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援藏干部的慰问信

2024-04-29

给援藏干部的慰问信(通用15篇)

篇1:给援藏干部的慰问信

各位援嫂:

你们好!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谨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对你们支持自己的丈夫踊跃援疆表示衷心感谢!

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新疆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广大援疆干部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家乡的重托,抛妻别子,远行万里来到新疆工作。

你们在家中照顾老人、抚育小孩、默默奉献,为广大援疆干部扎根边疆、安心援疆构筑温馨而牢固的心灵家园。

“一人援疆、全家援疆”,浙江援疆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援疆干部的倾情奉献、共同奋斗,也离不开你们的辛劳持家、默默付出,军功章里有你们沉甸甸的努力付出。

随着我省第八批援疆干部全体进入阿克苏,各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各位援疆干部已经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阿克苏的各族干部群众对援疆干部也很欢迎和关心,请你们放心!指挥部就是全体援疆干部的新家,各位指挥长将管好带好你们的丈夫,各位援疆干部将像兄弟一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三年援疆,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今后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你们就是工作在援疆一线的干部们最强大坚实的大后方。

希望你们和自己的丈夫共同携手,为我省援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贡献智慧和力量。

真诚欢迎你们来阿克苏考察探亲!

最后,祝你们新春快乐、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XXX

XXXX年XX月XX日

篇2:给援藏干部的慰问信

四川省委组织部致全体援藏干部及家属慰问信 全体援藏干部人才及家属同志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们倍加惦记奋战在雪域高原、支援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同志们,倍加惦记坚守在后方家园、独自承担生活重任的援藏干部人才家属,谨向你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半年前,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告别家乡、亲人和同事,肩负着组织的使命和重托,满怀对藏区的深情厚谊,奔赴广袤的雪域高原,把藏区作为第二故乡,把藏族同胞当作至爱亲人,主动融入当地、联系群众,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不畏艰险,敢担重任,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藏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充分展示了先锋风采和良好形象!

雄关漫道、众志成城。为了支持援藏工作,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家属以大局为重,勇挑家庭重担,毫无怨言、不求回报,不加拖累、无私奉献,默默照顾着家中老幼,不懈支持着亲人工作,用亲情支撑起援藏干部人才的精神家园,用付出构筑起对口援藏的坚强后盾,为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增添了一抹绚丽的彩虹!

莽原扬翠、山河铺锦,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013年是四川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新形势新任务对援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广大援藏干部人才提供了更新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创造空间。

希望全体援藏干部人才始终牢记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伏下身子、扎根基层,发挥才能、服务群众;希望全体援藏干部人才家属更加甘于奉献、顾全大局,共同为藏区繁荣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贡献力量!用大爱情深书写援藏工作精彩华章,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扎西德勒!

篇3:给援藏干部的慰问信

关键词:高原,援藏干部,生理生化

芒康地处藏、川、滇三省交界处, 最高海拔6 434米, 最低海拔2 200米, 平均海拔4 317米, 县城驻地海拔3 870米。高海拔地区会造成外来人员出现一定的高原反应, 这阻碍了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到高原地区服务。重庆市对口支援芒康县, 第三批短援干部本次在芒康工作的时间是5月至11月, 是芒康地区环境气候最佳的时间。进入芒康后发现芒康地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给后续进入芒康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数据, 在征得第三批短期援藏干部的同意的基础上, 并综合考虑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情况, 特作此对比研究, 现将对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本批次援藏干部15名和久居藏区的工作者15名作为研究对象。15名援藏干部来自政府水利、教育、农业、园林、医务等多个行业, 平均年龄 (36.47±3.4) 岁, 最小者31岁, 最大年龄41岁。男性9名, 女性6名, 14名均为汉族, 1名为土家族。15名均是2015年5月12日进藏, 在藏区生活6个月, 平均每日工作7 h, 均无基础疾病, 每日均未服用其他药物。15名藏区工作者中, 8人为为医护人员, 其余为政府工作者。平均年龄 (31.73±6.6) 岁, 最小年龄22岁, 最大45岁。男性5人, 女性10人, 14人为藏族, 1人为汉族 (藏区生活22年) , 该组调查对象久居藏区生活22~43年, 平均 (30.4±6.0) 年。

1.2 方法

分别于2015年5月15日援藏干部进入芒康的第3天和2015年11月援藏干部离开芒康前检查30名调查对象的心率, 血压 (左手臂) , 血氧饱和度 (右手食指, 心电监护仪型号mindray ip M1O) , 静脉抽血查血常规 (右手, 血常规仪型号ABX MI ROS 60) 等指标。将调查对象分为援藏组、久居高原组。将组内6个月前后的指标值比较, 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短援干部进入藏区前后, 以及与当地对照组在以上各指标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每日工作时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药物服用情况等基础资料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将援藏组调查对象前后两次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常规结果纳入分析后发现, 调查者的舒张压、淋巴细胞比率和血红蛋白值在藏区生活6个月之后有所升高,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比率均有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而久居高原组, 除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压积两指标有明显下降 (P<0.05) , 其他指标值在6个月前后的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个月前后久居高原组调查对象的中值细胞数分别为 (0.65±0.23) ×109/L, (0.48±0.18) ×109/L;红细胞压积分别为 (43.4±4.5) %, (37.1±2.8) %。

