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电子学籍管理制度

2023-04-04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都与制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学校电子学籍管理制度》,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学校电子学籍管理制度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电子化管理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意见》(教职成„2004‟312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通知》(教职成„2007‟668号)等文件要求,为了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化、网络化、制度化,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及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中专部,下同)。上述学校和河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管理部门统一使用“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第三条 省教育厅负责本《办法》规定的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并对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普通中专、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中专部、“3+2”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籍以及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计划类别的学生学籍进行管理,对各省辖市(扩权县、市)教育局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各省辖市教育局应依据本《办法》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学籍电子化管理办法,并由专人负责,负责对所属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的学生学籍进行管理,对所属县(市、区)教育局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对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电子学籍进行查询统计,对学校信息进行管理。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第四条 “系统”所采集的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信息数据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数据,其它任何有关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数据均应以此为准,本“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在一定条件下与拥有权限的用户共享。

第二章 系统基础信息管理

第五条 “系统”是基于B/S架构开发的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系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基于不同的权限来实现不同的管理功能,权限分配依次为:领导查询、一般人员查询、学籍管理员、毕业证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不同工作角色。其中领导查询是独立于其它查询系统之外的查询系统,领导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权限查询不同范围内的数据。其他工作人员角色职责权限依次为:

(一)省级

1.省级系统管理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维护和更新升级;对学校基本信息

进行管理;对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数据信息负责,定时离线备份;对学籍信息录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学籍管理员:对全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通中专、五年制和“3+2”分段制计划类别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籍以及省属职业院校的非普通中专计划类别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籍进行审核和学籍变动审核;拥有本级毕业证管理员的权限。

3.毕业证管理员:对全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通中专、“3+2”分段制计划类别的学生以及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种计划类别的学生毕业申请进行审核。

4.一般人员:拥有一定权限的查询功能。

(二)市级

1.省辖市(扩权县、市)管理员:对本辖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本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数据信息负责。

2.学籍管理员:对本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除普通中专的学生学籍进行审核和学籍变动审核;拥有本级毕业证管理员的权限。

3.毕业证管理员:对本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除普通中专的学生毕业申请进行审核。 4.一般人员:拥有一定权限的查询功能。

(三)县(市)级 学籍管理员:对本辖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籍进行查询统计。

第六条 学校的用户名由学校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一定原则进行编制,并下发给学校。学校登录后应对学校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第七条 专业大类及专业管理应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种植类等19个重点专业建设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03‟99号)的分类要求,另增设体育大类。个别没有归属的专业用“其它大类”表示。学校现开设的专业名称应按照教育部专业设置标准规范填写。要求在进入系统录入信息前应对学校的专业信息进行编制设置。

第八条 班级管理按照学校现行的班级编制设置,要求在进入系统录入信息前应对学校的班级编制设置,要求班级名称不得重复。

第三章 录入与审核

第九条 初中毕业生、同等学历以及以上的有意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且满足报名学校招生条件的人员都可报名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学校应在开学后两个月内为已报到的学生注册正式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

补录和错误信息修改时间为每年的学籍正式注册结束至下个录取批次的前一个月,在此期间,学校录入学生和修改学生信息需向学籍主管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方能进行操作。所有补录和修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十条 “系统”是一个基于B/S架构下的网络在线的软件系统,它支持多用户、多地点同时在线录入。为了便于学校对本校的学生信息的使用,系统还支持学生学籍信息导出。

第十一条 “系统”的学籍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入学时间;入学方式;招生录取批次;计划类别;生源类别;专业;班级;准考证号;中(高)考成绩;学生身份证号;家长姓名;家长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学籍号;学生图像信息以及其它相关需要扩展的信息。

第十二条 “系统”产生的学生学籍号是全国唯一的学籍号,共十三位数,依次为:两位数入学年份+两位数省代码+两位数省辖市(扩权县、市)代码+三位数学校排序+四位数学生自然序号。

第十三条 在学校新生录取和注册完成后,学校学籍审核员应针对学生信息逐一核对,确保无误后将学生信息审核提交备案。

第四章 学籍变更

第十四条 “系统”中的学籍变更包括学籍减少、学籍增加和校内变动三种类型。其中学籍减少包括休学、退学、死亡、转出和其他减少;学籍增加包括复学、转入和其他增加;校内变动包括转班、转专业、留级。任何学籍变动都应在上一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学生和其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准予休学或令其休学,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

(一)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学习者;

(二)请假累计超过该学期三分之一者(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习时间);

(三)参加社会创业、就业实践,需分阶段完成学业者。 学生休学每次为一年,在校学习期间不得超过两次。学生因病休学需持二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参加社会创业、就业实践者需修满全部课程的60%。 学生休学期间学生的管理有其监护人负责,学校与之签订协议,对学生离校期间的管理进行约定。

第十六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学年或学期开学前一个月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原则上随原专业下一年级学习。因病休学的学生复学时,须持二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健康证明,并经学校审查后方可复学。

第十七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校批准,可劝其退学或令其退学:

(一)同一学年内(或在学期补考后)考核成绩五门以上(含五门)不及格者;

(二)未经请假又无正当理由,开学后逾两周不报到者;

(三)在校学习时间(包括留级、休学)超过最长学习期限者;

(四)休学期满后未办理复学手续或虽申请复学经审查不合格者;

(五)经学校动员,因病应休学而不休学者;

