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行业展望

2022-06-28

第一篇:法律服务行业展望

电力行业展望

电力行业展望:结构调整与电价改格将是长期主题 中国电力网 2010年3月19日09:32 来源:证券时报点击直达中国电力社区

电量恢复、煤价下跌、电价上调三大因素支撑发电行业2009年整体回暖。电力行业业绩分化,火电类公司业绩提升明显,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盈利表现优于内陆企业。电网企业前八个月一直处于亏损,随着丰水期成本较低的水电供电量比例提高,以及11月20日销售电价上调,下半年电网公司经营状况逐渐好转,全年电网公司扭亏为盈,但利润总额较2008年大幅下降。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趋势不断强化。2009年电源投资有所放缓,电网投资近七年首度超过电源投资;火电、水电新投产机组数量趋减,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明显增加。截至2009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613万千瓦,成为仅次于火电、水电的第三大电源形式,但一定时期内电网建设滞后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瓶颈。2013-2015年将是我国核电机组投产的高峰期,庞大的投资规模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成为两会热议话题,预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将在会后陆续推出。

预计2010年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约7%,机组利用小时有望止跌回升,煤炭价格上涨约10%,发电企业利润水平基本与今年持平,电网公司利润较2009年将大幅增长。电价政策是煤电博弈的焦点,更是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2009年以来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出释放了电价改革正在朝着市场化方向推进的信号,其中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推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成为政策亮点。2010年电价改革有望在大用户直购电推广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核算输配电价、启动煤电联动、推出光伏标杆电价或将成为政策重点。 (电力行业分析师:韦巍)

第二篇:l律师行业展望

期待改革的中国律师业——谈律师执业体制的弊端

Tui

中国的律师业发展到今天,人数上素质上都在不断提高,然而现有的律师体制是否适应我们这个时代律师业发展的要求呢?应当说,目前律师业的单一化体制恐怕已不适应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从法治建设的角度,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看,以律师的单一化执业体制为主要弊端体现的行业机制必须改革,这已成为一个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

中国的律师业实行的是单一制执业组织。最初执业组织是国办的律师事务所,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二十年来,做为单一制的执业形式却一直未曾改变。同国外相比,许多法制进步律师业较成熟的国家,无不采用的是多元化的执业体制。从我们目前的需要来看,中国的律师业也应当尽快的向这种多元化体制上进行变革。

法律背景:《律师法》第十五条规定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律师法》第二十三条 规定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帐。

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按照章程组织律师开展业务工作,学习法律和国家政策,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帐。

一、单一制限制了自由职业者

《律师法》规定了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社会上对这一点也早已形成认识,往往见到律师最先问的就是,您在哪家律师所干。我国的单一制律师执业机构当然主要与我们的政治体制传统有关。最初在八十年代,我国只有国办的律师事务所。那个时期认为,律师代表了国家权利的另一种形式。因为法律就是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后,剩下的都是一家人了。法律为了解决敌我矛盾而设,既然是敌人要受法律惩处,还要律师辩护什么,那不是帮敌人说话了吗。就是这样,我们的法律采取了无为而治黄老思想,但另人遗憾的是,并没达到其无为而无不治的效果。进入八十年代了,逐渐发现好象一家人也有要斗个你死我活的时候,法律的制定也逐渐当国家大事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国家从我国政治体制的传统来看,政府是一个绝对和全面的管理者。在加强管理的目的之下,律师事务所的单一职业机构就是这种管理要求中行政机关所认同的最好模式。许多老思维模式并且是缺少法治信心的人认为,管理者越多,好象管理的效果也就越好。一个诠释法律内容、监督法律实施的重要阶层---律师阶层,却在为法律价值的实现而努力的同时,接受着多层次、全方位、力度大大超越其他职业之上的监督和管理。司法行政机关管律师,律师协会管律师,律师事务所管律师,律师自己还要管自己。总的说来,目前我们中国的律师业处在一个被局限过多,被限制过紧的状况中。行政机关不晓得应当从有形的管理者角色中淡出,让位于法律让位于自律才会使律师业实现发展。而总是在如何加强规范律师业的命题下大伤脑筋,不考虑如何让其发展,不去为之创造一个能使效率最大化的体制。从德国的律师法中了解到,为了制约律师的行为,德国专设了荣誉法院,专门用来解决律师违纪等问题,通过法律程序做最终结论。我们的管理者的初衷当然是积极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体制还是方法总显得有些不济和拙笨。把律师业管的要死却不见得管的有效。经过自身二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加之目前已加入WTO,政府的观念也在从如何能管的多一点到如何能管的少一点转变。应该看到律师本身是受社会信赖的,赋予自由职业者

