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产业腾飞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安溪茶产业腾飞范文

有关安溪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被誉为“中国茶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产业已逐步从安溪县的传统产业转变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成为安溪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本文将从安溪茶产业的现状和市场形势入手,着重探讨安溪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安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科技兴茶

目前,安溪茶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时期,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能否保持这良好的势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安溪人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安溪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安溪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安溪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1万亩,产量7万吨,涉茶产值74亿元;8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每户经营铁观的茶农,每年收入均可上10万元。安溪茶业拥有众多全国第一,无论是茶园种植面积、年产茶叶、涉茶行业总产值、茶业受益人口,还是在外茶商、在外茶店、中国茶都市场交易额和交易量等,都是全国最多。安溪铁观音继荣获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国茶业界首枚中国驰名商标,被外商评为最熟悉和最喜爱的中国品牌,福建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最具贡献力品牌,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之后,又在2009年入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 首位,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据安溪县茶叶管理委员会统计,,目前至少有10万安溪人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店、茶庄、茶艺馆3万家以上;安溪人在东南亚地区开设的茶店也已逾300加,包括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也都有安溪人开设的茶店。可见,安溪乌龙茶名誉海外,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二、安溪茶产业的优势

自然禀赋优势。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平均气温17-21.3℃,无霜期256天以上,昼夜温差大,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以红壤、黄壤土为主,最适宜茶树生长。品种资源丰富、品质特征优异,除铁观音、本山、黄旦、毛蟹四大当家品种之外,还培育货引进有大叶乌龙、金萱、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

生产规模优势突出。安溪县茶产量7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45~50%,安溪茶业大发展让安溪茶实现了从“小鸡” 到“凤凰” 的嬗变,成为中国乌龙茶中的突出代表,茶叶生产实力进一步加强。

产品质量优异。安溪产茶的历史渊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精湛的采制工艺,造就了安溪乌龙茶的品质特色。随着制茶技艺的传承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制茶设备的革新、夏暑茶空调制茶技术的应用,全县的茶叶质量普遍提高,而且更加优质化,尤其是安溪铁观音堪称中华一绝,成为我国茶叶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外,还与省内外的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研究合作协议。

逐步形成茶叶企业群。全县茶叶产业聚集,初步呈现种植大户、规模制茶、专业经商群体的专业化分工,分工的日益细化,有利于形成协作、竞争、互动联盟的共同发展,有力地促进茶产业的集约化生产。同时还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卓有远见地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发展连锁经营和国际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优势明显。“安溪铁观音”、“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成为安溪茶产业发展的大载体和大品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发展后劲,同时,也有八马、凤山、魏氏等一些企业品牌脱颖而出,品牌发展势头强劲,已初步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品牌的趋势。

市场前景广阔。安溪茶叶,尤其是铁观音以其优异的品种和独特的韵味迎合了广大消费者得需求,再加上近年来铁观音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品牌化运作,市场需求空前活跃,销量逐年上升。本地市场茶叶交易火热,交易额年年攀升。在国内已形成了福建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区域,并逐步开拓西部市场。国际上已经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俄罗斯、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1.6万多吨,每年为国家创汇4000万美元。

三、安溪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

安溪茶业企业虽然在当地遍地开花,但是大部分属于各自为政的小企业。茶叶产业化程度较低,生产、加工、销售仍以分散性为主,企业难以做大。很多“内安溪”茶农自产自销,自己加工了茶叶后挑到县城的茶叶市场上卖,还停留在低层次的生产经营状况中,经营缺乏一体化,不利于生产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也不利于新科技的大面积推广,影响茶叶生产的发展后劲。

2、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茶园生态设施非常薄弱,相当部分茶园地力衰退。茶农无序开垦山林地和改良田为茶园问题相当突出,茶园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各类茶叶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有待强化建设。

3、滥用农药现象仍然存在,无法应对“绿色壁垒”

茶饮料具有很多碳酸饮料所没有的独特功能,欧美人也在慢慢的接受了茶饮料,因此有人预言:21世纪是茶饮料的世纪。安溪茶叶的国际市场大有所为,但是,和很多中国的农产品一样,安溪茶同样有个硬伤:农药残留超标。茶农缺乏绿色意识,据调查统计,即使一些盛产茶叶的乡镇,知道国外绿色壁垒的茶农不足35%,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农药残留的不超过60%。而且,目前安溪县大部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加工方式,茶叶成品品质较低,在茶叶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面对发达国家筑起的“绿色壁垒”,安溪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了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安溪茶叶的整体形象。茶叶“农残”仍是困扰安溪茶叶发展的大难题,整治的宏观性、协调性、持续性有待完善和规范。

4、缺乏茶叶深加工企业,茶产品高附加值较低

安溪深加工产品的加工不仅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产品的特色化、优质化和多样化,从而创造范围经济。此外,还能解决部分低档茶叶销售难、价格低的困难。深加工茶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是制茶业得长期发展必由之路,如茶饮料、茶保健品和风味茶食品等生产能把茶叶引入食品行业,促进产业的扩大和升级。而当前安溪县专门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生产的大型企业还非常少,这对安溪县茶叶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

