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编精心整理了《法规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我国的技工院校中,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习建筑法规不仅能够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有关建筑的法规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利用法律武器解决建筑工程问题的能力。从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究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课程改革的措施和思路。

第一篇:法规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高职院校物流法律法规教学

[摘 要]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理念和手段现代化,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物流法律法规》课程传统教学法的主要缺陷,并运用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探索,试图寻找到更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效性强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物流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 探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它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上,《物流法律法规》是一门基础课,实际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两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不成体系;二是学生不是法律专业,缺乏法律基础,造成严重学习障碍。为此,本文分析了这门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主要缺陷,详述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试图找到更适合高职物流法规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 传统教学法在物流法律法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传统教学法表现出的两个弊端:1、教学观念的局限。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本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2、教学环节的单一。传统教学法重学轻用,忽略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而物流法律法规知识体系的特殊性,又造成教学上存在两个困难:1、物流包括运输、储存、搬运、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由不同的部门法律法规来规范,涉及面庞杂,所以,物流法规教学就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而杂乱,体系不清晰的问题。2、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同时法律知识的学习具有阶梯性,造成学生学习艰深的法学理论相对困难。因此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探索适合高职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 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

(2)案例教学法设计

1.课前准备。案例授课之前要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知识,物流法律法规涉及面广,可将其进行整合划分为:民法基础、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和程序法五大模块进行讲授。2.案例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同时具有高度的拟真性。3.案例讨论。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积极发言,相互辩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采取将案例讨论作为考核的措施,给学生施加压力,鼓励他们参与并结合适时的引导。4、案例总结。首先对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给出恰当评价和改进意见,其次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的实际问题,真正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举一反三。

(3)案例教学法总结

案例教学的弱点是不能取代物流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习,运用案例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否则无法进行,因此案例教学应与传统教学互相配合。

三、 探究式教学法

(1)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不是直接接受教师的现成观点,而是自己主动去思考。具体来讲,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以现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为探究内容,以实际为参照物,由教师自由开放的启发,让学生在“求实探究”中增知的教学形式。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

1.任务驱动。教师的课堂任务导入环节起着统筹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如针对《合同法》内容提出任务,如签订一份货物运输合同,让学生针对这一任务开展学习。2.任务执行。先让学生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问题,再综合学生的问题,提出重点问题组织合作探究。这一过程的交流,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3.任务完成。法律是个识记性的学科,更多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解释。这一阶段,先由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归纳概括;再要求学生利用在讨论探究中获得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式巩固和强化知识,这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4.任务评价。这个环节由学生们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并将它们同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应当注意,尽管学生得出的结果是片面的、不够严密的,只要是和适应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就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3)探究式教学法总结

探究式课堂教学实效如何,归根到底由学生参与度、活跃度来决定。课堂教学就教师要放开手,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激励学生讨论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

四、 模拟法庭教学法

(1)模拟法庭教学法概述

模拟法庭教学让学生走出格式化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圈,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了解具体的审判过程,直接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促进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转化为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

(2)模拟法庭教学法设计

1.确定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模拟法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案例选取时应考虑以下要素:时效性,选择在当前有重大影响的真实案例;专业性,案例要体现出专业的特色;疑难性,案例必须具有一定深度;可辨性,案例应给当事人留下思辨空间;综合性,案例要以某一部门物流法律法规为主,同时综合运用其他相关法律。2.分派角色。案例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案情的情况,明确全部诉讼参与人的活动并分派具体角色。3.准备诉讼文书。在正式开庭前,学生应按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诉讼文书,并按法定程序传递给对方。4.正式开庭。各项环节严格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全程教师不干涉,任何情况由學生自己处理。5.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从多主体、多层级、多方面对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行为进行的评判,教师在评价中要指出学生对模拟案件中的重难点的理解情况和学生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运用程度,并对模拟庭审中的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性的评价。

(3)模拟法庭教学法总结

模拟法庭实训教学设计的学科面广、实践性强,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模拟法庭教学的关键。学校还可以聘请司法部门和法律服务部门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对模拟法庭实训教学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 结语

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利弊,要使学生在真正的本课程中学到知识,应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使用,同时配合使用其他实践教学方法,例如:法律机构实习与调研等。

高职院校《物流法律法规》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提高的过程,只要任课教师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总结、改进、提高,一定能够摸索出一套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物流法律法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闵静.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0).

