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沟通的障碍

2022-08-23

第一篇:如何消除沟通的障碍

浅议如何消除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

[论文摘要] 肢体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学习、生活中会面临着许多挫折,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序的障碍,而又无法自己去解决。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肢体残疾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志在促进残疾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健康的成长,以便于更好的融入社会。 [论文关键词] 肢体残疾 学生 心理障碍 教育

肢体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肢体残疾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起居都需要家长帮助,因此很容易产生依赖感;部分肢体残疾学生从小就屡遭挫折,有时还会受到冷眼、欺凌、取笑或不合时宜的同情,这些都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和自卑心理;再加上肢体残疾学生学习的困难性,以及学习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更加制约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使肢体残疾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他们的特殊心理,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解决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一、鼓励肢体残学生正视现实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理缺陷与心理平衡的关系,既要现实地、理智地看到肢体障碍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又不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共识,让他们面对现实,并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经常对他们开展思想教育,如讲一些身残志坚的残疾学生故事、先进残疾人事迹、优秀肢体残疾运动员事例等等,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其次,无论做什么事,教师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像正常孩子一样顺利地学习和生活。

二、帮助肢体残疾学生摆脱依赖心理 肢体残疾学生从小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针对这种不良的依赖心理,首先我们应及时调整措施,用正常人自理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别人能做的事情如:洗手、洗脸、穿衣、吃饭等生活小事,都应要求他们独立去完成。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并认识到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其次,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自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提出的是肢体残疾孩子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时候,我们老师一般不要去帮助或者干涉他们,其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他们成功解决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并鼓励他们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去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设臵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去解决,多派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完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三、教育肢体残疾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随着残疾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他们萎靡不振,失去进取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平常的教育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性,明白人生会遇到许多困境,挫折并不可怕,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成为鞭策、激励我们发奋向上的动力。挫折也磨练人成长,它是通向成功的起点,只有勇于面对挫折,勇于挑战挫折,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从而让学生做到:正确的对待挫折,解除挫折引起的负面情绪,冷静的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四.学习文化课充实自我

肢体残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向和力度。我们一定要本着“因人而异”的教学方针去开展教学。不要让学生感觉到知识量不足或学习困难等心理障碍。

我校针对肢体残疾学生开设了语、数、外等课程,在教学中,学校非常重视语文教学,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残疾儿童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期他人能理解,也要能正确地领会他人所表达的意思或概念,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肢体残疾较轻的学生,我们按照普通学校的教学目标来教学,各门学科一起抓,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对于有些肢体障碍学生,动作控制能力低下或肌肉无力无法握笔而不会写字,教育过程中要使他们学会戴特种的手套,利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来阅读和书写,或者用脚或口代手写字;对于严重的肢体障碍儿童,由于身心条件的限制,文化课中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很吃力,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能要求过高过快。

五.从体育教学中促进身心发展

肢体残疾学生自身存在的生理障碍,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社会的偏见、肢体的伤残都给残疾学生带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这对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残疾学生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训练,而更应当是一种价值引导工作。接受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残疾学生的体质,传授给他们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通过体育锻炼还能使其增进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克服自卑心理,培养敢于竞争、勇于拼搏、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等优秀的心理品质,还可以使残疾学生有各种机会学习运动技巧,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展现自我风采,更能影响情感健康,促进身心和谐。

六、用文艺活动补偿身心缺陷

残疾学生由于各自的身体残缺,都有程度各异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从医学角度来讲,由于是器质性的,一般都很难得到治愈。但通过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文艺活动教育,还是能起到补偿性的作用,可以使肢体残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我,从而获得成功,让他们做健全人能做的事,甚至做得比健全人还要好,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我能行”,对自己和生活充满自信。在我校的特殊教育中,为肢体残疾学生开设了音乐与美术的教学,旨在发展学生对音乐、图画的欣赏、理解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演唱、弹奏、画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第二课堂教学: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及举办展览、竞赛表演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能有所目标的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努力。最终达到补偿教学的作用。