5、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安溪有众多的茶叶品牌,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品牌很少。很多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批发方式,认为做品牌要投入很多广告成本,没有形成一个知名品牌,甚至很多茶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笼统称为“铁观音”。

6、茶文化旅游经济开发不充分

安溪县虽然做足茶文章,大力弘扬茶文化,通过茶叶会展吸引各地生产、经营者的广泛参与,达到促进茶叶贸易、引进先进技术、扩大融资渠道等目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办展体制落后、缺乏专业人才、行政色彩过浓等等。

四、安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茶叶产业化发展

安溪茶业企业众多,但是分散而实力强的很少,中国加入WTO,要参与国际竞争,一个重要的策略是企业集团化。企业集团化是指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优势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将产品关联度强的众多企业,通过资产的合并、兼并、划转等途径,组成新的更大的企业群体,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新的规模优势。对此,天福集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天福集团系由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在大陆创办的茶专业集团。天福集团到2011年02月28日在中国大陆开设1077家“天福茗茶”连锁店,天福集团现有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茶厂(福建漳州)、天元茶业有限公司茶厂(福建福州)、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茶厂(四川乐山)、天福食品厂(福建漳州)、天福茶食品厂(四川乐山) 等5 家工厂;2家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天福”获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家茶业企业。天福集团集茶叶分级包装、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天福集团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因此,安溪茶业企业应该坐到谈判桌前,进行资源重组,以当地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若干茶业集团。由国营福建省安溪茶厂改制而成的安溪铁观音集团就是一个好的先例,该集团以“凤山”为注册商标,公司拥有上万亩优质生态茶园,年生产加工乌龙茶5000-8000吨,产品畅销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美国、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凤山牌系列产品拥有国优、部优、省

优及各种国际、国内博览会金奖等荣誉30多项,一直是国内外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凤山”注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全国重点保护商标,并在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香港等七个国家和地区延伸注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实行科教兴茶

在新的世纪里,安溪茶业要有更大作为,首先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从资源开发转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来,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把茶业科技真正放到第一生产力位置,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学技术对茶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教兴国”体现在茶业发展上就是“科教兴茶”。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国内茶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同过多种途径,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方面的茶叶专家,通过项目课题、远程咨询、现场指导等形式为安溪县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并建立茶叶科技专家库,以备随时咨询。并通过运用生物工程和信息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茶树育种、生态茶叶、高效栽培技术、茶树病虫害预测与生物防治、茶叶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新经验。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些新成果,新经验,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茶叶经济增效,茶农普遍增收,农村落后面貌彻底改观。

3、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的技术创新,促进安溪茶叶消费得持续发展

树立安溪茶叶的绿色食品理念,建立和实施卫生质量标准及其监控体系,保证卫生质量安全。通过综合防治、科学施肥来保证原料来源安全。同时,可以加强茶树育种技术及推广体系的创新。良种是实现“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措施。虽然目前安溪县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达到90% 以上,但良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品种混杂、抗性低,如何提纯复壮现有的主栽品种、引进新良种、加强选育和推广优质高效茶树新品种还存在一定差距。因而要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良种选育一良种繁殖一良种推广体系。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嫁接换种在提高工效、简化管理、稳定成活率,稳定种性等方面急需攻克的技术,为加强良种的普及率寻找新的途径。首先要加快对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发掘更多的优异种质资源供育种利用。其次在育种手段上要利用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选育出新品种。利用基因转化手段培育出抗病虫害品种,从根本上解决茶叶的农残问题。

加快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创新。在茶园基础建设上重视农技措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积极推广低耗、高效、综合的栽培技术,如深耕改土、植草种肥、铺草覆盖、客土增肥、树冠修剪与机械采茶等。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特别是茶园施肥技术的革新,具有极大的潜力,宜推广测土施肥、配方施肥,提高肥效利用率。茶园有选择性的机采仍是空白,以致名优茶生产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同时机采、机剪的机械价格

水平还未达到使用者普遍接受的程度,机械性能有待稳定。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技术革新解决。

以建设生态型茶业为目标,实施茶园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有机茶的开发、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已成为进一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资源,减少和防止污染,促进农村特别是广大茶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因地制宜,以建设生态型茶业为目标,实施茶园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按技术标准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茶叶,逐步建立和转换一批有机茶园,积极开展有机茶生产,扩大国内外市场。

4、大力建设生态茶园,促进安溪茶叶生产的可持续

安溪县可以根据不同乡镇或区域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茶园建设模式,例如:立体植物结构型、食物链型、立体食物链综合型等等。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措施,通过全面规划布局茶区的山、林、水、路等,在尽量保护茶区原有的树林、植被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宏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5、发展茶叶循环经济,促进安溪县茶产业的放大与永续发展

