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

2023-04-18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

学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县功一小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文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文学兴趣小组活动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语文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语文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主题各异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活动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为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加强课后管理,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学校组建了文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兴趣教学活动。根据以往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文学兴趣小组活动开展顺利,现对开展活动的要点、方法、不足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兴趣小组活动体系 形成以文学兴趣小组为“中枢”,兴趣小组辅导教师为“神经”,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为“细胞”的兴趣小组活动体系。开展以阅读、写作为主线,具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整个教学体系能够安排的合理、到位。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以此为教学主线,完全符合文学兴趣小组的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同的兴趣小组,并开展与之切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兴趣小组活动要点

本学期的兴趣小组能够良好的完成,得益于在开展活动中注重了出勤、纪律、备课、上课等环节。

三、教学内容安排及方法

1、作文类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说清话”,简略一句话,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作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功不可没,一个人的自我表达、社会交际都离不开作文。结合本学期文学兴趣小组活动的探究,对作文类兴趣教学方法,现进行简要概括: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写作 (2)以训练为支柱,勤于写作 (3)以积聚为法宝,善于写作 (4)以想象为翅膀,精于写作 在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我校参与活动的同学在写作方面上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变; 学生的写作内容丰盛了; 学生的欣赏程度上升了。

2、 阅读类

经过一学期的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现将较为可取的阅读类教学方法进行概括: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书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巧借绘本,快乐阅读。

(3)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四、兴趣小组活动教学心得

为使兴趣小组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目标,文学兴趣小组结合这个学期的实际教学工作,初步总结出兴趣小组教学值得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1、必须围绕“兴趣”这一主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并进行科学的引导。

2、多采取课堂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而且可以将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教学过程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教育为辅。

4、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5、活动过程中依然要重视纪律问题。

6、定期与学生开展心理交流会,了解学生之所想。

7、针对基础不同,对个别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不足之处及完善措施

(1)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跟不上活动节奏,学习进步不明显。针对这个情况,活动指导教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更加关注,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文学的兴趣。 (2)家校联系不够密切。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发展最为重要的两个环境,只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个情况,在家长会上,可以让家长们了解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同时兴趣小组活动可以适当组织开展辅导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参加的活动,以促进家校联系。

2015.6.29

第二篇:2017-2018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工作中,我们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此,我们经常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活动有记录,期末有总结。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一、强化学习,转变观念

本学期,语文组继续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大家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它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 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1、抓好校级语文教学研究课。

本学期每位语文老师都上了自己的教研课,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说课。与会教师认真听课、记录、集体评议,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每位语文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了基础性课程的研究,并能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研和科研结合,提升了教研活动质量。在活动中,我们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坚持集体说课,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到锻炼一人,成长一群。同时,针对教学进行探讨式评课,反思:假如我来教,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怎样去评价肯定学生,怎样进行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怎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真正让课堂充满文化魅力、思想的魅力、艺术的魅力。你有什么金点子,我有什么好主意,他有什么新创举,都会在评课中各抒己见。这种学术上的交流,教法上的切磋,对提高我们整个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和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2、加强集体备课力度

本学期,我们在学校以往备课模式的基础下,我们科组对备课制度进行了改革:倡导分年级备课,力求备精品课,特别在开展公开课或教学观摩课时我们则要求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对教案的撰写也作了新的要求:强调教案要突出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②要列出必要教学程序;③要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倡导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尽显个性风格的富有新时期特色的新教案。目前,各备课组积累了一些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级使用,还整理成册,传给下一年级使用,做到资源共享。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研工作,不断派教师外出听课,通过听课学习教师们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大家了解更多名师们的教学风格,接触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笔耕不辍,加快专业成长

我们语文组教师队伍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不断的给自己加压,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许多教师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与提高,笔耕不辍,教研风气浓厚。本学期,我校多位语文教师撰写论文。这些成绩的取得,推动了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而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了老师们在专业化道路上快速地成长。实践证明,教研的进步,带动的是教学的飞跃。

老师们,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回望语文教研这块绿地,那盎然的叶尖闪动着一颗颗全体语文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体。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漫漫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在下学期的工作安排中,语文教研组将继续关注课改,聚焦课堂,同时确立共同的研究主题,积累课堂中的真实案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各年级语文教学的整体提升。我深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校语文教育教研必将走进鲜花烂漫的春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在以后我们会在以下方面努力,使我校的语文工作锦上添花:(自查自纠)

