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理论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生物学理论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到现代生物学的许多方面,现代生物学可以阐释中医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具有宏观系统性、整体性、定性性和辩证性等的中医药理论和医疗实践如能和现代生物学的定量和微观结合体来,将会是中医药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的优势更好的发挥。

第一篇:生物学理论论文范文

势科学理论下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摘   要]在势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在经历了寻“势”、蓄“势”阶段后,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已经達到了破“势”阶段。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一线教师可以立足“差别大,联系紧”的教学思想,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环节、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势科学理论;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

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势科学理论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以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前提,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创新方面的相关培训,增加教师的有效信息量,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通过教师与学生心灵、思维的碰撞,真正促发学生对信息刺激的回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此,笔者在势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进行了超过十年的实践研究。

一、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寻“势”

2008年1月,《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创新学术团队通过在若干优先发展领域的主攻方向上,组织、培育和建设优秀学术群体,集聚核心创新资源,构筑人才新高地。”“创新学术团队的负责人应为本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有比较深厚的学术积累,并具有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在主攻研究方向上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并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获得过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奖,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或具备较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笔者于2008年9月组建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实验教学与评价研究小组”,并作为学术团队的带头人,带领团队通过了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资格审查、纸质申报,以及由中山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专家参与的面试答辩,成为广州市首批建设的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基础教育阶段的六个学术团队之一。从此,笔者的研究团队虽然成员时有变动,但一直致力于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与评价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专家的指导下,循着“评价决定教学,教学促进评价”的思路,我们团队研究的切入点定为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测试实验考查模式。笔者在学术团队建立之前就提出了“初中生物学有效实验考查模式”,相关论文发表在《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11期上。在此基础上,笔者在2011年构建了“初中学业考试生物‘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模式”。在该模式中,学生可以从实验操作、笔试、口试、实验设计和调查报告五种考查方式中自由选择某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参与考查。该模式在2012年7月的广州市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评审中被评为现场交流成果,也是唯一的一个生物学教学改革成果,并在2015年获得“广州市首届教学成果遴选 ‘培优’(一等)项目”称号。

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我们团队也开展了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规范教学研究,例如典型的实验课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判断一节实验课是否有效的标准有哪些?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哪些?有效的实验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哪些细节?评价教师生物实验能力的标准是什么?初中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的作用有哪些?等等,并以课题《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参加了2012年广州市第八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获得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后,我们团队将所有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有效生物实验教学的四个关键》《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两本著作,奠定了团队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方面的基础。

虽然笔者是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建设的创新学术团队学术带头人,但直到2013年7月团队研究成果的验收评价阶段,团队的研究实际上还是对“有效”教学研究多,对“创新”教学研究少。有效,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或者“有成效,有效果”。创新(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是笔者“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创新’双维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的蓄“势”

根据势科学理论揭示的创新机制,教育势也叫教育信息势,就是教育过程中有关要素信息之间的差别乘以联系,差别促进联系,联系促进差别。当系统信息量的积累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就会产生相变和分岔势,也就是创新。因此,学生获得的“势”越大,产生的分岔就会越多,相变也会越多,创新的能力就越大。而教育创新的基础是教师素质,教育创新的核心是教学创新,教学创新的根本路径是营造课堂教学的信息势。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在课堂中造“势”:开展“差别大,联系紧”的融合性教学,增强信息势;开展“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情感势。“信息势激励情感势,情感势作用下产生意识流”,只有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生物学教学为例,如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还只掌握单薄的生物学知识,不能跨学科融合教学,在课堂上,仍然是教学方法与技术保守、单一、落后,讲授法一用到底,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那么教师的素质就无法达到教学信息势的临界值,教师的教学就很难创新,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

2013年,笔者根据对广州市150多所初中学校的生物教师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撰写了广州市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调查报告。在该报告的基础上,笔者开始依据个人在生物学科培训方面的影响,倡导所有初中生物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敢于开展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也开启了我们团队着重研究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阶段。

2015年,笔者受人教社生物室谭永平主任的邀请在深圳人教社全国生物新课标教材培训会上做了《基于初中生物教材的实验教学探索》的讲座,先后在福建、贵州、云南、广东等地的“国培”和广州市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开展了主题为《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的讲座,并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建设、上线了三门课程:《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环节》《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环节》《初中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笔者也成为网站首页推介的优秀专家。除此之外,笔者还在《生物学教学》2017年第10期,发表论文《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具体解读如何开展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

