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学生写好议论文

2022-04-17

“文包诗”这一课文形式,源自古代诗词故事,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课文编写的有益尝试。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课型该如何教学,教师们看法不一。刘友开老师主持的“文包诗”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与应用的研究,很好地解答了这一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教学生写好议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教学生写好议论文 篇1:

让教材变成写话的“源头活水”

【内容摘录】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后学生写作的基础。然而,现在的写话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匮乏和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笔者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课标的研读,对教材的梳理,以及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深入探究了如何有效使用统编教材,促进写话教学。

【关键词】有效  统编教材  写话

写话教学是培养学生从口头语言转变为规范的书面语言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写话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自统编教材实行以来,写话教学的现状如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使用统编教材,促进写话教学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

【拨开迷雾】 调查写话教学中的现状

到学生中去——实地调查,把脉学生写话水平

为了解本校低段写话教学现状,依据《课标》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衡量学生的达标程度,我们在本校三年级每班按照同样的学号随机抽取15名学生(共45名)进行了三年级起始学期学生习作水平调查。

小朋友,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做写话练习,那么写话在你的心中到底是怎样的呢?请你跟着题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你喜欢写话吗?                   (    )

A 非常喜欢   B 喜欢   C 有点喜欢   D 非常不喜欢

2.你觉得写话难在哪里呢?           (    )

A没什么好写的   B 不会写字   C 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写   D 没兴趣

3.你怎么写话的呢?                 (    )

A先说一遍再动笔写   B 想一句写一句

C 在心里想好再写   D 看看别人怎么写,再动笔写

4.你一般都写些什么?               (    )

A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B 爸爸妈妈教我写   C 抄别人的

5.你觉得自己写话怎么样?           (    )

A很好   B 还可以  C 不太好   D 不好

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来:非常喜欢写话和喜欢写话的有62%,可见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写话的热情不高,提不起兴趣。无话可写和花时长是学生遇到的两大困难,各占32%。因为不会写字而觉得写话难的占29%。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很难构思好整段写话,然后付诸笔端,绝大部分是一边想一边写占49%,或先把话都说一遍然后再写,占33%。写话总是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占80%,可见,孩子们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真实世界。学生对自己的写话比较认可,认为自己写得好的仅占6%,还可以的占73%,不太好的占16%。从结果看,学生大多对自己有较高的肯定。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教会学生写话的方法,是低段写话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重點。

【抽丝剥茧】深挖写话教学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的写话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写话教学目标模糊,重视程度不足

促进写话教学,首先要写话教学的目标。然而,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多数教师对于课标缺乏深入解读,对写话教学的目标把握不准确。同时,访谈中50%的教师认为写话教学不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问题二:写话教学内容匮乏,指导策略单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话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能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写话内容中,看图写话占45.5%,其次是仿写。由于精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师对写话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足。同时,在平时的写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写话情境、引导学生写话的方法指导上缺乏策略。

问题三:写话呈现形式单一,方式千篇一律

目前的写话教学评价方式多以教师打等级、统一讲评为主,缺少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的面批。这样的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也缺少了针对性。

【出路审视】对统编教材写话教学实践与探究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后学生写作的基础。教师在写话教学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写话学习的积极引导。因此,针对低段写话教学的现状,依托统编教材,探究写话教学的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对策一:以课标为依据,梳理教材明确目标

此次调查让我们认识到,统编教材需要我们共同从头开始学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进行第一轮的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写话板块的研读,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

通过对统编教材一二年级写话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统编教材根据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将年段目标分别落实到每一次写话中,学段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口头语言逐渐向书面语言发展的阶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认知水平低下,而且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这决定了对他们的写话培养要基于这一生理与心理的基础,必须符合认知规律。而且他们缺乏耐心,字词积累少,初步学习写话时会无从下手,出现语意不清,句子不连贯及错别字多等问题。根据统编教材写话内容的编排,我们可以将低段的写话目标分解如下:

一年级第一学期 一年级第二学期 二年级第一学期 二年级第二学期

以说话练习为主,根据课文安排仿说练习,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并在说话中积累好的词语。 以说话练习为主,结合课文安排仿说练习,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将所见所闻说给旁人听,在说话中继续积累词语同时积累好句子,学习逗号和句号的用法。 说话与写话练习相结合,结合课文安排仿写练习,鼓励学生将想说的话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写下来,并在仿写中继续积累好词好句,能正确使用逗号和句号,学习使用问号和感叹号。 以写话练习为主,结合课文安排仿写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创作,能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写自己想说的话,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根据表达需要能正确使用问号和感叹号。

