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幼儿分离焦虑

2023-02-10

第一篇:如何消除幼儿分离焦虑

如何消除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片段回放:

早上幼儿园门口传来一阵阵哭闹声,“我不去幼儿园,回家!回家!”伴随着哭闹声,童童被妈妈抱到了班级门口,只见他满脸泪水,使劲搂着妈妈的脖子,嘴巴里不停地重复那两句话,“回家,不上幼儿园!”看到老师的他哭声更大了,小脸紧紧贴在妈妈肩上,连头都不肯抬,不管妈妈和老师怎样哄劝都不松手。站在一旁的爸爸实在没办法,只好使劲掰开他的手,老师趁机把他抱过来。在老师的怀里,他的小脚小手乱踢乱打,大声哭喊着“找妈妈,回家!”为了分散幼儿注意力,老师把童童抱到了座位上,给他拿来了玩具盒和小食品,结果他把这些东西一下推到了地上。这个早上,教室里还不时传来童童的哭闹声。

“痛”并进步着:走进幼儿园,是幼儿向正式的社会生活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幼儿人生的一个重大转变。

9月,许多满3岁的小宝宝开始进入幼儿园,这意味着幼儿向正式的社会生活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幼儿入人生的一个重大转变。然而,幼儿入园总是出现哭闹声或情绪低沉的现象,童童的行为是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

幼儿出生后,主要抚养者照顾幼儿,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因此,幼儿与主要抚养者建立亲密的情感连接,产生依恋关系,当幼儿与主要抚养者分离,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幼儿表现出分离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不同的幼儿分离焦虑行为也有所差异,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种:

哭闹型:

这是极为典型也是最易引起关注的一大类,其主要外显特征为大声哭啼,有的同时伴有逃跑、撕扯家长、踢打老师、摔打玩具等行为。根据幼儿哭闹的时间长短和是否持续,我们将其细分为短暂哭闹型、持续哭闹型两类。在特定时间段或由于某种特定事件的触发出现短时间哭闹型,而像童童那样长时间哭闹的,我们称其为持续哭闹型。

抑郁型:

这也是极为典型但容易被忽视的一大类,其主要外显特征情绪低沉,不与别人交流,不参与集体活动,不吃饭、不喝水,有的也伴有低声抽泣,但通常比较安静。根据幼儿情绪低沉的时间长短和是否持续,我们也将其细分为短暂型、持续型两类。

从经验上来看,如果教师注意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积极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话,通常幼儿在入园两周以后,短暂哭闹和短暂抑郁现象的发生频率会显著降低。如果有个别幼儿持续哭闹或持续抑郁的情况并没有显著变化,那么我们的教师会及时寻求专家的指导并建议家长寻求其他方面的支持,以弄清根本原因,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早衔接早受益:促进家庭抚育和幼儿园保育的顺利衔接,是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途径。

我们会这样做:

结合幼儿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创设班级环境,为幼儿与老师之间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对于新生来讲,创设能让他的情绪保持稳定,进而使其获得安全感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会保证环境的清洁,消除异味、清除可能伤害到幼儿的物品,就成为必然要求。环境中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物品。刚入园时,允许幼儿携带熟悉的物品到幼儿园。幼儿熟悉的物品经常陪伴他,沾染了他熟悉的气味,能带给幼儿安全感和舒适感。所以进入幼儿园后,这些物品可以暂时成为幼儿依恋的替代品,缓解焦虑。

教师与幼儿的交流通常应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就已经开始,并为幼儿制定相应的保育计划。幼儿正式入园后,教师会根据幼儿入园后的状况调整保育计划。对幼儿的生理反应(诸如劳累、饥饿等)和情绪反应(紧张、抑郁、厌烦等)做出及时的回应,以行动、言语、表情等方式与幼儿形成相互作用。我们会定时为幼儿讲述故事、播放熟悉的音乐,与幼儿一起唱歌、吃饭等常规活动,都意味着一种感情上的承诺。教师经常对幼儿示以微笑、爱抚,并与之交谈,则可以强化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此同时,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班级里“两教一保”往往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时我们幼儿园会通过抽调行政人员、教研人员,以及中大班的教师一起进入新生班,保证足够的人手安抚不稳定的幼儿,这样可以通过减少情绪不稳定幼儿的哭闹现象,保证大多数幼儿不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

