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加强道德建设

2022-07-15

第一篇:申论加强道德建设

2012江苏公考申论热点时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不断爬坡、与时俱进的过程,跟经济建设一样需要根据社会现实作出积极调整,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改革发展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利益分化、思想多元,社会现象不尽如人意,道德焦虑普遍存在。

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问题,完成法律、行政、经济的“基本建设”,最终构建起可信、可靠的现代社会良善秩序,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人的期盼。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近日反驳了“国人道德滑坡说”。他表示,从主流看,国人道德风貌良好。“尽管有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但这绝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观”。

当下,许多人习惯用“道德滑坡”之类说法表达对自身际遇或社会现象的不满,以简单的“妥”或“不妥”来定义这种道德评判其实很难。但有一点能够肯定,那就是无论公众还是媒体,当他们传诵“最美妈妈”徒手去接坠楼孩子这样的义举、善举时,心中无不涌动着感佩与温暖。

当他们痛陈“老人倒地无人敢扶”时,言下之意都是“无人扶”十二万分的不应该。可以说,在“扶老”这类事儿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判断、道德判断相当一致,社会舆论纠结于“扶不扶”,更多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能让许多人直抒道德焦虑的题材。公众对这样那样的道德失范现象高度敏感、焦虑,正反映了在“仓廪实、衣食足”之后,国人对“知礼节、知荣辱”,对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要求和祈盼。

中国人需要经济蓬勃发展,也需要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环境和心情。许多人言必称“道德滑坡”,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构主流道德观的任务重大而紧迫。遗憾的是,当不少人天天对现实做出负面道德评判的时候,却依然只是诉诸于传统的道德情感。

似乎一提到道德,就是传统美德,一提到失德,就是世风日下。但对传统美德一味怀旧,为“田园牧歌”大唱赞歌,并不能有效解决今天复杂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对身边的义举、善举视而不见,草草拉起道德大旗来质疑一切,甚至每每偏离主题,众声喧哗演变成了无休止的相互指责、攻击乃至谩骂,更不可能碰撞出一个与时代合拍的社会道德规范。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道德并非一成不变,一定意义上说,思想道德建设就是一个不断爬坡、与时俱进的过程,跟经济建设一样需要根据社会现实作出积极调整,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任何时代的道德都不那么完美,与过去相比,现在的道德建设可能更复杂、更困难。

必须正视,改革发展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的中国,不同人群利益分化、对立、博弈,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这已是一种常态。

农耕时代或计划经济下那种基于共同生活经验或共同利益的道德正显得日渐单薄,口号化、形式化的东西,也很难再凝聚起“分裂的民意”、形成主流价值判断;必须正视,市场经济在不断加剧社会竞争,而保障良性竞争的法治堤坝还没有合龙,诚信体系更不完整,打道德和法律“擦边球”谋利甚至干脆冲破底线者常常没有受到足够的“报应”;必须正视,“陌生人社会”的到来正加大社会运行成本,互不信任也让人们的情绪变得负面,这种情绪与利益纠葛交织在一起,平添了许多对道德、对他人、对社会的抱怨。

今时今日,围绕国人道德所热议的种种问题,都不是靠振臂疾呼,或在道德上动个大手术就能够解决的。提高国民素质、引导道德选择,还有很多法律、行政、经济的“基本建设”要做。诚然,如王世明所言,“老人摔倒二话不说就该扶”。

老人摔倒众人扶起,好人受到感谢而非冤枉;搭便车回家的老人意外身亡,其子女拒绝赔偿——我相信,事情确实就应该这样发生,而且在生活中也真实发生着,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大家不愿看到的纠纷就不会出现。应当承认,创造一个让更多人愿于、乐于“二话不说”扶危济困的环境,要说、要做的还很多。

站得更高一点看,无论是出于道德传统,还是出于现实情感,很多事儿其实都属于二话不说就该做的范畴:为官一任该讲官德,清正为民;为人师表该讲师德,言传身教;白衣天使该讲医德,妙手仁心;大小老板该讲商德,诚信经营„„

但这种“德”不能全靠传统和个体良心去实现,道德成本不能由好人来承担,不能要求谁不考虑外在环境、不计较个人得失去践行某种道德标准。所以我们才要强调:德以劝善,法以诛恶,法律必须成为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道德观念必须渗透到司法实践中。

