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感和文化素质。关键词:高中诗词鉴赏古诗词积淀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涵养心灵。

第一篇: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

摘 要: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由于古典文学与现代教育的时代性,古诗词教学也是一大难点,教师要以学习兴趣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经验为依据,结合教学大纲,创造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活跃课堂。本文就如何以趣入境品诗意,提升语文诗词教学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教学设计

古诗词是我们珍宝,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是民族内涵的展现。古诗词不仅具备优美的语言文字,铿锵有力的气势,平仄有秩的韵脚,还充盈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感情,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因此,教师务必让学生们体会到古诗词的趣味,走进古典文学世界,提升他们的诗词素养,学习古代圣贤的大智慧。

一、趣味介绍,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可谓人尽皆知,但是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古诗词的兴趣就显得十分困难,教师不妨努力抓住课前几分钟,做一个精致的导入,来吸引学生们注意,達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趣味介绍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课堂表现积极性,还能够促使他们产生探索古典文学的欲望,由于对古人生活模式,生活情境的好奇,产生努力学习古代作品的动力,同时,教师节省了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好地确立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必要保障,也是对“学无止境”的良好诠释。那么,究竟如何设计课前几分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比如,可以根据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设计语文古诗词游戏竞猜活动,最简单的,由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念出本节课所学诗词的现代汉语翻译,其他学生们抢答对应的是课文中的那一句文言。比如《醉翁亭记》中描写酿泉的“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是酿泉”就是诗词中“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地督促学生课前认真进行好预习工作,二来可以带领学生们品味诗词中的感情发现其中的美好;教师也可以根据诗词的场景,结合古典音乐与Flash动画制作一份精美的PPT文件,吸引学生们一起探索这篇文言诗词。

二、趣味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们在座位上也一定会昏昏欲睡,课堂纪律难以维持,更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应该充分地走进学生,发现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所具有的行为特点,思想变化,根据这些信息做好教学规划的调整,以便因材施教。设立仿古的现代化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学生们自导自演一出根据古诗词改编的话剧,就能够带领学生们走近诗词,品味诗词,了解作者和诗词中描述任务的内心独白与他们的人物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思想风气等。另外,诗词中大量的艺术修辞手法也是带领学生们找乐趣的重点,不容忽视,大量的拟人、排比、比喻、夸张、以动衬静、欲扬先抑、借物抒情、借古咏今等修辞更好地渲染了氛围,表达了感情。比如,《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学生们就可以编排话剧,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理解记忆,发现其中蕴含的古代圣贤的兵法、智慧:“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充分体现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这也是古人的心理战术。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明白为什么曹刿要等齐人三鼓之后在开战,就是想挫一挫敌人的锐气,自己一鼓,战士们气宇轩昂,轻松获胜;学生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曹刿一定要登上车子望一望敌人的队伍,再乘胜追赶,是因为大国家往往都计谋颇多,心怀叵测,只有看到他们的队伍散乱,士兵溃不成军才能断定他们没有设下埋伏,才能够乘胜追击,这就是古代圣贤的大智慧,现在还有运用,也是“一鼓作气”的由来;还有诗仙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利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黄河之水的由来,“奔流”二字形象地描述了黄河水一去不返的景象,大气磅礴,气势汹涌。

三、趣味背诵,体会诗词感情

经过充满趣味的引入,轻松愉快地学习,就要进入朗读背诵,夯实基础的环节了。文章中许多的重点词句需要记忆,并且文章的思想内容需要深入体会,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古代的社会发展情况。既然背诵诗词这般重要,提高背诵效果是教师所迫不及待的,趣味背诵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背诵效率,所以这些趣味背诵的方法与技巧值得教师们关注与探索。教师依然可以采用学生们竞争的方式增加趣味性,比如诗词九宫格。同时,教师们应该注意学以致用的问题,只有当学生们真正用得上,才会产生学习的需求,认识到诗词重要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就是最简单的方式。学好诗词,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深刻的认识,高度的社会洞察力,文章才能有文化底蕴。趣味背诵有了用武之地,同学们才会知之、乐之、好之!比如,教师们课堂上预留出背诵与检测时间,学习完成后,大家集体背诵,采用竞争方式到讲台上展示,并配合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大家参与。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全文以“行”字为主线,主要讲的是诗人踱步从孤山寺到白沙堤,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风光美景图,“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早春燕子飞回来了,搭窝筑巢,莺争抢着向阳的树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边走边领略自然风光,花朵渐渐丰盈,五颜六色,生机盎然,小草探出头来,身姿不高,只能没过马蹄,趣味的背诵过程中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欣赏,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总而言之,每一首入围初中语文课本的经典诗词,都是古代圣贤感情饱满,体现社会风气与环境的代表性佳作,所以以趣入境品诗意,带领初中学生们欣赏古典作品,是语文教师们不可推辞的责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创新意识,体会古典作品的美与内涵。

参考文献:

[1]陈丽明.以趣入境走进诗意———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2):122-123.