1、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我们力争活动少而精,确定主题,讲求实效。我们要让让每个教师心中要有“教研”,行动有“教研”。我们要努力营造好“书香校园”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好读书,读好书;每个教师自己也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底蕴;研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撰写、发表更多的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教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2、继续向着“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迈进,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难度的增加,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做足课前准备,努力做到精讲精练,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3、防止后进生出现,对个别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爱,除了做好平时的补课工作,更要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从内到外,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第三篇:学语文阅读教学

巧设主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化解文章重点和难点,提出能够激活学生兴趣和思考,或者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巧”设“主问题”十分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出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可见,主问题设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意义何其大也,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怎样来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呢?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对于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入手:

一、 从标题入手来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因此可以从标题入手来设计主问题。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时,学生通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本文标题表达的完整意思是什么?(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作者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土地?又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誓言?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作者和土地的关系,体验到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炽热的爱。再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从解题入手设计了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二、抓住“文眼”来设计“主问题”。

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可扣住题眼“智”设计了问题:①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②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吗?③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三个问题涉及了矛盾的双方、故事的主要情节、描写方法等诸多方。教学《陋室铭》时,可抓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德馨”两字提问“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方面?”引发学生整体思考。

三、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文章的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设计主问题时,可以从文章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在课文教学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生活——在“百草园”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思考:他在“百草园”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分别是怎样的?为什么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调换位置写可以吗?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这种居高临下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便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四、以整体感知来设计“主问题”。

整体感知就是要把握住全文的中心,理清作者的思想脉络。教《故乡》这篇小说,在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我设计这样的主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特级教师宁鸿彬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度长江》时提出这样的主问题:“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式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实际上,这“一句话”就是课文的标题,这“一段话”就是课文的导语,这“几段话”就是课文的主体。这样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

五、以线索来设计“主问题”。

以课文的"线" 设"主问题",顺藤摸瓜,可以使课文条理化。以事物为线索的文章,如果能抓住文章的结构线索,去皮肉见骨干。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文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请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生通过读课文,就能理清本文的叙事条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如果是以感情为线索的文章,可以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来设计主问题。如教《荔枝蜜》一课,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文围绕是以什么为线索的?“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对蜜蜂和对劳动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六、以文章主旨设计“主问题”。 抓住疑问点提问。抓住疑问点提问既可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我在讲授《风筝》一文时,学生对文章中关于“精神的虐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的问题感到难于理解,为此,我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作者对小弟的精神虐杀过程中,作者与弟弟各自的表现如何?②他为什么敢于以小弟那样?③这种虐杀在当时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问题的理解难关慢慢被突破。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设计问题:“作者抓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细节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具体描绘,有什么目的作用?本文的写作意在揭示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的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六、可以从文章的语言方面入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领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孔乙己》教学中,根据小说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提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孔乙己》的结尾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请认真阅读全文,从孔乙己的精神追求、物质追求、人格追求等方面的前后变化探究孔乙己悲剧的自身根源和社会根源。这一问题的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描写及其作用和小说的主旨理解全包含在内。可以从文章的构思特点入手,因为巧妙的构思是为更好地表达主旨服务的,理解了文本的构思特点,自然就解读了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再如教学《羚羊木雕》时,我抓住文章末句"这能全怪我吗?",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全”字在这样是什么意思?我错在哪里?到底该怪谁?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辩论,探讨各人的对错,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处理好家庭矛盾等问题,理解课文插叙、描写方法等手法。

七、可以从作家的“创作谈”和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作家的“创作谈”可以帮助我们原生态地了解作品,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往往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胡适先生对《最后一课》精湛的艺术构思赞叹不己,称"此篇佳处,在于设想之奇。夫割地之惨,奴隶牛马之痛,是何等主要问题?而乃以孩童语气出之。全篇所写,是一蒙学堂中琐屑之事,计时不过半日,而读者心目中俨然想见异族之威,亡国之憾,真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结合课文开展一些分析研究,也可以用其他作品或艺术形式的例子加以印证。这种"借脑"式的"主问题"设计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

