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2022-10-24

汇报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项目而言,汇报贯穿于任务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汇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你明晰不同的阶段应该如何更好的撰写汇报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赶超发展”的重要部署,按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战略目标,[莲山 课~件]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等为手段,提升变电设备行业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变电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体系,倾力打造“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城”。

一、产业基地五年发展目标

到2012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主要业务收入力争x亿元、年增长达到x%,税收x亿元、年均增长力争达到x%,其中年主要业务收入过x亿元企业x家,过x亿元的企业x家,过亿元的x家,争创x个全国知名品牌,x个全省名牌产品。

二、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xx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是xx县工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业基础较好、规模较大。早在1968年xx县就首创“xx县电机厂”一家变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40年的不断发展培育和产业扩张裂变,现已发展到20多家,形成了x大系列x多种规格等各类变电设备产品。xx县变电设备产品,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组合变电站等产品,都通过了型式试验和省部级技术鉴定,先后被国家列入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及补充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主要设备产品及生产企业推荐目录,被电力部推荐为水电工程主要机电设备和x0MW火电机组主要辅助设备的首选产品。

在我县五大主导产业中,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在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金总额方面均位居第一位,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核心产业,其产业在全国中部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2007年我县变电设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亿元,固定资产x亿元,从业人员x余人,上缴税金x万元,并获得“中国变压器制造基地”荣获称号;今年1-10月份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亿元,上交税金达到x万元;预计今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亿元,固定资产将增加到9.3亿元,从业人员再增加x人以上,上缴税金将突破x万元大关。可以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对支撑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已成为我县具有战略地位的优势产业和核心主导产业,加速推进着我县创新型现代工业化城市目标的进程。我县变电设备产业现主要拥有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的20多家变压器制造群。

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手段,不断促使其行业技术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品质水平得到飞跃提升。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全国最早引进世界先进浇注设备和检测设备,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变电设备产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其中,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国家机械局定点专业生产变压器、互感器、箱式变电站等变电设备的重点企业,公司长期聘请国际变电资深人士为高级技术顾问,借力集团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雄厚科研开发能力,成为参与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和互感器国家标准及行业规则的起草、编审单位之一和国家变压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成员。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有x家都获得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体系质量认证,其生产比较成熟、技术比较雄厚、管理比较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比较健全,拥有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较大市场份额和相当影响力的优势名牌产品。如x电器的“华x”牌、x变电的“x牌”商标均为江西省著名商标,“pEOpLE”干式变压器荣获“中国干式变压器十大公认知名品牌”称号,x电电气的“x电”互感器、变压器、箱式变电站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优质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

三、产业基地发展的经验

1、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加强领导,xx县专门设立了变电设备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贸委。主要负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调度、管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及协助变电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管理、营销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以便兴全县之力实施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2、强化投入,切实提升产业基地发展活力。一是突出产业招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优势资源、园区承载平台等要素,重点引进与产业相关的大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突出资本和技术招商。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主抓手,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嫁接、改造老工业企业,增大了变电设备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后劲,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一批批优势特色产品和实力强大的变电设备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江变200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x万元、比上年增长x%,实现利税x万元、比上年增长x%;三是突出品牌效应。我县以打造自主鲜明的产品品牌为手段,推动了变电设备产业做强做大。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升级,变压器、互感器、各式变电站及配件生产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生产的变电设备产品在市场覆盖面方面雄居全国第三,2007年x绿能科技企业生产的变压器产品抢滩北京奥运比赛场馆;四是不断优化园区承接平台,吸引变电设备企业入驻。2007年我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x万元,完善了园区道路、水、电、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硬化道路x米,配套建设下水沟x米,架设输变电线路x米,供水管网x米,还修建了1座供水x吨的加压泵站和1x千伏变电站,有效地改善基础设施环境。2007年新引进变压器生产企业x家,总投资规模达到x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x家。

3、强力推进“人才兴业”战略,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县积极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智力投入,采取员工培训、“公家买单”的办法,培训开支由企业、政府各承担一部分,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培养与输送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一是开设引进人才的 “绿色通道”;二是设立“xx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县内企业引进具有高学历以上或技师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营销人员;三是大胆改革分配制度,让专利、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重奖技术人才。

4、强化科技创新,力推产业升级。一是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与上级技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用于产业技术创新和有关奖励;二是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等各类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予以设备贴息补助;三是凡企业向上争得的技改资金、贴息贷款资金,全额拨付给企业使用。

5、强力优化产业基地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完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削减主导产业前置审批,除安全、环保、规划、用地、消防等手续事先报批外,其它手续可事后补办;二是成立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政策信息、产品价格、前沿技术、市场动态等情报收集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三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规划、服务等职能,建立调控有力的协调管理体系;四是我县坚持引导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做好项目落户的环评工作,开工建设时的“三同时”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证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目标。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职能,努力实现变电设备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超前筹划,加强争取对该行业的更多扶持力度,尽可能地使更多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以得到更多支持;建立对重大项目推进机制,[莲山 课~件]对大项目建立专门服务班子,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做好需国家审批、审核项目的报批工作,重视政策处理等相关工作。

2、充分发挥变电设备行业协会作用,在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创新上“把脉问诊”,提供信息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创新的主体。