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一文中,笔者从实验教学的类型、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例如,倡导典型实验课的教师讲解与示范环节,教师的示范不可替代,但可以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教师、学生的亲自操作示范,也可以是虚拟实验的演示。提出作为真实实验的补充,开展虚拟实验不仅是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实验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倡导教师要提高实验的开出率,要对实验材料的获取进行研究,可以通过寻找本地常见、易得的实验材料开展实验,即本土化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装置与器具创新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实验装置过于复杂,倡导实验装置的简约性、环保性和安全性,以及改善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效果。倡导实验方法创新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教师和学生不能仅限于依照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还要敢于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进,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方案的创新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工程、技术以及科学思维,将学生带进更广阔的天地,为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体系中所倡导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初中生物學实验教学创新的破“势”

创新的本质就是将不同层次、系统中差别巨大的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生产”教育信息量,营造教育信息势。因此,近两年来,在势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团队开始从以下三个方面积累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信息势,以图创新。

1.基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基于信息技术,我们团队开始通过利用虚拟实验小课件、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虚拟实验APP、实验微视频开展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

初中生物学虚拟实验小课件往往由计算机水平精良的生物教师进行设计、制作,科学性较强,非常适用于一线教学,但数量极少,难以收集。我们团队将收集到的此类小课件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分成三大类,在它们同步教学、辅助教学的功能方面进行创新研究。

虚拟实验平台允许根据平台上提供的器材自由搭建任意合理的典型实验或实验系统案例,为学生自由搭建实验模型提供了可能。我们团队主要对同步实验室(http://www.312345.com)、初中数化生学科平台(http://yzm.gzjyc.org/page/Bio.html)中的虚拟仿真实验、WISE平台(http://wise.berkeley.edu)三个免费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通常所说的“APP”指的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应用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同台式电脑上安装的应用程序是一个概念。我们团队研究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APP主要包括工具类、说明类、3D模型类与操作体验类四大类,这些都是可免费使用的。

视频教学有微视频、慕课等形式。根据优酷网总裁古永铿的定义:微视频就是播放时间在30 秒到 20 分钟之间,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它的特点是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高,播放弹性空间大。慕课又称为 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是一种结构上比微课更完整的微视频。初中生物学实验微视频主要指互联网上的某些实验微视频,或者经过手机或电脑处理后形成的自制实验微视频,是一种一线教师自主制作、自主使用的实验教学创新方式。

基于信息技术开展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可以使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更加直观、有趣,增大学生的参与面,更加激发学生的情感“势”,奠定创新教学的基础。当然,虚拟实验教学只是实验教学的一种方式,不能代替真实实验。

2.基于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实验教学的主战场,要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教学信息势,我们团队认为应该从教学环节入手。在过去的研究中,笔者提出典型的实验课应该具备三大环节,即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操作与教师指导、师生表达与交流。在一般情况下,一节40分钟的课,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大约用时5~8分钟,学生的操作与教师的指导用时25分钟,师生的表达与交流用时7~10分钟。

基于教学环节对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可以对不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个突破,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富有特色,与众不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学生对同一信息做出不同表达,拓宽学生接受信息的视野和角度,为学生的创新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3.基于教学实施

实验教学的落后和现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实验条件的缺乏,使一些教师因为“偷懒”或“畏难”而回避实验教学。任何能力都是依托于某个具体事件而培养的,在面对问题时,教师积极的处理态度、灵活的处理策略、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后的正面情绪,将是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良好榜样。为此,我们团队非常注重基于“教学实施”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着重解决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条件缺乏等问题。例如,我们团队成员何永全老师,他所在学校地处黄埔区九龙镇,属于农村学校,学校实验教学设备较陈旧,存在实验仪器缺乏、老化、破损等问题,但何老师能克服困难,带领科组教师一直坚持开展实验教学,利用现有的条件,努力进行实验改进、创新,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刻苦钻研,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开创了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新天地。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提出:“学校应逐步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生物学教师也应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实验设计应该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低成本实验;可以采用生物材料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模拟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基于“教学实施”可以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的新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对具体的某个实验的材料、仪器、器具、步骤、方案等进行改进与创新;还可以选择优秀的实验教学策略,如“5E”教学策略、PBL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二次实验法教学策略等。

通过超过十年的研究、铺垫,我们团队认为,创新的教学应该是从全新的切入点进入的,是从所学知识的某个中间环节突破的,是注重形象和直觉的,能将理论与生活实践和个人感悟联系起来的,能使所学知识统一到更普遍的规律中的开放式教学,是“差别大,联系紧”的教学。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德昌.势科学与现代教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92+96.

