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作文的人称

2024-04-07

如何写好作文的人称(精选6篇)

篇1:如何写好作文的人称

关于那个橘子

【出生】

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位伟大的母亲生下了早产仅有4斤重的女婴。出生证显示:1994年12月10日凌晨1点。听母亲说,虽然体重较轻,但眉目清秀(我也不知道母亲大人是怎么看出皱巴巴的脸蛋是清秀的⊙﹏⊙b汗),唯一不足是双腿发紫,呆在保温室十天后才回到母亲怀抱„„

【斜视】

才几个月的你就不老实,在床上总是乱蹬乱踢,你爸爸就在你上方---屋顶上吊了一个玩具,好让你老实一会儿。可吊玩具的地方不在你的正上方,你常常歪着头或斜着眼才能看清那个玩具。直到现在,周围的人们都这样议论你:这孩子挺清秀的,眼睛怎么就那样呢?

【祸不单行】

“疯疯癫癫”的你,在10岁那一年,摔到地上被一块石头硌伤了,眉心缝了几针。这下算是“破相”啦。11岁那一年,你在吃花生米时,一粒花生米堵在了鼻孔,父母连夜送你去医院,开刀才取出来,又缝了几针。唉---这就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遐想】

你想象力够丰富,总是期望自己生在古代,而且武艺高强,会轻功,使一把宝剑,通过一番搏杀,你成为了皇帝。则像武则天那样,女帝千秋,号令天下,威风凛凛。

你天生一种豪情,觉得自己是自己是七尺男儿,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那种。所以,那帮男同学常常被你“追杀”,纷纷大呼:救命呀—那声音凄惨极了,像是进了屠宰场!

【喜爱】

对于一个00后,你却偏偏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常常沉醉于此人的歌声中。如果说这也算正常,那喜欢一些年代稍远的歌,便显得与年龄不符了——陈淑桦的《笑红尘》、李丽芳的《爱江山更爱美人》、刘德华的《上海滩》、张国荣的《当爱已成往事》„„

【真相】

那个橘子,其实就是普通到人群中完全认不出的一个短发女生,一个才读五年级的学生,一切都一般,相貌一般,故事一般,成绩也一般„„只是她希望她的文字能让人觉得不一般。嘻嘻„„

互动作文教学新方案之二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 邓大林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记叙人称。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本人与文章所写内容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用什么人称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记叙的人称主要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第 三人称最常见,而第二人称比较少用。用什么人称写,得看主体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作用,比较一下它们的短长,对我们写记叙文有很大好处。

二、要点评析

1、先看第一人称。

师:记叙文里第一人称即用“我怎么怎么”的口吻,以“我”或“我们”的身份讲述所见所闻。我们学过哪些文章呢?

生:鲁讯《阿长和(山海经)》、阿累的《一面》、程 姗《吾家有女初长成》等。

师:这些文章中的“我”就是作者。记住,一般说来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那还有哪种情况也常用第一人称?

生:我们写文章,多是写自己经历的事,也最常用第一人称叙述。

生:另在不是讲自身经历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叙述得亲切真实、动人,也可用第一人称叙述。

师:也有“我”并不指作者本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文学创作里面的“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作品里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时是重要的(甚至是主人公)如鲁讯《社戏是的“我”哥,有时则是次要的;它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如王愿坚《七根火柴》里的“我”。

师: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但所叙述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写法的优点是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生:从作者方向来说,它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都是这种写法的优点,但是采用第一人称也受到不少限制,由于作者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必须在我所耳闻目睹的范围内,这就会受到约束,不便于广阔的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更多的文章使用第三人称。

2、第三人称

师: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的很多,作者自己不露面,直接把事件的变化和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很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生(2):用第三人称便于记叙比较复杂的内容,受“我”个人听觉与视觉的局限,师:这种叙述也会失去第一人称叙述的哪些优点,为了弥补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叙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也使读者咸到真实亲切。

3、能不能用第二称“你怎么怎么”的口吻来写记叙文呢?能。如出示胶片:

青菜(片断)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合,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这篇抒情散文便运用第二人称,直呼青菜为“你”把青菜拟人化,使全文产生一种当面交谈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大大增强了抒情性。

当然,对初学者而言,主要应学好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两种写法。也可尝试二人称写法。