(六)经医院确诊,患有各类严重疾病及意外伤残不宜或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者;

(七)无故旷课超过两个月者。

(八)自愿要求退学者。

第十八条 学生有退学的权利。按本规定所作的退学处理,不属于对学生的处分。

第十九条 学生退学,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在学籍管理系统中提出退学申请,经由上级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在网上审核通过后,方可完成退学手续。学校应及时给批准退学的学生办理退学手续,核发退学证明。学生未修满一年课程的可出具学习证明,修满一年学习课程者可出具肄业证书。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者,原则上只发给退学证明,不办理肄业证书。

第二十条 出现下列情况,学校应及时上报,由上级学籍管理部门对其学籍进行注销:

(一)学生意外死亡;

(二)学生因违法接受刑事处罚。 第二十一条 学生转班,应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即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管理系统内进行操作。

第二十二条 学生转学原则上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毕业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学或转专业。

第二十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转学或转专业:

(一)经学校认定,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专长或技能,转学或转专业更有利于其能力发挥者;

(二)因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确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可在其它专业学习者;

(三)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原因,不转学或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者;

(四)留级或复学时,本专业无后继班级者。 第二十四条 学生转学、转专业应由学生和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认可后报请上级学籍管理部门批准,并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由学校同意,经网络报上级学籍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二)我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市属、县属中等职业学校计划类别为普通中专的学生转学、转专业,须填写纸质转学审批表,经转入学校和转出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并通过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三)市属、县属学校其它计划类别的学生转学、转专业,须填写纸质转学审批表,经转入学校和转出学校同意,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并通过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四)学生跨省(市)转学,须经双方学校和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各自学校所在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学生所在学校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在系统内增加或注销学籍。 第二十五条 学生转学成功后,其电子档案自动由原学校转入到新学校,学生新的学籍号由系统自动产生,其它相关信息由学校根据需要及时修改。“系统”记录学生转学的流程,并在学生电子学籍档案中显示。

第二十六条 普通高中学生需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由学生和其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同意,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以转学。转入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安排相同或下一年级就读,并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学籍号。普通高中毕业年级学生不得

转入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十七条 不属于休学、退学、转出、死亡等类型的学生减少,由学校在电子学籍“其他减少”一栏中登记,经上级学籍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完成登记。

第二十八条 不属于复学、转入类型的学生增加,由学校在电子学籍“其他增加”一栏中登记。如果学生以前在数据库留有档案,则可以恢复以前的档案,如果没有档案,学校则应详细登记该生基本信息,经上级学籍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完成登记。

第二十九条 学生留级由学校在“系统”中登记留级申请,经上级学籍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完成登记。

第三十条 “系统”所显示的学籍信息为颁发毕业证的唯一依据。“系统”内不包含的学生信息,该学生不得取得毕业证。

第三十一条 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为一年至三年。学生可提前或推迟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一年(三年以下学制不能提前毕业),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三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对于提前修满本专业课程并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允许其继续选修其他课程,经考核合格可取得毕业证书,也可允许其提前毕业。

第三十二条 具有学籍,操行评定合格,修完所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包括实习),经所在学校考核全部合格的学生,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河南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第三十三条 学生在毕业时,经补考后不及格课程未达到留级规定者,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学生可在两年内向学校申请补考,取得毕业资格后,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自换发毕业证书时算起。

第三十四条 学生毕业时,由学校提出申请,经如下审核通过后,可颁发毕业证:

(一)核对学生毕业申请是否与系统内的信息相符;

(二)核对学生操行评定是否合格;

(三)核对学生考试成绩是否合格;

(四)核对学生有无其它不符合毕业的情况。

第三十五条 学生毕业证由河南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由学校根据“系统”功能集中打印。

(一)河南省教育厅负责普通中专、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3+2”分段制中专段学生的毕业证验印;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等计划类别的学生毕业证验印;

(三)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毕业证验印时,只需根据“系统”产生的当年毕业生库中的信息按毕业证号(即学籍号)顺序核对即可;

(四)毕业证采用的照片和“系统”所采集的照片为同一底版的照片。

第六章 学籍信息数据准确性与安全性

第三十六条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所显示的学籍信息为颁发毕业证书的唯一依据,同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数

据录入和维护人员加强管理和培训,务必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及安全。

第三十七条 在“系统”开始运行的初始化阶段,学校应组织人员录入当前所有在校生基本信息、专业信息、班级信息,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在录入完毕后,学校管理员应进行数据核对,确保每个学生的资料准确无误。

第三十八条 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经过学校、上级学籍管理部门两级审核后方可正式备案。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任何改动都要及时备案并报上级学籍管理部门批准后备案,学生各种信息的变更都应在当月完成,以保证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准确性。

第三十九条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根据查询权限向特定人群开放,同时也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信息查询的后台支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员和技术支持部门要作好服务器的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等系统安全工作,各用户要管理好自己的口令。为避免多种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技术支持部门要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异地异机数据备份。对于学生的某些个人信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好查询权限。

第七章 软、硬件和技术支持

第四十条 学校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协助学籍管理员和班主任等使用者作好技术支持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电子学籍管理工作以及辖区内学校的技术支持和学籍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第四十一条 各学校应保持网络畅通,并能及时准确上传学籍信息。

第四十二条 河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提供本系统的服务器等硬件支持、软件的开发和网络维护。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教育厅负责解释或修订。

第四十五条 各省辖市、扩权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二篇: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转学电子学籍转移流程