的称号是因为律师首先是诠释法律的代表,是尊重法律的代表。对律师权利人格的尊重就象对法官的独立审判权的尊重一样体现着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法治层次。因此我们对于这个行业应当报有充分的信赖,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自由,从体制上给予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二律师事务所实质上被当作管理者的工具但不见得有效

律师职业的定位应当如何看待呢。律师是向社会提供法律及智力服务的职业群体。律师的生产力价值创造完全来自于人的自身。同其他职业有区别律师业不需要借助工具和生产资料就可以产生价值,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产业。

律师事务所的主体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律师事务所应当是具有极强社会属性的经济组织。它应当仅仅是一种执业机构的组织形式,与个人执业体制完全平等的一种形式,它是来自于律师的自愿结合而产生的。可是,目前律师事务所却被当作政府进行管理的工具而其次才是执业组织的一种形式。

这说明,一些管理者的习惯意识太强。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从中央首长到地方省长,然后县长到乡长、到村长、保长、楼长最后是家长,好象到处都是管理者。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好象只有这样才有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提高被管理者的守法意识。这种习惯反映在律师管理上也是如此。许多人,将律师投入到三个层次的管理中,从司法行政机关到律师协会再到律师事务所。还自豪地称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好象我们的律师业的“骄人业绩”就是来自于这种层层包围之下的管理。可是他没想到,设计了如此缜密的管理体系,惟独就是没有尊重法律这个最终的管理者角色,这些以管理者自居的人怎么就想不到,只有法律才是最权威的管理者。

国外律师事务所既有律师所形式的也有个人执业形式的。国外的律管机关的律师名册无论在所还是独立的都是律师名字在前,从这一点可以简单的看出,律师是一个完全独立主体,具有相应权利义务承担的主体资格。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完全也是对于律师人格的一种尊重。国外的政府行政职能非常简约,仅仅一个司法部担当主要的职能,但却有条不紊,非常有效。而我们不仅要在行政管理上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而且还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既有唱红脸的,还要有唱白脸的。

那么,律师事务所真正起到了这种期待作用了吗。2001年司法部从全国范围开展了一次律师纪律评查活动,层层落实层层布置,最后以律师事务所为单位进行实施。但是,实际上,律师事务所不仅没有帮助行政机关起到协助管理的作用,往往却起到了帮助某些有过错行为的律师掩饰问题的作用。甚至与律师一起来干扰检查,误导主管机关,侵害当事人权益。原因在哪,就是因为一些律师事务所实际上是把律师当成了产生利润的来源,在律师为律师事务所创造了财富之后,所有的纪律甚至法律都是屈尊第二位的。这岂不是和以律师事务所作为规范律师发展律师业的初衷背道而驰吗。事实就是如此。

三律师事务所、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没摆正

律师事务所不是生产上的管理者。有的人把律师事务所比做企业,而律师则相当于雇工,这种看法是不对。律师的直接工作对象就是客户,律师受雇的应当就是客户如同职员受雇于企业,而不是受雇于律师事务所。如同生产型企业的生产职工的直接工作对象是企业,市场是无法介入这一劳务对价关系的。因此,在律师与客户的对价委托关系中,律师事务所是没有理由进行介入的,在这种双务合同中任何第三方都是不必出现的角色。另一种企业的劳动关系象产品推销员和饭店服务员,虽然直接接触市场客户,但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却来自企业的价值,劳动者仅仅是一个带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企业雇员。律师提供的服务来自于智力,可以说律师的头脑就是一个企业完整的生产车间,而律师通过口头的书面的法律知识适用,或者其他与律师职业有关的有形无形的工作,这样就完成了价值的完全实现。