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应得到保障,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者应受到严惩;所以我们才要强调:道德讨论不是要抹黑、围攻哪个人群,放大冲突和对立,而是要切实调整利益关系,提升每个人从善的动力和对他人从善的信心;所以我们才要强调:“私德”的培养很大程度有赖于“官德”、“公德”的建设,只有权力和金钱被套上笼头,“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得以扭转,社会心态才能理性平和,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道德建设的爬坡永无止境,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建设“新德”、“大德”,对惩恶扬善提出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在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10周年之际,正视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焦虑,实实在在地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问题,构建可信、可靠的现代社会良善秩序,这是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惟有如此,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中国人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体面、有尊严。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和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倡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参与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成功经验。要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过治理城乡环境,革除社会陋习,搞好卫生防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构筑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文明。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下决心遏制工程建设、商贸餐饮、医药卫生、电信通讯、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制假售假、欺诈经营、虚假广告、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引导人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千方百计帮助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在全国城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三、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讴歌人民群众积极向上、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思想品德为己任,努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和新时期良好道德风貌的文艺作品,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文化、广电部门要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映、展演、展播、展示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基层文化阵地,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体表演以及健康民俗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要在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四、完善各行各业的职业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是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对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已有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乡规民约,干部、职工、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要重视修订完善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和娱乐服务场所的行为准则。既要体现道德建设的要求,又要同有关法律法规相统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各项行为准则易记、易懂、易行,易于监督。要把修订完善行为准则的过程,作为道德宣传教育的过程,作为干部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过程。各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都要带头做好具体行为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觉遵守,努力践行。

五、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把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类创建活动,都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都要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重要标准。要形成监督机制,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加强舆论监督,揭露、批评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行和丑恶现象。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都要在黄金时段开设道德栏目,对道德热点问题进行评议。社区、农村、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要依靠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评议活动。公安、卫生、税务、工商、质检、城管、环保等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对各种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通过发挥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耻辱,讲道德受人尊敬、不讲道德受到批评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9月20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让我们向道德模范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党的十七大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从教育入手。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十分注重道德的教化和养成,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对道德教育都没有放松,社会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也成为我们不断赢得胜利、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讲利益不讲道义、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现象有所滋长。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从娃娃抓起,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道德是软约束、是人们内心的法,法是硬约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如果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毒奶粉”、“地沟油”便会失去生存空间。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当下,有的人对不道德现象有痛恶之言,也有行善助人之心,但常常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有的人不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只想作壁上观、独享其成;有的人则置社会道德于不顾,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凡此种种,应当坚决摒弃。为官一任必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为人师表必须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尊敬、琢玉成器;经商办企业必须讲商德,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市场、长远发展。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在“道德滑坡”现象引起中国社会普遍焦虑、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的时刻,让我们再从一件小的新闻事件来发微:

安徽合肥沿河村村民刘士圣开着电动三轮车载了同村老人李家珍一程,途中发生意外翻车,76岁的李家珍过世。为表达心中愧疚,刘士圣4次要赔偿老人家属,但都被婉拒。老人的儿媳妇称,家人都不同意要刘士圣的钱,她本是做好事,要了钱的话良心过意不去。

两家村民的互谅互让,获得了许多人的高度赞美,认为这体现了美德。然而,换个角度来看,难道老人的家人收下车主家赔偿的钱,甚至还依照法律要求更多,就不是美德了吗?事实上,按照法律规定,搭顺风车出了交通事故,车主也是应该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所以如果老人的家人收下车主赔偿的钱,这也是遵守法律,依法维权,这仍然是美德。

所以,从这件小事上,其实可以看出两种道德选择:一种是如两家村民现在所做的,放弃法律程序而互谅互让,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乡村美德;一种则是依照法律途径界定彼此的权利义务,双方都遵守法律规定,这体现的是民主法治时代的美德。换言之,不能说只有老人的家人放弃赔偿才是美德,而依法主张赔偿就不是美德。

从这个角度,再来反思南京“彭宇案”发生之后,国内出现很多类似事件,从而引起的社会对道德滑坡的普遍担忧。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舆论中其实存在一个明显的误读,那就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究竟需要哪一种道德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搞清楚。在许多人看来,老人跌倒而有人扶起,这就是美德;反之,如果因此产生纠纷被告上法庭,那就是“道德沦丧”。实际上,在这类事件中,双方对权利义务产生纠纷而诉诸法律,人们应该关注的是法庭的审判是否公正、法律程序是否严格,只要这方面没有问题,那么这就仍然符合民主法治时代的道德规范。 诚然,道德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寡廉鲜耻、道德沦丧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和重视。但是,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当中,可谓真正的“五千年未有之变局”,自然,社会道德规范也需要转型。在社会转型、道德观转型的时代,一些传统道德观念在许多人心目中日渐淡薄,社会上时或出现所谓“道德真空”、“道德滑坡”的现象,其实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对此,人们应当重视,但没有必要过分焦虑、恐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确,面对当前这种状况,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加快构建新的道德体系,而不是对传统道德的一味怀旧和片面回归。也就是说,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当下和将来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道德?眼下提倡的道德是不是真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符合民主法治的要求?生活中人们究竟要选择遵从哪一种道德标准?

