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轴对称课件

2023-02-10

第一篇:人教版八上轴对称课件

人教版八上作文

坚持的精神

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题记

灯灭了,房间里很安静,朦胧的月光透过窗洒满整个房间,片片爬山虎叶子的影子投在墙上,轻风一吹,

叶子抒情地摇曳着,犹如我那梦的碎片在飘零。

我望着天花板,想着明天的测试,谁不想自己能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可我,可我总是那样,成绩一直上

不去。转过头望着窗外那黯淡的月光,我的思绪万千,憧憬着未来,可现实却又是差强人意„„

第二天,天空阴沉沉的,一股寒风袭来令人毛骨悚然。我害怕了,害怕这场考试,可还是不由自主地进了

教室。

几天后,全班同学都在教室里静静地等待着分数。我的心简直都快要裂开,忐忑不安。老师进来了,报着

每个人的分数。

“**,75分。”哎呀,我很想哭出来,那样的分数,那样的成绩怎让我父母乐意?想到要面对父母那些

绝情的话,我真的好想争一口气,可我认真过,我刻苦过呀!面对这个分数我很不满,因为这离父母的期望很远,似乎因为我使他们的梦想,使他们为我精心准备的计划,一下子全都成为泡影。

从此,我垂头丧气,方向失去了,对于学业似乎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老师因此找我谈了好几次,我很惭愧,耳朵一直索绕着老师那句语重心长的话:“即使只高了一分,那么

你就成功了,因为你付出的汗水是有回报的。”只因那份信念、那样的梦,是你把我幻化成了周庄的彩蝶自由飞翔,是你让我变成了牧童短笛中的野鹤。道路没有羁绊,是你„„终于,我释然了。

面对事实,有多少人为自己的未来拼搏没有付出辛劳的呢?是的,生命是由每天、每时、每刻组成,在追

求目标时,要坚持过好每一天,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擦干眼泪,准备重装待发„„

流浪的精神

蒲公英是安静的,总是在花丛中的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等待被风吹散,然后流浪,流浪......那么地安静,

就这样在天空飘着,直到有一天飘累了,终于想要停歇,想要留在一个还算喜欢的地方......

——题记

风,抒情地吹着。

蒲公英随风而飘曳着,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啊!她是多么地勇敢,为了理想,她离开父母,离开了那么温

暖的家。随着风在那飘曳着。

她是贪玩吗?不,她是在为梦想而努力。

美好的天气不会永远存在。突然风雨交加。她被残忍的雨打湿,她无法再随着风自由地飘了。她坠落在一

颗成熟的杨梅上,黏黏的汁液如磁铁般紧紧地粘着她,她挣扎着,挣扎着,就这样她没有一点力气了,在杨梅上昏睡了过去。

第二次,当她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在鸟的巢里,她非常高兴,因为她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了,这也是

她的理想之一。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鸟儿要到南方过冬了。鸟儿走了不久,巢也毁了,她只好继续漂流。

她飘呀飘呀,来到一片白茫茫的地里。那里是什么?当她还没回过神来,就被收割机给收了。她和棉花一

起被装进了麻袋,送进了加工厂,本以为自己会被做成棉袄,为人们增添一丝暖意。却想不到,一只花猫向她走来,用爪子一抓把她抓进了小溪里去了。小溪把她带到了一片山野上。她此时已经非常疲惫了,就在那里停下了流浪的脚步。她在那里沉睡了好久好久„„

不经意间,春天已悄悄降临。草地上一片嫩绿,点缀其间的是点点黄色的蒲公英花。

蒲公英灿烂地笑了。远处,飘来了一阵歌声——

心若在,梦就在„„

战争,请你走开!

佳作展示

回眸历史的星空

月考的失利,把我的心情冷却到了冰点。坐在书桌前,百无聊赖,索性“放纵”自己。夜空下,略有凉意的风在树叶间飞舞,吹动了叶,吹开了花。叶,静静地摇曳;花,静静地绽放。我的思绪也随风飞扬。

回眸远处幽暗的天空,乌云笼罩着整个天际,杀气吞噬着整个世界。那一段历史,让每一位中国人刻骨铭心,让每一个华夏儿女义愤填膺。

一九三七年的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的抗战史,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八一三事变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从残忍的细菌战到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中华大地在侵略者的蹂躏下痛苦呻吟。一阵阵惊人心魄的枪声,