同时, 将援藏组和久居高原组各指标对比, 结果显示, 刚入藏区时, 平原地区调查者与久居高原者多项生理及血液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援藏干部在藏区生活6个月后与其相比, 心率、血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等均高于久居高原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高原低氧代偿反应是指平原人群进入高原后, 由于空气中的氧浓度远低于平原坏境, 机体各系统发生功能或结构的改变以适应高原的低氧环境, 包括增强呼吸、血液循环, 增加血液运送氧及组织利用氧的功能等。而高原低氧适应过程与时间有明确的相关性, 其中呼吸系统是最早发生的[1], 其次为循环系统、血液系统。

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在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分布改变、肺血管收缩与毛细血管增生。心率加快原因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CO2、O2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 也可能是氧气增加所致肺膨胀对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 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的。而久居高原者反应钝化可能是外周化学感受器长期受低氧的刺激导致其敏感性下降所致。而血液系统的改变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值代偿性的增加, 以增大携氧能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 缺氧程度加重,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多更为明显[2]。而有研究表明, 高原缺氧使机体内红细胞代偿性的增加, 在第4个月时, 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值升高最为显著, 在7个月后有所下降[3]。更有研究致力于探索高原低氧适应人群的遗传学背景, 发现低氧时, 低氧诱导因子-1 (HIF-1) 的表达和稳定性增加, 红细胞生成素 (EPO) 的表达上调, 从而使红细胞 (RBC) 和血红蛋白 (HB) 的含量上升[2]。本研究结果表明, 15名援藏干部在高海拔地区生活6个月后, 与自身初进高原相比, 血红蛋白值显著增加。同时, 6个月后与久居藏区人员相比,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明显的代偿性增加。原因在于低氧血流经肾脏近球小体时, 刺激近球细胞, 使其中颗粒增多, 生成并释放EPO, 造成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以提高血液的氧容量和氧含量, 从而增加组织的供氧量。也可能与低氧诱导因子-1表达增加有关。

本研究将结果显示, 调查者的舒张压、淋巴细胞比率和血红蛋白值在藏区生活6个月之后有所升高,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比率均有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久居高原组, 除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压积两指标有明显下降 (P<0.05) , 其他指标值在6个月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将援藏组和久居高原组指标跨组对比, 结果显示, 刚入藏区时, 平原地区调查者与久居高原者多项生理及血液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援藏干部在藏区生活6个月后与其相比, 心率、血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等均高于久居高原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进入高原地区, 援藏干部体内通过加强低氧通气反应 (提高心率、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 启动代偿机制, 以适应低氧环境, 而久居高原者则出现低氧通气反应钝化, 不再单纯以此代偿环境缺氧。

该对比调研的不足之处在于检查项目相对单一, 不能全面体现身体状况的变化, 希望随着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能完成心脏彩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肝功, 肾功等检查, 进行对比研究, 更能全面体现身体情况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玉红.高原环境下臧汉族之间肺通气功能和血红蛋白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 2014, 19 (10) :1785-1787.

[2]董宏彬, 洪欣.血红蛋白与高原低氧适应[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4, 31 (4) :220-223.

篇4:给干部及家属的慰问信

全体干部职工、家属同志们:

瑞兔辞旧岁,祥龙迎新春。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11年,我们又迎来了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的一年。值此岁序更迭之际,向全社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们献上节日里最诚挚的祝福!

2011年是丰收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联合社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海西《规划》,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要求,紧紧围绕联合社年度工作目标,群策群力,立说立行,创新管理,提升服务,大力推进大行业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动融入全市工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谱就了一曲科学发展的恢弘乐章。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社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家属们的理解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省会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社将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新福州”的目标,在“敢为”上动真格,在“能为”上下功夫,在“有为”上见实效,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紧密结合联合社实际,认真履行联合社“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职责,开拓创新,确保稳定,谋求发展,主动融入,力求各项工作有新突破、新提升、新成效,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祝福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福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福州市二轻集体工业联社

篇5:给**工程项目干部职工的慰问信

慰问信

奋战在******工程项目的全体干部职工同志们:

你们辛苦了!值此国庆佳节到来之际,我们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家属同志们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真诚的祝愿!祝你们节日愉快!工作顺利!

外出施工以来,你们牢记公司领导的重托,不忘亲人的殷切期

望,舍小家、为大家,披风沐雨、顽强拼搏在施工建设中。一项项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顺利完成;一道道生产中技术、质量难题圆满攻克。是你们用智慧和汗水换来了沉甸甸的经济效益、宝贵的施工经验和亲人们脸上的笑容,是你们用顾全大局和艰苦努力为公司强化管理、快速发展修筑了一个个前进的平台。再过几天就是国庆佳节,为了确保来之不易的工程工期、质量,为了确保公司徐徐上升的市场形象,是你们不为思乡念家之苦所困绕,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在公司努力得到的施工市场中,在这里,我们无以言表,谨代表公司领导班子,真诚地向你们说一声感谢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进入四季度,将是公司全力冲刺今年各项经营指标的关键时刻。公司号召全体职工继续保持势头不减、劲头不松的旺盛精力,不遗余力地抬高标准,尽职尽责。全体党员同志们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和项目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不断增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项目各项工作上台阶,特别是要在局外行业市场牢牢树立起“********”品牌形象。

祝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节日愉快!

