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2022-08-23

第一篇: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范文)

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学生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目前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重指导,轻

思考。并且,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这些情况,我粗浅地谈一谈如何让学生写好一篇作文。

我们都知道写作的一般程序是:积累写作材料----构思文章情节---下笔。

一、积累写作材料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积累来自生活。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理可论,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会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

那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积累作文材料呢?

、背诵积累。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读而不背,写作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词语匮乏。因此,我们应加强背诵训练,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的材料。一般说来,我们可选择

课文中的某些片断进行背诵,并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消化。此外,我们还要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我们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写作时也就如囊中取物了。

、阅读积累。要多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通过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善于把摘录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生活积累。积累来自生活,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我们要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以扩大见闻,丰富知识。此外,要

勤于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

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胸中有材料,日积月累,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二、总体把握文章

、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

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实施五项训练。

要扎扎实实地进行五项训练:字词训练,句子训练,段的训练,篇章训练,生活现场训练。

三、开头、中间、结尾

、开头——吸引眼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亦如此。其实,作文的开头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决定的,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一点作文开头的基本知识,拓展一下作文开头的思路,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作文开头有这样几种模式:、

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式。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提出问题,引导思路式。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提问: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欺骗?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式。如《我心归去》的开头: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栋雅井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回忆联想,倒叙开头式。如《爷爷永远活在我心中》的开头:每当我拿起那张已经焦黄的照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十年**中惨遭迫害致死的爸爸来。、布下疑团,引人入胜式。如《大力士=小蚂蚁》的开头:小蚂蚁,只有线头那么大,多不起眼儿呀。大力士和小蚂蚁划等号,你

说不是怪事吗?、揭示矛盾,引出故事式。如《十八岁和其他――两代人的矛盾》的开头:“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

、中间——形象生动

如何把段落写具体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2、用比喻来状物。

3、用形容写出事物怎么样。

4、写出事物的外形牲特征。

5、写出事物的色彩怎么样。

6、写出事物怎样变化。

7、写出周围环境怎么样。

8、写出不同的声音。

9、写出怎样进行活动。

10、写出人物的外貌。

11、写出人物是怎样对话的。

12、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结尾 ——点睛之笔

结尾,一般来说就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画龙点睛。只要能能形式新颖,有点精之笔就行了。

虽然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建议,还有

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但对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还是有一些帮助的。最后我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写作就如写日记。全国知名班主任魏书生曾经说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果让我谈最重要的一句话,那就是坚持写日记,写命题日记。”所以说写日记也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

第二篇:如何教学生写作文

如何把作文写生动、传神是个老大难问题。学生甚至跟我诉过苦:“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从有物、情感、写法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强化观察、阅读、写作,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有物是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肚子里没货,怎么能写出来呢?学生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肚子里有货呢?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找物,二是借物。

1.找物: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就是身边的万事万物。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身边的人,观察身边的事,观察身边的景。具体地讲,就是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与乡村中的小桥流水;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春的生机、夏的力量、秋的欣喜、冬的严酷;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捕获城镇小贩的大声叫卖;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母亲温柔的唠叨……

一次,我让学生当堂写班里的一名同学,但要隐匿该同学的姓名,优秀的标准是同学们能从文字中推断出写的人是谁。结果,同学们都很想知道自己在别的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于是对这次写作训练非常感兴趣——很多次,作文还未读完,同学们就在哄堂大笑中“揪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教学效果非常好。后来,我便趁热打铁,设计了一系列的写作内容,如描写老师系列、描写明星系列等。有时候,我还专门播放一小段电影,让学生描写。就这样,通过观察训练,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乐趣,我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目的便达到了。

2.借物:扩展阅读,储备素材。

如何借物呢?我们必须请出第二位老师——书。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是享受智慧的精神盛宴。书中有屈原遭驱的忧愁,有李白的万丈豪情,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有陆游的金戈铁马,有苏轼的大江东去,有柳永的晓风残月,有鲁迅的冷峻,有朱自清的清新,有老舍的朴实……书中还有数不清的故事与看不完的风景,各种悲欢离合,各种漂亮景致,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因为,没有经历的可以从书中经历,没有见过的可以在书中见到,没有体验过的可以在书中体验……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多活一世”,此话一点也不夸张。教学中,我在互联网上收集了许多名家的同题文章并将它们整理成不同的系列,如父母系列、故乡系列、友情系列、咏物系列等,并转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通过几次这样的专题阅读训练,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优秀作家的写作养料——仿写的文章虽然有斧凿的痕迹,但立意、叙事手法等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就这样,通过阅读训练,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了乐趣,还积累了写作素材,我作文教学的第二个目的也得以实现。

