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塔标准化

2023-05-17

第一篇:中国移动通信塔标准化

塔抒情散文

我是从四川康定往回走的,在快要到达成都的时候,我却想着即将出差的事宜,想着想着略有些烦躁,不知道为何,在旅途上的我,突然想到几年前旅途的事情。有些记不得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只隐约记得那是去往甘肃的火车上,我风尘仆仆,带着火车上特有的疲惫。因为太闲,亦或是心太安静,又或许是周围的人声鼎沸,让我有了一种迎面而来的压抑感。还好,我坐在卧铺车厢过道的小登上,可以看着窗外。但那是茫茫的一片,无垠中透着苍凉。竟无一丝绿色,就连天也是昏黄的。我想从中寻找些什么新奇,只有沉默的戈壁给了我沉默的回应。

看着看着,我便想着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说一如既往地按部就班是一种幸福,那么这种幸福却有着先天的不良,那便是宿命吧。

就在自我缅怀的时候,我看到了——我看到了一座塔,远远的看似一个点,继而拉近,却依旧看不清全貌,我微微地眯起了眼睛,哦,那是一座看不清是土堆还是砖堆的塔,倔强地依靠在一个半坡上,有着一道墨色的影,在影下却是斑驳的红色。

火车转了个弯,遥遥的把塔甩在了后面,然而直到绕过了这半弯,我才发觉这竟然是残破了一半的塔,另一半只是塌陷的砖瓦。残破而又坚韧的塔啊!凝视着它渐行渐远,我不禁思绪万千。

“爸爸,看,道士塔!”忽而,隔壁座位上的一个小女孩,对她的父亲喊道,原来她也在看塔,满脸的欣喜。

我是看过余秋雨的,知道道士塔。知道在他的描述下,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与这个塔完全不搭界的。我刚想张嘴,却见那位父亲摸了摸女儿的头,说:“恩,道士塔。看看咱的运气,坐火车都能看见个著名的景色。”

果然,竟然,我的心里愉悦起来。那座倔强的塔,在无垠寂寞的戈壁给我思索,在那对父女口中留下传奇。或许这就是人生,就像那残垣的塔,有着顽强地屹立,有着不输于道士塔的名气,有着我的留恋,有着那对父女的口诵,有着千年不倒的毅力,也有着不输于命运的运气。

车上的颠簸让我回过神来,我才想起这是在去往成都的车上。习惯性地望着窗外,满眼都是醉人的绿色!那种回忆的欣喜久久未能散去。

第二篇:塔 吊

第二节 塔吊

第一小节

我公司承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生活基地二期八期幼儿园、C6#、D5#楼、二期十区13#、14#楼,建筑面积为20937.36㎡,其中幼儿园建筑面积1909.1㎡,C6#楼建筑面积2727.27㎡,地上为2293.74㎡,地下为433.52㎡。D5#楼建筑面积2632.13㎡,地上为2205.36㎡,地下为426.77㎡,13#楼建筑面积6834.43㎡,地上为6405.07㎡,地下为429.36㎡。14#楼建筑面积6834.43㎡,地上为6405.07㎡,地下为429.36㎡。本工程位于酒泉市,北临规划铁人路,南临规划肃北路,西临解放北路。

本程由酒泉华恒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甘肃省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核工业武威工程勘察院勘察,酒泉市顺帆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酒泉广厦建业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杨兴红担任项目经理,万会元担任技术负责人。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经过公司领导组织决定采用两台QTZ-

315、一台QTZ63型塔式起重机,其金属结构包括:臂架、塔顶、上下转台、司机室、平衡臂、塔身标准节、外套架、附着装置、底架及基础。

一、地基基础

一台QTZ315固定式塔式起重机的地基基础是保证塔机安全使用的必要条件,要求该基础地质情况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对基础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基础土质应坚固牢实,根据地质有关资料,现场承载能力大于20T/M2 ②、混凝土基础座的上表面应高出地面150MM; ③、砼基础座为钢筋砼,标号为C35;