篇6:新年给离退休老干部的慰问信

您们好!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县结核病防治所党支部及全体职工向各位老前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我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全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一是顺利完成全县结核病防治任务。二是5月我所成为山东省“加强乡村防痨网建设,强化结核病防治基础工作”项目县,通过项目进一步加强了乡村防痨网建设和结核病人管理。三是与山东省胸科医院签订了“医疗帮扶与技术合作”协议,20省胸科医院将定期派专家来我所坐诊,对我所医务人员实行免费培训和技术帮扶。四是积极筹划建设了内科和皮肤科,内科的建设提高了患者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皮肤科购买了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红蓝光治疗仪等设备五台件,在常见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激光美容、皮肤护理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填补了我县没有专业治疗皮肤病的空白。

过去,你们肩负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恪尽职守,艰苦创业,为结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你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心系结防所,离而不休,有些老同志还被复聘任职,继续为单位的发展发出光和热。有了你们的关心、支持与奉献,结防所一定会更加美好!

衷心祝愿全体老前辈新年愉快、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县结防所党支部

篇7:给援藏干部的慰问信

方程式与铺路石

李建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业务校长,他是第五批天津援藏干部团里三名基础教育一线干部之一。

李建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天津师大毕业又回到农村教书,立志改变农村教育教学面貌。他是一位精通教学和管理、有经验、有思想、有作为的研究型校长。李建刚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在农村,而农村发展的根本在教育,在他眼里这是一个简洁明了、强国兴邦的“方程式”,从他懂得读书重要的时候起,就深深镌刻在心灵深处,他甘愿从自己做起,哪怕是做一粒不起眼的铺路石子。

在援藏的事上他也是如此。妻子所在的企业不景气,没效益,妻子待岗在家;女儿刚好面临九年级升高中的门槛;父母在农村老家年事已高,岳父岳母的身体也不太好。家人苦口婆心地劝慰都没能拦阻住李建刚早已飞上青藏高原的心。执拗的他把家里的老人孩子都甩给了本不轻松的妻子。

2007年6月,初上青藏高原的李建刚不顾严重的高原反应和生活不便,即刻展开了他的“潜水”行动。他深知,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援藏业务干部,要想让工作取得实效,就应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业务储备紧密地与昌都教育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而搞好深入调查研究则是一切决心、愿望的起点和基础。

“地直”学校是地区的龙头学校,从“地直”学校的办学水平就可以大致反映出整个昌都教育的优势和水平。他独自一人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下到五所“地直”学校了解学校新课程改革推进情况、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利用平时与同事交谈的机会,听取他们对昌都教育的看法和想法;通过课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及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需求等。通过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还利用教育局组织干部下乡检查基层工作的机会,先后到六个县二十几个乡镇的三十几所完小了解学校办学的实际状况,探寻教师专业成长需求。

在长达三个月的调研和亲身体验中,李建刚对昌都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现状及教学研究的水平由浅入深地了解,使他找到了爱上昌都、爱上昌都教育人的理由。昌都的教育人太可敬、太可爱了,他们的心灵都纯净得如同高原的湛蓝天空。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追求具体而入微地体现在个人的自觉行动中,从不夸大自满,更没有丝毫的虚浮或伪装,实打实的精气神儿是昌都教育人普遍具有的品质。

2007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昌都地区教育局党委任命李建刚为地区教科所副所长,主要负责教科所业务指导及规范化建设等工作。面对党组织的信赖,李建刚内心感到深受鼓舞和鞭策,他为能够在纯净的高原环境下与心灵纯净的昌都教育人一起共事感到十分庆幸。

播种机与播火者

担当教科研的播种机与播火者的角色,是李建刚从青藏高原第一次下来,坐在从成都回天津的飞机上给自己下一步援藏行动的定位。

昌都教育人渴望进步、追求专业发展的迫切愿望令李建刚内心十分感动。昌都地区学校布局比较分散,绝大多数学校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很少,搞大规模集中的业务培训十分困难。伴随体验感受的加深,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在他介绍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之后,不少教研员、教师流露出的羡慕与向往,更使李建刚睡不着觉,他眼前总浮现出一张张可敬可爱的脸庞。李建刚在被感动之余总是冷静地思索着,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昌都教育同行们专业成长的燃眉之急呢?