其次,律师事务所并不是培养律师法律知识的机构。律师的知识来自于法学院,来自于不断的自学和深造。律师事务所不具有培养律师的可能,仅仅有一定的交流提高的意义。

根据第十五条的规定,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这一条的规定一直被视为律师从业的主要原则。如果把律师和所受雇委托人看成是合同相对体,那么,律师事务所在当前的执业体制中的全部垄断到底有着何种必要呢。

四、律师事务所存在着严重的分配问题,不利于律师业的健康发展

律师事务所在经济上常常最大获益,而在义务上却贡献甚微。当前,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分配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类是由律师开展代理业务,律师事务所收费,依照各自制定的比例返给律师。一类是由律师事务所开展业务并分配案件,律师领取薪金。

我国的律师事务所大都采用提成式的分配机制,这主要就是因为执业组织体制单一化造成的。这种分配机制带有明显的不合理性,而要解决这种不合理性,必然就要进行律师执业组织体制的改革,打破单一形式的律师事务所执业体制,允许律师个人执业,只有这样才能趋向律师业的机制合理性,才有利于律师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那么,这种分配机制具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呢。律师事务所一般对于律师的代理费提取比例采取的是累进递减制。例如,沿海省市的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提成比例是这样的,每年1万-5万元律师事务所提取60%,5万-10万律师事务所提取50%,10万-15万律师事务所提取40%---

在具体的代理案件之中,律师以个人的影响及声誉得到社会的信任,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并收取代理费用。在整个委托过程中,完全是代理律师个人的劳动过程,律师事务所几乎从不过问,但却占取了代理费的绝大部分,那么律师事务所为这些利益所得提供了什么义务或保证呢。按照正常的理解,律师事务所应当是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风险保证,可是经过仔细的分析应当发现这种风险保证几乎是有名无实的一个幌子。

首先律师参与的司法过程中很少出现完全因其个人造成的过错,即使十件案子当中,也少有一件会出现失职,诸如遗漏了当事人的委托要求事项,丢失了证据,错过了诉讼实效等等。当事人对律师的代理结果不满意,大多数是只能接受,因为律师不是审判官,律师观点即使和法律一致也很难做到与法官一致。

第二,《律师法》所规定的有限责任的律师事务所资金要求仅为人民币十万元,这种担保能力恐怕与一个普通自然人风险担保能力没有什么区别。一般纠纷既使是出现,作为一个律师完全可以承担由此产生的赔偿责任,退一步讲,在可能出现风险的情况下,事前可以简单避免纠纷的办法就是搞风险代理,事后为了解决纠纷的办法就是退减费用。作为一个具有职业感的律师来讲,为当事人办案的优劣首先决定对自身的影响,因此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具有律师素质的律师都在谨慎地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会轻易做出有违职业准则的行为。

当前,律师风险也仅仅是一个概念性词汇。我国尚没有律师执业责任赔偿制度,因此有了问题,既缺少程序法,又缺少对于过错行为的具体固定化明文化,当事人凭借什么同律师事务所理论。更何况,在某些委托代理合同中律师基本不会把自己至于不利。容易起纠纷的往往是对于胜诉许诺方面的落空,应该认识到极少有律师做这种生硬的许诺,即使有当事人也不很难凭此提起索赔并得到支持。

《律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不得有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的财物之行为。这一法条的制定,毫无疑问充满了对于这个“私”字的高度不友好,好象二十年的改革也没有唤醒他对于“私”的片面理解。先不谈私的正确理解。就说收费,为什么

收到律师手里就是私自收费,而把钱收到手里然后交到律师事务所,然后律师事务所再拿出一部分分给他,这就不是私自收费了。难道律师事务所具有着什么特别功能,钱经过律师事务所的过滤这就实现了由自私社会到共产主义的跨越,看来律师事务所留取大部分酬金的意义还不小呢。

由于现有体制,律师从业获取的酬金必然有大部分为律师事务所所占有,这种情况之下,律师就陷入夹缝。法律不允许私自收费,而钱交出去自身又所剩无几。恐怕当事人也不愿意看到一个辛辛苦苦工作的律师把钱都交到一个与本案几乎无关的机构中去吧。马克思说一个给工人提供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是在剥削工人,那么一家既不给提供工资又无须提供设备的律师事务所的占取酬金行为又该怎么定性呢。