建议家长这样做:

在家庭中,家长教养行为和情绪态度,都会影响到幼儿对幼儿园的态度以及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所需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家长本身应克服分离焦虑,当幼儿初入幼儿园时,有的家长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直在教师门口徘徊,这样的情绪会传递给幼儿。因此家长可以在每次与幼儿分离时,体现向幼儿说明,给幼儿一个心理预期,虽然幼儿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如果长时间坚持,会有助于幼儿而形成一种认知,幼儿会逐渐明白离开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会回来的。

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有字的规律和规则,幼儿必须遵守幼儿园的规则行事。这些都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家长应在日常教育中注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立能力,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逐步培养其独立穿衣、吃饭、入册等自立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幼儿独立参加活动,减少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在成人视野之中,在安全范围之内,成人就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参加活动。

学前阶段是幼儿建立对周围环境的信任与安全感,形成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关键时期,上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大时间,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幼儿失去对周围环境的信任,从而缺乏安全感,进而对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幼儿人格塑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和入园适应,消除入园焦虑。

第二篇: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情绪

每一年的九月,是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最厉害的一个月,开学的第一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幼儿当他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刚刚还笑容满面可一看到快要进教室了,他们一下子就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怎么也不肯进教室。有些幼儿当家长抱着他踏进教室门时便紧搂家长的头颈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如果老师从家长手中抱过孩子,这些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有的甚至打老师,咬老师,当他们看到父母已经真的走了,他们当中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就表现出情绪不稳、少言寡语有的甚至是拒绝喝水、进食。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虽说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反过来说孩子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也正是我们老师和许多家长所担心的问题。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二是对父母的依恋行为。为此,我园今年改变以往的方式,把新生幼儿的家长会提前到孩子入园前,目的就是要让家长首先要有个心理准备,了解什么是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家长应该怎样面对,怎样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让幼儿尽快消除入园的分离焦虑情绪。幼儿进入幼儿园,家长如何配合教师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我们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孩子们建立良好、融洽、亲切、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是亲人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依恋对象不是单一固定的,可以是父母、祖父母、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因此,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提前入园,对于入园焦虑程度较高的幼儿,教师会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适当增加与孩子的交往频率,经常和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拥抱、抚摸等。这样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建立起信任关系,等到幼儿入园后,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依恋,与家人的告别就相对容易了。

2.帮助每个幼儿建立起自信

首先我们会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学会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是独立的个体,帮助他们建立“我长大了,我要上幼儿园,我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的自信。其次是要使幼儿有成功的体验。当幼儿体验到“我会”“我能”“我行”时自信也就随之产生了。第三是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

3.注重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还与幼儿的生活能力差相关,在幼儿园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这种不适应同样会引起幼儿紧张、焦虑。因此,在入园前请家长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例如要求幼儿坐好吃饭,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穿脱衣裤、鞋子,自己拿玩具等。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如按时午睡,按时起床,按时游戏活动等之类。

4.开展丰富的交流活动转移幼儿的消极情绪

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宣泄情感,练习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使现实变得不那么使他恐慌。教师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环境和区域角。同时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和道具,如图书、玩具等幼儿感兴趣的物品来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稳定入园情绪。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做到以下几点: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当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3. 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

4. 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5. 送孩子上学时,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6. 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除了上述几点,家长们还要记住六个字,“坚决、坚持、鼓励”

第三篇: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即将来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的时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小班的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每天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像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入园分离焦虑。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用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父母如何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有入园的恐惧心理呢?首先要多和老师交流,看看你的宝宝是否在入园后有以下现象发生:(现象愈多,说明入园恐惧越严重)

1.入园时哭闹,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2.在幼儿园里特别乖,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3.入园后经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头疼等情况。 4.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或经常将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在园有尿频的现象或腹泻的现象。

6.在园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表情淡漠。 消除宝宝的入园焦虑,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宝宝作好入园准备

