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要关注的细节

2022-08-03

第一篇:备课时要关注的细节

爱在细节---班主任要学会关注细节

“爱”在细节—— 班主任要学会关注细节

[摘要]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说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教育要适时。适时的教育,适时的关爱,在教育中特别重要。教育问题是一个艺术问题,它不可随心所欲,更不可简单粗暴;它需要春风化雨,雨露滋润。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观察,注重细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教育上更应该如此。

[关键词]

细节

适时

宽容

闪光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爱要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 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一条沟通现实与未来的桥梁。而这,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细心观察,注重每一个细节。

一 、关注细节,适时而教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教育不可拖沓,也不可急躁,班主任工作中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须找准时机。如果不择时机,苦口婆心,亦是枉然。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学校的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手则》等还不了解。往往在家中的一些“随便”的行为

习惯带到了学校。即使老师天天在班上讲应该注意什么?哪些是不好的行为要改掉。但还是有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到。例如: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学生随手就丢了一张纸在地上,当他看见我走进教室时就慌慌张张地立刻把纸捡了起来。这时我并没有批评和责怪这个学生,相反,我就抓住了这个时机,当着学生的面说:“你们看,某某学生养成了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主动地把地上的纸捡了起来。”其他学生听到我表扬了那个学生,也把地上的纸一点点地捡干净了。从那天开始我们班的学生就慢慢地注意卫生问题,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在细节上,给予宽容和信任

我们在教育上有句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工作太多太琐碎,似乎每一天都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的琐碎小事中度过的,而且总有永远做不完的感觉。然而,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由一个个的细节构成的。一次,在我刚走进办公室坐下时,又听到了一年级的学生来报告说某某的橡皮擦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也许是给某一个同学偷走了。于是,我又连忙去教室里看看。当我走进教室,问明情况,就跟同学们说:“要是谁拿了这位同学的橡皮擦就给回他。”但同学们一个个都说没有拿,在我准备检查同学们的课桌时,我看到了一双恳求的目光。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说:“这样吧,也许那个同学不是有心要拿别人的东西,只是有什么苦衷而已,我希望明天能听到那同学找回了橡皮擦的消息,好不好?”果不其然,第二天,那同学的橡皮擦找到了。后来,了解到这位同学刚好是在那个同学不在的时候拿他

的橡皮擦擦一下的,之后就还回给他的。是他的粗心,用完后忘记了拿回给那同学,而自己就跑出去玩了。没想到那同学回到座位后没找到橡皮擦,问了几个同学都说没看见,就去报告了老师。幸好当时发现发那同学恳求的目光,并没有当时检查同学们的课桌。老师的信任和宽容保护了那个拿橡皮擦同学的自尊心,也拯救了他的心灵。

三、关注细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学生也一样,那么我们对学生就要一分为二。对于问题学生,因为遇到的除了批评就是批评,对于批评,他们已经熟视无睹,也可以说是充耳不闻。如果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例如: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想任何办法让他学习,他都无动于衷。因此,他的成绩并不是那么理想。而我发现他这个人在学习上虽然不够主动积极,却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因此,在一次班会上,我就以他作为代表,专门表扬像他这些懂礼貌的学生,其他的同学应该向他学习。听了我的表扬后他感到非常开心和骄傲。过了两天,我就私下找他,跟他说:“如果在学习上你再努力点,我相信也一样能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从此,在学习上,他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变得主动和积极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学生时,应该细心观察,注重细节,从另一个角度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此指出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学生也更愿意接受教师这种关爱式的教育。

“细节决定成败”。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也格外注重细节,

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注重细节,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学生也会更加地敬重你。

参考文献:

1、 《广东教育》

2011年第11期

2、 《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

主编

胡明根

第二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默认分类 2008-10-13 22:05:59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钻研、吃透教材被严重地轻视

不少教师备课、课文读不了几遍,就匆匆设计教法,设计课件,有的则是从网络上下现成的教案,进行拼凑组合,因而在教学中出现:①肤浅不到位,甚至于有偏差;②到位不深刻,没有独到之处;③深刻不全面,三维目标缺失,于是多存在“六多六少”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先说备课:

1.

去除形式化。(统一的模式,程式化的要求,只能助长教师复制教参,抄写教案的风气形成。)

去除管理上的形式化,教学管理不要局限在检查教案上,看教案也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数字数、课数、看格式、书写、查教案的时间、进度等。应该看:针对每一课教材是否理解,训练是否到位,此案有无特色。

去除内容上的形式化,从教师备课内容的结构来看,一般有这么几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去除程式上的形式化,从备课的流程来看,一般是读教材,接着看教参,然后写教案。

我们提倡:设计有特色的,切合实际的,有效教案,可以是简单几条,可以在书上、本上,只要有助于教学的地方,但必须实用。

2、吃透教材,要深挖教材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不同,教学目标不是明显地摆在那里,而是需要反复研究教材,进行挖掘。无论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无论是工具性方面,还是人文性方面,其教学点都隐含在文本中,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吃透教材。

