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新思想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新教育新思想范文

2017家长会讲话稿——新时代新教育新家长

新时代 新教育 新家长

——在全体家长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大家来校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另外,我想就今天这个讲话的标题作一个注解。党的十九大前不久刚刚开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新时代就会催生新教育,我认为,在这个“新时代、新教育”大的背景下,我们也要顺应新形势,了解新家长的角色和要求。

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想跟家长朋友们交流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要求家长们配合做好的工作 1.积极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

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自今年九月份开始,学校对家校联系平台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校讯通变为钉钉。这项改革也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欢迎,目前有816位家长在使用。学校之所以选择钉钉,至少有四个理由。第一,钉钉是免费的,而校讯通是要收费1的。第二,钉钉专注于工作而非社交。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钉钉是一种工作方式。包括QQ、微信,在工作中都容易受到干扰。第三,钉钉有一个独特的功能,消息已读未读状态可见。10月16日因台风影响停课通知,钉钉用得好的班级不到20分钟全部到位。以前发个短信,不知道有没有阅读。还要打电话,现场演示,全校家长读取情况。第四,钉钉有强大的第三方应用。如:轻松教育-选课,有的学生抢不到想要的课程。二维码校徽全部部署到位后,学校将开展更多的应用。

强调存在的问题:⑴个别学生家长没有安装(手机老旧等)。⑵普遍的问题,一些家长用得还不够好,消息没有及时阅读,增加了老师额外的工作。

2.在校期间孩子服装的统一问题 班服段服校服,好处: ⑴防止学生之间的攀比;

家庭的贫富差距会带来学生之间的攀比,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学习中去。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学生间的攀比,促进孩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⑵方便外出学生安全的身份识别;

比如放学回家,校服比较显眼,假如在回家途中发生什么不测,可以更快识别身份。再比如学校组织外出活动,同一校服有利于学校对于外出学生的管理,也不容易造成学生走失。

⑶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

在校园内学生统一校服,可以一眼识别出未穿校服的外校人员,避免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有利于保证学生安全。

⑷强化学校精神和集体感

校服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可以彰显学校精神;另一方面,统一校服,可以增加全校学生间的集体感,提高学生间的凝聚力。

⑸使学生保持学生的正气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比方说一些受非主流或者一些混混们的影响,穿衣打扮会受到他们影响,穿校服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 1校讯通:60元/年,九年要540元,全校钉钉家长群上有816个家长,九年算起来440640元,近45万元。 学生应有的正气。

至于,有的家长说,太费钱了。其实,有了校服、班服,家里只要再买少量的服装就行了,比如:过年穿得个性点、漂亮点,买几件。另外,要少数服从多数,由家委会民主决策。确实有困难的家长,班级或学校支持点(爱心基金)。

3.共同做好学生的保险工作

今年28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00元(学生意外补充保险)。对于城乡保我想没问题,从国家全民医保政策来讲,包括在座的家长也应该都保起来。学生100元的补充保,我想说两点:一是为什么要再保。现在的学生普遍很脆弱,走个路,跑个步,一不小心,就要上医院。还有是学生年纪小,免疫力差,也容易生病。有的还挺厉害的,医药费花好几万元的也有。因为城乡保往往只能报销80%左右,所以,教育部门要求学生都要保起来。二是100元的补充保哪个公司?事实上,根据有关部门安排,我校2017年城乡保投保单位为“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普陀支公司”(以下简称“太保”)。

以某人看病花费5000元为例:若城乡保报销5000*70%=3500元,另外未报的1500元,则由补充保依据规定再报销。这样家长自己需要承担的就比较少了。

在手续办理上,若补充保与城乡保是同一家保险公司,报销很快而简单。否则,医疗发票及住院资料等要再复印再提交,既影响时间,又浪费精力。

二、多了解当下教育的新形势新热点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从三好生(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劳,再到现在提出的全面发展的人,全面体现在哪儿?核心素养构成图。

2.新版浙江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规范其实也是核心素养的进一步细化。人文底蕴(人文积淀),规范第四条“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培养阅读好习惯”。责任担当,比如:第9条“记住家人生日”,以后学校也要考查。引申开去,记住祖国的重要日子,比如:10月1日,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摈弃洋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

这个规范家长也要学习与了解。家长以身作则了吗?规范第17条“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有多少家长做到了?如果校门口有红绿灯,不知会有多少家长会去闯?背后甚至当面骂老师、打老师的也有。原来老师是不用尊敬的,能做好人,读好书吗?

