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待遇的规定

2022-09-03

第一篇:援藏干部待遇的规定

离休干部政治待遇的有关政策及规定

受党中央早在1982年中发13号文件中,就明确指出,“老干部离休以后,一定要很好的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应该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

一、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中组发【1981】17号文件“关于安排和组织好离休、退休、退职党员组织生活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把安排和组织好离休退休退职党员的组织生活,列入重要议程。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注意总结推广做得好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切实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关于老干部阅读文件规定。

1981年中组部和中央办公厅下发厅(密)发【1981】36号、组通字【1981】40“关于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的通知”,要保证离退休干部能够与同级在职干部一样阅读文件,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就地安置管理的离退休干部,由原工作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他们阅读文件,并建立切实可行的阅读制度。

1、按照中央文件规定的阅读、发放范围,根据离退休干部人数,适当的增发中央文件,专供各级离退休干部阅读,需

要增发多少份文件,各单位可以报市委办公厅增发。

2、要让离退休干部和同级在职干部一样,阅读文件材料。发给在职干部的学习材料,应同样发给离退休干部。

3、各级党委组织要建立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文件制度,对行动有困难的可以用车辆接到单位来阅读,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可指定专人到家里和医院向他们传达重要文件精神。

4、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发给离退休干部的专用的文件、资料,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严防失密泄密。

三、关于老干部报刊征订工作

新党老字【1986】14号文件要求各级老干部门要在尊重老同志何种报刊意愿的前提下,为他们顶一种报刊,其费用从老干部公用经费中列支。

1、公用经费包括活动经费和特需经费共计900元,特许经费主要用于解决离休干部的特殊困难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开支。(新人发【2002】40号、乌人字【2002】72号 )

2、活动经费主要用于组织离休干部发挥作用,开展文体活动、订阅学习资料、节日慰问活动、健康疗养和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等开支。公用经费不得平均发给个人或挪作他用,当年结余可以跨使用。

四、《关于离退休干部上老年大学学费报销问题的通知》

新党老财基字【1992】19号文件的规定。

1、离退休干部在新疆老年大学及其分校学习,凡学习一个专业的,其学费由离退休干部原工作单位全部报销;凡学习两个专业的,第二个专业的学费,由离退休干部原单位报销50%,个人负担50%;从学习第三个专业起,学费全部由个人自理。

2、离退休干部上老年大学,因报销的学费,在其单位离退休干部活动费中列支。

五、关于老干部探亲和享受一次性探亲待遇的问题

根据劳人老【1982】10文件《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老干部离休后,除按国家规定享受探亲待遇外,本人还可按现行差旅费开支标准报销一次探视父母子女回原籍的往返车船费,住宿费和伙食费自理,陪同人员费用自理,另外只报直线,绕道费自理,时间不限。

一、离休干部健康疗养、参观和车辆配置的规定

1、根据劳人老【1983】17号文件规定,组织老干部健康疗养要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期分批地进行。

2、关于参观工农业建设,可按照劳人老【1983】18号文件执行,这项活动以就近就地为主,原则上限于自治区境内。

3、离退休干部用车配车标准,新党办【1995】30号规定,

厅级离退休干部4人配备一辆;其他离退休干部、职工,50人配备一辆;超过200人以上,视单位情况适当增加。

二、关于干部逝世后,丧事处理的具体规定

根据新党老字【1993】28号《关于自治区国家干部逝世后丧事处理的具体意见》

1、国家干部逝世后,要移风易俗,从简办丧事。遗体火化后,提倡不留骨灰,可按各地陵园、殡葬馆的规定办理,个人和单位不得另建骨灰存放点,更不得将骨灰入棺土葬。采用其他方式保留骨灰的,费用自付,少数民族干部逝世后,可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办理丧事,遗体不实行火化。对于符合新政发【1982】305号文件规定,可以进市烈士陵园的少数民族干部,如本人生前有遗言,要求不如烈士陵园,而在公墓安葬的,可以尊重他们的生前遗愿。

2、国家干部逝世后,不成立治丧机构,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殡仪馆、公墓所在地举行小型简朴的送别活动,由家属和单位的有关领导参加。

3、地厅级(含提高副厅级待遇的)和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的干部逝世后,可以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厅、老干局名义送花圈,费用由治丧单位报销。关于送花圈的程序,93年12月由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仆告处理程度备忘录》规定:凡收到在我市曾任地市级以上的离退休

