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发言稿范文

2022-06-19

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应用文类型,进行发言稿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正是很多人写不好发言稿的原因所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援藏干部发言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援藏干部发言稿范文

最新援藏教育干部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以下是由

尊敬的各位领导,参加培训的各位学校领导:

大家上午好!我是一名光荣的援藏干部,进藏前任XX省**市**区第三中学党支部副书记,现任**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很荣幸参加此次岗前培训和今天的交流。7月份进藏后,我就在调整身体状态、缓解高原反应的同时,积极到我所在的**县中学了解情况,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就我校的基本情况、教育发展现状、今后努力方向向各位做个交流。

一、学校基本情况

**县中学位于通往亚东县的国防要道中央,前身为创建于1961年的**县小学,1979年更名为**县完全小学。1985年,我校根据上级组织的要求,开设初中课程,开始转变为中小学合一的综合性学校。2004年9月,中小学正式分立。学校占地面积58171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8平方米。我校现有教职工91名,临时工21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2012-2013学年学校共有在校生750人,其中女生359人,住校生735人,享受“三包”学生735人。2012-2013学年全校共有三个年级,其中七年级280人,八年级240人,九年级228人,共有18个教学班级,职业教育中心设有民族绘画、卡垫编织、缝纫裁剪3个专业班级。我校专任教师80人中具有本科学历的64人,大专学历的15人,中专学历的1人,学历合格率为98.75%。

二、学校教育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就

近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上级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通过全体师生员工不懈努力,经过“两基”普及以及“两基”评估验收工作的有效推动,我校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德育教育、安全卫生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1、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新建教工周转房1幢,辅助教学楼1幢,运动场2处,硬化了校园道路,扩建了学生餐厅,同时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新建语音室1个,计算机多媒体教室1个,补充完善了学校德育室以及各个实验室,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以及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改善了校容校貌,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2、控辍保学工作顺利开展,两基工作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通过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通过两基工作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近年来,我校学生到位率不断提高,劝学工作难度逐步下降,确保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近年来,我校新补充了一批教师,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通过以老带新、加强培训等措施的积极开展,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能够胜任初中教学工作,初步缓解了学校紧缺科目的教学困境。

4、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通过组织师生进德育室参观学习、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有效开展全体师生的德育工作,确保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提高,良好的思想品逐步养成。

5、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部署下,我校近年来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科学谋划教育科研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全体教师铺下身子,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向课堂要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连续几年获得地区质量抽检以及中考前几名的好成绩。

6、法制教育、安全卫生教育顺利开展,在县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校加大了法律进校园工作的力度,法制教育工作全面铺开,成效显著,学校违纪违法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守法、学法意识不断提高;同时,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通过周密安排学校24小时值班、排查安全隐患、加强疾病预防和消毒、组织师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等工作的开展,确保了校园安全和局势稳定,确保了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7、职业教育稳步推进,2006年我校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设置了民族绘画、卡垫编织、缝纫裁剪3个专业班级,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坚持自力更生,坚持自主发展,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我校职业教育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取得了良好反响,得到了一致好评。

【范文网】

(二)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其他兄弟县市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不了,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工作受到限制。

2、个别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低下。

3、学校党建、德育工作形式单一,措施、制度还不够健全。

4、学校整体管理方面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很多漏洞,措施、制度执行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5、由于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安排还存在很大困难。

三、今后努力方向

针对我校教育发展现状,今后我校应该注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注重项目质量控制,逐步缩小差距,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2、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逐步提高教师工作责任心,逐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创新党建、德育工作模式,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加强党建、德育工作。

4、加强学校整体管理,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制度落实到位,落实到人。

5、科学谋划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教育积极参加教研教改,逐步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教育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学校声誉。

