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机工程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文章从长期教学实践中对人机工程学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课件制作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的探讨。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篇:人机工程学论文范文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摘 要]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立德树人、育人的作用。把专业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爱国思想的人才培养目标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完善课程思政元素,充实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把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思想理论、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报效祖国,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崇高目标。培养学生在安全人机方面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素养,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从事专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道德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

[关 键 词]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在工程心理学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的新兴科学,是研究人、机、环如何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达到人机匹配最佳,使人舒适、安全和有效地工作及生活。

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修订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

教师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明确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达到思政内涵和要求,针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将历史教训落后挨打,共产党的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考核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1]、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2]。安全人机工程学可培养学习者的安全人机系统设计、安全防护装置分析、人机环境影响分析等相关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了解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准则,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重点、难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科体系在安全工程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及人—机—环系统理念;明确建立合理而又可行的人机系统具有的优越性,有效地实现人机的功能分配,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最大效能,达到人安全、舒适和健康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安全人机工程学科提供系统安全性设计、人体静动态参数以及相关安全的方法、理论、准则和要求,使设计生产出的产品符合人们使用,消耗能量最少,获取最大的成果,同时生产劳动或其他活动最佳。

(三)课程思政元素

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与社会稳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诚实守信。

(四)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及考虑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课件。要明确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懂、学会专业知识及基本理论上能够灵活应用,更要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政策教育后更进一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将感悟内化为自身奋斗的动力源泉[3-4]。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细节化,避免假大空,把爱国思政元素具体化为脚踏实地、刻苦勤奋等优良品质,提高安全人机工程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专业技能。教师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探究未知的积极性,鼓励其勇于创新,将“科技强国”理念的种子在专业课程思政理念教学中埋于学生心底[5]。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做好思政元素教学

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与思政元素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要提高各专业课程教师讲授思政内涵的知识与能力,加大教师课程思政元素培训力度,保证其政治方向正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良好的道德品行、优良的专业课程授课能力。教师经过观摩名师的思政课堂、交流学习等途径,先模仿、消化,再创新。教师多方位进行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元素课堂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改革项目,持续改进实现方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技术优势。

课程思政要随着时代變化而进行更新。内容更新,保持思政热度。教师应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热情,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及社会热点,及时学习党的路线政策,保证课程思政常讲常新、常抓常新。教师应摒弃独自一人闷头苦干的陋习,积极开展交流及分享活动,这些需要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优秀教师与后进教师一对一帮扶,更好地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学设计时,尽可能跟上时代潮流、贴近学生,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提高教育效果,增强课程思政的魅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针对不同思政元素的特点,将其与专业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应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借助不同的学习模式,在趣味性更强的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共同进步。

自主探究,教师设计题目让学生参与专业科学与思政理念的探究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理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可提出专业知识点、知识面及思政知识点、知识面,激发学生独立自主寻找两两之间的有机结合关系,发现相关规律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亲身实践,教师可以联合社会的力量去周边的公司参观学习,让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经过融入政治哲学方法论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容易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课程思政在人体的人机学参数的应用

各国人体身高与原来相比有增高的势头,在最近20多年中世界各国人体的平均身高基本上每10年增高1cm,而我国人体的平均身高比其他国家增高幅度更大。我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现在的人体身高与我国1988版国标人体测量数据相比,现在青少年的人体测量数据已有明显升高,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政策及党为人民服務的政策为全国人民带来了福利及新发展。

(二)课程思政在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及生物力学的应用

教师结合工贸企业专业特点及产品设计实例,通过图片及视频教学使学生对企业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产品开发、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并应用安全人机方面的知识,遵守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范,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爱国情怀,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技能和本领。分析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员、各级政府官员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以人民利益当先的服务宗旨,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

(三)课程思政在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的应用

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人机界面的安全设计;作业环境的设计;安全防护装置人机学设计;人机系统安全与可靠性。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显示器、控制器与作业环境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可靠性定义;理解显示器与控制器配置原则,安全色及安全标志的意义;了解人机系统安全设计的内容及原则,显示器与控制器的相关内容;具有人机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以典型安全生产事故及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作为融入点。教师经过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事故责任分析、明确人—机—环的相互影响,掌握安全设计与评价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标准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生在从事岗位工作、实验、测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掌握发现、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养成分析、归纳事物的发展规律等良好习惯。培育学生的人—机—环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以及综合素养的养成,确定人在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及安全意识。

四、结语

熟练掌握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内容的同时,结合当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及在现实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了解我国在安全人机工程方面培养学生对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法律体系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安全行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立志成为一名“懂管理、知管理、用管理”的青年,为安全生产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绵薄贡献,初步实现了课程思政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诚实守信。

参考文献:

[1]迟长春.“电气安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应用[J].经济师,2020(11):191-192.