家长可以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去参观,让宝宝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活动,玩耍,对幼儿园有一点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尤其要鼓励孩子去玩一下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如滑梯等。让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直观的美好印象,平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多和宝宝讲讲幼儿园开心、快乐的事,可以和宝宝子玩“幼儿园”游戏。使宝宝对幼儿园充满向往。

二、积极配合

宝宝入园后,如果哭闹严重,前几天家长可以多陪宝宝一会儿,当他在游戏中玩得高兴时再离去。另外,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宝宝的生活,培养宝宝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以积极的言行影响宝宝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宝宝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宝宝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所以爸爸妈妈要不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影响孩子,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宝宝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宝宝:“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许多小朋友,老师很爱他们”,帮助宝宝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长切记不可当着宝宝说:“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之类的话。其实宝宝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四、按时接、送孩子入园

在入园初期家长要按时接、送宝宝入园,没有特殊原因,家长不能因一时“心软”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宝宝入园,这样会让对幼儿园陌生感的时间增长,造成宝宝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另外,家长还要按时接宝宝,不能让宝宝在入园后的前几天里感觉离开父母的时间过长,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造成对幼儿园的恐惧,拒绝入园。

第四篇:高考前考生如何消除焦虑的心态

考生得了高考前焦虑症怎么办?很多考生在高考前都会很烦躁,感觉什么都不会,很容易恐慌,精神高度不集中,导致学习不能专心,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那么,考生得了高考前焦虑症怎么办?通过以下这4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打败高考前的焦虑症,让考生轻松参加高考! 第一, 考生要采用理喻法

高考前焦虑怎么办,应该用理智战胜情绪上的困扰。正确评价自己,既看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要正视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大。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目标,就能从困境中得到解脱。 第二,考生要保证考前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消除疲劳,防止大脑因活动过度产生的抑制,消除焦虑情绪。因此,为了缓解高考前焦虑,考生每天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如出现失眠,可适当服用一些安神助眠提高记忆力的保健品。

第三,考生要学会自我放松

高考前焦虑在所难免,适度紧张有益,但过度紧张就是焦虑,对身心健康有害,一定要学会自我放松。考生如果感觉出现紧张情绪,可采取听听音乐、外出活动的方法自我放松,如果这样还不能放松下来,就可采用专门的放松疗法来解除紧张情绪。常用的方法有:深呼吸放松法、运动放松法等。

第四,考生要运用宣泄法

当自己处于一种莫名其妙而又难以言明的精神痛苦之时,整天心神不定,焦躁不安,看不进书、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甚至坐卧不安、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容易出汗时,可找朋友、同学谈心说笑,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的焦虑郁闷情绪,在不同场合上得以宣泄而达到情绪的稳定。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保持好的心态,祝各位考生如愿录取!

第五篇:儿童分离焦虑症

“你得让我喜欢,我才愿意天天去”

——家园合力应对宝宝入园焦虑

张亚丽 绘

【苦功夫下在开学前】

度过“焦虑期”要关注幼儿需求

■郝卫锋

又是一年“入园季”,如何帮助幼儿度过这个焦虑期,再次成为家长、幼儿园关注的焦点。在课程游戏化推广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儿童立场,满足幼儿需求。因此,解决幼儿入园的问题,应该从此着手。在保持常规做法的同时,探寻接近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幼儿需求的活动,缓解幼儿焦虑情绪,顺利入园。

幼儿入园,从成人的角度,是幼儿接触社会,培养社会性品质的必经阶段;站在幼儿的立场看,是即将离开熟悉温馨的家,走进另一个“新家”,存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情感和归属是首要,其次是社交和自我实现。

动员家长先“断奶”

当我们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幼儿身上时,往往会忽略事情发生给自身带来的情感冲击以及未知的情绪表现。总结历年入学季中的种种现象,我们发现,幼儿入园之后的哭闹,会给家长带来不安,踱步、停留在班级门口,迟迟不肯离去,甚至焦虑、愤怒。多数是女性家长的不舍和“妥协”,也有小部分的男性家长。鉴于以上情况,在入学之前的动员大会,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剖析,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幼儿第一次入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比自身行为,进行现场问答。作为社会人,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必须要经历,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如此。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比如“爸爸、妈妈去单位上班,宝宝去幼儿园上班,下了班我们才能见面”。幼儿回到家,要用积极的情绪与之交流,幼儿园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你有哪些好朋友,可以让他们来家里做客等等。一定不能用消极的情绪,比如“有没有人欺负你”“今天有没有哭”,更要杜绝用物质刺激来哄孩子入园“明天不哭,给你买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的行为、情绪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入园焦虑,家长也需要“断奶”。

