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第一篇:国外文学论文范文

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摘要:不同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具有显著的差异和区别,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外文学作品的中国形象也有显著的差异。为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形象在国外文学作品中的变迁,本文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国外文学作品;中国形象;变迁

从20世纪初期开始,西方文学作家已开始对中国形象进行研究,相关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交流越来越便捷,英美文学作者对于中国形象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国外文学作品对于中国形象的固有认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为深入全面地了解以及把握国外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特征,应该对国外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及研判,以此来更好地把握中国形象。

1西方“中国形象”的研究概述

在国外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是立体而全面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形象也发生着深刻的变迁。在初期,在国外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是相对片面的,而且国外文学家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也较少,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判断,甚至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的偏见。但伴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角色越来越多元,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得饱满而生动。那么何为“国家形象”呢?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描绘,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则主要是文学作者通过作品呈现或者结合自身的相关经历创设的一个对某国家政治、经济、价值、精神、生命力等各方面的认知和描绘。[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长河中涌现出了丰富的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献。同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逐步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发展困局,逐步走出了战争深渊之后,在国际社会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在国外文学作品中,它们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过去,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是相对羸弱的,甚至是相对偏激的,国外文学家对于中国固有的东方世界赋予了神秘性的色彩,同时也不乏融入一些落后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国外受众的判断。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卓越贡献,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得生动而饱满,歧视性偏见也在不断的降低。

2国外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也可以在侧面来凸显中国地位的不断崛起以及中国式发展的成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外,尤其是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形象存在着明显的偏见,这些都体现在国外的文学作品中。但若将国外文学作品的发展看成一个横向化的时间轴,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中国形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及区别。

2.1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是较为先进的文学分支。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英国文学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推陈出新地产生了非常丰富的文学作品。早在14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对于中国人形象的描述。但因为信息闭塞等,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是相对比较浅显的,也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无法真正体现中国人的现实形象,更多是文学作者的一种主观性的想象。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也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14世纪至17世纪,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变得多元和丰富起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历史朝代多处于鼎盛发展的时期,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一些口岸的整体开放程度也比较高,大量的外国商品等涌入中国,大量的西方人涌入中国,他们开始近距离的接触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东方大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初见端倪,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以及全面的扩展。比如,在《曼德维尔游记》中,对于中国人的描述为:大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君王,而在这本文学作品的传播过程中,欧洲人对于中国人越来越崇拜。除此之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文学作者们也对孔子进行了大加的赞赏和颂扬。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膜拜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2]

到了18世纪,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英国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英国也正式步入了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相对封闭的中国,面对处于传统手工业的封建时代的中国,英国文学作者们在不少作品中开始丑化中国。在这一时期,中国形象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整体形象地位是比较低的。不少英国文学作者们甚至巧言令色来诋毁中国。但到了20世纪初,不少英国文学作者踏足了中国大地,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文化,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礼仪之邦,并在不少的文学作品中都对中国形象进行了“拨乱反正”,这也使得中国形象重新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被塑立起来,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也逐步回归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2.2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较之于英国,美国缺乏华丽的历史,缺乏具有底蕴的文学变迁史,这是美国文学作品排斥其他文化的主要根源。作为一个新生国家,美国在发展初期,特别是受英国文学的影响等,在19世纪至20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是相对比较低的。不少美国文学作者在其作品中都对中国形象进行了丑化。他们在丑化中国形象的过程中,以华工为描绘对象,极尽粗鄙恶俗的语言来展现所谓的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比如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作品中,华工是没有地位的,甚至是没有素质的代名词。如他们认为以华工为代表的中国人缺乏素养,时间观念比较差,智力比较低等等。到了20世纪左右,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人的精神信仰逐步崩塌,西方人的优越感也备受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得到了有效的扭转。有些美国作家开始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光明,在侦探陈查理系列书籍中,将陈查理描述为一位聪明、幽默、沉稳的形象,将中国人的正义与睿智进行充分结合。在其他的美国文学作品中,也描绘了中国人果敢、善良、朴实、信义等优秀品质。

结论:

不同时期的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同的认知差异,可能同他们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偏见或者认知不足等有关。伴随着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也从粗鄙不堪、恶俗丑化变得正常而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巧平.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9):69-70.

[2]贾萍.英美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以简·爱与林黛玉为例[J].作家,2015,7(10):165-166.

