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对于学习和生活常常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迷茫,就如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找到自己在大学的“道路”。 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甚至,部分大学生因为缺少了像高中那样的约束,从而生活和学习态度发生改变,整天得过且过。有的学生更是变得像个小混混那样,整天抽烟,喝酒,课也不去上。

究其原因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这一时期,大学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我们大学生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党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前途。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新时期,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二、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我们大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及其哲理,尽快确立自己的人生道路。将来我们离开家庭和学校并逐渐融入社会,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建设将有助于大学生拨开人生和社会的迷雾,避免多方面因素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三、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我们大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将有助于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使命,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进入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第二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 略意义。

《意见》分九个部分: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 的战略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六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七、大力加强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八、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

九、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同时强调,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

《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 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

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

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意见》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做团的工作,保证高校共

青团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学生会、研究生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指导下,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

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

《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 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

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

行思想政治教育。

《意见》最后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重视和加强民办高等学校党的建 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要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第三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统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营造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文化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

[1]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的作用,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得要求,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统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定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说,它具有引导塑造与形成合力凝聚人心、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决定了团要承担引导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大学生的重任,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格调高雅、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神”统摄校园文化活动之“行”,使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学术文化和文体文化有机的结合、互补互动、相辅相成形成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育

[2]人文化环境,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这是高校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高校共青

团的性质任务、工作特点自身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所以无论是校园文化的表层形态(如物化形态、组织形态、活动形态)还是深层形态(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无一不与共青团工作相联系并渗透在工作的全过程,这些形态包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实质内容,蕴涵着一种校园精神,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办学特色、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不但包括校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风格等硬件建设还包括科学知识建设、传统文化建设、学术科技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等内容。做为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齐抓共管,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的育人工作实效。

2.1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工作体系,为育人目标提供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校党委领导高度重视为关键,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为保障,以各学生组织积极配合为基础,这就要求整合学校党政、教学、后勤、宣传、社团、学生会等校内

力量健全党政统一的领导,形成党群齐抓共管、各方面各负其责的长效校园文化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诚然,大部分高校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作为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以及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健全完善的同时应该看到在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程式化、缺乏对其效果的监督机制、对接受对象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考虑有所欠缺的现象,在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的同时应将形势与内容相结合、将工作目标与体系绩效评价相结合,新辟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广阔领域,确实扎实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育人作用。

2.2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突出文化育人作用。

第二课堂一直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要在强调第一课堂计划性的同时也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全面育人服务功能,随着育人目标的转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专而且要全,所以应转变丰富既是全面的教育观念误区,改变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重“灌输”、轻方法,校园文化建设重智育轻德育的偏科状况,并逐渐转变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3]活动丰富却良莠不齐、重视大而全缺乏深度的现象,建立健全全面素质鼓励评价体系,将

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第二课堂营养自助大餐,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途径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

与此同时,高校共青团应按照“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优势互补、互相呼应的原则,对大学生课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类型、层次、对象、场所等进行统筹规划。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同时,努力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挖掘品牌,精心组织以科技、创新、实践、文化艺术、红旗团支部创建活动为龙头的科技、文化、艺术、文体等各类品牌活动的建设,培养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开拓,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并积极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管好、用好校园文化阵地,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形成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2.3完善政治素质教育新平台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掌握其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修养,才能抵制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影响,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政体系工作中的重点。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将工作是否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同和支持,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是否真正发挥团结、教育、引导青年作用作为我们工作的衡量标准,根据青年学生的现实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主流确定我们的工作思路。在服务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进而在挖掘和创造新的生命力的同时结合新形势、新需求,创新工作载体及工作模式开辟新的政治素质教育平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2.4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为广大学生搭建舞台,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力军的突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中实施项目管理,以学生会、科协、各类社团等学生组织为中介,放手让学生开展工作,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更能贴近青年、服务青年,更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更能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塔里木大学校团委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方针,并已初具规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是校园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科技创新类、志愿者类、理论学习类、实践类和文体类的社团一直是塔里木大学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者,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深受广大同学欢迎。这些活

动对增强校园学术气氛、营造学习风气,提高大学生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陶冶情操,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5整合拓展校内外资源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广泛争取寻求学校和社会的有关支持和帮助,以解决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短缺问题,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内外部优势整合,巩固基础,延伸平台,大力借助校内外、团内外的各种组织力量使他们共同为共青团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政策、组织等各方面的支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应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4]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

