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在这一浪潮中,大学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研究背景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其次,让年轻人做好“创客”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创业者不仅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不断熟悉商业模式,还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创业点是否有创新性。然而大学生创业往往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相关性探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的深入推广,各行各类的创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其中,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综合素质,那么他们是否对自己创业有更加强烈的欲望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究其原因,症结在于双创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当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下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

2.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政策虽出,大学生们的反应却平平。调研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大。其中,合肥地区的五所高校中,对这一政策比较了解的仅有31人,占调查总数的10.69%,52.76%的学生仅听说过这一政策,且有自主创业打算的仅有10人(见表1)。而集各项优势于一身的北京地区的部分高校中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也仅为4.44%。这表明,双创政策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开来并对其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2.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程度

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成功率的绝佳途径。调查显示(见表2),大多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因双创政策的出台而发生变化。在调研的八所大学中,仅有2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设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方面的教育,其中211和985大学占43.5%。

这表明,各个大学普遍对双创政策响应度较低,其教育模式急需改变。

2.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性分析

将“对双创政策实行时间的长短”与“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数据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见表3),Pearson相关性为0.038且显著性P=0.514>0.05,这说明双创政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极弱的相关性甚至不相关。但是理论上,随着政策的推行,其逐步趋于成熟,各大高校应当逐渐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即两者应当是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校并未将此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本次调研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没有真正深入大学教育和学生内心:大学教育模式和大学生求稳的传统就业思想并未改变,因此没有出现大规模创新创业活动。怎样改变当下的情形,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知识、才能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3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改进高校教育模式

紧随时代潮流,鼓励创新创业,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达成这一目的,高校必须以合适的步伐,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行为,从而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

3.1高校加强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校应加强该政策的宣传与引导,重视政策的实施。首先让大学生了解该政策、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对创业者的支持与保障力度,让他们体会创新创业能带来的益处,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在校创业社团的作用,通过试点发展、以点带面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宣传大学生以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以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准备创业者少走弯路,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3.2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师资水平

高校仅做好宣传号召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还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想突出专业特色,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广泛的招贤纳士,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对于本高校教师而言,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3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相关配套体系

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大展拳脚。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于活动中涌现的相对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和项目,学校可以和国家相关部门结合,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努力促进校园创新氛围的形成。此外,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的创业信息跟踪系统。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组织创新创业学生的经验交流,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3.4加快并完善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创业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场所,也是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尤为重视的环节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各大高校应及时为准备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国家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贷款担保、贴息扶持、税收减免等缓解学生的创业压力。

4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变与发展的不二之选,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带来了良好契机,置之不理的结果是成为井底之蛙,注定看不到更广阔的蓝天。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争做鸡中之鹤,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软硬件条件,激发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负责,更是为国际与社会做贡献。

第二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进了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同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大学生应如何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如何在大学课堂中普及,是现代一个较重要的课题。互联网创新的概念是什么,计算机类的学生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投入到创新创业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鼓励,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互联网

1 互联网创新的概念

互联网创新的主要概念是凭借预见网络发展前景的独特眼光和对新生事物超乎一般的悟性。那么创业的概念是什么呢,这个很多人都可以理解为在某一领域成就一番事业称为创业。新时代的互联网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在2013年的经济人物颁奖仪式上,雷军、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对此问题给出了3种不同的论断:董明珠认为互联网是渠道,服务于传统制造业;马云认为互联网是工具,一种与传统思维兼容的工具;雷军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新思维,需要抛弃传统制造业的思维。

3种思维,3条路径,谁胜谁负?马云当晚说得好:二十年后再看。

众所周知,参与互联网创业的大佬们都毕业于名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基本上都是技术出身。马云除外,马云从小并没有互联网方面的天赋,他从事互联网实际上是投资于一个自己并不十分懂得和擅长的领域,他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凭借了预见网络发展前景的独特眼光和对新生事物超乎一般的悟性,再有就是他的坚持。小米总裁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大二基本完成了大学四年的课程,而且获得了武大所有的奖学金。腾讯总裁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等。