由于能力有限,谈的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谅解。

第二篇:援藏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张志远

2010年11月25日

尊敬的封书记、余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我叫张志远,是乐至县环保局来理县援藏的一名干部。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来吉祥之地慰问我们,你们的到来鼓舞了我们的士气和工作热情,同时让寒冷的初冬温暖无比。在这里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来理县的工作、生活。

5月9日,带着对藏区的热爱、帅乡人民和理县藏羌汉人民的友谊、亲人的牵挂,我和其他挂友一起离开家乡来到理县,开始了两年的援藏生涯。半年里,我服从安排、团结同志,学习藏羌文化、主动融入藏区理县;熟悉县情局情、积极投身环保工作;坚持高尚爱好、激情书写援藏乐章。

一、学习藏羌文化、主动融入藏区理县。援藏,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援藏,更是个人人生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学习掌握了援藏政策之后,我首先开展了藏羌文化的学习。通过向理县文化界朋友、单位同事、藏羌同胞虚心学习、真诚请教,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知识,同时还采取向县志办、政协文史委等单位借书的办法,先后学习了《中国宗教基础知识》、《理县县志》等书籍,通过学习,使自己初步了解了藏区和理县的一些历史、地理、民族风俗习惯,为主动融入藏区理县工作、生活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工作热情和信心。

三、坚持高尚爱好、激情书写援藏乐章。快乐援藏、真情援藏。在藏区工作,离开亲朋好友,生活相对艰苦,工作之余必须的健康娱乐会有益于增进友谊、促进了解、丰富生活。为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除在援藏队伍的组织下,积极参加星期天、节假日的各种活动外,我还坚持了书法、写作、调研等活动。首先是和单位同事、热心环保的同仁一起组建了徒步环保调查小组,在周末到理县的乡镇、生态脆弱区进行环保调查,收集掌握第一手素材,撰写调研信息、报告。其次是坚持书法学习,每天晚上和周末都临习名帖,阅读书法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认识和书写技术。最后就是用自己的笔将工作、生活的体会、感悟写出来,为援藏生涯留下回忆。目前已创作《援藏干部》(组诗)八首。完成《初游宝殿寺》等散文四篇。完成工作信息多篇。分别被《阿坝日报》、《援藏阿坝》、《资阳网》等多家媒体、报刊采用。

四、下步工作方向及建议。

(一),克服困难,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援藏干部。

(二),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理县环保工作以及理县打造省级生态县建设工作规划中环保局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和切入点。

第三篇:援藏干部文章

唱响世界高城奉献之歌

---记犍为县援助藏区干部

为加快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全省经济新跨越,省委提出了“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的号召,我县八名机关干部积极响应,舍小家,顾大局,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工作在被称为世界高城的理塘县,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干、热血和汗水,唱响了一曲“汉藏人民一家亲”的世界高城奉献之歌。

援助他乡,思念化作信念

“党员干部就是要时刻心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生活,而援藏干部就是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典型表现。” 县纪委党风室主任唐朝如是说。

因为一个共同的信念,我县援藏干部舍弃小家,暂时放下手中工作,踏上了援助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理塘之路。已是五月的西藏高原,群峰依然白雪皑皑,寒风阵阵,闻不到丝丝春意,援藏干部们在户外顶着强烈紫外线,克服了氧气稀少的困难,他们以顽强的毅力挑战自我,有一位援藏干部因为过度的高原反映甚至危及生命。就是这样,我县援藏干部仍旧坚守工作,没有丝毫退缩,越战越勇,喊出了“挑战极限,实现自我”的口号。当美丽的犍为县灯火通明,市民热热闹闹、一家人欢聚一堂庆中秋之时,我们可爱的援藏干部们却奔波在遥远的异乡,把自己的激情奉献在高原第一线,援藏干部们把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默默工作在藏区一线,因为藏区群众需要他们,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坚守的信念。

倾情奉献,行动谱写青春

“为什么援藏?——我们是共产党员,国家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工作,不仅是人到了新岗位,工作状态也要到位。”胡先伦如是说。

