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东 语文教学本色之简单学语文

2024-04-17

石建东 语文教学本色之简单学语文(通用3篇)

篇1:石建东 语文教学本色之简单学语文

还语文教学本色之简单学语文

——参加全市“著名教育专家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运用观摩会”的反思

景芝镇浯河中学 石建东

2014年12月14日,安丘市兴华学校五楼会议室,一堂令全市语文老师期盼已久的讲座在掌声里拉开了帷幕。这是给我心灵上带来极大震撼的一堂讲座,是让自己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辛勤耕耘”了十几年后一朝明悟的一堂讲座。

毕英春老师的“1+x”教学模式其实已经超脱了模式的范畴,而上升到了一种理念的高度,是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取法于课内,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海量阅读,发展语言,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吴忠豪教授的“期待语文华丽转身”,更多的是传达对当前我市语文教师队伍的期待,也许,还有语文教师对当前我们语文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能够进行“美丽转身”的期待。两位专家的讲座中,对我有深刻启迪的有以下认识: 课文:是教学的中介(识字除外)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课文教学的目标:不是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学习“语文课程内容”,获得“语文知识”(其中的某个节点,一般是读、写的知识与策略)。

课文教学“教语文”的含义:通过课文(或其中的某些内容)的教学,教出课程内容中的某个节点(语文知识)。而语文知识教学不能以概念解说的形式来传授,必须靠学生在教师富有语文知识教学意识的引导下,经过一篇篇文章的阅读,从读写实践中经过体验而获得。

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多年来我一直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也许是为数不少的老师们的通病),那就是单纯教课文,只重视了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字、词、句、段的认知、理解与积累。它看得见摸得着,是“表面”的内容。换句话说,除识字与朗读外,只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文章情感的品味,课文里有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而所谓的字词句段的认知理解,所谓朗读的训练、习作的指导又都是孤立进行的,是零散的,缺乏内在联系的,忽视了在课文内容“后面”乃至“里面”的东西。忽视了“这一篇”课文在教材的“这个位置”上,所应该体现的独有的“语文”方面的教学价值。即,它对学生获得新的语文知识、提高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话我们都耳熟能详,惭愧的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它们的深刻涵义。

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其实历来是语文教学方向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否则难以出成绩。如果我们的课堂评价主要看一堂课流程是否圆满流畅,模式是否符合流行趋势,教师讲的是否精彩,学生活动是否“热闹”;如果我们的考试检测还是注重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我们的老师们可能还会继续在“教课文”上下功夫;如果我们在课堂评价时主要观察对象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习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行为上有什么收获,发生了哪些变化,那么我相信,更多的老师会完成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有这个能力完成这个“华丽转身”,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也使简简单单学语文不只是一种口号!

语文教学本色之简单学语文

——参加全市“著名教育专家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运用观摩会”的反思

作者姓名:石建东

工作单位:景芝镇浯河中学

2014年12月16日

篇2:石建东 语文教学本色之简单学语文

一、加强学习,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教学

第一要有科学的课堂课程观。

在教学目标上, 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一般应具备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在教学内容上, 要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水平相切合, 一般要能体现人文性、社会性和实用性。

第二要树立现代教学的质量观。

刘志军认为:“现代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 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收集、处理、运用情报信息的能力, 获取发展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才能从更为广泛的层面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要培养科学的师生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西塞罗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 而非适应现实。”郭沫若也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紧凑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 要让他们摆脱现实的奴役, 挣脱教师的束缚, 改变“满堂灌”的教师权威。正如布鲁纳所说:“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 不应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应当让学生自主的把事物整理就绪, 使自己成为发现者。”我们要不断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 身体力行的确立现代师生观———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师生角色, 充分融入学生的积极思维, 这样既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 又能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第四要养成科学的时间观。

学习时间指学习既定的内容所需花费的时间 (通常是一堂课) , 它意味着学习的效率。有效教学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时间/实际所用时间×100%。这意味着学习时间观念不强, 必然导致学习中的少、慢、差、费, 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赞可夫的“快速度原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他说:“只要学生掌握了已经学过的知识, 就向前进。就教给他们越来越新的知识。”科学的时间观的养成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取得很有启示。

二、循序渐进, 用实效的行为实施教学

一堂课是由不同的教学片段构成的, 在每一不同的片段中, 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具体的教学行为。但只有切实有效的行为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经过大量课堂实践、观摩, 概括出如下行为可资参考。

第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构诗意课堂。

吕叔湘先生曾说:“在语文教学上, 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只有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也就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如吟哦涵咏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圈点勾画的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掌握文章的生字, 读准字音, 理解新词, 读通句子, 了解课文内容, 提出不懂的问题, 查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实践证明, 学生课前预习充分, 课堂氛围会有很大改善, 教学质量也能很快提高。特别是文言文阅读的教学, 学生课前的“摸爬滚打”远比教师课堂的“百转千回”要奏效。

质疑思辨的习惯。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问题, 表明学生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 甚至有了自己的答案, 他所做的就是和老师进行探讨, 然而这些都是以质疑思辨为前提的。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求异的良好习惯, 以期提高质疑思辨的能力。当然质疑思辨是一种很高程度的能力要求,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从点滴积累做起。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一、二两个单元所选8篇文章明确要求对这种能力进行培养。