七.学习技能展现人生价值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残”总和“废”相联系,残疾学生一直被看成是家庭和社会的包袱、累赘。人们总会认为一个人只要“残”了就等于“废”了,很难掌握一技之长。正是这种世俗的观念给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但是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肢全残疾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可以使肢体残疾学生掌握一项实用的技能,使其走向社会时有事可做、有活可干、能养活自己,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例如,我们吕残校开设了计算机、按摩等专业,还开设了德善服装厂,让残疾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学业完成后,在学校的服装厂里学习缝纫技术,在很大程序上解决了我校学生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能充满信心的参与到社会劳动中,从而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肢体残疾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作为一名从事肢体残疾学生教育的特教工作者,要不断的在教学和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努力使肢体残疾学生摆脱思想负担的困境,更大限度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篇:【论文】如何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

如何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

【摘 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与人打交道,中间就存在人际关系中沟通的的问题,所以发生人际障碍的发生在所难免,如何要让沟通更有效率,就必须找出影响沟通的障碍,并加以解决。本文列举最常见的人际沟通障碍,包括个性障碍、地位障碍、文化障碍和过去经验的影响。了解形成障碍的成因,我们方能对症下药,首先我们要在沟通中主动倾听,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然后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积极反馈信息,以此来克服人际沟通中的障碍。

【关键字】:人际沟通 障碍 克服

一、 人际沟通的定义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任何组织的目标实现都必须依赖于组织成员的相互协作, 而相互协作又必定以信息沟通为保障。对于管理者来说, 适时、正确、高效地运用好信息沟通可以激发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沟通在整个组织活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人际沟通的障碍

(一)个性障碍

这主要指由于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为沟通带来困难。个性的缺陷,也会对沟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有的人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不爱张扬;有的人有自卑的心理,不敢与别人交往。对于有自卑感的人存在着一定的恐惧感,他们也很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同时又怕别人不重视他、排斥他,所以就会压抑自己与别人进行沟通的欲望,对别人采取冷淡的态度。有自卑感的人不能自如的与别人交往,不能轻松的应付谈笑,在人多的场合下不愿意表现自己。

(二)地位障碍

社会地位不同的人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造成心理的沟通障碍,不同阶级的成员,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政治差别、宗教差别、职业差别等、也都可成为沟通障碍。不同党派的成员对同一政治事件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信徒,其观点和信仰迥异;职业的不同常常造成沟通的鸿沟。比如组织中上下级之间发生地位障碍比较明显。向上沟通时,下级常常带有担心说错,怕承担责任,有焦虑等心理,致使沟通不常常是在宽松流畅的氛围中进行,形成沟通障碍;向下沟通的过程中,主动沟通的是上级,虽然会受到欢迎拥护,但毕竟有时会居高临下,造成下属的压迫感,也会形成沟通障碍。

(三)文化障碍

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沟通带来的障碍是不言而喻的。包括语言的不通带来的困难,社会风俗、规范的差异引起的误解等等,这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内部沟通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不同国籍、不同地域语言各异,经常在沟通中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沟通的障碍。

(四)过去经验的影响

什么是经验?哲学上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识。过去的经验不见得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就常常使我们心里上产生依赖感,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事务的发展和变化来进行沟通处理事情,从而造成沟通的障碍。有些经验还很顽固。如果一个人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人际沟通,他的问题可能是对谈论的主题了解太多,而不是太少。身为沟通者,我们难免会把以往所吸收的讯息累积为一种经验。当我们和他人沟通时,我们很多时候是以过去的经验过滤我们的讯息,于是我们很容易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加上我们自己的假设和偏见预先推测,结果反而得不到完整的讯息。

二、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一)擅于主动倾听

倾听是成功沟通的关键,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你听到别人所说的话,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并尽量理解它,要使积极倾听有效,你必须对说话者真正感兴趣。借助于倾听,你可以深入理解同事们所做的事情,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成员的希望、他们害怕的事情,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一旦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他们会说他们能接近你,跟你讲他们的有关事情,认为你尊重他们以及他们所说的话。主动倾听的最大好处在于听者会报答你,倾听你讲话,并且在你讲话时做出回应。你听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学的也会越多。

(二)培养良好品质

首先是“真诚”。我们要抱以真诚的心态来沟通。“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 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其次是“信任”。信任是相互的。在人际沟通交往中,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接着是“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是管理好自己在沟通中的情绪,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然后是“自信”。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最后是“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能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