[2]乔华.“探究式学习”需要形成理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1).

[3]包庆华.物流企业法律风险与管理对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4]王萍,赵霞.经济法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王琳,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

[6]傅玉良,聂振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J],辽宁财专学报,2008,(4).

作者简介:郭时宜(1989.10—),女,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作者:郭时宜

第二篇: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 在我国的技工院校中,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习建筑法规不仅能够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有关建筑的法规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利用法律武器解决建筑工程问题的能力。从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究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课程改革的措施和思路。

[关 键 词] 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建筑法规》课程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建筑学专业该方向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的专业知识架构,推动学生将来在该专业的发展。就建筑法规本身来说,该科目专业性较强,知识体系复杂,那些法律法规十分晦涩,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课堂效果十分低下。故技工院校教师要通过建筑法规课程教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

现今国内技工院校建筑法规课程的教材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材缺乏最新专业研究成果和最新修订的法律条例,还有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重难点问题总是一笔带过,不能刨根究底,深度探析,导致学生往往一知半解。除此之外,建筑法规课程教材还缺乏实践部分,重理论知识,很少提出让学生实际应用的内容,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无法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建筑法规教学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中讲练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台上进行说教、板书,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完全得不到调动,缺乏自主思考,课堂效果一般。此外,现阶段教学模式中实践时间较短,學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不能与实际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无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之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和大部分课程一样,目前建筑法规课程的考核仍然采取的是单一试卷考核。这就意味着那些热爱思考、喜欢拓展课本之外知识的学生并不能取得相应的成绩。因此,课程变得相当乏味,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考试知识点,而不去思考其中的原理,不仅浪费了教师的辛勤付出,也是在浪费教学资源。这种单一靠试卷考核的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进步,违背了课程设立的初衷。

二、建筑法规课程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

教材的选编对一门课程来说尤为重要。教材内容的选择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素材选择要有时效性。修订教材人员应补充教学内容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建筑师业务管理知识,还应该更新最新修订的法律规范、工程建设的行业性标准等,让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俱进,适应未来发展和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2.选编教材时还要注意素材的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要求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故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将实际内容融入教学中,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教师要使用有实际运用意义的案例。一个实际的案例无论好坏与否都能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提供经验,同时,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方法改革

互动式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角度的解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更多新型教学方法,如案例式、辩论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出现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可以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扩大知识面,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在突出重难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建筑法》《合同法》等法规。此外,还应该定期邀请专家、设计师走入课堂,给学生开展知识讲座,进行教学补充。

(三)注意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成绩不再是决定学生学业水平的唯一尺度,学生的能力评价才更加重要。所以,在技工学校的建筑法规课程考核中,要摒弃单一考试的考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综合评定学生学习质量。例如,可以增加课程设计,将其作为一种考核方式,,让学生独立设计工程,并由教师打分在最终成绩中占一定的比重。此外,开卷考试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考核方式。一般开卷考试的内容都无法直接在书上查找,依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作答,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将各部分考核的成绩按百分比相加,得出最后成绩。这样通过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建筑专业才能发展得更远。

学习建筑法规课程对技工学校建筑类学生未来就业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对建筑法规课程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重视并且喜欢这门课程,教学目标便很容易实现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可栋,赵丽花.《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问题探析[J].房地产导刊,2015(12):484.

[2]王劭琨.《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6(15):126.

[3]马利君.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435-436.

作者:刘益嘉

第三篇: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指引下,全国各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旅游政策与法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方式和路径。教育者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思政主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同时也将思政成绩纳入学生的最终成绩中,综合全面地考查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旅游政策與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KCSZ-2020-0403)。

引言

我国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北京大学师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包含着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入思考[2]。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实现这一新局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载体。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课程内容涉及国家对旅游方面的政策和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其内容本身具有思政课程的特点,蕴含着方方面面的思政元素,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民、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重要的育人功能。所以在讲授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教学目标单一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关于旅游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制度及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旅游法规知识分析旅游业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具备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依法解决旅游纠纷的能力,具备判断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能力,从而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但是,教学目标中没有明确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德育素质目标,这样产生的结果是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问题,但是思想观念上可能存在偏差。