对策二:以教材为依托,挖掘写话教学资源

统编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训练写话的资源,教师在写话教学中,如果能够挖掘其中的写话资源,用好教材,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1.提供句式,积累不同句型

在教学“写祝福语”时,教师不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例文的写话格式,还提供给了学生一些句型,如“妈妈,祝您……”“妈妈,希望您……”;在教学“写一个好朋友”时,教师也引导学生可以模仿这样的句式写“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什么样的谁+在哪儿+干什么”……

这些句式为指导学生如何把一件事写得清楚、明白、生动提供了范例。《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对于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要积累词语,还应积累各种各样的句型,学习多样、灵活地表达。

2.利用文本,进行仿写训练

低年级的统编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形象,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课文当做学习语言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学习语言,实践语言。

例如,在教學二下《找春天》一课时,作者连续用上了四处句式相同、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发现春天后的惊喜: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笔者在指导学生品悟文字,感受诗境的同时,还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说说你发现的春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加入自己的想象,语言表达的闸门一下被打开了:

生1:潺潺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儿,那是春天的乐曲吧?

生2:一朵朵粉红的桃花绽开了笑脸,那是春天的发卡吧?

生3:池塘里苏醒的青蛙呱呱呱呱,那是春天的哨兵把?

我顺势让学生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一行行欢快的文字如雨点般在笔尖下跳跃着。学生通过这堂课不仅学会了课文,更学会了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要学会写话,就要把文本作为引子,抓住低段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仿写。通过这样的仿写,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逐渐树立了写话的信心。

3.借助插图,教会观察方法

学生虽然有观察事物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写话往往是空洞无物的,并不是学生没有进行观察,而是他们的观察缺少正确的指导。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是“缺乏稳定性,持续时间短,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需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而统编教材中的诸多插图,都可以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的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观察。笔者在教学一下《荷叶圆圆》时,引导学生这样观察: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课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美丽。

师:除了“美丽”,能不能用其它的词呢?

生1:可以用“美丽极了”。

生2:可以用“绿中透粉”。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到底如何美丽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荷叶,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呢?

生1:圆圆的,碧绿的。

生2:像一把绿色的小伞。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想象也很丰富呢!那在观察下荷花,它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1:粉红色的。

师:图上的荷花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它们有的还没开,有的露出了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开放,有的只剩下莲子……

师:像这样还没开的花我们可以说“含苞待放”。现在大家把这幅画写下来呢?

(学生动笔写)

除此之外,观察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如二下的统编教材《一匹出色的马》,课文的插图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一家四口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近处的小花、小河、垂柳,再观察远处的田野。这也是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写景的顺序。

对策三:以生活为载体,优化写话呈现方式

课标关于写作的评价中指出:“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在写话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写话与低段学生喜欢的手工、绘画等活动形式相结合。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写祝福语”,教师课前引导学生结合美术课,准备好一张贺年卡,画好图案,留出写话的位置。写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想要祝福的人是谁,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参照图示例句上的贺卡书写格式,用上标点。学生写完之后,举行贺卡展示活动,拍一张家人或朋友收到贺卡后的照片,以这种方式展示评价学生的写话,让学生从中获得写话的成就感。

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写一个好朋友”,让学生先给自己的好朋友画一张像,还可以画画平时两个人都喜欢玩什么,再在旁边配上一段文字,介绍这个好朋友的样子和一起经常做的事。写完后,请同学上来读一读,全班一起猜猜会是班上的哪个同学。这样的呈现方式,使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同伴的写话内容,在互评互议中互相借鉴写话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笔者探讨的仅仅是第一学段的写话,是起步阶段,还有第二、三、四学段的写作目标的衔接和达成。在《课程标准》中,写话是基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考虑的。我们该如何通过写话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  胡芳

作者:胡芳

怎样教学生写好议论文 篇2:

《学写“新古诗”》教学实录与反思(节选)

“文包诗”这一课文形式,源自古代诗词故事,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课文编写的有益尝试。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课型该如何教学,教师们看法不一。刘友开老师主持的“文包诗”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与应用的研究,很好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刘老师的研究准确地把握住这类课型的编写用意,深入比较分析这类课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教学这类课型的基本构式。刘老师的研究团队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基本构式能充分实现“文包诗”课文的有效教学高价值,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也颇多,既有对“文包诗”的基本理解认识,又有教学上的优化。当然,教学研究是不断深入的过程,探索教学模式,又不局限于教学模式,才能无限走向教学的至高境界。

