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教师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教学游戏,幼儿教育实践一体化模式,把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教育游戏化。提供给幼儿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和谐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所以游戏活动是合理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一篇:小班幼儿教师论文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摘 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小班幼儿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开始时期,更是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小班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对于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家园环境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环境

小班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雏形期,比较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各种行为习惯,可塑性极大。因此,在这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质环境为基础

人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物质质量的优劣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成年人如此,小班幼儿更是如此.

1、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幼儿园需要给小班幼儿创设优美、生动的幼儿园环境.可以在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设置一些优美的图画以及背景模型等,不仅可以让儿童欣赏并接受美的熏陶,还可以借助这些富有寓意的画面,来有效地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并进而影响其行为习惯.例如,可以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张贴一幅洗手、洗脸之后进餐,或者是不乱扔果皮的优美图画,而小班幼儿往往都会有好奇心以及喜欢模仿的天性,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跟着图画学,照着图画做,从而最终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

2、创设新颖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需要给小班幼儿创设形式多样、新颖的游戏环境和游戏内容.事实上,游戏作为小班幼儿在幼儿园当中的一项基本活动,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幼儿园里的游戏和幼儿自发的游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幼儿园游戏的主要目的,不是单存地为了愉悦幼儿的身心或者消磨时间,而是为了让幼儿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与能力,换言之,幼儿园游戏其实就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自然也就离不开幼儿游戏这一基本教学方式了,所以,应该给小班幼儿创设形式多样、新颖的游戏环境和游戏内容,以便通过游戏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人际环境为主导

小班幼儿教师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过程当中,需要给他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彤彤是我园小班的孩子,从小她就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早上起来不刷牙,玩具到处乱丢,平时吃饭不是要我们哄就是要我们吼,遇到困难就只会用眼泪来解决,为此其家长非常苦恼.对于辰辰这样的例子,如果光靠老师“板着脸”、嬉笑怒骂式的教育即使能够让其一时间因为畏惧的心理而改变,但也只能是起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通过老师的细心观察,发现其实辰辰的问题根本在于没有一个正确地引导.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以近乎“朋友式”的教育方法对其指导,指出这些习惯的不良之处,从而正确引导彤彤纠正这些不良习惯.结果证明,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对于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辰辰变得不一样了,处处会为家人着想,在幼儿园学会了饭前必须洗手、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边吃饭边喝水、不暴饮暴食等等.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应该常常弯下腰来放低姿态,实现与幼儿的平等、和谐的交往,这样才可以培养他们平等的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方面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环境为配合

1、多渠道沟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合作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经常督促孩子。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尊重幼儿心理

教师需要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事实上,几乎每个小班幼儿的内心深处都会对教师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畏惧情绪,这其实就是因尊敬而产生的.小班幼儿尤其担心的是,自己在家里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好行为习惯被老师知晓,这时,教师最好选择个别交流的方式,来和家长进行沟通,而不是公开化.同时,如果孩子在学习或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教师不仅应着力解決,还应跟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小班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其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雅丹.创设适宜游戏情境搞好小班管理[J].小学科学:教师,2011.

[2] 黄小葵.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1.

[3] 李敏娟.播种行为 收获幸福: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2.

作者:董海琴

第二篇:小班幼儿课程游戏化初探

摘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教学游戏,幼儿教育实践一体化模式,把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教育游戏化。提供给幼儿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和谐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所以游戏活动是合理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年龄特点;游戏化;策略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什么是课程游戏化

杜威指出:游戏是一种态度,幼儿园课程不仅仅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但强调在体现游戏精神的过程中,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儿童权利;提供环境设置和材料的关注,强调儿童与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注重活动过程中,将目标的过程中所隐含的这种精神渗透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这种精神渗透到课程设计的思想,是重要的组织策略对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核心,这是游戏的过程。

(二)教学与游戏的关系

游戏在儿童教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游戏的学习中,让孩子获取一些生活技能或经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两者有共同之处,所以两不被侵犯。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内部链接游戏和教学环节,这表明两者并不矛盾,但是,游戏和教学也各有差异,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三)为什么要课程游戏化