3、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为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实现我县变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4、注重引大扶强,不断提高变电设备行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要借助各种力量,围绕产业做强做大,把发展壮大优势企业与调整优化存量资产结合起来,推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集中,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与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联姻,增强市场竞争力。

5、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构筑起政府、银行、企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互赢,共谋发展的新型政银企的关系,为企业开展诚信贷款;二是制定民间融投资办法和优惠政策,民间资本金投入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等待遇;三是将国家扶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变电设备制造核心企业,同时积极寻找国际机电补偿贸易项目;四是引进带资带项目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和产业配套企业,扩大核心产业总量和夯实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群。

6、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是建立一个成就率大、成长率高的人才激励体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按劳分配;二是采用租、借、兼职和共同开发的方式,吸引外地的科技人才利用其本身所拥有的科研优势,开展合作研究、技术咨询、转让技术、兴办公司等工作,扩大人才的起用量;三是加强跨地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本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新的人才流动和配置机制;四是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使科技人才成名成家,使重奖科技人员制度化、规范化。

7、建立技术攻关机构,成立变电设备制造科研所这个共用技术支持基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创新发展模式。

第二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处长,各位核查组领导: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你们来到******区,对******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2012年企业税收完成情况进行核查。下面,我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不妥之处,我们将认真整改。

一、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市东北部,是充分利用山前坡地、荒地开发建设的产业集聚区,2009年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后才全面启动建设工作。由于集聚区起步晚、基础差,发展还仍处于培育阶段,与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集聚区原规划面积6.5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对集聚区向西,向北进行适当的扩展,新增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总面积达8.75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底,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3.3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7.3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94亿元,工业完成投资25.45亿元。

二、产业集聚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集聚区经济发展速度较2011年略有减缓,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8.8%,较2009年增长342.6%;税收8832.6万元,同比增长3.2%,较2009年增长129.1%;其中:2012年“三税”全口径收入2229.9万元,同比下降8.9%,较2009年767.6万元增长190.5%。

三、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截止目前,集聚区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22.92亿元,累计已完成工业投资17.44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0个,完成投资19.65亿元;引进省外项目2个,总投资3.4亿元,完成投资2.3亿元。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整合”“配套”--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我市六大支柱产业,结合我市矿用设备生产企业较多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全国500强--河南煤化集团为引领的山久管业、柯如机械、鼎力机械等先进矿用机械生产企业集群;围绕厦工机械、奇瑞发动机等项目抓配套,建设强信科技、中晶特玻等高科技企业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群;先后引进了力合热导压力容器项目、金结化工压力容器等专业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二是“突破”“创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我市四大新兴产业,结合我市碳酸钙产业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高科技纳米碳酸钙产品生产线,打造新型纳米碳酸钙生产基地;通过建设多碳醇助溶剂及醇醚燃料项目,推进了河南省车用民用新型燃料的应用。该企业通过新型醇基燃料的研发,申报了六项国家专利技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是国家科技部新型醇基燃料燃具示范基地。三是围绕集聚区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着力培育集聚区电子、电器产业,提升电子、电器产业的集聚发展。

同时,集聚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积极谋划投资12亿元的机械制造产业园项目,努力引进投资5.7亿元******旭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全面服务投资1.5亿元的中州机械厂搬迁项目,跟踪洽谈投资1.5亿元的丰田汽车发动机外壳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开工建设。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银企服务

三年来,集聚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零基础零配套到满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需要。始终坚持银企服务,加快融资体系建设,努力撬动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速度。

1、完善配套,增强项目承载能力

先后融资1.87亿元,建成三路、二路、六路、七路、十五路等共8.2公里的集聚区主干道,与原有道路形成了集聚区“四横四纵”的道路框架体系;先后完成12.6公里的管网(供排水)建设、10公里的供电线路建设、6公里的弱电入地线路建设,为集聚区项目提供基础设施配套保障;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厂房和公租房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新锦绣、江昊电子等企业已入驻生产。

2、银企服务,加快融资体系建设

认真研究金融政策,以全市集聚区金融专项服务活动为契机,利用集聚区短信平台,定期发布项目情况,主动邀请银行到集聚区,和企业面对面交流,加强银企业间合作。通过银企对接,已为企业融资1.7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五、下步工作和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创新,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全面加快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培育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1、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力促续建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形成经济增长点,扩大经济总量。同时,加快投资12亿元的集聚区机械制造产业园、投资1.3亿元的强信公司陶瓷、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速度,年内开工,年内投产;二是加大招商项目落地进度。服务好中州机械厂搬迁项目、投资1.5亿元的发动机外壳等在谈项目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储备。

2、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模式,壮大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依托集聚区机械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培育矿用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的产业集群;围绕多碳醇助溶剂和纳米碳酸钙的投产,吸引新材料企业集聚发展;围绕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建成,着力培育电子、电器等高科技产业,提升集聚区产业发展水平。

3、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路网、供电、供水管网等建设。计划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约5.5亿元。重点完成规划八路、中原路、南山路、贵苑路等道路,总长度10.21KM,形成集聚区南北贯通、东西连通的“六纵五横”路网体系;开工建设集聚区蓝领公寓项目,可有效解决入驻项目职工住宿问题;完成集聚区供气规划、供热规划编制,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完成管网建设;投资建设110千伏变电站,确保满足集聚区项目中、远期用电需求。通过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服务,提升集聚区项目承载能力。

