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2024-05-01

市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通用8篇)

篇1:市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市20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市2006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2007-12-16 21:18:0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市2006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市2006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2)文章标题:市2006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为了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确保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如期实现,特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着力点,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不

断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切实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有效防止各种疾病,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农民健康工程”建设,为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1)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广泛的覆盖面,并让市民及时得到相关卫生信息,切实有效地预防疾病。

(2)开展对重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教育。如艾滋病、结核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各种传染病。

(3)开展常见病的预防以及一些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的防治等。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卫生、运动卫

生,加强各种慢性病防治,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及意外伤害等防治工作,全面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及“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和措施,切实解决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开创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三、各部门职责和分工(一)卫生行政部门

1、市爱卫办

(1)组织、协调各部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网络。(2)为建成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并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做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协调工作,把“行动”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必需内容,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健康

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2、市疾控中心健教所

(1)承担全市健康教育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在疾病暴发流行时,及时提供卫生信息,不断提高群众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防范能力。

(2)在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负责制作编印相关资料,并发放到各镇(街道)及中心卫生院;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预防知识家喻户晓。

(3)负责全市健康教育资料征订、发放工作。

(4)为市新闻网络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时提供相关的卫生常识及卫生信息资料。

(5)对市级医院、各中心卫生院、社区、中小学校及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专(兼)职宣传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一年1次。

(6)定期对基层及相关部门健康教育工作完成的进度和质量进行考核并做出客

观的效果评价,一年1次。

3、各医疗卫生单位

(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如艾滋病防治及对医护人员自身存在的疾病发生行为因素、医源性感染、预防控制和自我防护的技巧进行培训。一年1-2次。

(2)建立医院内部固定宣传阵地,一年刊出4期以上宣传橱窗;在候诊室、注射室、病房利用电视开展电化教育,每周1次播放有关卫生知识录像带或VCD片。刊、播的时间、内容有记录。

(3)开设健康咨询门诊,采取咨询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4)积极参与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提供技术援助及指导。派出专家到社区讲课,每年2-4次。

(5)利用医院卫生资源的优势,参与社会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日

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咨询。

(6)医疗队在下乡义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二)宣传部门

(1)充分发挥市级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改变不良卫生活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市新闻网络中心、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要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如开辟“健康”专栏,定期播放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及公益广告,(其中控烟、预防艾滋病等宣传每年不少于10次)。

(3)在疾病暴发流行时,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宣传,让市民及时获得卫生保健知识,做好自我防护工作。(4)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卫氛围。

(三)各镇(街道)政府部门

(1)

市2006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篇2:市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作安排

“>2006年市渔业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安排2007-12-08 00:41:4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2006年市渔业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安排2006年市渔业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安排(2)文章标题:2006年市渔业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安排

按照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的总体安排,我站渔业工作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渔业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增加渔民收入为中心,主攻养殖和休闲渔业,突出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强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着力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渔业执法力度,促进渔业持续协调发展。开展黄河增养殖放流活动,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

利用。

[找文章到☆第1文秘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二00六年渔业工作总体情况

(一)二00六年渔业生产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完成鲜鱼产量230吨,鱼种产量20吨,完成名特优推广面积100亩,名优产量50吨,完成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一处,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280万元。检验渔业船舶11艘,受检率100,圆满完成任务。

(二)渔业养殖情况

我市养殖面积小,针对我市具体情况,我站利用黄河资源,大力发展黄河鲤、黄河鲶的养殖,改变过去传统养殖模式,实施渔业 畜禽养殖业、渔业 林果业等养殖方式,提高渔业增加值。我市王寿养殖场就是成功的养殖典范,该养殖场拥有水面50亩,去年申请无公害养殖基地认定,年产量20吨,拥有果树10亩,菜地5亩,在进行水产养殖的基

础上,发展休闲渔业。观光的人们可以吃到亲手采摘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亲身体验钓鱼的乐趣,年收入达到10万元。

(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情况

充分认识增殖放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积极参与自治区渔业局举办的增殖放流活动,做好黄河鱼类增殖放流标记鱼的追踪调查工作。开展宣传、张贴公告,对黄河两岸的农户介绍了此次活动,使得今后的追踪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讲究其营养性、价格、适口性而且愈来愈关注水产品的安全卫生。根据市场的要求,以及我站的大力宣传,我市养殖户也重视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截止到今年年底共成功申请无公害养殖基地2处,养殖面积100亩,年产量40吨,并且有了销售自己水产品 的专卖店,市场销售良好,平均每公斤比其他鱼产品高元,效益可观。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对无公害养殖基地的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和养殖记录、用药的管理,让无公害养殖良好的发展下去,继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五)燃油补贴情况

我市拥有机动渔船11艘,今年共发放补贴2次,共计万元,全部发放到位。

(六、)休闲渔业稳步发展

我市按照发展精品渔业的方针,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依托渔业发展旅游,以旅游来带动渔业的发展,现有休闲渔业12户,纳入当地旅游路线1户,全年休闲渔业总产值42万元,增加值22万元。

二、渔政管理情况

(一)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四月在渔业法宣传月活动中,我们通过沿河走捕捞户,张贴通告,散

发宣传手册等宣传手段,重点对养殖户进行了无公害养殖及名牌战略的宣传,鼓励广大养殖户按市场要求重视水产品质量,开展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生产。

进入禁渔期,我们制定了乌海市禁渔期渔政管理工作方案,并且严格按方案实施,出动执法人员160人次,车次40次。通过与各部门协调配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检查,确保在禁渔期间网入库、船上岸、人休整,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同时我站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且将打击非法捕捞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作为我站日常工作积极重点的开展下去。

为了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我站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并且对黄河乌海段渔船进行了考察和“四无”渔船清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的规定,国家对渔业船舶实行强制检验制度,我市大部分渔船属于非机动船和小马力挂机渔船,直观看船体性能良好,对破旧的

安全性能差的渔船进行清理整顿,强令其不许下水作业。由于我市船舶检验机构一直没有得到认证,所以对渔业船舶的管理一直是在渔政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口头管理。

今年我站积极开展渔业船舶检验工作今,于10月1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渔业船舶检验站的支持下,我站对我市的11艘捕捞渔船进行了渔业船舶初次检验并进行了登记,使得我市的捕捞渔船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并依法发放了捕捞许可证。这次的渔船检验工作标志着我市船舶检验工作正式走入正轨,渔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升华。

(二)今后渔政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执法人员对渔政管理工作的认识,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变工作被动为主动。