三:审题提示

1、以“回顾初一”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由小学升入初中,走过初一,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许多吗?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新课程,会给你常带来多少崭新的感受,回顾初一生活该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若写记叙文,宜用第一人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事,方能写得亲切、真实、动人,应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

2、以“想念”为话题,考试写一篇主要运用第二人称的作文。

提示:首先定对象:想念已故的亲人?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想念久别的朋友?然后寻思事件,想念哪些事?选择记忆深处,永难忘怀之事,选择以小见大的细节。最后调动激情,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追思中,喜怒哀乐、情不自禁忍不住呼唤对方则可一气呵成。

板书: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名称 使用范围 优点

人称 第一人称 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文章、亲身经历 读者产生亲切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许多记叙文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第二人称 少数文章 当面交谈产生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

第二课时

本节课学生作文,教学过程略。

.学生优秀习作 【创新例文】1

今天我没有获奖

今天是开学典礼,我的心情格外不同,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眼,往日总走不过垃圾桶的我,今天也显得格外爱护环境,把手中的纸屑小心地放进垃圾桶里,还回头望了望是否进去,我心里乐滋滋的。我知道学校表彰的优秀学生中一定会有我。班上的学习委员,老班的得力助手,期期成绩总是在班上前五名,优秀学生舍我取谁?心里想着,不禁想笑,但害怕别人说我是只骄傲的乌鸦,所以,整个上午,我都皮笑肉不笑的。

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所以,一上午我都在教室里坐立不安,真希望下午马上到来,希望这一刻就开开学典礼,可是时间老人却总是这样和我作对,你越希望他过得快一点,它就越慢。我一上午就在这么期待中度过。

终于盼到了下午,我早早地端着凳子到学校礼堂。等了很久,开学典礼才开始;可偏偏又有那么多过程,鸣炮、升国旗、奏国歌,校长致开幕辞,主任讲话、学生代表讲话„„不知过了多久,才轮到发奖。首先公布所有获奖名单,然后再发奖品。我伸长脖子,竖起耳朵,希望能早点听到自己的名字,又怕听漏了;但获奖名单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名字,我就不相信这是事实。发奖品时,我再一次仔细地听,可奖品都发完了,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最后,我终于以落榜而告终。

我失望极了,伤心极了,我的泪如决堤的江水奔泻而出,左手抹过,右手再抹,也抹不尽恣肆的泪水。我这么一个优秀学生,居然没有获奖?我不由得垂下高昂的头,觉得很没有面子,没脸见人,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笑我的。

过了很久,我渐渐平静下来,当我抬起头,用疑惑和胆怯的目光看了老师一眼时,却看到他正对我微笑。我读出他那慈祥的目光中有安慰,但更多的是肯定。

我又把目光悄悄移向周围的同学,他们同样地对我微笑,他们的眼神充满着鼓励和信任。我突然明白老班的良苦用心:骄傲易滋生优越感,易与同学们隔离啊!

今天我没有获奖,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比学校发的物质奖品更珍贵的奖励,那就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无言关心和信任。

谁说我今天没有获奖?其实我得到了比别人更珍贵的东西。

【指导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从反面立意,围绕自己没有获奖运笔。先写今天要召开开学典礼,作优生的我急切盼望那一刻的早点到来,成功地刻画自己急不可待的心理活动。但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写今天我没有获奖,点明主题。文章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但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继续深入挖掘主题,将没获物质奖励上升为获得了精神奖励,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文章歌颂了新时期中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

【创新例文】2

世 外 桃 源 新 编

邓曼

陶渊明驾着“亚洲雄风”在海上巡逻,无意中再次发现了自己曾生活过的“世外桃源”,他迫不及待的跑进去,眼前的一切使他惊呆了——这里的人们竟然还过着和几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妇女们在窗前悠闲的织着布,男人们则在地里忙着种田,不远处隐约传来夫子教学童们背《三字经》的声音,这里沉寂得仿佛空气都快凝固了,他简直不敢相信,在21世纪的新中国居然还会有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

等他回过神来,他发现有好多人围在他身边,那些人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不时还有人在议论:“他是谁呀?哪儿来的?怎么穿这种怪怪的衣服?”

“现在外面都是公元2003年了,那里的人都穿这种衣服,我们的首都北京还有5年就要举行奥运会了。”陶渊明说。

“奥运会?什么是奥运会?”