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转学

电子学籍转移流程

一、学生符合转学条件、申请转学的,由转出校在确认相关证明材料后,从学校CMIS系统中打印转学联系表。学生持联系表到拟转入校联系,转入校审核同意并签章后,返回转出校确认。

二、转出校在接到转入校的确认接受信息后,在CMIS系统中对该学生进行转学预处理,处理后相关数据(学生标示,姓名,转出校,转入校,转出信息等)自动上报到市、区级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

三、转出校所在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登陆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可以浏览当前本区转出学生相关数据。转出校应及时将学生转学情况报告所在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三个工作日内,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不作处理,视为默认同意转学,转学预处理信息将自动回复至转出校,转出校可继续办理后续电子学籍转移手续。

四、转出校在CMIS系统中做正式转学处理,打印转学证明等相关材料,并做学生离校刷卡。处理完成后该生学籍状态为不在学学生,学籍异动类型为转出,同时该转出操作自动上报市、区级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

五、学生持学生卡及转学证明等相关材料到转入校报到,并刷卡入学,刷卡时将自动校验转入校的名称,符合后方可建立电子学籍档案。

六、转入校在做刷卡入学后,根据该生学生卡中的学生标示号(教育ID号),从市、区级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中自动获取该学生的历史电子学籍数据,下载后自动存储到相应位置。

七、学生完整的电子学籍档案(含历史数据)在转入校建立完成后,只能更正基本信息,历史记录中的成绩、评语等无法更改。

八、转入校应及时将学生转学情况在所在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

备案。转入校所在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浏览当前本区转入学生信息,转学手续正式完成。

第三篇:草庙初中电子学籍管理制度

草庙初中电子学籍信息采集制度

一、新生入学审核

1、在7月底前,学校向我镇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发《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监护人持入学通知书和《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按通知时间带适龄子女到我校报到。

2、学校依据学生报到名册办理新生学籍并建立电子档案,编制省统一格式的学籍号。

3、新生报到入学后必须及时办理入籍手续。无故不按时报到的,学校将跟踪调查,依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到学校就读为止。

4、新生入学后,学校使用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建立学生档案。

5、杜绝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和已经取得学籍的学生重复办籍入学。

6、新生入学后须编制全省统一规定的学籍号。学籍号为19位:第1-6位表示省、市、县编码,第7位表示学校类型,第8位表示学校性质,第9-11位表示学校编码,第12-15位表示学生入学年份,第16-19位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编码。

二、学籍信息的审核

1、数据录入

学校进行数据录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 录入前要做好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的真实、全面、可靠。严格把关4个环节:一是学生填写《信息采集确认表》,学生和家长必须确认签名;二是《学生信息采集确认表》和户口簿复印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信息数据录入和审验工作;三是学籍管理员根据中教科确认审批的学籍名册做好学生学籍数据查核工作,确保学籍数据的真实、全面、可靠。四是学籍数据录入、审核和报送完毕,《学生信息采集确认表》和户口簿复印件交给学校学籍管理员备案。

2、数据审定

学校在录入必须的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复查、审定,学校内部建立相应的审核流程。在学校完成数据录入后,应认真依照“审核表”进行数据的逐项审核,各数据负责人、模块负责人、审核人应逐层审核,并签名确认,谁出问题谁负责,以排除数据录入过程中一些数据错误或人为错误。

学校对学籍审核工作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学籍变动手续的完备、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的准确坚决杜绝在读学生无学籍、多学籍与“学籍空挂”等现象。

学籍审核要确保学校名称、学校编码、年级和班级等学校基本信息的准确学生基本信息和其他信息中各字段的规范和完整在校生数、毕业人数、招生数、学籍变动情况等各种学籍数据要保持一致。

学籍审核中要特别关注招生和毕业学生情况上学年休学与本学年复学情况、辍学情况、转学和借读学生情况。防止辍学不登记、休学和复学的学生不吻合转学和借读无手续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不标注的情况发生。

3、查毒与数据备份

学校应使用最新升级的查杀病毒软件查杀病毒,以确保系统与数据文件无毒。查杀病毒后,应停止对数据进行任何更改(此时间为审核表中的"数据截止时间"),并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文件与管理系统不应存放在一台计算机上。

草庙初中 2012年9月1日

草庙初中电子学籍变动制度

一、转学

1、学校不得拒收县教育局根据有关政策安排的转学学生。转学一律不进行入学考试。

学生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调动,户籍及家庭住址变动或其他正当理由需转学的,必须通过学籍管理系统进行转学流程操作。

省内转入我校,由学生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持转学相关证明材料(户籍证明、家长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向我校校提交转学申请,由学校审核同意后,接收入学,同时通过学籍网络系统提交县教育局审批。

跨省转入的学生,需在系统中使用跨省转入功能,手工录入学生的信息,并给学生分配学籍号、地区学号。除此外,所有省内的转学学生,不得在系统中手工录入转入学生信息。

跨省转出的学生,须在每年9月30日之前通过学籍管理系统进行维护标记,已办理转学手续的,我校学籍删除。未办理转学手续的,要详细注明变动去向、变动时间、变动原因,学校保留学籍。

二、休学和复学

1、学生因伤病或不可抗拒等原因不能上学的,可以办理休学手续。发生休学、复学等变动时,学校要及时在学籍信息网络系统中提交变动审批。学生辍学的,学校要及时在学籍信息网络系统中提交记录。