刘友开老师从事基础教育工作30多年,至今仍勤于思考,对语文教学作出不懈探索,令人感佩!我也期待着刘老师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期待他的成果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智力和活力,为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增添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高林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读诗,就是要体察运用语言文字的“言”,明白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志)。反过来,写诗,一是需要作者的内心世界拥有思想情感(志),二是要拥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言)。南宋学者对读诗与写诗的相互关系说过一段比喻:“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译成现代汉语,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的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停地扇,很费力气。作文好像浇铸器皿,铜已经熔化,按照模型浇铸器皿,一熔就成功,只要知道了模型,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上多用力,在作文时就轻松。以上至此,语文教学内容是两件事,一是阅读,即吸纳;二是写作,也就是书面表达。

我觉得,有关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道理,对我们的启示正好契合刘友开老师课题的有两点:一是刘友开老师倡导的“新诗教学”的主旨;二是与刘老师带领他的团队研究的“新诗教学”的理念正好契合。特别是刘老师和他的团队在大量实践的前提下,逐渐明确了新诗教学有两项基本工作:一是读诗,通过对诗作的吟咏,明白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运用语言文字的;二是要仿照前人创作的样子,尝试着写诗。首先是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是学习读过的新诗的样子去干“随模铸器”的事,逐渐到达得心应手的程度。除此之外,刘老师及其团队还初步探索出来了“有效新诗教学基本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的教学步骤有三:“①诵读新诗,走进文本,让学生乐学→②品悟新诗,走近诗人,让学生乐说→③仿写新诗,彰显个性,教学生会写。”应该说,这是很有层次的教学操作模式,肯定会通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实效的教学尝试。

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刘友开先生和他的语文名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说理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很有价值。他们总结的“四步四环节”的基本教学结构,抓住了阅读和运用的关键,完全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语用”的新理念。

更可喜的是,“四步四环节”的基本教学结构模式己被教学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它将说理类课文的课堂教学构建为“四步四环节”,即:①. 巧设导法,激发学习情趣,切入议论主题;②整体通读,明确中心议题,感知议说内容;③ 精读品味,理解体会道理,习得论证方法;④ 回归整体,适度拓展迁移,练习议题表达。这样的“四步四环节”教学模式既符合一般文体教学普识性规律,又切合说理类课文教学的特殊性实际。因此,“四步四环节”的基本教学结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之有效,自然便在情理之中了。我们从其研究课教学,呼唤这样的来自于教学一线的“草根”课题!这样的来自于教学一线的“草根”课题研究,扎根于课堂教学的沃土之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是生长着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教学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愿有更多的教师们都能研究像这样的来自于一线的“草根”课题;愿有更多的教师们参与到这个“不同类型的课文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课题的研究中来,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法的改革创新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互研讨,共同进步,一起成长;愿刘友开老师和他的语文名师工作室团队沿着“简约”的路子,继续探讨下去,以期取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成尚荣(著名教育专家,国家督学):

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但人们对教学模式常有些误解,认为一提模式就“模式化”了,就僵化了,甚至有人说,模式化是教学改革的死敌。我不赞成,因为教学模式不是他们所理解的。“模式”是实践化的理论,是理论化的实践,很重要,也很难。刘友开老师有勇气研究这一问题,应当肯定,值得大家学习。

大家都在研究有效教学,大家也都在建构教学模式;语文的有效教学研究得不少,语文的教学模式建构也很多。刘友开老师的特点和优点在于,深入到语文不同类型课文的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中去,这就具体化、深化了,也就更“有效”了。这方面他做得很“在先”,很好。

刘友开老师的研究不是一个人在书斋里冥思苦想,而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与教师们一起,组建了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镇江市润州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刘友开工作室”。他们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炼,在教学现场建构,在教学现场践行,体现了一种研究的方向,培育了一种研究的品质和精神,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是一种研究的方向,完善了一种研究的路径,这比著作本身的意义更大、也更重要。

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深入的一个标志就是要深入学科教学研究,要基于学科本质的研究和实践。刘友开老师以“友好”的方式,“开”了一个好头,希望继续下去。

一、 示范引路,互动导入(略)

二、 观察发现,归纳写法

师:自我介绍(屏显四句话)