回津休假的日子里,李建刚拜师求教,访名校,进科研院所学习。李建刚在寻师、求教、解惑、自我充电的同时,还完成了自己进藏前专修的课题和对昌都教育科学规划研发的行动计划方案,下定决心不开发好昌都教育科学规划资源就绝不下高原。

他首先从健全各项制度入手,先后完善和制定了23项规章制度,如《教科所工作规程》、《教研员工作管理规定》等。他亲自起草制定了《昌都地区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五年规划》,为教科所的工作确立了方向,明确了今后的八大任务,初步搭建起昌都地区基础教育研究工作的基本架构。

为了使基层学校能够真正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针对学校课程改革存在的瓶颈问题,李建刚提出了昌都地区课程改革应走”学习借鉴+实践创新”的课改模式。他收集整理了近两万字的材料,并以“学习借鉴先进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题,在昌都初级中学举办了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他逐个介绍了成功课改案例的背景、目的、依据和操作方法,教师们听后感觉讲座不枯燥,学起来有抓手、很实用。

补空白与强筋骨

作为有专业文化素养的教育者,李建刚能悟到教师职业文化中核心价值之所在。他深知自己援藏的社会责任、专业标准及要为昌都教育人留下些宝贵东西的愿望。他把自己在成长中领悟到的思想融入援藏的工作实践中。

昌都地区的教育人从这位来自天津的援藏干部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科学发展教育的思想火花,心灵碰撞的后果自然就形成了连续三年、持续不断的“草场效应”和“星火效应”,为昌都教育的开发和建设奠基。

搞好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教研员的业务能力是基本保障。李建刚不仅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着手在提高教研队伍整体素质上开展卓有实效的耕作。通过制度的落实,提升教研员的基本素质。为了提高教研员的理论水平,专门制定了理论学习制度,遴选了有关新课程改革、教研基本功、科研课题开展等三个主要专题的多篇文章,每周下发一至两篇理论文章由教师自主学习,学后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定期交流。这种不定期的随时学习制度很受教研员的欢迎,效果也十分明显。

为了落实教科所对学校学科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他牵头启动了以研究教法、考法和学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题库建设工作,制定了《昌都地区教科所学科题库建设实施办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专门给每位教研员配备了专业的题库软件。这项工作填补了昌都教科所建设的空白。

教科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研”的示范引导作用,李建刚平时很注重自身的业务学习和提高。他自费购买了大量的理论书籍研读,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他的这一习惯也影响了周围的同事,教科所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

每当得知下乡的消息时,他都要提前准备一些资料,利用下乡的机会给教师们带去。下乡时每到一处,他都要尽可能地与领导和教师交谈,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能解决的问题就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回来研究,事后想方设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他的身体力行受到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欢迎,教科所的声誉也在稳步提升。

植草籽与点星火

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有专业追求的“学校人“,李建刚的教师专业价值观经历了漫长的蜕变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解、认同、传递三个联动环节,并在西藏昌都地区完成了“聚合裂变”。

李建刚坦诚地说:“我实际上很渺小,能力也十分有限,能为昌都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在昌都教育人的心田播下专业成长的科研草籽,使其有一股不灭的希望,让昌都教育这片‘草场’变成更广袤的‘草原’,是我援藏的初衷。”

对于援藏方式和行为,李建刚自有他的注解。从教师潜能开发的角度评价,李建刚的援藏行为是一种智者和行者合二为一的自主行为。简言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智能资源开发与开放。

李建刚开辟的“教师专业成长路线”,即在昌都地区创建教育科学规划研究的课题,正是为广大教师、学科教研员及学校管理者提供一种自我行动研究模式,是一种“草场成原”的教育科学发展方式,也是促进广大教师、学科教研员及学校管理者对照教育科学规划要求,自我检视教育科学行为的研究,是实用的、普适的行动研究方法。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评价,李建刚的援藏工作是在昌都教育的广褒草场上播撒了一种新品种草籽,使植被更加茂盛,面积更加宽广,最终由场成原。李建刚的援藏工作,启动的是昌都广大教育人专业发展内在需求之驱动力。

篇8:新年给离退休老干部的慰问信

一元复始山河美,万象更新锦绣春。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谨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

回首过去的一年,改革大潮强劲激荡,发展节奏蹄疾步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同时,积极适应新常态,始终坚持以建设大华山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负重爬坡,克难攻坚,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市域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美山水文化旅游城市”、“陕西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的艰苦奋斗,也得益于广大离退休干部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此,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将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实施四大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推进旅游产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一年里,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落实关于离退休干部的各项政策,在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努力使广大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晚年幸福安宁!市委、市政府衷心希望,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同志继续发扬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在坚定人民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在弘扬优良作风、推进从严治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的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祝全市离退休干部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中共**市委

**市人民政府

篇9:给援藏干部的慰问信

全县国税干部职工及家属:

金虎凯旋,玉兔报春。值此元旦佳节来临之际,xx国税局党组向长期奋战在工作一线的国税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我县国税事业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亲切的慰问!向长期支持国税工作的职工家属致以诚挚的谢意!

回首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收官之年,留给xx国税人几多美好的记忆。

——组织入库税收x万元,收入总额再创历史新高。

——完成xx户“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三方协议签订,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缴纳税款的意愿,使纳税服务站在了新的起点。

——出口退税xx万元、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入库x万元,均实现了该领域内“零”的突破。

——“创先争优”、“三项活动”的积极开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新的提升。

翘首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开局之年,带给xx国税人几多美好的憧憬。税收收入越上x万元新台阶、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全面优化、干部队伍更具活力、办公环境显著改善、征纳关系更加和谐……

雄心不与年华去,壮志宜随春意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思路,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积极探索国税事业科学发展之路,共同谱写xx国税和谐发展新篇。

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篇10:给全镇广大离退休干部新春慰问信

尊敬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共 XX 镇委、XX 镇人民政府向你们及家人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慰问!

