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2022-09-10

化学课程作为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落实这一目标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化学方式的转变,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学生又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 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 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操作、观察、思考、质疑并最终创新的过程。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据心理学家统计, 一个人看过而记住的材料要比听过所记住的材料多1.66倍。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实验、实验、再实验”,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 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下面以“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为例, 谈谈在这堂课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热情

在此阶段, 教师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 提出所要探究的主题。首先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酒, 让学生了解酒的一些性质, 有了实物, 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 此时适时提出疑问“除了这些性质, 你还想了解酒的哪些性质?”酒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学生对它本来酒很了解, 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再次得到调动。学生们想知道的东西不仅仅局限在它的性质上, 他们更想知道它在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积极回答, 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

2 分析问题, 确定探究方案

一旦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 教师就要有目的的引导他们将问题变成一种可以解决的形式。教师事先准备好代表碳、氢、氧的不同颜色的小球, 指导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 氢与氧相连的事实等信息,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乙醇的分子模型, 学生很容易制作出乙醇的结构。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种结构的性质, 具体过程为。

2.1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讨论乙醇分子中有-O H, 这与H-OH相似, 提出猜想:乙醇可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活中的经验, 学生可以知道乙醇能燃烧, 教师再适时提出问题“如果改变条件, 乙醇是否还会被氧气氧化?”这时候, 每个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2.2 设计实验

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应做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给学生发问的时间, 给学生批判的时间。就如教育家所说的:“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 应该让他们自己做, 凡是学生能够自已想的, 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2.2.1 乙醇与钠的反应

学生已经做过水与钠的反应实验, 很容易设计出此实验, 然后让学生猜想实验产物, 有了猜测, 学生自然就会用实验来验证, 自然就想到了改进实验装置, 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 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士”, 只有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交流意见,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 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最后小组代表公布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活动, 将方案补充完整。

2.2.2 乙醇的催化氧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 故教师先提出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实验结果。在探究实验中,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并规范科学探究的过程, 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 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进行实效性指导。

3 进行实验并归纳出结论

学生分组根据设计完成实验,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在进行实验时, 教师适当加以指导, 并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结论和预测实验结果是否有出入, 如果实验中出现问题, 小组成员要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同时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教学是“双边”活动,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 教师的主导作用切不可忽视。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梳理, 并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 形成知识网络。

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后, 趁热打铁有针对性地设置练习, 及时反馈信息, 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达到全面解决问题的目的。

4 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

得出结论后, 尤其要强调知识的迁移应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利用探究学习到的知识可以解决和认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 学生们在学习乙醇时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喝酒后会醉”、“为什么有些人却可以千杯不醉”, 此时教师应适当给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丰富学生的知识。通过扩展应用,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更牢固, 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情感, 充分认识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适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笔者经过一年多的新课程一线实施, 总结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究模式, 将探究与学习相结合, 不断提出问题, 不断探究, 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 坚持将探究的重心落实在实际上, 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课堂时时将探究渗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力求实现探究向教与学的行为转化, 达到教中去探, 学中求究的目的, 使资源能够合理整合实现教与学效益最大化。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 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操作、观察、思考、质疑并最终创新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 本文以探究乙醇的性质为例, 阐述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主动性,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素质下一篇:帕罗西汀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