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2023-01-26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产业扶贫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农业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政协人大关于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情况调研报告

X县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X等乡镇,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对该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是蔬菜茶叶产业不断壮大。

全县有无公害蔬菜基地X个,现有相对集中连片X-X亩蔬菜基地X个,X亩以上有X个。蔬菜复种播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产值X.X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X.X%、X.X%和X.X%,茶叶种植面积达到X亩。X等龙头企业,引领着我县蔬菜产业朝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X.X万亩,X年粮食总产量为X.X万吨,比市级下达该县全年粮食作物目标任务数增产X.X万吨,增长X.X%;

三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X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X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同时X有限公司还被X省农业厅评定为X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X小镇跻身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四是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X)渔业产业。水产养殖面积达到X亩,水产品产量为X吨,同比增长X.X%,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为X吨,同比增长X.X%。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X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X县水产品养殖设施改扩建项目”、“X年渔业标准化养殖项目”等多个渔业项目。

(X)畜牧业。X年生猪饲养量、存栏和出栏数分别为X.X万头、X.X万头和X.X万头,分别同比增长X.X%、X.X%和X.X%;家禽饲养量、存笼和出笼数分别为X万羽、X万羽和X万羽,分别同比增长X.X%、X.X%和X.X%;牛饲养量X.X万头,羊饲养量X.X万只,分别同比去年增长X.X%和X.X%。发展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X家,年出栏X头以上猪场X家,规模养殖占总养殖户的X%以上。

二、主要措施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县始终坚持“五个一”产业扶贫思路,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实效。

X.创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带动农民创业。

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全县形成了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一是经营范围多元化。

全县农业经营主体主营经营范围遍及粮食生产,生猪、牛羊、水产、家禽等传统产业,果蔬、茶叶等有机产业,油茶、花卉苗木等相关行业,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扩展到休闲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农旅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使县域特色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目前,全县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贫困户X户实现增收X人;

二是培育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载体特色、经营产业、服务全面、管理规范的特点。一方面注重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贫困户只管简单的种或养,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全部由企业负责,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共赢;另一方面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与合作社经营、入园进厂务工,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示范带领作用,让贫困户“跟着看,跟着干,共同富”。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既有种植养殖大户、经营能手牵头,又有龙头企业带动;既有村组干部、基层农技人员领办,又有私营业主创办;

三是利益联接多元化。

实行“整体经营、带动发展、保底分红”等方式,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文件激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以采取土地、贷款资金等要素入股,以及返租倒包、基地共建、阶段就业等方式,建立保底分红、劳务增收、订单生产等联结机制,让懂市场、懂经营的能人带动贫困户增加收益,形成了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目前,全县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带动贫困户数X多户,其中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X多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创收的贫困户共有X多户。

X.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大格局引领,各部门形成合力,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销售农特产品为主的农村电商扶贫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等项目。

目前,累计带动贫困户X户X人次,覆盖全县所有省、市贫困村。传统农业稳步发展。采取“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委托养殖、合作社联结、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为贫困户合理选择和布局特色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脐橙、油茶、茶叶、生猪、水稻、肉牛、肉羊、水产养殖和其他农业产业等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目前,该县通过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年覆盖带动贫困户X户X名人次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增收,户均月收入至少可达X元。

电商农业蓄势待发。通过出台政策、龙头企业引领、电商知识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作,积极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及电商服务站点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通过电商增收。

休闲产业初露荷尖。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贫困户)主体”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X家,其中农家乐

X家,休闲农庄X家,休闲农业园X家,农民就业人数达X人次,其中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农家乐X家、观光采摘园X家,带动贫困户X户X人,实现贫困户收入X元。

据统计,全县X个乡(镇、场、管委会)均设立了电商服务站点,其中“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点已完成X个脱贫站点建设,此外X镇还设立了农村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覆盖全县省、市级贫困村X个,建设电商服务站点X个,建设“益农信息社”X家,X户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培训,培训后通过电商创业就业X户,电商服务站帮助X户贫困户销售了农产品。