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弥漫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一座山岳都回荡着惊恐,每一寸土地都浸着鲜血,历史的足迹在岁月的时空中无声流淌,没有了和平,没有了温暖,没有了安定。

华夏大地一片呜咽,黄河在咆哮,长江在怒吼,大好河山岂能容强盗这般践踏?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祖国没有沉沦;面对锦绣河山的呼唤,炎黄子孙不再沉默。

历史不会忘记,十二岁的二小放牛郎面对敌人的刺刀,视死如归;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红旗举手宣誓,无怨无悔;江姐和战友们含泪绣着五

星红旗,赤胆忠心……他们是中国魂。 人民不会忘记,在淞沪的四行仓库, 以谢晋元团长为首的800名战士,在掩护 部队撤离时,同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凭着英勇顽强的精神,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使国旗始终飘扬在仓库上方,他们是中国魂。 正是这磨折不了,压迫不倒的中国魂,筑起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1945年8月15日,骄横跋扈的豺狼被赶出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阳光普照,山川雀跃,江河喧腾,独立的中国站了起来!

从此,中国——这个东方的巨龙,垮过了千秋坎坷,洗净了百年屈辱,挺起了被雨雪风霜打熬出的钢脊铁骨,以容纳百川、气吞日月之势,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辉煌。

今天,当我们为世界贸易组织震动人心的锤声欢呼喝彩的时候,当我们为萨马兰奇那句“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欣喜狂欢的时候,当我们为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凯旋高歌的时候,当我们向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的五星红旗深情致敬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先辈们披荆斩棘的艰辛,请不要忘记中国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请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一轮皎洁的满月穿过乌云,微笑地注视着这和平而安宁的夜。我理一理散乱的心情,信心百倍地走向书桌,让笔尖下流淌出这样的文字:血雨腥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烦恼挫折应有期……把微笑留给自己

生活难免会有忧伤的事发生:考试不及格,家人生病,被老师训斥,与朋友争吵„„让你忧伤的事情很多很多,如果你一味的的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你还会对生活、前途抱有希望吗?在忧伤之余,留给自己一个微笑,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冲破难关,重新笑对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充满着欢笑与惊喜,那些不愉快不仅没给你带来坏处,反而为你的人生画卷又添了一笔优美的线条,你的人生也因此而绚丽多彩。在悲伤的时候,给自己留的那抹灿烂微笑是最美丽、动人、让人沉醉的,那代表着坚强、自信与乐观。

如果在忧伤中走不出来,那终会导致你的萎靡不振,让你对生活失去信心。人活在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不信任,那么他还会相信什么呢?在一件事没做成功时,不要气馁,你才仅仅做了一次而已,在尝试做几次或许就离成功不远了呢!适时的给自己留一个微笑,让你对自己更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人做任何事多不会输得很惨,即使没有成功也吸取了教训。自信的人永远也不会失败,他虽没有赢了别人,但却赢了自己。人生本就很漫长,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把微笑多留给自己一点。微笑,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表情,它包含着许多意味深长的情感:在失意时,留给自己一个微笑,会让你鼓起勇气,继续去探索、追求;在伤心时,留给自己一个微笑,会让你重获欢乐,把忧愁的事跑到九霄云外,仅仅忧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笑对生活,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在对自己失望是,留给自己一个微笑,会让自己重新振作,继续努力追求自己所期盼的。其实,在任何时候留给自己微笑都是正确的,会给自己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别忘了,无论何时何地,微笑都有出现的充分理由。微笑诠释着一切,留一点微笑给自己。

成长中的酸甜苦辣

时间在匆匆流逝,我们也在悄悄长大,在成长中,我们遇到过挫折,也遇到过收获,我们曾笑过,也哭过,可谓酸甜苦辣。

酸。当我们考试没考好时,被父母责骂时,受了委屈时,总会感到心里酸酸的,酸酸的是什么滋味呢?就是那种想哭又哭不出来的感觉,大家也有同样的感觉吧?

甜。当我们受了父母的表扬时,得了第一名时,得到了心仪的东西时,是否会觉得心里美滋滋,甜蜜蜜的呢?在样的感觉就如吃了蜜糖一般,感觉好极了!

