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品中的爱情观

2022-08-25

第一篇:三毛作品中的爱情观

8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爱情观。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不衰竭的主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演绎了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

8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爱情观是以“门当户对”为主线的,其中也仍存在一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不过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思想也在慢慢消失 。“门当户对”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国的包办婚姻阶段,它主要指男女双方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族观念的日益淡化,“门当户对”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家庭情况,还包括个人的工作、职务、学历、思想观念等,经济越发展个人的因素也越显得重要。也许当物质极大丰富,经济差距不是很明显时,“门当户对”会抛开物质层面的东西,只指精神上的情投意合了,但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还远远达不到这一点。所以“门当户对”如宽泛的讲可以包括男女双方外在的条件和内在的精神,狭义的讲就是指外在的条件。至今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门当户对”就是外在条件的相符。

80年代中,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都具有独特性。以我的观点来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路遥的作品了。路遥的作品把“门当户对”表现得很彻底,他描写的爱情是很实际的,情感常常是置于理智之后,爱情追求一开始就被是否“门当户对”所左右,在不“门当户对”的情况下,连开始都不存在。就像早期的作品《人生》一样,林巧珍虽然早就爱恋着高加林,但面对当教师的高加林她没有勇气追求,高加林成

了农民后她才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和高加林谈起了恋爱;高加林进城当记者后,由于地位的改变、环境的变化结束了他与巧珍的爱情,选择了当广播员的黄亚萍,而这时巧珍并不怨高加林,因为她认为自己现在配不上他;黄亚萍并不爱张克南,但两人确实是“门当户对”所以成为恋人,她虽然一直佩服高加林,但当高加林是一个农民时,她从没想过要和高加林谈恋爱,直到高加林成了县城里的一员她才追求他,而当高加林再次成为农民时,他们的恋爱关系也随之终结了。这曲曲折折的爱情哪一环不是笼罩在“门当户对”之下?

90年代的爱情观表现为:物质满足下,理性早熟的爱。

90后往往生理上还没成熟心理上已经成熟了。他们小小的年纪已经不把爱看得就是男女之间异性相吸那么简单了。他们懂得保护自己,他们甚至能够把性和爱区分开来,一夜情和爱情划分得头头是道。就像《草样年华》里的邱飞和周舟的爱情一样,终于在失去后才发现珍惜,不像80后把爱情看作两个人互相喜欢那么简单。

90后小小年纪就自己会注意门当户对。即使父母不参与,他们也懂得找一个跟自己都差不多的人谈恋爱。更会把爱情和家庭处理得很好。90后能够坐在电视机前看《甜蜜蜜》甚至理性的分析雷雷和叶青的爱情中的对与不对。

而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

对于所谓00后的爱情观,则被笑称是“你给我一个棒棒糖,我就喜欢你”。

第二篇:以三毛的散文论爱情观

【摘 要】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传奇的爱情。纵观她短暂的年岁,她一路都在追寻爱情。勇敢,智慧。无疑她获得了最真的爱情,最让人羡慕的自由生活。即使最后仍然充满遗憾,但没有遗憾的爱情是不存在,缺失依旧是一种凄凉的美,这种凄凉的美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它影响着三毛的后半生,仿佛是神话,甚至左右了一批年轻人的思想走向。那么我就以三毛的散文试析她的爱情观。

