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评价指标学校改进

2023-01-17

第一篇:绿色评价指标学校改进

学校“绿色质量指标”改进实施方案

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快乐

——上海玉华中学“绿色质量指标”改进实施方案

(2015年)

针对上一年度《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指数报告》反馈的数据和我校自我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我校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决定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工作,使教育教学切实从满足“标准”向满足“需求”迈进,同时,结合我校“绿色引领,多元发展,玉琢华彰”的办学理念,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让每一个玉华学子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感受“绿色”带来的快乐。

一、转变教师思想,减轻课业负担。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说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也有人说,学生有多幸福,老师就有多幸福,也就是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因此我们把改善师生关系作为落实解决的重点之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放下架子,削弱师生之间的籓篱,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品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展“绿色承诺”服务,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我们积极倡导教师:

 对学生微笑──坚决不冷落或歧视任何学生;  与学生交心──本着平等之心与学生对话;  帮学生明理──让学生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  教学生求知──热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 给学生机会──课堂内外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张扬个性;  为学生着想──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我们设计了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问卷,每学年进行全方位调查,从中发现不足,帮助教师强化关爱意识,密切师生关系。

绿色课堂追求“负担不重、质量较高”境界。我们围绕绿色指标中的学业水平指数、学业负担指数,联系校情,制订了《玉华中学减负增效工作方案和措施》,加强对教师减负增效的监督检查,具体措施如下:

1、 教导处每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

2、 教导处每月开展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以便更好的加强监控。

3、 教导处期中及期末,召开学生座谈会,以了解减负增效的实际情况,并向校长室反馈。

4、 教研组长检查教研组的作业布置及随堂听课。

5、 学校不随意增加考试或考察次数,不设置月考。

6、

教师不得宣布学生的考试名次。

同时,学校设计了《上海玉华中学“减负增效作业监控”调查问卷》在期中家长会上调查、《上海玉华中学课业负担监控表》于每周在各班督查,强化对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反馈和监督。

二、改进教学模式,开展绿色课堂。

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正相关,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克服“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形式和现象。

1、我们要求各教研组组通过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五环节”策略研究,开展教学模式变革的探索,针对我校提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积极思考和实践,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采取“兵教兵”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2、我校借助区域“J课堂”项目的研究契机,以区域共享的优质微视频为核心资源,研究开发相应的课程计划、学习任务单、教学与学习活动、学习过程记录以及对学习效果的智能评测与推送等方面,旨在通过信息化教学变革与应用探索,让每一位学生在区域名师的指点下完成“完美的第一次学习”。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从新的视角和方式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力,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3、针对目前玉华学生构成层次多、差异大的变化,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充分加强对学情的分析,科学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精心选筛分层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练习——以学定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三、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绿色指标要求的课程建设必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

2 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培养学生自信乐学,学有所悟,学有所长,不断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

学校每年在制定《课程方案》时,结合学生上一学年的选课情况,充分吸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继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各教研组针对每届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对教材重新定位,实行结构重组,通过主题研讨、精选作业、自编试题、每日一题、网络研修等途径,加以实施。

2、研发新的校本课程群。

学校正在开发“DIY”工作坊、“环保”创新实验室、“国学”经典诵读等项目,同时据此研发新的校本课程群。DIY创意室和环保创新实验室活动意在培养学生大胆创意、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搭建一个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展现、互动、交流的平台,营造创新、和谐的良好氛围,激发、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博雅品质”特色的创建,以培育践行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学校自编经典诵读文本,将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排入班级课程表,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广博知识,积淀人文底蕴;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博雅品质,使他们成为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3、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多样化。

结合每周五“动手探究日”,学校开设了包括语言文学、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和综合实践八个学习领域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形成了珠珠编制、丝网花制作、花式跳绳、定向越野、民乐队等特色项目,使学生们激发了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同时,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体育组、年级组共同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积极开展学生体育卫生及健康体质工作,落实“阳光体育”,保障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

四、融入课题研究,展示学生风采。

我们分析了反馈的《报告》中关于学习动力指数的数据,发现其中的指标不

3 尽人意,所以我校经过研究,申报了区级课题《绿色指标“学习动力指数”的校本应用实践研究》,从绿色指标评价的“学习动力指数”应用实践研究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和提升学习动力的策略,从而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学习能力,贯彻落实普陀区“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的核心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要求真正落到学校层面和课堂教学之中。