再讲,酬金通过律师交到了律师事务所,如果当事人不满意,律师即使有心退减,但也只能向律师事务所提个建设性意见。最终,律师事务所几乎无不强调我们的服务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此律师只能落个里外不是人,他只能对当事人报以同情对自己也报以同情。有的律师我相信,德高义重,当他想援助弱者时,当他出于同情想减免收费时,这样却也不行,因为他有组织,他要服从组织,组织或许不会看重弱者的期盼而只看重弱者的酎金。

其次,律师事务所存在收费后的逃税行为。国外个人纳税给国家带来得财政收入很高。也许有人认为通过律师事务所进行税收比对于律师个人进行税收的效果要好一些,其实完全不是。

简而言之,律师事务所的单一体制应当打破,应当允许律师的个人执业。只有这样,不仅实现了律师价值的公平回报,也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侵害当事人的不法现象。

五、多元化体制是律师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诚然,律师事务所组织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律师业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形式。但他们是因为具有一个完整多样的体制,才成功的培育出许多大型的集团化的大律师公司。做为我国,恰恰是因为缺乏多样化的机制,因此个人执业上的自由受到限制,最终市场不健全,也难以形成具有实力的大律师公司。业内人士常常对后者摩拳擦掌,将其当作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却没有发现只有实现前者的能量释放才能培育出一个行业的整体实力,再经过合理的市场选择才能积聚出真正的具有实力的大型律师公司。

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证明多元化体制是促进效率公平和稳定的最佳选择。从世界政治格局观察,随着两极到多级的趋向,世界的经济走向发展,和平成了主流方向。就我国而言,经济领域的改革已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从单一企业体制走向多元化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经济的最大效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在法律规范之下,如何能实现参与主体的最大多元化,如何能实现法制约束中的最大自由化。作为律师业,更加应当选择多元化体制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给律师业注入更大的动力,注入更大的活力,毫无疑问这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三篇:展望2013年稀土行业

稀土变局整合翻天覆地

产业总撰述/黄剑【理财周报】

产业协调员/汪江涛

专业支持/窦学宏(中国稀土学会专家组成员、包钢稀土研究院顾问)、张安文(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日晖(包钢稀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林浩祥(2012水晶球奖有色金属行业第一名、瑞银证券分析师)

稀土行业在经历了过去近一年半实际的低迷之后,在2013年将走向何方?

是继续下行,还是强势反弹?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认为,这取决于明年稀土应用领域的发展。瑞银证券分析师林浩祥则预计2013年上半年稀土行业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还会存在,下半年需要关注海外稀土的产出情况。

稀土供应格局将变

“稀土行业明年能否转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明年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包钢稀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日晖表示,明年形势,目前并不太明朗,不好说。

不过,瑞银证券分析师林浩祥向理财周报介绍,根据瑞银宏观经济学家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有望出现弱复苏的格局。

由此,林浩祥认为,中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也将有所恢复,包括稀土永磁产业、发光材料、海外出口。尤其是稀土出口,考虑到中国对于稀土产品出口的配额限制遭遇了WTO其他成员国的申诉,2013年如果中国的出口配额放开,稀土产品的内外价格差将逐步消除。瑞银证券分析,这一过程是通过国内产品价格上行、海外稀土价格回落共同实现的,这将部分利好于国内的稀土生产企业。

而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则认为,2013年的稀土市场可能还会处于震荡起伏的局面,“有喜有忧”。

张安文分析,自“十八大”之后,整个国家都在做结构调整,重视高新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这给稀土行业带来好的机遇。最近也有些反弹迹象。但如果价格过高,对整个稀土产业链伤害更大。不过,张安文也表示,令人颇为担忧的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稀土下游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有些恢复和增长,否则,如果持续低迷,对整个稀土产业影响很大。

与此同时,下游风电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包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今年产能下降,甚至亏损较多。“整个风电行业产能都在降,开工率严重不足,亏损都在增加。”