实现茶叶生产的“减量化”,节约物资与能源的投入。要尽量使用土地减量化、水资源减量化、施用肥料减量化、喷施药品减量化、施用能源减量化等,力求在茶叶生产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提高生态效益。同时,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型加工机械引进应用,开发应用清洁化能源如电能、液化气等新的节能型生产设备,实施供热作业与加工作业隔离等技术,以达到车间清洁加工和节约能源的目的。还可通过茶叶生产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延伸产业链,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

6、用品牌文化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品牌的魅力,也是文化的魅力。安溪县委、县政府应纵观世界经济全局,带领安溪人民实施“优质、精品、名牌”茶叶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安溪铁观音”、“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可谓是“旗手”和“号角”,她们不但完成了原始积累,还筑成了有价值、有文化、有个性、有很强渗透力的品牌文化。我们可通过这些品牌文化的融合与提升,来推进安溪茶产业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民营企业应以政府统一打造的大品牌文化为依托,扩充生产要素,提高自身市场运作管理能力,拓展和占领市场。安溪铁观音有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制高点”,如何保护、经营好这一品牌关键在于依法规范,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措施的技术含量和功能,才能真正维护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形象。“中国茶都”是中国茶叶流通领域的一大品牌,必须进一步拓展文化的应用功能,提升品牌效应。还要围绕销售队伍建设、市容市貌整治、优质服务、诚信经营等方面的软环境创建“绿色茶都”,以保持茶叶市场不竭的动力、潜力和活力。“安溪茶文化”与安溪茶经济的互动紧密相关,已成为安溪茶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我们要有思维创新,在更高的层次上挖掘茶王赛、茶艺表演等文化产品的内涵,

谋划精品,提高品位,促动茶文化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五、总结

有人说,21世纪会是茶的世纪,茶的全世界推广给安溪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中国著名侨乡和重要的台胞祖籍地,安溪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安溪县必须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机契机,依托安溪茶业的品牌效应和对台人文优势,以海峡两岸(安溪)茶业合作加工示范区为龙头,加快海峡茶博园、海西茶业基地、闽台茶叶机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包装、物流、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产业发展格局,尽快把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实现茶业效益最大化,力争把安溪铁观音打造成国际性大品牌,从而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屈家新.用国际市场理念整体推进乡镇茶业产业化发展[J].中国茶叶,2002(24).

[2]冯廷俭.福建名优茶发展趋势与品牌战略探讨[J].福建茶叶,2007(1).

[3]刘乾刚、杨江帆、蔡建明.“福建乌龙茶”的品牌问题及营销思路[J].福建茶叶,2004(4).

[4]冯廷俭.福建名优茶发展趋势与品牌战略探讨[J].福建茶叶,2007(1).

[5]叶霖露.安溪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福建茶叶,2004(2)

[6]高显达.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2009(12)

第二篇: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考察安溪县茶产业

日前,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主席加齐·阿布纳尔一行14人,在副市长陈灿辉陪同下,实地参观考察我县茶产业。县长高向荣参加考察活动。

在泉州东海片区中闽魏氏形象店里,加齐·阿布纳尔一边品尝安溪铁观音,一边观看我县独具特色的茶艺表演,感受我县深厚悠久的茶文化气息。“不论是清香型的,还是浓香的,感觉都非常好。”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口感让这位来自阿拉伯的国际友人多次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安溪铁观音茶叶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茶文化非常有趣。”奇妙的舌尖感受,令加齐•阿布纳尔对安溪铁观音茶叶的种植生产、制作工艺、品牌推广、市场培育等方面产生深厚兴趣,经过交流和察看资料,加齐·阿布纳尔对安溪铁观音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他十分看好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市场,对铁观音的发展有着足够的信心,很愿意将铁观音市场推广到中东地区,让中东地区的爱茶人士也能品尝到安溪铁观音的香韵。

活动期间,县长高向荣及我县部分品牌茶企负责人分别向加齐•阿布纳尔赠送了茶礼。加齐•阿布纳尔也挥毫泼墨,欣然题字,用阿拉伯语赞扬铁观音茶叶的健康饮茶、品位饮茶的生活方式。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orld Trade Center Association,WTCA)成立于1970年,是非盈利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经贸组织,旨在促进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鼓励扩大世界贸易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有“商业联合国”之称。目前,世贸中心协会共有75万多个会员企业,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约400个城市,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此次来访,将对我县茶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日前,世界貿易中心協會主席加齊·阿佈納爾一行14人,在副市長陳燦輝陪同下,實地參觀考察我縣茶產業。縣長高向榮參加考察活動。

在泉州東海片區中閩魏氏形象店裡,加齊·阿佈納爾一邊品嘗安溪鐵觀音,一邊觀看我縣獨具特色的茶藝表演,感受我縣深厚悠久的茶文化氣息。“不論是清香型的,還是濃香的,感覺都非常好。”安溪鐵觀音獨特的口感讓這位來自阿拉伯的國際友人多次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

