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022-08-25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市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XX市教育系统“正风”行动工作方案

为切实解决教育系统干部、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工作不主动、办事不用心、履职不尽责等问题,进一步端正“庸懒散软”等各种不良作风,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连委办[2012]24号)要求,为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正风”行动,作为深化教育系统机关干部、教师队伍作风建设、提升机关效能的有效载体,在年初与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起部署,在年终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教育局股室职责评估、全市各中学校校长职责评估一并考核,通过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使治理“庸懒散软”逐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和纪律保证。

(一)干部教师作风明显好转。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政治修养明显进步,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学习氛围明显增强。形成“一把手”主动负责,领导干部勤政善政,各级干部恪尽职守,“庸懒散软”现象基本消除,全市上下奋勇争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

(二)机关运作更加高效。机关权责更加明晰、行为更加规范、运转更加协调、信息更加公开,工作效率进一步提

高。各级干部为民服务、求真务实、依法行政的观念显著增强,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三)治庸问责成效显著。治理“庸懒散软”问责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使广大干部教师不会、不能、不敢“庸懒散软”。庸官、懒官、逍遥官得到治理,敢负责、能负责、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获得重用,全市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显著增强。

二、实施范围

教育局,市直属学校,各镇(乡)中学,中心小学。

三、组织领导

成立XX市教育系统“正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教育系统“正风”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黎家才(教育系统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副组长:黄雪瑛(教育局副局长)、郑水长(教育局副局长),成员由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组成。教育系统“正风”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教育局监察股,由廖红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重点

通过治庸、治懒、治散、治软,大力整治教育系统干部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得过且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软”问题,迅速向“庸

懒散软”亮剑,掀起对不知责、不履责、不尽责的“问责风暴”。

具体对以下行为进行重点治理:

“庸”的行为:就是思想平庸、能力平庸、工作平庸。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上级决策和部署执行不力,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看似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只占位子,不愿尽责,不思进取,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上交,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打不开工作局面等。

“懒”的行为:就是懒于学习、懒于做事、懒于创新。主要表现为:不想干事,得过且过,不作为,慢作为。工作只讲待遇,不讲奉献,缺乏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

“散”的行为:就是纪律松散、作风涣散、形象懒散。主要表现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作风粗暴,态度冷硬,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组织纪律观念差,制度形同虚设,自由散漫,松松垮垮,上班迟到早退或炒股、上网聊天、玩游戏,开会开小差、玩手机、打瞌睡,有事不请假,外出不报告等。

“软”的行为:就是组织瘫软、监督稀软、管理松软。主要表现为:班子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怕接触

矛盾,怕深入群众,遇到问题不敢直接面对、大胆负责;履职能力弱,对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违纪行为监管不到位、处置不得力等。

五、治理措施

开展教育系统“正风”行动,大力治理“庸懒散软”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完善监督平台

通过实行“阳光投诉”、推广“公开评议”、拓展“电子监察”领域,逐步建立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平台。

1、阳光投诉。通过教育系统“正风”行动宣传栏及设立“庸懒散软”举报箱,畅通群众对“庸懒散软”的投诉渠道(举报电话:6633511,举报邮箱:JY6633511@163.com)。对“庸懒散软”投诉件建立快速处理工作机制,对实名举报原则上10个工作日之内回复受理情况,对所反映“庸懒散软”现象一经查实,坚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切实做到投诉有门、办理有效、有诉必查、查明必处。

2、公开评议。通过政务、校务公开栏等公开部门职能、职责和法定权限,内部机构设置、分工及职责等情况。“正风”领导小组将会不定期随机抽取若干学校开展工作作风评议,评议通过问卷调查及被评议学校公开述职等方法进行;年终进行综合评议,将实施“正风”行动工作情况与教育局股室职责评估、全市各中学校长职责评估一并考核。评议结

果向社会公布,并实行末位淘汰。对排名中下的单位,本年度不能评为各类先进集体,单位负责人不能评为各类先进个人;排序倒数后3名的单位进行重点整改,视情节轻重给予黄牌警告直至免职处理;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一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免去主要领导职务。

