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言规律改革外语教学

2022-12-30

1 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及弊端

语言是人类用于社会交往和活动的重要工具。人类是先有了语言而后才有了文字的, 至于语法学的出现, 那已是近代的事了。

对外国语言的学习, 多少年来, 我国学生习惯从语法入手, 似乎认为这是一种诀窍。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抓住学习外语的规律, 再掌握一定量的词汇, 就可以精通外语了。其实, 这种认识误人不浅, 说句耸人听闻的话, 这样学来的不是外语, 只能算作一种类似计算机语言的信号, 或者说是我们常喻的“哑巴英语”, 丧失了语言最重要的作用——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 可谓是其弊端之一。语言失去了听说的功能, 就难于记忆, 成为了类似电话号码的死记硬背的图形信号, 对扩大词汇量增加了难度, 也难于辨别相似的语音语意, 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死的语言”, 是其弊端之二。弊端之三是, “哑巴英语”使用面窄, 使用频率低, 容易遗忘。已经记忆的语言知识由于讲不出, 听不懂, 锻炼机会就大大减少, 遗忘就快。弊端之四是难于传播, 知识的普及, 在于广泛传播, 只会看, 只会译的英语, 无法向别人传授, 传授出来错误百出, 贻害无穷。总之, 偏于语法研究, 轻视语言听说的外语是“死的语言”, 是机械的符号。“它只能被引入记单词——钻语法——听不懂——见面熟——易遗忘的一条暗淡没有前途的学习曲径, ”[1]根本无法成为人类交往的工具。

当然, 对传统教学模式也应予以客观评价, 它的产生有其根源, 主要在于: (1) 我国文字为表意、象形文字, 中国人习惯了分析其意的学习方式, 对待外语的学习仍使用着汉语学习的思维方式。 (2) 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经济状况限定了语言学习环境的改善, 也限制了教师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的条件。教师面对现实, 束手无策。 (3) 传统意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以往的闭关环境及国际国内的政治因素, 使我国的科学文化与外界交流甚少, 改善外语学习环境, 推进教学改革就更加困难了。加之一些其他因素, 旧的外语教学模式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共开设至少十年以上外语, 可是毕业能有几人能用外语谋点职业?又有几人能用外语和外宾对话?然而这些莘莘学子都是披荆夺关, 历经大考的优秀人才, 其他学生就更不必说了。[1]”可见, 传统外语弊病之严重, 后果之堪忧, 不改革如何培养出合格人才?不改革如何适应经济发展, 社会需要?

2 改革的方向在于遵循语言规律

外语在当今世界极其重要, 不懂得外语, 就无法及时了解、掌握瞬息万变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前沿科学技术, 也无法进行国际交流、商业往来和发展旅游事业。赶超发达归家, 建设文明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要学好外语, 除主观努力外, 还应遵循语言规律。事实说明, 听说是语言的根本, 只有掌握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言才有价值。只会套用语法, 听不懂、讲不出的语言有多大社会作用?我国对汉语语法研究也不过百年, 语法作为一门科学的出现之前, 就已产生了司马迁、屈原、诸子百家、李杜等数不尽的语言大师和《红楼梦》等不朽的历史诗篇了。儿童在学前时期就已经学会了语言的使用, 他们当中又有谁懂得语法知识呢?由此可见, 语言的精髓在于听说, 没有听说功能的语言不能称之谓语言, 而语法的研究, 只不过是为了帮助理解和掌握语言罢了。

3 如何建立遵循语言规律的教学模式

新编中学英语教材, 在听说能力的培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重要的是教师如何组织培养这种能力的教学模式。下面谈点个人见解, 尚不成熟, 仅供参考。

3.1 培养听力的几种方式

3.1.1 用外语组织教学, 增加听力机会

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接受能力, 用浅易的外语讲解课堂知识和组织教学, 增加学生听力训练。讲速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兼用表情、手势、姿势帮助学生理解, 逐步培养激发学生听外语的兴趣和能力。

3.1.2 选择适宜材料, 加强听读复述训练

听读, 复述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用正确的音调有节奏的听后朗读或复述, 在听读复述中培养语感, 熟悉语法。

3.1.3 强化听力训练, 坚持听写外语

听写是听力训练方式之一, 不可轻视。经常性的听写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听力、记忆和反应能力。

3.2 讲说方面的主要训练方式

3.2.1 坚持每日外语汇报

用外语做每日汇报是锻炼学生外语表达能力和外语思维的方式之一, 有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内容不必局限, 教师及时鼓励、指导学生, 使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3.2.2 背诵优美的故事、章节与短文

优美的文章、故事使学生产生兴趣, 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学生有表情的读熟、背会一些文章可以丰富知识, 增强听说的能力。

3.2.3 朗读比赛

选趣味性强、容易上口的对话、课文, 让学生结对或按行进行朗读比赛,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热情,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的能力。

3.2.4 演剧

把适于编成剧的课文故事, 让学生自己用话剧方式表演出来,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

3.2.5 自拟对话

练习课文时, 可布置学生在课堂上自拟一段对话, 限时完成, 以锻炼学生外语思维能力。

3.2.6 模仿英美人语音语调

学生听力有一定基础后, 可放录音, 让他们模仿英美人语音语调学说外语, 模仿在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 青少年模仿力、记忆力强, 接受新事物快, 极其有利于纠正他们中国调式的英语。

3.2.7 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客观环境是学外语的重要因素, 内外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巨大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语言实验室, 一般学校也要办外语板报、广播和宣传栏;布置外语标语、放录像、设英语角和举办外语文体活动;鼓励学生课外用外语对话等等。总之, 要挖掘一切可能做到的方式布设英语环境, 使学生耳濡目染, 有意无意地在环境熏陶下提高外语基本能力。我们相信, 只要持之以恒, 不断改进,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化生活面的扩大, 在全体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 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4 结语

语言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 人们只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和探索, 才能真正把握其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 并摒弃不合理的应用行为, 按照其规律探索教育实践, 才会使我们少走弯路, 取得更佳效益, 以致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外语这个工具进行文化与科技交流, 服务于社会。

摘要:传统外语教学模式, 只偏重语法学习和词汇数量, 忽视了语言的思想交流功能, 形成了“哑巴英语”的弊端。若要语言发挥其自然功能, 我们必须注重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 探索语言的自然规律, 探索语言的自然规律, 提高外语学习的功效。

关键词:语言规律,传统教学,提高素质,教学改革,思想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琪.外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M].山东新闻出版局, 1991:1~3.

上一篇:“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实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路径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手机营销如何做到精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