和谐文化氛围,在先进理论的引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使广大师生员工对历史使命和文化价值有深刻的认识,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第六部分

[2]张增孝.《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创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7月 第22卷第4期

[3]张志超.《关于建设第二课堂实现全面育人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增刊:75页

[4]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五部分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精品)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论文(精品)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不仅关系到高等院校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的完成,而且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途径,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理想状态应该包括师生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教职工之间的和谐等。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理想状态中的主体人群,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所以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建立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情操,既是攸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艰巨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1]

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承载着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而且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必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作为高等学校,应该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具体化为构建和谐校园的行动。[2]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市场化的推进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所面临的学业、就业、经济压力比过去显著增加,思想道德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大学校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3]由此及彼,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成员的主体,其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不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根基,也是重要的思想保证,和谐校园的构建决不能离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全面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针对大学生独特的个体特征必须充实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但要加强传统思想道德内容的教育,同时也不能忽略随着时代发展赋予的思想道德的新内涵。通过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承受能力,道德承载能力,培养他们对于不道德现象的个体评价能力。我们认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理念,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坚持的爱国主义以外,还有以集体主义观念、社会主义理想为主要内容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由于学校教育力度的减弱,社会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逐渐淡薄,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占据了他们的思想世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政治观念。如果当代大学生丧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这是被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所证明了的。所以,这一块思想阵地必须由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占领,决不允许非马克思主义的、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侵蚀。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诚信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民族精神,不能抛弃民族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和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与扩大,大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一部分大学生看到西方文明和先进技术就逐渐丧失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丧失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甚至全盘否定中华文化,如全盘否定中医,彻底否定儒家文化。还有部分大学生丧失诚信理念,重利益轻诚信、缺乏诚信自律意识。对于当代大学生——中国未来社会的精英主体、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者而言,出现这样的思想倾向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缺失,也是社会教育的责任失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活力和青春气息的和谐校园必须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是现代校园中的不和谐音符。所以,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

(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人道德品质。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大部分大学生都能理智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正确处理各种不利因素,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都能言行一致,践

行自己的个人道德人格,内外如一,表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修养。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讲起大道理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却难以落实到行动上来,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便表现脆弱,从此消沉,一蹶不振,还有个别大学生因为心理素质问题导致休学、退学。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因为心理素质差或者个人道德品质出现问题走上犯罪道路,这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已是屡见不鲜。这些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素质和个人道德品质践行上存在的问题,都是存在于校园中的不和谐因素。在构建和谐校园的道路上,这些问题都必须妥善解决。

三、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高等院校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建设和谐校园对于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大学校园中引导广大学生建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避免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真空和扭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应该做好日常教育和引导等基础性工作以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同时,使大学生明白: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生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当代大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在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的奋斗中才能更好体现,只有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中才能散发绚丽的光芒。

(二)整合网络资源优势,注意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功能。网络迅速发展,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是显而易见,但同时网络平台也提供了新的教育载体。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网络调查、匿名聊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还可以开办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网站,举行网上在线心理咨询,举办网上思想道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和不良思想倾向进行正确引导。与此同时,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通过多种渠道,形成综合效应。针对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应该以学校教育引导为主,同时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资源,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形成整体教育模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外部引导而逐渐提高的。由于大学生所面对的学习、经济、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心理问题随之增多,引导他们以正确的心态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咨询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能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和心理状况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队伍,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全方位的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面对挫折的能力,确保大学生建立健康全面的思想道德体系,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素质培养,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良性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良好

的校风、学风,创建高雅的学校人文景观,在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教师也要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全方位着手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情感道德等各方面的素质,共同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2]李俊春.加强德育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

(3),20 21 .

[3]南丽军.重视道德素质的关键作用[N].黑龙江日报,2005-08-01(9).