3、电子监察。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的功能,杜绝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和超时办理的现象,提高审批效率,提高教育局职能部门处理群众网上投诉的效率。加大“一网式”审批和“并联审批”的电子监察力度,提升系统的业务量和审批效率;按要求公开政务信息;按规定时限、程序处理群众来信。

(二)开展专项督查

由市教育系统“正风”行动领导小组组成联合督查组,结合年终开展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及股室职责评估、校长职责评估,对各股室、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正风”行动的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考核,重点治理履职不力、重权轻责,不在状态、平庸无能、得过且过、回避问题,不敢担当等问题。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挂钩。对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落实,并实施跟踪复查,复查后仍整改落实不力的,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责任。

(四)曝光一批“庸懒散软”典型案例

组织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实地暗访、电话暗访(回访)、视频监控等多种途径,不定期到教育局各股室、全市中小学校进行暗访。暗访内容包括:是否存在工作人员随意脱岗、串岗以及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打牌、玩游戏,参与赌博和其他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有无办事拖拉、违反服务承诺、超时办结等问题;是否态度生硬、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否存在推诿扯皮、刁难群众、不给好处不办事、“吃拿卡要”等问题;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督查是否存在师德低劣、业务素质差、管教不管导等现象。将暗访发现的“庸懒散软”的典型,在全市教育系统进行通报,对“庸懒散软”行为坚决予以公开曝光。

(五)建立一套治庸问责工作长效机制

严格责任追究,对“庸懒散软”等问题依法追究责任,形成良性的问责导向。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书面告诫、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处理;已造成不良影响的,对相关责任人员视情况对其进行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免职等责任追究;情节严重,涉嫌违法违纪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追究相应责任。通过“庸懒散软”举报投诉及对“庸懒散软”明查暗访,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系统“正风”行动的开展。参照《XX市机关治理庸懒散软问责暂行办法》,细化各类不履行或不正确

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恶劣影响的问责情形,强化问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实施问责,解决权大责小、有权无责、责任不清、责任死角的问题。形成治理“庸懒散软”的问责长效机制,促进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去庸提能、能上庸下,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加强督促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迅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切实做到层层发动,人人参与,确保领导力量到位、落实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

(二)时间要求。2012年3月底前,要完成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对开展“正风”行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参与“正风”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5月底前,要完成“庸懒散软”等问题的查摆工作,明确整改措施和达到预期目标;10月底前,要完成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提升效能等工作,“正风”行动取得积极成效;12月底前,要进行检查、总结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三)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发现和查处一批反面典型;进一步改进干部管理、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加强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通过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曝光一批“庸懒散软”行为和人员,做到处理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形成治庸问责的强大声势和浓厚的舆论氛围,促进干部、教师认真履行职责。要畅通渠道,认真做好举报受理、查处、通报、问责等工作,形成强大合力。

(四)坚持统筹兼顾。各学校要把“正风”行动与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活动结合起来,与深化“廉风和畅”教育行动结合起来,与转变作风加强教书育人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部署结合起来,与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确保该项工作与其他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既抓住重点科学谋划,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又加强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第二篇:迎接市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方案(范文模版)

XXX学校迎接教育督导评估

实施方案

2014年3月26日

XXX学校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意见》(冀政[ 2013]50号)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冀教规[2008]1号)要求,根据省政府规划,2014年省政府将对我县的教育工作和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督导评估。为确保顺利通过此次评估验收,充分展示我乡教育工作蓬勃、健康发展形势和四年来教育工作的新举措、新面貌、新成绩,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河北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和《河北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实施办法》为依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举全乡之力,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全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督导工作。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3月16日-2014年4月20日)。

1、学习动员。学习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xxx校关于迎接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工作职责。召开迎检动员大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迎教育督导骨干及工作人员培训。

3、加强舆论宣传,利用校园网、广播、板报、等媒体大力宣传迎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及重要措施,宣传我乡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典型事迹,为迎教育督导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2014年4月21日-2014年6月10日)。 1. 调查摸底。对照标准,对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在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其中,各小学负责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自查;各小学负责对学校的实验仪器、图书、电教器材、音体美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以及负责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隐患的排查。