X.典型引路,全面孵化产业基地,拓宽辐射力度。

一是多模式齐驱并驾。

产业基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发展,实现产业扶贫示范带动推进。如X采取阶段就业、倒包返租、自我发展、基地共建等方式,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带动了X户贫困家庭走向增收之路;X镇和宏昌商贸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扶贫模式,该镇X户贷款贫困户可从中连续三年按每季度X元进行股权分红,同时,公司还优先吸纳贷款贫困农户到基地务工,贷款贫困户也可以承包公司基地的蔬菜大棚自己种菜,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有力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

二是强措施解决难题。坚持点面兼顾、平衡推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着力解决资金和土地的瓶颈难题,加快建立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X年,全县有X户贫困户发展了农业产业,其中申请产业奖补的贫困户有X户,涉及X个行政村,全面覆盖省级、市级贫困村,共下拨农业产业奖补资金共计X多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X万元,惠及贫困农户X户。

三是大力度建设基地。目前,全县共建设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X个,X个乡(镇、场、管委会)均建设一个百亩以上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积极打造了XX等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X旅游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

据统计,我县产业扶贫基地面积X多亩,涉及产业扶贫基地X个,计划投资X亿X千多万,已完成投资X多万元。目前,扶贫产业基地已基本全面建成,累计带动贫困户X多户,带动人口X人次,户均收入X元左右。

三、存在问题

该县农业产业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帮扶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X.贫困户自身素质低影响就业。

贫困户缺乏种养专业技能和启动资金,个体规模又较小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由于贫困户自身素质比较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在提供相同报酬的基础上,肯定是优先选择劳动力更强的,因此,选择贫困户,实际上是牺牲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X.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地辐射带动人数有限。

全县脐橙、生猪、蔬菜三个主导产业的规模较大,尤其是以脐橙为主的果业,有X.X万多亩面积,并且有三家果品加工厂,但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有时农产品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

同时,一些生产基地缺少特色,规模不大,基地建设不成熟、不稳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基地辐射力弱,难以拉动市场,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企业经营现状不佳,利润薄,对贫困户带动能力也较弱。

X.土地、资金等问题瓶颈日显。

土地不集中,滞后的农民小农意识影响土地流转与经营主体的发展,现有的连片集中土地满足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即使有“产业扶贫信贷通”等贷款政策,农户也是裹步不前,真正贷款用来自己发展创业的不多。

目前,全县贫困户主要是通过借助“扶贫信贷通”政策进行转贷赚取利息,大部分信贷资金放在旅投、城投等企业,因为有政府背书,贫困户感到完全无风险;而私人企业,存在破产、资不抵债等风险,贫困户不能精准识别;转贷利息太低,只有X.X厘的月息,风险与收入不成正比,低于市场行情,农户获益不大。

四、意见建议

按照“产业支持、龙头带动、加工流通、特色高效”的原则,政协委员在推动深层次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全面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X.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经营主体发展订单种植、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投资新建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

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重点支持“XX等农产品地理标识的企业发展,以龙头为引领,带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产业扶贫。

X.加大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探索财政性投入形成资产民用、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可优先安排符合实施条件的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装备能力建设等方面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证、农业政策性补贴等方式,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资源变资金,让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民,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X.引进科技人员,提高服务能力。

完善农业人才引进制度,吸引专业化人员前来X投资创业,全面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实验、示范和推广等合作。

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X.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

不断破解用地的难题,以X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充分利用园区秀美的田野和村庄等自然条件,建设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园,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公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发展“接二连三”,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标杆。

打造一批“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等农业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XX深加工项目、总投资X亿的X公司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X.X亿XX科技农业特色小镇项目等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农业集群式发展。

X.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

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

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二篇:市供销合作社开展产业扶贫,行业扶贫情况汇报

市供销合作社开展产业扶贫行业扶贫情况汇报

××

市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将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行业特点和系统优势,积极开展产业扶贫、行业扶贫,为定点帮扶联系村屯农民提供便捷优质的生产生活服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帮扶村农民增收致富,在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升产业扶贫服务水平