篇3:市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推进了大多数学科的科研合作, 然而不同学科的科研合作模式也是有差异的。合著论文是科学研究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论文合著情况的研究是分析科研合作状况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高等教育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合著论文,可以反映高等教育科研合作的主要特征。 《中国高教研究》 编辑部对2015 年18 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以下简称18 家期刊) 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合作研究共同署名发表论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本文主要研究2015 年这18 家期刊的合著论文,从中找出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内在特征,了解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状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持续开展。

一、合作发文的总体情况

这18 家期刊,删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简讯、学术动态等类型文献信息,以及《教育研究》《北大教育评论》 等期刊中非高教类的文章,以及境外高校发文21 篇, 获统计样本共计3672 篇文章。 文章类型包括学术论文、会议综述、书评、领导讲话、其他等类(保留非严格学术论文类型的文章,保留非高校的科研或行政单位发文)。 其中作者为1 人的有1877 篇,占总数的51%;作者为2 人有1223 篇,占总数的33%;3 人及3 人以上作者有554 篇, 占总数的15%; 作者为课题组等形式的集体作者有8 篇文章, 以及还有10 篇文章为机构署名, 这部分占1%。 在机构署名的10 篇文章中,均为来自非高校的其他机构类的笔谈类文章。在作者以课题组形式发文的8 篇文章中, 其中6 篇为调研报告类学术论文,2篇会议综述。 从文章总数来看,合作发文已经占这18家期刊发文总数的一半左右。最多的一篇文章有8 人署名。这说明合作研究或者合作发文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期刊论文的普遍现象。本文将作者署名2 人及以上的文章视为合著文章进行研究。

合著度与合著率是科学计量学领域所常用的表征科学合作度的指标[2]。 合著度是指地域、机构、研究者个人、学科或期刊所发表论文的篇均作者数,用CI表示;

其中fj:合著者人数为j的论文数,k:合著者人数的最大值,N:论文总数。

18 家期刊2015 年共发文3672 篇,作者共6261人(机构署名文章作者算1 人,课题组集体作者算5人以上),那么合著度为1.71,也就是平均每篇论文由1.7 位作者完成。

合著率是合著论文占全部论文的百分比,用DC表示;

在2015 年18 家期刊的发文中,合著论文篇数共1785 篇, 论文总篇数为3672 篇, 合著率为48.61% 。无论是从合著度还是从合著率来计算,2015 年高等教育研究合作发文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发文的主要形式之一。

分别考察每家期刊情况,由表1 可知,每家期刊的合著度都超过1,《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这3 家期刊合著度超过2.1,也就是说平均每篇文章都有2 人以上作者,合著度较高。 由合著率看,《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10 家期刊合著率超过50%,说明这10 家期刊一半以上的文章都为合著文章;《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其他8 家期刊合著率不到50%,更倾向于刊发独立作者文章。

二、合作发文的统计分析

1. 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与进展:2012 年年度报告》[4]一文中,周光礼教授总结与归纳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主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体制与结构领域主要关注的是较为宏观的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之间的关系;组织与管理领域主要立足于院校自身, 关注院校内部的管理与制度;知识与课程领域是就某一学科的知识本质或课程建设展开研究;而教学与研究领域,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的过程、教师职业发展,也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与科研活动等。

发文总数中,在组织与管理领域和教学与研究领域合作发文的文章篇数较多,分别有1166篇和952篇,其次是体制与结构领域共804篇,知识与课程领域750篇。由图2可知合作发文与全部文章的研究领域分布较为趋同。在体制与结构领域,合作发文共415篇,占该领域的52%;在组织与管理领域,合作发文共527篇,占该领域的45%;在知识与课程领域发文349篇,占该领域的47%;在教学与研究领域发文494篇,占该领域的52%。在体制与结构、教学与研究领域合作发文多于单一作者发文。

按照研究方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我们将研究范式纵向区分为两个维度,按照研究方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将研究范式横向的区分为两个维度,用纵横两个维度交叉组成的四个象限概括出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4 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研究范式的文章分布,结构主义1989 篇,经验主义968 篇,实证主义605 篇,人本主义110 篇。 由图3可知,合作发文的文章分布,实证研究类文章合作发文占68%,结构主义类占47%,经验主义类占44%,而人本主义类占20%。 采用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合作发文多于单一作者发文。

2. 发文作者。 表2 列举了2015 年18 家期刊发文4 篇以上的作者及其单位、作为第一作者合作发文数和作为第二作者发文数。

由表2 可知, 全部发文中4 篇以上的作者共32位,这些高产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文数较多,但作为第二作者发文都在1 篇以下。并且这些作者在合作发文上有一定的发文偏好,按第一作者署名分为全部合作发文、部分合作发文、全部独立发文三类,见表3。

在合作发文的第二作者中,沈红、邹晓东、汪霞等人作为第二作者发文较为活跃,均在4 篇发文以上。

3. 发文单位。 表5 列举了18 家期刊发文数量排名前10 位的单位,及其合作发文的篇数。在发文总数前10 的单位中,清华大学合作发文58 篇,占总篇数的77%,其次是浙江大学合作发文45 篇,占总篇数的71%,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发文33 篇,占总篇数的65%。 同时,作为第二作者发文,清华大学有55篇,其次是浙江大学47 篇。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发文数量较高, 更倾向于合作研究、合作发文。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发文总数较高,但合作发文较少,更倾向于独立发文。 因此,合作发文也呈现出了一定的院校特征。

4. 作者院系类别。 对作者所属院系进行类别划分,将其分为9 类,(如表6 所示)作者二级单位属于行政单位或科研院所的归于第9 类,其他教学院系按照学科门类依次排序。 有1250 篇作者院系类别属于教育学类,其次是行政或科研单位491 篇。 合作发文中,第一作者所属二级单位比例较高的有:理工类占67.2%,经管类占63.5%,医学类的占60%,教育学类占52.7%。 第二作者的院系类别, 理工科类的占68.2%,经管类的占55.7%,教育学类的占49%。 从作者所属二级单位院系类别来看,绝对数量上高等教育研究领域1/3 左右的作者属于教育学类的院系,合作发文作者,在比例上经管类、理工类、医学类院系的合作研究、合作发文比例较高。

5. 作者职称。 在作者职称分布中,正高级(教授、研究员)974 篇,副高级(副教授、副研究员)893 篇,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539 篇。 这三个职称发文共2406 篇,占了全部发文的66%。

在合作发文的第一作者中,硕士生占全部硕士生发文的74.5%,助教职称合作发文占全部助教职称的65.2%, 博士后合作发文占全部博士后发文的60%,正高级职称合作发文占全部正高级职称的55.1%,博士生合作发文占全部博士生发文的52.5%。 说明硕士生、助教、博士后、正高级职称和博士生合作发文较多。 相对而言,副高级职称(副教授)合作发文占全部副高级职称发文44.8%, 副高级职称合作发文较少。合作发文的第二作者中,本科生7 篇,硕士生258 篇,助教28 篇,都高于作为第一作者的发文篇数。说明本科生、硕士生、助教更多作为第二作者发文。