4、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

通过增资扩资,壮大投融资规模,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全面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安置小区建设。加强银企对接,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蔬菜产业园建设情况汇报

明新街道办事处

按照县政府通知要求,现将蔬菜产业园建设工作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 主导思想

按照全县“一牌五县”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规划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一区五园”和“一城五业”建设目标,今年我们明新街道办事处以绿源寒地蔬菜园区建设为重点,依托国土、农开及扶贫等部门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将园区建设成集生产、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努力将园区打造成滨北“蔬菜第一园区”。

二、园区坐落及功能定位

根据地块情况,经过详细踏察,产业园核心区设计在向荣村东四路东西两侧。

功能定位是:打造成集生产、加工、采摘、休闲、观光及餐饮于一体的一道亮丽风景,使其成为明水新城的后花园和观景台。

三、建设内容及功能化分

蔬菜产业园分三期建设,主要内容有“四区一中心”。

1 核心区总占地约745亩,其中棚室区占地245亩,包括高标准多功能综合展厅(一楼为办公、仓库、食堂宿舍、展厅、实验室等,二楼为透明景观台),裸地蔬菜占地500亩;辐射区涉及明水镇、双兴、永久、兴仁、通泉等乡镇,约15万亩;净菜及农副产品加工区占地20亩,建设加工车间,办公、展厅等;保鲜贮藏区占地20亩,建设保鲜库及常温保存库1万平及办公、安保、宿舍等;特色产品种植区占地100亩,主要是吸纳其它各乡镇或外来企业投资规模大,必须生产具有特色的种植品种或具有拉动作用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交易配送物流中心占地20亩,交易场地5000平方米,办公及门市房5000平方米。

四、经营模式

为了加强管理和集中经营,提高产业园的拉动和示范引带作用,我们的想法是核心区由集体经营管理,具体想法如下:

1、成立公司,提高组织化程度。由办事处熟悉蔬菜生产经营的副书记孙树奎任蔬菜产业园主任,带领向荣村及办事处相关人员,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经营方式准备进行公司式运营。下设三个子公司,即温室种植开发公司,主要负责蔬菜的种植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加工贮藏公司主要负责蔬菜初加工和净菜加工及深加工脱水、干菜、果脯等;经销公司主要负责蔬菜的对外销售,在打进周边城

2 市超市的同时,争取和辽宁及山东等全国闻名的蔬菜经销基地取得联系,借鸡生蛋,进行互利互惠的联营联合。另外,还在考虑通过招商,引进具有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走联营联合之路。

2、统分结合,提高科学化水平。温室区建成后,进行分区规划成四个区域,即叶菜种植区、果菜种植区、食用菌种植区、水果种植区和观赏花卉种植区。主要是吸收有种植技术的农户经营,同时引带部分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参与,再按种植品种成立各自的协会。对外聘请专家能人进行有针对性地技术指导,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

3、土洋结合,提高文化品味。在贴近大众的同时,争取在高端蔬菜、水果及观赏植物种植上有所突破,在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的同时,争取绿色和无公害标识。

五、保障措施

1、高站位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关出资部门抓紧拿出准确的拟建温室数量及上级设计要求,请有关专家在进行总体规划的同时,要进行单体温室的设计,以便承建单位做工程预算。另外,便于办事处对园区进行宏观考虑配套设施,例如,道路、绿化、美化、供水、配电、看护房、展厅、景观等设计。

2、千方百计,加快供地。办事处和向荣村要按照县里的统一规划,作农户工作,抓紧把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

3 主要办法:一是采取租赁的方式,每亩600元进行承租,时间到二轮承包期末。二是采取置换的方式,一方面是以地换棚,按租地价格每亩600元计算,核算出总地价,然后根据每栋温室的租金进行协商找补转换经营,原承包关系不变;另一方面以地换粮,根据农民种植玉米进行养殖的习惯,秋后按同等地块的玉米常产补给玉米。第三是以地换楼,主要是农民新城用现房作价置换农户承包田,按价找补,农户与村委会按规定程序变更承包关系。三是采取征用的方式。向荣村或开发企业垫资按现行地价进行一次性征地,等棚室建成后收益归出资方所有,棚室产权归村集体,土地归出资方所有。

3、积极工作,争取支持。办事处要克服一切困难,在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解决前期所需费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希望相关部门也要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给予资金和物资和技术上的倾斜;积极向县政府汇报和争取,恳请县政府能根据规划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让蔬菜产业园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的同时,也能打造成农民新城的后花园和观景台。

4、戮力同心,打造品牌。园区建设工作已经作为目前办事处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我们办事处全体干部分成了三个服务小组,并分解了任务指标,争取举全办之力,

4 争取打出特色,打出品牌,打出一张省内外远近闻名的可观、可餐、可试、可享的明水农业观光旅游新的名片。

六、工作运行情况

我们现在初步规划设计了一套园区建设方案,地块初步踏查已经完成,待方案定下后,与农户对接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和房屋拆迁协议,按时保障施工方进入施工场地。

