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阶段证据合法性审查实证探析

2023-01-21

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 担负着对刑事案件证据的收集、提取任务。是否能够充分、全面地收集到证据, 直接关乎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 关乎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而对收集到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 仔细甄别哪些可以作为定案证据, 哪些瑕疵可以补证, 哪些应当作为非法证据排除, 则是日后诉讼的基石, 既是追诉犯罪的依据, 亦是防止错案的保障, 是侦查机关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证据在合法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现是排除的前提。无论是暴力、引诱、欺骗等获取的非法言词证据, 还是非法获取的其他证据, 都将危及我们构筑的证明体系。发现非法证据易滋生的土壤, 及时修正或排除, 是减少或避免补充侦查甚至是出现无罪案件的有效途径。

(一) 物证、书证方面存在的问题

物证、书证是据以定案的重要客观证据, 日常办案中常见的问题有:提取笔录记录不详细, 或者没有提取笔录、扣押清单不能详细载明物品属性、特征;或者虽制作了提取笔录, 但无相关人员, 特别是见证人签名;作案工具、赃物、血液等一些重要物证没有及时提取和保存, 时过境迁后无法补查, 或者仅注意物证的提取, 而对血液、指纹等未进行鉴定, 致使关联性、证明力下降, 或者搜查程序不合法, 导致搜查中所获取的重要物证、书证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如高某某抢劫致人死亡案, 根据其供述找到了丢弃的犯罪时所穿着的外衣, 在外衣上也发现了被害人的血迹。但没有提取、扣押笔录证实该外衣系根据高某某的供述而发现并提取, 由于当时急于破案又没有其他见证人在场, 导致该物证的来源存在疑问。此后, 侦查人员对该物证进行了补证, 要求事发前拉乘高某某到犯罪地点的司机对该外衣进行辨认, 到场的侦查人员又分别出作情况说明, 证实提取、扣押的经过, 最终使该证据合法化并被依法采信。

(二) 现场勘验、检查方面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有:勘验笔录记载不详尽, 或记载不明确;缺少现场照片或者现场照片不能反映涉案全貌;勘验、检查不及时, 导致勘验、检查笔录证明价值降低。例如:方某故意杀人案, 被害人因头部闭合性损伤死亡, 抓获后方某供述用拳头击打被害人头部, 但对颈部多处微小创口无法解释。在侦查机关对被害人宿舍进行现场勘查的笔录中也未反映出现场有任何凶器。此后方某供述其用宿舍内的唯一一把铁椅子击打了被害人头、颈部, 侦查人员再次返回现场找到了铁椅子, 发现椅子边缘不整, 符合被害人颈部多处微小创口的特征。但因现场勘查中未记录有该把椅子, 且现场照片中也没有反映, 导致案件被退回补充侦查。

(三) 证人证言方面存在的问题

常见有:询问未成年人时未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 或虽通知到场但未在笔录中签字;询问笔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二人以上的要求, 由一名侦查人员单独询问;笔录记载时间错误或相互矛盾;询问笔录内容雷同。如宋某某故意杀人案, 侦查人员在询问案发现场歌厅服务员时, 询问第一名服务员后, 因其余服务员均在现场, 故使用先前笔录的内容制作了多份证人证言, 导致笔录内容雷同, 证明力下降。

(四) 犯罪嫌疑人供述方面存在的问题

常见有:部分案件未进行同步录音录像, 致使讯问笔录的合法性、有效性受到质疑;违反“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进行讯问的规定;讯问时间过长, 或讯问笔录记载的时间错误或不详;讯问笔录内容雷同等等。如方某某故意杀人案, 该人无文化, 笔录均载明由侦查人员宣读且方某某同意, 但未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后期方某某翻供, 称侦查人员未向其宣读笔录内容不真实。而侦查机关因无法提供同步录音录像, 只能出具工作说明反映取得程序合法。再如韩某某等人故意伤害案, 侦查人员制作的第一份讯问笔录为电脑录入打印, 此后的所有笔录均使用同一版本, 由犯罪嫌疑人签字签名。

在对讯问进行录音录像时常见有:笔录内容与录制不同步, 分段录像而非全程录像, 及因技术原因使录音录像模糊失真。如王某抢劫案, 侦查机关在首次讯问时全程录像, 但是辩护人在审阅视听资料时发现, 该录像内容与讯问笔录记载内容不一, 该讯问笔录不具有合法性。

(五) 辨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常见有:对物证、书证没有进行辨认, 对案件中涉及的犯罪嫌疑人、诉讼参与人等未进行辨认, 或者辨认时安排的被辨认对象具有较强的倾向性, 导致辨认结果证明力较低。例如:王某某故意杀人案, 该人酒后因被害人滋事而将其杀害时, 被害人的女朋友在现场附近目睹了行凶过程。侦查机关在安排被害人女友进行辨认的10张照片中, 仅有犯罪嫌疑人王某的照片背景是蓝色, 其余均为白色, 王某某的照片明显醒目清晰, 虽然被害人女友辨认出王某某, 但由于安排辨认对象存在瑕疵, 导致辨认可信度降低。

二、完善证据合法性的方式

实践中, 侦查机关在证据收集活动中执法不规范、程序违法的问题, 使大量的瑕疵证据被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2011年受案297件, 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225件;2012年受案443件, 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325件, 表明我们侦查工作还极不完善, 不够细致, 证据索取不全面。因此, 只有在侦查环节自行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发现, 及时补正, 才能提高办案质量, 减少退补率、无罪率。