6. 合作发文的类型。 将合著文章,按照同一级单位或跨一级单位、同二级单位或跨二级单位、教师合作、学生合作、师生合作、高校间合作、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共分为13 类,逐一编码。 作者单位为高校,所在院系相同的视为同二级单位,作者院系不同,则视为跨二级单位;作者单位为非高校的研究院所或政府部门、 企业等视为机构发文;作者职称为助教(实习研究员)以上、或行政职称的视为教师,博士后及以下职称视为学生,根据职称编码来判断合著文章的不同合作类型。 (见表8)

在作者2 人以上合著的1785 篇文章中, 同一级单位且同二级单位共发文1074 篇文章, 占合著文章总数的60%以上, 说明同一级单位同二级单位内部合作发文是目前高等教育合作发文的主要形式。同一级单位跨二级单位合作发文288 篇,占合作发文总数的16%,说明跨学科的合作发文并不多。 跨一级单位的合作发文423 篇, 占总数的24%, 跨一级单位发文,还是倾向于教师合作发文为主(如图4 所示)。 进一步分析教师合作、师生合作、以及学生间合作发文的情况发现,教师间的合作发文共899 篇,占合作发文的54%,师生间的合作发文721 篇,占合作发文的43%,而学生之间,包含同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之间的合作文章仅有43 篇,占合作发文总数的3%,如图5 所示。

教师间的合作发文占了总合作发文的一半以上,同二级单位,教师合作发文有502篇,占总数的56%;跨二级单位之间的合作共197篇,占总数的22%;而跨一级单位,不同高校之间的教师合作共200篇,占总数的22%。而师生之间75%的合作发文都是同一级单位且同二级单位,而同一级单位跨二级单位的师生合作仅占12%,跨一级单位的合作也只有13%。教师之间的跨二级单位合作比师生跨二级单位合作多。也说明同二级单位内导师与自己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之间的合作发文更为普遍。

无论是否跨单位或跨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发文是目前合作发文的主流。 师生合作发文,在同二级单位中,师生合作共541 篇,其中359 篇为教师第一作者,接近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文的2 倍; 跨二级单位,也就是跨院系学科的师生合作发文,有85 篇文章,教师作为第一作者有51 篇,占多数,跨一级单位师生合作发文时,教师第一作者署名48 篇。 这说明,师生之间的合作发文多, 也许是学生依赖老师挂名而发文,也许是毕业后师承关系的延续研究。 (如图7 所示)

学生之间的合作发文仍是凤毛麟角(统计中学生合作发文包含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同一级单位、相同学科内学生合作发文31 篇,跨院系学科学生合作只有6 篇, 跨一级单位学生合作也仅6 篇,说明合作人才培养的机制尚未健全。学生主导合作研究的主动性不高。

此外,高校之间的合作研究有301 篇,高校与其他科研院所、政府单位之间的合作发文77 篇,其他科研院所、政府单位之间的合作发文45 篇(见表8)。 说明目前的高等教育研究,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开展的不错。

三、结论与建议

1. 合作发文在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上存在差异性。在研究领域上,合作发文在体制与结构、教学与研究领域发文较多于单一作者发文。 在研究范式上,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合作发文, 明显多于单一作者发文。 实证主义研究,围绕假设检验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普遍性,往往需要做调查研究,个人难以独立完成,必须由研究团队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2. 合作发文与科研论文总数是正相关关系。 越高产的科研工作者,合作能力也越强。 合作发文数量高的单位,发文总数也较高。

3. 合作发文的类型主要以同一级单位和同二级单位内的教师合作和师生合作发文为主,同一级跨二级院系单位的合作还比较少,但跨高校之间合作发文高于同一级单位跨二级单位的合作发文。师生合作发文第一作者署名为教师的大大超过署名为学生的发文篇数,也充分说明学生发文对老师有一定依赖性。

4. 合作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必然趋势。 从这18 家期刊合作发文的合著度和合著率来看, 合作发文目前已经是高等教育研究展现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 高校之间、高校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跨单位合作已有较好发展,但同一级单位内跨二级单位的合作还很不足,跨二级单位往往是跨学科之间的合作。 王东芳认为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合作度是有差异的,理工科类的合作研究普遍较人文社科类高[5]。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多学科涉及的研究领域,应该鼓励更多形式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利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来研究高等教育不同领域的问题,促进高等教育的知识生产。随着研究问题的日趋复杂和问题边界日益扩大化,应鼓励科研工作者进行跨学科、跨单位的合作研究,而不是单兵作战,闭门造车。

5. 应确立学术论文署名规范[6]。 作者署名应按照对所发文章的贡献度来依次署名,而不应按照作者的学术声誉或职称大小来署名。期刊也有责任公平对待每位作者,详细刊载发文作者的单位、职称、研究方向等重要信息。

摘要:以合著度和合著率为计量指标统计分析2015年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所载研究论文,发现目前教育类核心期刊的合著发文现象已十分普遍。合作发文以同一级单位内,相同院系的作者合作为主,合作的主要方式为教师间合作,师生合作以教师作为第一作者署名为主,跨学科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较少。合作发文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呈现研究成果的必然趋势,应确立合著文章的署名规范,鼓励跨学科、跨单位的合作研究,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合作发文,跨单位合作,教师合作,师生合作

参考文献

[1]梁文艳,刘金娟,王玮玮.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5(4).

[2]田依林.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团队的分析——基于部分CSSCI刊源教育类期刊载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3]谢彩霞.国际科学合作研究状况综述[J].科研管理,2008(3).

[4]周光礼,谢清.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与进展:2012年年度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3(7).

[5]王东芳.博士教育中师生科研合作的学科差异[J].高等教育研究,2014(2).

