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科技创新效应与机制研究

2022-09-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作为现阶段我国重大战略中的一环, 不仅关系着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 而且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系着我国所有地区的协调发展。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便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协同, 就现阶段的发展现状而言, 京津冀三地的实际发展水平仍然参差不齐, 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 河北省无法实现区域内产业链贯通以及共享区域资源, 另一方面, 三地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相对较为缓慢。相较北京与天津两地而言, 我国河北省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怎样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 带动河北省科技水平的有效提升成了现阶段重要的课题。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 河北省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 与京津两地相比, 我国河北省的科技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政府的经费支持力度较小。就统计局对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来看, 北京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是河北省的5倍多, 科技研发投入的总量约为河北省的4-5倍;天津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是河北省的2倍多, 科技研发投入是河北省的1.5倍多。就科技相对量而言, 河北省的投入与京津地区的差距更为显著, 河北省财政科技实际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京津地区分别低4.98个、1.98个百分点, 并且河北省的整体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始终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 位列全国21名左右, 而京津两地的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却名列前三。由此可见, 河北省的科技投入严重偏低, 与京津地区形成的落差较大, 这也是导致河北省科技发展相对缓慢的根源。

(二) 河北省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

纵观北京、天津两个地区, 科研机构林立, 巍巍学府, 人才辈出, 因此成为京津冀地区科研成果产出相对较多的地区。而河北省不但缺少先进的科技机构与高校, 并且缺乏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缺少配套服务。与京津地区相比, 科学技术不发达, 先进成果吸引力度不够, 导致科技成果产出相对较少, 并且科研转化率较低, 科研成果水平不高。就2015年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河北省科研专利申请量为4万余件, 比京津两地分别少5万与4万件左右。京津冀区域内部的技术承接能力相对较弱, 北京地区在2015年的总成交额达到3452亿元, 约占我国总成交额的40%左右, 而河北省的技术成交额只有北京技术成交额的2%左右。除此之外, 就河北省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而言, 全国性的科技成果为25%, 而河北省的科技转化率仅达到15%。

(三) 河北省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第一, 河北省科技创新人才总数相对较少。就北京地区来说, 其本身具备一流的教育资源, 拥有优秀的高校学府, 集聚了全国先进化的科技创新技术, 汇集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京津地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38%、23%左右, 而河北省这一数据仅为6%;河北省高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的总人数约为10余万人左右, 仅仅占到北京地区的1/3, 并且与相邻省份如山东地区、河南省份等相差较多。由此观之, 即使京津地区的科技人才量较多, 但是河北省的科技人才却严重缺乏, 严重阻碍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第二, 河北省人才流动性强, 留不住人才。基于京津地区的福利保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环境等方面与河北省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人才通常集聚在京津地区。在原本科技人才较为匮乏的情况下, 河北省仍然有大批量的科技人才离开河北, 到京津或者邻居省份发展, 导致河北省人才流失严重, 阻碍科技创新的有序发展。

二、强化河北省科技创新效应与机制的相关策略

(一) 加大科研资金投入, 完善多层次科研融资机制

第一,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 河北省要积极发挥政府资金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鼓励创新主体积极投入科技创新活动当中。完善政府、社会、企业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强化科技经费的投入水平。例如可采用基金扶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形式, 将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的企业中。

第二, 强化科技金融的深层次融合。打造“金融+科技”为中心的融资机制, 建立与河北省省情相契合的金融政策系统, 大力开发金融产品, 推动金融、产业与科技协调发展, 积极培育技术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应带动并促进科技信贷、私募股权、科技保险等融资渠道的发展, 鼓励规模化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建立科技公司, 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利融合。

(二) 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率

首先, 京津冀地区明确分工, 确定河北省的科技发展定位。为确保资源配置与共享, 应建立合理的协作体系与科技分工。京津冀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正面作用。河北省应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运用人力资源与土地优势, 构建成果平台, 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地区的转化, 为科研成果专业企业构建优质的发展环境, 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加入。

其次, 应促进资源与成果开放共享。因为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 河北省应先发制人,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强化京津冀地区的科技资源与成果诉求, 寻求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机会, 以政策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 培养科技人才, 完善人才交流机制

第一, 河北省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 主动学习京津两地区的教育模式与科技创新方法, 加强合作, 强化河北省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京津冀地区之间应建立人才联合合作机制, 强化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科技人才, 夯实科技人才基础。

第二, 创建人才培养的优质环境, 强化人才福利待遇体系。由于河北省人才流失严重, 因此应出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利好政策。河北省首先应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聘用优质科技人才, 并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其次, 要打破人才流动束缚, 建立京津冀户籍、认证以及社保互联机制, 便于人才就业, 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激励科技人才留在河北省发展。

综上所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我国三大战略中的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得到国家与政府的高度重视。若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 应在京津冀三地区之间进行明确分工, 培育层次分明的科技创新产业链条。针对河北省现阶段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应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 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强化资源成果转化率, 打造人才合作机制, 推动河北省科技创新, 补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

摘要:近年来, 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顺利推进的大背景下, 河北省开始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打造科技创新技术平台, 建立健全以市场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优化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 由于诸多种因素的限制, 河北省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创新基础相对薄弱, 与京津两地存在一定的差距, 也因此拖慢了京津冀地区整体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河北省,科技创新,效应机制

参考文献

[1] 玄兆辉, 陈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分析[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17, 1 (01) :71-77.

[2] 李正琪, 王小彩.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创新型企业融资途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 29 (02) :85-88.

[3] 刘宾, 董谦, 辛文玉, 杨伟坤.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18) :30-33.

[4] 陈尊厚, 杨伟静.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 2016 (21) :56-61.

[5] 刘玉娟, 赵聪.科技创新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影响——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04) :172-173.

上一篇:关于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下一篇:抗旱王牛与红安格斯改良牛杂交育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