“安溪鐵觀音茶葉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茶文化非常有趣。”奇妙的舌尖感受,令加齊•阿佈納爾對安溪鐵觀音茶葉的種植生產、制作工藝、品牌推廣、市場培育等方面產生深厚興趣,經過交流和察看資料,加齊·阿佈納爾對安溪鐵觀音有瞭全方位的瞭解。他十分看好安溪鐵觀音的發展市場,對鐵觀音的發展有著足夠的信心,很願意將鐵觀音市場推廣到中東地區,讓中東地區的愛茶

人士也能品嘗到安溪鐵觀音的香韻。

活動期間,縣長高向榮及我縣部分品牌茶企負責人分別向加齊•阿佈納爾贈送瞭茶禮。加齊•阿佈納爾也揮毫潑墨,欣然題字,用阿拉伯語贊揚鐵觀音茶葉的健康飲茶、品位飲茶的生活方式。

世界貿易中心協會(World Trade Center Association,WTCA)成立於1970年,是非盈利性的非政府間的國際經貿組織,旨在促進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鼓勵擴大世界貿易范圍,推動國際貿易發展,有“商業聯合國”之稱。目前,世貿中心協會共有75萬多個會員企業,遍佈全球近100個國傢約400個城市,世界貿易中心協會此次來訪,將對我縣茶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第三篇:安溪茶史

[转] 安溪茶史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神农首先发现茶。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潜心著述内容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科学巨著、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历时20年,于建中元年(780年)刊印出版,被世人尊称为“茶圣”。自此,饮茶之风传遍全国,成为举国之饮。

【安溪茶叶的起源】

安溪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之源,主要来自中原文化的南移。唐中叶以前,安溪人口稀少,茶史无考。唐后期至五代十国年间,北方兵荒马乱,战祸不断。福建东南沿海,特别是泉州一带,远离战乱中心,局势稳定,气候温和,物丰人稀。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南下移居。据安溪民间族谱记载,在安溪,已有邱、黄、陈、刘、林、周、廖、詹、王、吴、安等诸多姓氏经荆楚、江淮入闽转而定居安溪,其中既有平民百姓,也不乏名人墨客,如唐末诗人周朴、五代越王钱俶幕僚黄夷简、上柱国廖俨、开先县令詹敦仁等。外来人口不仅带来了中原文化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带来了茶叶的生产技术,推动安溪茶业的发展。五代年间,与小溪场长官廖俨年龄相近、一朝为官、偕同入闽、一生视为知己的唐著名诗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韩偓在南安归隐期间,经常与廖俨相互造访,互赠诗文。韩偓留有诗句:“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足见当时安溪民间植茶已逐渐发展。

唐未,安溪的寺庙已开始种茶。在安溪县城西部的阆山(今为城厢镇同美村新岩山)上,有座始建于唐未的古刹阆苑岩,历史上曾以产白茶闻名。现存岩宇门联阴镌“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

五代时,安溪人在交往中已有将茶作为礼品赠送的文字记载。时在安溪南部归善乡张仁里贵湖山(今属安溪县龙门镇溪瑶村)有一著名寺院,寺名称龙安岩(后改称青林岩),是安溪历史名岩。龙安岩的主持号清豁禅师,时为名僧。开先县令詹敦仁与清豁禅师均与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交往甚密,并曾同为留从效参谒军机大事,故交情甚厚。有一次,詹敦仁曾特往龙安岩专访清豁禅师,并接受了清豁禅师馈赠的茶叶。为此,敦仁受“龙安岩悟长老惠茶,作此代简”,作诗一首:

泼乳浮花满盏倾,余香绕齿袭人清。

宿酲未解惊窗午,战退降魔不用兵。

五代时,安溪县域西部山区佛耳山一带已产有茶叶。佛耳山为戴云山脉向安溪东南延伸的西侧支脉,位于祥华乡白玉村,海拔高程1535.5米,为安溪第二高山。詹敦仁卸任后在其山麓卜筑定居。时詹敦仁与名僧释宏道(号介庵)交情甚厚,释宏道特专程到佛耳山拜访敦仁。詹敦仁“与道人介庵游历佛耳,煮茶待月而归”后,留下诗曰:

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日款谈玄。

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是禅。

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

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

与此同时,安溪邻近泉州一带官道中已有出售茶水的茶亭。有一次,詹敦仁自泉州返回安溪,途中曾与名僧介庵相遇,于野店中啜茶,因天色已晚,曾寻旅馆同宿,并为此作诗二绝赠介庵:

其 一

三两人家起暮烟,夕阳风凛怯寒天。

君看云外孤僧老,一笠枯藤倒挂肩。

其 二

野店相逢说赵州,对师无语亦无酬。

道人已得三三昧,明月江头送渡舟。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安溪茶叶的起源最迟应在唐末,饮茶及人工植茶已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伴随着中原茶文化的传播,南迁肇安的外来人口及寺僧植茶对安溪茶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五代宋初时已逐步向农家传播。