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我校每年举办的读书节、科技节、“庆六一”活动、英语节和体育节相融合,通过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来锻炼自我,增强自我信心,同时排遣了学习的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在活动和体验中激发兴趣,开发智力, 强身健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活跃了校园生活。

五、立德树人为本,丰富德育活动。

学校提出大德育的工作环境,政教处根据上级布置,结合本校实际和《学校五年规划》,具体设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年级分层自主管理活动;特色班级创建工作;评选“感动玉华十佳少年”、“玉华之星”活动、阳光电影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等。学校根据上海市心理健康辅导室配置标准新建了心理辅导室,请杨倩老师担任专职心理辅导员,每天开放接待学生、老师家长,给。

 学校在

七、八年级开设青春期心理辅导讲座。

 学校开展优秀志愿者服务队评比活动,鼓励倡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公民意识,与颐天年敬老院、真光敬老院等社区单位签订协议,开展“孝亲敬老”、“小手牵大手、健康文明行”等活动,为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搭建平台。

 学校将“节能36计”——绿箱子行动办成一校一品的特色德育工作项目。  学校利用电影资源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由于民办学校经费紧张,学校将邀请电影院上门播放电影,定期组织学生观摩。

 为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公民素养,学校分解两纲教育要求,分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2月——安全自护月、3月——法制宣传月、

4 4月——国防教育月、5月——美育科技、6月——心理健康月、7-8月——社会实践月、9月——民族精神月、10月——红领巾月、11月——节能环保月、12月——生命健康月。

六、培养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境界。

学校转型发展要依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以“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理念,树立真心实意地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结合民办学校办学机制特点,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实现“创新办学机制、打响玉华品牌”的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奠定扎实的人才保障。

学校从三个维度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提升师德修养

发挥党支部的监管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模范作用,促进我校师德水平的整体提升。邀请专家来校开展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讲座,来提升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教育境界;同时加强学科德育建设,将师德要求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本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以区“普陀杯”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为契机,结合校本研训,开展主题为“聚焦课堂,加速转型,提升能力”的校级教学能力大赛。另外,学校现有教师中,高级教师6人,高级指导教师4人,区级教学能手4人。学校在校内搭建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如:开设讲座、主题研讨、公开教学、同伴互助等),帮助这些教师彰显特色,起到示范带头并辐射教研组的先进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参与课堂转型的热潮中去。

3、提升教育能力

学校以科研为导向,以研修为途径,以课堂为基地,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学习十八大关于教育改革的阐述,学习绿色质量指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使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内化为教师自觉行为。

七、落实学校管理,做强品牌效应

为了学校持续发展,我校重新修订了学校章程,梳理了学校各项制度,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章程的修定工作;学校增加课程开发经费的投入,添置了体育、

5 卫生、劳技、科技等专用设施设备,学校加强资产管理,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健全了《上海玉华中学内部控制制度》;学校还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拟建“DIY”工作坊、“环保”创新实验室,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辅助条件。

在新一轮“绿色质量指标”推进中,我们将以“绿色指标”为引导,进一步用绿色理念提升发展的境界,创新发展的思路,聚集发展的合力,不断拓展学校绿色教育特色内涵,努力把玉华中学办成一所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具 有示范辐射力的区域优质初中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努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

上海玉华中学

2015.11 6

第二篇:绿色指标现状分析及改进报告样本

一年级四班绿色指标现状分析及改进报告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

梁艳

一、现状分析

就所任教班级,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观察,分析学生的现状,指出当前学生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品德行为 课堂学习行为品质

二、原因分析

细致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从学生方面来看,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学习,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容易不适应,也容易受一些不良因素影响。

从自身原因来分析,一直从事高年级教学,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不够了解,加上有时工作多任务重,面对一些自认为是小的问题时,难免缺少耐心,忽略了低年级学习习惯需要随时强调和巩固,没有做到时时讲,时时提醒。

三、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如教师的教学怎样改进等

1.充分研究和把握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继续抓好课堂常规的同时应不乏耐心与恒心,通过不同层次和形式进行重复强化,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采取竞赛、评比、表扬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教给学生初步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方位、角度出发,多管齐下,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尤其是坐姿和写字姿势。 5.关注个体学生、后进生,多交流,通过眼神的鼓励、及时的表扬、创造表现机会等多种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促进主动学习。

附件1: 文本格式要求:

1.全文宋体

2.题目小二号,加粗

3.学校 姓名 四号

4.正文小四号,1.5倍行距

5.各任课教师请于2月28日前发电子稿给班主任,班主任请于3月6日前发电子稿给李蓓蓓,三年级请将问卷一并交回。

附件2:

绿色指标观测点

一年级:

一、学生品德行为指数:

1.见到客人、老师主动问好(不同情境下怎样问好) 2.诚信(利己的诚信和利他的诚信) 3.责任心

4. 爱护公共环境和维护公共秩序 5. 与人和睦相处、学间的关怀 6. 关心弱势群体(社会层面)

二、课堂学习行为品质指数

1.倾听

2.表达(音量大小;表述是否清晰、流畅、完整)

3.组内合作

4.姿势(坐姿、写姿、站姿、读书姿势)

三年级:

一、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 1.知识迁移能力 2.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 3.推理能力 4.问题解决能力

5.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内部学习动机指数 1.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2.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第三篇: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验收评价主要指标

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绿色施工评价时按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等三个阶段进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工程编制绿色施工规划方案时应进行环境因素分析,根据以下评价指标确定相应评价要素。

一、环境保护

1、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现场施工标牌是指工程概况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牌、入场须知牌、安全警示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消防保卫制度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消防平面布置图等。

2、生活垃圾按环卫部门的要求分类,垃圾桶按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两类设置,定位摆放,定期清运;建筑垃圾应分类别集中堆放,定期处理,合理利用,利用率应达到30%以上。

3、施工现场的污水排放除符合国家卫生和环保部门的规定外,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周边设排水沟;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4、光污染除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夜间电焊作业时,采取挡光措施,钢结构焊接设置遮—光棚; (2)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

5、噪音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各,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2)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设有吸音降噪屏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降噪措施;

1 (3)现场围挡应连续设置,不得有缺口、残破、断裂,墙体材料可采用彩色金属板式围墙等可重复使用的材料,高度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的规定。

6、现场宜设噪声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测。噪声控制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7、基坑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并防止地下水源污染。

8、现场直接裸露土体表面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用临时绿化、喷浆和隔尘布遮盖等抑尘措施;现场拆除作业、爆破作业、钻孔作业和干旱条件土石方施工,宜采用高空喷雾降尘设各或洒水减少扬尘。

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材料选择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并有实施记录;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制度健全,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

2、选用绿色、环保材料的同~莳逐应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库,所选材料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的要求;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的要求,且每方混凝土由外加剂带入的碱含量≤1kg。

3、临建设施尽可能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4、材料节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优先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2)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3)因地制宜,采用利于降低材料消耗的四新技术,如“几字梁”、模板早拆体系、高效钢材、高强商品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竹材、木材和工业废渣废液利用等。

5、资源再生利用:制定并实施施工场地废弃物管理计划;分类处理现场垃圾,分离可回收利用的施工废弃物,将其直接应用于工程。(施工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计算:回收利用率=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利用量(t)/施工废弃物总量(t)×100%)。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施工前应对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的节水指标,以合同的形式进行明确,便于节水的控制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并有计量考核记录。

2、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器具。施ェ现场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分别计量。

3、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如:混凝土养护、管道通水打压、各项防渗漏闭水及喷淋试验等。

4、施工现场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必须现场搅拌时,要设置水计量检测和循环水利用装置。混凝土养护采取薄膜包裹覆盖,喷涂养护液等技术手段,杜绝无措施浇水养护。

5、水资源的利用:合理使用基坑降水。冲洗现场机具、设各、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现场办公区、生活区节水器具配置率达到100%。

6、工程节水一要有标准(定额),二要有计量和记录,三要有管理考核。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

1、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设有节能的控制指标。施工现场能耗大户主要是塔吊、施工电梯、电焊机及其他施工机具和现场照明,为便于计量,应对生产过程使用的施工设各、照明和生活办公区分别设定用电控制指标。施工用电必须装设电表,生活区和施工区应分别计量;应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帐。„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如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建筑、仓储筑、设备安装工程等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电率。

2、临时用电设施,照明设计满足基本照度的规定,不得超过+5%~-10%。一般办公室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为11W/㎡;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大于80%。

3、选择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应考虑能源利用效率,有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各能源利用情况的记录。

4、材料运输与施工,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宜就地取材,距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原则上占工程施工使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五、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1、施工场地布置合理,实施动态管理。丁般建筑工程应有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和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三个阶段的施工平面布置图。