(三)掌握说话技巧

一个人讲话漫无边际,可能是思路混乱的表现,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首先,讲话要有重点,使之达到简化语言的目的,使人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被吸引;其次,说话要有条理,说话层次清晰让人听后很清楚,并能更好知晓说话人所阐释的事件或观点;第三,善用比喻、类比、举例子等语言修辞方法,即使很复杂的问题,大思想孟子讲话就很喜欢用譬喻的方法,经常举例子给人家听,并且例子因为生动,真实可信,充分证明了自己观点,非常容易让人家触动,使听众一听就明白了。

(四)积极反馈信息

所谓反馈是指一种信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自己的感受,向他人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分析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反馈也有助于设定目标,改进工作。多数人急切地想了解他们的实际表现,比如一个学生可以从作业中得到反馈信息。从作业或考试的成绩、老师的批语,或者是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中,都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表现、与同学的比较以及与老师的期望之间的差距的信息,通过这些反馈,你得到相关的针对目前表现和未来努力方向的信息,这些信息教导你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成绩。假如这些反馈是真实、公正的反馈,那么这些信息对于改进工作、帮助我们个人成长和工作完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伊万切维奇,《组织行为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克劳斯.多普勒,《变革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保罗·阿根狄,《企业沟通和威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李洁,如何克服在人际沟通中的障碍

http://wenku.baidu.com/view/8bc2eeda5022aaea998f0f7d.html,2012-05-27 [5]飞翔,论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http:///home/diary_v1489746.html,2009-05-31 [6]理工论文, 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http:///html/4/784.htm, 2009-12-15

第三篇:遭遇沟通“障碍” 人大代表如何听取

民声

作为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代表,倾听选民的心声,反映选民的意见,是人大代表的天职。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大代表在与选民的交流沟通上,却存在不少的障碍。

今年初,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浙江企业家周晓光为解决自身也存在的这一问题,用电视广告的形式向群众征集议案内容,以这种特殊形式取得与基层群众的更多联系。

有条件的人大代表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了解民声,而更多没有这种经济条件的人大代表又该如何听取民声?

江苏省“两会”将在本月下旬召开,近日,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的部分人大代表,了解他们在与选民沟通中遇到的困惑与无奈。同时,也试着寻找一座选民与人大代表沟通的桥梁。

我们与选民的沟通太少了

汪春耘,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三乐集团电子研究所设计师

在一间十几人的大办公室里,仅有汪春耘的桌子上摞了一堆堆的报纸杂志。“这是我获得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大量的信息都必须通过这些报纸和杂志获得。”除了媒体,汪春耘与外界最主要的沟通渠道就是南京市人大、江苏省人大组织的各项调研:“不管是学习宪法也好,视察企业也好,每次遇到这种机会我都不放弃,因为对我来说,这种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汪春耘去年很积极地参加了宁海路4级人大代表联系会,她十分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和社区、和群众多接触。然而,“联系会”迟迟没有正式开展工作,这让汪春耘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汪春耘用“茫然”来形容她现在的状态,她平静地反问记者:“你不觉得在南京的13名全国人大代表中间,我是最基层的么?我既是工作人员,又是技术人员,每天接触自己身边的工人,社交面较窄,这种工作性质已经给我作为人大代表的调研工作带来很多缺陷。”

今年,汪春耘想在人代会上提出有关“企业改制”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但让她尴尬的是:“要提这方面的建议,需要的是广泛的调研。可是我和本企业的职工可以畅聊,却几乎没有机会去和其他工厂或是公司的职工接触。即使在调研中,其他企业的工人可能会回答他们一天干多少,却不会告诉我他们一天能拿多少钱。这种‘面’上资料的匮乏让我自己心里也很着急。”

而时间的缺乏,同样也是汪春耘的困惑:7天的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单位就立刻忙了起来,周末也要加班,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去与选民沟通。

陈鑫,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一位农民3年前带着孩子来看先天性心脏病,当时的手术费是1万元。没有手术费,这位农民立刻带着孩子回家赚钱。前两天,这名农民非常高兴地领着孩子又来了,他在3年中筹齐了1万元,可是手术费已经涨为2万元了。”提起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全国人大代表陈鑫有些辛酸,他深感“医疗保险改革”的必要性,准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将此作为提案提出来。