2.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上报教育局。

第三阶段:督查整改阶段(2014年6日11日-8月30日)。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绿化美化校园:粉刷墙面,油漆墙裙和栏杆,栽种花草。二是墙面文化,包括主题走廊文化、墙面文化、宣传橱窗等。三是网络校园建设,推动校园网。四是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此项工作由各小学负责。

2、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要借教育督导评估之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一是要加强专用教室建设:要对照评估细则,增加专用教室数量;二是按照新的配备目录摸清底数,对各科教学仪器、图书、器材等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备和补充,特别是实验室器材,确保达到教育评估标准。

3、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教学教研。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向纵深发展。三是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对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范教师目标考核机制。五是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和校本课程等方面工作。六是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4、加强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德育的地位,落实德育基地、场所建设,开展德育活动和德育工作交流。二是完善学生养成教育机制和措施,注重过程性、形成性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三是规范班级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规范学生评价机制。四是搞好校园卫生。

5、搞好法制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三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

6、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将过去的工作痕迹、工作成果、工作资料及时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7、交流提高。组织相关人员到试点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教育局各相关科室到我乡指导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8、模拟督导评估。迎接教育局的模拟督导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召开主要负责人工作调度会,按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即整改,切实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8月31日-10月上旬)。 集中精力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提高工作,整理完善各项迎“省检”档案资料,做好接受教育督导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迎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全体动员,全力以赴。我校成立迎接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迎检工

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工作组组长是分管项目的第一责任人。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将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口号、广播站、等形式,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任务、目标和要求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动员和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我校的发展。

3、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制订的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下,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体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迎接教育督导作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

4、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巩固和提高“四率”指标,五是抓好教学教研工作,六是搞好校园文化,七是认真准备档案资料。

5、开展督导自查,为使迎检工作按时按目标完成,领导小组将进行过程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切实做到以本次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迎接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教育局今年的中心工作,也是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全体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将围绕迎督导,为迎督导服务。努力在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等方面做到全面详实,并注重突出我乡特点,体现优势项目,为我乡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迎检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Xxx学校

2014年3月26日

第三篇:沟儿湾小学迎接市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方案

迎接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方案

北戴河新区沟儿湾小学

2013年7月18日

沟儿湾小学迎接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迎接市政府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准备工作,根据《北戴河新区2012—2013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要求以及学校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举全校之力,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督导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校迎市督导准备工作,成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挑选一批迎检骨干教师。

组长:单英豪(负责全校的督导整体工作)

副组长:单志明(分管教育教学、人事、财会等方面的督导工作)

单丽茹(分管安全、德育方面的督导工作)

成员:曹秀艳(实验室)、赵春梅(标本室)、刘青(图书室)、

张金鹏(电教室)

1、第一工作小组:

组长:单志明

成员:王香玉、安丹丹、刘慧子

负责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档案;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学籍档案、档案室建设;负责学校的财会、教师人事等方面档案。

2、第二工作小组:

组长:单丽茹

成员:曹秀艳、史静艳、赵春梅、刘青、张金鹏、孙辉

负责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总结、学校发展规划等;负责学校的安全档案整理;负责汇总素质教育、德育、体育、卫生档案;艺术教育档案;综合实践档案;各专用教室管理档案、使用记录等。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5月1日-2013年5月20日)。

1、学习动员。学习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沟儿湾小学关于迎接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工作职责。召开迎检动员大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迎教育督导骨干及工作人员培训。

3、加强舆论宣传,利用校园网、广播、板报、班队会、等媒体大力宣传迎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及重要措施,宣传我校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典型事迹,为迎教育督导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2013年5月21日-2013年6月10日)。

1. 调查摸底。对照标准,对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在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其中,校长室负责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自查;教导处负责对学校的实验

仪器、图书、电教器材、音体美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以及负责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隐患的排查。

2.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上报教育局。

第三阶段:督查整改阶段(2013年6日11日-8月31日)。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绿化美化校园:粉刷墙面,油漆墙裙和栏杆,栽种花草。二是墙面文化,包括主题走廊文化、墙面文化、宣传橱窗等。三是网络校园建设,推动校园网、教师博客和学校博客圈建设。四是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此项工作由校长室负责。