小班的孩子年龄相对小,对于自主的学习和发展自身的各项能力还处于被动的状态,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注定了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以太过规范的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进行,这样会使幼儿没有学习欲望和参与兴趣,要以幼儿能够接受、喜欢的形式进行,而这种形式就是游戏。

二、课程游戏化的作用

(一)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对游戏与教学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在许多场合,游戏已经成为各级教学目标,根据教师的意愿和计划的活动,原来的教学任务也悄悄地被游戏代替了。事实上,游戏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两者可以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例如音乐游戏“猫捉老鼠”可以培养孩子欣赏音乐本身旋律节奏感的美,培养孩子的勇敢,机智,奔跑和跳跃的性能,通过弯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获得主动学习和发展。这不仅推动了各领域的儿童的发展,可以让幼儿在想象中独立创造的游戏世界自由表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实现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的整合变得更完美,更生动,从而改变“放羊式”或“灌输”教育的根本,只有充分了解自然和每个游戏的价值,这样可以在游戏中实现最大程度各自教学的价值。

(二)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快乐自主实践活动的身心发展的要求,是幼儿一种独一无二的学习形式。自主性,趣味性,社会性,实践性是游戏的特定属性。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水平,好奇,活泼,对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的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幼儿在游戏活动时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活动状态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的本质,运用现有的知识,各种材料的操作,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绘画“小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讲解和示范图展示,然后让孩子们效仿,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可移动的小鸡纸板玩具,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绘画兴趣,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果,孩子们兴趣非常高地玩起来,围绕“小鸡”头,用你的“小鸡”的翅膀,“小鸡”摆动腿,每个孩子都玩得很开心,发出欢快的笑声。孩子们边玩边使用各种图片粘贴小鸡,老师看了会情不自禁地问:“你们小鸡在干吗?”孩子回答: “我的小鸭看天上的云。”低着头的小鸭子“我的在吃虫子”……老师可以在幼儿这种游戏的情境下问:“怎样才能让小鸡做出各种动作?”让孩子知道把小鸡的头,嘴改变方向就能够完成。一个测试过后,幼儿很快的在纸上画出各种动态的小鸡。在活动中轻松自然学习的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在看,想,画中做着玩的。他们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快乐的游戏开发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三)可以促进幼儿多面发展

为了使孩子的活动区域中充满阳光和快乐,我们提供不同的区域性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的操作玩耍,在自主性的游戏中,教师设置不同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不同的游戏角色中体现生活,在户外游戏中,教师提供不同的体育游戏器材,让孩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次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创造力和快乐,让孩子受益无穷。

三、如何实施课程游戏化

(一)一日活动游戏化

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如喝水排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自觉的进行一个接一个的排队喝水。幼儿本身对劳动没有什么自主的意识,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主动的去做一些事情,如在“擦椅子”的活动中,只是简单的擦椅子孩子肯定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做,但是教师可以以“给你的小椅子擦擦脸”的游戏开展,这样幼儿便会乐于接受,并积极的参与到“擦椅子”的活动中。在日常行为习惯上的培养中,如把玩具送回家等一些趣味的劳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些小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能干和劳动的快乐。帮助幼儿改掉自身一些不好的习惯,提高孩子做事情的坚持性。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很多机会,以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来组织幼儿活动,幼儿会更加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域游戏是一种特定的游戏活动,它包括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生活区等。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的学习和扮演适当的角色身份的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学会友好的沟通技巧。反过来,如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可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情感,意见,互相沟通,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建构区是幼儿构建能力发展的一个途径,且能学习建构技巧。可以在这个区域中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的形状和一些数量的关系。在尝试各种材料,建构方法,不同的设计中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孩子们之间可以合作,设计,实施,一起游戏,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阅读区中可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感受,进行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需求、意愿和观点;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三)教学活动游戏化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如谜语。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如以想象的方式组织活动,根据活动需要可以有不同的想象。一是教师角色的想象,如在组织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照顾孩子的活动,和小动物的朋友是妈妈的好宝宝。另一个是情节的虚构,在虚构一些情节的教学活动吸引孩子参与。在艺术活动“有趣的房子”,教师可以这样创设一个情境:小动物来我家,兔,狗,大象,长颈鹿一起说:“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我们的房子破旧了,想让小朋友们帮助我们设计建造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想不想?”引出“让孩子帮助小动物设计房子”的意图。这种想象的方式,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效果越明显。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如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游戏可以成为基本形式和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途径,深刻理解到游戏对孩子发展的价值,教师更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和游戏时间。在游戏中结合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徐燕