××区供销社

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质量好、特色明显、认可度高、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点对点定向精准扶贫。增加稳定收益,实现脱贫致富。培育产业扶贫基地。该社的生态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种植沃柑230亩,目前,果树长势良好,21户贫困户平均每月务工收入1500元。同时,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联合村“两委”,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将有效解决贫困户的产业收入问题。组织果业有限公司等5家涉农企业申请地头冷库项目资金。实施“村社共建”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采取与贫困村合作的方式,对乡供销社老旧市场升级改造,建设农贸市场2500平方米目前建成投入使用;

××

供销社与社区合作开发,利用地理优势条件,投资200万元改造2200平方米镇供销社,建设村村民合作社休闲旅游农庄。扎实推进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平台建设。全县13个基层社改造或新建烤茧房18个,增设固定鲜茧收购网点32处,在收购旺季,还临时增设26个收购点,给予蚕农最大方便。与3家茧丝企业长期签订蚕茧收购合作协议,全年仅鲜茧收购一项就达到2亿多元,占县内鲜茧收购总额的70%,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同时牵手央企,开拓新兴产业。与中国农资集团签订了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引进、市场调节,借助中国农资全国网络平台,打造一个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地区上规模、品种多、配套功能完备的技术培训、土壤采集检测、田间试验、配方肥料加工和常规肥销售等服务为一体智慧农资综合服务中心。

二、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助力行业扶贫

继续以项目资金重点支持、业务指导等手段推进基层供销社的综合改革工作;

××县供销社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合联”和为农服务中心,在贫困地区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为贫困农民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将业务范围从传统的农产品收购扩展到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食品配送、电商等领域。新供销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牵手中国农资集团,在市率先建成了融土壤检测、智能配肥、无人机植保、水肥一体化、订单农业等于一体的农资连锁供应体系,供销企业的智能配肥、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等新兴业务已经成为全县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让老供销激发新活力。创建供销农业服务产业园,产业园以“农民脱贫,政府分忧,企业发展”为发展理念,以有效服务“三农”、搞活全县农产品流通市场为宗旨,创新“就业岗位+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项目+贫困户”、“农业系列化服务+贫困户”等模式,通过开展果品清洗分拣、打蜡包装、冷藏保鲜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和智能配肥等服务,2018年以来,共储存沃柑600吨,加工处理选果500吨,销售收入达400万元,帮助300多名贫困户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同时,对于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精准扶贫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投资5万元新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建设400㎡的菌棒种植基地,引进1万棒木耳进行种植。目前已出产木耳7245斤,产值14500元。与合作社联营,在林场周显基地,完成了80亩茶油、35亩广豆根的种植任务。

三、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多形式促进消费扶贫

以“网上供销”电商平台为依托,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

××

利用供销合作社自上而下的电商平台,组建农产品电商平台中心,依托全国供销e家平台、淘宝网等知名网站,整合11个县(区)电商平台资源,发展“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的农村电商新型流通业务,把核桃、山茶油、黑山羊、百香果、茶叶、各类长寿食品等多种名优农副土特产品推销到区内外。通过与县邮政公司开展业务合作,承包全县乡镇邮路快递配送服务,真正落实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投资15万元建立40亩百香果示范基地,利用供销社企业自有商标资源(、、)与农业合作,共同打造本地特色网货产品,做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农业、茶等企业搭建供销e家电商销售平台。

四、切实做好定点扶贫

××

加强对选派人员日常管理和考核激励,加大定点帮扶工作力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在资金上提供支持、工作上加强指导,推动扶贫举措落到实处。按照市有关要求,完善建档立卡信息,建立帮扶档案,跟踪落实帮扶措施,强化贫困人口脱贫后续帮扶,做好扶贫工作台账。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帮助解决实际。筹集资金1.2万元购买化肥送到贫困户家中,为他们解决春耕生产物资困难问题。七是以项目资金为贫困村建设综合服务站一个。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20万元,预计今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10万元,建设村长度为40000米的生产用路2条,开工建设饮水项目,全村153户575人枯水期饮水困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驻村工作队员积极组织板开村群众发展种养产业,成立乌鸡养殖合作社3个,养殖乌鸡13000多羽;