建设地点在农民新城南、东四路东西两侧,三块区域,需建设面积245亩,可建设日光节能温室85栋,蔬菜大棚25栋。其中农民新城南一区占地面积89亩,可建设(规格8米×50米)日光温室40栋,4米×5米工作间20座,温室区内可硬化4米宽通道三条,晾晒场5000平方米,并可在晾晒场南侧建一处展示厅;二区占地面积30亩,可建设(规格8米×50米)大棚10栋,4米×5米工作间10座,可硬化4米宽南北走向作业通道两条。三区在村南东四路东,占地面积126亩,可建设日光节能温室35栋,大棚(规格12米×56米)25栋,4米×5米工作间55座,可硬化4米南北走向作业通道4条,东西走向作业通道1条。该方案涉及农防林一条,杨树240棵,唐槭树苗45亩约18万株;房屋52座,砖房44座,土房8座,另有房场一处。住宅面积共5305平方米,仓房面积1402平方米,圈舍面积1658平方米,大棚2170平方米。拆迁后,东四路宅基地部分配建二层商服。后附园区平面图。

七、存在的问题

1、建设用地问题:

⑴如果征地,需要资金970余万元。如果采取租赁的方式从农户手中将其承包田经营权租赁到二轮承包期末,还有15年,租地资金每亩600元,245亩地,需要租地费用2,205,000.00元、补偿树苗费70多万元,这笔费用办事处和村集体暂无力解决。我们准备通过作农户工作,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小先期投入压力。我们建议政府给付征地补偿款的方式解决前期投资问题,这样既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问题,又化解了征地补偿兑现问题。

⑵以地换楼的方式,将农户的土地以征地价格作价,在农民新城中以楼的实际价格等价交换,该地块地上建的温室或大棚作价归开发商所有,亦或办事处以实际价格定期给付开发商,这样可能会使园区建成后规模经营受到影响。

⑶按主要领导意见,东四路边拟建二层商服,属于永久性建筑,如果说征地,需要国土部门协调用地指标,如无法协调,能否进行变通。另外,路边商服建成后,可能影响到棚室区的整体效果。建议拆迁农户解决建设永久性建筑问题,这样既解决了用地难题,又解决了新城南北通透问题。

2、征用农防林及苗木补偿问题

一是租地费用,根据项目需要,用地面积为245亩,每亩租金约600元,220.5万元;

6 二是地上附属物涉及农户唐槭树苗,涉及45亩,每亩约4000株,约18万株,每株约4元,共计72万元,同时涉及南北走向林带一条约棵杨树240棵,征用费用为:1.7万元,附属物总费用为73.7万元;一条农防林240棵树,45亩苗木,需费用77.81万元。

3、配套看护房问题:国土资源局建设的50栋温室没有匹配工作间,影响农户生产经营,需配套工作间。

4、动迁房屋补偿问题:在实际动迁房屋前,需要有相关部门配合评估,对民房客观作价,在实际动迁中会涉及到房屋以外建筑物补偿问题,需要现场洽谈动迁补偿。

5、建标准化展示厅问题:为了提高园区品味,将园区生产的产品对外很好地展示宣传,让外界对园区经营品种、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有个全面了解。需要建一处标准化的展示厅,共外界参观、接待,可能会涉及到永久性建筑用地问题。

八、下步工作计划

3月14日——3月17日规划设计初步建设方案;3月18日——3月19日按照既定方案将地块落实到位;3月20日——3月31日与农户签订初步协议;4月1日——4月4日缺口资金到位,准备开工前的各种标牌及软件;4月5日——4月14日与农户对接,租地资金、房屋动迁补偿资金到户;4月15日——4月20日,施工方施工材料进场地,标

7 牌树立完成;4月20日工程队正式施工。

第四篇:岚皋县魔芋产业建设情况汇报

岚皋县地处大巴山北麓,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88个村,总人口17.4万人,其中农业户数4.04万户15.1万人。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岚皋县成为魔芋最佳适生区,魔芋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7个魔芋重点基地县之一。2006年5月由我县制定的魔芋六项系列生产标准通过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业厅审定并向全国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空白,2006年10月,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2008年7月,曾荣获国际国内31项大奖的“明珠”牌魔芋精粉再次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12月15日岚皋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审定,正式获得知识产权,岚皋魔芋已成为一张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名片亮相省内外,步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绿色产业率先突破的战备决策,立足自然禀赋,发挥地域优势,坚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多元发展、重点推进”的指导方针,大力实施“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战略,按照“环境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城镇靓县”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把魔芋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创新机制,加强领导,突出基地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强势推进

1 “一县一业”建设。目前,全县建有基地乡镇16个,年种植标准化魔芋面积500亩以上的示范村50个,魔芋播种面积4万亩,建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明珠魔芋食品公司和50个初加工企业,魔芋综合产值2.8亿,已基本形成“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

——生产技术不断成熟。我县科技人员在魔芋人工栽培和加工技术方面的实践探索中,先后与西南农大、西北科大等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了魔芋品种、土壤消毒、药剂防治、健身栽培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魔芋健身栽培技术推广》和《魔芋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分别获市政府科技推广成果一等奖、省政府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抓基地乡镇,着力培育重点村和种植大户,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到2008年底,全县已建基地乡镇16个,发展重点村50个,全县种植魔芋的农户达1.8万户,面积4万亩,总产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综合产值2.5亿元,芋农人均增收800元。