篇4:市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关键词】卫生机构;放射性;健康风险;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90-02

放射诊疗工作被分为放射诊断和治疗、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等四类来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射诊疗设备不断涌现,接受放射诊疗的患者、受检者逐渐增多,接触放射性操作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在逐年上涨。如何更好地保护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也越发地重要起来[1]。本文对我市各类放射诊疗单位开展放射工作调查情况进行结果分析,并对职业健康风险作出评估,为我市预防、控制职业病放射疾病、保护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以及行政部门对放射诊疗单位的监管提出建议。

为了解我市各类放射诊疗单位开展放射工作情况,为我市预防、控制职业病放射疾病、保护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以及行政部门对放射诊疗单位的监管提出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监测内容: 取得放射卫生资质情况;机构数量及放射工作人员情况;放射诊疗仪器设备情况;防护配套设备情况;乡镇基层开展放射诊疗情况。

1.2收集方法 普查法。由市疾控中心组成相关工作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逐一到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各县疾控中心协助开展调查。

1.3统计分析方法 收集到的附表1、2汇总到Excel表格,进行放射诊疗设备配备、防护配套设备及工作人员配置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2.1取得放射卫生资质情况 全市放射卫生登记在册有47家,其中市本级和江州区12家,天等4家,大新6家,宁明4家,凭祥5家,龙州3家,扶绥13家。

22.2机构数量及人员情况 共收集全市放射诊疗机构数123家,其中天等20家,扶绥16家,凭祥7家,大新22家,龙州14家,崇左12家,江州10家;其中口腔诊所类7家、乡镇卫生院76家、疾控7家、妇幼7家、其他医院26家(中医类7家)。

22.3放射诊疗仪器设备情况 共收集有放射仪器设备数量166台,有4台X射线机已坏,尚共有162台设备。设备情况如下表。

22.4防护配套设备情况 共收集有X射线影像诊断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419件,核医学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14件,介入放射学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27件。大部分机构防护设备全套数目不全,情况如下表:

2.5乡镇基层开展放射诊疗情况 崇左市有76个乡镇,有76个卫生机构数,其中有60个乡镇有放射诊疗设备,放射诊疗设备配备率78.9%;有24个乡镇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开展放射诊疗率31.5%;有放射诊疗许可证10家,放射诊疗许可证率为13.1%。详见下表 。

3讨论

结果分析如下:(1)取得放射卫生资质率低 现收集到有放射设备的123家,而全市取得放射卫生诊疗许可证有47家,仅占38.3%。(2)开展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低、个人剂量监测率、体检率都没达到100%。放射相关人员总共278人,持证177人,持证率63.7%;个人剂量监测217人,个人剂量监测率78.1%;放射工作人员体检人数220人,体检率79.1%。(3)放射诊疗防护配备低 从调查结果看,全市123家放射卫生机构中有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帽子、铅橡胶颈套、铅橡胶手套、铅防护眼镜、铅防护屏风等防护设备数量非常少,全套防护设备的机构更少。乡镇基层开展放射诊疗工作不容乐观 全市有76个卫生机构,配备放射诊疗设备只有78.9%;有24个乡镇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开展放射诊疗率只有31.5%;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10个,具有放射诊疗资质只有13.1%。以上数据可看出,乡镇基层放射仪器配备尚未达100% ,开展放射诊疗率低,取得放射资质率更低。

4 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放射卫生防护意识 通过对单位负责人、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和执法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可以提高接触放射人员的防护意识,改善放射卫生条件和设施,将放射防护从源头抓起,切实维护接触放射人员的健康权益[2]。(2)加强监督,加大执法,逐步完善放射卫生资质工作。还有部分单位和个人无证开展放射工作,这对单位、工作人员和群众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监管部门应加强放射卫生的监督、审批和许可工作,做到合规合法开展放射工作[3-4]。(3)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体检率 每两年应开展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体检,每年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四次,且培训率、体检率、监测率应达到100%[5-6]。(4)加大放射诊疗防护配备的投入 。完善放射诊疗防护配备,增加放射铅橡胶手套、铅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增加全套防护配备[7]。各放射工作室要设置有铅防护屏风,减少工作人员和群众的被动有害射线辐射[8-9]。(5)加强基层卫生院的放射诊疗工作。加强乡镇基层放射仪器设备投入,全面配备乡镇卫生院放射仪器;加强管理及监督,提高乡镇放射诊疗资质,加强仪器使用,增加防护设备,完善乡镇放射诊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乔美珍,吴 琛,等.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护士执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50.

[2] 何志慧,丁爱国.护士职业暴露现状与防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5(18):1798.

[3] 陆爱玲,秦志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7(19):79.

[4] 陈立梅.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分析及预防[J].吉林医学,2012,33(34):7576.

[5] Gelsma TI,van der Doef M,Maes S,et al.A longiudinal study of job stress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causes and consequenes.J Nurs Manag 2006,14(4):289-299.

[6] 马冬梅,周杏仙,王芳.助产士职业暴露调查中低报告现象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28-329.

[7] Begat I,Ellefsen B,Severinsson E.Nurse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outcomes of clinical nursing supervision on nurses expericnces of well-being -a Norvegian study.J Nurs Manag 2005,13(3):221-230.

[8] 杨秀瑾,徐海凌.影响产科护理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427-428.

篇5:市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市人才中心(人才市场)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2007-12-07 14:22:5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市人才中心(人才市场)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市人才中心(人才市场)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2)

一、2006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认真做好干部调配和人才引进工作。

1—11月,共办理人员调动***人。其中市外调入**人,调出***人,市内调动***人,调入省直单位**人,均做到认真审核材料,严格调配程序,及时办理调动手续等。

(二)认真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

1—11月,共组织公开招考*次,其中公务员录用考试*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次(市歌舞团、市救助站、市退伍兵安置、市新闻出版局XX稽查队),计划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名(其中公务员**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名),共有**人报考。均认真制定简章,组织好报名和资格审查、命题、考试、面试、考核、体检、公示和录用报批等各环节工作,确保考试公开、公平、公正,受到社会好评。

此外,办理2005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手续***人,其中公务员**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卫生)***人。办理审计局机构改革人员分流遗留问题*人,其中安置*人,辞职*人。

(三)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是搞好调查研究,了解毕业生需求情况。据统计,2006年全市共有**个单位计划需求毕业生***人,其中研究生**人,本科生***人,专科生***人。二是

做好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咨询和宣传工作。抽调专人负责毕业生政策咨询工作,印制和张贴有关资料,还通过XX人才网进行广泛宣传。三是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介绍和待就业登记工作。对落实工作单位的,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报到介绍或人事代理手续;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做好待业登记,搞好推荐服务。1—11月,[范文为第1文秘网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第1文秘网外部链接!]共办理报到介绍或人事代理手续***人,待就业登记***人,转正定级***人,户口代管***人,出具相关证明***人。四是做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选送毕业生进行“三支一扶”工作**人。五是认真落实毕业生有关政策。办理非普通高校毕业生择业录聘手续***人,学历认证***人。六是做好毕业生见习基地调查摸底工作。全市有意向拟同意建立毕业生见习基地单位**个,其中具备条件**个,不具备条件的**个。

(四)积极做好现场人才交流会和网上

人才招聘会工作。

1—11月,共举办人才交流会***场次,其中大型人才交流会**场次,与去年相比有新的突破。进场单位***多家次,提供岗位****多个,进场求职**万多人次。均认真组织,确保安全。今年7月,XX人才网与省人才网连网合作,实现了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了XX人才网的品位。1—11月,上网招聘单位***多家次,上网求职***万人次,网上招才求职受到青睐。此外,办理委托招聘单位***家次,发展企业会员**家。