2、休学期限为一年,休学者不得提前复学,也不得中途到其他学校上学。推迟复学或连续休学须经县教育局批准。

3、休学期满,经批准复学后,应回原年级就读。休学期满后不能复学的,学校上报县教育局注销其学籍。

4、休学和复学操作流程

流程一:本人或监护人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⑴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

⑵住院病历(原件)

流程二:学校初审后统一报县教育局审核,情况特殊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复核检查。

流程三:学校出具休学证明,报县教育局审批。

说明:

⑴休学期满,学生或监护人持休学证明到学校办理复学手续。因伤病和本人不可抗拒的原因休学的,复学须回原年级就读。

⑵因伤病或学生本人不可抗拒的原因在休学期满不能复学的,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学校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续办休学手续。

三、毕业与结业

学生学习期满,毕业成绩和有关考查考核成绩合格,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由学校发给县教育局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未毕业者由学校免费发给县教育局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

四、奖励和处分

学校依照规定对学生实施奖励和处分。

1、 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应予以奖励。凡受到校级以上奖励的,应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学校应根据规定,民主、公开、公正地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2、学生严重违反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管理和治安管理等有关规定的,应给予处分。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记过以上处分须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因违法犯罪经人民法院判决需服刑、劳动教养的学生,服刑、教养期满超过十六周岁的,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报告,经县教育局同意可以取消学籍。

3、学生在受处分一年内,进步显著,确实改正了错误,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批准,可以撤销处分。处分一旦撤销应在学生电子档案上加撤销记录。

4、学生留校察看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在留校察看期内仍无改正表现的学生,经监护人同意可送工读学校托管。

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可按规定送工读学校。

到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学籍留在原校,参照借读办理有关手续。

5、累计已经学满九年义务教育年限并年满十六周岁的,其本人及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不再继续上学的,学校审核,经县教育局批准可以取消学籍。

6、学生受行政拘留、劳动教养处理期满,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者,可持批准处理单位有关证明,向我校提出书面申请回原级就读,学校应予接收。

草庙初中 2012年9月1日

草庙初中电子学籍公示制度

审核后的数据上报前必须在各班张榜公示3天,以学生确认无误后签字为准,确保不漏报、错报学生的电子学籍,确保上报数据准确无误。

1、因学生不能提供办理电子学籍材料或学生自己审核错误造成的学生本人信息有误的,由学生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2、因班主任在采集学生信息或引导学生校对时产生的学生电子学籍失误的,班主任承担全部责任。

3、班主任不按照学校要求在班级显著位置及时张贴公示学生电子学籍校对信息造成学生学籍信息错误的,班主任承担全部责任。

4、因学籍管理员不按照学校或主管部门要求、工作程序、上报时间、操作错误或失误造成电子学籍不能准确、及时上报的,由电子学籍管理员承担全部责任,后果严重的,学校将给于相应处分。

5、因学校不能按教育局要求提供办理电子学籍必要设备,如电脑、网络、打字机等设备、不能按照教育局要求及时传达办理学生电子学籍有关信息、不按照教育局要求督促班主任及时采集、录入、公示学生电子学籍校对信息或其他原因造成学生电子学籍信息错误或延误上报的,由学校承担全部责任。

草庙初中 2012年9月1日 草庙初中电子学籍信息的上报制度

根据《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通过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软件为学生建立一人一档的学籍电子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变动信息、简历信息等。9月30日为学校学籍数据上报时间点上报新学年的新生信息。

一)新生上报流程

在学校版学籍软件中进行新生上报操作流程如下 :

1、按系统中“Excel模板下载→学生导入模板”中格式制作好学生信息电子表。按《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要求进行录入信息。初一新生可从下发的电子表导入但信息要校对、补充。

2、点“学籍管理”→“Excel数据导入”→“学生导入”浏览到电子表文件分班级导入学生数据。

3、分配学籍号、地区学号匹配照片等。

4、“学籍审批→新生审批”选中所有新生生成新生审批单。 二)学籍变动上报流程

在学校版学籍软件中进行学籍变动操作流程如下

1、在菜单栏中点“学籍管理→学籍变动”选择相应变动进行操作。注意填全变动信息减少的学生要先选中才可变动增加的学生应填全应有的学籍信息尤其是学籍号省内转入的学生原则上要求录入原学校的新学籍号16位外省转入的学生学籍号可自动生成。

2、点“学籍审批→变动审批”选择变动类型点查询再选中生成变动审批单。

三)信息更正上报流程

在学校版学籍软件中进行信息更正操作流程如下

1、学校以学生户口簿信息为准对学籍系统中存在的错误信息进行修改并保存以及重新分班等信息进行调整。逐一做好所有信息更正。

四)报送方式

学籍管理员必须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地通过网络上报学生数据。如因学籍管理员玩忽职守造成后果的,学校讲根据情节给予学籍管理员相应的处分。

八、学籍信息的上报

根据《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通过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软件为学生建立一人一档的学籍电子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变动信息、简历信息等。9月30日为学校学籍数据上报时间点上报新学年的新生信息。

一)新生上报流程

在学校版学籍软件中进行新生上报操作流程如下 :

1、按系统中“Excel模板下载→学生导入模板”中格式制作好学生信息电子表。按《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要求进行录入信息。初一新生可从下发的电子表导入但信息要校对、补充。