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我经常有家长讲:孩子只听老师的,阿拉家长的话不听的。好像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老师应该替你们多操心,你们反而是个旁观者、局外人似的。这种认识千万要不得,归根到底,孩子是你们的,孩子最该操心的是家长!老师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一颗心就是真可以分了,您也分不到多少。而您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做为新家长,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学校一道,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使同学们能够健康幸福地成长!

2017年11月16日

第二篇: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时间:2016.7.14----8.25

—————黄世彬

今年署假,我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大卫-苏泽等《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朱永新《致教师》三本教育书。这三本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以前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考。现谈心得如下:

心得一:学习《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

《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这本书容易理解。“容易理解”的三层意思:一是,每篇篇幅不长,在阅读时无压力而轻松读完一篇;二是,李希贵校长的文笔朴实近人,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太高深的理论,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其表达方式很适宜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阅读和效仿;三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会使人不由得反观自己以及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并产生了新的思考。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感叹着书中关于教育的“奇思妙想”和实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尤其欣赏书中随处可见比如“取消班主任”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学校狂欢节”“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学生为学生颁发奖学金”等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真正贯彻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并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学习,我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教育的感觉,品出了教育的味道。而一直困扰校园的“教育不足而管理过度”的问题渐去渐远,平等的师生关系无须呼唤便出来,学生的真实与真实的学生让我们很容易找到教育的起点。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教育尴尬与教育挑战,第一次感受到了管理的捉襟见肘,因此在这样一个智慧奔涌、个性夺目的校园里,必须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过渡。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实施包括调整组织结构在内的学校组织变革。

李希贵说:“教育永远不可能让所有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我们能够具有竞争优势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造就一个充满选择的校园。”在我看来,“充满选择的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会选择,教师同样要学会选择。对教师而言,学会选择就要常常问问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这是需要每位教师穷尽一生去思考的极具个性化的教育哲学命题。对这系列问题的回答和行动,体现了教师个体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它不仅决定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决定着被教育者和教育的未来。这一切,我们都在进行中。尽管在很多时候和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但是,至少有一点让我们充满信心,那就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

因材施教的命运从过去教师的手上转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上。选择之下,孩子们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我相信,他们也必然最终成就自我。

《面向个体的教育》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是长时间的事情,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我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心得二:学习《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心得体会

当我翻阅《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时,才发现原来教育与我们的大脑竟然如此相关,明白了人脑的结构与功能,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背书,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喜欢现代电子?更明白了如何让孩子记住所学知识。书中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如何将神经系统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谁能对大脑了如指掌,谁就越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突出业绩。

人脑各部分机能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海马对巩固学习成果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将操作记忆中的信息通过电讯号转换成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原来自闭症的儿童是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缺陷。水对脑活动也非常重要,因此早餐尤其重要。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说今日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已经大相径庭,学生的学习劲头今不如昔,看上去三心二意,无精打采,而玩起电子产品却是两眼放光,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其实一方面原因是以前的家庭中非常安静,父母与孩子多交谈,爱读书,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另一方面现在社会光怪陆离,五彩缤纷,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儿童大脑面对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已经改变其功能与结构以容纳环境中不断涌现的刺激。一旦小脑袋瓜对这些变化习以为常,就更加索奇寻异,即所谓“尝新”。所以我们老师就要根据这些,因势利导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为了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将多种技术用于课堂,因为我们深知,今日的学生之脑会随着日新月异的环境而不断变化。必须再次审慎地思考,应该怎么改变来适应和维持新脑的兴奋点。既然我们能不断地扩展关于今日的新脑及其学习机制的科学知识,也就一定能决定如何利用这种新知来恰到好处地改变课堂。

班里有几个孩子好动,喜欢搞破坏,就连走路队,做操,也要伸手打别人一下,课堂上更是一刻不得安宁,不是突然发出怪声,就是趁老师转身板书不注意时候,偷偷地把鼻涕摸到别人桌上。实在让人头疼,家长也是无奈。实在无奈,寻找医生,后来诊断是儿童多动症,与脑内儿茶酚系统功能不足有关。因为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缺陷影响功能调节,妨碍信息传递,削弱自制能力而导致活动过多、注意障碍和学习困难等。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索、多巴胺、羟色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然而那时我就在想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常识,我们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为决定人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对一些“问题学生”,往往会从非智力因素去分析,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兴趣等,多采用批评教育、谈心等手段去解决问题,却常常收效甚微。我想,我们教育的视野太狭窄了,很少关注到孩子脑部的原因。