——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县上就魔芋产业成立了办公室,设有技术推广站,基地乡镇配有专干,示范村建有协会,配有技术员。目前,全县共有魔芋专业技术人员62名人,发展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县明珠魔芋食品公司于1987年建成投产,所产“明珠”牌魔芋精粉是我县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优产品,曾荣获国际国内外31项大奖,经2003年整体改制为私营企业,2006年成功挤进规模企业盘子,年生产精粉能力达1000吨

2 以上,2006年5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新上酒精提纯魔芋萄甘露聚糖生产线已投产运行,与香港佳合公司合作的千吨魔芋胶项目已正式投产,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另外,魔芋豆腐干、魔芋酒、魔芋面条等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走俏市场,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二、主要做法

为加快魔芋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们以创新为动力,认真落实“一个合作经济组织、一支技术服务队伍、一份销售订单、一批领导包抓、一套考核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百名领导包抓100个标准化种植基地或大户、百名干部包抓100个加工点或经济合作组织、百名科技人员包抓100个产业科技示范村或大户”的“三百包抓工程”,狠抓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了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创新机制,行政推动

1、加强领导,创新思路

为推进魔芋产业突破发展,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组织科研单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魔芋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支柱产业来抓。成立了工作班子,组建了技术服务机构,出台了《关于发展魔芋产业的决定》,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面对市场起伏,我们及时组织各大班子领导、科技人员召开会议,认真研究,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提出“低潮发 3 展、高潮受益”的科学发展观点。每次产业走入低谷,县上都会因势利导,提出新的发展思路,让魔芋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2、协会运作,创新方法

为促进魔芋产业稳步发展,我们在健全管理服务体系、搞好检查考核的同时,积极引导发展魔芋专业协会,通过协会协调原料收购价格,规范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协调加工企业与乡镇、村、专业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订单农业”。目前已组建专业协会67个,形成了县有办(站)、重点乡镇有专干、重点村有协会的服务网络。

3、加强考核,创新机制

一是严格考核奖惩机制。我们把魔芋产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制定了《魔芋产业建设考核办法》,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魔芋产业实行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政绩和提拔使用挂钩,充分调动各乡镇各部门抓落实、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建设支柱产业的主动性,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建魔芋产业的氛围。

二是完善包挂帮扶机制。我们实行县级领导挂基地乡镇、县级部门包抓重点村、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包抓种植大户的包挂责任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全方位加强指导和服务,确保了魔芋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健全投入机制。增加投入是魔芋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为尽力解决魔芋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我们充分发挥财

4 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仍预算5-10万元用于培育推广。同时,我们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多方争取资金扶持,形成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信贷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全县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二)、强化服务,基地拉动

基地建设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从标准化生产入手,在科技上求突破,在服务上做文章,全力抓好魔芋基地建设。

1、狠抓技术培训和推广

以科技入户为抓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抓培训和推广,着力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举办专门的培训会、召开现场会、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和播放光碟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使魔芋标准化生产技术家喻户晓。二是整合力量,狠抓积肥、种商分级、堆垄栽培、间作套种、统防统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让广大芋农掌握魔芋种植的关键要领。多层次的培训和全方位的推广,不仅广泛普及了魔芋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了科技含量和规范化种植水平,还培养了一大批魔芋产业化建设的技术骨干,规范化程度、单产水平同时得到普遍提高,实现了“双赢”。

2、大力发展重点村,积极培育种植大户

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坚持能人大户带动战略,把培育魔芋种植大户作为魔芋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选取了一批素质较高、

5 接受能力强、具有魔芋种植条件的农村能人,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养,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竭力帮助种植大户发展魔芋产业,使这批种植大户成为了魔芋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一是科技扶持。采取科技入户的方法,经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走进田间开展技术服务,现场解答疑难问题,面对面传授种植技术。二是人力支持。结合“双百”工程,采取干部包户的办法,随时摸清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大户提供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及时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竭力为大户发展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政策促动。制定了《魔芋种植大户扶持奖补办法》等政策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将沼气项目、财政补贴向大户倾斜等,并加强了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监察,确保了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2008年,全县发展重点村50个,种植面积4万亩,其中标准化商品魔芋面积2万亩,培育发展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431户,10亩以上大户22户,全县魔芋总产达4万吨,为魔芋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稳定的原料来源。

(三)、扶强龙头,企业带动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规模生产为目标,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关键,积极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一是改组改建,扩大企业实力。县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建起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年生产能力1000吨魔芋精粉的魔芋食品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为增强企业发

6 展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在改制重组的基础上,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其开拓市场、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能力,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于2005年成功完成了公司改组改制,又投入4000余万元,新建起年产2000吨精粉的魔芋食品有限公司,扩建了多条芋角烘炕全自动生产线,使魔芋初加工又上新台阶。二是深化加工,增强龙头企业生产能力。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并举,引导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产品开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了超微粉生产技术,与香港佳合科技公司合作生产魔芋燕窝和休闲软糖项目正式启动,成功开发出魔芋酒等20多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系列产品。三是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我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组织+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企业采取订单种植、反租承包的方式,加强企业与基地、协会、大户的联合协作,着力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推进了魔芋产业化进程。