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模仿并超越对手。马云是在去美国考察,看到美国的EBAY是如此的方便和快捷,于是联想到了中国内地的空白市场。马化腾模仿以色列人开的OICQ,转化为风靡全中国的实时交流工具QQ等等。在90年代,中国的互联网可以说是起步较晚,便很多互联网产品能很快占领中国市场,为什么他们能一枝独秀呢,最主要的是: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创造奇迹。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现状

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能选择高职院校,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可高职院校很多课程模仿的是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理论多于实践。最终导致这些本来对理论课就不太感兴趣的同学,被逼无奈去接受那些课程,谁知怎么听都像听天书,非常的痛苦。但是,如果让他们去实操的话,高职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充满了激情。像计算机的课程,有些理论较枯燥,不太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些需要实际的操作才行等。

打游戏,看电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很多同学都是无所事事,不知何去何从。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想改变自己,送外卖,手机贴膜等,认为这就是一种创业,有些学校提供了场地,也是化妆、修甲等,有一点技术含量的网站建设,网络开发几乎看不到。教育厅让报创业项目,就临时想几个项目,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情况怎么能算创新创业呢?2014年6月搜狐网做了一份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8.4%。在众多的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成功创业率只有2%~3%左右。

教育部已发文《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校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新工作。通知还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虽然教育部针对各高校的创新创业已明文规定,虽有些高职院校早就有了这方面的实际行动,已把创新创业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体系。但是,一般都是学生即将毕业时突击开设的课程,很多都和就业指导课混为一体,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1)互联网背景下创业导师缺少,具有互联网实战经验的老师稀缺,很多老师都是一校门到另一个校门,导致为了充数,很多学校的这门课由辅导员来完成。(2)部分条件不错的学校提供了创业基地,供学生去发挥,但大部分也只是餐厅、奶茶店等初级的服务行业,可模仿性较高。

再看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创业成本较低,现在已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已风靡全中国,农村已有了农村淘宝,过年回家都是网上购买火车票。

再来看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走过10年,如果一个B2B网站不能实现在线交易,只是企业信息展示的平台,它就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网站。敦煌网作为第二代电子商务网站,CEO相信最难的就搭建平台,你必须让买家和卖家对这个平台都有很高的信任度。她亲自带领团队深入江浙等外贸出口发达的地区,在阿里巴巴的眼皮底下,撬动了敦煌网的第一个客户,直至第一批用户。随后,又去东莞、温州跑一家一家企业,求着别人来敦煌网注册。

功夫不负有心人,敦煌网作为一个敢于超越的“小萝卜头”。以下数据可以有力地证明其存在和发展的可行性:从2004年到2010年,敦煌网的交易金额年均增长率高达1700%多,到2010年,敦煌网已有210万买家,来自全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大约占到了80%。2010年成交额达到60亿人民币。对此,王树彤说:“这个时代给留下了很多机会,雅虎曾经如日中天,也差点被谷歌并购了;两个大学生的企业(face book)又把GOOGLE”给超越了。大企业很优秀,但是阻挡不了‘小萝卜头’的超越。”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信息时代,每一天都有奇迹发生的可能。现在,王树彤可以底气十足地向市场推销她的新概念:敦煌网实现了国际贸易的彻底在线化,从而给成千上万的国内中小企业带来了线上丝绸之路。

不可否认,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先知先觉者,在国人尚不知互联网是何物,更不知道通过网络能够完成商品交易时,马云已经领悟到了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以及对人们生活将会造成的影响。