2、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保护措施,并报请相关方核准。

3、平面布置合理,组织科学,占地面积小且满足使用功能。

4、场内交通道路双车道宽度不大于6m,单车道不大于3.5m,转弯半径不大于15m,尽量形成环形通道。

5、场内交通道路布置应满足各种车辆机具设各进出场和消防安全疏散要求,方便场内运输。

6、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应满足使用要求。

第四篇:文明学校评价指标自评

2、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相爱纽带管理教育真爱

积极推进学校现代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贯彻执行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的要求。2006年至今,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的精神,顺利实现了98方案向05方案的平稳过渡。开齐了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所要求的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形势与政策》(2学分)、《三生教育》(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分)。学院将“三生教育”课程建设列入学院课程总体建设规划,并作为学院重点课程来建设。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落实课程开设和活动开展要求

充分认识到“三生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教师队伍相结合、学院各部门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每年定期召开学院德育工作会议,对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学院分管校领导经常深入“三生教育”教研组,了解情况,参加听课活动,指导教学不断提高质量。在课程实施阶段,由任课教师组织同学观看有关案例视频和外出体验。 重视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德育方面。5年来,学院指导德育办、院团委认真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政治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从老师开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和黄赌毒活动的影响。

在智育方面。明确职业院校的教学目的、努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通过组织和参与院级、省级、国家级各类技能大赛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实战经验。学校还订阅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社科报刊、学术性报刊、参考报纸、期刊、图书资料等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知识和文化。

在体、美、劳方面。学院非常重视体育活动与生活劳动,本着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为原则,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综合性运动会;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中,学院组织同学分班级分区域对学院的公共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和维护,让同学们懂得劳动能创造一切的道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为真人做真事,重诚信,知感恩,遵守社会公德

通过院团委组织的社团文化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同学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如:形成的几个品牌活动“春风送和谐,青年志愿者服务”、“爱驻夕阳关爱老人”、“爱心送考”已形成使一定的校园文化。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与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形成交叉统一,在学生入学伊始,每个专业教研室就为各自专业制定了既符合国家要求又满足当前就业要求的专业性教学计划,使每位同学通过学习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就能快速适应将来岗位要求的教学模式,注重开发同学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定位在每周必修课和选修课不超过25学时的合理课程安排。

充分落实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贷款等政策,不让贫困生因经济负担而辍学,同时在课余时间,学院还利用自筹经费为贫困生提供一些列多样性的勤工助学岗位。

开始的团体心理健康教学课和个体心理咨询等教学活动,大大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负担。 积极开展帮困助学活动

学院充分利用各渠道经费解决贫困生读得起书的问题,一方面学院提供校园内一些列多样性的勤工助学岗位,另一方面,院团委在学生会内部专门成立勤工助学部这样的学生组织,专门负责组织、带领贫困生联系社会各类岗位进行课余时间的兼职工作。

3、有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认真落实《德育纲领》(《德育大纲》)

德育纲领是规范和加强职业教育课程育德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所教学科,充分开发和提炼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和品德教育内容,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发挥学科育德的价值作用。把握学科特点,增强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课程育德的水平、认真总结经验,推进课程育德工作,德育办在成立之初就将课程育德成效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核范畴,对课程育德工作不力的教师,将影响到教师教学考评;对在课程育德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将给予表彰鼓励,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采取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利用平时政治学习时间以及暑假放假时间对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方面的校本培训。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机制,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并推行全员劳动聘任制。四是引进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全面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严把“进人关”。五是开展评优创优树典型活动,对职业道德好的教师进行表彰,通过树立师德师风先进标兵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科学、全面、综合、公正地评价学生

以往的学生评价机制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文化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学院每学期进行一次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综合素质评定为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设置德育分管领导和专职岗位,配备专职负责人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委书记既是德育分管领导又是党委一把手,同时学院设置了德育专职办公室,配备德育专职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配置办公场所与设施。 安排德育专项工作经费

学院每年划拨德育专项工作经费与学生活动经费基本持平。做到“五有”:有领导,有岗位,有专人,有场所,有经费。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德育办主任做好师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有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方案和人人参与德育的良好氛围

每年在党委的指导下,由德育办牵头组织落实,都有针对性的根据本新情况及学院发展状况制订德育工作要点。分别从重视班主任工作、强化德育管理制度及时反馈整改、行为规范专项整治、制定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环境文明建设,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师生沟通和德育教育桥梁等方面入手对整个德育工作进行有效规划。

在市级以上的综合评比、文明工作评比、德育工作评比或绿色学校创建中获得表彰奖励

省委高校工委在2010年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检查中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鼓励我院按照目前计划继续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和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