走好第一步从家访开始

面对即将进入的“新家”,教师一定要提前拜访幼儿家庭,与幼儿有个初步的接触。教师不仅从个人形象上进行设计,穿色彩温和的休闲、运动服饰,还要针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做一个详细记录。例如,心理方面,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爱好、习惯、强项等;身体方面,对什么食物过敏,能不能独立进餐等。

幼儿对老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学会抓住契机,与幼儿第一次亲密接触,采用一些互动的小游戏、约定小秘密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感觉到好玩,还想见到自己。例如,在一次家访中,我发现可可很喜欢恐龙,但是家里有关恐龙的书不多。于是,我就告诉他,幼儿园有关的恐龙书好多,你想看的话,就快点来幼儿园,我等着你。

隔代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大多数家庭都是老人接送。因此,在家访的过程中,长辈有必要在场,听一听老师介绍幼儿园的生活,尤其强调一些细节:幼儿衣服要宽松、舒服,容易穿脱;不要在幼儿身上佩戴装饰,以免发生危险;准备两套更换的衣服等。

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情况,我们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在微信上进行问卷调查。从幼儿喜欢的玩具类型,是否能独立进餐、如厕,有无午睡习惯,家长对教师行为的期望等层面,进行综合分析,以大数据的方式,来了解和跟踪幼儿,调整教师行为,促进幼儿发展。

半日体验活动开启“新家”模式

幼儿入园的不适应,主要是对新环境的陌生,缺乏安全感,需要家长的陪同,才能克服。因此,在入园之前,我们会有半天的体验活动。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就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受到尊重。大手牵小手走在通往教室的“花路”(花盆在两侧,中间是一条路)上,踏上幼儿人生重要的旅程。

幼儿与家长一同走进“新家”,熟悉老师、活动室、盥洗室、午睡室、多功能教室等环境,在孩子玩得开心的时候,与幼儿交流,做好铺垫。比如“这张小床是你的,真是舒服啊。”“爸爸、妈妈去上班,你就在这里做游戏,一定记得回家表演给我们看。”“这里有好多人,你一定会有好多好朋友。”

在各个环节的设置中,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在时间和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比如操节活动,延长20至30分钟,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动起来,请家长轮流站在中间,一起带动大家,还增加了握手、拥抱,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样,幼儿既熟悉了环境,有了互动与交流,还充分体验幼儿园的快乐。

“寻宝+探险”增强幼儿归属感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物品有强烈的占有欲。在“新家”的生活,犹如一次探险、寻宝。为了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释放焦虑情绪,我们开启了探险、寻宝的主题活动。

探险活动中,幼儿各领一张探险卡,探险区设一名教师或家长,探险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在卡片上。从进班级门开始,找自己的椅子、床、水杯、柜子(都贴有幼儿的照片)等,找到物品,得一个贴花,完成所有任务,领取一份小礼物(老师的手工作品:纸鹤、飞机、轮船等)。在幼儿不断的循环体验中,幼儿熟悉了自己的物品,有自己物品的陪伴,归属感提高。慢慢地,幼儿之间的交流多了,与老师的对话也多了。

寻宝活动中,在幼儿园大型玩具、攀岩墙、沙池、轮胎、秋千等处贴有“宝贝”(教师手工作品:即时贴剪成的各种动物、人物图案等,背面有老师的祝福语),幼儿与教师一起去寻宝,找到“宝贝”带回家,请家长读给幼儿听,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请幼儿带到幼儿园,形成了动态的家园互动模式,这极大地缓解了幼儿的入园焦虑。

幼儿入园焦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面对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时代,始终要坚守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需求为出发点,多方合力,帮助幼儿度过焦虑期,顺利入园。(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幼儿园)