【关键词】三毛;爱情观;试析

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作品主要以散文为主,作品中嗅到的都是爱情的气息,她一生都在追寻爱情,虽然得到的爱情画上了时间的期限,但她无疑是爱情的成功者。不问拥有永恒,只在乎曾经幸福的瞬间。三毛曾说过:“年龄、经济、国籍,甚至于学识都不是择偶的条件,固然对一般人来说这些条件当然都是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彼此的品格和心灵。”或许这就是三毛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吧。读三毛的作品,不能不提起荷西,这位比她小,留着大胡子的西班牙男孩。遇到他之前,三毛不是没有遇到过爱情,但三毛迟迟没有踏进爱情的围城,她曾陷入一段有妇之夫的感情中,后来知道了其妻子如此深爱着他,而他却见异思迁,果断拒绝了他。也本可以答应富商同学、外交官同学、甚至是台藉美博士,过上人人都向往羡慕的上流生活,可她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亿万富翁也嫁。她用她的行动证明了她的“真”。后来她嫁给了荷西,无一不说明能够让三毛心甘情愿勇敢追寻的是两人之间心灵与品格的契合。三毛的文章里没有刻意描绘腻人的缠绵悱恻,亦没有爱得轰轰烈烈的场景,她笔下的生活,平静如水,小两口为生计奔波,随心随性地过着小日子,这不正是诠释着爱情的最佳状态就是心灵与品格的合一吗!一向对爱情“苛刻”的三毛为荷西奔赴撒哈拉沙漠,难道不足以证明爱得热烈?荷西是家里开销的支持者,一向随性自由的三毛甘愿留守于家中打点日常,洗衣做饭,披着霞光等待工作而归的荷西,这样的爱情又怎么不体现了缠绵悱恻?三毛奇女子之处便是她的作品不掺杂世俗感情浮夸的华丽辞藻,是平凡的经历让读者嗅出了她爱得缠绵悱恻,爱得轰轰烈烈。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背影”这一短篇中,三毛总在墓园痴痴呆坐到黄昏,直至守墓人锁上那分隔生死的铁门。一天终结。去做一件又一件刺心而又无奈的琐事,我好似同样心情沉重,仿佛胸腔中也倾覆着大量悲伤的潮水。眼泪不是伤痛最有力的证明,是心跳的感知,荷西下葬之后,一切繁杂琐碎的事情三毛只能一一办理,不断面对“荷西死了”的残酷现实,所以,她望着父母佝偻的背影心痛、疼惜、悲伤,却流不出眼泪,所以,在荷西墓上刻字时,流不出眼泪。“荷西去了”的这些日子,三毛的自我封闭,悲伤不已。书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年迈,父母的煎熬,三毛不愿醒来,却被一次次悲怆的景象抽醒,内心更是充满了自责,双重心灵上的打击与煎熬,也为以后的屡次自杀埋下了伏笔。她对荷西爱的深沉,无法承受天人两隔,却又为人子女,不能够潇洒抛弃世俗。所以她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说法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足以说明,她早就在荷西离去之时放掉了对尘世的眷恋。是了,一个常伴你身旁,最亲密无间的爱人,有一天你发现他无法出现于你的眼前,你触不到,嗅不着。精神的崩塌是毋庸置疑的。三毛对荷西的爱超越了生与死。三毛为什么会对荷西有那么深厚的情呢?这便是他们心灵和品格的契合。就像她自己所说: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三毛性格上的自由随性与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主观意义上说,是不可分开的。

他们的爱情旅程是与众不同、锥心刺骨的。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他们曾挥洒着欢笑与幸福,她记载着在异域风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们心生向往,迷恋至极。她找到了人性的共通点,便是人世间最令人神往的爱情与亲情。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满满地包围着我们,沉醉于此。放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她的经历,过往,更是与大胡子荷西幸福生活中的小片段,一起冒险,去迷宫山找化石时差点意外遇险,去观赏沙哈拉威女子洗澡,去海边抓鱼来贩卖„„好似唱起了生活中安静祥和的牧歌。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收获的一切,仿佛是上帝认同她爱情里的品格与心灵契合的奖赏。

纵观三毛的一生,分析其作品,不难看出她是一个理想化,单纯的世间难遇的奇女子。她写的是她的生活经历,分享的是她的喜怒哀乐。爱情上她追求心灵与品格的契合,就能区分出她与现实中大多数女子不一样,她没有败给金钱,权利,知识。她沉醉在自己给自己圈定的理想世界里,包括她理想的白马王子。她同样是单纯的,在《沙漠中的饭店》里,展现出一个调皮单纯的女子。撒哈拉沙漠的条件艰苦,物质上靠台湾的家人时常给予的帮助,她在食物上给荷西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却时常风趣地调侃荷西,将粉丝解释成“雨”,“欺负”荷西是一个外国人,透露的是她单纯的性格。这样的三毛,不辜负后人对她的喜爱与追捧。即便她人生的落幕惨淡,依旧能在作品中感受到来自漫天黄沙中的正能量。

荷西不幸离世后,三毛回到了台湾。“晚年”的三毛没有改嫁,更加能论证她在爱情里不是一个将就的女人,心灵与品格的契合是至高无上的,即便她遇到了王洛宾。中国民歌大师。三毛对他的情,也来得真切,他们是“相爱”的,不然三毛怎么会在听了司马中原口中的王洛宾后义无反顾收拾行李奔赴新疆只为见到王洛宾。但他们不相爱,三毛最后没有与这位年长她三十岁的老人结合足以说明,三毛此生的爱早已经都给了荷西。谁也无法替代,谁也没能与三毛在心灵与品格上紧紧的契合。后人谣传的王洛宾也许只在思想上,经历上给予三毛以共鸣。她心里一直不愿意承认、直面荷西已经去了天堂,所以她迫切需要这种共鸣。后来她与王洛宾相识相交,也为一生的好知己。

荷西是三毛一生的伴侣,唯一。无论岁月如何蹉跎,荷西依然活在她的心中。“晚年”的三毛被思念所折磨,被病痛所摧残,恍惚之间她去了天堂,寻回荷西,寻回多年前他们彼此心灵与品格契合的爱情。

第三篇:三毛经典爱情语录30句

1、三毛: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 荷西:碎的心,可以用胶水把它黏起来。 三毛:黏过后,还是有缝的。

荷西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说: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2、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了心,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的。埋下去的,是你 ,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3、不要去看那个伤口,它有一天会结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会再痛。

4、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欢,千万富翁也嫁。

5、那时的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6、哀愁的人,给他们安慰,饥饿的人,给他们食物,而我所能做的,为什么总只是后者。

7、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

8、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9、轰轰烈烈的恋爱,舍命的读书!