(五)认真做好人才派遣工作。

1—11月,新办人才派遣**人,代发工资**人。现有人才派遣人员***人,其中办理派遣手续***人,其他人员***人。并成立了XX汇才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六)认真做好人才培训工作。

我们结合公务员招考工作,为提高XX考生的整体水平,共举办考试面试培训班**期,参训人员***人次。其中考生笔

试辅导班*期***人,考生面试辅导班*期**人,考官面试培训班**期**人。

(七)积极做好党支部建设工作。1—11月,共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人次,讨论预备党员转正**人。

二、2007年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

(一)做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录用体检、考核、政审、体能测试的组织和材料上报的收集汇总及报批工作。

(二)搞好毕业生见习基地调研工作,争取市财政支持,为毕业生见习基地建立提供经费保障。

(三)做好选派毕业生到基层进行“三支一扶”选拔和跟踪服务工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四)加强毕业生择就业服务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五)搞好人才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加强现场人才交流会和网上人才招聘会的筹办和安全管理工作,为未就业毕业生做好就业推荐和双向选择提供

良好服务。

(六)做好明年XX人才引进和毕业生需求计划调查摸底工作,及时地组织有关单位赴省内外开展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活动。

(七)努力开展劳务输入工作,拓展人才服务工作。XX市近年来引进一大批企业,但我市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还不能满足用工单位的需要,在新的一年里,计划组织用工单位赴XX或市外开展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八)积极开展培训工作。除努力做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考前培训之外,努力开展社会性培训业务,如职称计算机培训和外语培训等,力争在培训业务上有所突破。

(九)积极探索人才派遣工作,搞好调研和政策宣传,争取人才派遣

篇6:市财政局18年工作总结

xx年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市文明办提出的《金华市市区xx年年社区共建工作要点》,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以服务社区居民为重点,以各党支部为基础,从地域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入手,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和共同目标为纽带,在构筑“党建共抓、环境共建、治安共建、文体共建、教育共建”机制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共建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共建活动高质量。

社区共建的任务能否真正落到

实处,各项共建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市局主要领导十分重视社区共建活动的开展,在年初全局工作会议上,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益民对实施社区共建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把手切实负起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同时指派一名干部任联络员,加强与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双方共建事宜,共同制定共建计划,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确保社区共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社区每年召开有共建单位成员、街道联系领导、联点干部参加的文明共建会议,会上,对解决、探讨社区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献计献策,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使共建各方形成共建合力。

二、建立制度,经常开展活动。

三、发挥“三个优势”,用活共建单位资源。

一是发挥共建的服务优势,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发挥共建的教育优势,把各支部的党员教育活跃起来,让党员走进社区,接受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他们情系社区,树好党员一面旗,开展五个一(当好一名联络员、带好一幢楼、帮好一家困难户、出好一年金点子、办好社区一件事)活动。三是发挥共建的人才优势,利用我局的摄影协会、书画协会、合唱团等群众性团体,借助这一优势,和共建单位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落实责任,积极创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五、加大投入,用经费支持抓创建。

尽管我局各方面经费控制十分严格,但我局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把创建工作经费列入年初开支计划,xx年年,我局共

捐助社区创建经费万元,慰问金万元,为创建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证。

社区共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努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把共建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

二oo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篇7:18年上半年市商务工作总结

2007年上半年市商务工作总结2007-12-07 23:03:5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2007年上半年市商务工作总结2007年上半年市商务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2007年上半年市商务工作总结 2007年上半年市商务工作总结

1.利用外资稳步发展。一是新批外资项目来势较好。上半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8个,其中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家,投资总额亿美元,合同外资(注册内)万美元,到位外资3518万元,同比增长。二是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货运物流业、群众文化健身等项目首次引进外资,新建了湖南中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澳凯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较往年增加。三是外资到位速度由慢到快。

1-4月我市到位外资(注册资本内)只312万美元,居全省倒数第一。易书记等市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近2个月来通过市县两级行之有效的督查督办,外资到位明显好转,实现了双过半的目标。

2.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一是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自营进出口来势喜人,预计1-6月全市可完成自营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35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二是开口企业明显增多。全市新增对外贸易出口企业9家,成为我市今年出口新的增长点。三是市场结构趋于合理。亚洲、欧美成为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欧美市场份额明显扩大,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四是出口产品结构优化。1-6月全市机电产品自营出口达到665万美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出口产品比重的;化工产品的出口比重由去年同期 的上升到;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3.外经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路桥公司等企业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2956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0万美元,居全省第二位;我市劳务市场发展迅速,县、湘阴县、市劳动就业中心、湘北女子学校等外派劳务基地共向境外输出劳务289人,同比增长72。

4.国内贸易稳步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亿元,餐饮住宿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编制了《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初稿先后经过了业务评审、专业评审、部门评审、专家评审、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市规划委员会评审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已于7月1日颁布实施,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办法》。二是申请和实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四大工程。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

百工程、信福工程、农改超工程。特别是万村千乡工程,今年我市又申报了湘阴、临湘、楼区等去年未进入的县市区,商务部已批准。今年全市试点企业可达到20家,布建点达到1000个,已进入全国万村千乡试点市。双百工程、信福工程和农改超等工程方面,按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共申报了9个项目,涉及资金1700多万元。信福工程,商务部最近已批准我省常德和临湘市成为信福工程试点县,即将付诸实施。农改超已优选20家市场,正在具体规划并与相关主权单位衔接改造方式和筹措资金。

6.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加强了市场运行监测,继续坚持一周一次市场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二是对畜禽和生猪交易进行了规范管理,落实了肉类承储企业并提出了承储方案,新屠宰场的选址和招商工作初见成效,已与外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三是加大了对酒类、典当、拍卖、煤炭、民爆器材、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等特

殊商品和特许行业的管理,强化了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和整顿了市场秩序。

7.商务企业改制强力推进。目前,我市商务企业改制已进入攻坚阶段,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对今年已启动的5家企业改制,成立了5个改制工作组,实行一个企业、一套工作班子,一名党组成员带队,一抓到底的办法进驻了企业,通过三次调度会情况看,各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改制工作进展顺利,可望年底改制到位。为了改变企业改制的被动局面,我局又确定了5家待启动改制企业,每个企业由一名党组成员带队,一名助调参加,先行进驻企业,做好改制的各项前期工作,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改制。

8.党务、纪检监察、工会、老干、计生、安全维稳等工作得到加强。选举产生了中共市商务系统第一届委员会,并召开市直商务系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了局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暨表彰大会;全面动员和部署了党风