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是我镇社会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戮力同心、沉着应对、开拓创新,在困难挑战中砥砺前行,在实干担当中履职尽责。一年来,疫情防控夺取新的胜利、脱贫攻坚取得好的成效、经济发展收获实的战果、生态文明实现质的突破、基层治理筑牢稳的基础,全镇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预计,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 XX 亿元,增长 XX%;人均 GDPXX 元,增长 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XX 亿元,增长 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XX 万元,增长 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X 亿元,下降 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 元,增长 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 元,增长 XX%;接待旅游人数 XX 万人次,增长XX%;旅游总收入 XX 亿元,增长 XX%,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增、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更加值得称赞的是,全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苦干实干,获得了 XX 文明城市、省级

食品安全示范镇等荣誉称号,赢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全镇干部群众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守望相助的感动,正如总书记说的:“每个人都了不起”。

充满希冀的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航之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交织、动力与压力同在。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内涵和要义,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共克时艰、锐意进取,着力巩固美丽清新的自然生态、幸福和谐的人文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奋力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 100 周年”。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广大离退休老干部有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工作经验、人生阅历,是推进 XX 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XX 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绩。新的一年,我们将带着感情和责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真正让老干部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幸福感。衷心希望各位离退休老干部一如既往地关心XX、关注 XX,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镇

委、镇政府各项工作加油鼓劲、建言献策。

篇11:给援藏干部的慰问信

2012年12月31日, 新民市市长刘澜波、市委副书记邢鹏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新民市地税局亲切慰问干部职工。

在听取陆露局长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做的2012年地税工作汇报之后, 新民市市长刘澜波、市委副书记邢鹏分别代表市委、市政府领导讲话, 向全体地税干部职工拜年, 对地税干部职工一年的工作表示慰问和感谢。市长刘澜波用“地税现象”一词解读了近年来地税局在组织收入上的突出贡献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崭新面貌, 从千万以上纳税户数的增长比对中透视了地税局工作的严格高效, 高度赞扬全体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为新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 市领导号召全体地税干部职工与市委、市政府共同携手, 大力加强税费征收工作, 保证圆满完成2013年工作任务, 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再接再厉, 再建新功。

篇12:简报镇领导给镇村干部慰问拜年

——节前送温暖,真情暖人心

2012年隆冬寒风凛冽,却处处涌动着爱心汇成的暖流。近日,百金镇党委、政府干部职工在镇党委书记冯启强、镇长吴天增的带领下,将镇干部职工分组并带领各包村干事轻车简从,带着面粉和酒,深入百金镇各行政村分别慰问了各行政村村干部,送上了新年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篇13:援藏干部两年来的工作总结

——援藏干部两年来的工作总结

“千名干部援助藏区行动”是省委为推进藏区“跨越发展、长治久安”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有幸作为彭州市首批援藏干部于2012年7月4日来到了甘孜州石渠县,挂任石渠县审计局副局长。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边陲,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这里气候恶劣,海拔较高,全年高寒无夏,自然环境极差:全县平均海拔4526米,县城海拨也有4265米,境内的极端气温是零下46摄氏度,年平均气温零下1.6摄氏度,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6%,连草木生长也有困难,这里地方病多发,不适合人居,素有“生命禁区”之称。“冷风怒号门庭落,野狗还比行人多”、“放眼不见一棵树,遍地没有一绿草”这正是石渠县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时光飞逝,两年的援藏任务已全面完成,回过头来,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但其中的过程却是极其漫长,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回味。两年来我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始终传承“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始终坚持“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理念,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我们的援藏誓言,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真情融入藏区,进一步提高藏区服务能力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身体力行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尊重藏族的民族传统,维护藏汉民族的团结;政治上立场坚定、政治过硬;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同藏族同胞友好交往,注意了解、学习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老一辈援藏干部的理念和精神,我确立了“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援藏理念,一是要科学援藏,在援藏工作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援藏工作,在石渠县发展稳定上坚持用科学的理念谋划当地的发展稳定,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际工作;二是要真情援藏,把党的民族政策送到藏区老百姓心里,把团结、平等、互助、友爱的真情送到石渠,带着真情去做事,带着真情谋发展;三是奉献援藏,坚持对党奉献忠情,对藏区群众奉献真情,用实际行动展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些学习和体会都为援藏工作打下了坚实地基础,进一步提高为藏区服务的能力。