5.可以从文章的联结点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理清文路,把握课文的某些联结点,诸如一个关键词、一个中心句,甚至一个过渡段,并围绕这些联结点去探究,对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训练思维能力,掌握读书方法,都是大有禅益的。比如,在教学《香菱学诗》时,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课文中作者抓住"笑"来描写香菱(十三处)、黛玉(五处)、宝玉(三处)、宝钗(三处)、探春(五处)、李纨(一处)、众人(三处)的形象,揭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各种问题的恰当巧妙设计,就一定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对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教学,对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再次,它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真正杜绝新课程"新八股"教学模式,拒绝教师的"不作为"行为,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顾名思义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教法研究,而学法及其指导是20年前研讨的重点,教材第三章已涉及。本节主要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层次与类型、基本方法、教法整合与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概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在汉语系统中是个多义词。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它有不同的含义;在不同的场合里,它的意义也不同。 在第一种情况下,对于实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而言,一切手段、途径都叫教学方法。这是比较广义的理解,连教学原则也包括在内。例如,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循序渐进,等等,都可称为教学方法。1952年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第二十一条中就有这种说法:“实行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法。”至于“课堂教学”或“上课”,“辅导”等教学组织形式,更可称为教学方法。

在第二种情况下,已与教学原则区别开来了。教学原则作为处理教学实际各种中一些矛盾关系的要求,属于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而教学方法则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采取的具体活动措施。但是,这时还与教学组织形式下不分,“上课”、“辅导”等还一样叫做教学方法。

在第三种情况下,教学方法不仅区别于教学组织形式。只把讲授、实验、练习、演示等,叫做教学方法。 一般教学论论著中讲的教学方法,就是指的第三种含义。我们这里也是讨论这种意义上的、狭义的教学方法。 我们讨论的是上述引文中第三种情况下的教学方法的定义,即便是狭义的,专家给出的定义也各有个性。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从上述富有个性的三则定义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家定义中的共性,即教学方法的特征。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1.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的方法,而现代教学方法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传递信息和调控过程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听讲、观查合阅读的学习法,体现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双方的互动。双方互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是在强调教师教法的同时,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学辅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乐学”、“会学”。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为学习的主人。三是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2.重视调控学生的内外结合

所谓内部与外部,是把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外在表现与他们内在的智力发展结合起来。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目的,无视学生的智力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发怔变化,从“双基”传授转移到智力的发展。掌握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技能的形成又为掌握知识创造了条件,而智力是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中得到运用和发展的。反过来,智力发展又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可见,知识、能力、智力三者是紧密来联系,不可分的,教学中要注意调控,加强三者的结合。当然也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飞智力因素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非常重视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主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而我国的“愉快教学”、“情境教学”就有效地体现了这以特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于通过教师讲演、示范和学生模仿,使学生掌握现成知识。现代教学方法既要借助学生的模仿,

1 使学生获得现成的知识,又需要借助于学生的创造活动,使学生构建并获得“新”知识。可见重视模仿是必要的,但更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不断发展基本能力,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增强观察、质疑、判断、推理的能力,引导他们去发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小学语文计较学方法的分类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分成多种类型 2.同一类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分成几个层次 3.微观层次的教学方法是基本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自学法、练习法、讲读法、谈话法等是常用的基本方法。朗读法和背诵法的原理与方法在第五章第二节中有具体阐述,这里只介绍其他几种方法。 1.自学法

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科技、继续教育倡行对人的要求。小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学习,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这是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独立获取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学,二是想学,三是会学,四是坚持学。 运用自学法的要求是:一要明确目标。自学法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2)运用工具书进行自读;(3)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4)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检和自评。学生明确了目标,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觉去学习。二是重视动机的激发。动机是学生自学动机的激发。三是知道自学过程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过程于方法,才能开展自学活动;如果培养学生的语系能力,教师就应该指导嘘唏的过程和方法;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2.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运用练习法,有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的要求所决定的。语言文字浆果发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练习本身是一种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重复活动,但不应进行机械性的练习。练习法包括口语焦急的练习、习作的练习、朗读的练习等。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一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掌握有观练习的基本知识于技能。只有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才可能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可能避免机械的盲目的练习。二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联系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练习方式要多样化,才能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教师要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材逻辑顺序,制订详细的练习计划,从模仿性练习到独立性练习,再到创造性练习;从基础性练习到综合性练习。四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效果。练习的次数要达到一定的量。有量才有质。但也不能以多取胜,更不能靠时间来磨。如小学生写字使,一个字写3~5遍效果最好,如超过5遍,则会事与愿违。 3.讲读法