本论文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研究项目《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项目编号:NDYB2018-17)研究成果。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0052)

作者:李炳樟

第二篇:国外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实践及其启示

摘要:当前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尝试建立新型的法律制度以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保护,其中澳大利亚通过司法实践保护土著社区群体利益;美国充分利用商标制度保护土著艺术品的纯正性;爱沙尼亚建立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并作合理限制使用;非洲对民间艺术建立商业化利用的利益分享制度等,都对我国民间又学艺术的保护具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国际实践

收稿日期:2010-06-08

作者简介:孙彩虹:(1971-),女,河南长葛人,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展中国家的呼吁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民族学等领域里的专家学者,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展开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研究两种。理论研究主要有:印度国会议员Mrs.P.V.Valsala G.Kutty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研究》(见http://WWW.wipo.int,2010年6月6日),作者主要介绍了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有关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问题;阿根廷知识产权法律教授Carlos M Correa的《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载《专利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作者重点通报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谈判及背景资料,使公众了解国际上对传统知识(含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进展;美国学者Darrell A·Posey和GrahamDutfield著、许建初等译的《超越知识产权》(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实证分析研究主要有:澳大利亚律师托雷斯海峡岛Meriam族的后裔Ms.TerriJanke递交给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思想文化:关于知识产权与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案例研究》,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针对“知识产权的要求与传统知识持有者的期待”为调查内容的九个实地调查组所完成的报告,均对已经发生在澳大利亚土著社区的民问文学艺术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层面切入的。其一是在宏观层面论述了包括传统知识在内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重要性,如唐广良教授的《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国际保护概述》(见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8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严永和著《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出版社,2006年)、李发耀的《多维视野下的传统知识保护机制实证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等。其二是学者们针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所展开的专门研究,有管育鹰著《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法律出版社,2006年)、张耕著《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等。这些研究成果集中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保护价值和保护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不是一个自我维系、独立运转的封闭系统,它需要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我们不仅要从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现实出发,了解我国的现状,而且,国外的法律保护实践与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借鉴国外的可行性做法,完善相关法律保护措施,构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公益诉讼制度及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为依据的利益分享机制。

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彰显其文化特征与个性的重要标志。随着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日渐高涨,国际社会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成为许多国际公约、地区立法和实践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此,国际、国内纷纷尝试建立新型法律制度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保护。当前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存在诸多问题,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前景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对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我们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尽快完善国内的有关立法。

一、澳大利亚:通过司法实践保护土著社区群体利益

澳大利亚拥有众多的土著居民和丰富的土著文化,因此它也成为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最为积极的发达国家之一。虽然澳大利亚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法院还是土著居民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保护的倾向。

1994年,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审理了Milpurrur—ru诉Indofurn案,该案的被告是一家地毯公司,Milpurrurru代表土著艺术家,起诉该地毯公司未经授权就在其生产的地毯上印制了大量由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设计的不同图案,其后又将这些地毯在澳大利亚境内出售。联邦法院审理后认为,这种未经授权就将具有宗教意味的图案印制在地毯上任由地毯使用人踩踏的行为,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它不仅伤害了艺术家所在社区居民的感情,而且对设计该图案的艺术家也造成了侵权和伤害,最终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诉求。

在随后的1998年,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又审理了Bulun和Milpurrurru诉纺织品公司案(Bulun v.R&T Textiles)。在该案中,原告Bulun和Mil—purrurru都是著名的土著艺术家和Ganalbingu族的成员,Bulun起诉R&T纺织品公司违反了著作权法—一未经许可就将他于1978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印刷在其产品上。其中,Bulun代表自己起诉纺织品公司,认为纺织品公司的行为侵犯了他个人的著作权,纺织品公司承认了该项指控。Milpurrurru则代表Ganalbingu族人的利益,声称Ganalbingu社区是该项作品的适格著作权人,因此有资格获取法律救济。但是,纺织品公司拒绝承认Ganalbingu社区对该项作品享有著作权。在该案中,被侵权的作品是Bulun利用Ganalbingu社区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和知识,在获得Ganalbingu长老们的同意后创作的。Milpurrurru的指控是根据土著人的习惯法提出的。土著人认为社区代表有权管理和控制包含社区宗教知识的产品和复制品,因此,虽然现代法律已将著作权赋予了艺术家,但是社区仍坚信其是作品的适格权利人,而创作该作品的艺术家则是社区的受托人。当一个人“行使权利或判断力会对真正对此事负责的主体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时”,信托关系就产生了,在本案中,艺术家是基于委托和信任而被允许创作该作品的,因此该作品只能遵循传统习俗的要求来使用和复制。联邦法院认为,尽管