第五篇:中职学校教学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利用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教学评价逐渐被世界各国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所重视,其价值指向引发了教育理论者的广泛思考,进而推动了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变革。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加之本身“职业”特殊性的限制,他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有较成熟和较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应用,加之各地各校虽有所探讨,但基本上是“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缺少成功的、可在中职类学校推广的教学评价模式,因而探索和建立科学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省内二十余所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模式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尽管大都重视并初步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价模式,但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多数达不到应有的评价目的。究其根源,因其评价模式未能摆脱普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羁绊,导致评价结果不尽科学、合理。具体表现为:

(一)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不少学校仍以传统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方式虽能够鼓励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完成教学目标,但存在较大缺陷:一是忽视了职业学校课程间难易差异和考核方式上的差异,简单地用一个标准进行评价显然不尽合理。二是忽视了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映在备、教、辅、改、考、管、研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程度及质量上。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与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虽有内在的因果关系,但学生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平时工作投入的全部产出。如果重终结性评价而轻过程性评价,可能导致教师只重教学而轻教研。三是不利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在探索和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工学结合、模块化教学、“双元制”、 “CBE”(能力本位)模式等,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显然不适合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重教学效果的评价,轻育人效果的评价。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两者兼顾。如重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价指标,而弱化或忽视了学生在做人处事、品行修养及人格完善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这样可能会导致教师走向管教不管导、重教书轻育人的误区,教育评价也失去意义。

(三)重奖惩性评价,轻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主要特征是以行政评价为主,教师被动接受,很少参与;评价目的主要是通过奖优罚劣,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发展性评价则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注重教师的个人、伦理和专业价值;关注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实现了评价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共识;其目的主要强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倡导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奖惩性教学评价与发展性教学评价并不是相互独立或相互排斥,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两者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重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轻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社会评价。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评价教师的教学因素,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成绩,而不考虑课程本身的地位和属性,忽视了该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学校对教师教学评价指向往往与社会的认同不一致,校内的评价制度与社会的评价标准、方法脱节,这样将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合格学生得不到社会认可。

此外,有些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在“投入”评价和“产出”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等关系上处理不够合理,有的教学评价模式过于抽象或复杂、可操作性不强等等。

二、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发展的“催化剂”。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模式的确立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求以真实可靠的资料为依据,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谨地评定。

2、科学性原则。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全面性原则。教学评价要树立全面观点。教学是多要素组成的“双边”活动,对其评价要从育人的整体发展功能出发,从培养“既能行动又有思想的人”出发,判定教学的综合性价值。

4、激励性原则。要求评价的结果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改进不足,自我提高。

5、可行性原则。评价标准要具体可行,尽量减少概念化、抽象化、“软指标”。不同评价对象、学科应转化为科学的同一的评价质量标准,方能让全校教师在公平的标准下评价优劣。

6、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学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的指导体系及权重、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直至评价结果的处理都必须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三、中职学校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笔者结合国内外职业学校在教学评价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多年的教学评价实践,认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应该由教学能力评价(综合素养)、教学过程(行为)评价和教学目标评价三部分构成。

(一)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主导作用,具体评价包括教师学术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评价教师学术水平主要指教师学历、职称、专业技术等级、专业技能水平、评价期内能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各种荣誉(如“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

课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组织课堂实施教学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板书板图能力、讲解概念能力、教态变化能力、教学演示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提问能力、导入能力、反馈强化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结束能力等。这些指标应以量表的形式设计成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表,包括教师评价表和学生评价表。教师评价表用于专家组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公开课竞赛,任课教师人人讲一堂公开课,专家组和同行到堂听课,并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根据评价表进行评分,课后由专家组、同行、教师本人一起召开听证会,先由教师本人对本堂课进行自我评价,专家和同行进行面对面评价,然后再由专家组、同行和教师分别进行评分。最后将四方面评价进行加权平均。需要强调的是,一堂课的评价结果往往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因此不宜以一堂课的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依据,而需要多次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且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中占较大比例。

教师教育管理能力是指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是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课堂表现和学生评教结果等。美国学者伯利纳(Berliner)和蒂奇诺夫(Tichenoff)的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并显示出对此学科的驾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和情绪,并能感染学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才有效。因此,中职学校对于教师教育管理能力评价不可忽视。每学期由考核组依据对教师平时教学巡查记载、平时课堂巡查记载、考核组组织学生座谈情况实施评价;学生评教是由考核组定期在学生中进行的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让学生根据《问卷调查表》对任课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最终比较所有任课教师的满意率的高低。