二、情感是基础

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教学活动。具体地讲,就是要让学生作文时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有一种写作的渴望。

“我手写我心”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感悟,抒发自己独有的真实情感和体验。真正好的文章不在于字数有多少,而是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要把想表达的意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曾要求学生写过一篇《我的母亲》。有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了母亲的手——以儿时记忆中母亲那双白白嫩嫩的手和现在母亲那双布满青筋的粗糙的手为线索,给我们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课堂上,我读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都哭了。因为,他们的母亲也是那样为他们日夜操劳着。由此可见,当学生会用细节表现文章的主题时,他们也就学会了观察生活,也就明白了作文之

三、写法是助手

如何把作文写生动、传神是个老大难问题。学生甚至跟我诉过苦:“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从有物、情感、写法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强化观察、阅读、写作,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有物是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肚子里没货,怎么能写出来呢?学生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肚子里有货呢?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找物,二是借物。

1.找物: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就是身边的万事万物。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身边的人,观察身边的事,观察身边的景。具体地讲,就是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与乡村中的小桥流水;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春的生机、夏的力量、秋的欣喜、冬的严酷;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捕获城镇小贩的大声叫卖;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母亲温柔的唠叨……

一次,我让学生当堂写班里的一名同学,但要隐匿该同学的姓名,优秀的标准是同学们能从文字中推断出写的人是谁。结果,同学们都很想知道自己在别的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于是对这次写作训练非常感兴趣——很多次,作文还未读完,同学们就在哄堂大笑中“揪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教学效果非常好。后来,我便趁热打铁,设计了一系列的写作内容,如描写老师系列、描写明星系列等。有时候,我还专门播放一小段电影,让学生描写。

就这样,通过观察训练,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乐趣,我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目的便达到了。

2.借物:扩展阅读,储备素材。

如何借物呢?我们必须请出第二位老师——书。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是享受智慧的精神盛宴。书中有屈原遭驱的忧愁,有李白的万丈豪情,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有陆游的金戈铁马,有苏轼的大江东去,有柳永的晓风残月,有鲁迅的冷峻,有朱自清的清新,有老舍的朴实……书中还有数不清的故事与看不完的风景,各种悲欢离合,各种漂亮景致,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因为,没有经历的可以从书中经历,没有见过的可以在书中见到,没有体验过的可以在书中体验……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多活一世”,此话一点也不夸张。教学中,我在互联网上收集了许多名家的同题文章并将它们整理成不同的系列,如父母系列、故乡系列、友情系列、咏物系列等,并转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通过几次这样的专题阅读训练,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优秀作家的写作养料——仿写的文章虽然有斧凿的痕迹,但立意、叙事手法等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就这样,通过阅读训练,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了乐趣,还积累了写作素材,我作文教学的第二个目的也得以实现。

二、情感是基础

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教学活动。具体地讲,就是要让学生作文时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有一种写作的渴望。

“我手写我心”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感悟,抒发自己独有的真实情感和体验。真正好的文章不在于字数有多少,而是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要把想表达的意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曾要求学生写过一篇《我的母亲》。有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了母亲的手——以儿时记忆中母亲那双白白嫩嫩的手和现在母亲那双布满青筋的粗糙的手为线索,给我们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课堂上,我读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都哭了。因为,他们的母亲也是那样为他们日夜操劳着。由此可见,当学生会用细节表现文章的主题时,他们也就学会了观察生活,也就明白了作文之

三、写法是助手

1.拟一个好题目。

好的文章题目马上就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借用歌词可以拟题为“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妙用成语可以拟题为“妙趣„横‟生”——对“横”字的用法进行简介;利用谐音可以拟题为“从„心‟做起”。

2.选用优美的词句。

选用恰当、精妙、传神的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的词语,可以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比如,孔乙己“排出”几文大钱中的“排”字,就十分生动。另外,古典诗词中的用词往往十分精妙,也可以化为己用。

3.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比如,以情节见长的文章,如果用倒叙或设置悬念的方法写,艺术感染力一定会很强。比如,《项链》《麦琪的礼物》等,故事情节在高潮处落幕,出人意料的结尾的确让文章产生了意蕴深远的表达效果。

4.巧用修辞。

古典诗歌中,巧用修辞的句子比比皆是。比如,同样是写愁,“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是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写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写愁。显然,文章中巧用修辞不仅能给作文增加丰富、生动的意蕴,还能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表达效果。

第三篇: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刘泽洪

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仔细分析,主要是原因是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 1