[2]杨旭海,朱丽春,朱晨阳.“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1,7(1):46-47.

[3]马磊,张爱华,郭莉.《化工安全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广州化工,2020,48(9):195-196.

[4]姜元勇,曹建立.《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2):164-166.

[5]赵玲,江小华.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2):65-66.

编辑 栗国花

作者:陈祖云 周紫怡

第二篇: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文章从长期教学实践中对人机工程学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课件制作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的探讨。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机械、电子、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学科选修课,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地给传授学生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改变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研讨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张扬学生个性;结合工业设计的专业特点,积极引入最新的设计成果,使理论的转化既快又直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通过介绍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人的结构、生理和心理等基本特征,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人机系统最优(见图1)。其理论方法可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数据,为设计中“机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3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并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安全、高效、可靠。

(二)构建课程框架体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符合教学规律,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的范围较广。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我们将课程也分为4大模块,人的模块、机的模块、环境模块和其他。而其中的重点是“人”,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围绕“人”的因素来展开,首先通过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来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测量数据的具体应用方法,探讨人的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上的应用;从与设计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3大系统的特点来讲述其与设计的关系及应用方法;机器模块主要是“显示系统”和“控制系统”为主的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环境模块主要是与人和机器有关的环境因素,如热环境、光环境等。其他模块主要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事故的成因等。通过以上模块的教学给学生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课程框架体系,从全方位把握课程内容,强化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三)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人机工程学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认识上的提高,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一方面要不断把人机工程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另一方面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时将教师本人和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再者紧密联系人机工程应用的最新发展,用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网上资源、学生作品、毕业设计、教师制作等,及时穿插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源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工科的,一个是艺术类的,对于这两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学生思维活动方式的不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模块上进行变化,增加不同的内容,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使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形式

对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原理和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帮助他们理清楚概念的基本构架,掌握其内在的含义,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富于思考和综合理解的能力。讲授中要注意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方式进行传达,将枯燥的理论用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记忆效果。如在讲感觉和知觉时,用了“瞎子摸象”来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物直观来配合,即用不同的实物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在讲授控制装置的布置原则时,用几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摇控器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其操作过程,然后再讨论在布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出布置的原则。这种原则是由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所以对于原则的理解更加深刻。人机工程学的知识系统性较强,并且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在讲授时要注意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使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于学科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学习的知识能以一种更稳定的形式存储,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师生互动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由于人机工程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一般是我们司空见惯,然而又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或尚未归结出错误的原因的,让学生进行广泛地讨论,并适时把握讨论的方向,最后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给出市场上的两种电磁炉的控制面板,让学生思考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还引发出了上市场找缺点的一个高潮。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由于是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便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展示作业让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论,并就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利用作业的讲评来完善教学内容。在讲评过程中,由于相互的激励往往会产生一些新颖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很好。

(三)案例教学式

结合典型案例和综合性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其中所隐含的人机工程学知识和设计原理,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能体现相关的知识点或原理,存在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的可能性。一般案例的选择是国内外的优秀的作品、学生作品、教师作品等,内容一般是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产品。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能领会到理论应用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3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内容的传授与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在平时练习和毕业设计中,强化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应用方法,并将这些成果不断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下一届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

(一)课件的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内容繁杂、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多媒体的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插图、声音、视频等,使知识简单、直观、明了,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所以对于人机工程学来说,制作多媒体课件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课件的每一章都要依据章节的特点来确定其结构与布局、色彩的搭配、界面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使重点和难点突出,知识点易于理解,并加深记忆。在课堂教学来检验课件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网络课程,实施远程教育,方便学生适时查看课程内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知识,并在网络课程中补充了大量相关信息,如案例分析、精品文章、名人名作等,为学生详细讲解案例,推荐课程相关精品文章及名家作品,内容涵盖全面。以此确保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本课程知识,并且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摄取极大地大扩充了知识层面,从而达到有效地辅助课程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同样要注意言语直观。大部分多媒体课件使用者只利用鼠标或键盘控制演示内容,忽略了通过教师的授课形体、语调、表情和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反而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缺少了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互动。另外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有张有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9).

2、王兴凯.设计基础课程——人机工程学教学探索[J].艺术与设计,2008(7).