【慢功夫用在生活中】

给宝宝一个期待来园的理由

■张桂敏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一张张陌生的小脸,不免会使刚离开妈妈怀抱的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为入园感到焦虑。怎样使刚入园的孩子尽快消除焦虑和不安,使其对亲人的依恋顺利转向老师和同伴,高高兴兴来幼儿园,从而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是小班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创设优美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优美舒适的环境往往会使新入园的孩子心理放松,对幼儿园产生新鲜感,让入园第一天的孩子们大开眼界,使他们在愉快地玩耍中暂时忘记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紧张感。而一应俱全的玩具,则会让幼儿愉快地置身于既好玩又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玩具海洋中,暂时忘却与父母分离的恐惧和不安。此外,老师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温柔的爱抚,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写有孩子名字的笑脸卡片,让幼儿在入园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这个新奇而美丽的童话世界。渐渐地,他们就会因喜欢幼儿园优美的环境,喜欢幼儿园各种各样的玩具,继而喜欢上幼儿园。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喜欢上老师

随着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熟悉,环境和玩具对幼儿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他们慢慢地失去了兴趣,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有的不愿来幼儿园。赶在幼儿倦怠期前,老师必须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要通过人格魅力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依赖感。

此外,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新入园的孩子不能闲下来,一没事干,就会哭闹。而且,新入园的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常规一无所知,我们采取了游戏的方法,一方面让孩子动起来,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习惯,让孩子们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通过游戏“我喜欢的标志”,让幼儿把喜欢的标志贴到自己的毛巾架、杯架和小床上,从而和自己的小毛巾、小杯子和小床交上朋友。我们用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偶形象小咕咚鼓励孩子喝水,孩子们在“咕咚咕咚”声中不知不觉间就把水喝光了。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把自己的杯子轻轻放回了原处。

在进餐时,我们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孩子们边听故事边小心翼翼地进餐,害怕饭粒掉在身上、地上和桌子上,培养了孩子珍惜粮食的优秀品质和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安静有序地如厕,我们让孩子们一个跟一个排成一队,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听着歌曲走路。时间久了,孩子们听到不同的曲子,便知道该做什么了。

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优美欢快的音乐和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到幼儿园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介绍幼儿认识新朋友:让幼儿喜欢上同伴

我们针对刚入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认识同伴,熟悉同伴,尽快把对家长的依恋转向同伴。

孩子们非常喜欢和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耍,为了让孩子们结交更多大朋友,我们有意把年龄稍大、自理能力稍强的幼儿和年龄小、胆子小的孩子安排在一起,让能力强的孩子带他们一起如厕,一起接水,一起游戏。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为了进一步增进幼儿间的感情,我们还经常在区角中玩“打电话”的游戏,让幼儿互相叫出同伴的名字。“找朋友”的游戏,更是让孩子们在拉拉手、抱一抱、问声好中,增进了情感,感受到了一起游戏的快乐。“玩具大家玩”“过家家”“鞋子碰一碰”“小巧手”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互相帮助,体会到了合作、分享的乐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对亲人的依恋转向了同伴。

多种渠道的家园沟通:消除家长疑虑

一般来讲,孩子在家时的一切事务全由家长包办,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可谓是孩子的“全职保姆”。孩子一入园,他们仿佛丢了工作,心里空落落的,一闲下来,就会担心。有的家长在家坐立不安,有的干脆跑到幼儿园里偷偷观看,有的一遍遍给老师打电话,还有的担心孩子不会用杯子喝水,特意送来奶瓶,甚至有的家长,孩子在屋里哭,他们在外面抹眼泪。

面对家长的种种忧虑,我们在尽力照顾好每个孩子的同时,采取园讯通、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等多种渠道,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我们还通过《家园牵手》手册、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让家长了解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家园携手,共同帮孩子平安度过入园焦虑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一棵棵沐浴着和煦阳光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实验幼儿园)

【真功夫使在父母身上】

从哭着不去到吵着要来

■Yogi(澳大利亚墨尔本)

这周周二,儿子不用去幼儿园(澳大利亚的幼儿园不是一周五天都去,由于考虑到政府给孩子一周的幼儿园补助,绝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周去两天,这样在经济上最划算)。然而小家伙吵着:我要去幼儿园!