此外,稀土全球供应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美国Molycorp公司MountainPass矿山产能正在不断恢复,稀土年产能可达到1.9万吨,将逐步扩建到2万-3万吨的产能。印度、爱沙尼亚也有一些稀土冶炼厂已投产,而澳大利亚、南非、越南也在建设冶炼厂。在未来,国外新增稀土氧化物将陆续进入市场,“过去的格局,肯定会变,这对我们会有影响”。包钢稀土研究院顾问窦学宏认为。

稀土应用成趋势

“下游明年肯定会有一个调整,使上下游有一个良性互动。”张安文认为。

包钢稀土研究院顾问窦学宏表示,如果稀土下游市场发展萎缩,产量减少,那么对原料的需求也会下降,从而影响稀土氧化物和原料的效益。

“一旦下游需求减少,稀土价格就不能坚持,原料生产也会受到影响。”张安文认为,应该大力鼓励下游市场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稳定的价格体系。“下游起来了,上游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否则发展空间很有限。”

目前国内稀土应用需求并不是很旺盛。一些行业原来采用稀土材料角度,但如今因为价格原因已较少采用。如国内原来主流家电企业70%以上的变频空调采用稀土永磁,但因为去年稀土价格暴涨,变频空调领域又重新采用原来老的电机,如硅钢片电机。

张安文认为,未来稀土行业随着国外对中国稀土原料依赖需求下降,需要靠内需拉动起来,发动下游产业。而这主要靠稀土应用。张安文称,随着整个宏观经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视,高新产业所采用的新装备、新技术都离不开稀土,稀土新材料地位将提升。

而且稀土行业下游市场产值巨大。张安文表示,稀土开采、选矿和分离等产值,现在不过600亿元。但稀土材料产值可能是其8倍,而稀土相关零部件、元器件市场产值可能是其数十倍,整机产值则在百倍以上。如据悉,仅广东稀土相关下游产业链,应用到汽车、电机、整机、电池、发光、灯具和抛光等领域的采用稀土材料所产生的年产值已超过5000亿元。

“坦率地讲有点忧虑,如果明年不把应用搞起来,加上国外企业发展,即便我们不会大面积停产,在一定时间内限产还是必要的。”张安文表示。

包钢稀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日晖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包钢稀土等企业不少都停产。明年这种现象能否改变,“还不好说”。关注应用发展与行业整合

窦学涛与张安文均认为,下游应用是稀土行业未来值得期待的领域。“尤其要瞄准中高端应用发展。”由此,稀土应用也是未来市场关注的重点。

林浩祥亦认为,2013年的稀土市场,可以关注稀土磁材公司的开工率情况。一旦开工率回升,稀土磁材公司将享受存货增值的利好。张日晖表示,稀土行业整合已经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逐步推进中。“现在以包钢稀土为主导北方稀土整合已经比较明朗。”张安文介绍。明年,内蒙古地区其他12家稀土上游企业将逐步淘汰,只留包钢稀土一家。而南方地区稀土行业整合,尚难确定是否已有明确时间表。

林浩祥表示,2013年可关注稀土行业的兼并和重组整合。而稀土收储对于个别公司业绩也会有突出贡献。

第四篇:童装行业的前景和展望

童装产业 门槛渐高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童装就像是穿在身上的童话,而探究起童装产业的发展,确实也如童话般充满了惊喜与活力。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品牌类服装价格同比增长19.9%,比上年同期加快7.8个百分点,其中童装类品牌服装价格同比增速更是高达28.7%,比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

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谢青曾用“方兴未艾”来形容童装行业的发展势头,自20世纪90年代起,成衣消费的大规模涌现、品牌服装的逐渐成型,加之国内纺织服装发展的良好势头,使得我国儿童服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多品牌抢夺新战场

今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57个中高端品牌在儿童生活馆粉墨登场;而在石狮服装城设立的石狮名牌服饰联销中心内,也有40家童装企业正式入驻。这都标志着,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向童装市场发力。

总部位于石狮的鸿发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从今年开始加大了童装品牌的建设和产品开发力度。今年4月初,旗下的小毛虫品牌童装,举行了今年秋冬新品发布,其展示的5个主题的设计,在色彩和款式上散发着浓郁的童趣,具有国际时尚和品位,获得了业界好评。