10、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

11、毕竟,先走的是比较幸福的,留下来的,也并不是强者,可是,在这彻心的苦,切肤的疼痛里,我仍是要说——“为了爱的缘故,这永别的苦杯,还是让我来喝下吧!”

12、我终于明白我的生命在爱我的人眼里是多么的重要……我的爱有多长,我的牵挂与不舍也就有多长。

13、我不能确定我见过飞碟,但我确实见过不明飞行物!

14、连死的勇气都有,何况活呢?

15、路是由足和各组成的。足表示路是用脚走出来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

16、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

17、风淡云轻,细水长流何止君子之交,爱情不也是如此,才叫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18、因为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就能学着去爱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19、雨中的日子总是湿的,不知是雨还是自己总在弄湿这个流光…… 20、红尘十丈,茫茫的人海,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21、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一群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22、我迎著朝野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

23、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24 、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抚媚的花园。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25、在一个个漫漫长夜,思念象千万只蚂蚁一样啃噬着我的身体。

26、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能纵容自己的伤心失望;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深爱的人残忍一点,将对他们的爱的记忆搁置。

27、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在文章里偷偷的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的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28、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都走不动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齐去吧!

29、世间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地品味出它的和谐。 30、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第四篇:试论中职语文爱情文学作品的教学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爱情文学作品一直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对于青春懵懂的学生来说,是该回避,还是大胆地搬到课堂?以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爱情文学作品”单元为例,谈谈中职语文爱情文学作品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情作品;爱情教育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自从有了人类,也便有了爱。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文本阅读中,爱情文学作品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题材。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爱情文学作品似乎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来现代社会青年学生“早恋”现象就比较严重,再让他们接触爱情文学作品,会不会反倒加剧了这种现象呢?新版中职语文教材增加了爱情文学作品单元。笔者认为,新版中职语文教材大胆地将爱情文学作品引入其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中职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鉴赏爱情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爱情观。

一、引导学生认识爱情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蕴

学习爱情文学作品,并不是说让学生接触所谓爱情中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而是让学生认识到爱情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蕴。以笔者现在任教所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为例,由倪文锦、于黔勋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五单元里,选取了五篇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致橡树》表达了作者对迂腐、陈旧爱情观的摒弃,对真正平等爱情的向往与呼唤;《我愿意是急流》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爱情主题;《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塑造了一个胸襟开阔、包容,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形象,面对着情人节那天出现在教室里的玫瑰,老师没有指责学生,而是与学生进行了爱的对话,因势利导将爱情教育的理念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永远的蝴蝶》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那种悲痛、悔恨、自责和眷恋之情表露无遗;《雪山上的红盖头》通过生动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小雪这个边防官兵心目中“最美的雪女神”的形象。这些优秀的爱情文学作品好比“人生的教科书”,对学生认识生活的真善美、塑造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二、帮助学生理解爱情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内涵

和其他的阅读教学一样,爱情文学作品也需要让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言艺术,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攀援的凌霄花”象征着一味地攀附,“痴情的鸟儿”属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铜枝铁干”象征着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要有美丽的外表又要有丰富的内涵。全诗以象征的手法构造了多个意象,在多个意象中体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教材中的爱情诗二首(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中有伟岸的橡树、红硕的木棉、奔腾的急流……这些内涵丰富的形象,洋溢着诗人强烈的感情。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艺术内涵,欣赏作品中的意境美,进而领会人情美、爱情美。

三、通过欣赏爱情文学作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对于刚刚步入中职的十七八岁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懵懂时期,“爱情”两个字对于他们来讲,正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侵蚀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如果对他们实行“封闭式教学”,极力回避这方面的话题,那么只会把学生推到另一个极端。因为越是神秘,越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与其学生课后背着老师、家长偷偷地看一些淫秽的报纸杂志、影视镜头,不如大胆地将健康美好的爱情文学作品搬进课堂,以此来熏陶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如,著名的爱情诗《致橡树》是一篇向陈腐观念发出挑战的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是女性对男性的温顺关系,不是陪衬,不是附庸关系,也不是单向奉献,无原则地付出,在婚姻爱情中失去自我,成为爱情的牺牲品,而是男女双方平等独立、同甘共苦。这就使学生懂得真正的爱情是两性之间平等的相爱,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相知相依,荣辱与共。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是作者写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诗人主张对于爱情要忠贞,要肯为心爱的人担负起责任;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爱情非简单的行动,只有真诚的奉献,付出自身的努力,担负起对爱人的责任,以忠贞的态度对待对方,方能获得幸福长久的爱情。