干部逝世的仆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合送一个花圈,由市委老干局办理。收到在我市曾任或现任各部门、各单位县职领导逝世后的仆告,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合送一个花圈,离退休的由市委老干局办理,现任的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办理。

4、逝世者的生平由所在单位负责撰写,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定,家属和亲友可以向组织提供逝世者的有关情况,但不能干预。

5、根据中组部的指示精神,党员干部逝世后,凡家属提出遗体上覆盖党旗要求的,经所在单位党组织研究同意,可以覆盖党旗,但党旗不能随遗体火化,骨灰盒上可覆盖5号党旗(规格:长96厘米、宽64厘米)。

6、火化推行区的干部逝世后,骨灰盒原则上就地存放,老红军骨灰盒可存放在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

7、地厅级和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逝世后,可在《新疆日报》发布消息。

8、关于刊登去世消息的程序问题,离休的地厅级和老红军先报市委老干局审核后报自治区老干局,并附本人简要生平和生前免冠照片两张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厅局级干部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0-04-22 【生效日期】1980-04-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厅局级干部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1980年4月22日皖发〔1980〕55号)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有关规定,本着既反对领导干部生活特殊化,又反对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从我省的经济情况和保证工作需要出发,对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部、委、办、厅(局)和人民团体的厅局级干部生活待遇作如下规定:

一、

一、宿舍

(一)每户只能有一处,不得同时占用两处,调到外地工作时,应将原宿舍交回。家属子女不能随迁的,宿舍原则上由其工作单位安排,如所在工作单位一时确实安排不了的,也可以由原宿舍管理单位按同等职工住房标准另行安排,原住宿舍交回;对于在省直机关和合肥市区范围内的工作调动,搬迁宿舍时,家属子女应随迁,不得占用原宿舍。

(二)一户宿舍使用面积,一般约五―中至七十平方米。已工作的子女可以同住,如不能同住,则由其子女所在单位解决。今后不得以解决已工作子女的住房为理由,要求扩大自己的住房,或要本人所在单位为其子女安排住房。

(三)严禁利用职权,动用国家物资、人力为个人建造单户住宅,宿舍的维修,由有关管理部门按制度办理(按规定自费建房、买房的除外)。

(四)已安排宿舍的,不准再占用宾馆、招待所,已经占用的应限期迁出。否则,住房费由个人自付。

(五)干部逝世后,原宿舍在

一、两年内收回,其家属的住房,有工作单位的,原则上由所在工作单位负责安排,无工作单位的原宿舍管理单位另作妥善安排。

二、

二、房租和水甩费

(一)宿台应按省行管局皖行房字[1979]057号文件规定的房租标准,收缴房租。

(二)水电费自理。不能分别装电表、水表的,根据水电的实际消耗,按比例合理分摊。

(三)宿台有暖气设备的,冬季取暖费用自理。

三、

三、家具和生活用具

(一)家具和生活用具,由个人自理。调动工作不准带公家的家具。已配备的一般家具,可合理折价处理给本人。生活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分期付款。已配备的沙发等高级家具可继续使用,按照规定收取租金,未配备的,不再配备。

(二)生活用品,如收音机、电风扇、电视机等由个人自理。过去已配备的,应一律收回公用。

四、

四、交通工具

(一)汽车:一律不得配专车,由所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用车,因私事用车应按规定收费。家属子女因特殊情况,如生病急需用车,应与本单位职工一视同仁。

(二)因公外出乘坐火车、轮船用费,按财政部门规定办理。

五、

五、出差、出国到外地治病

(一)外出检查工作,不能携带家属子女和无关人员。凡有家属子女和无关人员同行的,其车、船、食宿费自理。

(二)出国访问或接待外宾,除礼节上需要带夫人外,一律不准带家属子女。

(三)确需到外地治病,应按公费医疗有关规定办理。

(四)外出工作和治疗,除有招待机关负责接待外,不得接受其他违反规定的招待,不许动用公款购送土特产品。

(五)伙食费和粮票按规定标准收交。

六、

六、文化娱乐

(一)不得为个人组织专场电影、戏剧以及其他文娱活动。

(二)除外事活动外,不得在公共娱乐场所设特座。

(三)为负责干部放映的“内部参考影片”,家属子女不得入场。

(四)有关部门组织的集体文娱活动,本人及家属子女参加时,要同群众一样照章购票。

七、

七、不请客送礼

(一)不准用公款、公物请客送礼。

(二)不准以试用、试尝、借用等名义,无偿占有或低价购买国家和集体生产的产品。

(三)各部门、各地区和生产单位,不准以任何名义向个人赠送物品。

(四)在外事、外贸活动中,接受对方赠送的礼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1973]174号文件《关于接受和处理外国赠送礼品的规定》办理:“对价值不高的零星物品,如烟、酒、食品、小手工艺品、化妆品、头巾、小玩具等以及一般书籍杂志、画册、照片、纪念品等,由受礼单位酌情给本人或由受礼单位统一分配。”凡发现违反以上规定的,应予纠正。