陈鑫在工作中发现“医护人员合法权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他专门收集了一个月的报纸;他利用回老家的机会和老乡们攀谈,了解到农村医疗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陈鑫来说,这些“灵感”都是来源于他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但“如果我的老家不在农村,我也不可能专程到农村进行农村医疗方面的调查,因为这个毕竟需要时间的保证和经费的支持。”陈鑫坦言,“关键的是,人大代表和选民的沟通渠道存在问题。”同时,在陈鑫看来,人大代表是part-time(业余),而不是full-time(全职),而他为此所做的工作已经是尽了自己的全力。

朱善萍,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

去年,为了给自己在全国人代会上提的建议找素材,朱善萍忙得不亦乐乎:找保送生开会,与高中毕业生座谈,进行相应的数据跟踪调查。朱善萍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套工作做下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成了朱善萍在去年的人代会上的建议。“重要的还是沟通和调研工作。”朱善萍总结说。

朱善萍今年准备在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就是:“关注民工子女的就读问题”。但是,对于这个平时工作就极为忙碌的特级教师来说,再花精力对“民工学校”展开详细的调查,实在是太难了。

杨涛,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杨涛平时与选民的联系方式更多的是群众的来信和电话。“他们并不知道我是人大代表,而仅仅是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才来信提建议和意见。”虽然杨涛平时出去调研以及和社会各界的接触都十分频繁,却也有苦恼:“我每个礼拜都能收到一大堆文件和报纸期刊,不过工作太忙,真的没时间看。”杨涛说,“其实我们也希望有这么一个渠道,能够及时和更多行业内的人进行沟通,以提高提案的质量。”

代表选民沟通应该多渠道

徐湘林,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行政学院教授

我们的人大代表在与选民的沟通中,确实还缺乏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和相关条件的配备。民营企业家用自己的钱和资源加强与选民的沟通,实际上就反映了这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花钱做广告的范畴,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制度提出来,让每一个代表都能够有责任,同时也有条件来保持与选民的联系和沟通。这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建设。

毛寿龙,中国人大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

人大代表应该是一种职业。代表的专职化是时间上的保证,但现在很多都是兼职代表,甚至有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没有去过自己的选区。现在人大代表仅仅凭借生活经历来提出建议和意见显然不够,因为一个人的交往面毕竟有限,以此来反映公共利益明显不足。很多时候必须借助选民的力量,才能更好地代表选民的利益。

对人大代表来说,关键还是自己与选民要有广泛的联系。这种种联系应该是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相结合,比如人大组织的视察与调研活动,也可以是选民工作站或选民服务站的形式。如果可能,政府可以从街道或是居委会中进行资金以及服务上的保证,让人大代表发挥更大的作用。

代表选民如何沟通快报征集金点子

人大代表希望能与选民有更多的沟通,而选民们也热切期望能够和人大代表有一个交流的渠道。

朱善萍告诉记者,去年她当选人大代表之后,有些反映情况的信件都直接寄给了她,还有一些人在电话里对她反映情况,而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一些群众来信直接递到了他们的宾馆。

“学术会议、春节联欢都是我与外界沟通的机会,我与全国很多的医疗同行都有接触,我们在平时的工作联系中也会交换一下双方的意见。”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陈鑫说:“有群众将有关医疗法案方面的信件寄到我这里,希望能通过我将意见带到北京去。”

“这就说明选民有和代表交流的需求。”代表们说,“我们希望能搭起一座联系与沟通的桥梁。”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代表与选民间开通一个快速便捷的交流渠道,快报今起开通热线025-84783508,向市民征集“人大代表与选民如何沟通”金点子。

第四篇:谈英语听力障碍的表现及消除策略

听是学习英语的最重要途径。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笔者认为,现在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始阶段,目前学生英语学习中最感困难的仍是听力理解。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听力理解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并要研究矫正的策略。

一、听力理解障碍的表现及成因

1、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1)语音障碍。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长此以往,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词,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 sheep——ship,house——horse。(2)语速障碍。有些英语教师讲课语速比较慢、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的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的变化,更是无所适从。(3)英语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的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而我国英语教学过去基本上采用英国英语教学体系。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增多并有流行的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4)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都给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2、母语干扰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这种心译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3、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来学习外语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一定困难。

4、心理因素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里听录音的心理准备和活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理解上的因难。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听音目的明确并有强烈的听音个体,其效果就好。反之,会产生心理抵触和厌恶情绪。