④、混凝土基础表面应校水平,平面度允许差小于1/500;

二、接地装置

塔机避雷针的接地和保护接地要求必须按下图示规定,此接地材料安装和维护符合下列要求:

1、将接地保护装置的电缆与任何一根主弦杆的螺栓连接并清除螺栓及螺母的涂料;

2、置于地基锚固联接的底架决不作接地避雷;

3、接地保护避雷器的电阻,不得超过4欧姆;

三、安全装置

(一)限位器

1、吊钩高度限位器(超高限位器)

①、小车变幅的塔机,吊钩装置顶部至小车架下端的最小距离,根据塔机型号及起升钢丝绳的倍率而定:上回转塔机2倍率时为1000MM;4倍率时为700MM;下回转塔机2倍率时为800MM;4倍率时为400MM,此时应能立即停止起升运动。

2、起重力矩限制器和起重量限制器

①、当起重力矩超过其定额值并小于额定值的110%时,应停止提升方向及外方向的变幅的动作;

a、小车变幅的塔机,起重力矩限制器应设有分别按起重量和幅度调整的限位开关和触头;

b、小车变幅的最大速度0.67M/S的塔机,在小车向外运行时,当起重力矩达到额定值的80%时,应自动转换为低速运行。

②、如设有超生量和幅度的指示器,数值显示应正确,且便于观察,其数值误差均不得大于指示值的5%。

③、当吊重超过最大起重的110%时,应停止提升方向的运动,但允许机构有下沉方向的运动。

3、幅度限位器

①、动臂变幅的塔机,应装设最小幅度限位器和防止臂端反弹后倾的装置。 ②、小车变幅的塔机应装设小车行程限位开关的终端缓冲装置。

4、行走限位器:轨道式塔机应在每个运行方向装设行程限位开关,在行程端部应安装限们开关挡铁,挡铁的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塔机的制动行程,保证塔机在驶入轨道末端时或与同一轨道上其它塔机相距在不小于0.5M范围内时能自动停机,挡铁的安装距离应小于电缆长度。

5、回转限位器:对回转部分不设集电路器的塔机,应安装回转限制器,塔机回转部分在非工作状态下必须保证可以自由旋转,对有自锁作用的回转机构,应安装安全限力矩联轴器。

(二)保险装置

1、吊钩保险装置:吊钩上应设置防脱棘爪,防止起吊重物运行过程中意外 2

脱钩。

2、卷扬机卷筒保险装置

①、起重卷扬机的卷筒应有排绳装置,使钢丝绳排列整齐,防止钢丝绳了发生堆积、挤压磨损、跳动等现象。

②、动臂变幅式塔机的变幅卷扬机,其卷筒应自行转动而导致起重臂自行下落。

3、夹轨器:轨道式塔机必须安装夹轨器应能保证在非工作状态下塔机不能在轨道上移动。

4、风速仪:臂架根部交点高度大于50M的塔机,应安装风速仪,当风速成大于工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的警报。

四、塔吊的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1、按照设计方案中砼强度要求达到70%以上,即砼浇筑达10天可以进行塔吊基础安装作业,作业时统一指挥。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2、塔机司机、电工和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集中精力。要注意指挥信号,正确操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3、作业人员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要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4、安装作业应在白天进行,必须在夜间进行时要保证充足照明。遇天气恶劣时应停止作业,并妥善处理已安装部件。

5、螺栓连接件、轴销等不得随意代用。应按规定的扭矩紧固螺栓。

6、吊装时要找好平衡,要正确使用吊索,卸扣等。

7、不得高处抛掷物件。

8、配合作业的汽车吊停放位置合理,支腿要在坚实的地面上。

五、塔吊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作业前检查塔基、轨道、金属构件、主要部位的连接螺栓和轴销、工作机构、钢丝绳、制动器、安全装置、电气线路等,如有异常必须先排除后使用。