讲读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 分析探究能力。讲读法就是前面提到的讲授法,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教师往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描绘的讲授方式;二是讲读。教师或学生默读课文或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内容,两者结合,讲中有读,读中有讲。

运用讲读法时注意:一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点,教师要根据一组课文的训练项目和阅读提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去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少讲,精讲,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二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钥匙。教师主要是通过对具体字、词、句、篇的讲解,揭示认识和掌握字、词、句、篇的规律性的问题,教会学生自学语文、认识规律的方法。三要注意语言的表现里,教学可以说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运用讲读法时,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形象。要把教材中“死”的书面谚语转换成“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头言语,把深奥的词句、内容讲得有声有色,浅显易懂。四要兼用其他教学方法。为了发挥讲读法的长处,弥补其不足,教师可以讲读法为主,兼用其他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保持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谈话法

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线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二是学生既有静态的听,又有动态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心理活动对学习过程的指向和集中。小学低年级尤其需要谈话法。三是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心课程提倡教学时教师是与学生对话中“平等的首席”。可见“谈话法”将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准备充分。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问什么,提问谁,要准备充分。提问的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教师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把自己的想法平等地与学生交谈。二要难易适中,问题的难易度是谈话法运用成败的关键。谈话法提出的问题必须适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甜头和乐趣。问题应向全班学生提出,但要尽可能避免学生齐声回答。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应答的时间。。三要善于引导。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参加谈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问题,自觉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不能马上回答,或回答有困难时,四要及时鼓励,谈话中回答得好的学生,有进步的同学,都要给予鼓励。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谈话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

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

明确教学任务之后,就要考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核心,是相关教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最佳结合和运用,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就得认真考虑。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1.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教育和言语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维,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建设精神文明与民族文化。特点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点。语文学科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间接地将品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为体现语文学科的这以性质和特点,教学时要适当地采用朗读法、讲读法、情境法等。 2.要适应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可谓“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从文体上说,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等。就记叙文来说,还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种。这样,选择教学方法就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体裁特点等。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的每节课都要体现总的教学要求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脱离了教学要求,

3 教学方法就失去了服务的针对性。 3.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发展

小学声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的因素。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思维的具体性较强,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经验。我们就多选用直观、谈话等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变换,保持运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选用“导读法”、“谈话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有利于学生方方面面的素养得到发展,要以能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 4.要考虑教师的水平与特长

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水平。一般说来,教师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年轻教师宁肯多些事业讲读法,较少使用谈话法。一个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适应特定教学情景下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本身的特性允许他可以着重运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法、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必要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林林总总,数量可观。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与短处。例如讲授法在传授新知识时较有效果,然无助于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性的培养;思路教学法适合中、高年级的阅读与习作教学,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无法适应。

(2)从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一节课里不可能由一种教学方法演独角戏,肯定要运用其他的办法。例如前面“词串字教学过程”那个案例,就以朗读法为主,辅以想象法。而在案例1-3里,就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方法。

(3)从教学方法的运用者而言,擅长各种教学方法的“全面教师”为数显然不多。答多数老师擅长、熟悉若干种教学方法,但面对丰富多才的课程内容,面对多元智能的当代少儿,教学中运用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有的教师可能醉心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是不课能“一把大刀舞到底”的。 从上述三个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方式时间关系看,有雁行式与鱼贯式;从角度关系说,有主辅式和主从式。

(1)雁行式,即如雁行而列,同时进行的。如前面案例1-1中,教师指导学生一边亮度词串,一边想象画面,同时运用朗读法与想象法,效果很明显。

(2)鱼贯式,即似鱼贯而入,先后有序的。如案列1-3中,就整合运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三种方法,先后交叉,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效果也不错。

(3)主辅式,往往是一主一辅两种方法的整合,其中一种方法是起主导作用,另一种起辅佐作用。

(4)主从式,是一主一从两种方法的整合,案例1-4中,朗读法是主,如同主角;图示法显然为从,好像配角。主辅式的辅,是主动的;而主从式的从,是被动的。这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整合时需要分辨清楚。 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视野