廉政建设、反商业贿赂等项工作;老干、双联、安全维稳等工作和机关文体活动有序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正在加强。

三季度工作思路

(一)统一“一个思想”。即按照“民本”理念,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全部精力,各级紧密配合,确保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出成绩、见成效。

(二)加强“三个建设”

1、加强

篇8:市18年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在本学科高排名的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对学者学术声望的提升、职位的晋升和薪资的增长都有着重要作用[1]。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对大学和学者的科研资助纷纷采用基于绩效拨款制度[2],并把在高排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这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高排名学术期刊的地位。每一名科研工作者,都面临着在高排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挑战。 与此同时,学术期刊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面对逐年增加的投稿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学术文章,为确保刊载文章的质量,期刊必须在稿件审阅上做出更多努力,付出更高的成本代价,甚至可能导致审稿周期的延长[3]。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背景下,探讨高排名学术期刊已有的刊文特点及偏好模式,既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提高论文投递效率,也有助于期刊主办方有的放矢提升论文筛选效率,对于改善论文与期刊的双边匹配有着重要意义。

在学术界,对期刊影响力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其衡量的是过去两年刊载论文的影响力———平均被引次数。 可见,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是相互依存的。由于对学术论文本身影响力和质量的评价存在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文章发表杂志的排名高低成为了衡量学术文章本身、学者和所在研究机构优秀程度的一个替代性指标[4]。 这一指标的合理性基于这样的事实: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6]。 优秀的研究论文必然有其普遍性的显示特征。 考察期刊刊载论文的偏好,尤其是在论文特征性变量上的偏好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期刊影响力差异的来源。

现有研究针对顶级期刊刊发的大量论文显性特征的探讨,揭示出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发文偏好以及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论文主题内容、篇幅、作者来源、合作性等指标进行分析成为这类研究的重要趋势[7]。 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更长的篇幅[8]。 这是由于:优秀的学术论文需要论证充分、内容翔实,因此必然会具有更为复杂的技术过程,这需要更长的篇幅才能完成。第二,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更多高水平的活跃作者。对国际顶级教育类期刊的研究证实:高水平的活跃作者数与期刊质量成正相关关系[9,10]。 第三,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获得更多的基金资助。基金资助同样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被学术基金资助所做的研究,因其研究内容一般受到专业认可, 研究过程中受到专业评估,更有可能产生优秀的论文[11]。第四,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更多的合作。对经济学类文章的最新研究表明, 目前顶级经济学期刊的作者均值为2.3 人,合作性论文的占比逐年提高[8]。 对1997—2005 年SCI,SSCI等检索的420 余万篇文献的研究表明, 跨学科合作、跨学校合作是重要的趋势。 合作论文的影响因子高于不合作, 强强合作论文引用率高于强校单干,强弱合作的论文引用率不低于强校单干[12]。合作人数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的效果[13]。对于国内论文的研究同样证实了合作与论文被引频次的正向相关关系[14]。

我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学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学科。 那么,我国教育类顶级期刊在刊载高等教育类论文时的偏好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并不鲜见,部分回应了国际主流的研究发现。 现有研究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内容分析揭示研究热点和知识图谱[15]、归纳研究主题及范式[16]、发现引文文献的网络结构[17]、描述论文合作状况[18]、基于发文状况评价地区科研竞争力[19]与作者[20]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揭示其共性特征之上,而对期刊间刊文差异性的探讨, 大多仅是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式,对于其模式性的揭示与期刊影响力差异的解释性探讨较为鲜见。

本文以中文顶级教育期刊的发文偏好模式为主题进行研究, 以2015 年18 家教育顶级期刊刊载的3421 篇高等教育类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①,采用统计方法、复杂网络和计量回归方法,聚焦于不同期刊发文偏好模式的归纳及期刊影响力与发文偏好模式的关联性分析。

二、我国教育期刊的影响力现状及期刊转型

教育学期刊的影响力与其他主流社会科学学科相比明显较低。 根据汤森路透集团的期刊引用报告(JCR),2014 年SSCI中社会科学共有56 种类目,教育及教育研究类(EDUCAITION&EDUCATIONAL RESEARCH)期刊的期刊数排序为第2 位,文章数排序位第4 位,但影响因子仅排序为48(0.92),中值影响因子排序为40(0.74)②,这说明教育类的研究论文数量虽多,但质量普遍不高。 我国教育类期刊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基于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数据,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共分为37 个大类,教育类期刊数排名第1,但从2014 年刊发的平均影响因子来看,教育类期刊仅为0.54,排名第16。

基于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的数据,我们发现顶级教育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基本呈现出上升趋势(见图1)。 同时,基于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 我们将影响因子最高的6 家期刊③作为一组(高IF期刊),6 家综合性期刊④作为一组(综合性期刊),与18 家期刊进行比较。从折线图可以看出,自2009 年起,各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趋势性差异不大。 而根据各个期刊历年影响因子的统计也表明,各个期刊的上升趋势和相对排位均变化不大, 说明18 家教育顶级期刊的内部差异性表现较为稳定。

与期刊影响力普遍提升相伴相生的是期刊办刊特点的变化。 随着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向实证化转变,我国教育期刊的风格出现了转型。反映为期刊刊载论文的研究方法上更加重视规范化。 同时,一些杂志变更了名称,以更加适应期刊竞争的需要。 根据我们的统计,CNKI期刊数据库社会科学II—高等教育分类下共有128 家期刊,其中有49 家期刊进行过更名,更名率达到38.3%。 高等教育类期刊更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去专业化和去地域化两点,体现了多数高等教育类期刊向着综合化的方向转型。 在我们选取的18 家期刊中,共有8 家期刊曾进行过更名。 期刊综合化的转型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成本, 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恰恰是一种信号传递的作用,有助于吸引更多样化和更优秀的论文稿件。 从以上的背景出发,我们将考察综合化期刊与纯教育期刊的刊文偏好差别,并验证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资料来源: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http://lib.cqvip.com/evaluation/index.aspx。

三、研究设计

基于国际上利用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普适性,本文采用影响因子(IF)来作为评价中文教育类期刊的影响力的指标。 IF具体数值来自CNKI的“复合影响因子”。基于已有的国际国内研究,本文选取了两大类指标作为杂志刊载文章的特征性指标。第一类是论文的显性特征指标,包含作者状况(来源学校、来源地区、职称等)、作者间情况(是否合作、合作类型)和基金资助状况。 第二类是论文的内在特征指标,包含论文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从这两类指标中,加总计算每一家期刊的若干评价性指标,计算出这些指标与期刊影响力的关联程度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基于前文所述的关于国际顶级期刊刊文特征的研究结论,我们给出如下研究假设并试图进行检验。

假设1:从作者状况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其活跃作者的出现频率越高, 反映为知名院校发文、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更高。