【宋元时期安溪茶业的发展】

宋代是我国茶业生产和茶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安溪茶业也有较大发展,产茶区域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成熟,茶叶产业已具雏形;清水、圣泉等名岩已产名茶,其味尤香,其功益大,声誉远扬。

著名人类学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庄为玑在《安溪县的发展历史》一文中说:“安溪到了宋朝的时候,已有很大的发展,潘田的铁矿和仙苑的乌龙种,就在这个时候生产的。当宋朝时,有个黄夷简,他做五代钱俶的部下20年。后来北宋统一的时候,他称疾于安溪别业,曾作小居诗:‘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见《福建续志》卷九十)。可知安溪在五代末宋初时,已有焙茗的手工业”。安溪的矿冶业,始自唐五代,特别是宋代,安溪的矿冶业居全省首位,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北宋年间,潘田铁矿就有开采的记录。庄为玑教授把潘田的铁矿和仙苑茶联系在一起,可见仙苑的茶叶在宋初的发展已非一般。

明万历《安溪县志》载,“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始修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清乾隆廿六年(1761年)重修的《清水岩志》载:“清水峰高,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

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经焉”。在安溪驷马山左侧(今官桥镇)的圣泉岩,始建于唐天祐年间(约905年)。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岩最高,登巅远眺,可望郡中清源山。岩产茶甚佳„„岩后有泉出石中,清甘不竭„„”以上史料说明,宋元时期安溪的民间和寺庙中已普遍产茶,而制茶手工业的出现,则表明安溪茶叶的发展已具产业的雏形。

【明清时期安溪茶业的兴盛】

明清时期,是安溪古代茶业在广泛传播的基础上,植茶、饮茶和制作技艺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发展的时期。

明代,安溪饮茶、植茶已广泛传播至全县各地。明嘉靖《安溪县志》载:“茶,龙涓、崇信出者多”,“安溪茶产常乐、崇善等里,货卖甚多”。明陈懋仁著的《泉南杂志》载:“茶:晋江出者曰清源,南安出者曰英山,安溪出者曰清水、曰留山”。明时,龙涓里今为安溪的龙涓乡,崇信里属今西坪镇、芦田镇、祥华乡、福田乡等地,常乐里属今剑斗镇、白濑乡等地,崇善里属今魁斗镇、金谷镇、蓬莱镇等地,留山今属西坪镇。不难看到,至明中叶,安溪茶业生产已遍布安溪西部山区的大部分地区和安溪东部的不少地方,并得到迅猛发展。此时,凤山、清水之茶且逐渐有了名气,安溪茶叶在市场上已较为广泛的交易。

茶树无性繁殖法的发明,是明代安溪对全国茶业发展的一大贡献。明代以前,我国茶树繁殖均采用种子繁殖,即有性繁殖法,种性易退化、混杂,树势、叶形产生较大差异,茶树品质易变。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从茶树技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中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它先在茶树周围挖环状沟,将母树枝条扭伤固定于沟底,再把枝条上小分枝扭伤朝上竖直紧埋土中,顶部露出1-3叶。经半年至一年的施肥与管理,每个小分枝长成茶苗,即可移植至大园。“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不需要设置专门的苗圃,方法简单,压条所需水分、养分由母树供应,容易发根且根系发达,移植后成园快,故一经出现就为广大茶农接受和应用。它较好地保持母树的遗传特性,使众多茶树良种性能得以保存下来,并日后得到选育和推广。

独特的乌龙茶采制技艺的发明,标志着安溪茶业的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载:“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全国高等农

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朝世宗胤禛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清初,安溪曾有许多制茶高手被武夷山聘为制茶师傅,传授乌龙茶制作技术,其中不少人就在武夷山定居下来。现武夷山天心洞、水帘洞等产茶区一带有操闽南话的安溪籍村民上千人。1987年,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农学院教授、当代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欣然为安溪乌龙茶题词:“青茶原产地,流传达四方,东渡传乌龙,西移藏佛手,南下播水仙,北上创奇种,愈来愈兴旺,香味溢九洲。”对安溪创制乌龙茶作出肯定。

此外,关于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在民风淳朴的安溪大地上世代流传着《打猎将军创制乌龙茶》的传说,

明末清初,安溪西坪尧阳南岩山麓,住着一位退隐的打猎将军,单名唤“龙”,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乌龙”。有一天,乌龙上山采茶,忽见一头山獐从前方溜过,他急提猎枪,击伤山獐。山獐带伤夺路奔逃,乌龙肩背茶篓顺沿血迹紧追,终于擒获山獐。等晚上到家,乌龙急于宰杀山獐,品尝野味,竟把茶叶搁置,直到第二天清早动手炒制后,发现茶叶往日的苦涩之味全除,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乌龙连忙邀请近邻好友前来品尝。众人尝过,不禁连声称赞!后来,聪明的乌龙深究原因,终于摸索出一整套新的制作技艺,并广泛传授给广大乡亲。