八、

八、食品供应

我省一律不搞食品特需供应。

九、

九、遗属的生活安排

干部逝世后,对遗属的生活安排,接有关规定执行。

本规定适用于各地、市委正副书记、正副专员、正副市长、人大常委正副主任、政协正副主席,大专院校正副书记、正副院(校)长等干部。

关于退休的厅局级干部生活待遇问题,按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省民政厅有关规定执行。

上述规定,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干部本人应自觉遵守。今后凡违反规定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错误严重、坚持不改的,应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离休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1-09-19 【生效日期】1981-09-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离休

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暂行规定

(1981年9月19日皖发〔1981〕97号)

我们党的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事业中,出生入死,艰苦奋斗,为党为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关心和爱护老干部,妥善安置好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是关系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四化建设的大事。为了使离休的老同志(系指符合国务院[1980]253号文件规定的离休老干部)在政路上得到充分尊重,在生活上得到充分照顾,特制定如下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要保证离休老干部与在职同级干部一样看文件、听报告、发给学习材料、参加重要问题的讨论。离休老干部较多的县以上单位,要增发文件供他们阅读;离休老干部较少的县以上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组织他们阅读。对一些行动不便不能到机关看文件、听报告的离休老干部,要派人将文件送给他们阅读,或向他们传达文件和报告的精神。应根据离休老干部的健康状况,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学习。身体不好的,也可以不参加。

第二条 第二条 要关心离休党员老干部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在离休党员老干部较多的单位,可单独成立党小组或党支部,隶属所在单位党组织领导。党的关系在干休所的,可单独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党的关系在原单位的,参加原单位党的组织生活。党组织开展活动,对身体较好的离休党员老干部,应通知他们参加,身体不好的,也可以不参加。

第三条 第三条 要根据离休老干部的健康状况,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组织他们巡视、视察,了解情况,撰写回忆录,编写革命史、地方志,聘请他们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有条件的,还可参加各种协会、学会,进行一些理论、学术研究活动。

第四条 第四条 在离休老干部居住比较集中的城镇、干休所或大的单位,应建立老干部活动场所。活动场所可设置图书、报刊、电视、棋类等,还可以组织一些身体尚好、爱好文体活动的离休老干部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

第五条 第五条 节日活动和规模较大的纪念会、庆祝会,以及其他重要活动,要邀请离休老干部参加,并请离休老干部代表上主席台,看戏要请离休老干部坐前排。

第六条 第六条 在每年党的生日和春节这两个节日期间,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对离休老干部的慰问活动,或召开座谈会、联欢会。在平时,也要经常去探望老同志。

第七条 第七条 每年组织离休老干部参观游览一次,每次时间不超过二十天,差旅费每人二百元,实行包干,由原单位报销。不参加游览的,由自己掌握使用,回家探亲也可以。

第八条 第八条 要优先解决离休老干部的住房,就地安置的,由原单位负责解决;回原籍的或异地安置的,由原单位与接收安置单位协商解决;对外省异地来皖安置的,由原单位出钱,接收安置地区有关部门解决“三材”和负责承建。住房标准与在职同级干部一样。对离休老干部住房面积小、条件差的,由原单位按照这个原则和实际情况逐步加以解决。

第九条 第九条 要积极解决离休老干部的医疗问题。省、地、市医院要设立干部门诊和干部病房。有条件的县医院,也可以设立干部病床、离休老干部凭干部就诊证到干部门诊看病。各级保健、卫生部门每年负责组织离休老干部进行一次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离休老干部在医疗和药物方面遇到困难,由医药、保健单位负责解决。离休老干部外出治病,由本单位派人护理。离休老干部疗养,应优先照顾。