“奥运会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呀?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行,到时候全世界的人都将到北京去。”

“那北京是不是会赚很多钱?”

“当然啦!会赚很多人民币的。

“人民币?人民币是什么?”

“人民币就是外面的人用一种钱,必须要有它,才能买吃的,住的,用的,就像你们现在用的银子一样。”

“是那样啊!我们的祖先就是为了逃避战争才躲到这个地方来的,现在外面还在打仗吗?”

“早就停了!现在外面国与国之间都很和平,人们的生活都很幸福„„”

这样谈了好半天,突然那里的酋长说:“今天大家这么高兴,不如叫小伙子们搭个剧台,让姑娘们跳舞庆祝一下吧!”

陶渊明忙说:“不用不用,现在外面早就不用这种方式了,你们看!”随之,他从旅行袋里掏了一台掌上电脑,然后连续敲了几下键,屏幕上立即播放出一些音乐节目。人们惊呆了,“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还有人在里面跳舞呢?”

“现在已不再是几千年前了,人类科技都很发达,他们发明了好多东西,这种东西就叫电脑,人们能够利用它做很多事情。”

“哇!那太好了!那照你那样说来,我们这里太落后了,对了,那外面的人如果要去很远的地方,是不是还得步行或骑马呢?”

“怎么会呢?现在人们可乘汽车、客轮、火车、飞机等,比步行强多了。”

“是真的吗?咦?什么声音好像是从你身上传来的。”

原来是陶渊明的手机响了。他的同事叫他立刻回去策划一个什么关于“世界新鲜事“的项目。那些人就更好奇了:”你怎么和这种小东西讲话呢?”

“噢,这叫手机,人们为了联络方便,都用这种东西,即使对方在千里之外,也能和自己说话的。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我必须赶回去策划这个项目,它就是——《世外桃源新编》。”

“不行,不行,你必须留下来教我们学习电脑,或者把我们都带走!否则„„”老酋长说。

“上次我辞去时,你们不是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次怎么了?”陶说。

“上次是晋朝,现在可是强大的新中国了。”人们答到。

一阵笑声飘荡在回家的海面上。

【创新点评】

文章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写陶渊明再次到桃花源时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写桃花源的人们思想的变化,他们不再闭关自守,而是向往科学、追求创新。文章从侧面赞扬了新中国的强盛。

【延伸训练】

题目: 我点拨:

描写自己内在的东西,实际就是要用自己的X光透视出自己的五脏六腑。敢于写自己的灵魂,写自己的风格,敢于剖析自己。自信、宁静、随和多方面兼而描之,并附于自身的统一体中,不管对错优劣,“我”就是一个独特的“这一个” 我听妈妈说,我小时候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又懂礼貌,见人就喊。小时候在市场上,卖糖果的阿姨叫我唱个歌就唱,卖瓜子、饼的叔叔叫我跳个舞就跳个舞。经常弄来好多吃的。跳完(或唱完)后大家都说我很乖、很可爱。有一次,我才2岁,妈妈叫我喊爸爸、哥哥吃饭。(当时说不准读音)我就喊:“爸爸、哥哥灿(他们读得太快,我以为是这样读)。”他们俩听了笑得前仰后附。还有一次,我看见猫了,很怕,连忙躲到哥哥身后,说:“哥哥我怕喵子(当时发音不准,想说猫子,是方言)。”又一次让他们哈哈大笑。

我的成绩不错,从一年级到现在四年级最低分八十九,最高分猜都猜得到,当然是满分一百分咯!这四年来我至少有十五次一百分了。如果我考的好,我就会向妈妈要点小礼物。

我有些懒。自己的房间从不打扫,很少洗碗、做家务。就连写这些文章时也只选了一小部分。我虽然懒,但我爱看书、学习、听音乐。虽说数学是我的强项,但关于数学的书我很少看,一般都看写作文书、文学类的书。比如查理九世什么的,我都爱看。音乐喜欢古典音乐、优美的轻音乐和一部分摇滚音乐。

我小时候没哥哥聪明。现在成绩比哥哥原来的好,还是托看电视的福。你也许会感到莫名其妙。看电视怎么还学得到知识呢?是因为电视上有字幕,它又把这个字的读音读出来了,一些经常见到(或听到)的字我就知道怎么读,所以积累的字、词丰富。

这就是我!一个爱看书、爱听音乐、可爱、懂礼貌、聪明的我!