没有证据证明Bulun是受社区的委托创作该作品的,但是艺术家和Ganalbingu社区之间还是存在信托关系的。由于信托关系的存在,Bulun有义务不能采用违反社区土著法的方式利用其作品,而且,当第三方对该作品构成侵权时,他应该采取合理且恰当的方式来为该作品寻求救济。最终法院认可了“未经许可复制(该作品)对整个社区构成了威胁”的说法,法院同时还认为,对社区进行救济的唯一可行的途径是,基于艺术家是受托人的身份提起诉讼,以迫使土著艺术家行使权利保护其作品的著作权和社区的利益。

该案例非常好地体现了澳大利亚对于土著社区利益的保护,但同时也暴露了现行知识产权体系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上的缺陷。为此,澳大利亚在2000年著作权修正(精神权利)案中,赋予了作者一些新的权利。作者有权阻止贬损使用或处理(de—rogatory use)他们的作品(保持作品完整权)。这就相当于给著作权法增加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用来防止对作品的贬损使用。贬损使用包括变更作品和变更作品的使用方式,这些行为都被认为是“有害于作者的名誉或声望”的。

在我国类似的案例有:《乌苏里船歌》案、民间剪纸艺人白秀娥诉国家邮政局、国家邮票印制局案和陈启花等117名村民诉甘肃省音像出版社、青海省乔佳音像公司侵犯民间社火表演者权案。虽然这些案件最终都得以圆满解决,但是对比中、澳两国的司法判例不难发现有两大不同:第一,对原告起诉资格的限制我们比较原则。虽然学术界对适格当事人的条件提出了不少新观点,但是法官仍然是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严格审查,这样就势必会大大限制民间文学艺术寻求司法保护的途径。第二,我国学术界和法律界在认定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演绎作品时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对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本身也存在较大分歧。《乌苏里船歌》案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典型的涉及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纠纷案,该案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民间文学艺术原创地群体的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得到了司法认可,但关注民间文学艺术原创地群体利益,防止对民间文学艺术非法商业利用并没有引起立法者和司法者的高度重视。白秀娥案虽然没有发生类似于澳大利亚布伦诉纺织品公司案的曲折,但很显然她只能就其利用已有剪纸程式的“再创作”主张权利,而对“剪纸技法”或“传统剪纸”不享有权利,即她不能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艺的传统要素主张权利。白秀娥的主张得到法院支持的前提是:她有证据证明国家邮政局使用了她本人的剪纸作品,而并不是她有权利主张所有与她作品相似的民间剪纸的图样和技法。陈启花等n7名村民诉侵犯民间社火表演者权案的审理结果表明:表演形式和唱腔,属于民间艺术,这部分知识产权的创作权属人民大众,不属于本案侵权范围。同时本案中117位村民共同主张的权利仍然是以个体私益——表演者权为限,无法扩及民间文艺传统要素——社火表演形式和唱腔的保护。

由此可见,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及有关传统文化要素的案件时所表现出的谨慎和严格,我们的法律还无法扩张到对民间文学艺术来源地群体的保护,目前我国立法规定也无法支持来源地群体像澳大利亚那样提出保护社区利益的群体诉讼。笔者在湖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不少带有图腾色彩的蜡染作品被用在了少女的肚脐装上,而这种情形的出现,也很少会有人去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族群的精神权利,即便起诉,法院受理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这就导致了目前这种人人都感受到传统文化知识的精神权利甚至财产权利受到了侵害,但是却不知道或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其合法利益。美国迪斯尼动画版《花木兰》不仅取材于我国的传统文学故事,还从我们的腰包里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对于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而言,重构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与秩序当然是重要的,但另一方面像澳大利亚那样放宽起诉资格的限制,通过司法判例来保护社区群体利益,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来规制民间文学艺术知识的滥用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二、美国:充分利用商标制度

保护土著艺术品的纯正性

美国的民间文学艺术,基本上就是印第安等少数部落的传统文化财产。在美国国内,属于印第安人标记的商业化运用已经深入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香烟到啤酒,从文化产业到制造业,无不打上印第安的标记。在国际市场上,外国产品假冒印第安艺术品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美国每年的损失高达十亿美元。为了减少这种损失,早在1935年美国就通过了第一部《印第安艺术和手工艺品法》(In—dian Arts and Craft Act),即IACA。该法案将出售假冒印第安产品或制品的行为定性为犯罪,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制裁措施。1990年美国修订了IA—CA,增加了对出售假冒印第安产品或制品的行为人的民事制裁,其目的是保护美国印第安传统的工艺和文化,帮助消费者抵御仿制品。2000年1月美国又通过了《印第安艺术和手工艺品保护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1990年修订的IACA第6条关于对仿冒印第安艺术及手工艺品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定。