三、问题打算

我县魔芋产业虽然基本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格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链条短,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二是芋农经济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投资能力弱,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已经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因素。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魔芋产业化发展的严重制约瓶颈。四是人才缺乏,芋农整体素质差,自我发展能力、驾驭市场能力弱。

7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工作力度,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继续把魔芋产业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打造精品基地,争创知名品牌,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综合产值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努力实现由资源大县到产业强县的跨越。

1、继续抓好基地建设。一是狠抓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实施魔芋种源基地建设和魔芋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4万亩商品魔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5万亩魔芋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满足产业化发展的种子原料需求,夯实芋农增收的基础。二是强力提高粗加工水平。引入推广50套机械化芋角加工设备,在每个重点村建一个机械化芋角加工点,彻底解决因土法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粗加工产品质量差的问题。

2、提升魔芋产业化发展水平。全力实施魔芋产业化建设项目,增强魔芋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努力扩大企业规模。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并举,引导龙头企业加快魔芋企业产品的研发。加强企业与基地、协会、大户的联合协作,着力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二是发挥绿色食品认证和魔芋GAP认证的品牌效应,实施名牌经营战略,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倾力打造岚皋魔芋品牌。

3、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全县干群的思想认识,抓好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二是继续坚持强

8 村大户带动战略,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促使魔芋产业突破发展。

鉴于我县在魔芋产业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效,特请求省农业厅将我县纳入“一县一业”示范县。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

9 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第五篇:*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汇报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优势

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元谋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汇报

元谋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辖10乡3镇、82个行政村、647个村民小组。全县土地总面积202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万亩(水田10万亩,旱地10万亩);总户数5.3万户,总人口20.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GDp)的44.2%,70%以上的财政收入亦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农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业生产受到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面对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县委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提出了“富民强县,支到ㄉ柰贫⒒窘ㄉ柰蹲世嗲孔炒舐躺怠⒎⒄固厣糜我怠?/SpAN>的“双目标、双动力、双支柱”战略发展思路,抓住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着力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组织结构,作出了《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大力建设以蔬菜、热带林果为主,集种植生产和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绿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2003年,绿色产业产值达到3.94亿元,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3亿元,比上年增加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实现农业总产值5.35亿元,比上年增加0.72亿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长18.4%,居全州第一位。

一、认清形势,把握县情,科学定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世界农业正向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环保农业、无公害农业等生产方式发展,减少污染、净化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面对日益丰富的农产品市场,人们已不是仅仅要求满足于吃饱,而是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食品安全问题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食品将主要是绿色食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务院关于新阶段“菜蓝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保障长期稳定供给为目标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思路,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对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优势农产品发展,优化生产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组织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为适应新的形势,实现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县委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清醒地看到,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产业作支撑,我县富民强县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树立1—2个市场前景好、牵动能力强,在国内省内有比较优势,能形成亿元以上产值,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作支柱。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县委、政府始终把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充分发挥气候、土地和交通优势,千方百计构建以蔬菜、蔗糖、林果为主的重点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以及市场消费的新要求,我县几个重点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地充分暴露,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减弱。蔬菜产业品种老化,种植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效益低,形不成优良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生产种植面积不稳,产品产值锐减;蔗糖产业一直处于高投入低产出、高成本低效益的状况,国家贴本、企业亏损、职工难以为生,最终破产关闭;林果产业品种繁杂、良莠不齐,见效周期长,产业化经营缓慢,对增长增收的贡献率低。回顾我县经济发展的历程,由于缺少强劲的产业作支撑,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跌宕起伏,严重地影响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面对我县脆弱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严峻的竞争形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建设新兴产业,使其成为足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支柱,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考虑到支柱产业建设和发展,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我县资源特点、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对以蔬菜、林果为主的绿色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培强壮大是一个明智而又务实之举。加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客观上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必须同国际标准接轨,由此带来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必然同国际标准接轨,在农产品消费上,追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必然成为大家的消费共识,从而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既对我县绿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此,把握当前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树立优患意识,迎接挑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一往无前地对我县多年苦心经营的蔬菜、林果产业,按照市场发展变化规律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一次伤筋动骨的改造,实现品种更新换代,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把整个县域经济的运行推入稳步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目标定位是:借“天然温室”打“天然牌”,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发展“天然生态蔬菜”,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把蔬菜产业做强做大;按照市场

需求,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大力发展热带林果,不断壮大生产规模,把林果业做成产值上亿元的产业。

二、发挥优势,围绕市场调结构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我县充分发挥地处热区、冬春气候温暖的“天然温室”气候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冬季农业。根据全国农产品供求市场的变化,大春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实现粮食自求平衡为主,小春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形成“大春稳粮,小春抓钱”的生产格局,使我县的农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农业生产的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粮经双丰收。2003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64万亩,粮经比为58.2∶41.8,与2000年的65.4∶34.6相比,经济作物的比例提高了7.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6492万千克,实现了粮食自求平衡。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畜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0.9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05亿元,增长17%。