人类大脑的功能,首先是确保生存,其次是满足情感的需要,再次是认知学习。如书中所言,某些压力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可高压必须降至最低程度时,大脑才可能进行认知学习。当课堂的氛围是轻松愉悦时,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动力,效率才能上去。然而,在我们的平时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课堂状态关注的仍然很少。学生出现厌学,疲倦,对其中一门两门学科不感兴趣。如果老师能关注到学生学习的状态,那学生学习的效率迅速上升。因为轻松的课堂,让孩子们没有恐惧,其实这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舒缓大脑的策略。《教育与脑神经学》书中介绍的一些减压的方法,更是我们老师应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去积极的传授给学生的。

《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让我重新去认识教育,把教育与脑相联,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更加顺利。

心得三:学习《致教师》心得体会

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以书信问答的方式呈现,众多一线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难题、在教师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一一予以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分析,更看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的剖析。第四辑收录了朱老师自2010年以来的6篇新年致辞,总结每年度新教育工作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

读罢全书,我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朱老师的每一篇回复几乎都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书中提出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我来说,目前,最基本的,是要抵达第一重境界。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何其容易。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当然,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提出:“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入文。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可以一赔百。”这一类有玩笑性质的广告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写作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因为在写作中,教师会反思自我,对事件进行冷静深刻的分析,会探索思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已有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改进、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确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时间洞察的最好手段。同时,朱永新老师也提倡“师生共写随笔”,许多老师用信件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用可以渗透人心的文字鼓舞学生不断奋进。因此,坚持教育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新教师的“吉祥三宝”》这封回信中,朱永新老师提出教师的“吉祥三宝”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其中,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重要性已经说过,“专业共同体”是指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讨论、分享交流、取长补短。在学校工作时,有同事、朋友的陪伴,此时的自我提升不难,

难的是工作以外的时间也能合理规划,用适当的时间进行自我培训。其实,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当教师把培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主动培训自己,那么成为更好的教师指日可待。

《致教师》这本书,虽然是写给教师的,但是,即便不是一名教师,读完这本书后,也能从中获取很多人生道路的指引。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由学校推荐,有机会读到这样一本启迪人的心智的书。今后我也会不断重读这本书,因为我相信这本书将常读常新。

第三篇:立德树人、党团引领,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央16号文件中也明确表述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形势下,以基层党团组织为战斗堡垒结合德育为先的教育模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关键词:德育;党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方针做了明确的指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关系到祖国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在现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互联网、新媒体广泛普及的新形势下,将立德树人提升到战略高度上对于教育的科学论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将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目标,不断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些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那么“立德树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涵义呢?“立德”,来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不朽”意为人死后而名不朽,从思想角度,能够留下真知灼见的言论书籍而“立言”可以说是不朽;从事业角度,能够留下丰功伟绩推动历史而“立功”可以说是不朽;从道德角度,能够留下人格品德的榜样使后人效仿而“立德”则是最大的不朽。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是不断追求德行与操守的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何时,品德都是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树人”,来源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以看出,培养人才是长久的过程,绝非易事。因此需要不断努力,同时要在“树人”的过程中“立德”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突出显著的位置,要以“立德”指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的成才发展。

二、以党团活动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党组织要建设成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群众、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更要充分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引领学生和服务学生的作用。依托班级党团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班级党团支部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生活,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在具体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结合时代发展,夯实理论基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加强大学生党员、团员的理论学习在新形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习,夯实基础对于所有大学生来说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需要。因此,将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立足大学生党员、团员的自身特点,以提高其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为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创新的学习形式和丰富的学习内容,在定期的支部生活和班会中开展一系列关于“学理论、强素质、提水平”的理论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可以包括党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事政治,以及《人民日报》、《大学生时事报告》、《半月谈》、等各种报刊杂志。集思广益,相互讨论,可以以读书笔记、读后感、思想汇报的形式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除此之外,可以借助网络、电脑、电视等多元化进行学习。如组织观看新闻、先进事迹报告会;电视《恰同学少年》;电影《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避免死读书、读死书,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发挥党团的引领作用。

2.走进历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在支部生活与日常的班级活动中,走出学校,依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遗址、古迹、烈士公园等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地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在古迹遗址中感受中华大地灿烂的文化,在清明节的小雨里缅怀革命先烈等。将德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对人民的历史使命感。