自1990年修订IACA增加了对出售假冒印第安产品或制品的行为人的民事制裁以来,印第安各部落以及他们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协会就开始向联邦法院提起相关的侵权损害诉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案例是,2005年的美国本土艺术公司诉沃尔顿公司案和2006年的美国本土艺术公司诉哈特福德案。沃尔顿案是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受理的第一起有关印第安艺术和手工艺品的案件。原告是一个印第安艺术和手工艺品组织,他们声称被告Waldron并不是一个印第安人,但是却在出售“印第安款式的珠宝”并在广告上给这些珠宝起了印第安式的名字,如Navajo、Crow和Zuni Bear。在哈特福德案中,原告根据1990年修订的IACA诉称被告在珠宝制品的广告中涉及“虚假暗示”。虽然两个案件最终的审理结果是法院判决支持了被告,但是法官在对陪审团进行阐明时一再强调,在判断一项指控是否构成“虚假暗示”时,要明确“虚假暗示”应是针对普通的消费者,包括整套销售流程,即广告、标签和销售的场地。

从美国法院对IACA的适用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于商业利用民间文学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行为并不禁止,即美国不承认民间文学艺术的所有人有权在其所有的文学艺术被商业化利用时分享收益,但是IACA维护了最基本的商业秩序,制止了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假冒和滥用,最终维护了民间文学艺术本身的纯正性。

中国民间文化丰富而多样,实践证明,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既是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民族地区和传统社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也已将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规划,在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一股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热、利用热,那么,实际运作的状况又

是怎样呢?以蜡染为例,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复制品,鱼龙混杂,抢夺国内外市场,有些还严重贬损传统文学艺术的价值,伤害了一些原生境地区居民的民族情感和尊严。另外,由于大量采用化工燃料来代替天然植物蓝靛,结果与传统蜡染制品的自然蓝色、精巧细腻的纹样风格相去甚远,同时也对当地环境、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

虽然我国也规定了利用商标制度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但我国《商标法》是从禁止使用和注册“虚假”地理标志的角度加以规定的,没有规定使用地理标志的权利主体,以及地理标志能否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真正来源地的“真实”标签。另外,在实践中对民间文艺作品运用商标手段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也不普遍,从目前已经注册的171件地理标志中,只有两件是属于民间手工艺品的,即江西景德镇瓷器协会注册的“景德镇”证明商标和浙江省青田县石雕行业管理办公室注册的“青田石雕”证明商标。由此可见我国的商标权制度无论从立法技术上还是在它的实效性上,都无法与美国的IACA同日而语。因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IACA,充分利用商标权制度包括地理标志制度,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纯正性,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传统社区的商业利益。

三、爱沙尼亚:建立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

并作合理限制使用

由于爱沙尼亚历史上曾长期遭受他国的占领和统治,这样的遭遇使其非常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爱沙尼亚政府于2000年就开始实施爱沙尼亚南部语言和文化计划,建立爱沙尼亚南部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I,EPP)就是该计划的主要项目之一。

LEPP的具体承办方是爱沙尼亚文学博物馆的民间文学艺术中心。LEPP的收集包括所有类型的民间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主要是口述历史),并采用现代图书馆的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目前,LEPP共收集了50多个小时的视频资料、100多个小时的音频资料和i000多种照片,另外还有手稿、日记等其他的文字资料。LEPP的数据分为两部分:连续的文本数据和元数据,其中连续的文本数据并不包含在可供公共检索的数据库中,也就是说,LEPP的公共检索部分仅列有民间文学艺术的概括性描述,而不包含这些民间文学艺术的具体内容,如果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可以联系承办方——民间文学艺术中心,通过检索条目获取所需的具体内容。

LEPP是一个公开的数据库,可以供研究者以及其他非商业利用者免费使用。在数据库入口公布了使用者的权限:LEPP允许使用者出于教学、研究的目的查看、下载和打印其内容;允许非商业目的的传播和链接;研究者可以自由地将其中内容用于学术出版物中;LEPP的内容可以被用于教育和促进当地文化生活,但是严格禁止LEPP的内容被商业化利用。遗憾的是,目前LEPP仅提供用爱沙尼亚语编录的公开检索的民间文学艺术的条目,这样就限制了外国学者和读者利用LEPP进行研究和查阅,不利于爱沙尼亚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播。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但还未着手筹建全国性的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笔者认为,我国不妨借鉴爱沙尼亚LEPP的模式,在供公众公开检索的数据库中,仅放入重新编写的元数据,而将与元数据对应的具体资料存放在内部数据库中,限制公众的访问。而且,资料的实体内容应根据其被公知的程度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存放在内部数据库中。如果用户需要访问其中的具体资料,可要求履行一定的手续并根据信息的保密级别交纳一定的费用。但是,笔者不建议采纳LEPP仅使用爱沙尼亚语编写的方法,这样不利于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利用。笔者认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在资料具体内容的数字化时,可以使用中文和其本民族文字,但是在编写检索条目时就至少应该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以便于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播和利用。