2、点“学籍管理”→“Excel数据导入”→“学生导入”浏览到电子表文件分班级导入学生数据。

3、分配学籍号、地区学号匹配照片等。

4、“学籍审批→新生审批”选中所有新生生成新生审批单。 二)学籍变动上报流程

在学校版学籍软件中进行学籍变动操作流程如下

1、在菜单栏中点“学籍管理→学籍变动”选择相应变动进行操作。注意填全变动信息减少的学生要先选中才可变动增加的学生应填全应有的学籍信息尤其是学籍号省内转入的学生原则上要求录入原学校的新学籍号16位外省转入的学生学籍号可自动生成。

2、点“学籍审批→变动审批”选择变动类型点查询再选中生成变动审批单。

三)信息更正上报流程

在学校版学籍软件中进行信息更正操作流程如下

1、学校以学生户口簿信息为准对学籍系统中存在的错误信息进行修改并保存以及重新分班等信息进行调整。逐一做好所有信息更正。

四)报送方式

学籍管理员必须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地通过网络上报学生数据。如因学籍管理员玩忽职守造成后果的,学校讲根据情节给予学籍管理员相应的处分。

草庙初中 2012年9月1日

草庙初中电子学籍数据保密制度

1、学校安排专人保管电子学籍,保证储存学生电子学籍数据的电脑专用。任何人不得使用专用电脑上网查资料、聊天、玩游戏等与学生电子学籍无关的事宜,防止电脑感染病毒,影响学生电子学籍的数据的安全。

2、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泄露学生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学籍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体健康状况等有关学生个人隐私的信息,确保学生数据的保密安全。

3、学生因转学、休学等原因需要查找个人信息的,需教导主任带有关证明材料和学籍管理员到网络上查询有关需要的信息。学生、家长及本校其他教职工不得以此为理由查询学生个人信息。

4、学生本人确实需要查询个人信息的,需有学生自己提出书面申请并由班主任带领和教导主任一起,到学籍管理员处查询。

5、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需要查询自己孩子(或被监护人)个人信息的,需有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并由该学生班主任带领和教导主任一起,到学籍管理员处查询。

6、学籍管理员不得泄露学校网络学籍登录代码和密码,否则,由此造成后果的由学籍管理员承担全部责任。

7、学籍管理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不论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查询或泄露学生个人电子学籍信息的,学校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学籍管理员其他相关人员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2012年9月1日 草庙初中电子学籍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组长负全责。

二、副组长负责传达教育局有关办理电子学籍文件精神,安排学校办理电子学籍有关事宜。

三、学籍专职管理员负责学生电子学籍的录入、校对、上报、变动、保管等工作。

四、其他成员负责本班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采集、校对、公示、变动等工作。

五、领导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协调、沟通,保证电子学籍办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得互相推诿。

附:

草庙初中电子学籍管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陈

醒(校长)

副组长: 张

辉(分管副校长)

徐存良(教导主任) 专职管理员:沙

其他成员:姬启龄

何旭香

祈红云

位尚刚

尹兴浩

李雪梅

刘庆林

张成良

张召辉

李绍军

毛贞侠

尤胜宽

李玉碧

王秀敏

张乃生

卞德付

仇继坤

2012年9月1日 草庙初中电子学籍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要确立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勤恳踏实、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二、建立学生学籍卡规范的管理制度,实现学籍的电子化管理。学籍卡的有关信息要及时收集登录。

三、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前,负责办理学生的转学、休学、复学等手续。

四、学籍管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年级学生增减情况,做好学生数据统计工作。开学两周内,做好学生的注册工作并完成全校学生概况的调查统计工作。按时填写好向教育局汇报的学生情况报表。

五、学籍表、上报材料等要求一律用钢笔填写,原则上不准涂改,必须更改时应加盖印章以示负责。

六、学籍表要专人、专柜保管、严禁随意查分、改分,必要时必须经教务处批准。

七、凡对玩忽职守,违反学校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学籍管理人员,要追究责任,视情节进行批评教育及纪律处分。

八、 按规定妥善保管下列材料:

学生情况登记表、学生学籍卡、学生各科成绩登记表、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学生学籍变更材料(转学、退学、休学等)、学生补考成绩和记录、新生招生材料和名册、毕业生的有关材料和去向登记表。

九、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2012年9月1日

草庙初中学电子籍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安徽省中小学学籍信息网络化系统管理办法(试行)》、泗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学籍管理的意见》,规范我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工作,管好用好中小学学籍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附件:

一、草庙初中电子学籍信息采集制度

二、草庙初中电子学籍变动制度

三、草庙初中电子学籍公示制度

四、草庙初中电子学籍信息的上报制度

五、草庙初中电子学籍数据保密制度

六、草庙初中电子学籍管理员岗位职责

七、草庙初中电子学籍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2012年9月1日

第四篇: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确保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全国学籍系统)顺利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部组织建设全国学籍系统,系统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部级用户访问部署在教育部的全国学籍系统,省、地市、区县和学校四级用户访问部署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应学籍系统。

第五条 各省(区、市)原则上使用全国学籍系统。个别自建学籍系统运行较为成熟稳定且满足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要求的省(区、市),经教育部审核同意后,可在过渡期内继续使用自建系统,但须尽快实现与全国学籍系统的对接,确保数据适时交换,满足国家学籍系统的数据需求。跨省转学审批流程须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完成。

第六条 在全国学籍系统中为每名学生建立全国唯

一、终身使用的学籍号,并以学籍号为基础形成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的终身电子学籍档案。