苦。当父母呼喊我们干活时,学习任务繁重时,或是老师带我们去夏令营时,回来的时候,是否会觉得很辛苦呢?辛苦的感觉虽然不是很好,但是,辛苦过后,收获的是丰硕的果实。

辣。辣的味道很复杂,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有时我们开朗大笑,毫无顾虑,有时我们孤独寂静,总喜欢一个人呆着,不想被别人打扰,有时我们直爽干练,父母交给的事,总是毫不犹豫,立马办完,而有的时候,我们也很叛逆,父母说什么都不想听,就喜欢我行我素,按自己的来。大人们总是说:现在的青少年,真是让人琢磨不透。是的,我们就像辣味儿一样,又复杂,又刺激。我们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独特的座右铭,我们总是追求着自由、积极、向上、乐观,对,这也是我们青少年独特的个性,只有我们才拥有这种独特的个性。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不免会遇到些挫折、失败、悲伤,不过,我们并不会为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我们总是自强不息的振作起来,然后继续追逐着我们的梦想,因为,梦想就在远方,只有不怕失败和挫折的人才能实现它,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为梦想而生。这就是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成长路上总是多姿多彩,五色斑斓。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愿我们的梦想成真。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因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有人说。牛顿是伟大的神学家,因为他在神学领域苦心研究了二十余年;还有人说,牛顿是堕落的科学家,因为他晚年背叛了科学;也有人说,牛顿是不虔诚的神学家,因为他对神的信仰不是从出生到入地。

对“牛顿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竟能得到这般多彩的答案!很难说他们谁对谁错,甚至根本没办法说清。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一件事。在一堂自然课上,老师问孩子们:“春天是什么?”同学们个个胸有成竹地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春天是花开鸟鸣的季节。”

“春天是冰雪融化后的美丽。“

“春天是春姑娘的妈妈。”

„„

答案真是丰富多彩!

可是,老师又说了些什么么呢?“只有一位同学回答正确。其余的,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节气’抄二十遍!”

是的,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这是一场激烈的争辩后的唯一的总结语。孩子们按照他的话抄了,记了,而且以后再不敢“乱说话”了。难道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真的错了?不!那么错的是谁,该罚的又是谁呢?相信那位老师一定无法断定牛顿是什么,那他又是如何断定春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呢”?是谁定的“标准答案”呢?我想肯定是教科书。我又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制造只会写“标准答案”的“机器”吗?

我们都明白,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答案不止一个,也不会拘泥于一个。可是我们的灵魂工程师们为什么偏要制造出一个个神圣不可改变的“标准答案”呢?

让我们接受那丰富多彩的答案吧!让我们为那些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喝彩吧!让我们为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努力吧!让我们去改变这潭静寂的死水,让它也产生涟漪吧!

谈青少年上网

“网上冲浪”已成为现代生活中流行的一句口头禅,上网风狂卷大江南北,中国人上网总数一下子跃居世界第三位。网络,能拓宽人们的视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其作用无可厚非,但上网对于青少年来说,却是弊大于利。

网络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目光。受经济条件限制,买电脑上网的毕竟不多,因此网吧就成了同学们上网的好去处。事实上,频繁出现在网吧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并不是去查阅与学业有关的资料,而是想在“虚拟”空间享受脱离现实的快感。

有人说,上网就像吸鸦片。这话虽不全对,但对一味流连于网吧的青少年来说却是一语中的。网上的东西有好有坏,所以上网是一把“双刃剑”。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被一些黄色网站上的内容腐蚀,而且一旦陷进去就难以自拔。

网上聊天室里净是些令狐冲、巧克力之类的古怪名字,还有“好帅呀”、“好靓呀”等一大堆廉价的溢美词语。男的用女的语气,女的硬要耍男人气派,说白了,无非是骗人的把戏。一些无知少年沉迷于网恋,频频约见“有情人”,本以为是白马王子,见面的却是邻居阿姨;本来想会会“白雪公主”,站到面前的却是“小矮人”,类似的尴尬场面屡见不鲜。在学校,许多学友已不喜欢叫名字,而直呼“美眉”、“恐龙”了。假设人们不按老少,不分男女,统统使用诸如此类的词语互相称呼,这世界岂不乱了套?