篇2:如何写好作文的人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能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许多标题运用了修辞手法,富有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一、比喻

《手术台就是阵地》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术台”比作战斗的“阵地”,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当时紧张、危急的气氛。意在歌颂战斗在手术台前的白求恩大夫对革命工作极端负责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还有《鸟的天堂》、《林海》、《沙漠里的船》和《彩色的翅膀》等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拟人

《大海的歌》和《骄傲的孔雀》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大海的歌》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它能唱歌、传情、表意。《骄傲的孔雀》则把孔雀当作人,它能思维、有表情、神态活泼。

三、借代

《帐篷》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作者借“帐篷”歌颂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以帐篷为家,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金色的鱼钩》和《手》等课题也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四、双关

《种子的力》这个题目就是一语双关,表面写种子的力量无穷,赞美它是世界大力土;实际写中国人民有一股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抗日力量,赞美了抗日的烽火扑不灭,中华民族具有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力量。《落花生》、《古井》和《挑山工》等题目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五、引用

《“你们想错了”》引用了方志敏烈士的原话,这句话不仅是他对敌人的严厉驳斥,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中心,点明了主题。还有《兄弟便是朱德》、《半夜鸡叫》等课题也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六、倒装

《别了,我爱的中国》这一课题,采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郑振铎告别亲友、离开祖国时依依不舍的真挚感情,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再见了,亲人》也采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

七、设问

《幸福是什么》这一课题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用设问句作课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发人深思。

篇3: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

所谓托物言志, 就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或叫感物抒怀, 又叫咏物抒怀。中学语文课本上, 选择了大量优秀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诸如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 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心得, 托物言志的作文,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训练, 提高认识, 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托物言志的作文来。

一、探究优秀作品

中学课本有多篇著名作家写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如 《陋室铭》, 《白杨礼赞》等。在这类作品中, 作者往往只是借助常见的平凡的事物就能把自己所言的“志”托出来。通观几篇文章, 妙笔生花的作者都不约而同遵循一个思路:即先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 接着把所要写的事物放在这个不利于物成长的环境中, 进行一番全面细致的叙写和描绘, 然后对这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进行赞美感叹, 同时进行相关的联想, 完成由物到人的转化, 进而来赞美这类人或赞美这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最后进行号召或表明自己向它学习的愿望。语文老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 要有的放矢, 引导学生反复读诵这些经典的名家佳作, 细细品味和揣摩, 认真探究, 学会方法, 对托物言志的文章, 有了认识和基础, 再让他们动笔写, 至少他们不陌生, 容易上手。

二、细致观察事物

在对中学生进行托物言志的作文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观察是学生作文前的重要准备, 也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重要途径。学生不去观察, 得不到材料, 作文当然就写不好, 进行托物言志方面的作文写作时, 容易陷入空洞, 肤浅, 事物写不好, 缺乏精彩和亮点, 要想言志出彩, 要想整篇作文浑然一体, 那是不可能的。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想写出好文章, 尤其写出托物言志方面的好作文, 观察是第一课, 一定要学会观察。如《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干、枝、叶、皮的描写, 对其颜色、形状、性质, 进行细致描写。这些都是建立在作者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

观察的时候, 一定要认真仔细, 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 要进行多次观察, 了解事物的特征。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 对猫的大小、颜色、形貌, 要有大体上的认识, 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等五官特点, 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 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细致的观察。在描写的时候, 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 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 把最生动具体, 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这样写出来的托物言志的作文, 就内容详实, 为言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入笔饱含感情

描写的事物, 一般都是自己熟悉的或是家乡的特产、小吃。所以要求学生要带着感情去写, 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为此, 我们可以巧妙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尽量使所写的物品生动形象。最好能用人物或事例, 以情感人, 以情取胜。

在进行托物言志的作文的写作时, 学生要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 如果只是描写细致具体, 而看不出作者感情态度, 那还不能算是好文章。一般首先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 通过叙述和抒情, 表达自己的感情, 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 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 使文章声情并茂, 分外生动。没有感情, 写出的作文就干巴巴的, 不容易感染人, 连作者都感觉写出的文章不好读, 更别说影响别人了。