另外,数据库要明确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的国家主权和民间文学艺术来源地群体的私权。明确国家主权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国内使用和国外使用的情形;明确来源地群体的私权是为了排除族外人可能开发利用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行为。数据库可以禁止任何第三方(该项作品权利主体以外的任何人或组织)未经授权对该数据库进行商业化利用。对于数据库中的被第三方商业化利用的民间文学艺术,应当由该项作品权利主体(或委托人、代表人)与利用者签订惠益分享协议。

四、非洲:商业化利用的利益分享制度

在非洲,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化利用、权利人参与商业化利用的利益分享途径以及分享的比例,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值得我国在实践中予以借鉴。

首先,立法明确规定商业化利用需取得授权。根据非洲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实践惯例,当一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要被商业化利用时,需要取得相关机构的许可。例如,T6k6族在刚果(布)共和国、刚果(金)民主共和国和加蓬都有居住,那么属于T6k4族的民歌,就被认为是刚果(布)共和国、刚果(金)民主共和国和加蓬三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根据相关的规定,如果一个加蓬人想商业化利用这首民歌,他就需要取得其居住地的民族文化管理机构的授权。对于同一首歌,一个塞内加尔人(非T6k6族成员)想要对其进行商业化利用,就需要同时取得刚果(布)共和国、刚果(金)民主共和国和加蓬三个国家的授权。

其次,明确规定商业化利用中的利益分享比例。依据惯例,非洲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人参与商业化利用进行利益分享的比例是:在商业化利用不是依据合同进行的情形下(这主要是指如专家、学者的民间采风),收益中的50%为民间文学艺术的收集人所有,50%由当地政府收取;在商业化利用是依据合同进行的情形下,收益中的75%由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运作人获取,25%由当地政府收取。

非洲的商业化实践可以供我们借鉴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解决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拥有相同传统文艺的所有权划分问题时,就可以借鉴非洲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经验。此外,民间文学艺术的惠益分享也可以借鉴这种协议或合同模式,约定相应的收益比例或事项。当然,在协议的达成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独立的主体作为代表进行交易中的利益交换。这样民间文学艺术就可以由来源地居民的代表或能够代表他们的行业协会或其他组织作为主体,由其代表原创地居民在民间文学艺术商业化利用过程中进行利益交换,对外签署许可使用及惠益分享协议。不过,这些组织负有将所获利益全部归还给民间文学艺术原创地居民的义务。同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信托基金,受益人不直接支配所得的惠益,而将惠益以信托基金的形式保管起来,按计划、依程序、有针对性地支配使用。

五、国外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给我们的启示

(一) 承认民间文学艺术创作地的群体利益,赋予民间文学艺术原始创作者以法律承认的权利,包括财产权利和精神利益。民间文学艺术最大的特点

就是“群体性”,因此,要想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必须重视保护创作、保护和传承它的群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民间文学艺术原创地群体的积极性,才会更有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仅仅是保护整理者、改编者的利益,原创地群体的利益在现行《著作权法》中并没有得到体现。这样不仅造成了权利的缺失,而且还会造成在解决纠纷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

(二) 目前仅依赖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不足以维护和保全民间文学艺术持有者的合法权利,应当根据其特殊性,给予综合考虑,形成以《著作权法》为主体,多种法律法规如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全面救济的保护体系。民间文学艺术一旦被作为商品进行市场开发,就无疑会面临被大量假冒而粗制滥造的情况,为了维护民间文学艺术的纯正性,维持其传承性,通过《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民间文学艺术产品或服务进行保护,是有效维护民间文学艺术商业价值的关键。

(三) 完善权利救济的途径,构建民间文学艺术公益诉讼制度。没有救济便没有权利,救济是权利实现的最终途径。法律必须规定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当赋予权利人以法定的程序获得救济的权利,包括诉讼权、补偿权、赔偿权等。民间文学艺术公益诉讼制度相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制度来说,是为了抑制、预防损害民间文学艺术的行为,维护和保全社会公共利益,通过诉讼达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它强调的是对权利的救济。把公益诉讼制度与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嫁接起来,扩大当事人适格的范围,改进代表人诉讼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争议解决和权利救济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目前我国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权利时,当事人无法提起诉讼或法院以不符合起诉资格为由驳回其诉讼的困境。