上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上网需要费用,对完全靠父母供养的青少年来说,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当父母给的钱满足不了上网的要求时,就向同学借,久而久之,无力偿还,便养成了不讲“诚信”的坏习惯。有的甚至去偷去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残酷的现实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北京一家网吧青少年纵火,导致许多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死于这场灾难。

青少年朋友,你们应当明白,你们沉迷的网上一隅只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美丽的外表下还隐藏着陷阱和毒刺。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为了不让你的家人操心,请不要去网吧。

心田上的莲花

傍晚,暑气渐渐退去,凉爽的晚风送来淡雅的清香,驱散了身上蓄积一天的倦意,让我顿觉神清气爽!

我随着花香缓步前行,去追寻那芳香之源,越往前走,香气越发馥郁,终于,一池香荷呈现在我的眼前,“啊!好大一池荷花!”我不由惊呼。

夕阳下,满池的盛开的荷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犹如一群活泼欢快的孩子,仰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的脑海中晃然闪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虽是黄昏,但放眼望去,那圆圆的荷叶像一条绿毯铺在碧水之上,让那些调皮鱼儿失去了露脸的机会,倒是那些五彩斑斓的蜻蜓在莲花间卖弄着蹁跹的舞姿。

莲叶上,一朵朵红艳艳的莲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容颜娇美的小姑娘。微风轻拂,花儿们牵起圆圆的绿裙曼舞起来,这优美的舞姿,让莲叶上的一粒粒“珍珠”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有几粒“珍珠”动作幅度太大,竟滚下那宽阔的绿床,“波”地一声扎在鱼儿身上,吓鱼儿逃之夭夭,见此情景,那些花儿不由笑得花枝乱颤!

真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不得不佩服前人酿出的佳句来。此刻,看着这清丽可人的莲花,嗅着芬芳宜人的清香,闭了眼,恍然间顿觉自己也幻化成池中清亮的一朵莲花,在这翡翠妆砌的舞台尽情地歌着舞着„„不知什么时候,夕阳渐渐隐去眩目的辉煌,树上传来几声鸟儿的呢喃,一层淡淡的水雾悠悠泛起,仿佛给池塘披上一袭轻纱,绿叶儿、红花儿沐浴在这朦胧的雾气中,显得格外的润泽、娇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应此时最佳的注脚吧!你看,眼前的荷花不就像那冰清玉洁的青春美少女,它不为“淤泥”污染,更不随波逐流,俏立于清清白白的水中,散发着脉脉的幽香,绽放着生命的本色,真不愧是一位高雅、清纯、坚贞的君子啊!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满池的风采。

我知道,又一朵莲花将在我的心底悄然盛开。

即将绝版的三峡

百年梦想,十年奋战,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今夏首次蓄水完毕,实现船闸通航和发电的目标。这是三峡工程历史性的转折,也是她正式为人民服务生涯的开始,标志着这个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凝聚着华夏儿女顽强不屈精神的跨世纪工程进入了收获期。为了让一些没领略过绝版前的三峡,特将本人六年前的小游记提供发表以作再一次的见证。为了即将告别的纪念,我等怀着“别后难再”的念头,今夏在结束中编办业务培训后拐到重庆,来到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长江三峡,终于圆了我二十多年的梦!

滚滚东逝的长江,全长6300米,东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雪山,流经10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碧波浩瀚的东海,整个长江以“滔滔长江腾蛟龙,巍巍群山威虎雄”为其显著特点,是泱泱大中华的母亲河,为世界第三大江。它多少年来不知引发多少人的奇想?又不知使多少人进入梦境?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都是过往的绝唱。五十年代,毛泽东在畅游长江、品尝武昌鱼后,以“极目楚天舒”的心境,挥毫留下了浪漫之作《水调歌头.游咏》,为我们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羌,当惊世界殊”的壮美图画。

我们坐船顺下,饱览了重庆至宜昌的长江中游即长江三峡。它是长江风景线上最为壮美奇秀的一段,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西起白帝城,东讫宜昌南津关,全长196公里。峡中峭壁险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是万里长江最为壮观的大峡谷,坐在客轮峡中一行,可一览举世闻名的三峡风姿。