我名叫做刘友开( kāi ),个子不高也不矮( ǎi )。

评上特级不自满,奋发进取乐开怀( huái )。

”这四句话有什么特点?(生边读边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句式整整齐齐,每句字数都是七个字。

生: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最后一个字的后面都用括号注上拼音。

师:这三句后面都用括号注上拼音呢?再想想,看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而第三句尾字的韵母不相同。

生: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叫诗的押韵。

师:(屏显:“四句整齐话,每句七个字。一二四句尾, 韵母都相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写的类似七言绝句古诗的“新古诗”的基本特点。想不想、能不能用这样的“新古诗”也来向大家作个“自我介绍”?

生:(齐)想——能!!

师:先讨论一下,姓名是两个字的同学和姓名是三个字的同学都用七个字来组成的一句诗,怎样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姓名是两个字的同学用七个字的一句诗介绍自己的姓名时,可用这样的句式构成诗句“我的名字叫××”,也可用“我姓×来名为×”。

师:姓名是三个字的同学,用七个字的一句诗介绍自己的姓名时,可用这样的句式构成“本人姓×名××”,也可用“我名叫做×××”。

生:我的名字叫李静。

生:我姓李来名为晟。

生:本人姓李名政霆。

生:我名叫做吴涛琪。

(生各自写“自我介绍”诗,四个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改,待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时,教师再对板演的诗例和在座位上随机抽取的诗例进行评议)

四(1) 班三例:

例1:我的名字叫李静,唱起歌来很开心。数学语文样样通,不怕苦来不怕累。

师:有需要修改的吗?

生:第四句尾字“累”不押韵,可将第四句改为“不怕苦累我都行”。

师:好,这样既不改变原句诗意,又押韵了。李静同学,你同意吗?(李静点头同意)

例2:我姓李来名为晟,说起上课不发楞。要是有谁提起我,什么作业都不剩。

例3:本人姓李名政霆,语文学习我很行。迎难而上不怕苦,苦练本领学得勤。

师:李晟和李政霆同学的诗写得都较好,不需要再修改了。

六(3) 班三例:

例4:我名叫做吴涛琪,喜欢读书爱文艺。写起作文我最牛,不信咱们比一比。

师:吴涛琪同学的诗写得较好,也不需要再修改了。

例5:我名叫做朱晓东,特长本领还多种。体育文艺和才艺,样样我都很精通。

师:朱晓东同学,你的诗中有一字还需要改一下。你读读看是哪个字,怎么改?

生:“还” 应改为“有”,这样诗句,才通顺语意才明白。

例6:我姓王来名为涵,画起画来不一般。勤勉学习争前进,再苦再累也心甘。

师:王涵同学,你的诗句中也有一个字改一下才更好。你读读看是哪个字,怎么改?

生:“争”应改为“向”。 因为这样读起来顺些。

(生各自修改完善自己的诗稿并进行互改)

三、 故事鼓劲,指导仿创

师:通过上面“自我介绍”诗的仿写评改,大家不仅对“新古诗”的仿写和创作有着浓烈的兴趣,而且有很多同学还写出了比较像样子的“新古诗”。但老师也发现不少同学对学写“新古诗”的信心还不足。那么,你们想鼓足信心学好仿写、创作“新古诗”吗?

生:(齐)想!

师:请听故事《文盲战士也能成长为著名作家》。(略)

师:听了陈登科和高玉宝两位文盲战士成长为著名作家的真实故事,对我们学习仿写、创作“新古诗”有什么启发?

生:陈登科和高玉宝两位文盲战士从不会写字、不会写话、不会写文章到学会了写长篇大论的小说,说明了水平低不要紧,只要能认真学习写作,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学会写。

师:对!只要你们能认真学习写作,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学会写,当然也能学会写诗。

生:陈登科和高玉宝两位文盲战士在部队打仗,条件肯定非常艰苦,空余时间肯定很少,开始学习写作时都是大人了,可是他们能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学习写作,后来竟然都能写出大书,成为著名的大作家,说明有志者事竟成,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师:对!陈登科和高玉宝两位文盲战士刻苦自学,成长为著名的大作家,说明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生:他们学习写作时的条件比我们现在差多了,他们当时的文化水平也比我们现在的文化水平低得多了,他们能学会写作、学会写大书,我们只要认真学习,不管怎么也都能学得好,学习写“新古诗”也一定能学得好、写得好。

师:对!你们学习写作“新古诗”, 也一定能学得会、写得好。你们有信心学习写作、写好“新古诗”吗?生:(齐)有信心!