2、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要借教育督导评估之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一是要加强专用教室建设:要对照评估细则,增加专用教室数量;二是按照新的配备目录摸清底数,对各科教学仪器、图书、器材等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备和补充,特别是实验室器材,确保达到教育评估标准。此项工作由教导处负责。

3、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教学教研。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向纵深发展。三是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对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范教师目标考核机制。五是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和校本课程等方面工作。六是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此项工作由教导处负责。

4、加强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德育的地

位,落实德育基地、场所建设,开展德育活动和德育工作交流。二是完善学生养成教育机制和措施,注重过程性、形成性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三是规范班级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规范学生评价机制。四是搞好校园卫生。此项工作由教导处负责。

5、搞好法制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三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此项工作由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

6、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将过去的工作痕迹、工作成果、工作资料及时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此项工作根据分工由教导处负责。

7、交流提高。组织相关人员到试点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教育局各相关科室到学校指导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8、模拟督导评估。迎接教育局的模拟督导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召开主要负责人工作调度会,按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即整改,切实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9月1日-10月上旬)。

集中精力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提高工作,整理完善各项迎“省检”档案资料,做好接受教育督导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迎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学校成立迎接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迎检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工作组组长是分管项目的第一责任人。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将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口号、广播

站、等形式,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任务、目标和要求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动员和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我校的发展。

3、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制订的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下,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体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迎接教育督导作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

4、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巩固和提高“四率”指标,五是抓好教学教研工作,六是搞好校园文化,七是认真准备档案资料。

5、开展督导自查,为使迎检工作按时按目标完成,领导小组将进行过程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切实做到以本次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迎接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教育局今年的中心工作,也是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全体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将围绕迎督导,为迎督导服务。努力在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等方面做到全面详实,并注重突出我校特点,体现优势项目,为全区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迎检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四篇: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编制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构建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健康xx发展高地,实现卫生健康管理现代化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上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和《关于印发xx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以往规划编制的经验和做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发再出发,全面深化实施我市“两轮驱动”和“融衢接杭”战略,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根本宗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认真分析当前卫生健康领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把握公益公平,优化资源整合,强化改革创新,突出能力建设,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综合监督、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等综合改革,构建起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xx大花园建设相匹配的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思路

(一)发展的基本判断。

“十四五”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将从注重公平性、可及性向不仅注重公平性、可及性,而且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转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将从碎片化、阶段化向整合型、连续性、一体化转型;医疗健康服务的链条将向前端的预防保健和后端的康复护理延伸,贯穿人的全周期。

(二)规划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健康xx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坚持全面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主线,立足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基础布局,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把握好行业供给侧改革“创新、整合、共享、智慧、价值”的趋势,更加有效地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数量与质量、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深入落实融衢接杭战略,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优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合理高效、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三)编制的基本原则。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要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准确判断xx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形势,把握历史机遇,将“融入衢州”、“接轨杭州”提高到今后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1.坚持因地制宜,理性发展。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改革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对标《健康中国2030》,提炼制定适合我市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理性发展。

2.坚持深化改革,统筹发展。深刻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和市委“融衢接杭”、“xx大花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改革需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灵活载体,显著提高卫生健康资源融合水平,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统筹发展。

3.坚持行业初心,科学发展。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扣谋人民健康之福、解群众疾病之苦的行业初心使命,统筹考虑省市之间、城乡之间、公立和民营之间、中医和西医之间、全科和专科之间的有效配置,构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事业发展规律和群众健康需求的指标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化发展。

4.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发展。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将群众关注的“两体一跑”、“双体贯通”和“1+5”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工作凝练提升为“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布局、核心领域和重点方向,并以此谋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新时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和谐发展。

5.坚持需求导向,高质发展。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明确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功能定位、设置导向、数量规模、结构布局和建设要求,突出基层基础、预防为主、区域协调、全人全程、品质智慧、联动共享、整合提能等核心元素,强调卫生健康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和科学调控,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主要内容

由局办公室牵头,各科室、相关单位共同配合做好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编制背景和现状分析(局办公室负责)

(二)发展趋势和总体构想(局办公室负责)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局办公室负责)

(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工程

1.医疗资源设置规划(局医政科负责)

2.卫生项目建设规划(局规财科负责)