2、实行多班作业时,应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人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对机械检查确认无误并签字后,方可进行工作。

3、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禁止将塔机交给无证人员操作,操作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4、严禁塔机斜拉斜吊和起吊重量不明的物件,严禁重物长时间悬挂空中,提升重物水平作业移动时,应高出其跨越的障碍物0.5M以上。

5、必须按规定的技术性能合理使用,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6、塔机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符合规定。

7、严禁随意调整塔机的安全装置。维修塔机使用零部件要有合格证明。

8、如遇恶劣天气,塔机停止作业。

9、作业完毕将重臂转到顺风方向,松开回转制动器,将吊钩升到离起重臂2-3M处,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

六、塔机拆卸安全技术措施:

1 、作塔机拆卸报告报公司安全生产科审批,待批复后进行拆卸作业准备。

2、拆卸作业时要戴安全帽,高处作业要使用安全带。

3、拆卸作业时精力集中,注意指挥信号,正确操作。

4、作业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5、配合作业的汽车吊停放位置合理,支腿要在坚实的地面上。

6、妥善保管拆卸零件,不得高处抛掷物件。

七、塔吊外围环境:

塔吊的回转半径为38米,周围均为新建的同一批住宅楼,没有高层建筑物,塔吊运行不受周围环境影响。

八、塔吊安全检查:

塔吊安装完毕后即日报请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向安全技术检验局、总公司安全科申请塔吊安装报验,经安全技术检验局、总公司安全科现场检验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附着计算书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决定采用两台台QTZ-

315、一台QTZ63型塔式起重机,QTZ-315塔吊计划安装高度19.8米,QTZ63计划安装高度27.9米,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根据QTZ315塔吊性能参数及本工程塔吊安装高度,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W0×μz×μs×βz = 0.550×1.170×1.880×0.700 =0.847 kN/m2; 其中 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 = 0.550 kN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880 ;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Wk×B×Ks = 0.847×1.600×0.200 = 0.271 kN/m; 其中 Wk──风荷载水平压力,Wk= 0.847 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 m; K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s= 0.200; 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0.271 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500.000 kN.m;

弯矩图

变形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 Nw = 50.0937kN ;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其中: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0.57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26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2.99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8.64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3.57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1.82 kN;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9.60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7.62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5.24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39.60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7.6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5.24 kN;

三、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 N / An≤f 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61.818 kN; A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钢管Φ168×6mm; An=π/4×[1682-(168-2×6)2]=3053.628 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σ=61817.670/3053.63 =20.244N/mm,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 N / φAn≤f

2 8

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 ---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 取N =60.566kN; 杆2: 取N =17.619kN; 杆3: 取N =55.235kN;

A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钢管Φ168×6mm; An=π/4×[1682-(168-2×6)2] = 3053.628 mm2。 I --- 钢管的惯性矩,I = π/64×[1684- (168-2×6)4] = 10031168.175 i --- 钢管的回旋半径,i = (10031168.175/ 3053.628)1/2 = 57.315 λ --- 杆件长细比,杆1:取λ=117,杆2:取λ=132,杆3:取λ=117 φ ---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λ查表计算得: 杆1: 取φ=0.453,杆2: 取φ=0.378,杆3: 取φ=0.453;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σ=43.784 N/mm2,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满足要求。

四、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

附着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多采用与预埋件在建筑物构件上的螺栓连接。预埋螺栓的规格和施工要求如果说明书没有规定,应该按照下面要求确定:

1.预埋螺栓必须用Q235钢制作;

2.附着的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预埋螺栓的直径大于24mm;

4.预埋螺栓的埋入长度和数量满足下面要求:

其中n为预埋螺栓数量;d为预埋螺栓直径;l为预埋螺栓埋入长度;f为预埋螺栓与混凝土粘接强度(C20为1.5N/mm^2,C30为3.0N/mm^2);N为附着杆的轴向力。