[2]  李德昌,张守凤.创新机制与时代创新:势科学与教育学理论研究之十一[J].教学研究, 2013 (5):5-9+123.

[3]  李德昌,黄旺生,李德建.学习创新·方法创新·教育创新:势科学与教育学理论研究之十二[J].教学研究,2014(3):1-6+10.

[4]  周丽华.创新型人才成长机制与教育路径研究:基于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3):9-11.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作者:刘艳红

第二篇:医学生物学及教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

摘要: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到现代生物学的许多方面,现代生物学可以阐释中医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具有宏观系统性、整体性、定性性和辩证性等的中医药理论和医疗实践如能和现代生物学的定量和微观结合体来,将会是中医药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的优势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中医药学;生物学

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现代中医人才应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优秀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应具有现代生物医学基础,横向学科基础,传统文化基础,行为和社会科学基础,才能追蹤、占领中医药学发展的前沿,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如何实现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却存在着认识上、操作上和理论建构上的巨大困难,且一直是阻碍中医发展和融入世界现代医学的障碍。下面根据医学生物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的相关联系和分析,以期对中医现代化和改进中医院校生物学教学有所启发。

1.生物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关联

1.1现代医学模式和中医医学模式

早在几千年前,《内经》对人体疾病的的认识就不仅局限于人体本身,而是全面考察与整个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外在环境和内部机能的综合效应。生存条件的生物、气候、环境、时间、物候、地域、饮食五味、社会等因素的变动,人的内在环境的情志、体质、阴阳、气血等的异常,两方面的综合变动才造成疾病的产生。因而对疾病的治疗过程,《内经》所关注的不只是具体的疾病所在,而是病症所导致的整体变化,所以诊治的目的是去治疗整体五脏阴阳气血的变化(治本)。待到阴阳能够达到平衡协调的境界,病因也就被驱除,这就是疾病被治愈的状态(标本兼治)。并形成了和现代医学模式相近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环境一生态医学模式。”因此,中医理论和实践和现代医学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基本观点是统一的。

1.2阴阳理论理论在生物学中的体现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疾病的产生和治疗都可以用阴阳的平衡和互根来解释。阴阳学说可以拓展到生物学的许多方面,如把同化作用产生的物质归于阴,把异化作用产生的能量归于阳,细胞、组织的增长属阳,变性萎缩属阴,cAMP属阳,cGMP属阴等等。以cAMP和 cGMP为例,在细胞中cGMP的含量使cAMP的十分之一,但cGMP/cAMP的比值是稳定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研究发现细胞趋于分裂还是趋于分化取决于cGMP/cAMP的比值。在白天细胞内细胞内cGMP/cAMP的比值升高,细胞分化,分裂受抑制,机体应即耗能,机体处于阳盛状态。而在晚上细胞内cGMP/cAMP的比值下降,机体修整,DNA合成、分化受抑制,机体处于阴盛状态。这是中医的阴阳平衡学说的很好体现。并且cGMP 和cAMP是一对拮抗物质,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作用也不同甚至相反,如cAMP在平滑肌细胞中使细胞松弛;在心肌细胞中使收缩力增强。cAMP和cGMP量的调节作用是多途径、多层次的和相互变化的。这是中医的阴阳互根和相互的转化的表现。

1.3中医学理论和实践与生物微生态学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微生态平衡,以及在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免疫系统正常的应答反应能力及其所表达的功能是构成“正气”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为:菌群密集度均衡、菌群多样性明显、优势菌以有益菌为主。中医瘟病学的“疠气”就是现代生物学所揭示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中医脾胃病的微生态学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与患者胃肠菌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有显著差异等。

1. 4中医学药性理论生物生态学

中医很早就注意到中药材产地与中药性味有关,并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现代生物生态学研究也表明中药性味与生物生态因子有很大关系,并且由于现代中药栽培和气候、土壤等的变化,使中药药效产生了极大变化,原有中药理论中的中药性、味、归经已经不符合现代中药的性能,这些问题必将会导致重修本草,以明确现代中药的性能,指导临床。