第一峡瞿塘峡最大特点:短、险、峻,它激流飞下,气势磅礴,两岸青山耸立,蔚伟壮观,早有“山似拔天来,峰若刺天去,锁全川之水,扼巴蜀之喉”之说。

第二峡为巫峡,以奇、美、秀为其特点。峡中西岸拥簇

乳峰叠嶂,有12个山峰似乳峰,阿娜多姿。尤为神女峰更神

奇,恰似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峡中常常云雾缭绕,细雨蒙蒙,

好似薄薄面纱披在神奇的乳峰。

第三峡为西陵峡,以其滩多、水急、幽深为特点,越来

越开阔,两岸山地由裸多变遮多,由岩多变土多,处处绿装。

解放后,对这里的险滩进行了整治,现在有惊无险了,而且

出现高峡出平湖的奇迹。在自由自在、桀骜不驯流淌着千百年后,“高峡出平湖”的梦想真的很快要现实了。不是吗?1986年开始兴建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有上拦河坝、泄洪道.水电站、通航道等建筑物,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将近400米3,年发电在840亿度,工程完工要18年,共要移民113万人,是举国上下和国际所特别注目的伟大工程。

近年又在葛洲坝上游兴建三峡工程,这是跨世纪的宏伟建设,要在2009年全部完工,使防洪、发电、养殖、通航于一体,将成为世界最大水力发电站,万吨巨轮可驶抵重庆。峡区景色更加绚丽多姿。 长江,您那滔滔江水展示着无尽的丰彩,满目苍桑述说着永不古老的故事,您不仅是中华的骄傲,华夏的希望,您不愧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而且是母素的乳汁,养育着长江流域的子子孙孙,并以新世纪的眼光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人类贡献着不尽的甘甜!

别过了,奉节的白帝城;

别过了,丰都的“鬼城”;

别过了,秭归的屈原祠;

别过了,巴东的秋风亭„„

长江,万岁!、

第二篇:人教版八上《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

学设计

类型:教学设计

学科:生物

学段:初中

教材版本: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题: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一时植物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生物分类的内容抽象难懂,老师讲起来费力、学生也不易懂。但本节的标是:“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既是尝试,就意味着不需要完全掌握。因此,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认识生物分类的方法,从而轻松列举出植物的主要类群。

本节知识的基础位置: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而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首先必须了解各种生物,认识生物的主要类群;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尝试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的主要类群。

(二)、情感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方法;

2、

初步体会分类在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利用分组探究活动,在组内互相帮助、体验与人合作学习;

4、锻炼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说出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列举植物的主要类群。

四、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探究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的方法。对七年级上册书中涉及到的部分内容,相信部分学生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遗忘,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了提高堂的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讨论进行分类活动,我在AI中把讨论探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如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区别,网状叶脉与平行叶脉特点)介绍给学生,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分析、讨论、交流。

(二)、前准备:预习、调查生活中分类应用的例子,以及利用互联网查阅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制作AI。

(三)、教学步骤:

前游戏活动引入:找缺失扑克牌了解身边的分类现象旧知识回顾: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分组讨论探究: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交流评价引导分析完成讨论题巩固活动小结:分类依据练习总结拓展:关注身边分类的应用。

教学步骤

内容

学生活动

一、导

.

游戏:查找缺失的扑克牌;

2.

举例说明身边的分类现象;

3.

也来当一回分类学家,分类植物。

通过游戏活动了解分类的好处以及身边的分类现象。

二、分类活动

.知识准备: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植物类群以及种子结构和叶脉的有关知识。(展示)

2.认真观察,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3.交流评价探究结果(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4.引导分析,完成讨论问题1-:

①六种植物分别属于哪类植物?

②各类植物是否属于同一分类等级?

③有种子植物可分哪些类群?

④无种子植物可分哪些类群?

⑤能把六种植物所属类群按顺序排列?

回顾旧知识,为植物分类活动作准备。

分组讨论完成分类探究活动。

小组代表展示、交流讨论结果。

积极思考、分析、讨论,个别回答问题。

三、巩固活动

()展示多种植物,让学生分组竞赛分类。看哪组分得又快又准。

分组观察、分析、讨论,对十种植物进行分类。

四、小

根据二次分类活动和“讨论”中的第6题得出植物分类的依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子叶和叶脉)

通过分类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归纳。

五、练

根据要求完成填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六、总

植物主要类群;

2、

分类的基本方法;

3、生物分类的意义。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

七、拓

、关注身边分类的应用:注意观察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中药房、超市中的分类方法,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运用你掌握的分类方法,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架、旅行袋、书包等。

回家之后,利用今天学到的分类技能,把家里整理干净,以及在学习上的利用等。

八、补充练习

(备用)

选择、填空

(根据堂教学进程进行调整)