5.预埋螺栓数量,单耳支座不少于4只,双耳支座不少于8只;预埋螺栓埋入长度不少于15d;螺栓埋入端应作弯钩并加横向锚固钢筋。

五、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锚固装置附着杆在建筑结构上的固定点要满足以下原则: 1.附着固定点应设置在丁字墙(承重隔墙和外墙交汇点)和外墙转角处,切不可设置在轻质隔墙与外墙汇交的节点处;

2.对于框架结构,附着点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

3.在无外墙转角或承重隔墙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窗洞使附着杆固定在承重内墙上;

4.附着固定点应布设在靠近楼板处,以利于传力和便于安装。

第三篇:《孩儿塔》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和重视,克服学习上的畏难心理。

2. 学会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品味语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 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白莽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课文,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与重视。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为白莽的《孩儿塔》诗集作的一篇序,也是一篇著名的杂文。

一提到鲁迅,心里不仅充满崇敬,而且感到非常亲切。大概自己也是绍兴人的缘故,对鲁迅笔下的茶馆、酒肆、旧毡帽、乌船、绍兴老太都非常熟悉。我还两次去绍兴亲戚家过年,看今天的农民怎样祝福,怎样在喜庆的日子里请了戏班子在村里唱“社戏”,我还在“咸亨酒店”温二两黄酒,要一碟茴香豆,体验孔乙己的生活,当然我是坐着喝的。 对鲁迅感到亲切还有第二个原因,鲁迅也是教师,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正式或兼职,我们 职业相同。

还有重要的原因,自己如同同学们这样大的时候,正值书荒的年代,幸亏鲁迅的书不缺,下放安徽时,行囊里除了毛选就是鲁迅书,有空就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竟然也能读懂大概。并为鲁文中深刻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批判所深深吸引。至今天,鲁迅作品仍是我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一盏智慧之灯。

2. 从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再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确实鲁迅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将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整个人类。正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读书人不能不学鲁迅; 也正因此,在我们的中学课文中选了大量鲁迅的文章。

初中:《一件小事》《藤野先生》《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论雷峰塔的倒掉》(7篇)

高中:《白莽作<孩儿塔>序》《<呐喊>自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记念刘和珍君》《范爱农》《祝福》《药》《阿Q正传》《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8、9篇)

古今中外,哪一位作家能有那样的殊荣,可以有十几篇文章被选入中学教材,足可以说明鲁迅的伟大,我们非要学懂不可。

《白莽》是高中第一篇,有难度,为了降低难度,我们印发了一部分背景资料,交给同学们一把钥匙,让你自己尝试着去打开鲁迅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着借助资料,读懂课文,并试着品味鲁迅风格的语言。

二、学生交流在预习中借助资料所解决的问题

估计学生能解决以下问题:

1. 更加惆怅的原因 (是文眼。天气、心境、悲愤、怀念、痛惜,看《为了忘却的记念》四:“我沉痛地感到我失掉了……中国失掉……”)

2. 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不是不想说,是不能说,无奈的。见《为了忘却的记念》四:“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五:向子其的《思旧赋》)

3. 外貌描写的作用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也有,两次写,强调,歌颂其乐观、坚定等革命精神)

4. 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蒙:覆盖,言其多)

(时代背景:白色恐怖严重,革命志士仁人不断被杀,轻轻一点,揭批的力度很大。)

5.“一团火”之喻和急于“流布”之心。

(读《别了哥哥》《血字》,可见白莽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对革命怀一腔赤子之心,故为之。)

三、学生质疑,在教师点拨下解疑

估计有以下问题:

1. 我简直不懂诗。

(抓住“简直”,理解并非真不懂,有不愿懂无聊文人诗之意;也是自谦,抑己扬人)

2. 终至于闹开与和白莽没有闹开,也许是他死的太快。

(“也许”表示不肯定,可见不是死的快,从材料可见是志同道合所致。如此看,真和鲁迅闹开的都是志趣不投者。貌似自嘲,实则顺乎一击。)

3.“何需我的序文之类”却又作序,为什么?