[2]洪慰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主观体验的方法[J].成功(教育版),2015,(21):110-111.

[3]严锐.情境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8-89.

作者:廖金平

第二篇:浅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摘要: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感和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 诗词鉴赏

古诗词积淀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涵养心灵。高中古诗词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领略古诗文的一些语言技巧,提高鉴赏诗词的水平。

一、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意象往往是学生选择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意象教学即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辨明格律、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活跃思维,激发想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拓印在脑海: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用词精准、凝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品味、比较诗词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让学生沉浸在诗作中,激发他们的求索热望和乐学情绪。

2.在情境中感受意象。古语“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例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中的“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其苦之深、其愁之重可见一斑,无不营造出深入肺腑的感伤和无奈意境。

3.借助意象教学品味诗词意境,感悟审美情怀。例如,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特定意象的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杨柳”“残月”“酒”“长亭”等意象烘托出了作者浓重的离别情: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愁云惨淡,如此“相思”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审美情怀自然而然生发出来。

二、通过诵读体会诗词的言辞之美

“诵”即指朗诵或吟诵,是审美主体感知古典诗词的最主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1.掌握古诗朗读节奏,读起来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体会诗词的感情色彩,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学生才能够理解寓藏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

2.配乐齐读,体会情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配上《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朗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配上一曲古韵十足的《高山流水》。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具有演示方式生动形象、包含信息丰富等明显优势,可以为诗词鉴赏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而在语文课程中,古代诗词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恰当、适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古诗词重放异彩。

1.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再现古诗意境和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来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借助具体可感的画面去领会文字的内涵,真切地感悟到诗词意境的高妙。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

3.调动记忆内存,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授《金缕衣》中“劝君须惜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等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光阴如剑,懂得珍惜时光。

四、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词的语言可通过整体性语言风格比较来进行。“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这句话点出了咀嚼、推敲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诗歌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就要强化诗词教学,强化诗词教学中的语言欣赏。

1.揣摩咀嚼,品味作品语言。例如,《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抒发的是杜甫的痛惜之心与壮志未酬之愤,通过揣摩咀嚼语言,我们可以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等。

2.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诗歌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语言的艺术,要想深入到诗人的内心,必须细心品味诗歌中的语句。例如,李煜的《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因此,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上多下些工夫,才能够深入体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诗歌更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有效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段正良,李绮.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健全的人生设计[J].管理与教学,2008(27).

[2]何晓燕.诵读·阐释·感悟·深化——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1(1).

作者:李笑

第三篇:关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思考

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意蕴幽远。诗词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社会向我们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诗词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一般意义上的掌握,还应该充分利用诗歌这一形式,不失一切时机,努力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适应未来需要的优秀人才;才能提高全民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学素养。

一、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透视

新浪网上曾经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一名记者在江苏一所中学采访时看到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诗歌,就随机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全班喜欢诗词的只有两个同学;喜欢散文的有十几个同学;当问到喜欢小说的同学时,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据学生反映,一般一个班50多人,特别喜欢诗词的不过四五个,喜欢小说的几乎是全部。可见,当代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宁可读小说散文,也不读诗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在诗词的国度里长大的孩子这样不喜欢诗词呢?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迎合小市民心理的通俗文学作品越来越走红,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青年读者,诗词渐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词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还可以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后一年当中可以再版三版。一部好诗集尽管很好,但诗人必须自己掏印刷费,多少年以后还可以很容易地买到第一版。这样一来,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诗词也就越来越少了。

2、诗词教学模式陈旧。

学生对诗词的阅读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教材在诗词的编选上重古典诗词而轻新诗,重思想教育而轻审美教育。这些不仅容易造成学生阅读视野的偏狭,也会使不少学生对诗词产生厌恶情绪。在诗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释题——解释字词——串讲诗句——总结思想”的陈旧模式,讲诗总是从字、词、句到主题思想的概括,注重应试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完整和谐的诗词被生吞活剥,逐刀肢解,诗意荡然无存。诗人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说,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生”。诗人写诗往往一气呵成,老师一点点解剖,说成有这样的讲究、那样的雕琢,难怪诗人会这样来嘲讽讲课的老师。