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后,教师做了进一步指导: 师:“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呢? 生:因为柱子上刻满了金花彩画。 生:因为金花彩画的颜色多而美。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颜色多而美,而且金花的形态很多很美,彩画的图案也一定很多很美。所以“我”会看得眼花缭乱。 师:美丽的金花彩画让“我”感到眼花缭乱,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过眼花缭乱的时候吗? 生:商场里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 生:每年秋天举办的菊展。美丽的菊花被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缭乱。 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切忌揠苗助长。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

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4.指导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练习。 《小摄影师》《师生情》可让学生续写,《古诗二首》《瀑布》可让学生改写,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写作。

第四篇:《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提出来明确的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

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鉴于初三的特殊情况,针对目前学生作文开头难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博得高分的设想,来设计一堂作文课。根据过去的教学总结,以及搜索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能够模仿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2、 掌握作文开头的写作方法。

3、训练开篇技巧,使学生能写出诱人的开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并明确作文开头写法。

2、通过实际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开头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以及对写作的兴趣,改变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作文开头技法,打造文章开篇亮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一说:怎样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二、归纳毛病,明确要求。

(一)学生作文开头常见的毛病

1、人云亦云,过于格式化;

2、重复啰嗦

3、拐弯抹角,兜圈子;

4、不必要的释题;

5、平淡、平庸 ;

2、根据例文介绍类型:

1、回忆式:

《我的好朋友》:每当看到书桌上的 照片,我便想起了我的好朋友---琪儿。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开门见山式:

《世上还是爸爸好》:爸爸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人。他对工作有一种如痴如醉的爱,对家庭有一种真挚感人的爱,对长辈有一种尊敬孝顺的爱。唯独对女儿的爱,令我说不清——那是一种感人至深的爱,随时陪伴着我,温暖着我……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开门见山,直接了当。

3、对 话 式: 《快乐的父亲》

“杜师傅,我家的电话坏了,你能不能去看看?”隔壁王大伯又来“求援”。正端着饭碗津津有味地吃着“酸菜鱼”的父亲,二话没说,丢下饭碗就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4、反 问 式: 《 妈妈的唠叨 》

妈妈的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音乐。

清晨,当闹钟的“叮叮”还没响时。妈妈就开始唠叨了:“起床了没有,怎么灯还没有亮?再赖床就迟到了”。“用热水洗脸”“被叠好,不许偷懒。”每天她都不厌其烦,唠叨个不停。于是乎,我闭着眼睛也要先把灯打开,强打精神回答妈妈一声声的唠叨。不起来,赖在被窝里,也得抓紧时间穿衣服。妈妈的唠叨真烦人!可仔细想想,若没有这些唠叨,我又怎会准时告别甜美的梦乡?……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加重语势,激发感情 排比式:

《渴望心灵的撞击》:绿叶,渴望阳光的呵护;花儿,渴望流水的滋润;森林,渴望春风的礼赞……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增强气势,先声夺人。

5、比喻式:

《高山流水》:月光如水,音乐般静静流泻着清辉。寂寞,心灵的荒地。我只身一人于夜中穿行,月光下的自己,脸上写满了忧郁。凉意渐起,晚风送来清香。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6、对 比 式: 《师生之间》

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虽然正是壮年,却已愁白了头。 我们是他的学生,虽然即将步入青年,却好像不懂事的孩子。

……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使内容突出,醒目。

7、设 问 式: 《黄鹤,归来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朗诵着这千古流传的诗篇,我为它那隽永的意境和优美的音韵所倾倒。我早就盼望看看这座令人神往的江南四大名楼之——黄鹤楼。

这种形式的优点:语言简练,直接点题。 布置作业:

题目:《_______,改变了我》

提示与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灵活运用文章开头的方法技巧,写一个精美的开头,并在文章的结尾注明你所创造的方法。

第五篇:读名人故事,教学生写有文化底色的作文

【摘要】文化作文,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的趋势之一。通过读名人故事,我们教学生写有文化底色的文章,让学生学会用名人故事

入文,用文化的审美丰富文本,用文化的视角审视社会,用文化的思辨提升主题。

【关键词】高中生;读名人故事;写文化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再次高扬“文化”大旗。我所说的有文化底色的作文,就是努力在作文里添入文化的元素。有文化底色的作文,就是让学生努力在作文中融入文化底蕴、文化色彩、文化精神等。莫怀戚教授称为“中学生写作的文化”。

《作文素材》主编张迅说:“‘文化作文’及其教学是一场触及中国教育根脉的改革,它让学生的灵魂与民族的文化一同站立起来了,这样一种站立的姿势,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当今不少高中生不爱阅读,又缺乏生活阅历,他们的作文,很难看出对国家的关注,缺乏对自身、人生的思考。文化作文应该是作文教学的趋势之一,我们教学生写有文化底色的文章,教学生学会用文化的材料入文,用文化的视角审视社会,用文化的思辨提升主题。