3.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局规财科负责)

4.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局疾控科负责)

(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县域医共体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2.农村卫生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3.中医中药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4.专科和民营医院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六)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

1.疾病预防控制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2.妇幼卫生提升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3.卫生应急保障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4.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5.行业综合监管战略(局监督科负责)

6.健康xx发展战略(局健促科负责)

7.健康老龄化战略(局健促科负责)

8.爱国卫生发展战略(局爱卫办负责)

(七)卫生要素和平台建设工程

1.卫生人才建设战略(局人事科负责)

2.卫生科教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3.卫生法制建设战略(局监督科负责)

4.信息现代化发展战略(局信息中心负责)

(八)保障措施(局办公室负责)

四、进度安排

根据市政府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要求,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调研阶段

即日起至2020年5月。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级规划部门沟通衔接做好申报;完成xx市“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卫生健康子课题调研;开展“十四五”规划调查研究,针对“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领域的难点短板重点调研,分析现状和发展趋势,听取相关部门、科室和医疗卫生单位的意见建议;形成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二)规划编制阶段

自2020年6月起至2020年9月。主要任务是对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主要指标、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加强与省、衢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加大卫生健康领域“融衢接杭”衔接力度;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撰写完成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三)论证报批阶段

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和论证规划草案,提交局党委会研究审议;修改形成送审稿报市发改局审查;组织召开“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审查会,提出修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批发布。

上述时间节点根据规划牵头部门统一部署和规划研究编制实际进展情况,适当调整。

五、工作要求

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意义深远,要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路径上做好充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卫生健康局成立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不再另行发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统筹安排与协调推进。

(二)注重规划质量。

各相关科室和单位要从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明确专门同志配合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要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规划目标和重大措施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加强与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对接,吸纳各方专家和社会意见,为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持。可邀请第三方参与规划的前期研究、编制、咨询、论证和评估等工作。

(三)规范编制程序。

要切实加强前期研究、文本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审查发布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确保规划工作合规、有序开展。要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吸收采纳合理建议,确保“十四五”卫生规划更加科学。

(四)推动规划先行。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扣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努力使“规划”成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标”,实施健康xx发展战略和深化医改的“路线图”,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任务书”,以及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和提质量的“项目库”。

第五篇: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方案[范文]

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008年—2012年)

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2008年至2012年全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一、基础现状

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市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大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撤并学校1450所,学校总数减少了36%,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教育资源得到较好整合。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加之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又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布点多、容量小、条件差、效益低,教师难配备,管理难跟进,质量难保障,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百人以下小学或教学点尚有965所,占同类学校总数的48%。其中,西峰27所,庆城167所,环县352所,华池133所,合水82所,正宁38所,宁县90所,镇原76所。50人以下的小学或教学点521个,占26%,其中,西峰区7个、庆城69个,华池73个,环县213个、合水县60个、正宁县26个、宁县46个、镇原27个。规模在 400人以下的初中有27所,占同类学校的19%。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上学难,教学班额大,择校现象突出。全市城镇小学班额46人以上的680个, 66人以上的229个;城镇初中班额56人以上的1115个, 66人以上的249个。因此,进一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已成为推动和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为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全市教育规模、质量的统筹与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与协调,城乡与区域的统筹与协调,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

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要以撤点并校为基础,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坚持走“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 的规模办学路子。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撤”即撤并和改造布点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薄弱学校,在人口密集的乡镇,依托乡镇中心小学和条件较好的完全小学以及初中建办寄宿制学校。川塬区办学规模,初中不少于18个班、900名学生,小学不少于12个班、600名学生,山区初中不少于12个班、600名学生,小学不少于6个班、300名学生。“并”即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可兼并周边邻近的村小学,形成规模优势。把中心小学办成区域性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电教信息中心。“挂”即极度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适当保留教学点,挂靠在相距最近的小学,实行“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 管理。“建”即建办寄宿制学校。到2012年,较大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若干所小学;中等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中心小学;山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小乡镇,建办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形成城乡布局均衡协调,教育资源配置得当,质量效益稳定提高的新的教育布局体系。经过五年努力,全市撤并学校1000所,2008年撤并200所,2009年、2010年各撤并300所,2011年、2012年各撤并100所,全市学校总数减少到现有学校总数的一半。

