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关于爱情问题的几点思考

2022-11-04

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引入“爱情单元”, 这一举措因其大胆出格而备受关注, 各方说法不一, 一时间纷争四起。长期以来无论老师还是父母, 对于爱情这一话题都会想方设法绕过去, 既使到了初中、高中, 许多教师仍将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爱情视为异端。

在此, 我不想过多的声讨旧的教育理念和旧的教材对老师的束缚, 只想呼吁一声, 新的形势下, 在语文课堂上, 应该勇敢的揭开爱情这一神秘面纱, 与学生大大方方谈爱情。理由如下:

1 符合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该通过语言的学习与实践, 引导和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要求教育者, 必须尊重学生, 富有关爱之心和呵护之情, 要求教育者既要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又要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应该与学生, 谈文学、谈生活、谈社会、谈思想, 为学生的精神发展开辟一块尉蓝天空。

从课程目标看, 语文课程目标突出强调感受鉴赏。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提升审美境界”。这一目标决定了对教材的价值取向。教学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就应该引导学生从刘兰芝、焦仲卿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 感受人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心灵, 从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中, 去感受人们向往自由、幸福、美好爱情的理想追求, 去鉴赏凄美故事中的人性美、人情美。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学目标, 正是人文之光闪现, 正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具体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阐述了教师在爱情方面的职责:“教师不需要训练学生怎样谈情说爱, 而需要培养他们在集体里建立高尚的精神心理关系”[1]。爱情教育应该是青春期教育最重要的范畴。我们应该将之视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近几年, 各界人士强烈呼吁语文教学改革, 人文关怀是最响亮的呼声。新课标下, 教材朝着富有人文性的文学作品变化, 为我们在语文教学, 落实人文性的要求提供很好的载体, 而作为教育者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用我们对作品的感知,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对人的终极关怀, 让学生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情感的陶冶。

2 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 生理心理发展日趋成熟, 对异性有好感, 渴望爱情, 追求爱情, 朦胧的爱的意识使他们不知所措, 他们希望有人指导他们正确的理解爱情。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产生怀春的情爱, 异性间彼此向往, 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正常表露, 但早恋带给中学生教育不少问题, 长期以来, 在家庭教育中, 学生们除了得到一句“不许早恋”的忠告外, 恐怕就别无他言。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所学的众多科目没有一个学科设有专题传授这门知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上仅有的三几篇涉及爱情的文学作品也常因高考不考, 关于爱情的话题教师们便不愿在上面浪费时间, 家庭、学校爱情教育的空白, 与学生心理需求形成极不协调的供需矛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年青人尚未产生追求异性之前, 就教给他多施与少摄取, 教会他以满腔热情去待人并紧紧由此获取快乐”[2]。他在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每一届一年级学生讲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让学生们感受到人道之美, 培养他们的善良情感。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社会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应有的职能, 在学生们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给与他们应有的指导, 给他们正确的爱情启蒙, 培养他们正确健康和安全的爱情观以及忠于爱情的信念与信心,

强烈的情感需要被教育者冷落, 迷茫的高中生便将目光过早的投向了社会。影视小说中的爱情成了他们的参考, 成了他们情感的依托, 成了他们仿效的范本, 我们不难发现, 课堂上不谈爱情而女生手中却常捧着流行畅销的爱情小说。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受到学生情感需要的挑战时, 作为教育者, 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需要。

3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基础

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爱情”,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基础。从教材所选的与爱情相关的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情的真谛。

3.1 爱是无私奉献

《我愿意是激流》一诗中, 裴多菲以急流、山里小河、荒林、废墟等意象来表述“我”, 用小鱼、小鸟、常青藤等意象表述我的爱人, 表达诗人以牺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献为核心的爱情观。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怀在这无私的爱的倾吐中得到升华, 产生了崇高的人格魅力。

3.2 爱是忠贞不渝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对焦仲卿爱情专一, 惜别时留下箱笼, 分手时蒲苇为喻, 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 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高贵品质。焦仲卿一直一往情深地爱着刘兰芝, 如一开始他就向母亲表白:“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取”;面对即将要嫁给别人的刘兰芝道出“卿当日胜贵, 吾独向黄泉。”焦刘之间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但在理想世界里, 在人们心目中, 他俩对爱情忠贞不渝而成了胜利者, 成了爱情世界里的英雄。

3.3 爱是承担责任

《边城》以小说中浓郁的乡情美征服读者, 而细细品味翠翠、老大、二老三人的爱情, 读者又必会折服于大老、二老对翠翠的强烈责任感上。兄弟二人都爱上了翠翠, 兄弟二人又没有因为手足情深而不负责任地将翠翠供手相让给对方, 他们尊重翠翠的选择, 大老为翠翠的幸福而默默承受失去心上人的痛苦。兄弟二人的竞争因为这样的“责任”而有别于西方式的、唯我的、自私的“决斗”。因为他们勇敢地承担了责任。

3.4 拥有独立人格, 才能享受真正的爱

在男权社会中, 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人格都处于附属地位, 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 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父母或丈夫身上。

《诗经卫风氓》一诗中的女主人公就是遇上了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而落得被休命运。

《葛朗苔》中的欧也妮, 小心翼翼地生活在父亲的贪婪的阴影中, 心惊胆颤地经营着与堂弟那份可怜的爱情。然而在父亲威逼下, 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出卖她一生的幸福。

只有获得做人的权力, 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 爱情才会因为有自由的广阔的天空而变得恒久, 变和美丽。

教材中引入爱情单元, 课堂上大胆探讨爱情问题, 这应该是教育理念更新上的一大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缩短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育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对人的终极关怀。语文教学中探讨爱情问题, 符合新课标要求, 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把握文章主题。

关键词:爱情问题,情感需要,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世敏, 寒薇, 译.B.A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故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5.

[2] 赵伟, 王汉高, 蔡兴文, 等译.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

上一篇:湖南省终身学习教育的现状、需求与对策研究下一篇: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