二、听力理解障碍的矫正策略

1、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一是要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要使初中生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掌握英语的朗读技巧;三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音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的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

2、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与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

效措施。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听音前注意操练、捕捉信息,即要快速地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听的时候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句,长句抓住主要成份。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

3、要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

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二是在课时安排,可充分利用课前或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材料;三是在内容选择,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不要轻易放弃。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材料。

4、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听力的提高十分重要。目前,初中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他们又有心理状态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级就应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育。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课堂上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学生听力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要消除这些障碍需要我们多角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但只要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

摘要: 针对当前中过英语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以及口语水平滞后的现象,本文对学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集中的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心理因素,英语口语教学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显现。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基本办法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句型结构等。但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要求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若想使口语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索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类型和成因

(一)传统的谦虚和中庸的思想是影响中国人生活理念的重要因素。中国学生受千年来的文化熏陶和中庸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特性鲜明的学习行为方式:在课堂上,学生更习惯认真的听讲或记笔记,而不是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他们觉得适时的沉默是谦虚的表现,而过于积极的回答问题往往被看作是爱出风头。这样,教师的提问得不到积极地响应,学生丧失了许多开口练习的机会,而教师提问的积极性也慢慢的越来越低。

(二)名声和面子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认为爱惜自己的名声,保持一颗羞耻之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维系中国人道德价值和道德情感的纽带,但过度维护面子也使人们产生了虚荣心和自我抑制的心理。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出于面子和自尊的过多考虑,在语言行为上变得羞于张口,畏首畏尾。在没有十足把握的前提下,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会有“丢脸”的风险,他们宁愿选择沉默,这对英语口语的学习非常不利。

(三)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口语水平的提高。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达到的目标的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要与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部分学生对口语学习效果的估计过高,尤其是短时期的效果,这类学生好胜心强、自信心足,但缺乏敏锐、精细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记忆力,对学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容易受到挫折,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学习成绩出现下降,或者口语水平提高的速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紧张、气馁,造成学习热情骤减。

(四)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指的是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求知欲以及社会的认可而自发主动的去学习。外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外部奖励,此时的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前,高校英语教育普遍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生的外在动机却忽略了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应付考试和面对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而不是出于对于自身的兴趣,很多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置英语口语考试,学生们当然不会重视英语口语的学习。

(五)英语教师自身的问题。首先,在口语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口语学习;其次,部分教师授课语速过快,使用习语、生僻词较多,而个别教师自身综合水平较低,口语表达能力较弱,无法胜任口语教学;第三,部分教师对学生过于苛求,学生一旦犯错时,缺乏对学生的鼓励而代之以高声斥责、严厉批评,使学生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了挫伤。第四,部分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语音、语调、语法上的小小差错,一旦发现就马上打断纠正,长此以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基于心理因素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优化课堂环境,寓说于乐,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首先,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应该谨慎使用权威,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不怕说、敢于说、乐于说,营造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说”的乐趣。

教师除了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外,还要有耐心、爱心以及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习者。

(二)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口语学习的兴趣。口语教学的互动是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生间互动、人机互动。在多边多向互动中,教师要引导讨论、促进会话,避免个别学习者海阔天空地谈或一言不发,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在分组或配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口语水平、性格等因素。

(三)照顾学生的“面子”。受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过于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面子”问题,首先要注意对于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纠错方式,放弃“逢错必纠”的思想,允许错误的出现,对于非常严重的错误,可以课后集中指正。

(四)激发学生内在和外在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应避免过多地用学习、考试任务等督促学生的口语学习,以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抵触情绪;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成功的渴望等推动口语学习的发展;第三,要完善外在动机引导机制,强化外在动机中对口语考核的要求,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口语水平的提高。

最后,对于那些学习动机偏差,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其稳定的学习动机,引导其多创造口语学习的机会,使其认清学习口语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着重培养其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的毅力。

口语表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口语教学中,应该坚持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又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情感素质,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对口语学习的作用,而且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优化口语教学过程,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斐 陈洁.英语口语心里障碍研究[D].中国科学教育.2011(15): 47-48

[2] 王晶波.英语口语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6): 86-87 [3] 毕跃忠. 加强英语口语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J]. 四川外语学院.2010

上一篇:如何适应一个新环境下一篇:如何正确使用压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