第三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63-01

今年“两会”之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最时髦的热点词语之一。有人统计过,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大量社会青年如果缺少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很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盲目创业,可能会出现‘全民炼钢,尽是废铁’的悲剧。办好创新教育首先要改革我们的教育体系,包括理念、课程、师资、实践等等,真正帮助每年730万毕业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做事素质与健康的人格。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人才是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要为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完善大学人才的培养对于在新形势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现实的意义。在创业创新的大潮中,教育要培育学生开阔的思维、勤勉乐观的性格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一、大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高考教育现状来看,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教材内容,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政策鼓励,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指导帮助,都尚不能说达到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对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从高考结束之后进入到大学,更多的人选择学习课本的死知识,或者死学课本知识,至于如何在大学里创业,在学校里突破知识权威进行创新,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和概念。而当下我国多数大学中,也没有鼓励创业创新方面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此语境下,更多的人在毕业时,只想去求职,而没有去谋职;或者说,多数大学生只想得到一份工作,而没有想过为别人提供工作。

近几年,屡屡有媒体提出这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能不能产生乔布斯?笔者认为,就此前我国大学教育现状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在那里摆着,在教学方面,也远远没有西方大学一样的先进灵活模式。而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与乔布斯都是在大学期间就实现了最初的创业梦想。要让我国大学中也产生一个这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显然不现实。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完善大学人才培养的建议

1.创建开放包容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畅通学生的表达渠道,培养学生表达个人思想观点和情绪问题的能力。客观理智地回应学生所思所想,在平等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缺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引导他们在犯错中学会反思和承担。把每一次犯错误都当成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吃一堑长一智,在纠正错误中,锤炼科学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2. 注意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要培养学生勤学乐学的超强学习能力,以顺应时代潮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探究。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亲身研究和体验,使他们不仅习得知识,而且掌握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多元能力。只有善于观察和探究,才能不断涌现新的创见和新的灵感,练就超强的学习能力。

3.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校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阳光正直的心态。如在雷锋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福利院、老人院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社会并承担社会责任。组织书友会、笔友会,畅谈读书写作的心得体会,展示优秀的学习成果,在互学互鉴中,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促进共同提高。

4. 给予欣赏和激励

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欣赏和激励,用积极的情感唤起学生的自尊自强,激发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这是人才辈出,各尽其能的时代。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的脉搏高度契合,培养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创客”精神。教育的意义在于不断拓宽学生看世界的视角,引导他们更好地思考社会和人生,培养多元技能去开拓多彩的人生。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贾鸿雁,郑炳章,何昱著.学生可持续创业能力培养模式[M].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9).

[2]苏晓晋,武?B,曹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76-78.

[3]马楠,陈心浩,白云.建高校创新实验体系全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技创业月刊,2014(3):36-39;

第四篇: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

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探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 高职 艺术设计专业 分段式 项目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74-03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在要求,20世纪初期德国包豪斯曾倡导产学研一体化,通过校企合作和巡回展览,鼓励师生开发产品设计专利,并通过专利转让以获取学校建设发展经费。包豪斯首任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也有合作创办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建造了大量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

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前提,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地融为一体,在教学环节中引入企业设计项目,并通过分段式的集中强化训练,了解和掌握实际项目从策划到设计、从生产到销售相关经营管理全部过程的知识技能体系,才能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艺术设计职业和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减少毕业生上岗前企业的重复培训,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为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概述

(一)分段式教学。分段式教学目前主要集中于本科院校,国内高职院校大都由中职学校转型而来,基本上还是延续多门课程并行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分段式教学尚处在试验摸索阶段,虽然有部分院校采用了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本科院校的套路上。

分段式教学模式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它能够有效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关系,体现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科特征。传统的教学安排是同一学期内若干门课程并行开设,学期结束前统一进行期末考试。分段式教学模式主要考虑的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其特点是在同一个学期内若干门专业课程渐进开设,各门课程在各自的教学时间段完成所有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成绩考核等内容。

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分段式教学模式通常采取纯粹分段式和混合分段式两种形式。纯粹分段式,就是在每个学期内若干门专业课程依次渐进开设,课程之间相互衔接,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为4周(具体学时数依据课程特点灵活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安排,且这段时间不开设其他专业课程。混合分段式,就是在每个学期内文化课程按传统模式安排,专业课程按纯粹分段式安排。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相对灵活,便于在现有的课程安排模式下进行局部的调整,可操作性强,并且不影响文化课程、选修课程的教学安排。