假设2:从研究评价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刊载论文质量越高,反映为获得基金资助比例越高。

假设3:从研究过程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其刊载论文的研究复杂程度越高,反映为:合作比例越高,且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运用越多。

为了揭示期刊的刊文特征模式,我们还将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分析主要对不同期刊发文来源院校网络以及合作论文网络进行分析。在合作网络中,我们对合作中的学科交叉、地域交叉、跨职称合作以及校际合作四类进行模式总结。 另外,我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上述指标对杂志影响力的联合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期刊过去两年的论文平均质量,而研究数据则是当年的数据。 对回归可行性的解释是:正是由于期刊之间排序关系存在相对稳定性,则可以把期刊的偏好差异看作是随时间稳定的数值,从而探讨期刊偏好的差异对期刊影响因子差异的影响。

四、中文顶级教育期刊刊文偏好描述

(一)对文章显性特征的偏好

本文统计了论文第一作者情况以及文章所获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如表2 所示。总体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 发文越偏向高水平大学和高级职称的作者,越偏向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 其中,《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刊发的高等教育论文中,超过80%来自“985 工程”高校,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超过1/3,是两项指标最高的期刊。

关于期刊影响力与期刊发文显性特征的关系,我们给出如下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分析发现,正高职称发文比例和国家基金比例的高低,与期刊影响因子成显著的正向关联,相关系数均超过0.6,见表3。这验证了上述假设1、2。散点图如图2所示。我们还发现,发文数量与期刊影响因子成显著的负向关联。

注:因《中国高等教育》作者信息不标注职称,故未给出统计结果。

(二)对文章来源多样性的偏好

各期刊在刊发文章的选择面上有所不同。刊发文章的来源越广泛, 反映期刊在选择文章上的范围越宽, 其影响的覆盖范围越广。 在高IF组的6 家期刊中, 每10 篇论文来源学校数最多的期刊是 《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最少的则是《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从地区影响力来看,高IF组期刊中,《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的论文来源地市数最多,超过3 个城市。《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大学教学》来自非教育学院系的发文占比最高,见表4。

通过表5 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稿件来源的院校、地区、学科越是集中,则杂志的影响因子越高。

(三)对院校的偏好网络

本部分分析各个期刊刊文的院校偏好。在此选取发文大于10 篇的院校共76 所,以占据某期刊发文量1%以上为阈值,见图3。 院校偏好网络的分析发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成为重要的供稿节点。高IF组6家期刊的共同特点是,对重要供稿节点院校的链接比较紧密。而较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则表现出供稿节点虽多但与重要供稿节点链接松散的特点。超过某一期刊发文量6%的供稿中,除各杂志偏好的首位发文院校外,另外存在的重要偏好关系是:《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师范大学(22.2%)、华东师范大学(7.4%),《大学教育科学》:湖南师范大学(15.9%)、厦门大学(8.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7.6%)、上海交通大学(6.8%)、华中科技大学(6.5%),《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对(6.8%),《教育研究》:厦门大学(6.8%),《江苏高教》:南京师范大学(6.0%)。

注:*p<0.1,**p<0.05,***p<0.01。

(四)发文的作者合作网络

合作是学术生产的重要特点。本部分考察各期刊发文中第一作者与第二作者间合作网络。

1. 各期刊刊文合作状况的统计描述。 通过分析发现(见表6),18 家教育顶级期刊中,合作发文比例最低为38.0%(《江苏高教》),最高为73.0%(《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合作发文的论文中,仅有2 家期刊的平均合作作者数超过3 人,其余都在2~3 人之间。合作中,校内合作为绝对主流,占比在70%以上。 跨省合作比例不高,跨学科合作比例差异巨大。

注:标号1-18依次对应影响因子从高到低的期刊。具体期刊为:1.《教育研究》;2.《北京大学教育评论》;3.《高等教育研究》;4.《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清华大学教育研究》;6.《中国高教研究》;7.《中国大学教学》;8.《教育发展研究》;9.《复旦教育论坛》;10.《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1.《高教探索》;12.《中国高等教育》;13.《现代大学教育》;14.《江苏高教》;15.《现代教育管理》;16.《高教发展与评估》;17.《黑龙江高教研究》;18.《大学教育科学》。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期刊影响因子与合作文章所占比例的相关性仅为0.07,相关程度很低。 这未能证实研究假设3 关于合作部分的论断。 这一发现说明:与国际期刊和国内主流学科期刊相比,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合作未能有效促进研究质量的提升。

2. 合作网络中的学科交叉模式。 18 种期刊呈现出3 种典型的学科交叉特征结构模式。 模式一:“星型模式”。 其特征是以教育学为中心节点,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 这种形式的期刊有1,2,3,6,13,16①。 高IF组6 大期刊中的4 家期刊属于这种模式。 模式二:“团簇模式”。 其特征是多个学科紧密合作, 形成一个连通分支。 这种形式的期刊有4,5,7,8,10,11,14,15,17,18。 该模式是占比最高的模式。 模式三:“多分支模式”。 其特征是形成多个学科合作群。这种形式的期刊有9 和12,详见图4。

3. 合作网络中的地域合作模式。 这里考虑跨省合作的论文。 地域合作模式可以细分为三种模式,见图5。

注:1.(a)表示星形模式,以《教育研究》为例;(b)表示团簇模式,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为例,(c)表示多分支模式,以《复旦教育论坛》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学科节点的度(degree),即预支相连的学科数。度越高颜色越深;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关联强度。

注:1.(a)表示单中心模式,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例;(b)表示多中心模式,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c)表示无中心模式,以《大学教育科学》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地区节点的度(degree),度越高颜色越深,即与之相连的省份越多。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连接的强度。

模式一:单中心模式。 合作研究的论文以某个省份为中心,该省份与其他省份的合作占所有合作中的绝大部分。 此模式包括期刊1,8,9,10,16。 其中《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北京为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复旦教育论坛》以浙江为中心,《高教发展与评估》以山东为中心。

模式二:多中心模式。有多个合作中心,包括期刊3,4,6,7,11,12,13,14,15,17。 多中心模式是期刊发表合作类型文章的主流模式。其中《高等教育研究》以北京、上海和江苏为中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以北京和湖北为中心;《中国高教研究》以北京和浙江为中心;《高教探索》以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 以北京和湖北为中心;《现代大学教育》以湖北和江苏为中心;《江苏高教》以江苏和浙江为中心;《现代教育管理》以北京、福建、广东、吉林和辽宁为中心;《黑龙江高教研究》以江苏和浙江为中心。