应该在弄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来加快新的社会道德建设,这样才能完成社会道德转型,使整个社会展现出新的气象。而不是简单地扯起道德的大旗来质疑一切,当然,也不是盲目地为“田园牧歌”唱“赞歌”。如果说,两家村民的互谅互让是体现了传统美德,那么,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又焉知不是暴露了当前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法治建设的滞后呢?毕竟,单纯的互谅互让并不足以处理现实生活中更多复杂的关系,而民主法治才是构建现代社会良善秩序的根本途径,基于民主法治理念的新道德体系才是社会需要的抉择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为官一任讲官德,清正为民;为人师表讲师德,言传身教;白衣天使讲医德,妙手仁心;大小老板讲商德,诚信经营„„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彭宇案”、“小悦悦”等事件被披露,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寡廉鲜耻、道德沦丧的现象引起了人们高度的警惕和重视,造成了社会对道德滑坡的普遍担忧。(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更显得尤为重

要。)

在社会转型、道德观转型的时代,一些传统道德观念在许多人心目中日渐淡薄,社会上时或出现所谓“道德真空”、“道德滑坡”的现象,其实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过程。任何时代的道德都不那么完美,与过去相比,现在的道德建设可能更复杂、更困难。对此,人们应当重视,但没有必要过分焦虑、恐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确,面对当前这种状况,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加快构建新的道德体系,而不是对传统道德的一味怀旧和片面回归。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

第一,提高认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紧抓行动,积极开展道德实践。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过治理城乡环境,革除社会陋习,搞好卫生防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构筑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文明。在全国城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第三,开拓渠道,广泛传播道德知识。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文化、广电部门要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映、展演、展播、展示工作。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要在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四,完善准则,有效规范日常生活。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对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已有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乡规民约,干部、职工、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各项行为准则易记、易懂、易行,易于监督。要把修订完善行为准则的过程,作为道德宣传教育的过程,作为干部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过程。各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都要带头做好具体行为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觉遵守,努力践行。

第五,激励监督,引导养成良好习惯。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都要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重要标准。要形成监督机制,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加强舆论监督,揭露、批评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行和丑恶现象。通过发挥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耻辱,讲道德受人尊敬、不讲道德受到批评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六,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公民道德建设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第二篇:申论 道德建设

“加强道德建设”政策背景: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

但依然有一些地方放松道德建设,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一部分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有损国格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加强道德建设”重要意义: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支撑,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和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诚信建设,引导人们在市场活动中遵守契约,重信守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将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等,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克服和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这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想,更好地吸收借鉴国外道德建设的有益成果。与此同时,又必须看到,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和西强我弱的总体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作为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标,加紧与我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腐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一部分群众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和应对外来腐朽文化的冲击,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把全体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

三、公民道德建设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重大突破不断涌现,对人们生产生活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为人际交往、思想交流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手段,开辟了社会精神生活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同时,也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影响越来越大。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引导,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四、公民道德建设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还会对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五、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渠道、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仅就公民道德建设对象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和外出经商人员日益增多,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加强这些组织从业人员道德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和客观环境的改变,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还有随着宗教的迅速传播,信教群众的道德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等等。面对这些情况,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相对滞后,工作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方法手段滞后、基层工作薄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准确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公民道德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切实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和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倡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参与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成功经验。要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过治理城乡环境,革除社会陋习,搞好卫生防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构筑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文明。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下决心遏制工程建设、商贸餐饮、医药卫生、电信通讯、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制假售假、欺诈经营、虚假广告、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引导人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千方百计帮助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在全国城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三、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讴歌人民群众积极向上、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思想品德为己任,努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和新时期良好道德风貌的文艺作品,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文化、广电部门要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映、展演、展播、展示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基层文化阵地,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体表演以及健康民俗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要在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四、完善各行各业的职业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是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对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已有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乡规民约,干部、职工、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要重视修订完善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和娱乐服务场所的行为准则。既要体现道德建设的要求,又要同有关法律法规相统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各项行为准则易记、易懂、易行,易于监督。要把修订完善行为准则的过程,作为道德宣传教育的过程,作为干部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过程。各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都要带头做好具体行为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觉遵守,努力践行。

五、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把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类创建活动,都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都要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重要标准。要形成监督机制,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加强舆论监督,揭露、批评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行和丑恶现象。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都要在黄金时段开设道德栏目,对道德热点问题进行评议。社区、农村、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要依靠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评议活动。公安、卫生、税务、工商、质检、城管、环保等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对各种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通过发挥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耻辱,讲道德受人尊敬、不讲道德受到批评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第三篇:2012年申论热点:道德建设问题