一名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援藏干部的心声。援藏不是镀金,更不是走过场,而是用实际行动去为藏族做实事!自今年10月理塘县启动城市综合治理行动以来,胡先伦每天都到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耐心细致地为藏区群众宣传讲解,风雨无阻,用行动推动着理塘县城城市面貌的转变;李华中、范小红、杨彦贵等三人在理塘县乡镇上挂职副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为乡镇发展规划出谋献策,在牧民定居点建设、交通建设、虫草采集、安全度汛、信访稳定等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着理塘县的经济发展,也用自己青春谱写藏汗大家庭的新篇章。

不辱使命,艰苦更能吃苦

“为理塘县经济发展作贡献是我们援藏干部的自觉行动,因为事关不仅仅是我们八位援藏干部,更多的是肩负着犍为县领导和群众的重托,我们身上也有压力,但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出成绩,让雪域高原家乡人民满意,这是我们责任。”廖衍俊如是说。

作为援藏干部的老大哥,他克服了高原缺氧强烈的不适,带领援藏干部每天奔走在高山牧场、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积极为理塘县旅游业发展把脉。他们的足迹遍布理塘的山山水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理塘县实际,最终完成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14个项目的争取工作,争取配套资金280万元,为格聂神山、毛垭温泉等旅游资源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援藏干部先进事迹

马尔康我们的第二故乡-援藏干部先进事迹

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黝黑而淳朴的笑脸,这是我们心中藏区的模样。然而,这一切对于援藏干部们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

记者在马尔康采访,每每被援藏队员的壮举感动,他们克服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把马尔康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着无悔青春。

曾建国是一名“替补”进藏的援藏队员。在他之前,一位援藏队员因无法适应缺氧、高寒的环境,诱发心脏病,被紧急返送回广安。由于马尔康县电视台急需一位懂技术的电视人才,有着20多年电视新闻工作经验的曾建国成为不二人选,他二话没说,背着行李来到了马尔康。

曾建国的母亲刚刚因癌症去世,在他刚进藏区不久,便又接到另一个不幸的消息,父亲被查出患有直肠癌,被送往重庆大坪医院救治,趁着春节假期,曾建国陪伴在父亲身旁悉心照料一个月。但是,藏区的工作需要他,他把照顾父亲的重担交给兄弟和妻子,头也不敢回地回到了马尔康。

在海拔3千多米的高原上,他扛着重达20多斤的摄像机翻山越岭、爬坡上坎,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常常累得头晕目眩,喘不过气,但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他拍摄的100多条新闻稿件,其中大部分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对宣传马尔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不能陪伴在父亲身边尽孝,但我要让他看到我的工作、我的付出是值得的!”说到这里,这个七尺男儿顿时就红了眼眶。

和曾建国一样,许多援藏队员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为了援藏事业,他们常年在外,家庭不能兼顾,忠孝不能两全,但他们无怨无悔,把对家人的愧疚化为了工作动力。

初见援藏队员刘建华,清瘦的身材,矮矮的个子,看似弱不禁风。然而,他却是援藏工作队中职务最多的一个人,除了任马尔康县卫生局副局长外,还兼任援藏工作队宣传部长,马尔康县创省级文明城市办公室总研判。马尔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晓林曾不止一次地向记者推荐,“别看我们刘总调个子小,但是他的工作劲头却很旺盛,你们真的应该好好宣传一下他。”“总调”一职,是马尔康县当地的干部私下给刘建华“封”的职务,意思是虽然刘建华职责多、工作多,但藏区干部群众有事找到他,不管分内分外,他从不推脱,总是尽心尽力完成每件事情。

在赢得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的背后,却是刘建华在马尔康一年多的时间内,不仅白天奔波忙碌,还有70%的晚上都在加班熬夜,因身体不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原本就很单薄的身体整整瘦了十斤。他告诉记者,每次给家人打电话,从来都说自己很好,生怕他们有一丝一毫的担心。