民间传说固然不足作为史实考证的依据。但应注意的是,民间传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都是空穴来风。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使我国诸多的古代历史得以代代相传,较好地保留下来。明末清初,走过了700多年发展历程的安溪茶业已渐趋发达。“乌龙”的传说如果说是它总结了安溪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而归功于劳动人民的集中代表——乌龙,本也无可厚非。而在劳动中发现一种新的技能、技艺,则也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正如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教授等编著的《福建乌龙茶》称:“安溪在历史上选育和繁殖了不少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并在制造技术上精益求精,虽然缺乏较早的有关历史文献,但也不能就此认定安溪与乌龙茶的创制无缘”。清初名茶铁观音的发现、培植和广泛传播,使安溪成为中国茶业的一颗耀眼明珠。铁观音于清雍正年间被发现,其由来在安溪茶乡大地上自古流传着两种传说:

一是“魏说”:

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安溪西坪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茶师傅姓魏名荫,他十分虔诚信奉观音。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观音菩萨金身现于屋后的山崖上,他上山跪拜,就在那山崖的石缝中发现一株奇异的茶树,枝粗叶茂,喷发出一股诱人的兰花香味。魏荫正想探身采摘,却被突然传来了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第二天清晨,魏荫顺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与梦中所见一般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与一般茶树大异。他喜出望外,遂在茶树上包土压条,悉心培植,待生根发芽后,把茶苗移植到家中,分种在几个破铁锅内。时经三年,株株茁壮,叶叶吐翠,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称为茶王。一天,有位私塾先生饮了此茶,惊奇地询问来历。魏荫就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细地告知塾师,并说这茶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胜似罗汉,移植后种在铁锅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听后摇头说:“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能取此俗称。此茶仍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铁观音”从此便成名。

二是“王说”:

安溪西坪尧阳南岩山,(今西坪镇南岩村)有位仕人王士让,清康熙廿六年(1687年)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清雍正十年(1732)以五经应试中副贡;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士让平生喜爱收集奇花异草,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

为“南轩”,书轩辟有一个花苗圃。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到南岩山麓游览,在一片荒园层石间,发现一株生态独特的茶树,香气扑鼻,遂移植于南轩的苗圃里。经过细心照料,压枝繁殖,精心培育,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茶,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炊之后,气香味醇。乾隆六年(1741年),士让奉召赴京师,在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时,携茶相赠。方苞品饮后,认定气味非凡,确为珍品,遂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王士让,垂询尧阳茶史。王奏禀此茶发现始末。乾隆帝细察、掂量茶叶,认其茶叶乌润结实,茶沉如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靠“观音赐茶”和“皇帝赐名”,既与观音菩萨结下不解之缘,又与乾隆皇帝搭上关系,一经问世就以其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的优异品质一炮打响,为广大茶人所喜爱,驰名遐迩,誉满天下。

明末清初,安溪创制乌龙茶后,乌龙茶优良品种及制作技术迅速向海内外广泛传播。据民国《建瓯县志》称:“乌龙茶叶厚而色浓,味重而远,凡高旷之地种植皆宜,其种传自泉州安溪县”。《福建之茶》认为:“崇安之乌龙于清道光年间由安溪人詹金圃先移建瓯而再移往者”。盛产于永春的茶叶当家品种佛手、铁观音是由安溪传入的。清康熙二十五年(1690年),安溪县虎邱金榜骑虎岩一位老和尚首先发现佛手茶并开始推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传入永春达埔狮峰村。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铁观音茶被郭奇芬率先引入永春福鼎村种植。此外,安溪铁观音等优良品种还先后被漳平、华安、南安、长泰、平和、福安、莆田、仙游等到地及广东等省引进种植,成为当家良种。

台湾的乌龙茶及其制作技术也源自安溪。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三年(1798年),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把乌龙茶制作技术进一步改进、完善,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溪茶商王安定、张占魁在台湾合伙设立了“建成号”茶厂,专门从事茶叶的栽培和加工的研究。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安溪西坪人王水锦、魏静二人相继入台,在台北七星区南港大坑(今台北市南港区)从事包种茶的制作研究工作,同时举办制造技术讲习班,将研究的心得进行广泛传授。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安溪萍州村人张乃妙(1875~1954年)将家乡纯正的铁观音茶苗引入台湾,在木栅区樟湖山种植成功,并逐步发展成为台湾正宗的铁观音产区。1916年,张乃妙参加台湾劝业共进会包种茶评比获“金牌赏”,从此声名鹊起,成为台湾当局聘请的巡回茶师。1935年,台湾茶叶宣传协会特别向张乃妙颁赠青铜花瓶,对其功在台湾茶业进行表彰。