三、抓住机遇,建设“四大”绿色基地

(一)抓住国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的机遇,抓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元谋县县境中部是丘陵盆地(亦称元谋热坝),海拔在898—1350米之间,面积112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7%,地处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带,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22.0℃,绝大多数年份无霜,素有“天然温室”之誉,许多喜温蔬菜在这里可进行秋冬反季节露地栽培。蔬菜产业是元谋县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业兴带来百业旺的景象,俗有“蔬菜产业打个喷嚏,全县经济就要感冒”之喻。元谋冬早蔬菜(秋冬种植,冬季至翌年春季收获的蔬菜)以上市早、品种多、规模大而著名,至今已有27年规模化种植、商品化生产的历史,蔬菜产区农民人均占有售菜收入一千多元,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元谋蔬菜面向“三北”地区,行销国内25个省(区)市的145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以转口贸易的形式出口到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县之一,被誉为“金沙江畔大菜园”,“南菜北运”量占全国的10%,占云南省的40%。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进一步培强壮大元谋蔬菜产业,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我县多年的努力,争取国家农业部于2001年4月将元谋县列为全国首批5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我县对此极为重视,提出了“举全县之力,打造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大县”的目标和元谋蔬菜“二次创业”的理念,以基地建设为契机,致力于传统产业创新。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普及了无公害蔬菜知识和生产技术。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菜农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菜农的种菜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全县蔬菜已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生产。二是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根据抽样速测结果表明,2002年冬至2003年春菜季,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合格率达到94%,比基地建设前提高了23个百分点;去冬今春菜季,经抽取4442个样品检测表明,合格率达到97%,又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被农业部评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合格单位”和“先进单位”。三是促进了蔬菜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冬早蔬菜种植面积、外销量、农民卖菜收入,2002年冬至2003年春菜季达到10.91万亩、11.94万吨、1.58亿元,分别比上增加1.63万亩、1.24万吨、0.56亿元,增长18%、12%和55%;2003年冬至2004年春菜季达到12万亩、16.38万吨、1.92亿元,又分别比上增加1.1万亩、4.44万吨、0.34亿元,增长10%、37.2%和21.5%;蔬菜平均亩产值从2002年的1187元增加到2004年的1597元,提高了34.5%。一大批蔬菜收贮、保鲜、运销、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量价同增。四是树立了品牌形象。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已有16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了商标,树立了元谋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形象和声誉,提高了元谋蔬菜的知名度,客商纷至沓来,促进了蔬菜的销售和出口,农民种菜收入大幅度增加,实现了提质增效。五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无公害蔬菜已形成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售菜收入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全部现金收入的71%。在蔬菜产业的推动下,200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35亿元,比上年增加0.72亿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长18.4%,居全州第一位。六是积累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初步经验。通过基地建设,在组织领导、行政管理、技术措施的制订和推广、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积累了初步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打下了基矗目前,已带动粮食、水果向无公害生产方向发展,全县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蔬菜16个、水果7个、大米2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葡萄、石榴)。

(二)抓住国家实施大型生态建设项目的机遇,大力建设绿色林果基地

元谋县地处低纬高原,四面环山,中间低凹,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高温、干燥、少雨的气候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植被破坏严重,生态脆弱,神奇的“元谋土林”,既是奇特的旅游景观,也是水土

流失严重的象征。为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全县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结合国家实施生态恢复、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的大好机遇,把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发荒山,种植印楝、龙眼、芒果、咖啡、葡萄、石榴、小枣、大青枣等经济林果,无公害、绿色林果产业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元谋的又一支柱产业。至2003年底,累计种植经济林果2.99万亩,产值达到2635万元,绿色林果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葡萄、大青枣、龙眼、芒果等产品已开始打入国内大中城市。

(三)抓住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机遇,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为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我县认真贯彻中央“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和云发[2002]26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基储布局实际和大宗农产品种植的区域特点,县委、政府果断作出以元谋火车站为中心,建设能禹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的决定,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列项扶持。采取优惠提供土地、减免税收、全方位优质服务等优惠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入驻园区参与绿色食品加工开发。目前,全县已有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26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亿元;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上缴税金528万元,带动3万多户农户种植蔬菜、水果,支付农产品收购资金8019万元;有4户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有18个企业的23个产品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去冬今春菜季,出口洋葱1.37万吨,出口脱水香葱450吨。县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于2003年与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集团签订协议,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汇源集团到元谋投资。按照协议,汇源集团将注资3亿元人民币,在能禹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内兴建年加工处理农产品30万吨的加工企业。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加工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实现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大大提高我县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四)抓住国家实施种子工程的机遇,加快建设冬繁制种基地

繁种产业尤其是冬繁制种是元谋的一大优势,有“天然温室”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元谋还是农业部列项建设的、最优越的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由于没有台风和梅雨袭击,温暖干燥的气候特别适宜繁殖各种蔬菜种子和粮食作物种子,全国每年有60多个单位到元谋进行冬繁制种和种质鉴定,所繁制的蔬菜、花卉、小麦、玉米等作物种子,质量十分优良,部分种子还出口到国外。为使元谋适宜冬繁制种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造福群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增收入,根据州委、州政府“三区八大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我县繁种基地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了工作措施,使我县的繁种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03年冬至2004年春,全县冬繁制种面积达到7613亩,比2000年的6030亩增加1583亩,增长26.3%;种子总产量55万公斤,产值1024万元。有许多农户通过繁种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四、畜牧产业长足发展