(1)与社会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小学里的历史、人文地理、品德课程属社会学科,它们的调查法、采访法等,可以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

(2)与自然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小学里的数学、科学课程属自然学科,它们的计算法、实验法、表格法等,可以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说明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表格,概述内容与结构,这就将自主学习法与表格法整合了。有的几学文如《捞铁牛》、《曹冲称象》,教学时就可以将实验法整合进来。 (3)与艺体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小学里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属于艺体学科,他们呢的表演法、训练法等,可与

4 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如前面“一棵树”的教学案例就整合了朗读法和表演法,又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整合了音乐、美术课程等教学方法,效果尤佳。

(4)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都非常有意义。例如低年级小学声很难将字形与表象统一,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逐渐演示“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的动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效果自然会好。再如教师可以创设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路径。

(三)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教方法的优化,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是为了选择并组合若干种教学方法,使各种方法优势互补,发挥它们的最佳效果,获得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最优化。从这个角度说,教学的确是有“法”的。“教学有法”的“法”,指的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大大小小的方法,指的是教师实施过程中运用的某种或某些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一项教学内容在它的教学过程中,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某种或某些确定的教学方法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无定法”。这个“法”指的是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它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因条件而定、而异,它不能确定、也无法确定;它不可能相同、也无法相同,故称教学无“法”。

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壮心与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当代小学语文方法的创新,基于系统科学影响、心理科学的研究、教育科学中课程和教学论的发展,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张扬、语文基本理念的倡导,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积淀、小学语文教师的执著实践,新方法创造的途径有以下几条:

1.从我国语文教学传统中创新

要广泛吸纳,深入发掘我国历史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经过改造加工,形成适合于当今小学语文教的新方法。如古代语文教学时,师生常用“对对子”,“对对子”的确是言语训练的好方法。大学者陈宴格出“孙行者”,一句考学生的对对子功底;杨振宁也说“对对子”的方法好,并尝试集联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销万古愁。”再如孔子教弟子时循循善诱的谈话法,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践行的“商量法”,吸取的就是孔子的谈话法的精华。又如古人一直倡导并奉行的诵读法、背诵法等。《语文课程标准》诵。这些就是对语文教育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扬光大。 2.从其他学科教学中学习与创新

前面已提到选择并整合小学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浙江有位教师将江苏邱学华老师的数学“尝试教学法”。移植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尝试学习法”。上海一师的“愉快教学法”,既继承发扬古人的“乐学”思想,突出情感、情绪的教育作用,又借鉴了艺体学科与电教技术,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

3.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学习与创新

正确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改进必须符合小学生语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根据这个规律改进学习方法,并根据学习方法改进教学方法,陶行知有锅“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的嘱咐,现在也有人提出“教学的实质是学法”的口号。我们要多研究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改进并创造出新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如高年级小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往往采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这种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改进后使用。

4.从各种教学实验中学习与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实验一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大量的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乃至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学习、移植、改造与创新。“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实验推广后,我们的识字教学就多了一种教学方法:注音识字,它与以前的“拼音识字”法稍有不同的地方是“一口呼”,而这个不同处,刚好与当今时代的快节奏相吻合。

5 5.从国外的教学方法中学习与创新

国外的教学方法一般偏重于有科学的实验、理论的基础。如布鲁纳的“发现法”、布卢姆的“目标学习法”等,都是教学方法中的名品。新课程将布卢姆的情感、认知和技能三领域的教学目标,改造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教学法”,是中国画的改造与创新。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 1.教学方法趋向最优化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他主张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即在整体的基础上,分析教学的内外条件,如时间、地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对各种条件进行比较,加以优选,从而确定最佳的方案、最佳的方法予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针对上述诸多的教学方法,该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之最优化,将是今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一个方向。 2.教学方法趋向综合化

世纪之交,国内外不少研究者提出,教学方法应该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树立完整的观点,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是有机配合,相互补充,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其具体原因是: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的不同,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③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其适应性,又有其局限性,教师需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可见,综合化已经成为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 3.家学方法趋向现代化