(四) 建立民间文学艺术商业化利用的利益分享机制,明确规定原创地居民的利益分享权;建立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为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参与利益分享和维护民间文学艺术正当使用提供依据。在商业大潮的推动下,对民间文学艺术的表演、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对传统歌曲、舞蹈的利用,以及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出售等,一系列的商业行为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商业化利用利益分享机制,这就造成民间文学艺术原创地群体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补偿。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民间文学艺术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制度,从法律上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使用范围以及获利后的分享方式,以实现原创地居民与外来开发者之间的利益均衡。

建立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不仅是对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学艺术的抢救性建档和保护,而且更是民间文学艺术原创地居民参与利益分享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将民间文学艺术中所包含的技术性内容界定为现有技术,以对抗剽窃者将其申请专利,从而从根本上维护原创地居民的利益,促进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和发展。

作者:孙彩虹

第三篇:国外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摘要: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集成创新发展的新形式,是基于物流业务开展的金融服务。从历史角度对国外物流金融发展演变进行考察,首先对一种历史悠久的基于仓储业务的物流金融业务形式——仓单质押融资的研究进行总结:然后对公司金融、财务管理领域与物流金融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最后是对基于供应链业务的高级物流金融形式——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物流;物流金融;供应链;供应链金融

文献标识码:A

物流金融就是基于物流业务而开展的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但是物流金融基本的业务形式并不全是新鲜事物。本文将从物流金融发展演变的角度对国外物流金融相关研究作一梳理,以期对国内物流金融研究与业务开展提供借鉴。文章首先对一种历史悠久的物流金融业务——仓单质押融资研究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公司金融、财务管理领域与物流金融相关的研究,最后是对供应链金融研究的述评。

1、仓单质押融资

所谓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收到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仓储物的有价证券。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仓单质押融资就是基于物流活动中的仓储业务而开展的金融服务。

仓单系统(WRS),也被叫做存货信用,可以促进基于存货或存储状态的产品的信用发展。仓单系统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形式多样。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2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区域,存储设施和分级系统就已经很常见“。19世纪时在芝加哥,仓单在谷物行业被采用来为发货人融资。近年来,仓单系统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应用,主要在农产品领域。难以获得信用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是一种严峻的约束,仓单是创造流动性和获得信用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工具。仓单系统还可以熨平供应与价格波动,提高种植者收入,降低农产品存储过程中的损耗等等。由世界银行发展集团三位经济学家所著的文献描述了一个仓单系统的互动步骤,分析了仓单系统成功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参与方的作用,如政府当局、农民、农产品加工商、当地银行、国际机构各自的角色。Richard Lacroix和Panos Varangis的《在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应用仓单》一文中认为仓单为一国的金融部门增添了一种可流通的工具,这种工具在需要新型市场工具的发展中经济体与转型经济体中尤其有用,该文还指出了有效的仓单系统可以产生五方面好处和仓单系统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文献[5-7]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仓单系统(存货质押融资)在部分地区的开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总之,仓单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经过较长时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作为期货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社会领域发挥作用。近年研究与关注点较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农产品领域,作为小额信贷(microfinance)的有效形式之一用于支持农户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在明确仓单系统可以带来多方面收益的情况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发展仓单系统的外部环境和约束问题的有效解决上,从而指导实践。

2、营运资本管理(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视角的物流金融研究

2.1 国外财务会计和公司理财专著中物流金融相关研究。在国外财务会计和公司理财的教科书和专著中关于营运资本管理f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短期融资计划或资产抵押融资(Asset-Based Financing)的章节中关注的存货融资(InventoryFinancing)、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等方面与物流金融业务有交集,以往类似业务的开展有交易双方和金融机构参与,掌握现代信息优势、网络优势的物流企业的加入给了这些传统金融业务一个改革创新和提升运作水平、降低运作成本,实现各方共赢的机会。Pascal Quiry等在忪司金融——理论与实践》著作中分析了资产抵押融资的使用原因,对主要的资产抵押融资技术如折现、保理、租赁、证券化、外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描述。Michael C,Ehrhardt和Eugene F,Bri曲am在他们著作的《营运资本管理》一章中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具体形式作了详尽分析M。Stephe玎A,Ross等的《公司理财》一书中指出用来作为短期贷款的质押物通常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并分析了其具体形式;在信用管理一章的信用政策中涉及的销售条款、信用分析、收款政策等内容都是物流企业可以发挥优势的领域。David E,Vance在《财务分析与决策制定:解决财务问题和做出有效企业决策的工具与技术》的《营运资本与现金预算》一章中,从现金预算与管理方面提供了企业在不同情况下的现金流人与支出相关的工具与技术”