二、基于本职,精益求精,认真专研,奋力开创群众工作 一方面本人认真学习当地文化,尊重当地风俗,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州上、县上的相关文件精神,借“举全州之力推动群众工作全覆盖”之契机,把自己当作一名石渠人,不做语言的巨人,要做行动的伟人,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牢记“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缺氧不缺志,苦干不苦熬”的石渠精神,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做到“心定的下来,身沉得下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优良的作风,倾情、倾力、倾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奋力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另一方面本人在审计局长的带领下,援藏两年来先后完成以下审计项目:石渠县2005年至2011年社保资金审计;财政局、畜牧局、发改局等单位2012年预算执行审计;县教育局 “校安工程”专项资金跟踪审计;住建局 “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粮食局2008年至2012年财务收支审计;石渠县财政存量资金专项审计;协助甘孜州债务审计工作组完成石渠县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在上述审计实践中,做到审计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引用法规准确,切实做到了依法审计。通过自身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我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经过两年来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审计工作专业性较强,涉及业务面广,审计业务技能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本人只能在实战中不断磨练,循序渐进,努力使自己的审计业务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三、坚定立场,牢记使命,全力维护石渠社会长治久安 我们受组织安排来到藏区,就要充分认识做好援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勇于担当、克难奋进,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坚定我们援藏的信心和决心。社会稳定是藏区长治久安、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维护藏区社会稳定,我们义不容辞,在援藏期间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维稳的攻尖时刻都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党的“十八大”期间,石渠县审计局与石渠县法院一同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到点烛为灯、化雪为水、烧粪生火、劈柴取暖,条件极为艰苦的长沙干玛乡蹲点十多天开展维稳工作。白天挨家挨户的了解老乡的思想动态、傍晚逐条逐项的分析维稳形势、晚上通宵达旦轮流值守,确保了会议期间的安全稳定。

四、无私奉献,率先垂范,注重廉洁自律

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共产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廉政建设中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廉洁奉公、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把廉政建设变成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蚀,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五、不负重托、内强素质、外树援藏干部良好形象

我们既然受组织安排来到藏区,就要深刻领会省委对援藏干部人才的信任和重托,深刻领会省委对援藏干部人才的期待和要求,充分发扬每名援藏干部 “传、帮、带”之作用,深入了解掌握藏区州县乡亲民情,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在藏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真心实意为藏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援藏工作队代表的是彭州市的形象,一言一行都在展示彭州市的风采,为把援藏工作队建设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战斗队,我们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援藏任务为导向、健全制度为保障,狠抓团队建设和管理,不断强化队员建设藏区的使命感、服务石渠的责任感,树立了彭州援藏干部廉洁勤政、务实敬业的良好形象。

经过两年的援藏生涯,让我们大家深刻认识到:援藏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援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是省委、省政府为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是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最艰苦的地方才能绽放最美丽的雪莲,回顾这两年来的援藏工作,不仅让我身体和生活环境经受了人生道路上最艰苦的考验,更让我学到了“挑战极限,尽善尽美”的敬业精神。这两年来的援藏工作经历,是一段难得的人生历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长了我们的才干,提升了我们的素质,特别是锻炼了我们在雪域高原艰苦复杂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磨难带来个人的收获,经历会是人生的财富,有挫折,但更多的是坚强;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欢笑;有痛苦,但更多的是开心;有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亲历过藏区后,对人生的得失、取舍都会有新的感悟。经常想想石渠,就会知道珍惜现在,摆正心态,不好高骛远,不成天抱怨;经常想想石渠,就应该感恩拥有,感恩生活,不消极悲观,不刻意强求。今后回到单位,要继续发扬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为了藏汉一家亲,为了祖国大地更美丽,奉献青春今生无悔!

篇14:援藏干部文章

---记犍为县援助藏区干部

为加快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全省经济新跨越,省委提出了“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的号召,我县八名机关干部积极响应,舍小家,顾大局,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工作在被称为世界高城的理塘县,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干、热血和汗水,唱响了一曲“汉藏人民一家亲”的世界高城奉献之歌。

援助他乡,思念化作信念

“党员干部就是要时刻心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生活,而援藏干部就是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典型表现。” 县纪委党风室主任唐朝如是说。

因为一个共同的信念,我县援藏干部舍弃小家,暂时放下手中工作,踏上了援助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理塘之路。已是五月的西藏高原,群峰依然白雪皑皑,寒风阵阵,闻不到丝丝春意,援藏干部们在户外顶着强烈紫外线,克服了氧气稀少的困难,他们以顽强的毅力挑战自我,有一位援藏干部因为过度的高原反映甚至危及生命。就是这样,我县援藏干部仍旧坚守工作,没有丝毫退缩,越战越勇,喊出了“挑战极限,实现自我”的口号。当美丽的犍为县灯火通明,市民热热闹闹、一家人欢聚一堂庆中秋之时,我们可爱的援藏干部们却奔波在遥远的异乡,把自己的激情奉献在高原第一线,援藏干部们把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默默工作在藏区一线,因为藏区群众需要他们,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坚守的信念。

倾情奉献,行动谱写青春

“为什么援藏?——我们是共产党员,国家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工作,不仅是人到了新岗位,工作状态也要到位。”胡先伦如是说。

一名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援藏干部的心声。援藏不是镀金,更不是走过场,而是用实际行动去为藏族做实事!自今年10月理塘县启动城市综合治理行动以来,胡先伦每天都到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耐心细致地为藏区群众宣传讲解,风雨无阻,用行动推动着理塘县城城市面貌的转变;李华中、范小红、杨彦贵等三人在理塘县乡镇上挂职副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为乡镇发展规划出谋献策,在牧民定居点建设、交通建设、虫草采集、安全度汛、信访稳定等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着理塘县的经济发展,也用自己青春谱写藏汗大家庭的新篇章。