第五篇: 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论文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探索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故此在新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化的兴起与发展,既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更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新、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冲击,尤其是随之带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等现象。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定》,文件中清晰指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新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毋庸质疑地成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网络时代的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生活的简单资讯来源,而且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本身,包括其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内容甚至其思维方式以及思维内容。所以我们根据要网络时代的状况,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学生乐于接受的,感兴趣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认同,取得学生的信任,达到教育的成果。

1.2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大学生生活的网络化,其生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网络中实现,例如学习,资讯、游戏、娱乐、购物、交际等都越来越多的实现网络化。大学生活的网络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也必然要网络化,只有更好的利用网络,才能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

1.3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创新性。时代的发展,各种新鲜的事务层出不穷,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更加喜欢接受新的事务,向往新的生活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时代不断创造出新的教育方式。同时这种创新是连续性,而不是一时的创新,要随着学生的关注点不断的变化,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方式。

2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不利影响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

学习生活,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具体如下:

2.1 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紊乱,道德人格缺失。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在这种状况下,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一直灌输的传统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不断弱化,导致道德评价失范。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有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甚至导致个人是非善恶感念不明,道德人格缺失。

2.2 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疏离感,诱发心理问题。网络的出现,使人同时生活在网络和现实两个空间中,在虚拟和现实之间,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和行为的协调。如果这种转换和协调失效,就会出现行动变异、心理错位、生理失调,甚至患上网络综合症,如网络上瘾、网络孤独、迷恋电子游戏等。过分地沉溺于网络空间,人就有脱离现实社会而成为网络奴隶的危险。尤其当大学生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也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安慰。

加之在就业、经济、情感等多重压力下,使大学生躲进网络里去构想自己的生活,消极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用虚无来证明自己,更加缺少自信心,加剧其个体行为的麻木、冷漠,缺少社会责任感,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和更多的心理疾病。

2.3 影响大学校园主流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大学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健康的校园主流文化占据上风,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振奋师生的精神,而且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而目前充斥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生产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人广阔自由,带来伦理道德失律失范。因此,网络文化严重威胁与挑战着大学校园的主流文化。

3 探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

3.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强化校园网络监管

3.1.1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高校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泛开

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建设学生的门户网站,并努力使其承担起学生中的主流网络媒体的任务。学生门户网站包括校内新闻焦点、学生热点调查、校园生活服务、创新创业辅导、社会实践指导等与学校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的信息频道。学生门户网站要以个性化的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同学参与到网站的建设和服务当中来,力争成为每位学生首选的因特网入口和获取网上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学校与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首选网上渠道,并致力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主要任务。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各类特色网站和主题网站,这些特色网站和主题网站是学生网上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学生的门户网站与它们之间应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特色网站和主题网站为补充的校园网络媒体的格局。同时也要努力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可以建立一些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的专题网站,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开展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努力消除负面影响,积极扩大正面影响,始终使大学校园先进文化占据主流地位。

3.1.2 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强化校园网络监管

高校校园网络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网上舆情和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校长信箱、学生论坛、QQ群和学生网站都是反映学生网上舆情和舆论的重要窗口。必须密切关注这些窗口,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同时综合运用网络监管的多种手段,首先,学校应当运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络,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上论坛的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其次,学校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技术上对校园网络游戏进行必要而适当的限制,甚至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段关闭校园网,还可以推广实行网络实名制,从源头上防堵道德失范行径。再次,学校要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对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最后,学校应当利用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校园网络监管实行领导责任制,如果监管失职,学校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学生,而且要认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3.2 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还应该建设网络课程,推行网络教学,让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此外,还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使其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整合起来,使思政课程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既要有网络意识、网络规范和网络行为准则的灌输,也要有网络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既要有对理论的传授与讨论,也要有对具体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剖析与评价。网络社会需要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所以学校要教育学生不但要做到“内省”,对自己进行内心的省视和灵魂的拷问,而且要努力做到“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同时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差异,认清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必须生存在现实世界之中,只有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增长才干,取得成绩。

3.3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网络触角的不断延伸,网络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所谓的“网络生存”,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较少与他人联系,疏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极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仅仅靠谈心、电话心理咨询已不能起到作用。因此,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探索和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咨询,

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应的咨询机构。但是由于大学生们常常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因为害怕周围同学的误解,而羞于启齿。而网络的交互功能恰恰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向青年大学生们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索,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也突出了引导塑造功能。通过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使青年大学生们能够自主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

总之,网络在新时代中逐渐变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于网络这种新时代的基本工具,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教育的成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转换教育观念,利用网络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大学生能够在网络生活中也遵守规范的伦理准则,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鉴定样板下一篇:大学生学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