第七条 统一推行全国学生教育卡,逐步为建立电子学籍的学生配发学生教育卡,记录学生相关信息,实现学生身份识别、 1 考勤、转学、就餐等业务管理,以及交通、金融等服务。教育卡号为学生学籍号。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八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全省电子学籍管理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建设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环境,完成全国学籍系统部署,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九条 省、地市、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本级电子学籍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本级全国学籍系统的业务责任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学籍管理员;组织开展全国学籍系统建设应用培训;统筹安排辖区内学生学籍信息首次采集、审核和问题学籍处理;开展系统应用与运行维护;指导、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各地和学校电子学籍管理工作。各级学籍管理员通过全国学籍系统完成以下业务管理工作:

1.配置对本级学籍管理有总体影响的业务功能,包括班额、关键数据定义、转学发起方和异动类型等;

2.审核辖区内学校的学生学籍、学生异动申请、关键信息变更、问题学籍处理、招生入学和高中学生毕业;

3.处理辖区内学籍仲裁等待办业务; 4.发布公告和通知;

5.根据全国学籍系统提供的报表,完成相关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学生数据;

2 6.通过全国统一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开展全国学籍系统应用咨询服务。

第十条 学校根据电子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负责学校所有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工作。

(一)学校校长是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学生学籍工作的校领导负责组织学籍管理员、班主任、学生及家长完成电子学籍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更新,开展全国学籍系统应用,通过全国学籍系统完成以下业务管理工作:

1.审核学生学籍; 2.审核关键信息变更;

3.审核学籍校内变动、转学、其他异动等; 4.查看、统计各种学生数据。

(二)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校校长、分管学生学籍校领导的管理和指导下,承担全国学籍系统应用和电子学籍管理工作,指导班主任完成相应电子学籍管理,并通过全国学籍系统完成以下业务管理工作:

1.录入在校学生、小学一年级新生、来华归国学生的电子学籍信息;

2.确认、核实本校学生学籍信息,在校领导审核学生学籍后上报给学籍主管部门;

3.承担学籍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籍信息维护、关键信息变更、校内学籍变动、转学和其他学籍异动;

4.实施学生毕业、结业信息处理;

3 5.按招生计划完成本校招生后的学生学籍信息处理; 6.通过全国统一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开展全国学籍系统应用咨询服务。

(三)班主任工作职责

1.组织采集并核实本班级学生信息;

2.沟通联系家长(监护人),确保学生信息真实、准确; 3.更新维护本班级学生学籍信息。 第十一条 家长(监护人)职责。

1.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完成学生信息采集;

2.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纸质信息须经家长(监护人)签字确认;

3.学籍信息存在问题的学生,家长(监护人)应当提供问题学籍相关证明,配合学校及时处理问题学籍;

4.学生因转学或其他原因离开原来学校的,家长(监护人)应当告知学校,提出转学等异动申请,并及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章 电子学籍建立

第十二条 电子学籍建立包括首次建立电子学籍、小学一年级新生建立电子学籍、来华归国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第十三条 首次建立电子学籍。系统上线初始化数据时,通过在校生注册功能,为纳入学籍管理范围的所有学生首次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学籍信息入库后,经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审核通过,上报到教育部。教育部通过公安部身份认证服务系统进 4 行学生身份验证,验证无误的学生再在全国学生数据库中进行学籍查重。对通过身份验证且无重复学籍的学生分配全国唯一的学籍号,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对存在身份验证错误和重复学籍的学生,将相关信息退回当地进行问题学籍处理。在校生注册完成时间由各省学籍信息采集方案确定。

第十四条 小学一年级新生建立电子学籍。每年通过新生注册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建立电子学籍(学前教育阶段已建立电子学籍的学生直接调取学籍档案),学籍信息校验、查重、问题学籍处理流程与方式同在校生建立电子学籍。在每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小学一年级新生电子学籍建立工作。

第十五条 来华归国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检查全国学籍系统中是否存在该学生的电子学籍,如无则新建电子学籍,处理流程和方式同在校生注册。来华归国学生注册时间可灵活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及时解决问题学籍,严格审核,确保学生信息真实和准确。问题学籍分为身份证错误、身份证重复和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重复三种情况。学校可采取的处理方式分为删除、佐证和变更,两方及两方以上的佐证都审核通过时,进入仲裁处理。佐证和变更时,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 学籍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 学籍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学籍信息维护、关键信息变更、校内学籍变动、转学、其他学籍异动等。

5 第十八条 学籍信息维护。

(一) 学生日常管理中,对学生基本信息表中非关键信息、学生家庭成员及监护人信息、学生简历、奖励、惩处和学生照片等,由学校直接进行修改维护,确保学生信息更新及时、准确。

(二) 学生照片包含每个教育阶段入学时和毕业时的照片,各地可根据管理需要,对学生照片进行更新。

第十九条 关键信息变更。

教育部对学籍关键信息进行定义,各省可在此基础上扩展地方关键信息项。定义为关键信息的学籍信息项,只能由学校发起变更申请,同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领导和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后,数据变更方可生效。系统上线初始化数据期间,因人为错误导致学生电子学籍信息错误或不准确时,关键信息变更不需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 校内学籍变动。

校内学籍变动包括调班、留级和跳级。

调班在学校内同年级进行操作,不需要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审核,调班时不可超过班额限制。