师:好,那我们现在就再来学习仿写、创作以《笔》为题目的“新古诗”。(生欢呼雀跃、跃跃欲试)

四、 交流展示,评议修改

师:笔的种类有哪些?

生:笔的种类有粉笔、铅笔、钢笔、圆珠笔。

生:还有毛笔、水彩笔,等等。

师:对。那我们就各自选择一种笔,以它的形状、颜色、作用、特点为内容来写一首“新古诗”。(生写诗,请四个学生板演,师巡视。片刻,发现有的同学写诗有困难,屏显《粉笔》和《水彩笔》“下水诗”各一首)

粉笔

小小粉笔身不长(chánɡ),

亲吻黑板神飞扬(yánɡ)。

粉身碎骨无怨言,

智慧原野来垦荒(huānɡ)。

水彩笔

五颜六色多美丽( lì ),

拿在手中把图绘(huì)。

眉飞色舞互助爱,

笔中色彩数你最(zuì)。

(生读后继续写作“新古诗”,待多数学生写完时,教师开始抽样评改并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

例1:我有一支宝贝笔,头发长来身子细。喝进墨水吐出字,龙飞凤舞真神奇。

师: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生:这首诗写得不错,既用拟人手法,又押韵。

生:这首诗不是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而是二、三、四句的尾字押韵。

生:这首写笔诗未写出“宝贝笔”的名字。

师:怎么改呢?

生:可以把“宝贝”换成笔的具体名字“××”,再把第二句调成第一句,第一句调成第二句,这样一、二、四句的尾字就押韵了。

师:改得好!

例2:我是一支水彩笔,绘起画来很随意。身着美丽五彩衣,小小神笔真神奇。

师:这首写笔诗写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生:这首写笔诗每句尾字都押韵,第三句尾字不需要押韵。

师:对,第三句尾字不需要押韵,但第三句尾字押韵也沒关系。

生:第二句“很随意”可以改成“美滋滋”。这样更有美感。

师:改得真好!

例3:我的名字叫粉笔,粉笔不是圆珠笔。粉身碎骨教会人,从头到尾都是笔。

师:谁来评改这首写粉笔的诗?

生:这首写粉笔的诗,第一、二、四句用的都是“笔”字,虽然符合押韵的要求,但重复使用相同的一个字,读起来太单调,不怎么好听。

师:说得有道理。

生:这首写粉笔的诗第三句“粉身碎骨”这个词用得准,写出了粉笔有奉献精神的品质特点。

师:你真是独具慧眼。

生:第二句诗“粉笔不是圆珠笔” 和第四句诗“从头到尾都是笔”写得太平淡,沒有什么大的意思。第二句诗如果改成“喜爱黑板无人比”会更好,因为这也符合粉笔常与黑板打交道的特征。第四句怎么改,还没想出来呢?

师:你已经很棒了,把第二句诗改得这么好。第四句诗谁来改?

生:第四句诗可以改为“从头到尾都不变”。

师:好。谁能把第三句诗改得更好些?

生:第三句诗“粉身碎骨教会人”改成“粉身碎骨育新人”会更好些。因为粉笔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用的笔,是向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

师:改得很好。因时间关系,其余同学的诗课后同学们再互改,或者请家长、内行人再帮助修改,改好后贴到教室的专栏中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好不好?(生:好)

五、 总结归纳,启迪勉励(略)

【教后反思】

向希望的田野撒播诗种

本课教学主要以调查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喜不喜爱仿写、创作“新古诗”,有没有能力仿写、创作“新古诗”为教学目的。