而来自台湾的品牌ABC童装,则携手韩国研发机构,开启了国际化进程。该品牌负责人周建永表示:“韩国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上的确有着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次合作是ABC童装研发的国际化、时尚化策略迈出的又一步,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ABC品牌的发展。”

如今的服装市场,早已不是资金实力雄厚者就能得天下那么简单,研发、营销、品牌、人力资源等系统工程缺一不可。而这些还仅仅只是基础,在童装方面,品牌经营有其特殊性,儿童消费也有其复杂性,只有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才能踩准节拍来安排具体的童装品种、品类、价格、生产数量等关键变量。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的童装行业正处于洗牌的关键阶段,童装品牌经营正从粗放式经营向规模化、精细化经营转型;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营销手段竞争向产品研发竞争、品牌文化竞争、品牌服务竞争跨越,品牌价值高的企业将具有更大的市场话语权。

没有文化与创意难以做大

和成人服装市场一样,有越来越多的童装企业开始致力于企业运营和终端操作的精化,努力提高终端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终端营销模式创新也层出不穷,童装终端不但包含百货专柜、商业街街铺店、超市店中店,还出现了一线市场的“一站式购物”的生活馆形式,二三线市场的量贩式终端。

经过市场多年的洗礼,国内将出现一些垄断的全国性童装品牌、一些强势的区域品牌、代理商品牌以及零售商品牌。有些业内分析师认为,几年后,童装市场将会出现由十几个品牌占有40%~50%市场份额的局面,到那时,中国的童装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才会得以稳定。在未来,一线市场将以国内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本土大品牌与外来高端品牌平分天下,从而打破目前外来品牌在一线市场上独当一面的格局。另一方面,二三线市场也会以较具规模的本土大众品牌或区域品牌为主要面孔,而批发市场上也将出现品质精良、注重品牌形象的批发品牌。

为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主动地融入“低碳时代”,采用绿色的原、辅材料,努力让童装更环保、更健康。并主动研究儿童成长的生理、心理特征,努力通过品牌和产品来诠释儿童的需求。

这一切都说明,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的打造和推广,不但通过在终端与消费者互动,还通过公关传播等手段来进行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品牌传播,提升品牌形象力。同时,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储备、对核心团队的建设,重视对学习型组织的打造和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多品牌组合、扩大品类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做大做强。除了通过积累来壮大自己外,还研究和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谋求与国际设计机构和国际级品牌管理公司的合作,努力提高品牌的制胜能力。

目前,中国童装消费需求量在23亿元左右。预计未来几年,全国童装需求量还将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行业飞速发展、产量稳步上升的双重牵引之下,童装企业的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展望2014年LED行业

摘要:未来十年,尽管只是历史长河的几滴水,但是对于LED企业来说,却是生

死攸关。我坚信,即将到来的2014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未来十年,尽管只是历史长河的几滴水,但是对于LED企业来说,却是生死攸关。我坚信,即将到来的2014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当今LED行业中可分为三大组成部份。

第一部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公司。以红黄光、蓝光等发明者为代表公司,他们靠专利技术领先,并且还在不断地提高和突破,尽管速度已有些缓慢。

第二部份:中国(包括台湾)、韩国等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产量和销售额不一定比第一世界小,但是品牌认知度、技术先进性方面还是稍逊一筹。

第三部份:芸芸众生的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

2014年的LED行业首先迎来的毕将是日渐剧烈的竞争。LED作为照明行业的生力军与传统照明并成一支大军,在此前提下,对于传统照明企业来说,可能是左手打右手;对于新兴LED照明企业来讲,完全是新的渠道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十年中,前三年还是以替换为主,这将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段时期。接下来就将是行业整合,,有资金的企业去收购,缺乏资金的企业被收购,相当一部分企业会倒闭,投资上亿的企业也不一定能幸免。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补贴高潮期过去,靠政府补贴做回成本的可能性不再存在。另外,很多企业靠延缓设备折旧来增加利润,使得财务报表好看一些。然后就是创新,掌握新的技术,就能掌控市场。核心技术一直是国内LED的弱项,2014年国内企业还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究。

2014年注定是LED行业不平凡的一年。

(本文系网络转载,文中陈述文字、观点未经本站证实,亦不代表我司基本立场,读者需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傅雷家书摘抄赏析下一篇:辅警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