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侦查证据

2023-02-11

新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依照本节规定采取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诉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使用该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 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 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 必要时, 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而此前根据《国家安全法》和《人民警察法》规定内容来看, 针对采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其需要经过“转化”才可作为证据使用。但新刑事诉讼法则认为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 因而技术侦查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不再需要进行转化。

一、技术侦查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属性

(一) 技术侦查证据的概念

技术侦查证据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刑讼法并没有明确的表达, 我们可以从技术侦查措施入手来理解其概念, 因为技术侦查措施是技术侦查证据的获取途径。现今学术界对技术侦查措施的认定有:一是通过措施中的技术含量为衡量的标准, 侦查中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施来查清案件事实、确定证据, 技术含量越高的措施越有可能成为技术侦查措施。 (1) 二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如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采用的用来查清事实的专门技术, 例如电子监控监听、秘密侦查等技术手段。三是侦查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时, 以国家侦查权力为后盾, 采用各种特殊的技术手段秘密收集证据、查清事实的专门的特别手段, 如监视跟踪、秘密获取、特殊情况下监听电话等。这些表述均突出了技术侦查的隐蔽性和保密性的特点, 技术侦查证据可定义为在有法律规定和授权的前提下, 为满足查明犯罪事实、采集证据、辨认犯罪嫌疑人的特定需求, 在常规的侦查措施无法起作用时, 采用特定技术手段来搜集相关证据, 但是侦查对象并不知晓相关的侦查手段。通常包括通过电子侦听、电信监控、电子监控、邮件检查、密搜密取、外线侦查、网络侦查等手段获取的证据, 但不包括短信查询、通话记录查询等通讯信息的事后调取。此外, 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两种特殊的秘密侦查措施, 即“隐匿身份的秘密侦查”和“控制下交付”两种技术侦查措施, 通过此两种特殊的秘密侦查措施获取的证据亦应属于广义上的技术侦查证据 (2) 。

(二) 技术侦查证据的特征和属性

1.

技术侦查证据具有高科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其取得方式通常是由侦查人员运用高科技的设备工具取得, 如计算机犯罪, 面对的是由“0”和“1”组合而成的二进制编码组成的数据,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知悉相关的证据。其展示方式也需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才能让法官清楚其所表达的内容和要证明的事实。正因为如此, 其保存起来更加封闭也更具稳定性。

2.

技术侦查证据的属性应为实物类证据, 通过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及录像等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的原始载体一般为通话记录、刑事摄影照片、监听光盘、监控录像等, 都是以实在物如物品或痕迹等作为存在的状态和外在表现形式, 所以属于实物类证据。而侦查人员的言词类证据, 因其并非依靠技术侦查手段获取的原始证据, 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技术侦查证据, 可视为转化类的技术侦查证据。

二、技术侦查证据运用存在的问题

新刑讼法规定的技术侦查证据是通过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并且要经过法庭的查证, 只有在查证属实的情况下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而查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法庭质证, 此外也包括在不暴露相关人员身份和技术方法的情况下, 必要的庭外核查证据的非常规方法。但是实践中法庭往往出于保护有关人员安全和对技术侦查保密的目的, 更加注重庭外核实, 这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 辩护人的质证权和法庭外的审核权的冲突。由于实践中庭外核实为常态, 无疑是剥夺了被告方的质证权, 有碍于正确查明案件事实, 易造成冤假错案。在打击特定犯罪与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之间, 如何抉择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第二, 技术侦查证据的规范化发展有待完善。新刑诉法法条仅仅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对此类证据的审查、审批、质证的具体程序没有作出任何安排, 缺乏具体而细致的立法引导。

第三, 公诉人员偏信技术侦查证据, 容易忽视其可能存在的影响案件事实的瑕疵。由于技术侦查措施具有高度的保密性, 不能为公众所知悉, 往往规定在《公安部关于技术侦查工作的规定》和《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技术侦查工作的意见》等内部文件中, 使得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无法知悉具体操作流程从而无法对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效力提出异议, 缺乏相应的救济渠道。

三、完善技术侦查证据的建议

针对技术侦查证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可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第一, 侦查技术人员要树立证据意识。在侦查阶段, 侦查技术人员的工作就是收集、检查、鉴定证实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有罪或无罪的证据, 收集的证据和鉴定意见将作为公诉和审判阶段的重要依据。如果侦查技术人员没有合理的科学的证据意识极易造成对于证据收集方式、证据收集程序等的不规范, 导致证据不充分, 甚至酿成冤假错案。侦查人员要遵循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牢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要有证据标准意识, 知悉证据规则从而注重收集证据的细节, 进而能保证证据的可采纳程度。不带先入为主的情绪, 时刻保持着疑罪从无的警醒, 注重证据的收集和采用。侦查技术人员具备证据意识, 有助于理性判定证据 (3) , 树立科学的证据观, 转变取证思路, 以证据为本。

第二, 注重技术侦查证据“三性”的审查。一是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技术侦查证据在审查起诉时, 首先面临的就是是否合法的问题。我国对非法技术侦查证据应当如何排除, 缺乏明确的规定。新刑诉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只是做了兜底性的规定, 表明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存在非法技术侦查证据的应依法予以排除,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是没有明确非法技术侦查证据排除的具体操作步骤。因此, 建议以司法解释的形式, 采用“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相结合的方式, 排除以非法的技术侦查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二是审查证据的关联性, 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与公民的基本权利息息相关, 故而应明确其实施的范围, 表明其具体的指向, 仅限于与案件相关的人或物, 不能肆意扩大侦查的对象, 滥用侦查权力。因此, 建议法律明确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实施的对象应当仅限于特定的人群, 主要是犯罪嫌疑人以及确定与案件有重大关联的人。技术侦查证据必须针对的是主要案件事实, 公诉人员在审查时也应当防止与主要案件事实无关的证据材料进入庭审。

三是审查证据的客观性, 由于技术侦查证据是实物类证据,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因此对其客观性审查可以参照普通证据进行审查, 但对于视听资料等电子类证据, 具有易剪辑、编辑、复制的特点, 审查时应注意其提取过程的完整性。必要时, 还可以对该类证据进行相应的语音鉴定、视频鉴定、图像鉴定等电子证据鉴定, 通过鉴定及专家的意见, 辨别该类证据是否有剪辑、拼凑、删除、篡改、编辑的痕迹, 从而判断该类证据是否真实。

第三, 完善技术侦查证据的质证, 加强庭内质证的运用。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了庭上质证、保护质证和庭外核实, 由于实践中庭外核实的过多适用造成辩护人的质证权与庭外审核权的冲突的困境。因此要加强庭内质证的适用, 在公开质证不危害证人的人身安全、不危害国家和公共利益和不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情形下, 依法质证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 对证据的特性及证明能力充分展开予以说明。

四、结语

新刑诉法规定技术侦查证据, 但是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立法的指引。现阶段有必要加强侦查人员树立证据意识和技术侦查证据的审查规章的规范化。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对通过技术侦查所获证据做了专门的规定, 从而明确了该类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法院审理案件中, 在适用此类证据时, 可从证据的相关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三方面对该类证据进行审查, 同时对于非法的技术侦查证据, 应依据相关的证据规则予以排除。

关键词:技术侦查证据,审查,质证

参考文献

[1] 谢佑平.刑事侦查制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231.

[2] 许江, 李丽媛.论技术侦查证据的审查与质证[D].三江高校, 2013.12.

[3] 邱福军.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公安工作的影响[J].人民论坛, 2013 (1) .

上一篇: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下一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