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论文范文

2022-05-08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艾灸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疗效,为失眠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第一篇:艾灸法论文范文

浅谈艾灸治疗仪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了解近代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探讨应用艾灸治疗仪在临床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以来,我科开展艾灸治疗仪以来的回顾性分析、实施中医技术操作艾灸仪治疗方法,探讨在胃脘痛,尤其在脾胃虚寒性的胃脘痛的护理中治疗效果尤为明显。结果:经过艾灸治疗仪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取中医技术治疗,具有实际性的意义,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其战胜病痛的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艾灸仪的功效;用法

中医护理技术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时代的因素,我国护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的影响。[1]解放后初步形成了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2]然而,中医护理的教育体系西化倾向严重,导致中医护理科研目标模糊,学习内容减少,近年来,我科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一致好评效果。[3]多功能艾灸仪的研究是在保证艾灸疗法的疗效,使用艾绒直接灸的基础上,应用磁疗方法、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共热不燃烧为特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穴位,达到了治疗保健的目的,应用多功能艾灸仪进行实施辩证治疗。人们可以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而不受烟熏火燎燃烧的艾绒灼伤皮肤之苦。充分享受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治疗,在这种环境中接受治疗,患者能够体验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与现代医疗技术的完美结合,给患者在促进康复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保健知识。

我科应用的是DAJ-4B多功能艾灸仪和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能够治疗各种风寒型疼痛疾病、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关节炎、腰腿痛、腹痛、腹泻、扭伤、红肿疼痛、面神经麻痹、中风、半身不遂、高血压等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30例慢性胃炎(尤其是脾胃虚寒型)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8-70岁之间,其中有20例出现腹痛、腹胀,10例出现胃寒、反酸、恶心。

1.2材料:艾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似菊,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加热,效力温和,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治病、保健的作用,它除了具有易温、易热的特点外,还具有一些显著的药物效应。

2艾灸部位、方法及护理

2.1部位的选择:应遵循先上后下、先阳后阴的艾灸治顺序,先应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选择的穴位有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俞、胃俞、双足三里、双天枢、双侧阳陵泉、双三阴交等常用的穴位。

2.2方法:多功能艾灸仪由主机、若干灸头组成。将专用隔热垫放入小型加热器内,再将方有隔热垫的艾灸加热器整齐有序的放入所选的穴位部,用其专用松紧缚带扣入灸头两侧的孔内固定好,这时即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设置温度、时间对患者进行施治,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

2.3护理:由于患者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等反应,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如果不慎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出现水泡,任其自愈,水泡过大,用已消毒的细针刺破,放掉水液,待其愈合,过饱、过饥、酒后不宜立即施灸,风热感冒发烧,待症状解除后,才能实施艾灸疗法。

3结果

治疗结果:用艾灸治疗仪治疗可同时对多个穴位施灸,将艾灸与磁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温度、时间可控,缓解胃寒性腹痛、腹胀、恶心、反酸有效率达80%左右,从疗效上真正体现了“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古訓。

4讨论

艾灸应用范围广,尤其对脾胃虚弱、胃脘疼痛、呕吐、失眠、乏力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古人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表明,艾灸可使皮肤组织得到活化,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艾灸疗法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它使用艾绒放置在体表穴位处加热、烧灼,虽然艾叶进行了加热,但药性尤存,药性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络,艾灸特别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作用于腧穴,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可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渗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理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艾灸可通过皮肤呼吸进入机体,起到调和气血、醒脑安神、保健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起到治疗皮肤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激发并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其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其感到舒适,有效的改善患者腹部疼痛、失眠、呃逆、恶心等不良症,使其感到舒适,艾灸疗法对脾胃病患者有调理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即安全又简便、经济,也减轻了患者的就医之本。

参考文献

[1]邱洁芬.胡遵荣试述艾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87,446

[2]西谷郁子关于艾的燃烧生成物中含有的抗氧化作用物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157.47

[3]陆涛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4

[4]还有一些关于.《实用现代艾灸疗法》的书籍.

作者:张楠 张小仙 万文君

第二篇: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疗效,为失眠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纳入符合要求的失眠与耳穴、艾灸的相关性病例对照文献,提取原始文献资料并评价研究的质量。将所纳入的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病例对照研究以Revman 5.3和stata16软件为工具进行异质性、偏移风险检验与单组率的Meta分析,所有结果以95%可信区间表达效应值。结果 共纳入11项病例对照研究,治疗组失眠患者552例,对照组551例失眠患者。有效率[OR=4.35,95%CI(3.12,6.08),P<0.0001],I2=0。PSQI评分[OR=-3.46,95%CI(-4.97,-1.95),P<0.0001],I2=92%。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失眠的疗效明确,相较于常规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且PSQI评分降低较多。可能受纳入原始文献数量和质量等因素所限制以致于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有待更多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失眠;耳穴;艾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