(作序对鲁迅而言是份内事,但是即使没有序,白莽的诗照样会流传,因为他有许多前赴后继的战友,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4.学生读全文,思考整体感受到课文都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作者对白莽的怀念、赞颂、评价。

四、分析华彩乐章——第四自然段:评诗集

1. 全生读

2. 借助资料,运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特色。

A. 与丁玲评白莽诗的语言比:同、异——更喜谁的,为什么? 同:都用形象的比喻充分赞扬其诗的战斗性,从句式看都是整散结合,语势充沛。异:丁玲的评价比较直接,而鲁迅的文字因为运用了一串博喻,更含蓄,因而意蕴更深,语言是明显的整句,文气更酣畅,同时,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因而战斗性更强,被称为诗与政论的结合。

B. 在替换词语中比较:

( 东方的微光(曙光,阳光)——(联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铁罐头”,“禁锢”等文字,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 林中的响箭(利箭)——(使视觉转化为听觉,使人惊心动魄)

( 进军的第一步(号角)——(诗歌本身就是在战斗) 此既是书序,要评人评诗,又是杂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远见卓识及战斗精神。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 同学们今天尝试着借助资料来阅读鲁迅的文章,初步读懂了文章,且品出了语言的妙处。但是本文值得咀嚼推敲的东西太多

了,课外要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2. 作业:范文评点(评一点)。

例:

A.读两三篇别人的书序,体会此序开头特色。

B.分析本文文眼:惆怅,怎样统领全篇思想感情。

C.从白莽外貌描写看鲁迅白描手法的运用。

D.评比喻修辞法的运用。

第四篇:道士塔教案

教材分析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文章突破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学情分析

关于这课,学生的预习工作不会差,文章字面意思通俗易懂,全文没有生僻字词音。通过对全文的把握,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让同学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近几年来,《道士塔》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个突出难点,这要求老师在梳理文中的文化知识点时结合学生兴趣和理解能力讲清楚文化是什么,怎样理解文化的价值,并体悟作者对文化遭到劫掠的感情。

设计理念

结合课文内容,举一反三,开展一堂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的研讨课. 本文共四部分,结构比较好 把握,所以首先把握整体,再进一步分析各部分的内容从而挖掘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方式或关键词句的理解,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加深同学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思想

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和思想性

余秋雨作为的这篇散文文化底蕴深厚,需要深度解析,同时在把握文化的同时了解其思想。

二、以语言感悟和品味为切入点,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文章有多处句子的字词可以提出来,在把握全文结构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深入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余秋雨及其“学者散文”“文化散文”。了解敦煌学。 2.“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感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 教学难点:本文中作者灵活新颖的笔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的

一、二部分。 第2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的

三、四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是关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一次文物浩劫的。按我的理解,近代中国遭受了两次文化遗产的大浩劫,一次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一次是1905-1914年外国探险家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多次劫掠。这两次浩劫对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几乎是灾难性的。当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船船运进国外的博物馆的时候,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心不在流血?第一次浩劫让我们记住了咸丰皇帝的腐朽,第二次浩劫让我们记住的却是一个小人物——王道士的昏聩。今天学习的课题便与王道士有关。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2页,《道士塔》。

一作者介绍:【板书】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二释题:【板书】

(一) 王道士,甘肃敦煌莫高窟与我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但这并不矛盾,文章介绍了王道士的来历。 王道士,即王圆箓,祖籍湖北麻城,出生在陕西。因为躲避战乱,王圆箓流落到甘肃酒泉,为了生计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王道士四方云游,于1892年左右来到敦煌,在三危山下发现莫高窟。这时的他已年过四十。