3、高等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何文波 吴艳叶 徐婕娇

第三篇: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警棍设计与分析

摘要:本文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了警棍的设计特点,使其外形、功能、结构设计符合人的生理特性和使用习惯,最终达到人与器材的最佳结合状态,发挥装备的最高使用效能。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警棍;设计

一、概述

现代越来越多地提到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类所使用的物品,包括武器装备,都应该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优化产品设计,用以建立人与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机能,从而提高作用效率。

警棍的设计应在认真研究人、警棍,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三个要素相互间的关系,优化警棍总体的性能。人机工程学上警棍的结构设计标准为:

(一)警棍与人手的尺寸形状、生理特点是否配合;

(二)警棍在使用时是否顺手和便于发力;

(三)警棍是否便于清洁、保养及修理。

二、警棍的外形结构设计分析

(一)警棍握把的设计分析

手握式操作工具,握把当然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警棍,其操作方式是掌面与手指周向抓握,所以其设计因素应包括握把直径,长度,形状等。

1、直径:警棍的握把设计应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如果握把直径太大,长时间的紧握会在掌部和手指处造成很大的压力,引起局部性的缺血,导致手的麻术;直径太小则会减小握力,降低灵活性与操作速度,并使指端弯曲增加,长时间操作会导致指端疲劳。握把的直径大小取决于工具的用途与手的尺寸,着力抓握比较适合的直径是30~40毫米,所以警棍握把直径也应设计为30~40毫米。

2、长度:警棍的握把应避免过长或过短,过长不仅浪费材料增加重量,而且还使得在操作时的灵活性变低,影响使用的效能;过短使得手掌不能完全用上力,影响作战时的发挥。而且在用力操作时警棍容易脱手。握把长度主要取决于手掌宽度,掌宽一般在70~98毫米之间,因此合适的握把长度为100~125毫米。

3、形状:对于警棍着力式抓握,握把与手掌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压力愈小,因此选用圆形截面握把较好,使压力能分布于较大的手掌面积上,减小应力,或者使压力作用于不太敏感的部位,如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部。为了防止使用时出现滑脱,可以在握把上面设计防滑纹。

(二)警棍棍体的设计分析

警棍的材料不但要有好的强度和韧性,而且要求质地轻、耐腐蚀。目前国内警棍的材料大多采用橡胶,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防暴制暴的复杂多变性。警棍的材料最好选用强度的较高的聚碳酸酯材料和醋酸纤维素材料,因为这类材料手感凝重,质地精良,耐敲打,在高温下不弯曲,膨胀率低,吸收能盛的性能较好,打击后棍上不留凹痕。

长度不宜过长或过短。长警棍可以增强威慑力,扩大作战的范围,但太长携带不方便,警棍过短则很难发挥出警棍的威力,鉴于此并结合人体前臂的尺寸,警棍的合适长度在400~700毫米之间。如目前武警部队装备的98-1型橡胶警棍的全长为490毫米,符合作战的需求。

警棍总重量不宣太重也不宜太轻,虽然警棍重量大可以增加打击力度,但操作起来比较费力,不适合长时间操作,警棍太轻发挥不出打击的力量,握在手里没有手感,不适合作战。例如98-1型橡胶警棍的全重为0.8千克,重量适中,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三、警棍功能实现方面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分析

(一)防抢功能设计分析

在警棍前部的外侧面或外圆柱面上设有隐藏的刀刃,如果暴徒胆敢抓住警棍的前部外侧实施抢夺,使用者只需用力抽回警棍,设置的了刀刃就会割伤暴徒的手掌。

(二)威慑功能分析

警棍作为一种警用器材,必须要有强悍的外观,能使对方产生一种恐惧。所以在棍体形状设计必须满足人机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用时能给暴徒在心理上施加一定的震撼。例如,将警棍棍体设计成带有尖刺的狼牙二棒状,这能在外观上带给敌人一定的恐惧感。

(三)便携式设计分析

警棍的携带设计,可以在手柄的尾部带有一个金属环,通过金属环将警棍棍体与一个卡钩相连接。在不用警棍时可利用卡钩把警棍别挂在腰上。佩戴警棍时,将警棍的卡钩挂在腰上,置于身体的左侧,棍身下垂贴于裤缝。这样长时间佩戴不会对腰部及腿部产生不良影响,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可以迅速持棍,进入战斗状态。

四、警棍的发展趋势

(一)趋于多功能化

目前装备的警棍只具有打击的功能,性能比较单一,为了更有效的打击犯罪势力,维护社会秩序,警棍的发展应趋于多功能化,集警报、电击、喷雾、照明手一体。例如在警棍前端增加一个强光手电,既可用作照明又可使用强光刺激敌人的眼睛,使其目眩;或者在棍体内携带刺激剂,必要时将其喷出以制服暴徒。

(二)新颖的外观设计

如将警棍做成可伸缩式或拐形状,可达到出其不意、一招致敌的效果。警棍作为一种警用装备器材,外观必须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使人产生畏惧感,首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

(三)更高性能材料的应用

警棍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向着高韧性、高比强度、高耐磨性、耐高温、抗腐蚀的方向发展,同时要重视创立和采用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

作者:任 凯 刘禄胜

上一篇:专业英语教学论文下一篇:水工程经济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