当前,人类教学方法的发展已逐渐跨入现代化阶段,录音录像机→语言实验室→闭路电视→卫星通讯→网络技术等电教技术、信息结束的广泛运用,是教学方法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突出优势为:教学信息形象直观,学生易学易记;教学信息有形有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即时,可以同步。上个世纪末我国小学语文利用电交手段进行的“清净教学”、“愉快教学”、“听读欣赏”等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实验中的“四结合”识字教学方法(见第六章)更是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青睐。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法、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法更是令师生神往。 4.教学方法趋向科学化

一种教学方法要有较为持续的生命力,势必植根于科学理论的沃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教学法,是以结构注意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倡的暗示教学法,则是以无意识心理学为基础的。当然一种节呕血方法要有较为持续的生命力,还许依赖于相应的教学技术,这一点,随着高科技技术在教学领域中明显的效果,越来越得到证实。例如前面提到的小学语文“四结合”下的基于网络的阅读、写作教学方法的产生与运用。可以这样说,心理科学的研究 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趋向科学化的两个重要特征。

第五篇:静下心来学语文

《静下心来学语文》第二章《教有所思》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出色的教研员,吴老师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教室的一隅,和孩子们,和一线的老师一起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诚如吴老师遇到赵景瑞老师、刘炳鑫老师时的那种幸运,她所辖范围内的老师们也是幸运的,相信在以后,吴老师的弟子也会像吴老师一样出色,一样被语文慑到魂魄,为语文忙着,为语文乐着,为语文活着。

静下心来学语文,也许是一种境界,一种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全心全意为语文上课的境界,没有功名利禄的约束,抛开世俗的纷扰,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坦然的享受,享受语言,享受交流,享受一起学习的快乐。就像吴老师笔下的赵文慧女士,其貌不扬,其名不远,却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如山泉般静静流淌„„

在《教有所思》中,吴老师用她丰富的语文经验,通过及时的反思总结,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有的为我们带来启迪和思考,有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在语文课改的路上避免走进死胡同。循着吴老师留下的一个个路标,我们走向语文的康庄大道„„

读书笔记:

1.《这个“谎”撒不得》:

在《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的18至23页,刊登了《这个“谎”撒得该不该》一文,文章中各位名家各持一言,我认真看了那个教学案例,是《画家和牧童》的公开课,我觉得这位老师所谓善意的谎言,却正好和课文的主题思想相悖离,《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一位牧童当众指出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一代名家戴嵩尚且可以虚心接受牧童的指正,我们教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无论是一年级还是高年级,为什么教师要在学生面前以“神”的姿态出现呢?倘若如此,我们又何必要学这篇课文呢?正如吴琳老师文中谈到:“这正是活生生的教学资源。”我想,如果这样处理这一教学片断——

“谢谢同学们为我指出了这个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画家戴嵩如此,我也如此,再次感谢同学们,并对你们认真听课给予表扬。”老师接着认真改正这个错字,并让同学们说一说“末”和“未”的区别,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然后再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就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谈谈感受,我想即使是二年级的孩子们也能有深刻的体会。

常言说:“身教重于言传”如果老师自身不能做到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错误,课上得再好,讲得再精彩,又能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呢?不过是孩子懂事之后的一个笑谈而已!长此以往,

还会使学生对人性的美失去信心。醒醒吧,老师们,请在一年级的第一节课就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老师将是在以后的六年中和你们一起学习的一个大朋友,你们加起来会远远胜过老师,我们将在以后的六年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给吴老师提个小建议:第二次印刷的时候,最好把这个案例简单地收到这篇文章中,以让读者更加明白。

2.《真实的尴尬》:

(1)小孩子都有从众心理。(2)“上课老师应该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运用教学机智,把学生困惑的焦点变成有价值的新的教学资源,或许可以把这个真实的尴尬变成触手可及的美丽,让不曾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哦,原来你认为不美的原因是这些,那好,你认为如何才能让它变得更美呢?”(先顺着孩子的思路)“这么艰苦的条件,为什么山村里的孩子还觉得他们的学校很美呢?”(启发思考,扣中主题)——为吴老师的教学机智喝彩!我想上课老师要让自己的教学机智发挥出来,应该以一颗平和的心态上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上课,做一名当局者清的执教者。

3.《静下心来学语文》: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便以为,语文就像滋润心田的山泉,应坐在幽谷中静静地听。学习语言,好比听泉,而语文课堂,便是那山泉流过的地方。”“至少,我们可以丢掉

那些远离语文本体目标的荒诞的表演;至少,我们可以抛弃那些表面浮华、目中无人的做 秀;至少,我们可以想起让我们爱上语文、爱上读书的那个理由,是不是如此的嘈杂与喧嚣。”“语文老师,让孩子们潜心读书,静下心来学语文,是我们的责任。”——谨记教诲!

