的阅读,以此可弥补教材的不足。

2.1.2 理论教学内容的扩充。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欠缺,直接在植物细胞工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动物细胞工程的内容,并适当增加微生物、人类研究等相关内容,使多媒体教学内容更丰富,并做相应比较、归纳和总结,增加教学内容的视频,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最新学术研究内容,增加学生的求知力。

2.1.3 理论教学模式引进探讨式教学。针对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直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探讨式教学,给予学生不同的探讨主题,设置主题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并进行课堂点评,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2 细胞工程课程实验教学的特别设计

2.2.1 实验教学增强硬件设备建设。针对实验中一些较难操作且实验步骤繁琐的实验,可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器材,比如原生质体培养可采用一次性过滤灭菌器,培养基直接进行购买,实验中使用的一级水则购买更好的纯水机制备等,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易于操作,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2.2 实验教学也引入探讨式教学。针对实验内容不太全面,实验时间较长,实验结果出人意料的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探讨式教学,即每次观察实验结果后就实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实验中的经验,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这样不但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也可以集思广益,认识实验中的不足,并且可深入更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触类旁通、见微知著,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

2.2.3 实验教学采用标记式考核。针对实验结果无法预料、实验步骤繁琐、影响实验的因素众多的问题,实验中采用每步留样,操作学生做好实验标记,可很快知道实验中哪个步骤出现问题,哪个学生没有做好。不但解决了实验技能考核无法量化的问题,也能分析出产生实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纠正实验中的操作错误。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更新自身的知识理论框架,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实验技能,灵活进行课程考核,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虽然调查显示93.8%的学生认为现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76.5%的学生认为不必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远程教学,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及远程电子教学会逐渐提上日程,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逐渐会和国际接轨,教学改革也会迎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谢从华,柳俊.植物细胞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金美芳.《细胞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119(5):74-77.

[3] 马瑞丽,杨淑慎.生物工程专业动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62-6063.

[4] 李建秀,张红霞,谢东甫,等.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与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57-459.

[5] 唐琦,马明霞,雷迅.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39-140.

作者:林呐 刘列钊 黄远新 周清元

第三篇: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与此同时,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阻碍了改革的进行。故而,本文将以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概述作为突破口,浅要分析了现阶段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为广大高职教员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交通工程学 课程教学现状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ffic Engineering" Teaching

ZHAO Xiangquan

(Gu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Guiyang, Guizhou 550008)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交通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之下的必要探索。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不断推进,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来说是一个亟需突破的难题。加之交通工程学课程属于交叉性和应用性学科,极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现如今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高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程概述

1.1 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

从宏观上来看,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由道路工程学衍生出来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交通发展、发生、运行、分布以及驻停等规律,涵盖了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运营、交通监控、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的理论,重点探讨了交通中道路、车辆、行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门集聚了工程设计、工程技术以及管理能力的学科。

纵观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其微观上的内容涵盖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性理论,重点阐述了车辆、行人以及公路的交通特性,穿插了交通流量理论和交通环境基本理论。第二个部分则在着重讲述交通规划以及交通调查。第三个部分则阐述了交通通信能力、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以及停车场的规划和设计等。交通工程学课程是高职院校中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具备交通工程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1.2 交通工程学的性质

关于交通工程学的课程性质,实质上是与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通常来说,交通工程学是以交通道路为主要研究方向,从交通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影响交通流量、交通效率、交通安全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参与者(车和信任)等要素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关系、基础方法和基础理论。交通工程学往往是高职院校中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也会与轨道交通、交通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专业联系在一起。故而,交通工程学就具备了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

2 现阶段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弊端

2.1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而且课程又极具交叉性的性质。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公式多、符号多、概念庞杂、教学环节复杂。这就需要高职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但是,就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来看,仍然以传统单一的方式在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开放性、跳跃性,学生主体意识难以展现出来。而且,交通工程学是一门需要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课程,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一点教学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到课程教学的乏味,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也不能准确掌握。近些年多媒体教学方法不断普及,但是有的高职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却又本末倒置,让多媒体教学方法成为主体,导致教学方法偏离,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更是难以理解和消化。

2.2 交通大发展,内容不能够跟得上,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现代交通运输的问题和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国交通工程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末才创立的,正处于交通工程大发展时期。作为年轻学科的交通工程学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很多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涌现,交通问题也是不断出现,交通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而上世纪创立的交通工程学很多内容都颇为陈旧,理论太多,跟不上实际交通状况。

2.3 缺乏实践性

交通工程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就决定了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一定要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结合起来。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的课程教学无法与人才培养联系起来,缺乏实践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使得交通工程学的系统思想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2.4 理论与实际知识脱节

由于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对于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实际知识的要求很高。但是现阶段由于观摩学习实际知识的操作性小,学时不够等原因。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存在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此外,由于现阶段交通大发展,交通方式设计的问题层出不穷,交通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城市的交通情况也不同,学时很难学到全方位、立体化的实际知识。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多,交通实际知识的学习需要到达交通现场,交通现在情况多变,不利于学生安全。

3 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3.1 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和方法是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广大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教师应当改革传统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做到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具体而言,丰富教学手段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现如今广泛利用的一种,合理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显著提高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广大高职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收集交通工程相关的各种视频资料、动画资料、图片资料等,通过科学整理和精心编排形成合力完整的多媒体资料,合理融入课件中。切忌主次颠倒,一定要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发挥出来,不能让其成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2)在传统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往往都没有专门设置实践教学的环节。故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环节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交通调查任务,让学生主动进行交通特征统计的课外实践。为往后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数据的处理奠定基础。

(3)网络教学是当今教育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了广大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网络教育方法不仅可以转变教师角色,也可以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教学课件、教学习题和教学大纲,通过现场教学录像的共享让高职学生在课后能够与教师不断进行沟通。

3.2 变化教学思想

在教学观念上,教师必须从交通工程学课程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出发,将现代交通工程的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并不断注重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思想的转变。通常来说,教学理念的变化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交通生态环境和交通心理环境的协调。(2)交通安全与社会安全的协调。(3)交通现状与交通发展的协调。(4)充分考虑高新技术、交通资源、交通参与者的协调。

3.3 更新教学内容

就现阶段与交通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理念、新技术等不断出现。其中囊括了绿色交通系统、交通系统管理、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交通需求管理、智能管控体系、现代计算方法等。这些内容与我国当下交通工程的发展紧密联系,但是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却很难跟上这些理念、技术和理论的更新。故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势在必行。在更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交通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交通工程学所涵盖的基本方法、基础理论和基础概念等于现代化交通工程相互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3.4 加强实践

加强实践是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这是适应现阶段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实践教学建设的趋势。首先,广大高职院校一定要摒弃以往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形式,探索出符合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有独立的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联系起来。其次,要不断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在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完整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再次,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性、减少说教性。逐渐构建操作性、实践性、综合技能型相互结合的综合实践体系。最后,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相关设备,组建实训基地。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观念,才能促进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不断适应现代交通工程发展的需求,能够顺利迎接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在新时期下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于景飞,张玥,池秀静.提高《交通工程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9).

[2] 刘博航,王庆敏,张文胜等. 《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建设[J]. 价值工程,2010(16).

[3] 周培.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4] 胡永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交通工程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5] 张水潮,吕晨曦.交通工程学实践教学中的五阶段法[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2).

[6] 陈健.《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环节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2(2).

[7] 王建玲.《交通工程学》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

作者:赵祥全

上一篇: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类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