四、借助爱情文学作品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中职语文课堂进行爱情文学作品的教学,并不是要教学生去恋爱,相反,而是通过爱情教育,让学生认清爱情的精神本质和前提条件,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异性之间感情交融、心灵碰撞的火花;爱情是伟大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但是要做到这点,双方必须在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基础上相亲相爱,相互扶持,方能做到天长地久。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先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这份崇高圣洁的情爱。爱情是现实的,它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依托,它需要男女双方在身心各方面都成熟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很难想象个体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又如何能做到平等独立的相爱、独立支撑起一个家庭呢?中职生尚处在读书求学阶段,学习和生活都要靠父母的供给,谈何爱情基础呢?古人有云:“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同样道理,“学业未成,何以恋爱?”所以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术,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获得真正的爱情。

五、在爱情文学作品的课外阅读中净化心灵,提高审美品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中职生受原有基础和学业性质的影响,本身课外阅读量少,占有主旋律的爱情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带着一颗包容的心,正确看待婚恋作品,引导学生在爱情作品中感受美、感受善,使爱情文学作品真正发挥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外的优秀爱情文学作品,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爱情的真谛。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不含任何杂质的纯洁爱情,《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情感纠葛和爱情悲剧,《简?爱》中那个勇敢、刚强、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麦琪的礼物》中一对贫困夫妻互相卖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而给对方买最喜欢的礼物的感人故事……从中都不难看出,建立在功名利禄、夫荣妻贵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金钱关系的爱情都不是真正的爱情;虽说爱情离不开物质基础,但是,如果不愿意与对方同甘苦共患难,一味地追求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权利交易的爱情,是得不到真正幸福的!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人情味逐渐淡化的社会里,恰好需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经典,汲取优秀的课外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感受美好爱情的同时,领悟爱情的真正境界。

将爱情文学作品选入中职语文教材,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倘若教育者都避而不谈,导致学生受社会不良事物的影响而造成身心伤害,不如揭开这块“神秘的面纱”,在课堂上好好利用爱情文学精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全新的认识,引导他们走好青春第一步。

参考文献:

杨利明.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03).

第五篇:文学作品中10大爱情名句(中英文对照)

文学作品中10大爱情名句

 “Whatever our souls are made of, his and mine are the same. ”

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

 “If you live to be a hundred, I would live to be a hundred minus one day so I never live with out you.”

假如你的寿命是一百年,那我希望我活到一百岁的前一天,那样我的生命中每天都有你。

 “But soft! What light through yonder window breaks? 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 Shakespeare “Romeo and Juliet ”

嘘!那边窗户亮起的是什么光?哦,那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

 “He is my North ,my south , my east and west ,My working week and my Sunday rest ,My noon ,My midnight, my talk ,my song ;I thought that love would last forever :I am wrong.” W.H.Auden

他是我的南北,我的西东。是我作息的意义。是我的日夜,是我欢畅谈话的内容。我以为爱会永恒不朽。。。。。。我错了。

 “You know you are in love when you don‟t want to fall asleep because reality is finally better than your dreams.” Dt.Seuss 当你终于因为现实比梦境更美而无法入睡时,你恋爱了。

 “When you fall in love. It is a temporary madness .It erupts like an earthquake and then it subsides. And when it subsides, you have to make a decision. You have to work out whether you roots are become so entwined together that it is inconceivable that you should ever part.”-“Captain Corelli „s Mandolin”

爱情是一种暂时的疯狂。他像地震一样爆发,然后又平息。而当它平息时,你得做出一个判断。你得弄清楚你同他是否已经盘根错节地融为一体,以致无法分开。-《克莱里上尉的曼陀林》

 “Grow old along with me! The best is yet to be. ”- Robert Browning 和我一起慢慢变老吧!最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 “For you see, each day I love you more .Today more than yesterday and less than tomorrow.”- Rosemonde Gerard 你知道吗?我每天都爱你更多。今天爱得比昨天多,明天爱得比今天多。

 “But to see her was to love her , love but her ,and love her forever.”- Robert Burns 谁见她就会爱她,只爱她,而且永远爱她。

 “I hope before long to press you in my arms and shall shower on you a million burning kisses as under the Equator.”- Napoleon Bonaparte‟s 1796 dispatch to wife Josephine. 希望不久我将紧紧将你搂在怀中,给你无数个如赤道般的吻。

上一篇:数控等离子切割说明下一篇:四年级画家的调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