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方式对口译的影响

2022-09-10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受不同文化背景、经济制度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 中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及观察事物的角度、对同一事物的认识都不相同, 这些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语言在表述上的差异。口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 文化意义的理解和传递是任何口译的必须。而文化因素又深深渗透到民族的思维方式中, 如果能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有所了解, 必将大大有助于口译过程的顺利进行, 更好地起到文化传播者的作用。具体说来, 西方思维以逻辑、分析为特点, 崇尚理性, 重视个体差别;而东方式思维则有着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 强调整体, 忽视个体, 强调义务责任, 形成集体意识。

1 螺旋型与直线型思维

从运用语言的思维角度出发, 美国的语言学家卡普兰 (Robert Kaplan) 提出了文化思维对话语模式的影响, 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 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型。东方人在说话写文章时, 强调思维的发散, 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形式对一个问题加以展开, 尽量避免开门见山, 直接切入主题。而西方则强调“天人相分”的宇宙观, 认为事物间相互独立、向前发展的。具体说来, 汉语思维模式则是螺旋型的, 即在交谈时从细小的事情开始, 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后, 如向某人请求帮助, 其典型模式为:background (背景) -hint (提示) -request (请求) ;而西方典型的思维模式为直线型, 即依据事情的要点的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因此是:request (请求) -background (背景) -confirmation of request (确认请求) 。

把握这一区别, 能帮助我们在口译中, 对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习惯思维有一整体概念。英语民族强调个人意见的表达, 倾向于直截了当的表述方式, 因此往往先在语篇的开始就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态度明确。而中国古典思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 万物均有联系, 故语篇的开始往往是从很远的相关外围问题入手, 陈述观点的手法颇为委婉曲折。

2 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

汉民族的思维是具体、直观的, 在语言中尽可能地用具体的形状、印象和声音来传递思想和信息。而英式思维则是概括的、抽象的, 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 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 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 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 英语用词则倾向于虚, 以抽象概括的方式表达复杂的理性概括, 表达高级的抽象思维。

如“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可译为lack of perseverance, 而无须试图把“鱼”、“网”的形象搬进英语。如翻译“水落石出”, 也不必非要把“water”、“stone”翻译出来, 而是抓住其本身所表达的意境, 以抽象概括的语言进行归纳“Eventually, every secret will be disclosed.”又如“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也可以根据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 译为“We can not judge aperson by appearance only.”

3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

此外, 在某些思维内容的表层形式上, 汉英语言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角, 如“您/你先” (After you) , “肤浅” (skin deep) , “自学” (self-taught) , “太平门” (emergency exit)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则是时间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思维习惯是面朝过去, 把已发生的事看成在前面, 而把将要发生的事看成在后面, 而西方人士却是面向未来的。下面的一个翻译就很能说明问题,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一般译为Past experience, if not forgotten,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past can serve as a guide one in the future.在译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 原文中的“前”、“后”均未照字面直译, 而是分别译为past和future, 真正把握了中西思维的差异, 将原文中的顺向思维方式转化为译文中的逆向思维方式。

此外, 英语在叙述完一件事情之后面, 如果还需要评论, 通常评论在前, 叙述在后, 汉语则反之, 先叙事, 后评论。例如, “我不得不取消这次旅行, 这使我大失所望。” (It was a deep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cancel this trip) ;“出现困难马上与我联系。”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if there is any difficulty) 。

4 思维逻辑差异

在思维逻辑上中西方也有较大区别, 下面的句子Nobody could be too foolish this day.若直译为“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 意思跟原文完全相悖, 因为这个双重否定的结构其实是典型西方逆向思维的结果, 正确的译文应是“无论你出洋相到什么程度, 都不算过分”。又如“The plastic container is five times lighter than that glass one.”很容易误译为“这个塑料容器的总量比那个玻璃容器要轻四倍。”这明显不符合汉语习惯, 英语可以说“减少多少倍”, 但汉语却只能说“少了几分之几”, 如英语说减少两倍, 汉语则是减少一半;英语说减少三倍, 即是汉语中的减少三分之二。因此, 上面的句子应译为“这个塑料容器的总量比那个玻璃容器轻五分之四”。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 在口译中遇到这类句子, 应引起充分重视, 避免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出现错误。

5 结语

中西文化差异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翻译和口译工作的进行, 给译者带来很多困难和障碍, 在翻译和口译实践中, 文化因素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而思维方式作为根本的制约点, 更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译者而言, 要正确处理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需要跨越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多重障碍, 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从而起到文化传播使者的作用, 更好地传递双方的思想、观点。

摘要:中西思维方式各有自己的特色, 充当中西文化传播桥梁的口译人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因思维模式不同而引起的文化、语言障碍。通过了解思维方式的不同, 有助于议员更好地把握差异, 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 采用合适的应对策略, 保证口译过程的准确、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角度入手, 结合口译具体实践, 谈谈中西思维的差异及具体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口译

参考文献

[1] 江峰, 等.实用英语翻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2) :39.

[3] 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 吴冰等.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5] 吴瑾瑾等.实用英汉翻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6] 徐亚男.外事翻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如何优化普光高含硫气田集输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