(二)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一种形式。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项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预定目标的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特定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是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教学单元,采用理实结合和内外课堂的形式在固定的周期内集中组织日常教学。项目化教学一般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中运用,包括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实施和项目的考核三部分,明显区别于传统以课内讲授、课外作业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分段式教学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基础,只有采用集中教学才能保证设计项目完成的连贯性和时效性,做到学校教学与企业项目同步发展。

二、家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包括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两部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合理的,但在课程安排上还是沿用传统多门课程并行授课的模式,不利于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主要问题如下。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割裂。家具艺术设计的工作性质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然而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仍然分开设置,实践教学只是作为实训课程安排在学期末。

(二)课程周期冗长、教学课时分散。家具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实践性强,需要通过集中时间强化训练来提高技能熟练程度。课程周期冗长、教学课时分散既不利于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巩固,又不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也不利于教师开展正常的调研和培训工作。

三、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改革措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合理融入分段式课程体系中,从而解决了设计项目实施的时效性问题。它是一种以企业文化为导向、设计项目为核心、工作过程为载体的创新型教学手段,但必须建立在校企深入合作以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完善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与改革,建立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把握家具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三年课程划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三大模块。专业理论?n(包括文化通识课)采用传统并行授课模式,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采用分段式渐进授课模式。

1.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专业理论课是提高学生设计创新水平的条件,包括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史论、人机工学、市场营销等课程。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特点,虽然在课程设置上侧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但是必要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尤其重要,通常每学期每门课程安排30学时为宜。可采用传统并行授课的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知名专家的主题讲座。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关键,包括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手绘制图、电脑软件、材料工艺、模型制作等课程。通常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训练为主的授课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可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按照课程的衔接关系渐进授课。部分?n程如手绘制图和电脑软件,可以结合过往设计项目实施案例教学,将基础技能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3.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任务的核心,包括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软装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它是

一、二年级所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性、应用性特别强。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通过校内校外课堂结合的形式,将企业实际项目有效引入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的方式分派到各个项目小组,并引进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完成在校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

(二)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师资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强,不少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因此专业能力提升尤为重要。另外,行业和企业代表着本领域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学校教育要及时借助外部力量才能与社会发展接轨。传统并行开课的教学安排模式既不利于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提升,又不利于校外兼职教师的聘请。

首先,日常教学任务占据了大部分工作时间,专任教师只能利用请假或假期的方式参加调研培训工作(有不少培训项目并非安排在寒暑假)。其次,每门专业课程周期太长且学时分散,部分行业专家(或企业技师)身处外地,加上所在单位各种工作事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不方便协调,因此很难聘请到合适的校外兼职教师授课。

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将企业设计项目有效融入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中,各门专业主干课程依次渐进安排,在授课时间上相对集中且互不影响,从而为校内专职教师开展调研、培训工作提供了时间安排上的便利。同时,也可以根据项目实施需要灵活安排行业专家(或企业技师)共同完成教学及考核任务,为校外兼职教师的聘请创造有利条件。

(三)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实践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重点,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方式。目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主要集中在每学期末尾,每门专业实践课程一般为1个教学周,由于每学期课程较多,实训周虽然教学时间集中但学时总量不足,无法满足完整设计项目的实施。校外实习是正式就业前的热身,通常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主要采用顶岗的方式在企业相关部门半工半学。

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工作室制和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能性。根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硬件条件创建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下设造型基础工作室、产品研发工作室、木工家具工作室、金工家具工作室和雕刻工艺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置校内专职导师、企业兼职导师各1人。校内专职导师主要负责设计项目的筛选、方案的拟订和组织管理工作,企业兼职导师主要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四)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建设。成绩考核评价是衡量教学成效的依据,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由于理论教学周和实践教学周分离,导致成绩考核上的重复,即所谓的理论和实践两份成绩。现有的评价体系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还不利于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综合考核。

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将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到后期验收全部过程纳入考核范围之中,并在项目结束阶段组织专门的项目成果展览,由校内专职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共同赋分,不仅考核学生的业绩作品,还考核学生的执行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考核。