3.感恩爱心传递,志愿回报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途径。以党团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用感恩的心帮助和回馈社会。进入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送温暖,组织无偿献血活动以及关怀“空巢老人”等。据统计,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在校大学生可以在支部、班级的引领下,针对学校的退休老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陪他们聊聊天,在屋子里打扫卫生、行动不便的用轮椅推出来晒太阳,陪他们下下棋、读读报,或者定期陪伴他们到医院进行体检等。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中,重视德育和情感的培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依托大学生的党团支部生活以及班级日常活动,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项工作。要成才,先成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而党团组织,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支部生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两者相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作者简介:李为之(1988-8),男,汉族,学历:硕士,现为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辅导员。

第四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统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营造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文化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

[1]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的作用,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得要求,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统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定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说,它具有引导塑造与形成合力凝聚人心、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决定了团要承担引导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大学生的重任,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格调高雅、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神”统摄校园文化活动之“行”,使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学术文化和文体文化有机的结合、互补互动、相辅相成形成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育

[2]人文化环境,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这是高校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高校共青

团的性质任务、工作特点自身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所以无论是校园文化的表层形态(如物化形态、组织形态、活动形态)还是深层形态(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无一不与共青团工作相联系并渗透在工作的全过程,这些形态包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实质内容,蕴涵着一种校园精神,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办学特色、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不但包括校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风格等硬件建设还包括科学知识建设、传统文化建设、学术科技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等内容。做为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齐抓共管,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的育人工作实效。

2.1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工作体系,为育人目标提供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校党委领导高度重视为关键,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为保障,以各学生组织积极配合为基础,这就要求整合学校党政、教学、后勤、宣传、社团、学生会等校内

力量健全党政统一的领导,形成党群齐抓共管、各方面各负其责的长效校园文化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诚然,大部分高校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作为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以及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健全完善的同时应该看到在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程式化、缺乏对其效果的监督机制、对接受对象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考虑有所欠缺的现象,在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的同时应将形势与内容相结合、将工作目标与体系绩效评价相结合,新辟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广阔领域,确实扎实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育人作用。

2.2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突出文化育人作用。

第二课堂一直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要在强调第一课堂计划性的同时也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全面育人服务功能,随着育人目标的转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专而且要全,所以应转变丰富既是全面的教育观念误区,改变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重“灌输”、轻方法,校园文化建设重智育轻德育的偏科状况,并逐渐转变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3]活动丰富却良莠不齐、重视大而全缺乏深度的现象,建立健全全面素质鼓励评价体系,将

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第二课堂营养自助大餐,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途径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

与此同时,高校共青团应按照“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优势互补、互相呼应的原则,对大学生课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类型、层次、对象、场所等进行统筹规划。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同时,努力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挖掘品牌,精心组织以科技、创新、实践、文化艺术、红旗团支部创建活动为龙头的科技、文化、艺术、文体等各类品牌活动的建设,培养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开拓,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并积极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管好、用好校园文化阵地,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形成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2.3完善政治素质教育新平台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掌握其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修养,才能抵制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影响,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政体系工作中的重点。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将工作是否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同和支持,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是否真正发挥团结、教育、引导青年作用作为我们工作的衡量标准,根据青年学生的现实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主流确定我们的工作思路。在服务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进而在挖掘和创造新的生命力的同时结合新形势、新需求,创新工作载体及工作模式开辟新的政治素质教育平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2.4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为广大学生搭建舞台,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力军的突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中实施项目管理,以学生会、科协、各类社团等学生组织为中介,放手让学生开展工作,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更能贴近青年、服务青年,更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更能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塔里木大学校团委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方针,并已初具规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是校园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科技创新类、志愿者类、理论学习类、实践类和文体类的社团一直是塔里木大学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者,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深受广大同学欢迎。这些活

动对增强校园学术气氛、营造学习风气,提高大学生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陶冶情操,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5整合拓展校内外资源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广泛争取寻求学校和社会的有关支持和帮助,以解决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短缺问题,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内外部优势整合,巩固基础,延伸平台,大力借助校内外、团内外的各种组织力量使他们共同为共青团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政策、组织等各方面的支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应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4]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

和谐文化氛围,在先进理论的引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使广大师生员工对历史使命和文化价值有深刻的认识,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第六部分

[2]张增孝.《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创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7月 第22卷第4期

[3]张志超.《关于建设第二课堂实现全面育人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增刊:75页

[4]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五部分

第五篇: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朱永新的新教育理想学后反思与感悟

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学刘慧勇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区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 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强调个性发展。

3、朱永新曾说:“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朱老师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提升。

学习朱老师《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考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二、朱永新描述的三重“理想境界”对我的启发

1、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朱永新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永新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 3

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3、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三、朱永新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上一篇:协会服务流程范文下一篇:细节暴露品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