远离家乡,孤独寂寞在所难免。忙还好,可以暂时忘掉烦恼。一旦下班后,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如影随形。上网和家人视频聊天,成为不少援藏队员的“必修课”;家里有升学的孩子的援藏队员,每天晚上至少打半个小时的长途电话,给孩子进行“远程教育”;更多的时候,援藏队员们聚在一起,吃一顿饭、聊一会天,就成为最好的慰藉……

援藏队员高建平和吴川,之前他们生活并没有交集。来到马尔康后,他们成了室友,共同住在一栋废弃的办公楼内。这栋被他们称之为“别墅”的房子,除了只有他们两人居住,单门独户之外,没有一丝“别墅”的样子:没有厨房,就在走廊上做饭;没有洗衣台,就在厕所地板上洗衣;房子只有一间寝室,要是有一方的妻子来探亲,另一个就要到隔壁打地铺……

孤独的生活,做饭也成为一种乐趣。每天下班后,高建平负责买菜,吴川主厨,在一阵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后,一顿香喷喷的晚餐就上桌了。吴川的妻子来探亲时,见到老吴像模像样的弄上一桌子菜,打趣地说,“在家连碗都不洗的人,现在竟然成大厨了。”

客厅有一张大木板,往小茶几上一摆,就是张大餐桌。周末的时候,援藏队的队员们齐聚在这里,一起洗菜、做饭。饭桌上,聊工作、聊生活,大家总是欢声笑语,无论平时再忙再累,只要到了这个时候,一切烦恼都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五篇:援藏干部心得体会

**人民善良、纯朴,重感情、讲真情,援藏6年,时时处处触摸到浓浓的真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县实现了震后的第二天通讯抢通、第三天亚乃公路抢通、第四天县城恢复供电等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极其匮乏的物力条件下,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靠的**县干部群众的超负荷付出,前两天在整理"9.18"地震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材料时,一组组感人的画面再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诺布同志地震发生后就一直蹲在重灾区康布乡下康布村带领群众开展抗震救灾,而此时,家里的房屋倒了、老婆病了而自己却全然不知,每次打电话他总是汇报康布乡的抗震救灾工作,当问他自己家里怎么样时,他总是淡淡地说,"没事,没事,然后就匆匆地挂掉了电话"。不得己,国庆节后,身为指挥长的我下令让他回家他才第一次踏入家门。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6名援藏干部也牢固树立"救灾面前没有援藏干部,只有救灾干部"的理念,在抗震救灾中勇挑重担,争当先锋。**县当地干部多,为做好群众的灾后重建工作,全县干部职工都把自己的房屋放在一边不管,帮助群众做设计、搞规划、抓质量,如今,群众都已基本搬进宽敞明亮的房屋,可我们的干部职工都还挤在帐篷里。

在海拔4600米的堆纳乡唐古村,天气冷、风沙大、条件苦,可这里强基惠民工作队和群众的关系就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温暖着**每一个人。区民宗委驻村工作队4名队员把唐古村当成自己的家,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理思路、谋发展。可群众也饮水思源,时刻记着驻村工作队的好,并默默地回报着驻村工作队每一名队员。工作队的燃料、酥油从来就不缺,因为群众时常给他们送;唐古村吃水很不方便,村里的饮水点离工作队住处有好几百米远,可4名队员从来没有打过水,因为"没机会",每天一起床水缸里是满满的,村民们常常一大早就轻轻的推开门把当天装的第一桶水偷偷地倒进工作队的水缸里;工作队的脏衣服也常常被村民偷拿出去洗,弄得队员们都不好意思,一换下衣服就赶紧自己洗掉,免得给村民添麻烦。

这就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感情。在其他地方,感情可能像镜子一样,你付出一份就反馈一份,在这里,感情就像一面放大镜,你付出一份会反馈几份。

上一篇:新中国外交智慧范文下一篇:行政组织学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