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新闻的发展趋势初探

2023-01-14

社会化的格局使新闻媒介在注重新闻素养的培养和专注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同时, 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生活化, 娱乐化, 情趣化。所以软新闻在以上几个元素方面满足了读者的需要, 软新闻汲取了更多生活化的元素, 使受众不仅乐意接受她所传达的信息, 在更大程度上, 软新闻的受众比应新闻的受众要多, 其效果也非常鲜明。但是拘泥与传统观念的软新闻宣传模式在当前新闻媒介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笔者认为新闻媒介要深入做好软新闻的报道, 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并大胆转变观念, 使软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更为重要的作用。

1 软新闻的内涵及广泛价值

内容上的生活化、戏剧化, 表达形式上的趣味性都是软新闻的标签。软性因素在新闻中的扩展, 成为当今新闻届的一个发展趋势, 如软新闻激增, 新闻栏目、版面等编排方式上的“软着陆”等。但硬新闻信息资源仍然占主要地位, 只是我们更应该注意这类资源中所包含的生活及戏剧化因素, 以及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软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中, 除了内容和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外, 也受到硬新闻所持新闻价值观的影响, 以求“软”中有“硬”。因此, 硬新闻应该从软新闻开发中汲取创新因素, 但汲取的目的是为了使硬新闻中的信息更好传达和为受众接受, 硬新闻在信息内容上还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在对软性新闻资源开发时, 还要以硬新闻为参照, 发掘当中包含的主题, 使软性新闻从边缘走向资源开发的中心地带。

软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多元需求, 根据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 软新闻集新闻策划, 方式创新、形式多样、视野开阔等特点为一体构成了软新闻的主要元素, 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 软新闻的发展对于提升新闻媒介的核心能力, 满足不同读者需求, 注重新闻的娱乐化、生活化等新闻宣传模式的转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2 发展软新闻的创新思考

我们知道软新闻起初是由单一的公关软文发展而来的, 经过读者、商家、社会以及新闻工作者的软新闻经过策划之后会更具可读性、直观性、全局性, 但软新闻在策划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软新闻的变质。软新闻一般包括消费性、生活指导性新闻, 这些新闻内容经常会涉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关于行业消费报道, 已成为软新闻策划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行业性的消费新闻不仅能帮助读者了解该区域的消费信息, 还起到了引导消费的作用, 受到读者青睐。但这类软新闻的策划一定要强调报纸的公信力, 报道要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不能将软新闻写成为某个品牌或某个商家宣传的“公关软文”。其次是要注重创新。软新闻的策划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往往不能为了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或者眼球效应, 而本末倒置忽略了新闻的根本, 而千篇一律地跟风, 或者夸大报道内容, 在生活中成为商家的代言或者某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帮凶。由此可见, 在进行软新闻策划时也要强调独家报道, 在选题上要有与众不同的角度, 在内容上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还有就是软新闻要注重实事求是, 切忌主观臆断, 更不能成为某些产品或者某个社会现象的吹捧工具。软新闻的报道要正确对待报道对象的娱乐化和生活化, 不能随意夸大报道对象的功能, 要真正做到用事实说话, 特别是在当下, 一些软新闻恶意夸大商品功能, 这样不仅起不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而且还使媒介丧失了公信力。

3 关于软新闻发展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 软新闻的发展首先是要建立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 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 使软新闻在陶冶人们情操, 有效传达信息的同时, 要使软新闻硬起来, 同时在软新闻的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软新闻的写作方式, 切忌软新闻的商业化属性, 杜绝软新闻的无事生非, 更不能使软新闻成为某某商品的说明书或者广告。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变软为硬

软新闻的一个不足之处, 是让人觉得浅显且缺乏深度、平实且缺乏权威、通俗且缺乏品位, 容易造成公信力的缺失。因此, 在优化信息结构、提高新闻质量方面, 软新闻需要在保持服务性特色的同时, 着力提高其信息的品位。马克思关于人类精神交往和信息消费的理论认为, 精神领域的生产、消费和物质领域—样, 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有什么样的产品就会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者。这就启示我们:新闻媒介在信息传播的内容构成和形式表现方面要做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把大众化、世俗化和人文品位统一起来, 培养受众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因此, 软新闻也需要思想的支撑, 要以一定的品位作为骨架, 不能一味地软沓沓、平淡淡。例如, 表现生活的纪实手法, 并不意味着没有选择, 应该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 从对社会和人的关注中, 浓缩人间的真情, 提炼人性闪光之处, 达到情感和理性的升华。这正是软新闻硬化应该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3.2 报道形式更加平民化

近年来, 各地软新闻风起云涌, 软新闻抓住人心的方式不外是“用民众的事让民众快乐”, 在内容选择上表现为:抛开时事时政而关注百姓生活;注意力集中在新闻事件本身, 偏爱暴力、灾害新闻, 喜欢揭露阴暗;不注重问题的解决, 满足于揭示和展示等;在报道方式上, 语言尽量显得轻松幽默, 主观色彩浓厚, 加强新闻的故事性, 注重情节, 放大细节;在传播方式上尽量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积极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为了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在“走进市民”的口号下, 记者将摄像头伸进市民家庭, 将私密的家庭生活公之于众, 用人们的酸甜苦辣吆喝叫卖, 在貌似平等体贴的报道方式中, 将新闻转化成剧情。当然这种报道方式也逐渐变得普通起来, 不再严肃, 让更多受众与新闻的距离越来越近。

摘要: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 信息传达的速度加快, 特别是在以网络在载体的“第四媒体”的兴起的大环境下, 软新闻不仅成为了新兴媒体的主流, 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化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软新闻越来越得到关注, 更多的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来自软新闻。因此针对软新闻的发展趋势研究也就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本文就软新闻的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以期得到广大老师的指正。

关键词:新闻媒介,软新闻,趋势,娱乐化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谈当代传媒的娱乐化倾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

[2] 沈维梅.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4) .

[3] 文桦.淡化宣教色彩不能淡化导向功能——浅谈信息娱乐化[J].声屏世界, 2003 (3) .

[4] 王莹.消费主义与我国传媒的“消费时代”[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上一篇: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以A民办高校为例下一篇:化工工艺中所涉及的常见节能降耗技术的相关对策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