清代,安溪茶叶畅销海内外。清乾隆五年(1740年),安溪西坪、大坪、罗岩等地茶商就纷纷出洋到东南亚各国经营茶叶。安溪茶叶还通过厦门、广州等口岸销往海外。阮旻锡在《安溪茶歌》就有“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的叙述。据厦门口岸史料记载:在清咸丰八年至同治三年间(1858-1864年),英国每年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达1800-3000吨,由于当时闽北、闽东的茶叶都从福州出口,故一般认为,厦门输出的茶叶主要是产自安溪。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最高达4500吨,其中安溪乌龙茶又约占40-60%。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元年(1874-1875年),美国从厦门口岸输入乌龙茶3.47吨。茶史称19世纪为乌龙茶风靡欧美时期。此外,据载英商胡夏米在鸦片战争前曾对福建可资贸易的货物进行调查,并采购了两种安溪茶,他说:“安溪茶,广州经常售价是十八两或二十两”,“合丰牌,一大箱安溪茶,广州市价约十六两。”由此可见,安溪茶已在广州市场上出售。另据英商的记载,1838-1939年,英国商人在广州采购的安溪茶为10.6万磅,约合九万多市斤。

清初安溪茶农就远涉南洋开拓新的茶叶市场。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西坪尧阳茶商王冬就到越南开设冬记茶行,并在越南12个省开设分店,配制“冬记”大红铁观音,驰名印度支那半岛。咸丰年间(1851-1862年),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镇罗岩村)林宏德制造金泰茶,在新加坡交荣泰号经销,后由其子林诗国、林书国经营。光绪年间(187

5-1908年),西坪尧阳茶农王量、王称兄弟6人从台湾返运茶叶往印尼,在雅加达、泗水、井里汶等地开设珍春茶行。还有,茶商王定安与张占魁合办“建成号”茶厂,经营乌龙茶,在台湾盛极一时。五口通商后,葡萄牙商人插手欧洲茶叶贸易,拉动澳门茶叶市场的发展,安溪茶人王芳春等人还赴澳门经营茶叶,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直接从安溪贩运茶叶到澳门出售。

第四篇:安溪:打造现代山水茶都

李金枝 本报驻福建记者 吴健芳

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晋江西溪上游的安溪县,铁观音茶业早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素有“中国茶都”之称。日前,记者随省旅游局调研组深入当地紫云山、清水岩、温泉世界等地调研发现,如今的茶乡已不仅仅靠“铁观音”这张名片致富了,而是把发展的目光瞄准了现代休闲旅游业,采取了退茶还林、项目带动、提升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打造现代山水茶都,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退茶还林,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安溪在福建省范围内并不是旅游资源强县,以茶为主,为什么要发展旅游业,并把它列入安溪新一轮跃升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呢?安溪县委书记李建辉给出了答案,“旅游业是广泛公认的‘绿色产业’、最具活力的‘黄金产业’、魅力无限‘朝阳产业’,发展旅游是安溪县委县政府必由之路,必然选择。”

据了解,原来,随着茶叶价格的提升,安溪茶农每年都在不断加大茶园开发力度。现已开垦茶园面积近60万亩,涉茶人员近80万人。这其中,有很多茶园过度开采,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安溪紧紧抓住加快“海峡旅游”进程的机遇,立足“区位、茶业、对台、人文”等比较优势,突出山水、茶乡、生态特色,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现代山水茶都建设。并出台了《百座茶园山体植树造林绿化规划意见》,每年规划100座茶山“退茶还林”。刚开始,茶农观念难以转变,又加上退茶没有任何补贴,一时还比较难接受。但经过一两年的实践,茶农渐渐尝到甜头,并意识到,“退茶还林”能改善生态环境,茶叶品质大幅提升,卖茶收益还能提高近三成。此外,还邀请专家对茶山绿化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形成景观茶园,让茶园变成公园等。李建辉表示,“退茶还林,不单单是为了更好地保持茶叶的一流品质,还是为实现生态休闲旅游的永续发展。”

近年来,围绕“茶”做文章,安溪已形成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旅游、科研为一体的格局,其茶文化旅游专线被列为全国三大茶文化黄金旅游线之一和福建特色的旅游线路,并先后多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省十强县”,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入围最具投资潜力

的中小城市全国百强县行列。

项目带动,打造优秀旅游强县

在参观期间记者看到,很多项目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紫云山的龙藏岩寺的主殿主体结构正在进行封顶作业,其三个山门中的两个也已经进入后期的装修施工阶段;清水岩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游步道、祖师弘法广场(集散中心)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大投入推动大跨越。安溪县县长朱团能告诉记者,“安溪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财团的目光,很多民间资本纷纷投入旅游项目,并已经形成聚集效应。”