体验审美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认识美、欣赏美, 形成良好审美习惯,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语文教学应有的题中之意。汉字本身就蕴含着灵动与美, 如《兰亭集序》展示的那般。其实由汉字缀词成文后也无不洋溢着美的气息, 如“新月派”的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 再有《边城》的人性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美等。养成体验审美的习惯, 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 亲近自然,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二, 捕捉教学预期, 力求点石成金。

现行的师生观是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最终是在教师的具体组织和引导下,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完成的。那么, 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引导过程当中捕捉教学预期, 力求点石成金, 以最有效的方式达成教学目的。

要能准确捕捉教学预期, 必须在课前做精心准备。既要备教材, 更要备学生, 还要备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瞬间火花。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交流中做实做细, 以增加共同感。例如教学《神奇的极光》采用开放式教学, 学生自由讨论。当讨论到极光的特点时, 便可顺势引入文章, 再激发其探讨极光的起源, 回到神话传说部分, 最后给极光下一定义, 也就不会太难, 这样既高质又高效地完成教学, 自然与平时的经验紧密相关。

第三, 依托现代科技, 拓宽知识容量。

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技术改革, 许多先进仪器设备和教育技术已深入到中小学教育课堂, 使教师教学工作的技术含量大幅增长, 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强化科技意识, 以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学会使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的先进技术来辅助教学, 并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从广度和深度增加知识, 拓宽知识容量, 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快捷、大容量。若能利用这一优点, 自然能给教学带来很大益处。但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 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 人机对话的结果自然是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厌学, 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就无从谈及教学效率的问题。但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也不要畏首畏尾, 裹足不前, 失去这一现代化工具带来的便利, 这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实事求是, 用批判的态度反思教学

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关于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观念、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主体性的过程, 也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 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我们可以就以下问题时时进行反思:选择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目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是否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彰显?我的教学有效吗?这堂课怎样上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至于反思的具体方式, 可以是教学札记, 也可以是同事观摩, 还可以是教学录像。但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反思方式, 反思者一定要本着谦虚、求实、提高的态度, 方能真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反思只是流于形式, 那么不论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依然故我, 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不可能有质的提升。

为了保证反思的切实有效, 学生的反思学习就显得异常重要。反思不只是教师的单方面的活动, 它最终的结果是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使学生尽可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形式获得更多的知识, 其落脚点又在学生。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 找出学习中的难点所在, 指出教师教学的失误之处, 比如详略是否得当, 难易是否适中, 切入是否巧妙, 点拨是否精辟, 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反思学习中获得信息。这样师生之间就建立起一种信息反馈通道, 即教师高效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学生不断反思推动教师不断提高。

篇3:石建东 语文教学本色之简单学语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讨论

语文这门科目从小学一年级会一直延续到大学学习阶段,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工具性学科。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只体现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在近些年的教学报告中我们发现,语文的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当前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时常出现气氛不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在人才济济的今天,社会大众更加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学识以及素质,所以针对目前语文课出现的种种不佳的现象,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并急于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一、创设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授予新课。可以说,授予学生新课是一项艺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料的基础上,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得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探索是一项需要多动脑思考才能完成的任务。其中我们可以运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常要根据语文课程的进度以及知识的特点和延伸点来进行情境设置,由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情境设置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启发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并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在讲授《看云识天气》这节课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如何通过云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把云的种类、云的变化过程以及形状等进行重点分析与总结,用多媒体将内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牢固地掌握住这些常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把与云相似的一些天气现象同时列举出来,让学生进行认识与判断,以帮助他们真正地融入课堂中。一节课下来,学生不单单是对云这个天气现象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对整个大气的变化有了更深的理性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很“活”的课程,所以它的授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以及自主式等。讨论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可适用于大部分课堂之中。虽然此法的使用范围很广泛,但是其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为课堂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气氛,否则功亏一篑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核心不在于学生会不会学习,而在于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自己手中的粉笔去引导学生去学习。如果教师自己唱独角戏,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启而不发”。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快速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学习,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从而使他们抱着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习语文。由此,教师应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举一反三,把抽象的事物变成他们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情景式教学主要是依靠设立情境来完成的教学,这个过程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可以参与一些表演,在轻松的气氛中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来安排学生进行表演,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是自主式学习,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课本知识的主人翁,所以教师要把这个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自主式学习就是让学生针对自身的特点、兴趣等,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自身的价值,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

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课堂,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单单充当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还是整堂课的组织者以及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上的主人翁。所以要加强师生的互动,以进一步提高整节课的效率。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整节课教学方式的设计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学生要紧跟着教师的脚步,跟上教师的思维,并且积极地与教师互动,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动脑、动手,踊跃发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理想效果,与此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可以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真正获取到知识。当然,教师与学生互动只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方式,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而且学生之间的互动所达到的效果会比与教师间的还要理想。例如,当一名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不论他的答案对错与否,其他的学生也要动脑筋,认真地思考一下,教师还会再叫更多的学生进行回答或者进行讨论,这时,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对其评判,从而得出最终答案。学生之间的互动热情越高涨,就说明这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越浓烈,说明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越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可以说,互动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他们整体的语文素质。可以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也是一个教师永恒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萍.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科教文化,2013(7).

上一篇:尼日利亚介绍下一篇:南阳市政府组成人员