作为一个经历了两个孩子去幼儿园“痛苦”过程的妈妈,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经验,希望能帮更多的新手爸妈。

我个人觉得在小朋友去幼儿园之前,父母就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预防胜过治疗,准备功课做足了,对小朋友的分离焦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爸爸妈妈要学会接纳

在我开始分享方法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先说一说父母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我们先要学会接纳,接纳孩子各种不同情绪的表达。先把控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我来说,内心接受小朋友去幼儿园是一个必经过程,很正常的过程,是普遍现象。无论小朋友当下的情绪是多么沮丧、悲伤,我都告诉自己,要接受!小朋友的分离焦虑,是在说明他正在调整自己曾经的生活方式与幼儿园的生活方式进行衔接,在建立一种新的认知和新的能力。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对孩子有信心,并且做好功课。

与老师有效沟通

老师会用自己的经验用普遍有效的方法来对待小朋友的坏情绪,父母可以与老师沟通,告诉老师小朋友平日里一些习惯。比如:喜欢看书还是喜欢玩拼图,喜欢画画还是喜欢玩过家家。和老师多沟通小朋友的一些生活习惯,促成双方面彼此熟悉,于孩子还是于老师,都是很好的适应。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想大部分父母会同意,对小朋友来说,在幼儿园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吃饭和睡觉,因为自己不能吃,或者吃得太慢,尤其是睡觉需要熟悉的人来陪伴的时候,所有悲伤的情绪就会一触即发。所以,已经准备好让孩子去幼儿园,就提前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睡觉。

作息时间的调整

女儿刚刚开始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也没有做太多功课。晚睡晚起,没有睡够的女儿到幼儿园反抗情绪很明显。然后到幼儿园吃了午饭,午睡时间她又亢奋睡不着。这些问题,我在儿子入园的时候就注意了,早睡早起,作息习惯和幼儿园接轨,小朋友的适应过程自然也就会轻松不少。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提前带小朋友参观一下即将要去的幼儿园,拍下照片,回家时不时一起看看,了解幼儿园哪里是厕所,哪里是图书角,哪里可以玩什么玩具。再准备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和小朋友一起看。尽量帮助小朋友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并且明白小朋友都会去幼儿园的。让小朋友提前建立熟悉的感觉,真的去幼儿园的时候这种熟悉感就会转化成安全感帮助小朋友适应新环境。平时应该尽量多给孩子一些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而不能仅仅是和成人相处。与同龄人的相处,让小朋友学会怎么表达自己,怎么和别人分享,成为一个合群的人。学会相处规则,体验同伴乐趣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足够的陪伴,足够的安全感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哈洛设计的母猴试验:把小猴子和一只毛绒玩具猴妈妈关在一起,小猴子依偎毛绒玩具猴妈妈以后,还会去周边捡玩具玩耍;而把小猴子和一只铁丝笼罩起的玩具猴妈妈关在一起后,小猴子始终没有走出去捡玩具。试验告诉我们:没有足够的安全依恋就没有独立探索的欲望产生。拥有足够的陪伴和足够依恋的孩子才喜欢独立探索。

对于孩子的抚养,同样是这样的道理,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有信心、有能力去探索、去认知社会。面对小朋友出现不安的情绪,父母如何应对?女儿和儿子刚刚去幼儿园的时候,每次回家都会反复唠叨,“我不要去幼儿园了,我不要去幼儿园”。这时候父母只需要认真倾听,不批评,不反驳,也不用讲太多大道理。我会把我小时候上幼儿园哭鼻子的事情说给他们听,两个人破涕为笑。然后我再抱着他们说,“妈妈知道你也在经历和妈妈一样的事情,没事的,都会过去”。用自己的正面情绪为小朋友解压,告诉小朋友,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我们只是早上一起出门上班上学,晚上就可以一起回家吃饭做游戏。重复你坚定的爱的语言,并且传达一种信息:必须去,一定会回,爸爸妈妈的爱永远都在。

小常识

什么是分离焦虑

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后,与之分离时,产生的焦虑、不安、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的情绪状态称之为分离焦虑。

幼儿焦虑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约翰〃鲍尔比(Jonh 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吵闹的动作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熟悉的人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上一篇:如何提升政协工作质量下一篇:如何做产品的市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