留级、跳级由学校在系统中发起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不能在学籍系统中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留级操作。

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应分别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籍变动的审核工作。

第二十一条 转学。

(一)提出转学申请。家长(监护人)可在转入学校或转出学校任一方即首办学校填写转学申请表并签字,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首办学校签署意见并盖章,返给学生及家长一份转学申请回执。

(二)转学流程

1.首办学校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发起转学申请,并上传学校盖章后的转学申请表电子稿;

2.首办学校领导审批转学申请;

3.首办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审批转学申请; 4.对方学校审批转学申请;

5.对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审批转学申请。

家长(监护人)只需在首办学校提交转学申请,无需到其他三方签字盖章,所有转学过程全部通过网络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完成。除首办学校上传学校盖章后的转学申请表电子稿作为转学证明文件外,其他三方无需再上传证明材料。

全国学籍系统不允许通过转学进行变相留级。对转学流程中超过规定时限不进行相应审核操作的,上级学籍主管部门或系统可进行强制干预。

第二十二条 其他学籍异动。

包括休学、复学、恢复入学资格、退学、开除、出境、出境复学、死亡、失踪、辍学和其他离校。家长(监护人)在就读学校提交学籍异动申请,无需到学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所有学籍异动过程全部通过网络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完成。

7 第二十三条 休学 复学 恢复入学资格。 (一)休学

家长(监护人)向学生所在学校发起休学申请,上传休学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休学期限按1学期和1学年两种情况设置,超过休学期限的需要家长(监护人)提出延长休学时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

(二)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由学校发起复学申请,上传复学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复学学生可根据其实际学力安排就读年级。

(三)恢复入学资格

指学生在退学、开除、失踪、其他离校后,回到学校恢复上学的情况。

学校发起复学申请,有相关证明材料的,需上传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恢复入学资格学生可根据其实际学力,安排就读年级。

第二十四条 退学 开除。

退学、开除由学校在系统中发起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进行退学或开除学籍处理。 第二十五条 出境 出境复学。

8 学生出境时,由学校在系统中发起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

出境学生回来继续上学,按出境复学异动进行操作。由学校在系统中发起出境复学异动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

第二十六条 死亡 失踪。

死亡要求上传法定的死亡证明,通过全国学籍系统进行操作。死亡证明一般由医院或公安部门提供。

失踪要求上传法定的失踪证明,通过全国学籍系统进行操作。失踪证明一般由法院提供。

第二十七条 辍学。

学校须及时在全国学籍系统中登记义务教育教育阶段的疑似辍学或辍学的学生信息,以及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

第二十八条 其他离校。

因前面所述异动之外引起学生离开学校的(包括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学生),按其他离校进行异动处理,有相关证明材料的,需上传材料通过全国学籍系统进行操作。

第二十九条 毕业年级的学生是否允许各类学籍变动,系统提供配置管理功能,由各省结合本地情况进行配置。

第五章 毕业升级与招生入学

9 第三十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和结业,由学校在系统中进行操作,无需学籍主管部门审核。高中阶段学生毕业和结业,需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并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各省设置相应的毕业结业条件。毕业操作时,学校应登记学生的毕业去向信息,毕业去向暂时不明确的,应待学生升学后,通过系统自动回填。学生毕结业操作完成后,不能再对毕业学生信息进行修改。

第三十一条 学生正常升级由全国学籍系统在后台统一进行,升级时间为每年8月10日24时。各地要确保学生的毕结业操作在每年7月30日之前完成,并做好升级前的数据核查和备份工作。

第三十二条 学籍主管部门根据招生主管部门制订的招生计划,在系统中设置学校的招生人数,学校应在招生计划数内录取学生。。

第三十三条 小学升学和初中升学时,由学籍主管部门根据招生主管部门提供的拟录取名单(含学校自主招生拟录取名单),将学生信息对录取学校公开;学校在录取名单范围内进行统一招生,在录取名单外进行自主招生。学籍主管部门应对学校最终录取的学生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报到的学生,向录取学校提供新生档案。

第三十四条 对跨区域招生,由录取学校发起申请,经过录取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和生源地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完成招生过程。

10 重复招生指一名学生被多所学校录取。线下协商一致的,由非实际录取学校删除该录取记录。线下不能协商一致的,由学校上传证明材料,发起重复招生处理流程,提交学籍主管部门审核。跨区域重复招生的,由共同上一级学籍主管部门仲裁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未获得全国统一学籍号的学生,将不能进行招生处理。

第六章 学籍信息安全

第三十六条 全国学籍系统为各级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分别建立学籍管理员、学籍主管领导和系统管理员账号,授予不同的业务操作和数据查询权限。系统将把所有的业务操作记入操作日志,以备数据安全责任追查。各级各类用户应当保管好自己的证书和密码,并定期修改密码。

第三十七条 逐步推广教育电子身份认证(CA)、电子印章,以确保操作人员身份真实,系统操作和学籍信息安全。

第三十八条 未经学籍主管部门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查询库中的数据信息,学籍信息仅用于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与教学,严禁用作其他商业用途。

第三十九条 各级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查看和维护辖区范围内的学生学籍信息。区县级、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如需从学籍数据库直接导出学生学籍信息,须向省级学籍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同意后由省级管理员导出。

第七章 应用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11 第四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托学籍管理业务部门构建全国学籍系统应用体系,明确系统应用责任单位和人员,建立一支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的系统应用队伍,确保每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每一所学校都有专门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开展应用培训,推动学籍管理与系统应用深度融合,保障学籍信息采集的全面准确与更新及时。