已成立黑山羊养殖合作社2个,养殖黑山羊600只;

××县供销社

已开展油茶产业贫困户25户,完成油茶种植100亩。努力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模。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网点广的优势,整合资源,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股份合作“三位一体”综合模式,加大土地托管服务领域,上半年与县镇村民合作社合作新增土地托管2,720亩,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村民果园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以统一供应化肥(农药)、统一技术指导及培训、统一病虫妨治、统一联系销售渠道和代理记账方式进行托管服务,在采购化肥、农药和水果的销售环节上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土地收益,增加合作社收入,有效带动农民群众发展果品种植的积极性,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鼓励、引导群众发展油茶、珍珠李、黑土猪等种养产业,组织技术专人员进村入户为群众开展生产知识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产业技术难题;

积极协调交通、水利、移民等部门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摘帽提供有力保障;

多谋划、早部署,多为群众找“出路”出“点子”,积极帮助他们谋划产业发展,寻找务工渠道,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增加收入来源,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如期实现脱贫脱贫摘帽目标;

××县供销社

同时积极组织感恩教育座谈会,引导广大群众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强化贫困群众感恩意识,增强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全市供销社系统结对帮扶有序开展。多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以“送温暖、送农资、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困难,为他们打扫室内室外卫生,送去扶贫知识台历,宣讲精准扶贫政策。捐赠6吨化肥给农户,扩大种植牧草,完成‘粮改饲’任务。投资18万元购买水牛,解决村级牛场无牛困境,为村级集体经济、为贫困增加收入提供保障。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召开现场线索排查会、发放致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和扫黑除恶50问、设立永久性宣传牌等方式,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

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启动扶贫项目个,产业扶贫项目个,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多万元,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万元,帮助贫困村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贫困户1060人,带动安排贫困户就业400多人,参与结对帮扶干部职工人,帮扶贫困人口1794人。慰问脱贫帮扶联系村的困难党员、留守老人儿童及困难群众共400多人,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捐资捐物达多万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广大群众。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扶贫和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标之策,到2020年,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就需要大力开展行业扶贫和产业扶贫,各级政府已将行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置于脱贫攻坚的重要地位。但是,行业扶贫和产业扶贫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贫困农户自身发展潜力不足。

现有的贫困人口形成贫困的原因,或是因为家庭劳动力不足,或是因病返贫,老年人和重病户比较多,因年龄大、身体状况差等原因无法发展产业,另外,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创业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不学习新技能,只注重眼前利益。因此,单靠注入资金,导入项目,让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存在很大困难。

(二)行业扶贫和产业扶贫项目低端化、同质化问题突出。

一些地方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的多数是短平快项目,缺少龙头企业、品牌引领,附加值不高,形不成规模,打不开市场,尤其是在项目选择上盲目跟风,完全没有考虑当地的市场情况和做好风险评判和预测,一旦市场不景气,贫困户增收的愿望就化为泡影。

(三)产业覆盖不够,带动辐射能力不足。

目前部分产业扶贫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有的产业扶贫项目与真正的贫困户关系不大,产业扶贫难以覆盖贫困人口。比如: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但办乡村旅游既需资金又要场地,贫困农户根本无法做到,最后成了扶富不扶贫;

有的地方支持龙头企业,希望借助企业带动贫困户致富,但很多贫困户缺乏劳动力和资金,难以满足企业要求,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不规范,无法真正带动贫困户增收。

六、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对贫困群众的素质教育和扶贫培训力度。

扶贫干部要针对贫困农民家庭的不同情况,经常走村入户,帮助分析贫困的原因,探求脱贫的方法。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脱贫的信心,逐步培养贫困人口的学习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断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通过对贫困人口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能力,努力实现由单纯“输血”向帮助“造血”的转变。