畜牧业是元谋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产品总量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品种改良和种草养畜步伐加快,动物防疫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建设初具规模。畜牧产业专业协会的成立进一步提高了畜牧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2003年我县畜牧业克服了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持续稳定发展。年末生猪存栏14.41万头、大牲畜存栏8.94万头匹(其中牛存栏5.74万头)、羊存栏12.45万只,同比分别减0.25%、减4.6%(牛减2.5%)和增8.7%;出栏肉猪11.09万头、大牲畜1.32万头匹(其中牛0.91万头)、羊3.84万只,同比分别增1.94%、8.4%(牛增7.3%)和2.9%;肉蛋奶总产量达1.26万吨,同比增10.42%。畜牧业产值(现价)达1.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38元,占总收入的25.3%。

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2004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100元的发展目标。今年1—6月,累计出栏肉猪5.82万头(其中:肥猪5.69万头,屠宰仔猪0.1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0.41万头,同比增长7.54%;出栏肉牛0.35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64头,同比减少1.77%;出栏肉羊1.7万只,比上年同期增加0.31万只,同比增长22.41%;出栏家禽18.49万只,比上年同期增加2.9万只,同比增长18.62%;牛奶产量17吨。

(一)增设服务网点,加大家畜品种的改良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2003年全县完成生猪杂交改良2.32万胎、马匹改良524胎,选种选配牛0.56万头,选种选配羊1.03万胎。去年10月以来建立的老城、黄瓜园两个牛冻精改良点,迄今已配种黄牛50胎、水牛110胎、奶牛8胎。生猪生产实现了产品优质化,肉牛、肉羊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二)种草养畜,优化内部结构。我县1993—2002年累计种植利用优质牧草1.26万亩。2003年种植优质牧草4736亩,主要品种为皇竹草1786亩,特高黑麦草1752亩,印度木豆1198亩,还有鲁梅克斯、高丹草等。通过种草养畜的示范推广工作,优化了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益,促进

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经常性的开展农业环境检测监督工作,坚决杜绝新建污染大的工业项目。在良好的农业环境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农业部颁布的标准,制定了无公害蔬菜和葡萄、小枣等部分林果的生产技术规程,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全面清理整顿农药市场,在全县范围内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杀虫灯、生物农药、种植害虫喜食作物集中诱杀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农药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加强对上市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及时掌握质量安全状况,反馈指导生产。扎实的技术推广和产品监管工作,促进了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全县主要农产品已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生产。

七、以科技为支撑,多方位搞好技术服务

一是抓好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与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进行县所科技合作,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新蔬菜品种,探索、积累和推广生产种植技术;同时,在全县确定一批享受政府津贴的农村和非公经济优秀专业人才,表彰奖励“金土地”种植能手,多渠道、多方位带动群众掌握和应用农村实用科技。二是抓好技术培训。实行农、科、教统筹,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作用,把制定科学技术规范和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干部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渠道、多角度服务绿色产业的新机制;充分发挥我县属老菜区联系广泛的优势,长期聘请省级有关专家对各级科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服务手段更新。三是办好示范样板。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热经所和县级农业、科技、蔬菜等部门的科技优势,在黄瓜园镇小丙岭创办蔬菜科技示范园区500亩,引进喷灌、滴灌、塑料大棚栽培等新技术和太空椒、五彩椒、高价值洋花菜繁种等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栽培,以示范基地培训、带动农民学习新的栽培技术。四是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督,最大限度地确保上市的农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成立了元谋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站,在全县蔬菜主产区的批发市场设置了10个质量安全检测点,配置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34台,其中:全自动高感度大量样品速测仪1台,台式速测仪11台,便携式速测仪22台。一个由县、乡和部份产销实体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成,从田间地头到产品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已初步形成。制订了《元谋县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由县人民政府行文执行,菜农的蔬菜必须通过抽样检测合格才能上市交易,菜商收购的蔬菜必须通过抽样检测合格才能外运。

八、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弱小,带动能力不强。我县龙头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仅600多万元,最多的也仅2000万元左右,与外地大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二是龙头企业的科技和质量水平不高。大部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能开展精深加工的不多,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三是融资困难。政府扶持资金少,金融机构又因企业缺少担保人而不予贷款或贷款数额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一些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也不能及时开工建设,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四是管理水平低。大部份企业还是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五是缺少知名品牌作支撑。我县虽已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申请注册了一批商标,但数十年来一直未形成一个知名的品牌,市场和消费者对元谋蔬菜、元谋水果等农产品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六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县虽已成立了9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但加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农户仅占全县农户总数4.63万户的18.2%,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份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协会较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协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总的来看,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

九、对策和建议

1、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一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二是要扶持新产品开发技术;三是要加强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四是要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

2、要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加强新产品开发,改进包装,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加工转化和增值率。

3、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基础,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开拓,创造名牌产品,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4、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把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5、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收农户入股,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

上一篇:餐饮前厅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从严治党研讨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