大家一起回答问题。

第三篇:人教版八上历史人物及事迹

1.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虎门销烟. 2. 关天培战死虎门炮台. 3.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4. 李秀成青浦大捷. 5.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美国人华尔. 6. 阿古柏侵占新疆. 7. 左宗棠收复新疆. 8. 曾纪泽出使俄国谈判,协助李鸿章收复伊犁. 9.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黄海大战以身殉国. 10.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反割台湾. 11.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为国捐躯. 12. 八卦山战役日本少将山根毙命. 13.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14. 英国海军总司令西摩尔进犯北京,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 15.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6. 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带光绪出逃。

17. 洋务派中央代表恭亲王奕,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8. 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 19. 康有为、梁启创办《万国公报》。

20. 谭嗣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成立兴中会,同盟会。 22. 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3. 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24.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5.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6. 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27.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28. 北伐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9. 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领导叶挺。

30. 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31.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2.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33.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

34. 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35.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6. 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抗日。 37. 嫩江大桥之战抗日将领马占山。

38. 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39. 刘长春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40. 国民党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大捷。 41. 八路军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42. 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的白求恩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救死扶伤,牺牲在中国。 43. 毛泽东、蒋介石重庆谈判。 44. 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 45. 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

46.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发起淮海战役。 47. 国民党总司令傅作义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48. 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49.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50.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51. 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魏源和严复。

52.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53. 魏源写成《天演论》。 54.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 55. 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 56. 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57.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58. 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屈原》。

59. 赵树理代表作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60. 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四篇:【教学设计】《戊戌变法》(历史人教版八上)

《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主题下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由于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因此,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新的救国之路。本课中会介绍到维新人士通过改良的方式,寻求制度方面的变革来挽救民族危亡,然而这种变革触及了封建势力的利益,因此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宣告失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

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教学难点】

对维新变法意义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复习回顾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构建联系,从而引出新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之后仅存的硕果。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戊戌变法背景 请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和文字材料

第一组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图和梁启超的一段文字:“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二组是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和激战中的“致远舰”的图片。洋务运动的失败这说明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挽救民族危亡。

学生活动:全体学生认真观察两组图片,倾听教师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戊戌变法前的形势。

教师活动:首先开启这条探索之路并付诸于实践的是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康有为和他的得意弟子梁启超。1895年,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康有为、梁启超二人联合在京参加考试的各省举人共六百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迁都、练兵,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和介绍,在课本上标画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介绍,使学生知道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

教师活动:介绍严复和其翻译的著作《天演论》,并介绍其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简单介绍严复其人。

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 学生活动:学生倾听教师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更容易了解严复及其观点。

教师活动:光绪帝于1898年6月11日,亲自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

戊戌年,因此又称“戊戌变法”,至此,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从变法开始一直到9月21日变法失败,仅仅过去了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在这百天时间里光绪帝根据维新派的建议,发布了100多道法令,主要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四个方面。 ⑴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⑵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⑶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

⑷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本上标画出相关内容,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设计意图】了解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深刻理解其内容的实质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教师活动:慈禧于1898年9月21日率先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于中南海的瀛台,逮捕和杀害维新人士,废除(京师大学堂外)的一切变法法令。在慈禧下令抓捕维新人士之后,康有为、梁启超事先闻讯,逃到国外。谭嗣同在梁启超的劝说下表示不愿逃走,并慷慨的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最终,谭嗣同与杨锐、林旭、杨深秀等6人慷慨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慈禧进行的这场政变史称“戊戌政变”。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介绍有关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进行区分 【设计意图】了解戊戌变法的最终结局。

教师活动: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其历史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学生活动:深入了解戊戌变法起到的思想启蒙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深刻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师活动:对本课内容结合本班实际学情进行总结归纳,但是要涉及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维新人士的精神。并说明维新人士的探索并未获得成功。 加深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设计意图】构建初步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师在上课前应查阅资料,筛选资料,选取有利于教学的图片及资料。

2、情境导入,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历史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图片、表格和文字材料的应用,清晰地概括出重点内容,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有效地辅助了教学。

3、历史剧的编演与知识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但是必须注意理清授课思路,合理设置问题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五篇:人教版八上语文30课诗四首 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衣沾不足惜”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后山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藏海诗话》说:“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日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首诗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人心的艺术力量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她虽然不能够清楚地说出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对“烟”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 《渡荆门送别》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题材:送别诗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登岳阳楼》(其一)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 “万里” “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 “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 “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下一篇:如何增强班集体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