(一)必须熟悉整套教材。备课时,教师不仅要仔细探寻每篇课文文本,而且还要尽量地涉猎与文本相关的其他信息材料,不仅要探寻本课的教学知识点,而且还要探寻本单元、本册、全套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教师可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备课。

针对整套教材备课,依照课标,明晰整个小学六年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针对每册教材备课,提出学期重点,教学目标和任务。

针对每篇课文进行备课,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必须反复读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不仅要研读,而且要朗读,通过研读,把握文本的内涵要旨,掌握课文内容,理清纹理脉络,明了课文的写作特点,通过朗读,促使自己尽快地进入课文,入情入境,在吟咏中感觉文字的韵味,体察作者的情感,找到授课的心理感悟点。

(三)必须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去解剖教材,先从整体入手,概览文本,再深入文本的局部,感知具体内容,理解语言要素,体会情感意蕴。最后跳出文本,把握文本主旨,概括文本特质,评价文本价值。

(四)明了教材中有什么和缺什么,在教材的简略处求扩展,省略处求补充,概括处求具体,暗含处求明朗,空白处求生成。

3、上课时,力求克服“六多六少”现象

①教师问得多,学生质疑少。

在理解教材,细化教参,充分给足学生自学、交流时间的基础上,设计提问要少而精,最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切记不要越位和滞后(问题难度大或低水平重复)。我们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要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

②引导理解多,动笔写作少。

多捕捉课文空白处,让学生大胆想象,放手去写,不是只那几处(桑娜、凡卡梦)很多文中有可练之处,例:将概写的地方“补”出来,“具体”起来,或仿写段落,片断等。读后感、体会、启发、评价等。

③读书次数多,要求指导少。

不能老在一个层次上来回徘徊,要有的放矢,每次读书要求不同。

例如,读正确: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词典,问老师、同位等)。

读准确:无错别字,看语气是否到位(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

读通顺:断句,停顿是否到位(做到不加、减、错字等)

读流利:读的是否熟练。

有感情的朗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体会,对主旨的理解。

词句认读多,积累运用少。

将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比让他抄几遍强的多。(从低年级就可有目的抄、仿、写句子训练)

整体感知多,品词析句少。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顺序、写作方法不可少,但不能只抓这些,还应多品味。

例:文中的精彩片断,精彩在哪?写法上的独到之处,独到在哪?句式上的有意变化,修辞上的别具一格等。常用方法:比较法、显出优劣(冲锋号——)、增删补换和原文对比。

关注文本多,关注学生少。

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考虑教学任务,不管学生的态度。

例,演课本剧:目的是什么?更好地理解内容,为发展语文素养服务,很严肃的场面被嘻嘻哈哈代替,效果相反。一句话,“目中有人”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完成心中之“纲”。

教师在备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默认分类 2008-10-14 22:11:47 阅读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杂味泛滥,语文味被冲淡。

语文味应体现在语文的思想内容,情感与语言表达的特点,作效果的统一上,即文意兼得,不要“得意忘言”,浓浓的思品味,自然常识味,冲淡或取代了“语文味”。课要上得本位。例:很多科普说明文,要从语文角度入手。其它手段的运用如唱歌、表演、画画、听音乐等,全是为了语文素养提高做帮助的。“三重境界”即是。

“语文味”:

①识字。数学课上如果出现不认识的字,老师顶多告诉他字的意思,决不会向语文老师那样去分析字形、字义,去感受汉字的魅力,更不会要求学生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写规范、写漂亮。

②朗读和背诵在品德课堂上,无论是多么精彩的文章,思品老师只是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或思想启发,也就大功告成了。他不会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当然,更不会让学生摘抄、咀嚼词句。语文就不同,不仅要一遍一遍的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到读出潜词造句的精妙。读得要求不断提高,直到熟读成诵。

③《鲸》,讲了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但语文课关注的重点就不放在这方面。重点关注课文有什么样的写作顺序,是从鲸的哪几个方面写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

目前,有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看法、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得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课标规定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又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这个目标落实了,就成功了一半,其次,字、词、句的训练要到位,字要认得,该默的要默,词要理解,该会运用的要运用。置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于不顾,一味在“其它”上做文章,是有悖于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的。

多读几遍,达到熟读(要求不同,方法多样,有递进性)。

品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批注(将体会、感受、启发、认识等)并与同学交流从词语中“体味”到什么,最后将体味到的东西通过朗读的过程表达出来。

读出“美味”带着想象读等。

我们提倡:简简单单学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怎样简单:读读、说说、背背、写写,就这么简单,具体说:

“读读”有两层意思:对于课文要熟读,读有感情,还要读课外书。

“说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对于课文学习要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理解、认识、感受、体会等。另一方面是指读课外书要读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讲讲故事,谈谈感受,交流心得,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推广读书经验,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背背‘是指让学生把课本(或课外书)中的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背下来,强化语言积累。

“写写“也有两层意思:一是练字,写规范字,尽管教材有写字课本,但真正利用起来的确实很少,况且仅每学期的十几课时练字是达不到写字教学要求的,必须落实到每天的语文教学中才行。二是写作练笔。每天要记日记,写片段,写读后感等。以多种形式坚持练笔,培养练笔习惯。