课前,我请四(1)班和六(3)班的语文任课教师向我提供了有诗歌爱好或特长的各十名学生的名单和他们爱好或特长的项目名称。我在课前分别为这些同学代拟了每人介绍自我的一首“新古诗”, 作为上课备用。课上,我已为此调查课专门预设了“新古诗”教学调研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①示范引路,互动导入→②观察发现,归纳写法→③故事鼓劲,指导仿创→④交流展示,评改提升→⑤总结归纳,启迪勉励”为经,以一首首通俗易懂的师生介绍自我的“新古诗”和以笔为题材即席仿写、创作的“新古诗”为纬,期间,还以指导学生为主体的仿创“新古诗”、互评互改“新古诗”和现场即席评改为重点,加之我讲解的高玉宝和陈登科从文盲战士到著名作家的真实故事的激趣,使整个课堂教学理念新颖、创意别致、妙趣橫生,成效显著。例如,在“示范引路,互动导入”的教学环节中,我先出示了自己写的一首“自我介绍”诗;“我名叫做刘友开,个子不高也不矮。评上特级不自满,奋发进取乐开怀。”让同学们读、议、说、评后,归纳出(七言绝句类)“新古诗”的写作要点:“四句整齐话,每句七个字。一二四句尾,韵母都相同。”这样的“示范引路,互动导入”形象直观、简明易懂,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刚刚初涉“新古诗”学习的小学生一下子茅塞顿开、信心倍增,甚至还有似曾相识之感。

著名特级教师 刘友开

调查,已足以证明: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不仅都非常喜爱仿写、创作“新古诗”,而且也完全有能力仿写、创作“新古诗”。同时,还证明了将仿写、创作“新古诗”引进语文学科的古诗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也有利于増强学生读诗写诗的趣味和培养学生写诗的能力。这对于传承优良的“诗教”传统,拓宽“诗教”途径,提升学生素质,对促进素质教育实施都将大有禆益。事实证明:将仿写、创作“新古诗”引进语文学科的古诗课堂教学,还可以培植小学生爱诗的情趣和写诗的才华。尽管学习仿写、创作“新古诗”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诗人”,但它必将增强小学生的写诗热情和写诗能力。

(作者单位: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培训中心)

【专家评述】

崔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小学古诗教学的可贵探索

“古诗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式的构建及应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该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项研究的亮点和主要成果,是探讨并形成了古诗教学新模式。大体是:1、创设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内容——教师激趣,使学生爱学。爱学、乐学为“学好”注入了动力和活力。2、初读古诗,粗知大意——放手让学生把同一专题的数首古诗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诗歌内容,这就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3、体会古诗的“境”与“情”,欣赏语言特色,了解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诗句,想画面,品语言,悟写法,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4、模仿古诗,学写“新古诗”——学生联想内容,迁移写法,由“学”到“用”。5、推荐读更多的古诗,继续练写“新古诗”——在总结学法、激励学生的基础上,延伸读诗、写诗。贯串上述五步教学始终的,是持续地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教学模式出新之处是学写“新古诗”。它体现了读与写、学与创相结合,既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又关照了《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企盼,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严格地说,学写古诗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这项学习目标。但从实验班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喜欢,写的“新古诗”有内容,有童趣,像模像样。我们的教学既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再者,以前蒙学,有过相似的训练——“对对子”(早先叫作“属对”)。“对对子”也好,学写“新古诗”也罢,都是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都是作文的基础训练。此外,像创编童谣、儿歌、儿童诗,也是不错的办法,值得一试。

刘友开老师带领的语文名师工作室团队总结研发的古诗教学基本式,是一种活着、的生长着的古诗教学的范式,也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的、生长着的教学方法。但它不是古诗教学的唯一的、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也不是凝固、僵化的,还会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发展、变化、生长、成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第一个“法”指基本的方法,更指教学的规律。第二个“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第三个“法”指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汲取其精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要照抄照搬,而要创造性地运用。

当下,语文教学欠缺的是方法、策略的指导,而“过程与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要向刘友开老师和他所带领的润州区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学习,加强学习方法、策略的研究,并在平日的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和发展的后劲,才会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学写“新古诗”是有可能的,其能力也是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的。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悠久的优良的诗教传统,也才能在新时期新课改的母语教学中“走下神坛”、走向学生、走进课堂,并得以“薪火相传”和大力弘扬及不断创新。

关注文本表达

确立教学内容

“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学习表达的一个范例,教师课堂上如能从“怎么写”入手,对于学生学习表达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关注文本的表达,从而确立教学内容呢?