【背景链接】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现象,社会上暴露出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但同时,与思想“多元化”、““价值迷茫”并存的是,基层也涌动一股构建价值体系的热潮,对真善美的强烈渴望,对核心价值和共同理想的热切呼唤。尤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兴国之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回应了时代呼唤,社会各界普遍希望加快推进价值体系建设,构建中国发展进步之“魂”。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要求使价值观问题更加紧迫。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某些势力担忧中国崛起后的价值观取代他们的价值观。同时,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了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民间也涌动一种渴望被世界尊重、接纳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精神。据重庆高校2011年调查,当面对“透过汶川大地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亚丁湾护航、青藏铁路通车、载人航天的成功等重大事件,您的看法”的多选题时,分别有79.7%、79.1%的人选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渐上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内部环境看,当前我国正经历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一些规范、秩序悄然变更,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伦理、秩序又未适时全面形成,出现了道德失范、信任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使社会成员感到了不安与焦虑,反过来形成了对信仰、价值观的强烈心理需求。

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网民在微博发起的“拒绝冷漠,温暖你我”行动,响应的微博达数十万条。在“老人摔倒扶不扶”争论中,北大教师提出“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口号,倡议北大校友勇于做好事,为善行“撑腰”。这种被称为“撑腰体”的文体风行网络,各种地方、各种职业的版本纷纷出现,网民评论“这说明社会大多数人并非冷漠无情的”。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周薇认为,公众对于某种社会冷漠行为的强烈批判与深刻反思,说明大家知道善恶美丑的边界,呼唤良知。

第四篇:申论热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申论热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宪执政、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行使权力。

现在的法治政府建设还停留在口号阶段,法治政府目标看不见、摸不着,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要么顾此失彼、避重就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么主次不分、轻重失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何让法治政府“看得见”、“摸得着”,防止法治政府建设的口号化、片面化和盲目化,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中央地方双重法院体制。建立中央法院主要负责经济案件、地方法院主要负责民事案件审理的双重法院体制,改变当前分级管理的司法体制,实现中央地方司法权的有效分工,发挥中央地方两个优势。

二、是司法体制去行政化。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行司法机关人财物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将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由中央统一管理,将司法经费单列,列入国家预算,经全国人大批准后,国务院统一拨款,由最高司法机关统一支配和管理。

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所有的政务信息都应该公开。在公开的内容上,要一体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只要政务信息都切实公开了,政府的所作所为就被置于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之下,这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来说,有重大意义。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四、创新方式方法,科学评价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权威统一的指标体系,把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任务逐一细化和量化,使法治政府变抽象为具体。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把内部考核和社会评议结合起来,找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有方向、有重点地加以改进,为全面建成法治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正向驱动和坚强保障。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 申论 例文 道德建设终稿

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从主流上看,中国人呈现了良好的道德风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展示了国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昂扬向上的基本道德状态;近些年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大事喜事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国人热情、周到的服务奉献精神;汶川、玉树地震,7.21特大暴雨灾害等大灾大难体现了灾区人民顽强不屈,中国人民爱心如潮、仁人爱人、共克时艰的美德。

于此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药家鑫的无情8刀,到小悦悦的悲惨遭遇,从“地沟油”屡禁不止,到“毒奶粉”的卷土重来,以及“房妹”、“房姐”、“房祖宗”的不断“勇现”。。。。种种乱象都意味着一些领域存在道德示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骗、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时有发生。

道德领域的种种乱象事出有因,应理性看待。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相互交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其中不乏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导致了思想道德领域的种种问题。

这些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与中华民资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冲击的社会的道德底线,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就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甚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绊脚石,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当今中国,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社会思想意识并存。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爱国、民主、富强、和谐,把广大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下。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中一以贯之,必能有力的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有包容多样又能有效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既能坚守社会基本道德又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生动局面。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走群众路线,扎根基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讲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将老百姓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好人好事。只有坚持扎根基层,讲述基层,教化基层的方针才能拉近思想道德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在群众中营造道德教化的良好氛围,实现无缝对接。“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阿婆”陈贤妹,“最美保洁员”郑冬花,都是群众身边的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说教,这样的道德教化是潜移默化的,是接地气,最有生命力的。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与法制建设相辅相成。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当今社会出现的不少思想道德领域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如果能够有效地“把制度关在笼子里”,形成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败的保障机制,那么某些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就不会易发多发。如果能够很好的执行环境损害依法赔偿的法律法规,超量违规排放的企业就不会肆无忌惮。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辅相成,法制是强制手段,道德则是内心准绳。法律制度完善才能使善行义举得到发扬光大,才能使不义之举得到应有的惩治,为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在群众间形成道德教化的良好氛围是一个

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撮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探索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是建立良好道德教化氛围的必要硬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学雷锋活动,推进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常态化,把发现和展示好人好事的工作做得扎扎实实、风生水起。表面看这是一种坚持,而实质上反映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理性、客观的正式目前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水平;营造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上一篇:树立班集体荣誉感下一篇:水利安全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