3、高考作文拒绝诗词。

也许是由于很多人认为诗歌的评判自由度很大,会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所以“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这样的字眼多次出现在高考作文的要求里。即使作文命题中要求“体裁不限”,在实际评分过程中,一些优秀诗词作文也会因“不得少于800字”或者“诗歌不得少于四十行”这样的硬性规定而被“打入冷宫”。还有一些阅卷教师怕承担责任,打保险分,写诗词的考生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许多教师在辅导学生高考作文时不提倡学生写诗词,甚至规定学生高考作文不准写诗词。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作为我国第一考的高考,拒绝诗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违背了中国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不利于诗词艺术的繁荣发展;由此还扼杀了部分考生的特长,对选拔人才极不公平。

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当前的诗词课堂教学,一部分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试卷上出现的诗词试题的题型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让学生会背会写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如何品味、如何鉴赏,则是一带而过;或者到了高三复习时让学生机械地记一些鉴赏专业术语和鉴赏一般程式。诗词鉴赏是一项高雅的活动,应该是感受理解与理性评判相结合。在诗词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到诗词的美妙天地。理性评判应该建立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之上。学生真切体会了诗词意境后,教师可适当地点拨,然后尽可能由学生自己作出理性评判。

1、从分析诗词意象入手,明确课堂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显然,在他看来,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诗词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但是诗词又不同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有跳跃性,表意比较含蓄。学生在感受上最容易触摸的恐怕只有诗词中的意象了。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分析诗词要从分析意象入手。教师可根据诗词结构脉络或者感情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领略诗词的意境。

在理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诗歌的第二、三、四、五节重点写了哪些意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些意象所在小节描写的画面。”学生稍微思考就可以回答。这四节写得很美,分别主要写了金柳、水草、清潭、星辉四种意象。我接着追问: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大家讨论后觉得,这四种意象代表了徐志摩的一种理想。我紧接着让学生比较阅读第一节和第六、七节,重点思考:“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什么又‘不能放歌’”?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引,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诗人离别康桥时的苍凉和无奈。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一些诗歌的背景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认识徐志摩。

2、课外诵读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学习诗词非常重要。除了教材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外,教师可利用早读的时间,适当增加一些篇目。在上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我增加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卜算子·咏梅》《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让学生通过毛泽东不同阶段的诗词,感受一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一个阶段背完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诗词的感受,在班上交流。从高一到高三,我让学生补充诵读了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的主要诗词,做到“诵读一家,了解一家”。不仅仅限于诵读诗词,还要通过一个作者的几首诗词的诵读,了解这个作者的诗词风格。

背诵是很辛苦的事情,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但是很快就忘记了。所以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外,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巩固背诵成果。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科学地记忆。这些对提高学生诗词的诵读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3、组织活动,让学生真心爱诗词。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可以主办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诵读之后相互评点。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尝试着写诗词。

高一新生的语文练习册中有这样一道题:

仿照下面的《泥土》,创作一首诗。

不要老把自己看成是金子/那样时刻会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看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我让学生尝试着写,学生多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事物如石子、蜡烛、小草等来写。我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给学生分析了其中的一部分优秀小诗,指出它们的共性:虽然篇幅短小,但都表达了甘愿平凡、低调做人的思想。我进一步告诉学生,只要做有心人,可以把诗歌写得更好。

这次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诗词的领域不再神秘,诗词的颠峰是可以攀登的。

4、加强对诗词基础知识和发展脉络等内容的教学。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有这样一道题: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①处处春光好 ②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显然,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诗歌和对联的对仗能力。虽然不乏优秀的答案,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由此可见,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押韵、对仗等基本知识的传授。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我们要结合具体诗词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词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词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整体的认识。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在对诗歌源流的认识上体现得最为充分。这样,有助于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原则鉴赏诗歌。

5、高考作文接纳诗词是诗词教学的指挥棒。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高考作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教材编选了那么多范文,如果高考作文诗词不受欢迎,教师教授诗词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学生会觉得会写诗词也无用武之地。

诗词写作是学生流露真情实感、舒展才华的平台,作诗词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词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高考作文何不接纳诗词呢?近年来,部分省市对高考诗词作文极为重视,对优秀的诗词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2003年陕西一名考生在作文中另辟蹊径,写出一首仅有209个字的题为《无题》的现代诗歌,被判为满分。2004年福建省的一篇题为《上帝是公平的》的高考诗歌作文也被判为满分。这些都可以看出高考对诗词作文的重视,这对教师的诗词教学和学生的诗词学习无疑是个不小的促进。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当成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来完成。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能够让学生真心喜欢诗词,实在享受到学习诗词的乐趣,那就是成功的诗词教学。

方胜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罗田。

作者:方胜芳

上一篇:中医临床论文范文下一篇:暖通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