四、中心积极乐观

在对事物进行一番有计划、有目的、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 就要展开联想。

篇4:谈谈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

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因文体的差异,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无论哪种文体,都应该本着两个原则:一是开头要有独特的创意,以新颖别致的形式抓住读者,二是符合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使开头和主体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坚持这两个原则,在动笔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能力,就能为文章开一个好头。下面我们就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分别讨论:

1.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开头方法。开篇直戳正题,没有含蓄委婉的影射,也不拐弯抹角地迂回,或者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交代写作动机;或者就某人某事描写叙述……总之,凡是在开头直接谈及文章主要内容的都属于这种形式。它使用的文体范围较广,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各种文学体裁均可以使用。这种开头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可是细加品味起来,优点突出:平稳、干净、利落,不易离题,好像一个诚实稳重的人,做事朴素务实、直来直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这样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十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回应了题目,又在叙述中融入了父子深情。又如,《故宫博物院》这样开头:“在北京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作为说明文,开头介绍说明对象的座落位置、名称、建筑规模和历史,显得与准确平实的说明文文体特征相符。由于平淡是这种开头的缺点,就显得缺少引人入胜的技巧。所以较多适用于一般的实用文;而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较少使用。

2.交代结局,追本溯源

这种开头只适用于叙事类文章。在前面讲叙述的顺序时已经谈过倒叙。现在是从开头的角度再谈这个问题。使用倒叙,把事件的结局写在开头,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溯水流之源,究事件之本。不过,使用这种方法开头,必须注意,开头所叙的结局或事件发展中的某个片断,必须是使人感兴趣的、足以能吸引读者的内容;否则,就会给人以索然无味、为倒叙而倒叙的感觉。因前面谈的较多,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

3.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基于烘托人物、表达中心的需要,在文章的开头描写自然景物或社会场景,为人物活动布置环境,渲染某种气氛,间接地抒发思想感情。这种开头如果写得好,就能以画面直观、意境优美、含蓄委婉的特点,充分调动读者的审美情趣,其产生情感的共鸣。它一般适用于文学性较强的叙事类文章,有的文艺性说明文也采用。开头描写场景,尤其要注意的是围绕中心来选景;与中心无关的景物,即使再优美,也不能写在开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寻求情与景的统一和融合,抓住特征地描写典型性的客观事物,借以表达人物或作者的主观感情。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开头是很好的例子: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地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在天上。

这个开头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抓住苇塘在敌人监视下“阴森黑暗”的特征,去写星星将要“滴落”,水鸟飞动和唱歌,苇子“狠狠地往上钻”等象征性很强的客观事物,它们都染上了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不仅做到情景交融,而且为下文描写英雄行为做了很好的铺垫。

4.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叙事类文章的开头,人物还没有出场,就直接描写他的语言,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种开头犹如一出戏剧的开场,人物在后台念一句台词再出场亮相。以这种方式开头,要注意选取人物典型化的语言,或是俚俗方言,或是个性极强的口头禅,或是矛盾白热化时的争执吵闹……总之,开头所写的人物语言一定要吸引人,也就是“先声夺人”。《羚羊木雕》的开头这样写:“‘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这个开头以妈妈的问话单刀直入地揭示矛盾,促使读者寻根问底,为了把事情弄明白非要读下去不可。

5.概括内容,总领全文

开头以简洁抽象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这种开头方式适用范围较广,概括的内容也因文体而定。记叙文是对全文的主体事件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叙述、抒情,议论文对所要阐述的观点概括论述,说明文是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及用途概括介绍。这种开头方式,还能点明题意,确定感情基调,便于读者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生物入侵者》的开头,是说明文概括总领开头的典型例子: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看来,这或许不是一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这个开头从一种现象说起,诠释了“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破坏生态系统,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概括总领的作用十分突出。