4.《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1)“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次发言,甚至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留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育的素材,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言语能力。”(2)吴老师在第一章也曾谈过贾老师对课前谈话的看法,的确,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的味道,把课前谈话或导入谈话结合课文内容变成一个小型的语言训练,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语文的氛围,并乐在其中。(3)“怎样才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资源呢?首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子,其次要有敏锐的资源意识。只有当教师的包容了自身学养、经验、智慧、情感在内的全部生活世界与学生要获得的知识、技能一同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每一节语文课才可能成为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历程。”

5《联系实际学寓言》:

(1)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寓言所蕴涵的哲理。(2)“打算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从而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3)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启发学生更加深刻,广泛地理解寓意,运用语言。

6.《什么是真正的尊重》:

“什么是真正的尊重?记得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教育,是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学生又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学生。’”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公开课、观摩课中的一些“假爱”的现象,比如上课之前的热身,故意和学生套近乎,和学生在一起心

不在焉地玩着游戏,为的是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可是稍加注意便会发现,老师根本没有搞定自己紧张的情绪,完全没有进入“玩”的状态,试问这样除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大胆之外,又能让孩子感受到多少真诚呢?更有甚者,在课堂上左一句“孩子”,右一句“宝贝”,铺天盖地地表扬,不切实际的赞美,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孩子们也很难真正地静下心来走进文本。当然,对学生的称呼只是一种习惯,在很多特级教师的课上,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称呼,但是无论称呼孩子什么,都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情真才能意切,真爱才能无敌。

7.《语文课也有“前奏”》

(1)“前奏”,也叫“导入”,在导入中,除了要有语文味,要紧密联系文本之外,还应该注重其趣味性,能不能把学生从课堂的第一分钟就带入语文的氛围,全看教师的功力了,精彩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浓厚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整堂课都保持这种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讲,精彩的导入也可以放松教师的精神,让教师更能够全身心得投入到教学之中,从而生成一个个精彩。(2)设计一个合适的导入,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或者用课件演示生动形象地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好的境界,或者通过背景资料的恰当补充使学生如情入境,或者通过“同结构小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总之,每一种“前奏”都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用心去设计,才能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语文课与“快乐大本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语文知识、语文素养丰厚起来,不管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的角色,一旦走进课堂,就要承担语文专家的角色,只有这样,当你做‘语文课堂’的主持人时,在学生看来,你才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和可以依赖的向导。”

9.《教师要读懂文本》:

(1)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个性解读”拿到课堂上,要学生也这样理解。(2)教师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应该考虑编写者的意图,从而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3)“语文教师

要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在不断地阅读中训练一双慧眼,培养一种颖悟,增长一些见识,提高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驾驭语文课堂。”

10.《“你想学哪个,就学哪个”》:

以前也曾提过这样的教法,为的是突出学生为主的地位,我认为这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而定。《教育在线》中翼然网友曾这样评价看云所执教的詹天佑的片断:“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的学习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按部就班,沿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二是直接切入最难的三件事,一上来和詹天佑一起克服困难,修筑铁路。我想问一下,你们愿意走第一条路,还是第二条路?

学生:先修铁路。

教师:是走第二条路吗.

学生:是的。

教师:大多数都同意这样吗?

学生:是的。

教师:好,我们就这么学。

平淡的言语中蕴含了教师“以学定教”的先进的教育思想。

我想,所谓文无定法,教无定法,关键要看教师是否能够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尊重文本,像薛老师的《詹天佑》,我没有看过全篇的教学实录,但我想像薛老师这样的大家,是完全可以熟练地驾驭文本和学生之上,即便打破了原有的顺序,也应该会从另一个合适的角度,尊重文本原有的思想。正如写文章,可以顺序,可以倒叙,也可以插叙,但这需要教师具有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才能使其不着痕迹。

上一篇: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总结下一篇:校园欺凌防治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