四、结论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还要培养创业型设计人才,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的关系问题,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逐步引入校园文化之中,从而缩小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为学生毕业后工作就业和自主创业奠定了现实基础。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中国教育的主体思路,只有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模式,将分段式教学与项目化教学有机结合,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建立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思路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服务。

【参考文献】

[1]吕梦蛟.分段教学模式教改实践及体会[J].煤炭职业技术教育,2003(9)

[2]何茂农,王玉峰.分段式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06(11)

[3]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4]章广明.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7)

[5]王伟华,王正宽,崔树清.分段式项目化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0(6)

[6]万达,陈新,曹勇.高职院校分段式教学改革探讨[J].包装学报,2012(4)

[7]刘娉,曹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13

[8]李晓红,陈伟珍.高职机电类专业分段式、模块化集中式教学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4(8)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GXGZJG2015B139)

【作者简介】吴海波(1980― ),男,湖北枝江人,硕士,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设计艺术教育及实践。

(责编 卢 雯)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背景、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进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鲁克就认为经济增长与创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国已经由管理型社会转变为创业型社会,GEM(Global Entreprenc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1999年对10个国家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业活跃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也较高,反之,则比较低。因此,越来越多国家都陆续把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当前的学术和职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145万猛增至212万入,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比2005年增长73

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这些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比尔·盖茨、张朝阳、马云等创业神话,在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中,产生了不容小觑的“明星效应”。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积极、活跃的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逐渐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渴望成为成功的创业者,甚至有许多学生在大学校园就已经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高校扩招使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出现困难之后,大学生创业逐渐得到高校、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并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 此时,创业教育开始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的概念是1989年由埃利雅德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创业教育逐渐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有大量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探讨。学校怎样去实施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课题。其实,创业教育本身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都具有不同的创业意向,并拥有着不同的个性特质,有的人成就需要高,有的人安于现状;有的人倾向冒险,敢拼敢闯,有的人厌恶风险,向往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个性特质,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

的创业选择,甚至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个人特质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将是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过程。 谢一风(2007)指出当前许多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环境适应性较差,同时整体创业意识较低,缺少创业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创业所需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培养都可以从大学创业教育得到提高。通过大学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热情,培养成就需要、冒险意识、主动性等人格品质,储备创业知识、锻炼各方面创业技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创业意向,为大学生迎接新一轮创业高潮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大量学者开始了对中小企业的创业研究。但许多文章是针对国外背景进行的研究,而中国社会文化与国外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性,因此国外的研究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不一定完全适用。目前基于特质理论研究成就需要和冒险倾向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不稳定,有待进一步检验。在创业领域研究主动性人格对创业的

影响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以往的研究大都以企业为基础,探寻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创业者与管理者等在个人特质上的差异,很少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研究。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创业生力军,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综合 的思维能力,他们除了具备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知识以外,其人格特质的差异性是否让他们对未来创业更有信心,更会有积极的创业意向?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个人特质的影响外,认知因素在创业领域备受关注,由认知心理学与创业学相结合并产生了一些新概念,如创业自我效能等。由于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为了有效地提高高校创业教育,从环境的角度引入了家庭背景、大学创业环境两个变量,研究他们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为他们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最能够对学生创业提供各方面资源支持和帮助的因素,是影响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最近的环境因素,因此,考察家庭、大学环境的支持在学生创业意向中是否有促进作用,站在学校的角度,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同时,检验在创业过程中的社会网络支持是否大大影响学生的创业意向。另外,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是否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实质性的帮助,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又有哪些值得进一步的商榷与纠正,都囊括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中。