2.2 专业刊物上的物流金融相关研究。John A,Buzacott和Rachel Q,Zhang分析了资产抵押融资情况下的存货管理,尝试把资产抵押融资集成到生产决策中去。商业金融协会(the Commercial Finance Association,CFA)提供的一份关于存货融资的研讨会供稿总结报告中归纳了CFA成员常用的存货融资类型,提出了促进存货融资的对策设想。Don P,Holdren和Craig A,Hollingshead把存货控制问题与公司财务管理和商业借贷结合在一起分析,提出了存货管理方式会影响企业的营运资本成本,商业借贷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存货确定相应的存货融资的风险和收益嗍。Robert E,Carpenter,Steven M,Fazzari和BruceC.Petersen研究了融资约束在解释存货投资的周期性方面的重要性。

虽然以上研究并未明确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但其研究内容正是今天物流金融研究关注的核心。开展物流金融研究与实践必须借鉴以往研究成果,以更好掌握物流金融运作规律,提高物流金融运作效益。

3、供应链金融(SCF)视角的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从供应链金融视角开展实践与研究。供应链金融(SCF)是物流发展到供应链阶段以后物流金融的高级形式,是基于供应链的金融业务,供应链包括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供应链金融是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集成管理,就是与实物供应链相对而言供应链的金融面;也有学者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营运资本优化或是贸易金融管理。以下我们将分析国外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供应链金融研究。

3.1 Aberdeen系列实证研究。Aberdeen公司主要开展市场上技术驱动型价值链研究,通过其持续的基于事实的研究、对标和可应用性的分析,为全球商业和技术精英提供独特的包括可应用性研究、关键绩效指标、工具和服务的组合性服务。由文献可知。从2006年开始,供应链金融成为Aberdeen公司研究关注的主题,Aberdcen公司利用其一贯的实证研究方式通过对选择样本的调研、分析、总结,较全面地分析了当前企业运作中的问题及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环境、必要性等,总结了领

先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业务模式,提出了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对策。

文献指出供应链金融是改善金融指标、创造具有成本优势供应链的新机遇,财务、供应链、采购部门要确保他们的企业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否则会错失下一波的成本改善机会。Aberdeen公司在对110家企业调查中发现领先的买方与其他企业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 Payable Outstanding,DPOs)相比多13.6天,获得贸易融资的折算年利率低于其他企业2.86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领先者创造了更低成本、财务状况更加稳定的供应链,从而形成战略优势。这篇报告认为挤压供应商使供应链陷入财务风险,实践供应链金融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受益,接着指出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要致力于三方面的改善:供应链金融融资、供应链金融技术、供应链金融可视性,以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文献从跨国企业全球化采购、生产过程中购买方角度研究了与新兴市场供应商的金融关系,指出金融供应链优化的新战略就是要重新思考与供应商的财务行为以实现底线绩效最大化,考虑供应商在当地融资通常较难、利率较高,在贸易中利用供应链整体的优势提供金融便利安排。在应用分析部分,文献罗列了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新节约机会:提高支付自动化程度和可视性以延长应付账款期限、使用早期付款折扣程序降低售出商品的成本、为供应商提供多元化的应收账款融资、第三方存货融资等。在对策建议部分给出了三条建议:组建跨职能部门的包括财务、采购和供应链专家的团队来评估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机遇;改善供应链金融行为,掌握供应商的财务硬伤以提供合作共赢的解决方案;挑选正确的供应链金融技术。

文献着力从供应链金融技术平台构建角度分析了如何与供应链伙伴一起通过提高支付与融资业务的自动化程度来构筑竞争优势。供应链中的物料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集成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应有之义,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技术方面领先的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技术正在获得竞争优势。供应链金融技术帮助买方、卖方、金融机构及其他参与方之间实现支付、相关单证和信息的交换自动化,支持改善参与各方相关的可视性和工作流,同时也包括获得供应链成员或参与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用。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供应链金融平台上领先企业在应付账款融资和存货融资可获性方面比其他企业高1,5倍,获得应收账款融资方面高近2倍。基于以上分析,文献分别针对供应链金融技术平台建设应用领先企业和其他企业未来供应链金融技术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立足于应对供应链金融优化的关键挑战:缺乏关于供应链金融最佳行为规范的知识。虽然积极应用了供应链技术的企业报告了由此带来的许多好处,供应链金融仍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文献指出供应链金融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包括平均现金周转期、较去年平均现金周转期改善情况、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s)、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POs),从以上指标区别出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发展水平。分析显示,供应链金融最佳行为企业在在线可视性、电子发票呈送与支付、自动化管理平台处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营运资本,现金管理工具、跨职能部门的目标和衡量指标等方面使用情况是其它企业的1,6-2倍,由此建议达到供应链金融最佳行为要做好可视性、供应链融资安排、技术平台构建三方面工作。