(二) 圆寂塔

1.(请同学们看到彩页最后一幅图)通过看塔,对塔进行描述,了解塔的形制。2知识迁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佛塔。

3圆寂的解释,佛教神职人员的去世用词,知识迁移,羽化,驾崩等。 4道士塔

(三) 莫高窟

1. 莫高窟介绍: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2. 莫高窟与道士塔的关系,道士塔的位置与莫高窟的联系,又引出王道士。

三整体把握 (一) 结构梳理

本文有四节,下面先给大家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同学们通过小标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稍后的朗读中自己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

每部分的小标题【板书】

1罪人塔(1-6) 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 (7-11) 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二)分析理解课文

(1)整体感知

a.请学生默读课文的第

一、二部分。 b.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 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 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c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对学生提出来的概括语言进行评价,给予意见。

(过渡语言)通过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整体感知,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道士塔》还包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凝练的语言。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味。

(2)探索品味

第一节设问

设问:

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答案: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体现了悲凉的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答案:王道士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他出卖了中国文物。

因为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

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答案:一箱箱,一车车的被国外冒险家运往国外。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答案:愤懑,痛心,气愤

第二节设问

设问:

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创作走下坡路,歆羡;享受生活,贪图安逸;中国社会的衰落。

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他的心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答案:破坏壁画和雕塑。真实,出发点是由其身份和他当家莫高窟的现实出发的。

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一是写壁画的白,另外是写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王道士的痛恨和对壁画的惋惜。

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点?

答案:置身历史场景,还原历史事件;白描的写作手法。

总结

通过我们今天这趟课的学习,同学们把握了余秋雨这篇散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也了解了敦煌文化及相关知识,相信大家对王道士也有自己的看法。

据史料记载,王道士对敦煌的保护也做过自己的贡献,他曾冒死上书慈禧,要求政府保护敦煌文物,但没有受到重视,但是作者以文人自身的喜好,将王道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成为了一个历史罪人。在整篇文章当中,我们被作者带动了情绪,对王道士也恨之入骨。但是,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吧。

四、作业

《我眼中的王圆箓》不少于800字。

五、板书设计

道士塔

余秋雨

一作者介绍

二释题

三整体理解课文

1罪人塔

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

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参见教学目标1 重点难点 参见教学目标1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作者,莫高窟,及文的第

一、二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道士塔》共四部分,我们这节课继续来学习后面两部分,第

三、第四部分。

一整体把握

(一)结构梳理

下面先给大家第

三、四的小标题,同学们通过小标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稍后的朗读中自己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

【板书】 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一种痛心;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4牢记耻辱,保护文物敦煌在中国;屈辱与光荣;

(二)分析理解课文

(1)整体感知

a.请学生朗读课文的第

三、四部分。

b.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一种痛心;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敦煌在中国;屈辱与光荣;。

(过渡语言)通过对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整体感知,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章的学习,首先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2)探索品味 1.感情色彩

第三节设问

设问:

1发现藏经洞后,中国文官对文物采取什么态度?外国冒险家冒着危险赶来,与之形成什么对比?

答案:置之不闻,缺少资金。形成鲜明对比,外国冒险家路途艰难,中国文官生活安逸。对文物的态度也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歆羡,一个是漠然。

2细读王道士盗卖文物的经过和表现,突出了什么?

答案:突出了文物遭受了灾难式的劫掠;还突出了外国冒险家得到文物之易,和中国文官和王道士对文物的漠然。

3外国冒险家用什么手段掠走文物?又有哪些开脱之辞?

答案:欺骗,购买等手段; 开脱之辞:取经说,保护说。

4作者如何驳斥,带着什么感情?