失眠(Insomnia)是一种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等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精神疾病[1]。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与年龄、职业、环境、心理及生活行为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2]。现代医学多认为假性神经递质增多及褪黑色素分泌失常等原因与失眠有关[3],而大脑皮层的异常兴奋亦可影响睡眠的调节,从而导致失眠[4]。短期失眠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失眠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造成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日常工作、生活[5-6]。目前,西医常以催眠、镇静类药物治疗失眠,但容易产生药物耐受性,后期需增加剂量并且容易产生副作用[7]。近年来,中医在本病治疗上显现出明显的优势,能根据证型辨证论治,疗效肯定,逐渐被意识和重视[8-9]。

中医学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因机体阴阳不能相交、阳不入阴而引发。因此治疗当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为重。遵循健脾补心、调畅气血的原则,以使阴阳相交。治疗上中药汤剂虽有很好的疗效,但因口感、携带及操作不便,一般患者不易接受[10]。因此本研究以期用Meta分析探寻治疗失眠的治疗方式中较为方便且疗效较好的,从而为临床疾病防治与科研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文献是关于耳穴压豆联合艾灸与失眠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的语种和发表形式不做限定。(2)研究对象为各种失眠患者,要求文中报告明确的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1)研究中缺乏对照组。(2)不可获取全文的文献。(3)重复发表的文献。(4)综述类或个案报道等非RCT文献。

1.3 文献检索 以“失眠”和“失眠”为检索的主题词,结合“失眠”、“耳穴”、“艾灸”等为检索的自由词分别于CNKI、WanFang及VIP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外还查阅所纳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以“insomnia”、“auricular point”、“moxibustion”等为检索词分别于PubMed、Embase、geenmedical、cochrane等英文文献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8月。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伍紫炫和蔡旻捷)独立对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先运用endnote X9软件阅读标题及摘要对文献进行初筛,若有分歧则进行讨论,仍不能达成一致时则请另外一名研究者进行评判。提取最终符合标准的资料于excel内。资料内容包括:(1)基线资料:题目、发表年度、作者、对照组情况等情况。(2)结局指标:有效率评价及PSQI评分。(3)研究特征:研究对象的来源、研究起止时间、体质及诊断标准等。

1.5 质量评价 参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11],满分为9分,从3个方面8个条目对文献进行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1)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进行分析,所有变量均采用95%可信區间(CI)为分析统计量进行Meta分析。(2)通过观察Q与I2进行异质性检验,异质性较小时(I2≤50%或P>0.1)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E)进行分析;关于异质性较大的文献(I2>50%或P≤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对其进行分析并重新仔细阅读该文献寻找及分析异质性来源;若有明显异质性与统计学差异的体质采用亚组分析对异质性可能来源进行分析;若异质性来源无法阐释时可通过描述性分析进行分析。

2 文献检索结果

2.1 检索文章情况及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有关耳穴压豆、艾灸、失眠相关性的文献1808篇,根据上述纳排标准筛选出11项病例对照研究流程图如(图1)及文献基本信息(表1)如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11项病例对照研究总纳入552例失眠患者,对照组551例失眠患者。病例来源包括医院就诊患者与体检人群。11项纳入文献对于失眠判定标准均依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3]。

2.3 质量评价 对纳入的11项文献参考以NOS评分进行质量评分,2项为5分,4项为6分,3项为7分,2项为8分。

2.4 有效率 采用RE模型进行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OR=4.35,95%CI(3.12,6.08),P<0.0001],I2=50。说明有效率方面结果较为稳定,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提示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失眠有效且疗效稳定。见图 3。

2.5 PSQI评分 采用RE模型进行Meta分析后结果PSQI评分[OR=-3.46,95%CI(-4.97,-1.95),P<0.0001]。因I2>50,通过敏感性分析及阅读文献均未发现异质性的来源。可能是纳入文献较少引起的异质性。PSQI评分的数值是越低表示失眠患者症状越轻,提示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失眠的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约为2~5倍,可见其效果卓越。见图4。

2.6 偏移风险 采用stata16软件将有效率做成漏斗图,其结果显示所纳入的文献分布不对称,考虑本研究纳入的文献皆为病例对照可能是发表性偏倚产生的原因,缺少队列研究与横断研究,此外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及方法学质量较低也可能为造成发表性偏倚的原因,见图6。

3 讨论

失眠症在中医归属于“不寐病”范畴,《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指出阳气(卫阳)运行正常,阳入于阴则睡眠正常。由于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加之饮食偏好寒凉生冷之品,生活节奏快,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工作,户外活动减少,又常加班熬夜,或夜生活丰富,导致阳气不断消耗,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年老命门火衰、久病伤阳的原因,导致阳虚型失眠症的患者临床比例增加[24]。

