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对侦查的引导与监督——以实物证据的调取为例

2022-11-04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 证据裁判规则、证据印证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制度不断在实践中落实。对于公诉工作而言, 无论是在证据审查、案件审结、还是参加庭审, 这些规则都在规范、重塑公诉工作。同样类型的案件, 过去认为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据已经达到了确实充分的标准, 现在却需要退查补证。有经验的老公诉人常常感叹, 脱离公诉一段时间再回来就感到工作不能胜任, 因为司法解释、会议纪要、办案批复等实体规定不断在更新。现在我们同样要说, 对于刑事程序规范的学习也是一刻也不能停止, 因为伴随着刑事司法理念的进步, 刑事程序法也在进行深刻的变革。十八界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伴随着司法机关职权配置的优化和依法治国实践的全面推进, 在刑事诉讼程序将会对公诉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刑事侦查是公诉的基础。根据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公安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互相配合, 互相制约。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据质量不高, 公诉工作就很难开展。但是在实践中, 一方面是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案件的退查率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是刑讯逼供导致错案的事件时有发生。发生着两种情形都与公安机关不重视实物证据的收集相关。在这种情况下, 公诉如果仅仅是固守在检察机关内部提高公诉人的业务素质无疑是不够的, 必须要将战线“前移”, 按照高检院曾经提出的公诉引导侦查的要求, 强化对于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特别是对于实物证据的搜集工作, 这样才能适应刑事诉讼改革的需要。

一、实物证据的概念

根据证据载体的不同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将证据分为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具体来说, 实物证据是以实物、文件等方式记载证据事实的证据。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式中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法定证据形式属于实物证据。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的划分, 还与这两类证据的形成机制密不可分。实物证据是与案件事实的发生相伴随所形成的一种证据形式, 它记录了案件事实的某一片段或者环节。例如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留在现场的脚印、汗渍、指纹等。而言词证据则是伴随着刑事诉讼的启动, 由侦查人员通过讯问或询问等方式收集起来的证据载体。例如证人目击了某一故意杀人案件的事实并将其存储于记忆之中, 但只有经过其口头表述, 才能转化为证人证言。这种通过向侦查人员口头表达其记忆或判断所形成的证据, 称为言词证据。

二、实物证据在案件中的作用

(一) 客观性

根据上述实物证据的形成机制, 实物证据的存在并不因为证人观察或者侦查人员的调取受到影响, 它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侦查人员收集实物证据的方式符合程序性的法律规定, 它就具有证据能力和稳定的证明力。

(二) 时效性

实物证据虽然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因为自然原因或者人为的原因, 实物证据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比如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留下的脚印, 会因为进入现场的其他人或者雨水的冲刷而消失, 因此案发现场需要在发现后立即给予保护, 实物证据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提取, 如果错过了时机, 那么将是不可弥补的。

(三) 印证性

实物证据本身并不会说话, 其证明范围比较狭窄, 只在证明点状事实是稳定的。因此在实践中, 办案人员通常将物证与已经查明的其他事实相印证, 以此来构建刑事证据体系。如果没有实物证据的印证, 那么这种刑事证据体系的构建是不完整和不稳固的。

(四) 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

首先, 侦查机关正是因为缺乏具有关联性的实物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时, 才需要通过刑讯逼供等手段获取犯罪事实;其次, 已经获取的实物证据具有对非法获取的虚假的言词证据的排除作用, 可以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在被媒体报道的多起冤错案件中, 都是因为新的实物证据被发现而导致冤案被平反。

三、公安机关在实物证据取证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物证据的取证意识薄弱

公安机关一直以来受到口供中心主义的影响, 将侦查工作的重心放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的获取上, 强调“由供到证”。因此即使在案发现场有大量的实物证据, 也会因为犯罪嫌疑人当场认罪而不予提取。

(二) 科技装备的保障不足

公安机关的技术侦查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严重刑事犯罪来说, 大量存在的普通刑事案件, 由基层派出所出警处理, 因为技术装备的问题, 不能在第一时间搜集、巩固实物证据。另外, 实物证据包含的信息需要现代科学科学技术侦查和对比才能发现, 这就需要建立实物证据的数据库和实验室, 比如指纹数据库、鞋印数据库、枪支数据库等。

(三) 收集程序不合法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 实物证据在严重违法并且无法补证时也将被非法证据排除。公安机关在收集物证时在收集、提取、保管、出示等环节都会出现程序不合法的环节。比如对于现场扣押的物证无当事人的签名, 将现场扣押的不同种毒品予以混合。

四、公诉对侦查的引导和监督

(一) 以口供为主的案件的提前介入

对典型的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为主要证据的刑事案件中, 如毒品、强奸等案件中, 实物证据的提取对于认定犯罪事实具有关键的作用。公诉部门通过参与公安人员的现场勘查、初审, 及时收集、巩固重要的实物证据, 并对收集证据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二) 召开部门联席会议

针对侦查机关在收集实物证据中表现出的共性问题, 公诉部门有针对性与侦查机关召开部门联系会议, 或者对侦查人员举办以刑事实物证据为内容的座谈会、讲座, 提高侦查人员对实物证据重要性的认识, 和收集证据的质量。

(三) 加快主任检察官制度的推行

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一般都是部门联动, 形成办案工作小组, 而公诉部门对于每一案件都是由一名检察官“一人承办”模式。公诉人办案压力大、时间紧, 无力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行为, 也根本不可能至案发现场指导公安机关取证。在当前检察机关加快人员分类管理, 推行主任检察官制度的条件下, 在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协助下, 检察官完全有能力、精力将公诉的“战线”推进至侦查阶段, 指导和监督侦查工作。

摘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需要充分发挥公诉在审前程序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公安机关侦查行为的引导、指导和监督, 保证提交法庭的证据经得起庭审的检验, 保证司法公正和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

关键词:实物证据,证据裁判规则,公诉引导侦查

上一篇:追求幼儿的美丽转身——游戏教学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策略探析下一篇: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和谐教学”的研究意义及其策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