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是教师评价期内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如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获奖、教科研(如课题研究、编写教材等)取得成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奖项等,由考核组根据考核标准量化评价。

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能力评价,既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忌过于强调教师资历或资格,也不宜将以往取得的实绩纳入教学能力评价。

(二)教师教学过程(行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有教学设计(备)、教学实施(教)、教学辅导(辅)、批改作业(改)、教学效果(考)、学生教育(管)和教科研(研)等环节。除了“管”和“研”两个环节已作为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外,其作四个环节均是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投入程度,对教学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各中职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师教学规范,把对教师备、教、辅、改、考等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以此作为教学过程监控和考核的依据。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学常规检查,主要检查教师备课、作业(实训报告)布置及批改、教学进度、教学日志记载情况,并根据量化方案进行量化评分,期末进行汇总;同时对于教师平时开展教研活动情况、教学考勤情况等都应认真记载,学期末由考核组依据上述情况记载,进行量化评分,作为教学行为评价结果。

(三)教师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教学目标评价,就是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情况进行评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模式认为,教育教学目标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根据美国教育家加纳德·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判定,当前中职学校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培养,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在制定各课程教学目标时,要依据学校教育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是教师制定授课计划和方案、实施教学的依据和最终目的。

传统的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拥有量或某项操作技能的熟练度,而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则无法用考试检测。应采用替代性评价理论所要求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教育效果。如生产车间(或工种)模拟、大型作业、教学实习、职业资格及技术等级考试等,尽量采用能发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方式。

基于中职学校课程特点和考核方式的差别较大,不可比因素较多,教学目标考核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将学校所有课程分为以笔试考核为主的基础型课程(包括文化课、德育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以动手操作考核为主的技能型课程(包括专业课、实训课、实践课、体育课等)分块考核。 基础型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最终成绩(综合成绩)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综合而成。平时成绩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品行表现及成绩检测给定。教学目标评价宜采取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纵向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为班级综合成绩的优秀率和合格率;横向评价是同年级各班级之间学生基础及学习能力的比较,评价指标为班级系数。班级系数是用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确定的。先计算出上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平均成绩,用某班平均成绩除以最高平均成绩即为该班班级系数。第一学期的班级系数可用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确定。最后用综合成绩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分别除以班级系数,再按比例量化汇总,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依据。

技能型课程的考核以动手操作考核为主。由于该类课程与生产环节接近,学校可以模拟生产过程,按实际需要安排生产任务或设置故障,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评定分数。这种考核方式贴近生产,有利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适合教学改革需要。技能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动手操作考核成绩、取得该课程相关技术证书率及社会(如家长、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对此类考核,考核组宜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检查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评价的关键是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目标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决定,是对培养目标的分解,同时专业培养目标须随着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而调整。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不宜过于广泛、面面俱到,而应根据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确定。否则,将不利教师实施教学和学校组织评价。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的模式,一系列配套的、科学合理的、内容完善和权重适当的量化评价表必不可少,他是对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的具体化。

四、建立中职学校教学监控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教学监控体系,是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得到落实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教学考核数据真实有效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要建立可行可靠的教学监控机制。监控机制应形成学校制度,采用行政手段落实。主要包括:

(一)听课制度。

主要是由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通过建立“课堂教学工作评价指标”,确定教案准备、学生交流、教学重点、兴趣培养和教学手段等评价项目和具体评分登记,并在学校每年一次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评判标准。

(二)督导制度。

一般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是离退休领导和老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对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具有专家指导监督的性质,专业对口专家和教学管理专业人员的结合是督导队伍的基本特征。督导员的专业权威和管理权责,以及客观中立的地位,对教学质量往往能有比较中肯切实的评价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在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其地位是较为特殊的。

(三)教学检查制度。

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月底进行,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三是课堂教学检查。采用教务处定期抽查和值日领导和教师随机抽查相结合,主要检查教师平时教学到位和教学的组织情况,并及时登记。

(四)学生评教制度。

由教务处、学生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这一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从被动的质量制定对象转变为主动的评价者。在评价中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使评价更为客观,也能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其他质量评价。

包括根据上级教学总体建设规划及学校工作实际开展的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阶段检查等质量评价工作,这一类评价通常采用实践(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学生作业抽查等方式进行。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意义重大,同时教师的教学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学校应从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监控督导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推进教师教学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上一篇:律师事务所退伙协议书下一篇:落实矿业公司两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