从Meta分析结果发现于失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耳穴压豆联合艾灸的治疗方式与失眠的病因病机完全吻合。其中有效率[OR=4.35,95%CI(3.12,6.08),P<0.0001],I2=0。可见该治疗方式较常规治疗的效果平均为4.35倍,最低为3.12倍,最高为6.08倍,且未见明显的异质性。PSQI评分[OR=-3.46,95%CI(-4.97,-1.95),P<0.0001],因I2=92%。PSQI评分方面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症状越轻,可见该治疗方式较常规治疗的效果平均为3.46倍,最低为1.95倍,最高为4.97倍。虽结果显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但通过敏感性分析和阅读文献并未找到异质性的来源,可能是文献较少引起的。可知耳穴压豆联合艾灸的治疗方式是无论是对那个年龄段的患者均有效,在有效率方面及PSQI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均有相应的区域,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为听”,可见针对性地刺激相应的耳穴可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以协调阴阳、调整虚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发现,耳廓中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与脊神经、中枢神经及支配内脏和腺体功能的迷走神经等均有联系,因此适当的耳穴刺激可改善内脏活动,调节感觉机能[25]。此外刺激耳穴中的神门、皮质下、交感可通过调节大脑皮质及血管舒缩功能从而达到镇静、安神、催眠的疗效[26]。

《本草纲目》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见灸法可以调理人体一身之阳气,达到温阳补气、疏通经络的功效。百会穴位于头顶,可安神健脑、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心主神明,神门穴作为其原穴多具有能补能泄、阴阳双调的特殊作用。配以涌泉及安眠穴,通过艾灸上述穴位可起到益阴潜阳、交通心肾、宁神定志之效,达到调节人体经气心神稳定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艾条在燃烧的过程中传递的温和热效应,舒张机体局部的毛细血管以改善微循环,进而加快腧穴周边组织内血供和淋巴系统循环[27]。还可刺激脊椎節段的感觉神经纤维,进而支配相应脏腑器官,达到机体内部呈稳定状态,使睡眠恢复正常[28]。

艾灸联合耳穴贴压,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分型论治和配穴调整。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疏通经络,循行全身气血,调畅情志,同时结合耳穴贴压的局部穴位刺激作用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二法联合使气血顺畅、经络自通、脏腑阴阳失调得以纠正,则阴阳相交,失眠得治。因此,尽早地诊断辨识出失眠患者并进行调理干预,对失眠的防治及减少发生概率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纳入的11篇文献均未交代在调查过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程序或步骤,可见观察研究设计粗糙可能是异质性的主要原因。故应最好确保调查员与医学相关并且应在研究中详细阐述病例排除及数据丢失的原因。此外在收集文献过程中,我们排除了多篇无对照组的研究,虽其占了大多数但缺失对照组违背了基本的科研原则,不具备说服力。

本研究基于11项研究、1103例失眠患者病例对照的Meta分析发现,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确切。虽然对预防和治疗失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具体还需医者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以作判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鉴于原始研究质量不高且设计存在缺陷,故本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建议今后的研究能按照CONSORT报告规范报道结果并能符合临床实际[29],以便今后的科研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理论。

参考文献:

[1]Galbiati Andrea,Sforza Marco,Leitner Caterina,et al.Objective total sleep time and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methodological issues[J].Sleep Medicine,2021(85):60.

[2]Tucker Raymond P,Cramer Robert J,Langhinrichsen-Rohling Jennifer,et al Insomnia and suicide risk:a multi-study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among military and high-risk college student samples[J].Sleep Medicine,2021(85);70.

[3]熊微.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伴失眠阴虚内热型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

[4]孙洪生.不寐病证的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5]李鑫,马阳阳,吴秋玲.从中焦脾胃论治失眠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1,14(8):1490-1492.

[6]郑夏洁,陈叶.加减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8):1591-1596.

[7]蒋东丽,江钢辉,蒋东君.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14):2481-2488.

[8]彭美瑶,朱诗林.“中医辨体调护”改善气郁质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60例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7):89-91.

[9]全洁慧,孙晓昕,贺文韬,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用药规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8(6):1-8.

[10]邢丹.中药汤剂煎煮技术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1]Stang A.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nonrandomized studies in meta-analyses[J].Eur J Epidemiol,2010,25(9):603-605.

[12]付蓓,肖清丰.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中医院校大学生亚健康失眠48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2):78-81.

[13]陈琳,安颂歌,魏方,等.艾灸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肾阴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4):349-351.

[14]马燕,杨华,赵淳.艾灸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2):102-103.

[15]帅永开,苟洪娟.艾灸联合运耳术对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3):343-345+349.

[16]葛荣华.辨证运用艾灸加耳穴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0):149.

[17]沈慈敏,钱敏,黎娜,等.督脉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5):77-80.