模式三:无中心模式。即找不到明显的合作中心,包括期刊2,5,7,18。

4. 职称合作模式。 18 家期刊的职称合作模式基本相同,均以正高、副高、中级、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作者主体,他们之间的合作最为普遍,其中《中国高教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具有行政职务的作者合作也较为活跃。 (见图6)

注:1.(a)以《教育研究》为例;(b)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职称的度(degree),即与之相连的节点数,度越高颜色越深。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

5. 校际合作模式。 在校际合作模式上,各期刊均以省内高校间合作为主,也都存在一些和外省高校合作活跃的院校。 如《教育研究》中,上海、北京、浙江的高校之间以及其与外省高校的合作较多。 《中国高教研究》中,合作高校众多,尤以北京和浙江高校为主,见图7。

(五)期刊对论文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式的偏好

论文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是论文重要的内在特性指标。 根据周光礼和谢清的分类[16],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可分为四类:体制与结构、组织与管理、知识与课程、教学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可分为四类:人本主义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实证主义范式、经验主义范式。在此,我们仅挑选了平均占比最大的领域(组织与管理领域)和范式(结构主义范式),以及与期刊影响因子关联程度最为密切的领域(体制与结构领域,皮尔逊相关系数0.424,P<0.1)和范式(实证主义范式,皮尔逊相关系数0.453,P<0.1)进行展示,统计结果见表7。值得指出的是,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与期刊影响因子有显著正向关联,这证实了研究假设3中关于研究范式的论断。

注:1.(a)以《教育研究》为例;(b)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院校地区,同一颜色表明同一地区。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连接强度。

各个期刊的差异化竞争产生了不同的期刊风格,使得各期刊发挥比较优势,产生不同的偏好结构。 在此,我们定义期刊在某一研究领域(或范式)的特色值:特色值=该期刊在某一领域(或范式)的发文比例/18 家期刊在该领域(或范式)的平均发文比例。

若该比值大于1,则说明该期刊在此领域(或范式)上有格外偏好;反之若小于1,则说明该城市在此领域无明显偏好。我们将各分项特色值大于1 的数据进行作图,结果见图8。 我们发现,排名前6 名的期刊,有5家偏重在实证主义,其中《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最为明显。而IF最高的前3名的期刊《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研究》均在体制与结构领域上有格外偏好。

注:1.标号1~18对应的期刊与图3标注相同。2.有连线表明该期刊在某领域(范式)有超出平均值以上的偏好,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

(六)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的偏好差异

本部分比较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的差别,分类标准见本文第二部分。 统计发现:纯高教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1.200, 综合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672。二者在影响因子的差别,是否与其关键变量的差别有关呢?

从表8 可见,“985 工程”高校发文和国家级基金发文在两类期刊上占比有明显差别(卡方检验对应的P值<0.01),综合类期刊数值较高。 而据前文所述,这两项指标正是期刊影响因子的重要关联变量。

对于文章内在类特征: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式的分析发现, 两类期刊有明显差别(卡方检验对应的P值<0.01)。 综合类期刊在研究领域上更关注体制与结构、组织与管理,而纯高教类期刊更关注知识与课程、教学与结构。 研究范式上,综合类期刊更多刊发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文章,而纯高教类期刊更多刊发经验主义文章(见表9)。 研究领域和范式的差别,也是带来影响因子差别的重要因素。

五、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证实了如下结论:文章显性特征、来源多样性特征、内在因素特征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本部分对于期刊影响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期刊影响因子关联因素的联合作用。

对变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影响因子有较强关联的部分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因此,在回归的自变量选择中应尽量避免将它们同时放入方程。如实证研究与获得国家级基金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0.728, P<0.01),综合类期刊与实证研究范式比率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0.650,P<0.01)。 综合考虑各类变量之后,我们挑出正高级职称率、每10 篇论文来源学校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占比以及论文合作比例四个变量作为回归的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希望验证论文合作比例是否在多元回归中具有显著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所刊文章作者正高级职称数据缺失。 基本回归结果见表10。

注:***p<0.01,**p<0.05,*p<0.1。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利用期刊影响因子还是影响因子的对数作为因变量,回归的结果都显示出稳定性。 正高级职称率的影响强大而显著,正高级职称发文率每提升0.01,期刊的影响因子提升0.02左右。 实证主义范式的加大,会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合作对期刊影响因子具有正向作用,但效果始终不显著。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18 家顶级教育期刊的刊文分析,得到了如下研究发现: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发文越偏向高水平大学和高级职称的作者,越偏向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稿件来源院校、地区、学科越是集中,则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 合作发文占比与期刊影响因子无明显关联。合作发文中,学科交叉呈现“星型结构模式”“团簇结构模式”和“多分支结构模式”三种模式,金字塔最顶端的期刊多倾向于以教育学为核心的“星型模式”;地域合作模式呈现单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无中心模式三种模式,多中心模式是主流。期刊对实证研究范式的偏好程度与期刊影响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类期刊与高教类期刊在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回归分析表明:正高级职称比率、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率、综合性期刊能够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起到正向作用。

以上结论既回应了已有的关于文献计量的研究,诸如基金作用、活跃作者作用等。然而,本文的结论与既有研究结论最大的不同点是:合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文章质量的作用并不明显。 这一结论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育不足,研究复杂度相对较低,从而使得合作比例偏低,合作研究的作用尚未显现。同时,另一个让人意外的发现是:在当前环境下,固守教育学本学科,以本学科的科研院系为主要依托、减少对于稿件多样性的偏好,反而有助于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 这一发现值得反思。 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作为开放的领域,如何吸引更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加入进来,激发学科内部的活力,或许成为下一阶段发展本学科的重要议题。

对于办刊者,我们认为,若要提升期刊质量,需走综合化道路,选稿时更加注重文章作者层次和基金层次、选取实证类研究文章或可以成为有效的筛选策略和提升杂志影响力的手段;对于研究者,我们建议多做实证性研究,并努力提升职称,多获取课题,这样有助于在更高级别的刊物上获得发表。

摘要: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期刊影响因子大小与其刊载文章的质量密切相关。对2015年18家教育类中文期刊不同类型期刊的研究发现: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在论文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的偏好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刊文合作网络的研究发现:学科合作结构模式主要分为“星型模式”“团簇模式”和“多分支模式”三种,影响因子最高的6种期刊大多倾向于教育学科为核心的“星型模式”;地域合作模式呈现出单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无中心模式三种模式。对期刊影响因子关联因素的研究发现:论文的显性特征,如作者的院校层级、作者职称和论文所受的基金资助状况与期刊影响因子呈显著正向关联。实证研究范式的发文比例与期刊影响因子显著正相关。论文的合作性特征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本研究的结论对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期刊影响力差异的来源,改善论文与期刊的双边匹配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上一篇:全年承包合同下一篇:梦想带领我前行(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