第十条 第十条 各单位要保证离休老干部看病、开会、听报告、学习等用车。离休老干部派不到车时,可临时租用小汽车,费用由原单位实报实销。

各地、市、省直厅局和干休所离休老干部五至十人的,应配小汽车一辆,二十人左右的应配小汽车两辆;每县配车一辆。小汽车指标由省计委明年全部解决。汽油由商业部门保证供应。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离休老干部凭各级发给的商品供应证,可以定点购买紧缺商品和副食品。商业、供销、粮食等有关部门要保证供应。在离休老干部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应增设供应点,提供方便。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老干部离休后,应与在职同级干部一样享受福利待遇。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按照国务院[1980]253号文件规定,凡因公致残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离休老干部,每月按普通机械行业二级工标准工资发给护理费。由于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的,可酌情发给护理费。需要购置病残工具而本人有困难的,可酌情补助。省直机关由厅局党政领导审批,地方由县以上党政领导审批。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离休老干部在其配偶调动工作时,可随同调动到其配偶的工作单位进行安置。其配偶去世后,根据本人意愿,也可调动到其子女工作单位进行安置。过去离休老干部安置在街道的,本人要求收回原单位管理的应予收回,如原单位撤销,可根据本人意愿安置在其配偶或子女的工作单位。如配偶或子女在行政、事业单位,离休老干部的工资关系一同转去;如配偶或子女在企行政事业单位,离休老干部的工资关系可以不转。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离休老干部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按一九八0年九月十一日省人事局、省财政厅人福字52号、财事字676号文件执行。遗属在享受定期补助之后仍有特殊困难的,应由离休老干部生前所在单位给予临时补助,本单位解决不了的,报请上级有关部门解决。

离休老干部(包括未末办理离休手续的老干部)逝世后,其配偶健在的,住房不要变动。房租费,按其配偶工资在六十元以下的免收,六十元至一百元的减半。减免的房租费由原单位报销。离休老干部夫妇双亡一年以后,其住房由行管部门收回分配。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离休老干部身边无子女照顾的,可以调一名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到身边。对其未就业的成年子女(包括逝世老干部的遗属子女),在招工就业方面,按照政策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为了安置好离休老干部,县以上各级每年都应拨出一部分专款,解决离休老干部的住房、医疗、交通工具和开展老干部工作的必须经费。这笔经费由省、地、市、县老干部工作机构编造预算,经同级党委和政府审定后,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单立户头,专款专用。

本暂行规定自下达之日起执行。如中央有新的规定,按中央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一个援藏干部的乡城情

一个援藏教师的藏区情

———记情系藏区、爱洒乡城的泸州援藏干部人才王小平 作为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到藏区支教,为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藏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成为了王小平多年来的心愿和梦想。2012年7月,已53岁的王老师终于实现了援藏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藏教师。

“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藏就选择奉献。” 刚来藏区的一段时间里,王老师因高原反应而难受过,也因失眠而痛苦过。胸闷、气紧、头晕,每天晚上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睡不着时,眼睁睁的苦盼天明的滋味实在难受,失眠成了王老师来藏区觉得是最难适应的事。每天王老师总是靠服降压药、红景天等药物来支持着,很多时候他都很担心这样下去的结果。他时常给自己加油、鼓劲,总是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他说:“每当一站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望获得知识的眼睛时,什么样的痛苦和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这就是教师一种独有的精神,更是教师一种特有的美德。这种美德源于对知识的笃信、对讲台的痴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与责任,更诠释了一个援藏教师对敬业奉献的执着和充实人生的快乐、幸福。

王老师的教学不但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欢迎,而且王老师还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平时王老师生活虽然十分简朴、节约,但只要有学生或贫困家庭需要帮助时,他都会毫不犹豫、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们。他说:“让孩子们有很大进步,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是我来藏区的最大心愿”。

上课、辅导、和学生们天天在一起尽管有些累,但王老师还是乐此不疲。两年来,不知王老师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不知他失去了多少次与朋友聚会的机会,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已成为了王老师在藏区生活的重要部分。2012年暑期,学校虽然已经放了暑假,但王老师并没有回去,而是充分利用暑期时间积极为当地学生补习功课;2013年暑期,

1 离学校开还有半个多月,王老师便提前回到了学校,白天为当地中、小学生文化补习,晚上为藏族大专生和“9+3”学生参加公务员和教师招考进行辅导,深受当地群众的广泛称赞。2012年10月,甘孜日报在《血脉相连藏汉一家、根叶相牵共谋发展》的标题下,对王老师情系藏区、务实援藏进行了宣传报道。