布置作业也应简单:每篇课文,只设计五方面就够了(简明,实用、目的性、方向性都很强)

1.练写规范字(以生字为主)在练字中记忆。

2.积累词语,用词(词群)写话,(从文中选择重要的词语,熟语抄写)选部分词语写一段话。

3.抄写喜欢的句段并仿写。

4.练笔,写读后感(编提纲、写感受),或对课文进行评价,续写等。

5.对文章部分或整体有感情朗读及背诵。

说完简单教语文了,再说说清清楚楚地教

1、教什么要清楚 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侧重点,需要教师对一篇课文的特点做深入的理解,对一组教材做周密的思考,还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来把握。就一篇课文教学而言,应弄清这篇课文在内容表达方面的特点,要弄清让学生经过怎样的过程,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最终弄清理解、感悟什么(思想内容),学习领悟什么(表达方法),掌握、运用什么(学习方法、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深钻教材、反复琢磨的基础上确定。

2、在什么起点上教,要清楚。

弄清起点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不是孤立的,它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联系,是一组教材,一册教材,及至整个教学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分析把握教材,要真正弄清本课教学的内容和侧重“来自何方,走向何处”。

3、教到什么程度,要清楚。

如果说“弄清教学起点”,是“瞻前”,而“弄清教到什么程度”则是“顾后”。

4、怎样教,要清楚。

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不同的课文应有的不同,并力求课文设计有新意,当然,教学程序也有基本模式(俗称五环)

导入,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

初探,即让学生有一个熟悉课文、自读自悟的过程,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深究前的“热身”阶段。(应给足时间,不要走过场)

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这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要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感悟。

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进行归纳、升华。

延伸,即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知识领域拓展。

5、为什么这么教,要清楚

教学设计,不仅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这就是要弄清为什么这样教。

第三篇:我关注生活的细节

十二岁以前,我是个活得很辛苦的女孩,用力地抓住身边的朋友,家人,抓住那些看得见的小幸福。甚至为了这些而可以去迎合别人。

十二岁,因为一本书的影响,我开始将自己解脱出来。沉重的负担不属于我,虚伪的面具不属于我,没有声色的生活不属于我!

十二岁以后,我真正开始融入生活,关注生活的细节。

朋友不必太多,真心就行;家庭环境不必太好,不愁吃穿就行;做事不必苛求完美,对得起自己且让人满意就行,要的只是生活的质量。

怎样将火候调整好,使菜即不流失营养又美味可口?怎样控制水温将咖啡冲得香浓?怎样大口吃零食又不担心体重?怎样将房间布置得舒适、温馨?怎样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外与家人相处融洽?

这些我也许不知道,但我正在竭尽所能地去学。

可这些仍只是表面。我更关注的还有细节末梢对心灵的触动。

今年,我们学校来了一位新语文老师。他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笑。无论课上课下,我们从未见他对任何人扳过脸。

碰巧与他同路。我们漫无边际的聊着。快走到他家口时,他蓦地停下脚步,微笑的偏着头问道“你们觉得我的课上的好吗?”他好象是在问我的意见,又好象在问大家的。凭心而论,他的课真的不错。脉络清晰;他讲得仔细,全面,我们听的也认真。所以,我当然毫不犹豫得说:“好啊,好啊。”他把头完全转过来,嘴巴咧开笑着,又说:“好?那就好!”那一刻,阳光仿佛全洒在他脸上、身上,褶褶生辉。他整个人显得那么神圣。我想那时,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或是荣誉感,应该真正满足了吧。

我想,生活不在于是否富足,而在于你拥有多少广阔的心灵空间。同样,也不在于你是否高贵,而在于你是否能始志不渝得把握并珍惜生活的细节之处,坚守心灵的自由。

第四篇:关注细节_国旗下的讲话

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祖国栋梁成长的地方,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净土。作为学生的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我们不能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敷衍而行或轻视懈怠。

我要告诉大家:关注细节,生活无小事。所有成功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无不是关注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细节。

让我们看看,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好多好多的小事,我们做到了吗?比如:踏着朝阳迈进学校,我们是否见到了纸屑、果皮、食品袋,捡一捡呢?课间十分钟,我们是否做到了不追逐打闹,轻声慢步过走廊,上下楼道靠右行呢?我们做到爱护公用设施、关爱生命、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乐于助人、认真听讲了吗?踏着夕阳,我们是否想过我今天收获了多少,有什么快乐吗?这些小小事都需要我们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自动自发的责任心,一种没有任何借口的行为准则。

同学们,让我们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把文明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

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每个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行为,不做有损自身形象的事。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

谢谢大家。

第五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备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设计一篇好的教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教师备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首先要把握教材,吃透教材 (含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是教学目标;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提问要有价值,要精练。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教学措施: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进行课时备课。

四是教学进度: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内容以表格形式,包括:周次,主要内容,课时安排等。

五反思:课后,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分析,对教学中成功的经验、突破教学重点的精彩片段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记录在本上,便于今后对教学设计的合理调整。

上一篇:班级云教室怎样使用下一篇:北京中医药大学语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