不辱使命,艰苦更能吃苦

“为理塘县经济发展作贡献是我们援藏干部的自觉行动,因为事关不仅仅是我们八位援藏干部,更多的是肩负着犍为县领导和群众的重托,我们身上也有压力,但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出成绩,让雪域高原家乡人民满意,这是我们责任。”廖衍俊如是说。

篇15:广东推动援藏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广东于1995年开始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区。20年来,广东严格按照中央对援藏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始终”[1]的要求,紧紧抓住林芝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援藏力度、拓宽援藏领域、创新援藏方式、深化援藏内涵,推动援藏工作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援藏工作新格局,成为全国援藏重视程度最高、工作力度最大、干部表现最好、援藏效果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广东援藏工作受到中央及粤藏两省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林芝地区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对广东援藏工作作出了“广东援藏堪称楷模”的评价。广东援藏工作为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援藏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干部援藏为引领,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自1995年开展援藏工作以来,广东始终站在战略全局和民族团结的高度,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以干部、资金援助为引领,从干部、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支援林芝地区发展。到第七批援藏时,援藏干部人数增至第一批的2.5倍,援藏资金增至第一批的11倍,援藏项目增至第一批的2.3倍。

从前期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到近年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新格局,广东援藏20年来坚持不懈的大力投入,成效显著。2013年,林芝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83亿元、财政收入6.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12元,分别是1994年的33倍、26倍、55倍、21倍和8倍,林芝地区基础设施得以大幅改善,广东援藏工作促进当地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以民生援藏为龙头,倾心为林芝农牧民群众谋福祉。

根据援藏形势的变化发展,按照朱小丹省长提出的“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原则,第六、七批援藏工作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核心位置,资金重点投放于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民生项目建设。如第六批援藏队将80%以上的援藏资金投向农牧区,完成1019户解困安居工程,建成25个小康示范村,建设林芝地区疾控中心重点实验室、养老院、中学体育场馆等,开展卫生医疗援助,提升城乡居民养老水平和就业水平。第七批援藏队计划重点投入开展民生援藏项目,集中力量实现偏远村“六通”、农房改造、农用桥梁修建及建设小康示范镇村、孤儿院、幼儿园、妇幼保健院等。民生援藏工作的积极推进,实实在在改善了民生,争取了民心。

三、以产业造血为抓手,逐步培育林芝经济内生动力。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及林芝地委、行署“把林芝建成绿色生态地区,藏东南的经济、旅游中心”的发展定位,援藏队紧密结合实际,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地理资源、区位特点和产业发展基础,着重帮扶林芝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造血能力。

通过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对整个林芝经济发展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如以打造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实施建设福清河景观带、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波密县木镇和察隅县小城镇,形成“四点一线”精品旅游布局,全面盘活林芝东线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工布、门巴、僜人等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大力推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在察隅农场打造现代养殖业,建设藏东第一个农牧产业园区——波密产业园区,建设林芝县优质水果带、墨脱县万亩高山有机茶种植基地和易贡茶场茶田改扩建等项目,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牧业,扶持林芝逐步建立特色产业体系,强势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农牧民收入加速增长。

四、以智力援藏为支撑,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

结合林芝发展实际,科学布局智援项目,以人才培训工程为主要抓手,为林芝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是加大“请进来”力度。前六批援藏队先后组织59批400多名专家赴林芝开展短期技术援藏。第七批援藏队先后组织4批医疗援藏队和15名教师赴林芝义诊和支教,计划三年内再引进108名中高层急需技术人才,培训800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培优带富”行动计划,选送当地优秀教师、医生、基层干部到对口援建市跟班学习,组织急需的农牧技术人员和农牧民致富带头人到广东发达地市实践培训,力争达到“培训一人,收益一片”的效果。

三是打造“带不走”平台。援藏队长期在教育、医疗、工程、农牧等多个领域开展送教带训、技术交流和互联互动活动,帮助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为林芝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智援队伍。

五、以社会力量为补充,促进援建工作广泛参与。

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援藏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援藏工作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到林芝地区寻求合作、投资兴业。如以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为平台,引进恒大、保利、广药集团等17亿元项目投资。广泛宣传发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实施多项捐赠和支持,重点帮扶边远落后地区和贫困农牧区,将广东人民的深情厚谊送到当地百姓的心坎上。如广东省直40多家单位和企业向波密县农牧民捐赠价值500多万元的物资,东莞市一类镇街援助820万元结对帮扶建设4个小康示范村,虎门商会爱心企业家捐赠650万元援建林芝妇幼保健院住院楼等。

援藏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到位。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援藏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把援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原广东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省人大主任黄龙云、省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等各级领导均高度重视援藏工作,经常过问或亲赴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如:胡春华书记对第七批援藏队给予亲切指导,要求他们“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朱小丹省长明确提出“要贯彻‘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当好援藏排头兵”,一年两次亲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等建设现场实地考察。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极大鼓舞了援藏队伍的士气,深化了队员们对于援藏工作的思想认识,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到位。