第四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托教育信息中心(目前暂无教育信息中心的,由教育信息化技术部门承担)建立系统建设、运维、应用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人,满足系统建设与应用需求。

第四十二条 教育部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供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学校使用,为全国学籍系统的建设和全面应用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服务。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和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基一﹝2013﹞7号)、《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京教基二﹝2014﹞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发挥学籍信息在教育管理、服务、决策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确保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安全、规范、高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和专门教育学校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采用全市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由市教育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并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

第四条 本市中小学校各学段电子学籍总量依据其当年招生计划确定,学籍注册及转学等操作均须在学籍总量内进行。确需变更学籍总量的,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交申请,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调整。

第二章 学校管理

第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学校关键信息包括学校

1 代码、学校名称、学校类型、学校属性、学校办别、校区信息等。

第六条 学校关键信息变更及新建、撤销、合并等事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须及时提供相关文件依据,由市级统一操作。

第七条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设置管理岗位和权限,包括系统管理员、校长、学籍管理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等。

第八条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按标准名称设置学制、学段、年级及班级信息。学段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班级名称原则上使用班级序号,也可自行设置。

第三章 学籍注册

第九条 新生电子学籍信息从各学段招生入学系统获取。学校应当在新学期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对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的新生进行分班操作。分班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自动进行新生学籍注册,按照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规则生成学籍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第十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新生入学注册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持有关证明,在新学期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到学校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延期注册”操作。

第十一条 因故不能按期办理新生入学注册又未办理延期注册手续,义务教育阶段经督促无效的,学校可在学籍

2 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未办理注册手续”并提交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高中阶段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十二条 到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入学的本市户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其确定对应的普通中小学校并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为其申请建立“融合教育双学籍”。“融合教育双学籍”不计入普通中小学校学籍总量。

第十三条 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本市户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申请到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的,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标注为“随班就读”。

第十四条 电子学籍信息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格式采集,区县和学校可根据需要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打印并存档。

第四章 考勤记录

第十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具备考勤记录功能,设有出勤、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电子化考勤档案管理。

第十六条 在校学生学期注册通过平台中的“学期注册”功能进行,应当于每学期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七条 无正当理由未履行请假手续的缺勤学生,按旷课处理。旷课达到三个月的,学校可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为“异常原因不在学”。

3

第五章 学籍变更

第十八条 转学手续须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程序办理。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功能设置。

第十九条 符合条件申请在本市内转学的,由转入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转学证明材料,依次由转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转出学校、转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电子学籍档案自动转移到转入学校。

第二十条 符合条件申请跨省转学的,参照第十九条规定审核备案后,转入学校还需进行跨省转学调档操作。跨省转学未调档前,转入学校可发起跨省转学撤销申请。

第二十一条

已在本市就读学生户籍由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入本市的,从境外到本市落户的,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户口进京”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变更学生户籍信息。

第二十二条

在境外就读的本市户籍学生转回本市就读的,由接收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境外返京”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新建电子学籍档案。

第二十三条

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从境外转入本市就读的,由接收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外籍、港澳台境外转入”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教育

4 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新建电子学籍档案。

第二十四条

安排入专门学校(原工读学校)就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由原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为“入专门学校就读”,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符合条件需安排回原学校继续学习的,原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复学”功能恢复其学籍档案,并提取其在专门学校的过程学籍数据。

第二十五条

根据规定被文艺、体育等有关社会组织选调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由其学籍所在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文体选调”标注,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经学校同意休学的学生,学校须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登记休学记录,打印休学证明。休学期限不超过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不能办理转学手续。休学期满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自动做出提示,可选择“复学”或者“延长休学期”,对准予复学的学生,可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按其实际学业水平调整年级,不影响复学年级的学籍总量。

第二十七条

符合退学条件的学生,学校须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登记退学信息,打印退学申请表和退学通知书,并按规定办理退学手续。

第二十八条

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证件号、国籍、户籍、是否按本市户籍对待等属学籍关键信息,确须变更的,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

5 明材料,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变更。

第六章 考核评价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考核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应利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供的课程、学业成绩、评语、过程性评价等功能进行学生的考核信息采集。

第三十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升级、留级、跳级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业成绩管理等有关规定执行。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学年变化自动执行升级操作。留级、跳级应在新学年开学时实行,由学校按照规定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相应操作。

第七章 毕业、结业、肄业处理

第三十一条

每学年结束时,学校应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核实毕业年级学生电子学籍信息,于7月30日前完成毕业、结业、肄业处理。

完成毕业、结业、肄业处理后,学生的电子学籍信息不能修改。

第三十二条

准予毕业的学生,学校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生成并打印毕业生名册,按规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6 第三十三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打印,按规定自动生成统一字号。

第三十四条

学生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经核实后需要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历证明的,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打印。

第八章 运维管理与信息安全

第三十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的支撑环境、技术支持、系统安全等由市教育信息技术部门统一负责,并建立平台培训、技术服务等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第三十六条

逐步推行教育电子身份认证(CA)、电子签章,确保系统操作人员身份真实和学籍信息安全。

第三十七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教育数据综合分析功能,市、区县、学校可根据权限和需要开展统计分析、教育决策、学籍核查等应用。

第三十八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非经市学籍主管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7

上一篇:学习党章党规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读书交流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