据介绍,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安溪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外资、企业及民间资金等参与旅游发展。现有在建重大旅游项目6个,总投资170亿元人民币,很多是由民间资本来参与投资,如天湖旅游项目由香港理源(远东)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计划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安溪温泉世界综合开发项目由福建连捷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海峡茶博园是由福建七匹狼集团旗下的恒禾置地(厦门)股份有限公司与安溪合作开发建设,总投资达人民币50亿元;紫云山旅游开发项目是由海南国运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投资50亿元以上人民币等。

此外,待开工重大项目如海西影视文化产业园也将加强引进和建设力度,规划用地规模1.2万亩,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包括影视拍摄基地、大型摄影棚、影视主题公园、电影学院等八大主题板块,设计规模为年接待100个剧组、1000万人次游客,将成为国内投资额最高、占地面积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现有在建的6个重大旅游项目中,今年计划投资 18.6亿元。”县旅游局局长张雪怀告诉记者,安溪将紧抓项目这一重要抓手,重点加快推进列入省旅游局‘六大工程’的5个项目(温泉世界、海峡茶博园、清水岩景区、两岸金融研究中心五星级酒店、尤俊农耕文化园)等,力争全县旅游及服务业项目实现三年投入100亿元的目标。

软硬并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在清水岩景区考察期间,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在听到新修建的停车场有17950平方米,能够同时停放715部小轿车、40部旅游大巴时,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自驾游游客越来越多,各景区都要认真解决好‘停车难’这个问题,提

升旅游服务水平。”

安溪的旅游发展定位明确了,项目带动旅游跟上了,安溪也在软件和硬件同时下功夫,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更好留住游客。据安溪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梁金良介绍,借“大干150天,实施‘五大战役’”契机,安溪加强了对现有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示指示牌、游步道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并抓好主要景区旅游公厕星级改造工程。同时,启动《“假日安溪”行动计划》,重点推进“2355”工程,即建设安溪文庙、中国茶都等两个特色街区,湖头、感德、大坪等3个经典小镇,尤俊、赤岭、美庄、仙景、经兜等5个风情村落,八马、魏荫、华祥苑、中闽魏氏、凤山等5个茶庄园及旅游驿站。全面开展自驾游、乡村游活动等各项活动,推进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

此外,该县还实行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组织旅游企业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旅游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旅游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旅游企业恶性削价竞争、虚假广告、“零负团费”等行为,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所有这些努力,共同打造以茶文化为特色,集宗教朝圣、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山水茶乡•品质休闲”旅游品牌,推动安溪“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现代山水茶都日益成型。截至目前,安溪已拥有清水岩4A级景区、凤山3A级景区、洪恩岩3A级景区、中国茶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先后获得了“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中国青年喜爱的海西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总接待游客量达到1300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39%。旅游总收入达到51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42%,安溪正逐步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

构建大茶园,打造富民工程,安溪旅游经济完成了三级跳。李建辉表示,“到2015年,全县茶产业要达到并突破150亿元的产值大关。同时,全县接待旅游者要达到475万人次,旅游收入要突破28.6亿元。”届时,安溪将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崛起于福建东南。

第五篇:安溪茶业产业链的发展意向

安溪茶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目标,在茶园总面积几乎不再增长、茶叶产量稳定在一个正常水平的情况下,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哪里呢?一是要通过提高茶农技术水平来促进茶叶质量的提升,二是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壮大来带动产业升级,三是要积极延伸茶产业链以创造新的增长点。而茶配套商品,正是茶产业链延伸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向 . 目前安溪已自发形成了一个茶配套商品市场。在这里,可以淘到的茶配套商品种类繁多,包括茶具类、茶叶包装类、茶机械类、食品类(如茶饮料)、茶文化交流类(如茶工艺品);茶高新技术类、衍生品及其他用品类(如茶枕)等。

近年来安溪县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茶叶合作社模式及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茶叶合作社是茶农与茶商联合组建的组织形式,合作社内的成员进行明细分工,实行统一农资配送供应、统一集中开展植保指导、统一标准化生产经营要求、统一学习交流培训、统一重要环节的把关的“五统一”管理模式。葡萄酒庄园模式是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在探索由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变进程中所借鉴的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发展模式,它的特点是精工细作,生产全程控制,具有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这两种模式都对茶叶质量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效益明显。 载体建设茶博汇贯通整个产业链

随着中国茶博汇拉开序幕,一条涉及茶业加工、茶叶机械、茶叶包装、茶叶食品、茶具、茶叶科研、茶文化等涉茶领域的产业链呼之欲出。

通过建设茶业标准厂房和茶业“茶企总部中心、交易中心、研发中心、展示中心、茶文化休闲中心”五大中心,完善茶叶加工、茶机具、茶食品、茶文化的展示交易,以及会展、培训、科研等功能,从而形成茶产业链基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标志性茶产业基地。

“海西茶业基地建成后,将与中国茶都、特产城、茶叶深加工区等原有配套互为补充,安溪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茶产业链集散地”.

上一篇: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下一篇:安装部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