不断拓宽援藏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是提升援藏工作效率,促进各项工作高效优质完成的助推器。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推动下,援藏队立足实际工作,逐步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把“民生为重,富民优先”作为新时期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注重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向民生领域特别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转变,着力提高农牧民生活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

二是“把林芝最佳经济增长点作为广东产业援藏最佳工作切入点”,从单纯的项目建设向扶持产业、增强“造血”功能转变,着力培育林芝经济内生动力;

三是鉴于林芝技术性人才紧缺的现实情况,从单一的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技术援助转变,增强林芝地区的智力支撑;

四是把援助的领域和范围不断向基层延展,从干部援地县向干部援基层乡镇转变,确保应援必援、应援尽援;

五是从无偿援助向促进粤藏两地交流合作转变,着力激发当地“造血”功能,引导广东企业赴林芝投资兴业,实现资源互补、互惠双赢。

三、科学编制规划方案,项目资金管理到位。

援藏项目是援藏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支撑,项目选定实施及资金的落实情况直接决定了援藏工作的效益和成绩。广东援藏队历来重视科学合理编制规划方案,并用以援藏项目的制定和实施。如第七批援藏队入藏后即展开深入细致的调研,走乡访户进站,行程近3万公里,完成《广东省对口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修订方案》、制订《广东省2014-2016年援藏项目计划表》、《广东省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区2014年援藏项目年度计划表》,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和资金及时投入使用。

在创新援藏模式方面,实施干部、资金、项目“三统筹”,有效防止“项目跟着干部走,资金围着人情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性采取“交钥匙”与“交支票”相结合、以“交支票”为主的方式,“交支票”不交责任,确保所有项目计划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规范管理,质量效益让群众满意。探索援受双方“双审、双签、双管、双覆盖”的项目资金管理新模式,加大援藏资金监管力度,确保所有资金专款专用,援藏项目符合林芝地区实际需要。

四、树立援藏模范标杆,干部队伍建设到位。

一名援藏干部就是一面旗帜!高标准选拔援藏干部和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援藏工作的重要保证。20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严格做好援藏干部选派工作,严格把关、层层选拔,把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实、行政能力强、业务技术过硬的干部选进援藏工作队。经常组织援藏干部学习中央和粤藏两省区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定期开展廉政教育和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干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援藏队日常监督管理和干部自我约束能力,打造出一支支精神饱满、踏实肯干的援藏干部队伍,出色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充分展现新时期广东精神,屡屡荣获林芝地区、粤藏两省区乃至全国先进奖章,树立起全国援藏标兵的良好形象。

援藏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近年援藏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对口支援工作体制机制对项目进度造成一些影响,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增强援建工作的灵活性;

二是针对林芝地区一直紧缺教育、医疗、旅游、司法、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迫切需要有计划地引入相对应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援藏干部中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

三是由于林芝地处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要素流通不顺畅,以及交通、能源、资金、人才、信息化等发展瓶颈限制,要在当地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彻底改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将林芝品牌推向全国仍需作出巨大努力。

进一步做好援藏工作的思路与建议

一、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改革完善援藏工作体制机制。

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总结推广广东20年援藏工作所形成的好的做法和经验,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断加大援藏投入,为林芝地区在西藏自治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改革完善对口支援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援藏项目的长效工作机制,对中、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建设管理加以区分,探索项目实施规划年限与工作队派驻年限分离、交叉,规划由粤藏共同制订,各批工作队负责严格执行规划实施,加强项目衔接和资金、物资等的对接工作。

明确对口援建市与派出干部在同一对口现场,发挥好援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援藏干部考核评价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进一步调整援藏干部的专业结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援藏干部中旅游、医疗、教育、农牧业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采取灵活多样的援藏方式弥补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如多渠道、多范围地组织省内的专家和志愿者团队赴林芝开展短期支教、培训、义诊等援助活动。

二、打造软、硬件并驾齐驱的援藏格局,推动林芝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突出“民生为重、富民优先”主题,坚持智力“软援藏”与产业“硬援藏”并举,推动林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援藏资金、项目重点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集中精力搞好偏远村“六通”、搬迁群众安置房改造、小康示范镇村等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激活产业“造血”功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等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开发林芝特色旅游资源,发展自然生态游、民族风情游、乡村文化游等绿色生态旅游,推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促进生态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大力促进能够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的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支持发展特色加工业,结合城镇化进程建设产业示范园区,形成“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互动发展模式。

三、更加重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援藏项目建设。

结合林芝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广东的市场优势,发挥“四县两场”援藏工作组内引外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援藏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广东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来林芝寻求合作、投资兴业。学习和借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平台引进投资的成功经验,探索推广以资金引进、技术帮扶、项目开发、人才就业等合作为重点,促进广东的人才、技术、管理和资金、市场优势与林芝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藏药材资源禀赋优势有机结合的合作型援藏模式。

援藏队重点做好牵线搭桥和提供服务的工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援藏项目建设和林芝特色产业发展中,逐步将项目建设和管理及特色资源产品的生产、推广、销售等交给市场和企业,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把林芝潜在的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互惠共赢”。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宣传营销,将林芝的品牌形象推向世界。

上一篇:餐桌上的奇妙世界答案下一篇:武警士官个人思想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