答案:中国的文物应该留在中国,中国人也有能力保护和研究自己的文物。作者充满了满腔的爱国之情和对外国掠夺者的愤恨之情,对文物流失的深深惋惜。

明确:

A中国官员无赤肠,不下决心保护国家文物,而是放任不管并饱私囊;外国冒险家来掠夺文物,排除危险。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国官员的昏庸自私。

B王道士的贪图小利,愚蠢卑鄙。

C万里冲刺,长驱而入,欺骗掠夺。抢救,使之见光明,无力研究

D驳斥其没有基本前提,采取欺骗手段占有,要和他们比学问。

中国官员: 放任不管,私占文物

王道士:贪图私利,出卖文物

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

外国学者:抢救遗产,中国无力研究

作者驳斥:无基本前提,欺骗手段占有,要比学问

引诗表义愤,拦车却两难

归纳:发现藏经洞,面对大量的珍贵文物,各色人士粉墨登场,首先,是愚蠢,卑劣的王道士贪图小利使大量文物流失,而中国文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国冒险家不顾一切,冒死赶来掠夺,又大言不惭的说是他们抢救了文物,而中国无力研究。作者怀着义愤驳斥,并穿越时空拦下车队,却又左右为难——在此,作者直抒感情,抱恨无穷。

第四节设问

设问:

1我国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比我恨得还深表现在那里?

心情沉重,只是板着脸,一钻几十年,研究敦煌文献。

当日本友人承认敦煌学也在中国时,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因为文物还在国外。

2文中引用一位日本学者的话,目的什么? 说明敦煌学被国际化,敦煌学是否在中国还得让国外专家承认,目的是说明敦煌学的现状。敦煌学任然需要专家们继续默默的屈辱的研究下去。

3中国的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而是默默的,、、、、、、?

明确:不愿抒发感情,加紧钻研,抢时间,争速度,实干精神,

取得的成绩得到世界的公认。

愚昧的道士掌管敦煌艺术宝库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 敦煌艺术研究家不会忘记耻辱,会在保护,研究敦煌文物的道路上做出更大成绩。

2.写作特色:

1.穿越时空的想象;散文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强烈的抒情意味。诗化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悲怆苍凉提问

1发现藏经洞后,中国文官对文物采取什么态度?外国冒险家冒着危险赶来,与之形成什么对比?

2细读王道士盗卖文物的经过和表现,突出了什么?

3外国冒险家用什么手段掠走文物?又有哪些开脱之辞?

4作者如何驳斥,带着什么感情?

3两难境地。

引诗表义愤,拦车却两难

为什么两难?

a当时中国社会环境动荡,没有条件保护好文物。

b敦煌文物虽然得到了保存,但是敦煌文物却永远流失海外。

二、研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与文本展开第三轮对话

所谓读文就是读人,学完了《道士塔》后,学生会对余秋雨其人其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当代散文的发展史上,余秋雨被认为是最具有开创意义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独创的“文化散文”不仅刷新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而且在国内掀起一股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他的《文化苦旅》,也成为当时全国各大书城最抢手的热门书目,那么余秋雨当初创作“文化散文”的动机是什么?《文化苦旅》到底是凭借什么魅力,燃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的热情?这些问题,如果能组织学生展开一些研究和探讨,不仅能从更深层意义上加深对《道士塔》一文的理解,而且能引导学生将眼光投向我们民族深远、博大的文明、文化,关照当代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思索,从而培养其深厚的人文素养。

三、作业 《余秋雨的散文艺术》

四、结束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道士塔

余秋雨

一段落大意

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 4牢记耻辱,保护文物

二写作特色

1穿越时空的想象

2强烈的抒情意味

3两难境地

第五篇:道士塔教案

课题:道士塔

淮阳县第一中学 袁 琳

三维目标:了解作者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及敦煌文化的常识,淮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培养涌读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散文中向我形象鉴赏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重点难点:准确筛选信息,把握史实,领会思想内容和作者激情,体会本文内蕴丰富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