在开展群众工作的活动中,王老师积极走访、了解,以真心换真情,很快融入了当地群众中。两年来,王老师已记不清去了多少次结对“亲戚”家走访、了解,也不知给“亲戚”们送去了多少爱心和温暖。在与藏族同胞结对“认亲”的的大家庭中,“亲戚”们早已把王老师当成了一家人,王老师也真诚地把“亲戚”们视为了亲人,并与结对的四户藏族同胞和资助的一户孤儿建立起了超越血缘的亲情。

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藏区、关注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关注藏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王老师积极撰文或发送图片,通过中国教师人才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媒体,报道藏区教育的发展动态、报道藏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认“亲”》、《祝福》、《回“家”》、《在藏区支教的那些日子里》、《孤儿》《爱的感召》和《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等感人至深的援藏日记,在各媒体上刊登或转载。2013年2月,泸州电视台报道了对王小平老师的专题访谈《行走在藏区的酒城园丁》,引起了社会的共鸣。一位名叫王璐的北京大学学生在寄给王老师的明信片上这样写道:“王老师,我是凉山州在京上学的同学,为您的无私奉献感到无比的暧心,在这个时代您依然闪烁着朴实可贵的奉献之心,真是可敬”;一位来自阿坝藏族自治州驻泸州“9+3”工作组的藏族老师,这样留言道:“谢谢您对我们藏区孩子的付出。谢谢您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与了我们藏区人民的关爱。同胞骨肉情,藏汉一家亲!;”一位网友在王老师的空间里这样写道:“娓娓道来的故事,却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仿佛自己置身其中,嗅到了酥油茶的芳香,更让人敬佩置身其中真正的奉献者”;

2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爱和被爱都是快乐的。一个人对社会充满了感恩之心,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他就必然会拥有“奉献多于索取”的价值观,有了这份善良仁慈的心,他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2012年12月,当了解到在乡城县中学上学的无苏扎姆为一贫困孤儿时,王老师便开始了对她生活上的资助和学习上的帮助。每学期除了给无苏扎姆四佰到两佰不等的生活费外,还多次给她家里送去大米、清油、衣物等生活必须品。在王老师的帮助下,无苏扎姆及家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2013年5月,当了解到乡城县最偏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色坝村小学后,王老师便不顾高原反应带来的苦痛和路途的艰辛、劳累,先后两次去了色坝村小学,给那里的全校师生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两年来,王老师利用工作之余,先后为乡城县中学、正斗二完小、正斗乡中心校、色坝村小学、乡城县幼儿园、城区小学、尼斯乡小学、青德乡小学、洞松乡中心校、沙贡乡中心校、白依乡中心校、热打二完校、然乌乡中心校等学校的贫困学生和老师们送去了他的一片爱心和敬意,共为藏区贫困学生、孤儿及贫困家庭捐助或筹集爱心物品达八万五仟余元,受助学生达一千二百余人。乡城的每一所学校都留下了王老师的爱心足迹,王老师的爱心善举早已传遍了乡城大地。

一位王老师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在王老师的空间里这样留言道:“老师,从您朴实的字句中流淌出最珍贵的情谊,它不再是泸州的美酒和名小吃,也不再是藏区的酥油饼或藏猪腿,而是诠释了您和藏族“同胞”的真心和真情。您独到异乡,风土习俗,环境气候全然不一样,却过得像自己的另一个家乡,活出了另一翻风采。您让我们感动。作为您的学生,我们为您自豪!”

王小平说:“援藏生活虽然很艰苦,因为有爱,所以我每天都很快乐,生活得很有意义。能来藏区支教,我很荣幸,也很自豪。我相信,有了援藏支教这段的经历后,它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3

第五篇:援藏干部队伍的作风纪律建设

2013年盛夏,新一轮援藏高潮再起,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为了同一个神圣的目标-援藏,来到西藏昌都。带着天津市市委、市府以及**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的重托,带着海河儿女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去进藏“赶考”,我立志要书写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到达津江已经将近两年时间了,我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适应了这里的工作,也逐渐爱上了这片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地,我们援藏指挥部援藏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为了通过援藏这场“大考”,我们深记总书记教导,“打铁还需自身硬”,把加强援藏团队自身建设作为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自从到达津江县以后,我们一直就把清正廉洁作为一条底线,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并组织援藏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重视品格陶冶。加强团队建设管理,打造一支“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模范团队,才能确保援藏工作政治安全、工作安全、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树立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很抓管理,严格落实制度规定。