宁县、合水、华池林区内的林业子弟学校,移交地方管理,纳入所在县区布局调整规划。

四、调整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全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薄弱学校改造、灾后重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根据今后及更长时期的人口流动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要求和标准, 立足当前实际,适应未来需要,超前规划,科学布点,避免重复建设,严防结构性浪费。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中小学布局调整涉及教育发展全局,要根据教育发展要求、资金投入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程度,逐步推进,成熟一批调整一批。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优先安排有危房改造任务的学校,县城、乡镇所在地的学校的布局调整。对于规划撤并以及虽然保留但规划不达标的学校,不再投资建设。

3、坚持学校建设标准化原则。无论是新建还是扩建的学校,都要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建设。特别是撤点并校后建办的寄宿制学校,要认真建好食堂、供水、厕所、澡堂等必需设施,切实解决学生的食宿、学习以及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实际问题。

4、坚持区域一盘棋原则。中小学布局要向人口集中的区域发展,小学打破村域界限,中学打破乡镇区域界线,方便学生上学,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5、坚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原则。对近年来新建的教学楼,要在符合新农村规划的基础上,尽可能在现有学校、特别是条件较好学校的基础上扩建,避免大拆大建。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人口覆盖状况,允许极少数行程较远、交通不便的小学教学点暂时保留,避免“一刀切”。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布局调整,既是一项关系教育长远发展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必须站在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市、县区都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并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办公室,办理具体业务。市上将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定期检查通报,年终兑现奖惩。

2、加大统筹力度。各县区要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情况和群众的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对当地的地理、人口、经济和中小学校的布局、学生的分布及变化趋势、道路交通、办学质量、群众关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客观实际,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出发,研究制定科学、适宜、务实的调整方案和办法,反复比较论证,科学谨慎决策,避免因决策失误、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新的教育资源浪费。各县区要严格按照本规划要求,重新制定本县区布局调整五年规划,报经市政府审查同意后执行。对三年内完成布局调整任务的县区给予奖励;对不按审定规划执行、达不到市上规定要求的,市上不安排布局调整专项经费。

3、整合项目资金。布局调整和建办寄宿制学校资金由市、县区两级政府分担,并通过列入教育项目、整合教育专项资金等多种渠道解决。市政府2008年筹措1.

1亿元,2009年、2010年分别再筹措1.3亿元。各县区政府按照市级资金1︰0.3落实配套资金。县区城市教育费附加也要重点用于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要积极整合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资金、转移支付危改资金、长效机制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灾后重建等各类项目资金,在排除危房、确保校舍安全的前提下,重点用于新规划的布局调整学校建设。列入布局调整的项目资金实行验资制,县区政府根据市上下达项目资金额度,将配套资金打入市教育布局调整办公室资金专户进行验资后,再汇入县级资金专户,封闭运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4、加强资产管理。各县区要切实加强撤并学校的财产管护、校产清理和移交工作,要通过资产互换、有偿转让、竞价拍卖等方式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并入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当地教育事业,防止校舍等国有资产闲置和流失。布局调整后被撤并的农村中小学资产,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同意,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剂处置,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处置和占用。资产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纳入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账户核算,专项用于本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办学体制如何转变——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

布局调整的几项原则:小学适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

有利于调动多方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

步实施

日前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列入发

展农村义务教育当前要重点抓好的6项工作之一。

从全国来看,“九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2000年与1995年相比,小学学校数减少了11.5万所,办学点减少

3.3万个;中学学校数减少3752所,校均学生规模扩大,办学效益逐步

提高。但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

教育资源难以集中,师资缺乏,体音美等课程无力开设,办学条件难以

改善,民办代课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等现象依然存在。随着新课程方案的

实施,小学英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现行的布局状况将更难以

适应,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教育投入机制变化等,新一轮的农村中

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正提上日程。

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记者认为,应以提高教育质

量和满足群众接受优质教育为宗旨,通过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

效益,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的均衡化、条件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