教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课时:二课时

一、导语: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是关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一次文物浩劫的。按我的理解,近代中国遭受了两次文化遗产的大浩劫,一次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一次是1905-1914年外国探险家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多次劫掠。这两次浩劫对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几乎是灾难性的。当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船船运进国外的博物馆的时候,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心不在流血?第一次浩劫让我们记住了咸丰皇帝的腐朽,第二次浩劫让我们记住的却是一个小人物——王道士的昏聩。今天学习的课题便与王道士有关。请大家打开课本第53页,《道士塔》。(板书)

二、解题:

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1 2.莫高窟,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包括洞窟550多个,壁画5万多平方米,有10个八中校园大,文献资料四五万册。目前,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万余册,英国图书馆藏有11297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有6000册,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有11050册,日本私人藏有592册,此外还有2700余册分散于各地。

3. 王道士,即王圆箓,祖籍湖北麻城,出生在陕西。因为躲避战乱,王圆箓流落到甘肃酒泉,为了生计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王道士四方云游,于1892年左右来到敦煌,在三危山下发现莫高窟。这时的他已年过四十。

1900年5月26日,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他向敦煌县令汇报,并奉上经文两卷。然而不学无术的严知县却视为废纸,毫不理会。

王道士守着经文整整三年,又一位知县上任了,王道士再次上报。这位汪知县总算高度重视,并亲自到莫高窟查看一番,指示王道士要好好看管这些经卷,然后打道回府,再无下文。后来外国人知道了,千里迢迢赶来,用很少的钱从王道士手里买走了其中的大部分藏书。

作者对这些宝物的损失感到十分痛心并从中深省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即是根据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朗诵课文

四、研读课文内容 1.学生概括各部分内容

(一):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二):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三):一种痛心;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四):敦煌在中国;屈辱与光荣;

2 小结: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2.分析理解课文

这篇散文细述了敦煌文物被盗掠的经过,字里行间蕴涵着强烈的抒情意味。可以说,文句蕴涵内容十分丰富,每一个句子都浓缩了作者的深情。

提问1:作者对王道士、对敦煌文化艺术的遭遇的态度是什么? 王道士是敦煌文化的罪人,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不能肩负起这笔文化重债。莫高窟被掠,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提问2:偌大的莫高窟,前后十几年,在王道士的手里被卖掉了,其间的王道士、满清官员、外国冒险家各自充当了什么角色?请结合文句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3:作者最这三种人的不同行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板书] 王道士:涂壁画、毁雕塑、塑怪像:惋惜与痛苦 受愚弄、贪小利、卖国宝:痛恨与无奈

满清官员:了无赤肠、不负责任、中饱私囊:哀痛

外国冒险家:餐风宿露,冒着危险,愿意吃苦,欺骗掠夺:谴责 提问4:“我好恨!”恨的是谁?

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五、写作特点赏析

3 提问:这篇散文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外,在写法上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之所以被文章打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你们认为这篇文章最有特色的地方在哪里?请讨论。

参考答案:1.穿越时空的想象;散文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强烈的抒情意味。诗化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悲怆苍凉。

六、延伸扩展

1.如果你是王圆箓,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

2.有人说,如果不是外国探险家从莫高窟运走了绝大多数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那么这些资料最终的命运将不可预料,但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决不会比现在保存的完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道士在无意中为保全这笔人类共同的财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这种意见,你怎么看?

3.中国现在有许多盗墓者,疯狂盗挖地下文物,然后倒卖出国,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他们的行为和王圆箓相比有什么异同?(附材料:安徽省公安厅最近侦破了一起特大盗掘古墓葬、走私、倒卖文物系列案(“3•25”案),抓获境内外犯罪嫌疑人30多名,追缴各类文物400多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就有128件,捣毁了6条文物走私通道。在此案中,境内外犯罪分子倒卖走私国家珍贵文物之多、作案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获利之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

七、教学反思:

1、 本课在于查找重要信息,让学生在找那些令人痛心的史实。

2、 诵读体会味道,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八、布置作业:(略)

上一篇:致高职毕业生的一封信下一篇:中国移动公司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