(二)现实意义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个人特质方面应当注重

教育和引导。成就需要、风险倾向是个体比较稳定的人格特质,对学生未来创业意向可能有一定影响,或者通过自我效能而间接影响个体的创业意向和行为。本文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创业自我效能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学校创业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鼓励学校进行各方面创业培训或讲座,积极实施各项创业教育措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兴趣,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大学生的个人背景特征与创业意向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意识,为更高效地识别学生中具有较高创业意向的群体提供实施途径,从而为在高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创业教育更全面地提供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还试图探讨创业自我效能对人格特质、学校创业环境与创业意向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个人背景特征在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上的差异性以及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直接影响作用,主要考察个体内在人格特质与外在学校环境如何通过创业效能对个体的创业意向产生影响。总之,本文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更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培训和引导,促进大学生创业。此外,本研究基于中国文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创业教育与培训提供更加切合中国实际和面向未来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从学校创业教育方面入手,开设创业课程,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创业

的心理品质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创业氛围,同时也对家庭教育引起重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创业 创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定义,涉及到的学科种类很多,包括管理学、杜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是企业家对机会的认知和采取的行动,不仅仅是在有蓝图的情况下发生,也会作为对企业家如何看待来曾使用、来曾开发的机会的一种同应而产生。加特(Gartncrl985)、 马克米伦(Madmilanl988)等入认为创业是建立新组织、创建新企业。而威廉·D·拜格雷夫(William·D·Bygravel989)、斯蒂文森(Stevenson)、格劳斯贝克(Grousbeckl994)等人认为是首创精神、想象力、灵活性、创造性、乐于理性思考和在变化中发现新机会的能力以及根据已控制的资源去获取不断变化的创造财富的新机会。综合以上专家的观点,本文认为创业就是创业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通过个人的努力,在特定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从而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

(二)创业意向 国内外的研究者指出,意向是有计划行为的最好预测器,尤其是这个行为如果是难以观察和具有时间滞后性的,则意

向能更好的预测这个行为。同时,他们认为,创业行为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反应的结果,而是一个有意图的有计划的行为,它涉及一系列的认知过程,例如,信念、态度和意向等。由此,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引发了研究者开始从创业意向的角度探讨个体的创业行为。大学生创业意向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是大学生是否愿意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 刘海鹰, 2010) 。范巍、王重鸣(2005)指出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Krueger (1993)指出,创业意向是个体对创立新公司的可能性和行为倾向。Davidsson, P(1995)认为,创业意向是指个体计划在将来进行创业的决定和选择偏向。由此可见,创业意向是个体将来创业可能性的最主要指标(Krueger,1993)。 综上所述,本文将创业意向界定为:指个体朝向将来自身创业的可能性和行为倾向;并进一步将“大学生创业意向”界定为:“大学生个体朝向其自身将来创业的可能性和行为打算。”

(三)创业态度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章志光、金盛华等,1996)。

它是具有一定的对象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性色彩的内在心理倾向(propension)。章志光等学者(1996)认为,态度包括感情、行为倾向和认知三种心理成分。态度有4种基本功能(章志光、金盛华等,1996):第一,适应(adjustment):指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并起着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第二,自我防御(defense):指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第三,价值表现(value express):指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第四,认识或理解(knowledge or understand):指一种态度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建构世事手段的参照框架(frame of reference),因此它能引起意义感。在上述4种基本功能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态度的动机,而动机又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态度对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甚至动机作用(毛志雄,2001)。

(四)创业自我效能 创业自我效能期望是个体确信能成功实施带来期望成果的行为(Buandra, 1977)。自我效能是一种复杂的个人能力,包含了个体在具体任务的执行过程中综合评估的能力。自我效能可以随着新信息的获得而改变,因此需要随时改变预定的行为过程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关于自我效能在实际领域的应用,班杜拉认为,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一个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其自我效能是不同的。任何时候讨论自我

效能,都是指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此观点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由此,针对创业领域的研究,国外研究者提出了“创业自我效能”概念,Boyd & Vozikis(1994)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ESE)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胜任创业者角色和任务的信念的强度,并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决定个体创业意向和可能性的一个重要的变量。 (五)创业政策 创业政策是指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的有助于创业的条例,以此来帮助、促进、扶持大学生进行创业。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教育和培训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创业融资政策和创业服务政策等。

上一篇:党校副校长述职报告下一篇:大型公益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