(二)教育理念及课程设计上没有体现课程思政思想

笔者通过对某校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有61.2%的学生不了解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思政改革政策,有62.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不大。从这些调查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忽视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刻。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也没有深入地将课程思政观念渗透到学生中,没有正确认识到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教学要求,也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上没有体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没有形成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框架。

(三)传统教学方式与课程思政未能契合

理论教学方面,传统教学常以概念、特征、原则、政策解读等为学习对象,注重对政策文件内容的解读,对法律概念、条文本身的理解与运用,而对制度的历史背景、人文理念、社会影响等方面没有做深入讲解,也没有要求学生去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往往掌握了法条和政策的具体规定及一些基本概念,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旅游政策、法律的内涵精神。在过去,教师往往只强调旅游政策与法规本身的内容,而忽略了对知识内容中思政元素的进一步挖掘,从而导致学生思政意识的不足和缺失[4]。

实践教学方面,教师过去很少带学生去旅游企业与景区景点实地考察与体验,主要依靠案例教学。教师提出案例,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旅游政策与法规进行分析,思考政策与法律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重视法律的适用,而忽略了其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思政元素,由于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也很难也深刻的印象。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

课程思政不是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专业课程中,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中。具体来讲,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改革教学目标

要在原来的教学目标中增加育人的素质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环节。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应围绕厚德博学、至诚至信、为实为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素质目标,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接班人。

(二)改革教学内容

要在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双轨制”教学优势,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充分发挥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实教学内容。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内容共有十七章。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将十七章的内容归纳为3部分:基础理论部分、专业基础理论部分和专业核心理论部分。其对应3个层面,分别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

基础理论课涵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中国建设、旅游方针政策、宪法基本知识及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起到方向性的指引作用,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讲述这些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融入爱国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四个自信”和中国建设的法治意识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树立大局观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部分内容主要贯穿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专业基础理论课涵盖旅游消费法律制度、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旅游法、旅游安全与保险法律制度、旅游交通与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以及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等内容。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将自由平等、和平共处、公平正义、公共安全与公共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和责任感,这部分内容主要贯穿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专业核心理论课主要包括合同法、旅行社法律制度、導游管理法律制度、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及解决旅游纠纷的相关法律制度。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应将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爱岗敬业、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环保意识、遵纪守法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诚信友善、热情耐心等优良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一些基本道理。这些内容主要涉及学生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

(三)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搭建师生课外互动平台

①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②采用BOPPPS教学方法。其包含6个教学环节,即导言(Bridge-in)、目标(Outcom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和总结(Summary)。③采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多种形式的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式的互动,小组专题研究式的讨论、网络平台上的讨论等,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扩展阅读、作业等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同时,可以针对学生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实现课外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政主题融入其中,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好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开展体验式参观与调研

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走出校园。比如,组织学生去湖南省中国青年国际旅行社、亲和力旅行社、湘江欢乐谷及毛泽东故居韶山考察与调研,丰富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的关键在教师。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知识及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教育功能要有充分的认识。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学校可以每周召开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发挥教学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教师先受教育,保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过去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反映出德育教学目标,所以结合专业教学目标与德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要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成绩由专业成绩和思政成绩两部分组成。专业成绩约占60%,思政成绩约占40%。思政成绩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中对思政元素内涵的理解与掌握的情况来评定。具体操作而言,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都要加入思政方面的考核;平时成绩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确定其成绩,要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使学生成绩更能反学生的综合教育素质。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素养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思政素养,才能提炼出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促进教师发挥榜样作用,切实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这对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围绕教学内容,融入各种课程思政主题,通过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可以让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操;从社会层面来看,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德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个人层面来看,可以使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专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另外,开展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旅游热点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5]。

高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将来对用人单位、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央视网.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2016-12-10](2021-01-15).http://news. cctv.com/2016/12/10/ARTIhy61Pg54pkRyn3V0Tnx2161210. shtml.

[2] 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生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3] 新华网.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 OL].[2018-09-10](2021-01-15).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8-09/10/c_1123406247.htm.

[4] 包姝妹.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以《侵权责任法》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16):1-5.

[5] 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99-103.

作者:杨晚华

上一篇:法律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财政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