文献也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为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更好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实践指导。

3.2 Killen联合公司的供应链金融研究。Killen联合公司是较早开展金融供应链研究的机构。通过文献皿81可知,KiUen联合公司认为金融供应链是与实物供应链、客户供应链及其他“链”平行的使企业运转正常的活动,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部门一样是企业的关键职能之一。正如制造技术解决方案使得企业不必再保有过多的存货来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金融供应链优化使得企业不必再持有过多的营运资本来应对应收账款方面的不确定性。金融供应链提供给各方的服务有三部分:

(1)绩效测量与控制;(2)决策支持;(3)交易处理。

金融供应链解决方案集成了实物供应链和金融供应链,为首席财务官(CFO)提供了一个工具来获得贯穿金融供应链包含所有贸易伙伴的可视性、基于实时应收账款信息做出更精确预测、减少昂贵的无效率的手头现金、为所需的营运资本提供更优惠的获得条款。进行金融供应链管理带来更多的供应链节约、营运资本效率提高和收益,现金预测的准确性提升。Killen联合公司列举了金融供应链带来的财务数据指标的改善和战略价值提高,从金融供应链技术角度提出了供应链中资金流与信息流、物料流集成的对策,指出金融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四个层次,即基于企业软件的解决方案、实物供应链解决方案、金融供应链点解决方案、贯穿金融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企业应该结合内外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3.3 SAP公司等信息服务商侧重于从信息技术层面提出企业实施金融供应链管理的解决方案,其理解涵盖了支付结算服务、融资服务以及其它一些交叉业务。SAP金融供应链管理(SAP FSCM)系列应用程序为管理电子顾客账单、应收账款和客户信用风险提供一个完全、集成的解决方案。SAP FSCM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流程并且通过在线开账单、更加流畅的争执处理和收款等以保证现金流。完全与SAP ERP系统集成以保证收款专家拥有最新数据,如此收款专家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以获得加速的现金流动和降低营业费用。SAP FSCM包括以下应用程序:信贷管理使用高级工具分析顾客信誉并建立政策,通过提前处理顾客信用风险避免坏账损失;电子发票与电子付款使顾客有权通过互联网获得发票、账户状态和支付信息。与现有的客户和供应商外层接口无缝集成;争议解决可以更快更系统地解决应收账款争议,降低应付账款天数并改善现金流;收款管理促进对过期账款更加有效管理,确保通过优化的收款活动实现更加迅速地回收不当支付。SAP FSCM还包括现金流与流动性管理、内部现金流动、资产与风险管理等程序。SAP FSCM为各个产业的企业解决营运资本管理的挑战提高了必要的工具,通过其整合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支持多种流程,让企业可以不断顺利地改善金融供应链。

Fundtech公司的金融供应链专家Smajay Dalmia的专著《金融供应链》也着重从电子金融供应链(eFSC)角度分析了银行开展此项业务面临的挑战、电子金融供应链的成员、电子金融供应链(eFSC)法律特征等,并对12个运作案例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些指导意见。

William Atkinson认为尽管供应链金融概念仍比较新,一些可以辨明的趋势正开始出现,其中四个关键是获得所需的供应链金融知识、集成应付应收账款和存货、技术作为催化剂、采用适于全球化运作的金融选项。Hofinann认为供应链金融处于物流、供应链管理、合作、金融的交集,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让供应链中多个组织,包括外部服务提供商通过计划、指导、控制组织问的资金流来共同创造价值。Hofmann的文章系统地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架构,从参与方、合作、功能方面阐释了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指出了供应链金融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及物流服务提供商开启了一个新的服务领域吲。AprilTerreri研究了企业如何通过对物质供应链产生的财务影响进行敏锐的监控和管理以优化其全球供应链,强调指出当企业把存货看做运转中的营运资本,全面地集成两个供应链时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Cedric Read等在《做企业集成者的CFO》专著中对从五个高影响领域对金融供应链做了详尽分析,这五个领域是内部现金和银行业务、从订货到现金、从采购到支付、单据合并、电子融资和电子结算。

物流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基于个别物流职能活动的存货信用阶段,到基于全物流过程的物流金融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基于供应链的供应链金融阶段,物流金融也从最初的点解决方案发展到注重跨供应链的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的整合方案。物流金融提供的基于物流和供应链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有利于解决企业内部、与其它企业之间、供应链中其它企业之间的集成问题,克服以往解决方案的局限,实现供应链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料流的高效集成,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物流金融研究提供的集成思想与具体方案对我们的金融机构、企业和管理部门都有实际借鉴意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作者:谢圣涛

上一篇:人文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机械行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