第三篇:培养小班幼儿的行为礼仪规范

礼仪是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小班幼儿正处于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幼儿的行为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礼仪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培养小班幼儿行为礼仪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行为礼仪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小班幼儿行为礼仪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但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对品质的培养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人们的相处变得更加融洽和和谐。幼儿时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认同能力比较强,在这个时候加强他们的礼仪修养是一个最佳的时期,可以见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班幼儿礼仪培养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不完整

礼仪文化从古至今受到了很大的洗礼,不良现象也随之而来了。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都致力于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培养,或者是对幼儿进行智力的教育,但是往往忽视了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让幼儿比较难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发展,礼仪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孩子的礼仪教育为何会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社会传统文化的缺失。

2.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不当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不良现象。一方面许多的教师没有办法以身作则给幼儿起到表率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往往习惯对幼儿进行礼仪知识的灌输,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枯燥的。那么可以先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然后再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幼儿发挥主动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十分主动有兴趣的去学习礼仪规范。这样也能显著地提高礼仪教育的效率。

3.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园教育受到了家庭当中的教育的限制,很多的小朋友在园中表现的非常不错,但是当小朋友回到家中后,由于父母教育的问题,小朋友在家中的表现就不像园中那样了,把园中学来的也都忘却了。很多家长由于缺乏科学和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犯错,最终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小班幼儿礼仪培养策略

1.在平时生活中,形成礼仪习惯

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因此,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礼仪教育外,日常中进行随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让礼仪教育在引导中平常化。小班的幼儿对于礼仪习惯的把握,不能像大人那样学了就会,因为他们年龄比较小,应该让他们进行多次的练习,来充分体验礼仪习惯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比如有的小朋友喜欢一边走路时一边喝水,并且一只手拿,这时候大人在边上就要时刻提醒幼儿,要双手拿好杯子,站好了再喝水。幼儿的礼仪习惯需要靠大人的引导以及激励。

使礼仪教育在儿歌的形式中深入化。礼仪教育的内容不应平铺直叙,可以通过改编成小儿歌,通俗易懂,让幼儿比较容易能接受,如改成三字经儿歌。简单易懂的小儿歌不仅读上去朗朗上口,幼儿也能从中学到礼仪在生活中的快樂。

使礼仪教育在游戏中深入化。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幼儿的“游戏即工作,工作即游戏”,幼儿就是通过游戏来了解这个世界的。比如在娃娃家做客的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成面露微笑,热情接待客人的小主人,在游戏中学习礼貌用语,增强幼儿对于礼仪教育的理解,引导幼儿把这种礼仪习惯从游戏当中带入到生活当中,让幼儿学习到良好的行为规范。

2.激发内在因素,实践营造共创

通过进行组织实施,我们每个教职工上班也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我们的自身素质、礼仪习惯、品格态度也都在不断地提升。在对待家长和孩子的时候,我们应当热情接待,面露微笑,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让孩子练习掌握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礼仪习惯,不管是在幼儿园、家里还是别的地方,可以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使孩子认识到自己不好的言行,从而变得懂礼貌,性格开朗、大方。

家长从对孩子的溺爱到积极接纳并对孩子进行教育,良好礼仪氛围必不可少。通过参与活动,家长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礼仪教育也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更好教育孩子。

总的来说,文明礼仪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只有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学习文明礼仪习惯,才能慢慢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好习惯。只有这样,文明礼仪才会在幼儿心中开花结果,使幼儿成为懂礼貌,高品格的社会人才。

作者:虞俊

上一篇:申请中级职称论文下一篇:工程测绘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