4月23号,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南海会见中信证券总经理德地立人时说:“一个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搞社会主义的政党领导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是主力军,但市场是开放的。这是基本原则。执政的领导出现腐败,这条路的改革就是法制(是“法制”还是“法治”?)如何搞?长期执政的党的自我监督、自我净化压力很大,我们意识到这仅仅是开头,但我们的信心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要自己监督自己。医学上有自己给自己开刀的唯一例子,俄罗斯的一位外科医生给自己割过阑尾,说明自我更新、自我净化很难”。

为了加强津江县援藏干部的作风纪律建设,建立规范长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援藏工作按章办事和有序展开,我们援藏指挥部非常注重制度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职责分工,学习、接待、文秘宣传、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都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接待工作若干规定,制定了援藏指挥部会议制度、议事制度、学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为抓好队伍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发现,随着在藏时间的推移、援藏工作的不断拓展以及对社情民意的不断熟悉、加之外界交往的不断增加,个别干部往往会放松自身的要求。比如援藏项目建设,个别干部容易发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量变不控制,质变止不住。对此,援藏指挥部始终坚持早预防、早教育、早提醒,做到工作开展到哪一步,教育管理跟进到哪一步。还定期召开全体援藏干部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指示要求,时刻提醒大家要慎微慎小慎初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交的人坚决不交,不该干的事情坚决不干。

二、很抓团结,营造关爱和谐氛围。

“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的个体”。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驻津江工作队是一个团队,不管援藏时间长短,三年的、一年半的、三年的都是团队中一员,每个队员作用发挥好了,整个团队才能做到凝心聚力、坚强有力。对此,援藏指挥部要求各队员注重搞好内部之间的团结,做到经常沟通,交流思想,并定期召开对员会议,相互交流在团结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做到工作合力相助,任务一起分担。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为援藏干部过集体生日、探望慰问住院队员、为探亲家属举行欢迎仪式等,努力营造一种坦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真正达到“三年援藏,一生情谊”的目标。

进藏以来,一些援藏干部碰到不少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小孩面临中考、高考,有的长辈不幸去世,有的亲人患病住院等等,但都能做到以事业为重,不分心走神。此外,充分利用在藏长假重大节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此来达到团结、交流的目的,让“重情惜缘、快乐援藏”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团队成员心中。

三、狠抓学习,打牢思想根基。

我们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区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上,学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天津市市政府关于援藏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中组部、人社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关于援藏干部管理有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天津市委、西藏自治区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具体规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援藏指挥部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把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与自己的援藏工作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实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坚决纠正存在的“四风问题”。努力使援藏干部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不断提升防腐能力、抗腐能力,树立廉洁从政、廉洁从业的良好形象。

通过对《摘编》九个专题进行认真研读,各位领导干部带头学、深入学,真正从政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理论的高度进一步领会了讲话精神。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学习《摘编》精髓,撰写心得体会,发挥了带头作用,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政治定力,坚定了必胜信心。

四、很抓形象,自觉筑起反腐防线。

古人云: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从以往工作经历来看,刚开始从事新的工作时时,往往激情满怀,工作小心谨慎,想干出一番事业,渐渐地时间长了,情况熟了,胆子也大了,思想上的“管涌”和行为上的‘小节”就慢慢地失控了,从而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2015年1月,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的讲话中指明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所以,我们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道德操守来维护。为政清廉方可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援藏一厘一毫,均为民之膏脂,凝聚了民生之重。援藏干部肩负组织信任、人民重托,应该牢牢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道德操守,切实做到踏踏实实援藏、清清白白援藏。

援藏指挥部坚持开展警示教育,以学习反面典型为教材,始终做到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大家认识到,援藏干部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援藏团队,是天津干部的形象;同时,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援藏指挥部部署教育再多,总有个别人不入脑入心;组织上管理手段再多,也有管不到位的地方,关键还是要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对此,援藏指挥部结合学习总书记反腐讲话精神,要求全体援藏干部把加强学习、锤炼党性、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树好形象付诸于援藏工作实践之中,做到外安于目,内安于心,自觉筑起思想道德、政策制度、党纪国法三道防线,把树好天津援藏干部形象作为三年援藏的系统工程来抓,既要在援藏项目上留下好的业绩,更要在团队建设上留下好的口碑。在援藏项目建设工作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关口前移、过程监控,不断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监督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不断提高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切实做到“阳光操作”。

经过近两年以来的探索努力,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津江县工作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工作不断增强,已逐步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奉献、廉洁自律”的和谐团队。

2015年5月16日

上一篇:一般纳税人会计实务下一篇:一把手任职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