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数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初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优秀课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在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要想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优秀课程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最终促进初中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初中数学优秀论文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优秀的课堂建设已经成为了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为了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应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并从中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数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开放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以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

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等. 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建构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遵循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途径之一. 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想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观察才能慢慢培养的;而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一些实例的列举,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遵循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交互式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最终积极解决问题. 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进而探索出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实例,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原型创设,即老师将问题创设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它的厚度会变为多少呢?如果将它对折两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对折三次呢?对折二十次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纸对折不了二十次,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足够大,能对折超过二十次,那么对折完之后它和一座高山相比谁更高呢?问题提出后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引入了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其次是多媒体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将数学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天平、飞机、风车等. 通过展示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这些事物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将活动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性和人性化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一个好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领会勾股定理的概念. 具体内容为:将班里所有学生按照前后四人为一组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动手将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模型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别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 (1)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将大正方形的面积表述出来. (2)由此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最终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1.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提出自己的猜想为:a2+b2=c2,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a2+b2)或者c2+ab×4. 经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然后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最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整个过程开发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和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能力. 例如,在讲到一元二次方程组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租的概念,进而能够掌握相关的解法,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1)已知两个整数,分别为x和y,试求出方程组3x+y=8,2x+3y=10的解. 将学生两人分为一组进行讨论求解,让最快得出方程组解的小组派一个代表起立讲出解题思路,或者是上台在黑板上演示出自己的解题步骤. (2)某商店现出售两种不同品牌的乒乓球,其中A品牌的乒乓球每盒为6个,B品牌的乒乓球每盒为3个,一位同学总共买了4盒,一共是15个球. 则:①设该同学买了A品牌乒乓球x盒,B品牌乒乓球y盒,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列出关于x和y的方程组. ②运用列表尝试法解出这个方程组. 教师在问题设置之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该问题,并鼓励学生起立并分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由上述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主动分析,然后解题,让学生从一般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中提炼出列表尝试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尝试求解和主动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将问题彻底解决.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得出结论之后与旁边的同学展开交流,讨论自己的思路和解法,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的扎实、牢固.

结语

初中数学是学生在教育阶段必经的一个重点学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不断地总结以往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加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打造一个高效率、高质量、创新性的数学课堂.

作者:仲伟艳

第二篇:浅析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摘 要:在初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优秀课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在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要想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优秀课程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最终促进初中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秀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帮助他们建立勤于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不可以千篇一律地模仿其他教师的授课方式,要保证教授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学习气氛。

比如,讲到“有理数乘方”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问题设置:假如国王想要分给穷人一个月的米,第一天,分给穷人1粒米,第二天分给穷人2粒米,第三天分给4粒,第四天是16粒,后一天是前一天的二次方,以此方法分发一个月,需要发放多少粒米?学生会发现,经过计算,这个国家并没有这么多米可供发放,由此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当中,学生也更愿意主动去学习“有理数乘方”的知识。

现代社会是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每个人无时无刻地接触着多媒体信息。因此,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领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学校引进的多媒体设备,准备好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文件,比如,图片、PPT、短视频以及其他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也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原本呆板枯燥的课堂氛围马上变得活跃起来。

例如,在讲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事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取材,以此保证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如蜻蜓的翅膀、旋转的风车、一些具有风格的建筑等,都可以作为参照对象并引入教学。同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轴对称图形都有哪些?这些图形怎么应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保证学习质量。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教师教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还需要具有实际动手的能力,有些教学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事先安排活动内容,并充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动手操作水平。活动内容需要全体学生参与,教师给定的问题需广泛,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保证学生开发智力、开拓思维。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知识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延伸,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以“尽可能制作一个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为例,教师课前讓学生准备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以及剪刀,在教学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制作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如果学生操作有困难,那么就要求学生进行如下问题的思考:你是否画出无盖长方体展开之后的形状?用自己手中的正方形将“展开后的长方体盒子形状”剪出来,想一想剪掉的部分是什么形状,此时,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以上“剪一剪、折一折”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和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为了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在学生完成了学习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指导,发现错误的地方,及时加以纠正。

比如,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教学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并更快地掌握解答方程的方法,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有两个已知整数,分别为x和y,尝试求出方程组的解:

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求解问题,哪个小组求解最快,就能够获得教师的奖励,求解正确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将解题的过程书写出来,并讲解给出来。经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四、培养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以形助数

数学图形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直观,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以形助数的方法都能够顺利、正确地解决。从教学活动方面来看,以形助数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像,减少了解题过程中的多余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使其拥有依托于直观的数学图形,解决很复杂代数问题的能力。

比如,“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以形助数的方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给出一个多项式:(2x+1)(2x-1);(m+2)(m-2),先让学生观察多项式,之后要求学生运用多项式的原则展开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其中规律。教师接着过渡到多项式(a+b)(a-b)的计算,这样就可自然引出平方差公式,并讲解相关的基本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通过绘制几何图形,对平方差公式进行进一步剖析,提升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的感悟,强化学生记忆。

2.以数助形

以数助形也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一种,它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图形中所隐含的条件,并借助条件结合很多图形问题。

3.数形互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单纯的“以形助数”以及“以数助形”,还有很多实际的“数形转化”问题。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列与函数关系”的教学时,平面直角坐标除了表示地理位置,还可以为数与形建立有机联系,在坐标上,每个平面的点都有序对应着一个实数,平面上的某一点用p表示,而其所对应的实数点坐标为(x,y)。这就将图像与函数建立了直观而直接的联系。在应用了直角坐标之后,就能够借用代数的方法,去解释很多几何现象,也能够选择几何方法对代数关系进行分析。

五、结语

初中阶段,数学是基础教学环节,强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观察学生,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碧琴.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入门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

[2]徐晓燕.基于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及其思想方法的概念教学设计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16(6).

(作者单位:福建省华安县第五中学)

作者:赵伙土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的探究

摘 要:很多专家学者已对该课题进行了丰富的理论研究,然而极少有人系统地搬进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在初中七八年级中开展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明显效果,对学习兴趣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比实验

一、课题提出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下文简称《纲要》)是教育部为了贯彻党的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2014年3月26日制定并发布。《纲要》指出要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很多学校对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缺少整体性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系统设计,侧重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缺乏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为此,我们进行了粗浅尝试、初步探究。

二、现有理论成果

郑毓信对整体性文化传统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作了分析和研究。刘菊芬就《墨经》的“数理关节”进行了“观瞻”,对中学数学教育渗透《墨经》进行了研究。梁艳提出了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将中华数学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潜移默化原、持之以恒等原则。陈玉坤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成才进行了研究,刘继统对具体内容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王璟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初步探究。

三、课题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业成绩没有特别要求,防止又进入“以成绩论英雄”——应试教育的固定思维。

“渗透”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他方面扩展。“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旨在将中华优秀数学文化逐步融入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和理论基础

1.活动设计

围绕几个方面测量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设计《初中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调查问卷》,作为衡量初中生民族自尊自信的依据;采用张爽的《中学生学习兴趣量表》,测量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依据,检测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2.理论基础

《纲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培养爱国主义、民族自尊自信心的基础指导文件。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研究途径与现有的研究较为不同,做到“三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课堂教育与实踐教育相结合,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

编印校本教材,将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本课题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选取七八年级16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比组,组织对比教学,实验组采用新教学方式,对比组采用原有教学方式;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分析两种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分析误差、总结结果、得出结论,有效指导教学。

六、结果分析

两个阶段实验表明:(1)教学模式变化对成绩影响基本可以忽略。(2)教材中负数及其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轴对称图形、勾股定理以及海伦秦九韶公式等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紧密相关,对学生兴趣有积极影响,提高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明显作用,但均还没达到显著程度。(3)学生广泛参与极为重要,参与面越广越好。(4)如能始终坚持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民族自信自豪感有明显积极有效的作用。

七、几点反思

实践证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是可操作的、有效的。我们广泛收集数学文化素材,编写校本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完成任务,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真理精神,了解中华先贤为数学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郑毓信.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7(9):1-3.

[2]刘菊芬.中学数学教育渗透民族传统数理文化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21(7):81-83.

[3]梁艳.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1).

[4]陈玉坤.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成才研究[J].成才之路,2014(22):22-23.

[5]刘继统.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J].读写算(数学教学研究),2015(23):200.

[6]王璟.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J]. 中外交流,2017(16):40.

编辑 谢尾合

作者:周玲 王昌梓

上一篇:土建工程职称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