教学生写有文化底色的作文,方法很多,读名人故事法、文化审视法、故事新编法、文言仿写法等,本文仅就名人故事法展开。名人故事法好操作,实用性强。

充盈着文化元素的名人很多,孔孟、鲁迅、巴金、林徽因、余秋雨、季羡林、杨绛等。这些名人身上大体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他们追求人生的价值,思考生存的意义。读名人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吸取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名人身上寻求榜样,等等。萧伯纳有一段名言:“我以为,读传记很像到外国旅行。你到了一个与你自己的国家很不相同的国家,你了解了一些那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你的生活就因这种经历而改变了。”读名人故事,熟悉名人经历,然后把名人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去碰撞,作文中用文化的元素再现名人,从文化的视角对名人进行分析,用文化的精神讨论自然、社会,作文自然就铺上一层文化的底色。

读名人故事,把名人故事精心剪裁成一条条材料,剪裁成一段段名言警句,支撑起文章的骨架,使读者开眼界、长见识,作文的文化底色就铺上了。根据作文的主题,学生从长期阅读积累的名人故事中,挑出符合主题的名人资料、名人诗文,精心剪裁或贴切组合这些资料、诗文,与自己的语言、思想完美融合,显示出文化积淀,让作文透出文化的气息。

我以姚贝娜为例,教学生写有文化底色的作文。姚贝娜曾获 得“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冠军,第一届中国新歌榜颁奖盛典“亚洲最欣赏女歌手奖”等很多奖项,可惜34岁因病去世。不像名人林徽因、余秋雨等,他们有不少文学作品,姚贝娜没有出过书,也没有人给她写书。于是,我给学生推荐姚贝娜唱的歌曲――《心火》《矜持》《红颜劫》《日月凌空》《生命的河》等,还推荐一些写姚贝娜的文章――《世上再无第二个你――致姚贝娜》《姚贝娜走了》等。学生听歌曲、看文章,自主摘抄歌词,认真点评。从读到的姚贝娜故事中,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或用修辞,或用工整的句式,从穿短袖T恤和牛仔裤参加《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为其转身,作为抗癌大使,为“粉红丝带”活动全裸出镜,让更多人关注女性健康,关注乳腺癌,在去世前志愿捐献眼角膜等角度,把故事剪裁成一条条名人阅历材料。我还让学生从网上查找、摘录其他名人对姚贝娜的点评,查找姚贝娜自己说的名言。如梅冬妮(姚贝娜小师妹、武汉晨报记者)对她的点评:“你注定属于舞台,当你孤注一掷决定用已经被病魔侵蚀过一次的瘦弱身躯,勾勒出你的‘也许明天’时,纵使如烟花般短暂你也要灿烂绽放。”

且看一位学生把裁剪的材料组合,写下的文字:浮华时代,人人争强,而姚贝娜一袭素衣登台演唱,正如她说:“我只要用心唱歌就行了,其他的不重要。”她清澈动听的歌声注定她的不平凡,她淳朴低调的性格使得她的歌更受欢迎。她选择低调,其实是选择高贵。她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窗外云卷云舒,如一坛好酒,如一 簇桂花,她不张扬,亦显醇香。遇见姚贝娜,恍若在苍凉的荒漠绝地,欣遇一脉淙淙的泉流。

再看另一位学生写下的文字:姚贝娜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一己之力鼓舞那些与病魔抗争的癌症患者们,为“粉红丝带”活动全裸出镜,并志愿捐献眼角膜。大大小小的善举,让所有曾经轻视过她伤害过她的人们无地自容,让“姚贝娜”这个名字从此多了一抹光辉。“她知道无法留下自己生命的长度时,便留下生命的宽度。”楚天音乐广播著名DJ燕子对她如此点评说。是的,姚贝娜的善良让她问心无愧,她的善良可以横亘生命的长度,为世人所铭记。她是短暂的花朵,却是最长久的琥珀。

我觉得这两段文字,多多少少有了文化底色的味道。他们选取熟悉的题材,做个性化的分析。如果我们对所写内容不够熟悉,缺少较为独特的感悟,那么就很难写出新鲜、富含生命气息的有文化底色的文字。关注名人的人格精神,采用“文化味”的议论夹抒情,且又失细腻的叙述模式。巧选句式,善用修辞。我们可以用那一条条精心裁剪的名人阅历,那一段段中外名人的诗文,支撑着文章的骨架,引导读者进入古今中外的历史画廊。

今天我讲的教学生写有文化底色的文章,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散文”,即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能力写出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文化散文”,而写有文化底色的作文,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融入一些文化的元素,每位?W生都可以做到。

(编辑:陈岑)

上一篇: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下一篇:如何提高执行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