一、 捕捉文本语言特点

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语言特色,将其原有的价值挖掘出来,放大开去,为学生学习表达提供范例,使其成为可以仿效的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下《燕子》一课的第3自然段,用词极为精妙。作者眼里的燕子是那样的活泼机灵,文章是怎样通过描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把这一特点写出来的呢?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作者抓住了燕子飞行时的一系列动作——“掠过”“‘唧’的一声”“横掠过”“沾”,写出了燕子飞行时快而轻巧,十分机灵。用词精准,我认为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之一。因此,教学时,我将这一内容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主要分两步学习,感受用词之精准,体会其妙处何在。然后,再配合以练笔,抓人物动作,写写同学反应之快,妈妈啰唆之甚……这样的学习,是以语言为抓手,从“怎么写”入手,先学后用,实现了文本教学的优化。

二、寻找文本谋篇特色

谋篇布局,通俗地讲就是按照一定的写作意图对所写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安排,使文章的各部分构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为表达主题寻找最有效的行文格局,力求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苏教版四下《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教学时,我带着学生一起研究了文章的结构,了解怎样写科学小品文。首先,知道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观点。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你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总结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先总写,后分说,再总结。其次,知道详略得当的叙述有什么好处。在学习文本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写了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哪些作者写得具体,哪些又是一笔带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为了证明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这一观点,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的?在讨论与交流中,学生懂得了科学术语与简单的生活常识的引用,都是撰写科学小品文常用的方法。

再如,苏教版五下《谈礼貌》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开头先提出自己观点,接着,举了几个事例来证明的自己的观点,最后再总结自己的观点。每个事例,又都是先写故事再讲道理,故事与道理之间联系紧密。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择“问路”“道歉”“安慰”这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我们平时所写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说理性文章围绕中心写的事例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从中找到表达的规律。

三、 关注文本文体特征

对于不同的文体,我们需要做的是针对其特点,设立不同的目标,运用可行的教学方法,展开有效的教学。苏教版四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小女孩的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拘小节、善于思考的爱因斯坦。那么,教学时如何从写人的角度去研读文本,使得学生有所得呢?首先,在初读文本后,请学生说说,这是一篇写人还是记事的文章,并说说理由。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我将外貌描写中有特色的短语找了出来与学生一同品读体会,发现特点,感受动词与数量词的精准:如“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接着,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说说爱因斯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就那么几句话就能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再从爱因斯坦请教女孩穿着打扮和整理房间,他教小女孩数学这件事情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是怎么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写人的文章是如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

教材的取舍其决定权在教师,我们应树立课程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发掘教材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其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太仓市实验小学)

作者:刘友开

怎样教学生写好议论文 篇3:

过程写作视域下的写作教学实践

摘 要 针对当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体验、过程指导缺失等问题,可运用过程写作的方法展开作文教学,让写作教学在课堂上实现“真”与“实”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过程中获得写作体验,提高写作素养。

关键词 过程写作;写作教学;写作知识;学习支架;评价与修改

早在十五年前,王荣生教授就明确提出: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1]在常见的写作教学中,教学模式主要局限于“四部曲”:提出写作任务——分析讲解写作知识——学生完成写作——教师批改讲评。绝大多数教师一般把重心放在写作前的提示和写作后的讲评,即“写什么”和“写得怎么样”,而对于中间的写作过程即“怎样写”,则基本忽略。这种以“写作结果”为旨归的写作教学自然而然就陷入一定的窘境之中:缺乏具体的过程指导,写作水平难有实质性提升,缺乏写作体验,写作过程不真实,写作教学趋于形式化格式化、名不符实。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关注过程写作,让写作教学实现“真”与“实”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过程中重拾写作体验。

一、什么是过程写作

过程写作,顾名思义,即关注学生写作过程。过程写作的首创者华莱士·道格拉斯Wallace Douglas(旗帜)鲜明地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教授的应该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2]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唐纳德·莫里(Donald  Murray)在《作家教写作》(《A  write teaches writing》)一书中強调:写作是一个思维过程,传统的“结果式教学法”依葫芦画瓢的写法太过虚假,且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3]过程写作理论一方面强调包含构思、起稿、修改、校对、发表在内的写作过程,尤其强调写作修改,包括打草稿、多次修改、最终完善等等。另一方面强调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建构过程、“思维—语言”转换过程和同伴交互学习过程的有机统一。过程写作教学构建了完整真实的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强化了写作体验,强调了真实、独创、个性、自我等现代写作教学的核心要素。

二、过程写作的实践意义

1.推动写作教学实现“真”与“实”的有机统一

过程是推动结果发生、保障结果真实的必要因素。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么写,且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写作过程中。写作教学若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则无法解决与学生切身相关的实质性问题,从而走向形式化、虚假化、套路化的方向,过程写作教学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写作教学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有效实在解决具体问题,达到既真且实的效果。