(二)做好产业总体规划,努力让产业更特色化、优质化、精细化。

认真搞好产业与市场论证,选择好最适宜在当地发展的产业,保障产业符合本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能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营销模式,开辟细分市场,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鼓励盘活农村耕地、林木等集体经济资源资产,推动资源资产化、股份化、产业化,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对扶贫项目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加强指导,切实提升产业发展对脱贫的带动作用,保障贫困户权益。

(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强化示范引导。

优先支持覆盖面广、产业链比较完整、风险相对较小的扶贫产业。对有产业发展愿望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扶贫对象,帮助其直接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由企业或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发展协议,通过直补、以奖代补、贴息等方式进行直接帮扶。鼓励扶贫对象根据自身实际,以劳务抵扣或者山林、农地等生产资料作价等形式入股合作社,按股份分享产业发展收益,由此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行业扶贫和产业扶贫力度,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以提升帮扶村‘造血’功能为重点,突出行业扶贫和产业扶贫,圆满完成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脱贫任务。

第三篇: 1 民政局产业扶贫开展情况汇报

一、9 2019 年产业项目实施情况

2019 年,我区共投资 3195.8 万元,分三批实施了扶贫项目。其中,第一批投资 849 万,实施了 17 个股份合作项目;第二批投资 2076.8 万元,实施了 17个扶贫项目(股份合作项目 16 个,投资 1716 万元;辛庄堡乡大棚项目 1 个,总投资 166 万元;扶贫微工厂项目 8 个,总投资 194.8 万元);第三批投资270 万元,实施了 5 个股份合作项目。

截至目前,股份合作项目资金 2835 万元已全部拨付实施,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8 个微工厂和大棚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初步带动贫困人口 24人受益,审计局已经进行了审计结算,近期将依据审计结果进行拨付资金(360.8 万元)。同时,各乡镇利用股份分红建立了公益性岗位 379 个,受益家庭 379 户。

二、0 2020 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情况

按照《省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实施细则》,在扶贫办和农业农村局协调带领下,各乡镇按照本辖区实际,围绕培育和壮大本乡镇特色产业、改善小型公益性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因户实策,因地制宜确立扶贫产业项目库。

截至目前,2020 年项目涉及 17 个乡镇,共 112 个项目(到村项目 93 个,到户项目 19 个),预计总投资 6993.16 万元。其中到村项目共 4 项,微工厂 33个,预计投资 1032.5 万元;特色种养、农业项目 52 个,预计投资 4870.66万元;股份入股项目 7 个,预计投资 1018 万;旅游扶贫项目 1 个,预计投资

2 33 万元。到户项目 19 个,预计投资 39 万元。目前,我区项目库建设已编制完成并按程序通过了区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的审核。

三、扶贫微工厂建设情况

区扶贫办在产业扶贫中承担微工厂项目建设牵头任务,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会议调度、一线督导、现场查看等措施,推进各乡镇谋划建设扶贫微工厂项目。截至目前,我区共谋划扶贫微工厂项目 33 个,计划总投资 1032.5 万元。其中,西苏镇 3 个,拟用工 20 人;界河店乡 1 个,拟受益 8 人;讲武镇 4 个,拟受益 24 人;正西乡 2 个,拟受益 35 人;曲陌乡 1 个,拟受益 30 人;大北汪镇 20 个,拟受益 100 人;小龙马乡 1 个,拟受益 5 人;辛庄堡乡 1 个,拟受益 8 人。

四、下一步工作

1、按照《省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各乡镇对完善项目库申请、公示公告(村级和乡级均不少于 10 田)等相关档案。区扶贫办将于近期按程序将区级扶贫项目库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告。

2、区直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责,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论证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业种养项目、旅游部门对旅游项目、扶贫办对微工厂、发改部门对光伏项目的科学性、合规性、必要性、可行性、绩效性等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审核意见。