1.5中医疾病防治与生物生态

中医学历来重视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并认为疾病的发生,一是因人体的正气不足或功能紊乱;二是因邪气侵入人体。因此,中医的治病原则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即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因地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谓“因人制宜”等。这些无不体现中医防治疾病的生物生态观。

2. 中医药汲取现代生物基础和改进中医院校生物学教学将会是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地的优势更好的发挥

由以上五点可以看出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到现代生物学的许多方面,现代生物学可以阐释中医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如果具有宏观系统性、整体性、定型性和辩证性等的中医药理论和医疗实践的能和现代生物学的定量和微观结合体来,将会是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地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如果在中医院校生物基础教材或相关基础学科里加入中医药学和生物学的相关联系和分析并不断改进,或者教师能够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有机的融入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医,了解和认识中医的科学性,也会对如何实现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认识上、操作上和理论建构上的困恢和消除中医药融入世界现代医学的障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对发展中医特色和优势,促进中意现代化进程和培养中医现代化接班人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远根.《内经》创立的生态医学模式[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第25卷第4期:22-23

[2] 王新陆.中医药发展态势之我见 [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第28卷第1期:2-6 .

[3] 左及.医学生物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作者:韩洛川 岳若惠

第三篇: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必须有利于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生物学教学

[作者简介]葛家文(1961- ),男,河南开封人,开封教育学院自然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普通生物学。(河南 开封 475004)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纯粹客观的,也不是纯粹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知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个体遇到新刺激时,总是试图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它,以求达到暂时的平衡;同化不成功时,个体则采取顺应的方法,即通过调节原有认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来得到新的平衡。即个体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和顺应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断发展。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平衡调节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变教师角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外部的辅助者和支持者。教师的职能是提供学生建构认知结构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从而使他们积极地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教师可组织和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最后,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体改造与重组。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探究实践机会,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实现对新意义的构建。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会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由于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所以,情境创设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要注意构建各种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要进行艺术性设计,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诸如问题质疑、设置悬念、自然场景模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观察等学习情景,营造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构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例如:在讲“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可以先播放一段春天播种和种子萌发的动画,然后再提问,让学生思考可以由此想到什么。

2.构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说、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情境。例如:在上面的情境中,老师可以接着说:“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亲身播种的经历或者你刚刚看到的动画,提出你的疑问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构建提供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实现知识迁移的情境。例如:当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种子的萌发是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在春天播种时要注意些什么,播种后又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学会迁移。

4.构建提供合作学习的情境。建构主义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互动的学习情境,为此就要变“人际竞争”为“人际互动”,在教学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当学习“植物的吸收作用”内容时,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内部先进行讨论,讨论植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化肥中主要有哪些营养物质,为什么施肥时有时会出现“烧苗”现象等,得出小组结论,再由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给学生一个互动和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依托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新环境中构建认知结构。

1.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进行建构化学习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好每节课的“铺垫”,即“导入”。这个导入就是要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同时,在新的高度或角度发现新的问题,即发现新的知识生长点。而且,导入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形成优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优化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了足够的联系,可使学生获得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时,需要综合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此时是培养学生求知欲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进行点拨和辅导。此时教师不能讲得太多,而要“精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扶持,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难点,掌握学习重点。在点拨过程中,学习者接受的新知识与处于激活状态的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以一定的方式与原有知识进行联系。这就意味着新知识通过同化、顺应已进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转换与构建。

3.巩固迁移,运用新的认知结构。巩固迁移是知识的应用阶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因此,在教学难点突破以后,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教学重点,还必须给学生消化、吸收和整理的时间,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要进行简单地总结,并布置一定的练习题供学生思考、练习,以巩固、运用新的认知结构。

(四)生物教学的评价要多元化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认知结构的自主建构过程,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新环境的独特理解,求取一致的答案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评价学生如何进行知识建构要比评价由此产生的结果更为重要。生物教学的评价应基于动态的、连续的、不断呈现学生进步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生物教学的评价要多元化,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评价应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一种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重视它的过程性评价。

2.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要多元化。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原则,体现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关注和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评价目标应多层次、多角度。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3.评价的方法要多样。由于评价目标、内容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分析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注重自我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

[2](美)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徐斌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杨丽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济南大学学报,2003(13).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作者:葛家文

上一篇:室内软装饰论文范文下一篇:投资回报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