[18]兰林平,林美柳.耳穴埋豆、艾灸及護理干预治疗失眠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2):74-75.

[19]张华佳.耳穴贴压与督脉灸联合应用于心虚型失眠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1):1855-1856.

[20]涂长英.耳穴压豆联合艾条灸治疗失眠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7):122-124.

[21]张香菊.隔姜艾灸配合耳穴埋豆对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9):97-98.

[22]李秀兰,马春杰,李秀霞,等.逐经灸督脉疗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阳虚型失眠症3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9):119-121.

[2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24]吕书奇,何华.中医对失眠的诊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6):92-94.

[25]陈雍慧.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高血压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6):102-104.

[26]陈荟宇.基于“脑肠相通”理论的腹针埋线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

[27]吕鹏,张承舜,尹海燕,等.艾灸温热刺激的研究现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95-98.

[28]王耀帅.艾灸以温促通效应与TRPV1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9]吴泰相,李幼平,卞兆祥,等.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征求意见稿)(英文)[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9):625-630.

(收稿日期:2021-09-17)

作者:叶艺茹 王舰 吴灵敏 林淑芳

第三篇: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感的影响

摘 要:目的 针对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肛瘘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与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并发症。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在各个时间段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肛瘘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肛瘘术后;艾灸;中西医结合护理;疼痛感;并发症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又称之为肛门直肠瘘,其主要是因为肛门直肠周围发生脓肿溃破或者是切口引流而引发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从临床资料上可以看出肛瘘患者治疗后会出现切口疼痛、感染、便秘等症状,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疼痛感,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以后艾灸治疗,可以有效的进行止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了更好的研究艾灸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产生的效果,文章针对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感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肛瘘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为(48.3±2.3)岁;病程7d~3个月,平均病程为(1.1±0.2)个月。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为(48.5±2.2)岁;病程7d~3个月,平均病程为(1.2±0.4)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明确诊断,具有相关的临床表现;②可以收集到完整检查资料和病史资料。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官衰竭性疾病,无法耐受研究者;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者;③精神系统疾病或意识障碍性疾病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④不依从、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的肛瘘基础治疗上,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提醒患者饮食上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指导患者关注并发症发生的征兆,并做好相关的控制。

观察组:在患者的基础治疗上,对患者实施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患者的膀胱区、关元区、气海区等穴位上进行艾灸,艾灸时间30min/次,2次/d,连续进行3d。中西医结合护理为:①心情疏导。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是较为严重的,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采用心情疏导,利用心理学技巧,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为患者答疑解惑,舒缓忧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②疼痛控制。患者如果疼痛难忍,通过中医拔罐、按摩等方式进行疼痛控制。③饮食护理。在患者术后早期可以食用乳鸽汤,为了防止切口出现瘙痒等症状,采用黑米粥、猪蹄汤、山药红枣汤等进行营养补充。④并发症护理。为了防止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采用苦参30g、红花30g、紫草30g、茜草30g,用水煎1.5L,放置冷却到45℃后,让患者进行10min的坐浴,1次/d,这样可以预防出血。在患者的气海、关元、三阴交、曲骨、中极等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5min/次,进行3次/d,预防尿潴留。使用大黄10g、黄柏10g、桃仁10g、苍术10g、冬瓜仁10g、秦艽10g、当归10g、枳实10g、甘草6g,加水500mL煎至150mL,早晚服用,1剂/d,预防水肿。地黄、山茱萸肉、枸杞适量与粳米一起熬粥使用预防便秘。使用炒白萝卜可以理气导滞。⑤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疼痛感评分:10分为满分,在术后4h、12h、1d、3d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疼痛感评分、病程和年龄等资料(x±s)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感评分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在术后4h、12h、1d、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肛瘘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在肛瘘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肛瘘患者术后肌肤受损,会出现气血瘀滞、气血不畅,造成局部出现水肿、胀痛等,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大,所以术后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3]。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配合艾灸,可以有效的缓解肛瘘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从心理干预、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康复护理,疼痛护理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4],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忧郁心情,开导患者,采用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术后可以食用的饮食,并指导其注意相关禁忌饮食,对患者实施按摩、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配合艾灸可以帮助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5]。文章针对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在术后4h、12h、1d、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综上,在肛瘘治疗中,缓解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感可以采用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好。

参考文献

[1]吴育侠.艾灸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感、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7):175-176.

[2]刘军艳,张胜茹.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肛瘘术后疼痛程度及便秘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9):1157-1161.

[3]孙丽丹.辨证施护联合中药熏洗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疼痛应激与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1(03):213-216.

[4]毛敏,钟华.肛周脓肿手术治疗的不同方式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05):2194-2199.

[5]顾雪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30,35.

作者:李梅梅

上一篇:微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传热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