3、通过严格程序确定我区 2020 年项目库后,区扶贫办将依据项目实际情况,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为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资金支撑。

第四篇:乡镇农业产业规划情况汇报

**镇农业产业规划情况汇报

一、镇情概况

**镇位于**东南部,距县城54公里,东毗邻**县的勐佑镇和营盘镇,西接本县 **乡,** 、 两乡,东西宽公里,南北长26公里,国土面积298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139个村民小组。海拔在1010米至217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

雨量1361毫米,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既有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也有温凉山区,适宜多种经营。有耕地面积31379亩,其中水田面积11375亩,旱地面积20004亩。经济建设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主要产业有粮食、

甘蔗、香料烟、茶叶、林业和畜牧业,后续产业有甜龙竹、蚕桑等。

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6015户25240人,其中农业人口5736户24116人,少数民族1799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58万元,同比增1666万元,增合%;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60元,同比增元,增合%;完成本级财政收入万元,同比万元,增合%;完成镇级固定资产投资1226万元,同比增311万元,增合34%;实现个私经济收入4096万元,同比增534万元,增合15%;实现工业总产值1033万元,增加值470万元;同比分别增203万元、134万元,增合%、%;实现粮食总产万公斤,同比略增,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农业工作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通过提升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8年9月,各项主要产业培植情况如下:

粮食产业:小春粮食产量95万公斤,实现收入110万元;完成大春粮食栽种万亩,其中水稻万亩,包谷万亩,其它杂粮万亩,预计实现大春粮食总产944万公斤。

甘蔗产业:完成新植蔗5519亩,甘蔗面积达万亩。07/08榨季实现甘蔗社会产量万吨,入榨产量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700多万元。

香料烟产业:香料烟种植总面积亩,完成产量26596担,实现烟农收入万元,提供烟叶税万元。

茶叶产业:茶叶总面积11551亩,其中投采面积8700亩。完成干茶产量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万元。

畜牧产业:完成大牲畜存栏11076头、生猪存栏39617头、山羊存栏6914头、禽类存栏77946羽,完成肉类总产1104吨,实现畜牧产值967万元

蚕桑产业:全镇共有9个村107个村民小组1384户农户种植桑树亩,第一批蚕茧于8月6日交售,共交售蚕茧公斤,平均单产公斤/张,平均单价元/公斤,张效益元,蚕农满意度达95%以上。第二批中秋蚕全镇共饲养张,共涉及9个村53个村民小组165户农户,计划交售蚕茧3350公斤,实现蚕农收入万元。

林业生产:核桃总面积达44500亩,投产产量400吨,实现产值176万元;竹子总面积32600亩,其中甜龙竹16500亩,投产25400亩,其中甜龙竹14600亩,实现产值110万元。

果蔬产业:水果总面积2363亩,总产量吨,实现产值50多万元;蔬菜总面积6715亩,总产3770吨,实现产值670万元。

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紧紧围绕“经济提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着力实施“农业稳镇、项目强镇、科教兴镇、招商富镇、集镇美镇、稳定和镇”六大战略,突出抓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三农”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财税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六大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商并进,山坝统筹,努力把**建成“**南部重镇”,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粮食总播种面积3万亩、产

量达1000万公斤、人均400公斤;甘蔗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农业产量达万12全文查看

第五篇:乡镇农业产业规划情况汇报

一、镇情概况

**镇位于**东南部,距县城54公里,东毗邻**县的勐佑镇和营盘镇,西接本县**乡,**、两乡,东西宽12.5公里,南北长26公里,国土面积298平方公里,乡镇农业产业规划情况汇报。全镇辖9个村139个村民小组。海拔在1010米至217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361毫米,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既有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也有温凉山区,适宜多种经营。有耕地面积31379亩,其中水田面积11375亩,旱地面积20004亩。经济建设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主要产业有粮食、甘蔗、香料烟、茶叶、林业和畜牧业,后续产业有甜龙竹、蚕桑等。