6.议论点题,阐明观点

作者在开头发表议论,阐明自己对某事某人某物的看法,在记叙文中点化主题,在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在说明文中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因文体差异分别对待,议论文和说明文,因其是说理文章,议论固然是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开头议论是平常事情。而叙事类文章用这种方法开头,特别要注意论述简洁,就是只表明观点,无须像议论文那样既有论点,又有论据,通过严密的论证过程加以阐述。否则就会出现理论大于形象、失去文体色彩的结果。有一名同学习作一篇《母亲的画像》的记叙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风霜雨雪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亲就是集慈祥、坚定、勇敢、勤劳等诸美德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这个开头以整齐的排比句极富感情地赞美母亲,然后点明自己的观点:“母亲就是集慈祥、坚定、勇敢、勤劳等诸美德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开头就揭示了中心思想,便于读者在阅读中把握。

篇5: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

优秀的作文,内容应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的正文应一线相生,没有缺痕。读好的结尾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人们常称好文章的结尾为“豹尾”,这实际上是在说文章的结尾应该追求简练、生动与传神。“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精彩的结尾,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凸显文章的结构。因为,精彩的结尾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读之就像欣赏一段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缭绕回荡。

一篇主题鲜明、构思新颖的文章,如果有一个蹩脚的结尾,会使整篇文章黯然失色。

失败的作文结尾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缺陷。首先,是文章没有结尾。这类文章的结尾常常是不当止而硬止,即还没有把文章写完,文章的结构还不完整,主题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其次,是文章的结尾画蛇添足。这类文章常常是文章已经写完,中心已经表达清楚,事情已经叙述完整,形象已经鲜明突出,事理已经阐释明白,文章本该结束,可是当止而未止,拖泥带水,芜杂不堪,以致冲淡甚至掩盖了主题。再次,是文章的结尾与中心不一致。这类文章常常是文章的结尾未与主题照应,忽视了结尾与主旨的统一性,从而损害了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

由此可见,结尾对一篇完整的文章来说很重要,要想提高作文的质量必须注意结尾的技巧。

一、自然收束式

不论是哪种文体的文章,主要内容写完后都应该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是刻意去设计有哲理性、象征性的语句作为文章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我们称作自然收束式结尾。使用自然收束式结尾,不仅可以避免文章的结尾出现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还可以使文章显得简洁明快、朴素无华。但是,自然收束式结尾讲究自然并不是就意味着结尾可以随心所欲,马虎草率。相反,其必须顺着文章的行文思路与结构安排自然结束全局。例如,《人,又少了一个》通过写一个女乞丐三年前与三年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作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手法记述了事情的经过。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结尾,给读者留下的是无限的思考与无穷的回味。

二、首尾呼应式

这种结尾的方式,常常是文章的结尾既呼应了文章的开头,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使用这种方式收束全文,能产生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唤起读者心中的美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开头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是“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写作者的行踪,还是写妻儿的入睡,抑或是写作者的情绪,都前后照应,呈现出一种对称的美。

三、卒章显志式

就是文章结束时以主要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这种结尾的方式又称“画龙点睛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使用了这种结尾的方式——开篇即交代的写作缘由,接着概括性地描写巴陵胜景,然后详细写景抒情,最后以议论带抒情的语句收笔,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

四、追问拓展式

这种结尾的方式,常常是在文章结尾处以反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例如,《角度》的结尾运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会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

显然,作者以设问的形式收尾,不仅引人深思,还进一步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五、情景渲染式

这种结尾的方式,常常是在文章结尾处通过描写或再现一段情景,渲染氛围,增添画意,从而更好地烘托主题。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使用了这种结尾的方式。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以无限的祝福。

这一结尾,不仅通过情景描写渲染了旧中国落后、封闭的农村除夕夜看似热闹实则死寂、看似吉祥实则险恶的氛围,还再现了旧中国农村浊重的愚昧气息和悠远的原始气氛,更反衬了祥林嫂的悲剧,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度。

六、出人意料式

就是文章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往往意味深长,不仅可以使叙事曲折有致,内容丰富多姿,还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莫泊桑的《项链》就使用了这一结尾方式。

“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来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法郎!……”

这一结尾是人们以常规思维思考根本想不到的,不仅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还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篇6:如何写好作文的技巧

一、写说但不出现“说”

比如: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二、写外貌不用“有”

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三、写想不出现“想”

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 “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风和日丽、柳绿花红、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常用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高年级的孩子就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学会连续使用动词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怎么变成三百字?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标点符号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1、写作并不神秘;

2、写作需要技巧;

3、写作强调个性;

上一篇:新时代征兵工作讲话稿下一篇:齐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韩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