(一) 主动发现线索, 严格把握程序启动关

一是高度重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及辩护人、相关人员的投诉、举报, 及时发现违法端倪。一方面将是否存在违法取证纳入权利告知的内容, 并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再次涉及, 同时提醒犯罪嫌疑人捏造事实诬陷侦查人员行为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 充分听取辩护人和犯罪嫌疑人近亲属的意见, 注意从中发现线索。

二是仔细核查证据, 及时排除申请权滥用。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非法取证线索进行分类甄别, 对缺乏具体线索, 无可查性的一般性辩解, 当场答复犯罪嫌疑人;对证据存在瑕疵, 主动补正瑕疵或合理解释消除违法嫌疑;对当场不能立即答复的, 通过核实在卷证据, 戳穿犯罪嫌疑人借口受到刑讯逼供以逃避罪责的意图。

(二) 深入细致调查取证, 客观公正寻求真相

1. 讯问笔录

大多数犯罪嫌疑人翻供的理由均会指向侦查机关, 诸如刑讯逼供、笔录未交其阅读便签字、讯问程序违法等。因此, 侦查人员应当对此充分预判, 并尽可能做好防范措施, 以避免犯罪嫌疑人日后翻供, 导致证据链条体系存在缺口。对于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较好、能够客观稳定供述犯罪事实的案件, 要通过多次提审不断巩固证据, 实现多次供述前后一致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 切忌出现电子版笔录重复复制、粘贴的现象。实践中, 多次笔录雷同、问答相同, 就连错别字都相同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犯罪嫌疑人翻供, 无论之前有过多少次有罪供述, 都等同于零。如王某、张某等3人故意杀人、抢劫案。张某在侦查环节供述其伙同王某实施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 但是在审查起诉环节推翻供述, 称系侦查机关刑讯逼供所致。后依据张某在侦查机关的3次供述比较稳定, 对实施的具体行为细节供述详细, 且得到同案的证实, 讯问笔录均有被告人签字, 且被告人无法说明侦查机关刑讯逼供的具体手段等情况, 法庭最终排除了非法取证的嫌疑。

2. 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对于犯罪嫌疑人供述不稳定或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危害公共安全、贩毒等犯罪性质严重的案件, 要对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制作同步录音录像。新刑诉法第121条规定,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 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 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 保持完整性。《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录像工作规定》第3条规定, 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应当对每一次讯问全程不间断进行, 保持完整性, 不得选择性地录制, 不得剪接、删改。以毒品犯罪为例, 犯罪嫌疑人经常时供时翻, 刑讯逼供、吸毒后胡言乱语、未看笔录等都是翻供的理由, 而同步录音录像在固定有罪证据的同时, 对其是否遭受刑讯逼供、精神状态、是否详细阅读笔录等亦能清晰证实, 从而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有罪供述被作为非法证据排除。

3.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新刑诉法第57条第2款规定:“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 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通知, 有关人员应当出庭。”上述法律规定, 不仅丰富了检察机关证明证据合法性与否的手段和方式, 完善了侦查人员出庭的制度, 而且在规范侦查机关取证行为、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被告人当庭翻供并称受到侦查人员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违法取证的情况下, 可以避免单纯依靠情况说明机械论证取证合法性。侦查人员当庭对取证程序、过程进行清晰阐述, 既有利于法庭对证据的采信, 又有利于驳斥犯罪嫌疑人。但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侦查人员素质不一, 出庭技能较低, 往往导致出庭效果不佳。如:

法官:侦查人员, 你是否实施刑讯逼供。

侦查人员:没有。

控辩双方发问

公诉人:侦查人员, 你是否依法对被告人进行讯问, 是否对被告人实施刑讯逼供、引供诱供。

侦查人员:没有。

辩护人:被告人身上的伤如何形成的。

侦查人员:我不知道, 我没打。

被告人:办案人打我了。

侦查人员: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打了, 我没打。

这虽然是个案, 但也反映出侦查人员出庭中存在的应变不力、场面被动等问题。因此, 在出庭前侦查人员应当对可能被提问的问题进行预判, 并有必要与法官、公诉人进行庭前沟通, 提高出庭能力。

(三) 完善制度机制, 强化对取证合法性监督

1. 对执法不规范问题, 建立案件情况通报制度

针对证据内容真实但收集活动不规范的问题, 在侦查机关内部建立案件情况通报制度, 定期通报侦查人员在证据收集、完善、固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现内部监督。

2. 完善外部监督、引导侦查机制

充分重视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的内容, 通过个案查找侦查活动不规范之处, 提高办案能力。同时, 对于重特大、社会影响大的案件, 借助于检察机关引导侦查的作用, 在立案、收集固定证据过程中提高质量。

三、结语

一系列“冤假错案”证明, 良法美意必须忠诚信守。本文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排除非法证据, 但由于证据问题均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复杂的适用条件, 所以我们在此从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两方面检视适用新刑诉法时可能或者已经遇到的若干问题, 希望能够藉此以崭新的执法理念和更高的执法能力将刑事证据运用好, 迎接司法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挑战。

摘要: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在经历多年积淀后已初具规模。本文着眼于刑诉法再修改中刑事证据制度方面的“亮点”, 对侦查机关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方法、证据合法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途径作以实务性探析。

关键词:证据收集合法性,侦查,新刑诉法

参考文献

[1] 李凡.浅谈新<刑事诉讼法>中证据制度的调整及诉讼实务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2.

[2] 郭志媛.非法证据的证明—兼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J].西部法学评论, 2010 (5) .

上一篇:《科技创新导报》稿件要求及投稿说明下一篇:消防稳压水泵烧轴承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