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6015户25240人,其中农业人口5736户24116人,少数民族1799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58万元,同比增1666万元,增合24.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60元,同比增362.7元,增合21.4%;完成本级财政收入356.3万元,同比104.6万元,增合41.6%;完成镇级固定资产投资1226万元,同比增311万元,增合34%;实现个私经济收入4096万元,同比增534万元,增合15%;实现工业总产值1033万元,增加值470万元;同比分别增203万元、134万元,增合24.5%、39.9%;实现粮食总产1060.5万公斤,同比略增,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农业工作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通过提升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8年9月,各项主要产业培植情况如下:

粮食产业:小春粮食产量95万公斤,实现收入110万元;完成大春粮食栽种2.42万亩,其中水稻1.02万亩,包谷1.1万亩,其它杂粮0.3万亩,预计实现大春粮食总产944万公斤。

甘蔗产业:完成新植蔗5519亩,甘蔗面积达2.38万亩。07/08榨季实现甘蔗社会产量8.3万吨,入榨产量7.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700多万元。

香料烟产业:香料烟种植总面积9745.5亩,完成产量26596担,实现烟农收入1497.3万元,提供烟叶税299.5万元。

茶叶产业:茶叶总面积11551亩,其中投采面积8700亩。完成干茶产量60.7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531.9万元。

畜牧产业:完成大牲畜存栏11076头、生猪存栏39617头、山羊存栏6914头、禽类存栏77946羽,完成肉类总产1104吨,实现畜牧产值967万元

蚕桑产业:全镇共有9个村107个村民小组1384户农户种植桑树2687.1亩,第一批蚕茧于8月6日交售,共交售蚕茧725.55公斤,平均单产49.4公斤/张,平均单价20.3元/公斤,张效益996.2元,蚕农满意度达95%以上。第二批中秋蚕全镇共饲养67.25张,共涉及9个村53个村民小组165户农户,计划交售蚕茧3350公斤,实现蚕农收入6.7万元。

林业生产:核桃总面积达44500亩,投产产量400吨,实现产值176万元;竹子总面积32600亩,其中甜龙竹16500亩,投产25400亩,其中甜龙竹14600亩,实现产值110万元,工作报告《乡镇农业产业规划情况汇报》。

果蔬产业:水果总面积2363亩,总产量185.3吨,实现产值50多万元;蔬菜总面积6715亩,总产3770吨,实现产值670万元。

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紧紧围绕“经济提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着力实施“农业稳镇、项目强镇、科教兴镇、招商富镇、集镇美镇、稳定和镇”六大战略,突出抓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三农”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财税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六大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商并进,山坝统筹,努力把**建成“**南部重镇”,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粮食总播种面积3万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人均400公斤;甘蔗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农业产量达7.5万吨、入榨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800万元;香料烟总面积1.12万亩以上、产量达3.3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980万元;蚕桑面积6190亩,养蚕5110张、产量17.9万公斤,产值306万元;茶叶总面积1.2万亩、产量达125万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250万元;核桃总面积达53000亩,投产产量800吨,实现产值450万元;竹子总面积36600亩,其中甜龙竹20600亩,投产30000亩,其中甜龙竹16600亩,年创经济效益1100万元;肉类总产3000吨、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十五”所取得成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确立了“优化粮油、巩固甘蔗、突破烟茶、发展畜牧业,壮大竹子和蚕桑”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农业这个最基本的中心工作,加大对产业的培植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发展产业,切实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紧抓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近几年,**镇在加强产业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对粮食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粮经作物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优化米粮仓,丰富钱袋子”。在粮食生产上,加大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搞好服务,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科技实施,培育优质水稻基地,办好粮食科技示范样板,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保持**“粮仓”风貌。

(二)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1.巩固发展甘蔗产业。镇党委、政府通过认真分析镇情,深刻认识甘蔗产业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合理布局,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路子,甘蔗面积巩固在2万亩,预计产量7.5万吨、入榨7万吨,继续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上一篇:你说你爱我比我爱你多下一篇: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