办学的特色化,通过办学体制的创新,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开创新

世纪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调整工作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小学适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初中要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办学,满足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入学的需要。初中最好设在乡镇所在地或附近。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中小学布局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三是有利于调动多方积极性。在中央领导下,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群众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在选点上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四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调整,实施“校校通”工程,为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英语课等?开足开齐课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模式多样化。五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在调整工作思路上,记者建议平原地区以标准化乡镇中心小学布局为先导和重点,建设并形成一批标准化小学,在此基础上以一般完全小学和简易小学为补充,逐步完成全面覆盖。山区以乡镇中心小学和深山、偏远地区的简易小学为重点先行布点,抓住两头,带动其余地带的布点。学校的布局调整实质上就是一定的适龄受教育人口群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地理环境、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班级规模是影响布局的重要因素和指标。因此,调整的标准和幅度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以河南这个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为例,2000年,县及县以下共有初中4900所、小学3.9万所,平均每个乡镇有初中2.3所,每所初中覆盖人口1.58万人,校均规模1029人;每1.29个行政村有一所小学,每所小学覆盖人口1968人,校均规模340人。该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盆地面积占55.7%,山区丘陵面积占44.3%。常住人口9256万人,人口密度为554。

关于初中布局,记者认为,河南省可按每2至2.5万人口一所,先行规划。实施步骤上,鉴于初中正面临学龄高峰,压力很大,近3年应基本稳定现有格局,可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城镇化的进程、薄弱学校的改造等,开展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一批学校,适当调整布局明显不合理、规模小、效益差的学校。学校布局规划应既考虑到高峰期的需要,又要考虑高峰过后生源的减少。

关于小学布局,记者建议平原地区乡镇中小学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覆盖人口7000人左右,学校规模在600人以上,班额不少于35(高年级45)人;山区乡镇中心小学和平原的一般成建制小学达360人以上,班额不少于30(高年级40)人。据调查,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童单程徒步上学的时间,平原地区以不超过30分钟、行程约1.5公里为宜;高年级以不超过40分钟、行程的2公里为宜。山区丘陵地区情况复杂,不宜硬性规定,提倡通过发展寄宿制解决集中办学问题。深山区和建制校覆盖不到的地方要办好简易小学(包括复式班),方便就近入学。班额不足20人的简易小学可实行隔年招生,由乡镇统筹,防止高年级段生源波动。两

校共同覆盖的地区、个别布局的盲区、乡镇交叉地带,应允许学生跨地域择校。考虑到城镇化建设和人口迁移因素,城镇尤其是新兴集镇的学校校园规划应适当超前。布局中同时启动学制改革,将小学5年改为6年对缓解初中压力,搞好初中布局调整有积极作用。

关于调整幅度,仍以河南省为例,建议5年中,规划新建和扩建6000所中心小学,平均每万人左右1所,可吸纳小学生300万左右;每所中心小学带动辐射2至4所完小或简易小学(班),平原地区撤并完成后,半径1.5公里的服务区内一般不再有简易小学。“十五”末,小学数量调减40%左右,初中调减10%至15%。与此同时,逐步辞退所有代课教师和临时人员,正式教师按新标准定岗定编,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科结构能够基本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师生比更加合理,学校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调整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记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中小学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将调整工作列入“十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做好群众工作。

二是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工作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乡村撤并工作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薄弱学校和危房改造结合,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结合,与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结合,科学规划,同步实施。三是建立布局调整专项经费。建立各级财政分担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建设专项经费;继续搞好教育费附加征收,并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布局调整;建立县政府统筹、中央和省、市各级财政规范转移支付的保障教育工资发放机制。

四是制定新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当前亟需出台新的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农村实际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作为定岗核编,核定经费,淘汰编外不合格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的前提条件。

五是盘活教育资源,防止流失。建立教育资产管理机构,被撤并学校的教学仪器、图书、文体器材、课桌凳等应“物随生走”,工地、校舍等“产权归教”。政府可通过拍卖、转让、置换等多种方式,优先转用于邻近学校的改扩建,也可用于发展本村幼儿教育、成人教育,作为学生校外活动、社会实践场地。经县级政府批准也可用于抵偿当地教育债务,一时无法处理的可暂时封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就此做出法律规定,以防止教育资源流失。

上一篇:审计局调研报告格式下一篇: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