2.帮助学生获得写作体验,提高写作素养

以“结果”为旨归的写作教学建立在学生一提笔就能写文章的虚假观点之上,而真实的写作是:学生反复构思,确定文章思路和结构,在动笔写作过程中不断推敲、修改甚至推倒重来。由此可见,一篇文章从思考到成文,其实并不轻松。过程写作教学让学生拥有真实的写作过程,得以经历认知由模糊到清晰、思维由肤浅到深刻、表达由简单到丰富的变化,这是一种真实而丰富的写作体验,写作素养也无形而潜在地得到提高。

三、过程写作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加强语言的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4]写作是语文建构与运用的重要载体,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品质的提升都需要借助过程写作来实现。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尝试运用过程写作的相关理论展开相关实践。

1.依托统编教材,夯实写作知识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统编教材一改以往凌乱无序的教学目标设计,以单元学习任务群为驱动,以任务为导向,融阅读、写作和学习活动于一体,确定了与单元阅读篇章、任务群协调一致的写作主题和内容。同时,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也针对性地提出了写作指导。这种体例更科学,体系更完备的教材编写方式,有助于过程写作教学的真正落地。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统编教材,在单元学习活动和阅读中指导写作方法、夯实写作知识、形成写作经验、提升写作素养。

以统编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写作”,写作主题是“学写文学短评”,阅读篇目包括《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8首古诗词。课上,教师和学生一同在诵读中赏析8首古诗词的艺术手法、结构技巧、语言特色、主题思想、写作风格等,提升鉴赏能力;课后,教师和学生一同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获得感性认知。我们还结合单元学习任务,举行诗歌诵读会、撰写读书札记、进行分享交流会等。这样,对于文学短评的写作,学生通过以读促学、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对诗歌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2.搭建学习支架,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忽略“怎样写”,而重点关注“写什么”“写得怎么样”。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教师每两周布置学生写作一篇作文,教学流程一般是:告知写作内容——下发作文纸,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在两周后的下次作文写作前进行讲评。如此循环往复,而实际情况是,每次都有部分学生迟交或者不交,究其缘由,问题几乎都出在“不知道该怎样写”这一层面,要么不知道如何构思、如何行文,要么不知道如何举例、如何论证。面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搭建学习支架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弥补写作教学中过程指导的不足。写作是思维的再现,在支架的辅助下,学生能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和经验,促进思维发展,明确写作的具体路径与策略。

在“学写文学短评”写作教学中,笔者运用概念支架,引导学生从关键词、体式、侧重点、论据等角度区别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异同,明确文学短评定题小巧、多重角度、叙议结合、深度挖掘的写作要求;运用策略支架,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哪些路径,通过怎样的构段方式展开写作;运用范文支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对《声声慢》14个叠词的评论,正确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课程,在过程指导中,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表达交流,让学生在头脑风暴和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与动力、能力的提升与肯定。

3.借力评价与修改,提升作文品质

在评价学生作文常用手段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以分数、评语和讲评为主,且评语较为宏观,更多从立意是否深刻、思路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到位等角度进行点评,缺乏具体的修改建议。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具体了解自身作文的缺陷,明确修改的方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与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及时引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而谈及修改升格,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在作文讲评中指出本次作文的共性问题,粗略提出解决办法,课后并没有要求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完善。“文章不厌百回改。”“诗不厌改,贵乎精也。”这些都说明,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评价与修改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完成审视与思考,充分认识到写作方面的种种不足,继而进行针对性的修改,这样作文品质自然提升。

在进行“文学短评”写作教学时,笔者尝试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知识从结构、文体、定题、语言、思想等方面著手,共同拟定了“文学短评评价量表”,并结合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与师评。课上,师生针对其中两至三篇学生作文,引导学生现场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修改意见,共同修改完善。课下,学生结合多方评价意见,理清修改思路,进行斟酌修改,并提交给老师面批评定,后续可根据评定意见进行二改甚至多改。笔者在过程指导中采用的“评价+修改”的模式,有效帮助学生在评价中完成反思与内省,在修改中有效提升作文品质。

过程写作教学无异于一种新的范式,有助于破解当下结果式写作教学面临的窘境,当然也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才能真正还原真实的写作教学,还原真实的写作过程。

〔本文系中山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统编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2020009)阶段性成果〕

————————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7,(35):4.

[2]陈立军.过程写作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范式转型[J].湖南教育(B版),2019,(10):58.

[3]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通联:广东中山市桂山中学]

作者:罗诚

上一篇:数学思想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历史课堂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